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裴平《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3章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一、概念题

1.购买力平价(东北师范大学2008研)

答: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中心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为购

买力平价,可表示为以下两个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式中,P A为A国物价总

指数;P B为B国物价总指数;汇率r为两国物价总指数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式中,r0为基期汇率;r1为某一时期汇率;P A0、P B0和P A1、P B1、分别为A、B两国在基期和某一时期的物价指数。在这里,汇率r1反映两国相对物价指数变化之比。

这一学说是论证不同货币之间为什么可以比较的外汇理论,它与铸币平价说是同时存在的。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含金量同等的铸币并不必然有同等的“购买力”。在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从其开始存在直至今天,核心的矛盾是:这一学说要以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则较小。

2.利率平价理论(南开大学2005研)

答:利率平价理论是一种汇率理论,首先由凯恩斯提出,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等西方

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而成,它系统地揭示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揭示了远期汇率的决定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尤其是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其中主要受利差影响。当本币利率较高时,套利资本愿意更多持有本币投资,以获得更高收益。此时,资本流入国内,本币需求增加,外币贬值。同样,如果外币利率较高,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由此可以预测,当汇率偏离均衡值时,如果国家间套利无风险,则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差额,或升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即

f=r-r*

利率平价理论从资金流动角度讨论了汇率的决定,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利率平价理论是一个流量理论,没有考虑存量问题;第二,利率平价理论以套利为基础,但是资金供给并非无限大,因此套利不能无限制的进行;第三,忽略了外汇交易成本与外汇管制。

3.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东南大学2012研;华中科大2002研;北邮2008研;中央财大2009研)

答: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

(1)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的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

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2)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3)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①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②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4)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4.浮动汇率制(东北财大2003研)

答:浮动汇率制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汇率

制度。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黄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国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制又可以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是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的。

5.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北师大2004研)

答:货币替代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货币替代一般伴有资本外流的现象。货币替代是在货币可兑换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本国居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在某种情况下,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同时持有本币和外币。而另一种情况则不存在外国居民对本国货币的过度需求而只有本国居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前者可以称之为对称性的货币替代,这种货币替代一般发生于发达国家之间。后者可以视为不对称的货币替代,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当一国通货膨胀水平较高或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了本币币值高估或不稳定时,本国法偿货币的价值贮藏、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功能就会遭到严重的削弱,货币替代极有可能发生。货币替代加剧了汇率的不稳定,使货币的定义更加困难,也会导致本国政府难以从本币发行中获得铸币税与通货膨胀税,从而降低政府收入。解决货币替代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本币的币值稳定性、实际收益率和信心。而在缺乏稳定货币的基础时,对货币兑换进行限制是有必要的。

6.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人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