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古代汉语知识点:
1. 你知道什么是古今字吗?就好比“莫”和“暮”呀,以前只有“莫”,后来才分化出专门表示傍晚的“暮”。

哎呀,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2. 通假字也很有趣哦!像“说”通“悦”,古人写“不亦说乎”,其实就是“不亦悦乎”。

这是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奇妙呀!
3. 还有词类活用呢!比如说“名词活用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这时候就当作动词“踢”来用啦,神奇吧!
4. 特殊句式也来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呀,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
5. 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可不少呢!“之”字就有好多意思,像“辍耕之垄上”的“之”是“去、往”,“怅恨久之”的“之”是“助词,无实义”。

这可真够让人琢磨的呀!
6. 语气词也很重要哟!“也”“矣”“焉”等表达的语气都不一样呢,“吾尝终日而思矣”里的“矣”就表示陈述语气呢。

7. 古代汉语的称谓也五花八门呀!皇上可以叫“陛下”,自己可以谦称“鄙人”,朋友之间还可以称“足下”呢。

这多有意思呀!
总之,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呢!。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学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点1.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声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第一个辅音,韵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后面元音部分,整体认读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特定的对应规则。

2.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这些声调在词意上有重要的区别。

3.变调现象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变调现象,如阴阳两个音节相连时,会发生变调,这种变调现象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应用。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点1.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的位置等问题。

2.词类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用法和句法功能。

3.时态语气古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气有很多特点,如有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时态,需要谨慎使用。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点1.词语的构词法古代汉语的词语构词法有很多特点,如合成词、转义词、假借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构词规律和用法。

2.词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需要了解它们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3.熟语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熟语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需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四、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知识点1.古诗词古代汉语中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2.古文古代汉语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叙事力,需要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古文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3.文言小说古代汉语中的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描写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文言小说的特点和表现力。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学习古代汉语的同学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在高考语文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好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卑鄙”,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可以指战争(“兵旱相乘”)。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人、败逃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等。

二、虚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较为灵活,可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作介词,表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表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作连词,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表结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助词(“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动词,去、往)、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之”,指知识和道理)、结构助词(“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4、于“于”常作介词,表处所(“战于长勺”)、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比较(“苛政猛于虎也”)等。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汉下册(知识点,自己整理)

古汉下册(知识点,自己整理)

的细微差别。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谓: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后面的话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 或比喻、影射的事物,以具体释抽象,一般释特殊的时候使用。大致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是指、是说。 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某种 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老冉冉其将至兮。冉冉,形貌。 犹: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的时 候,往往是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相当于现汉的“等于说”。 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间,犹与也。 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解,也 就是所谓声训。 为政以德 政之为言正也。 读为、读曰(音义相关):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特点是既注了音,又释了义。 播事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读若、读如(中有语音关系):古人注解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 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古书的注解:
疏: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 叫“正义”。例如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诗经》的注和疏两种注解, 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疏。 传:最早见于对经书的注解。秦汉之际,人们把儒学的诗、书、礼、易、春秋、 乐等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传即阐明经义。 笺: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对传文补充、更正 的一种注解。东汉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 的注解称为“笺”,《毛诗》郑笺。 《五经正义》:孔颖达对五本书做了正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左氏传》。 《三礼注》:汉代郑玄对三礼进行了注解,就是三礼注。《礼记》、《仪礼》、《周礼》 。(郑玄参与了四本,加之《诗经》)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本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 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 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 -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正义),《礼 记正义》(汉-郑玄注,孔颖达正义)、《春秋左氏传正义》(晋-杜预注,孔颖达正 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修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刑昺(bing)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汉-赵赵岐注,宋孙 疏)。 汉代著名的注解家: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汉郑玄 (三礼注)、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注》等。 魏晋南北朝(玄学)至隋唐:魏代王弼《老子注》、晋代郭象《庄子注》;《史记》 三家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裴骃《史记集解》。 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章句体:东汉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集解体:魏何晏《论语集解》 晋杜预《春秋经注集解》(只是将《春秋经》和《左 氏传》集在一起) 音义体: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由《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 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体的代表作。 校勘古书的专门术语: 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音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 行、夫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水 脱文:简称脱(有时称作敓或夺),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 的文字。 注解术语: 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这三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文法知识1、古代汉语的语序古代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是以“主谓宾”为主,但宾语可以移到“谓宾主”和“宾主谓”的位置。

例如,“孔子说”可以变为“说孔子”,“我喝水”可以变为“喝水我”。

2、古代汉语的动词性助词古代汉语的动词性助词有“之”、“乎”、“者”等,这些助词在句子中可以扮演连接语法成分的作用,增强语法结构的整体性。

3、古代汉语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虚词包括“之”、“所”、“其”等,它们在句子中没有实际的意义,主要用来连接名词和形容词,构成整体的句子结构和语法体系。

4、古代汉语的连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而”、“乃”、“所以”等,它们主要用来连接句子,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构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5、古代汉语的句式古代汉语的句式主要有“主谓宾”、“主谓补”、“主谓双宾”、“主谓宾宾”等,它们构成了古代汉语丰富多样的语法结构。

以上是古代汉语文法知识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二、古代汉语词汇知识1、古代汉语的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这些词类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这些音韵规律在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古代汉语的词语使用和表达方式。

3、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主要包括义、音、形三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更加立体和多元化。

4、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转换和转变,这些词性变化使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更加丰富多样。

5、古代汉语的派生词古代汉语的派生词主要指由词素加词缀构成的新词,这些派生词在古代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范围。

以上是古代汉语词汇知识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古代汉语是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文字体系。

它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古代汉语知识点的大二下册电子版。

1. 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文字形式,主要指的是汉语在上古至宋代的演变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形态。

2.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2.1 多音字:古代汉语中有很多字具有多种读音,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发音。

2.2 文言文特色: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是一种正式的、古老的文字形式,使用比较复杂,包含大量的典故和成语。

2.3 字义演变:古代汉语中的许多字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义项和用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3. 古代汉语知识点大二下册电子版的内容大二下册电子版是古代汉语的教材,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例句,方便学习者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使用。

3.1 词语解释:电子版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例句,方便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3.2 语法规则:电子版中还介绍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殊语法规则和用法,例如四声变调、用字规范等,帮助学习者正确使用古代汉语。

3.3 阅读材料:电子版中提供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文章,帮助学习者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

4. 如何有效学习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4.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读书和刷题来不断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加深理解和记忆。

4.2 看重翻译:翻译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翻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4.3 善用工具: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版教材以及其他在线字典和工具,方便查询和学习。

5. 古代汉语知识的应用学习古代汉语并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文化,它对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甚至对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5.1 文化遗产: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使用的汉语,通常指从周朝到明朝末年的文言文和古代口语。

古代汉语在书面上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繁体:古代汉语是以繁体字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繁体字较简化字更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起来更为繁琐。

2. 词语用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辽阔”在古代表示广阔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表示凄凉、空旷的意思。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别,不加“了、着、过”等时态词语也可以表示过去、进行等意义。

4. 语气和语调:古代汉语的语气和语调较为复杂,不同的发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甲骨上,是古代占卜的记录,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古代宗庙和祭祀用的。

2.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出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一种,也是古代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

3. 骈文时期: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风,出现在汉代时期。

骈文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和规范排列的文章,一般分为“协律”和“对仗”两种。

4. 文言文时期: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普遍出现在汉代以后。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一般以《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古代经典作品为代表。

5. 白话文时期:白话文是指古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主要指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白话文是古代汉语的口语化的表现,是古代汉语从文言文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的过渡期。

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虽然现代汉语是建立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的,但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上古汉语的特点,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发展。

在我们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时,对于一些常见的古代汉语知识点的了解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以四声为特点,即平、上、去、入。

平声是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声调平坦;上声声调上扬;去声声调下降;入声是以"p"、"t"、"k"等为声母,并带有短促的塞音音调。

除了四声外,还有古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

声母包括清音和浊音,如p、b、m等。

韵母包括单元音和复韵母,如i、e、o等。

二、古代汉语词法与句法古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句法方面,古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位于句子的最前面,动词位于句子的中间,宾语位于句子的最后。

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古代汉语中动宾关系更为紧密,通常宾语不会省略。

在词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词汇量较小,单字词较多,并且经常使用意义相近的词进行修辞和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典故和成语典故和成语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典故是指蕴含了一定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或人物故事的词语,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

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语,具有固定的词序和固定的意义,如"一心一意","因地制宜"等。

四、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了解古代汉语必须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因为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例如,在古代汉语中,生育被称为"大有",养育为"培道",传承为"继往开来"等。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写作风格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古人崇尚简洁、正气,常使用典故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诗意,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实际。

古代汉语(下)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下)知识点总结

古代漢語下册文选知識點總結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七单元 (1)(一)文选 (1)7.1道可道 (1)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1)7.3三十辐共一毂 (2)7.4曲则全 (3)7.5小国寡民 (3)7.6胠(qū)箧(qiè) (5)7.7秋水 (10)7.8鲁少儒 (14)7.9 惠子相(xiàng)梁 (15)7.10 运斤成风 (16)(二)通论 (17)第一节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7)第二节中古音 (20)第三节上古音 (23)第八单元 (25)(一)文选 (25)8.1人皆谓我毁明堂 (25)8.2 许行 (26)8.3 荣辱 (30)(二)通论: (33)第一节诗词格律 (33)第二节对联 (36)第三节词律 (37)第九单元 (45)(一)文选 (45)9.1更法 (45)9.2五蠹 (46)(二)通论:训诂 (53)一、传统训诂学的实践与研究概况 (53)二.古注的作用 (54)三古注的类型 (54)四、古注的术语 (55)五.古书的体例 (55)第十单元 (56)(一)文选 (56)10.1谏逐客书 (56)10.2赐南粤王赵佗书 (57)10.3报任安书 (59)(二)通论 (65)古书的标点 (65)第十一单元 (66)(一)文选 (66)11.1黄帝 (66)11.2垓下之战 (67)11.3仲尼弟子列傳 (69)(二)通论 (73)修辞 (73)第十二单元 (75)(一)文选 (75)12.1答客难 (75)12.2情采 (78)(二)通论:古代的文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 (一)文选7.1道可道重点字词:1.【道.可道.,非常.道】 道:名词,自然规律; 道:动词,阐述、说明 常:永恒固定不变的 2.【名.可名.,非常名】 名:名词,自然规律; 名:动词,称名 3.【无名,天地之始.; 始:原始状态 有名,万物之母.】 母:形成的开始、本源,这里指开始时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无:在无形的状态下 妙:微妙之处 观:观察 5.【常有.,欲以观其徼.(ji ào )】 有:在有形的状态下 徼:边际、终极 6.【同谓之玄.】 玄:深奥 7.【众妙之门. 】 门:门道、源头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重点字词: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 ù)已.】 皆:都 美之:美的事物. 斯:指示代词,这 恶:丑 已:句末语气词,作用同“矣”2.【故有无相生. 】 相:相互依存 生:产生3.【难易相成.】 成:形成 4.【长短相形.】 形:从形体上体现5.【高下相顷..】 相倾:本指位置高的物体倾压在位置低的 物体之上,这里义为上下相依靠 倾:依靠6.【音声..相和.】 音:单音,或说指乐器..的声音。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整理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整理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整理《古代汉语》下通论复习提纲一二册通论通论九、十否定句、疑问句一、关于古代汉语宾语的词序问题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汉语在表达意思的时候,主要靠词序和虚词。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主要有两种情况:1、动宾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2、介宾前置如:吾谁与归?“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先秦汉语中是相当严格的(先秦两汉98%),很少例外,只有“何如”常说成“如何”。

此二者意思相同,来源不同,在发展过程中殊途同归,变成凝固格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

“如何”的变化轨迹大致如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3)与不谷同好,如何?可见,“如何”是由“如……何”紧缩而来的一种句式,“何”本来是谓语,由于紧缩粘在了“如”字之后,好像成了宾语。

这样看来,“如何”是不可作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外来看待的。

汉代以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逐渐转为后置。

但仿古的文言文仍以前置为多。

(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1.两个条件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全句必须是否定句,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记住“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这个名称,实际上就记住了这两个条件。

如: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2.四种形式:不、毋(无)、未、莫否定词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在先秦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那么严格,从甲骨文开始就已经出现后置,先秦文献也有不少用例。

(三)宾语前置用代词“是”或“之”复指(见前说)二、关于否定句和否定词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

其形式标志是有否定词。

否定词主要有以下三类:(具体区别相见教材。

)1.否定副词,如“不”“弗”“毋”“勿”“未”“否”“非”“微”等2.动词“无”3.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其中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要前置,(说已见前)三、关于疑问句和疑问词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下册文选知識點總結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七单元 (1)(一)文选 (1)7.1道可道 (1)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1)7.3三十辐共一毂 (2)7.4曲则全 (3)7.5小国寡民 (3)7.6胠(qū)箧(qiè) (5)7.7秋水 (10)7.8鲁少儒 (14)7.9 惠子相(xiàng)梁 (15)7.10 运斤成风 (16)(二)通论 (17)第一节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7)第二节中古音 (20)第三节上古音 (23)第八单元 (25)(一)文选 (25)8.1人皆谓我毁明堂 (25)8.2 许行 (26)8.3 荣辱 (30)(二)通论: (33)第一节诗词格律 (33)第二节对联 (36)第三节词律 (37)第九单元 (45)(一)文选 (45)9.1更法 (45)9.2五蠹 (46)(二)通论:训诂 (53)一、传统训诂学的实践与研究概况 (53)二.古注的作用 (54)三古注的类型 (54)四、古注的术语 (55)五.古书的体例 (55)第十单元 (56)(一)文选 (56)10.1谏逐客书 (56)10.2赐南粤王赵佗书 (57)10.3报任安书 (59)(二)通论 (65)古书的标点 (65)第十一单元 (66)(一)文选 (66)11.1黄帝 (66)11.2垓下之战 (67)11.3仲尼弟子列傳 (69)(二)通论 (73)修辞 (73)第十二单元 (75)(一)文选 (75)12.1答客难 (75)12.2情采 (78)(二)通论:古代的文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 (一)文选7.1道可道重点字词:1.【道.可道.,非常.道】 道:名词,自然规律; 道:动词,阐述、说明 常:永恒固定不变的 2.【名.可名.,非常名】 名:名词,自然规律; 名:动词,称名 3.【无名,天地之始.; 始:原始状态 有名,万物之母.】 母:形成的开始、本源,这里指开始时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无:在无形的状态下 妙:微妙之处 观:观察 5.【常有.,欲以观其徼.(ji ào )】 有:在有形的状态下 徼:边际、终极 6.【同谓之玄.】 玄:深奥 7.【众妙之门. 】 门:门道、源头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重点字词: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 ù)已.】 皆:都 美之:美的事物. 斯:指示代词,这 恶:丑 已:句末语气词,作用同“矣”2.【故有无相生. 】 相:相互依存 生:产生3.【难易相成.】 成:形成 4.【长短相形.】 形:从形体上体现5.【高下相顷..】 相倾:本指位置高的物体倾压在位置低的 物体之上,这里义为上下相依靠 倾:依靠6.【音声..相和.】 音:单音,或说指乐器..的声音。

声:和声, 或说指人唱出的声音 和:配合7. 【前后相随.】 随:连接;接续 8.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处:对待;处理 无为:不做事,只是顺 应事物的发展 9.【行.不言之教】 行:推行 教:教化 10.【万物作焉..而不辞】 作:出现;兴起 辞:拒绝 焉:兼词,相 当于“于之”,其中,“之”指世界上 11.【为而不恃.】 恃:恃功 12.【功成而弗居.】 居:居功 13.【夫唯.不居】 唯:连词,因为 14.【是以不去.】 去:离开;失去 不去:在这里指不会离开功劳7.3三十辐共一毂重点字词:1.【三十辐.,共.一轂.】 辐:车轮上的辐条 毂:车轮中心有圆 孔用来穿轴和连接辐条的部件 共:汇集 2.【当.其无.】 当:正由于;由于 无:指空的状态(器皿中空的部分) 3.【埏埴(sh ān zh í)以为器.,当其无】 埏埴:埏,以水和土;埴,黏土 器:器皿 4.【故有之以为利. 】 利:便利 5.【无之以为用..】 为:发挥 6.【鑿.(z áo )户牖..(y ǒu)以为室.,当其无.】 鑿:凿开,引申为设置 户牖:门窗 牖(y ǒu):窗 室:房屋 无:指房子中的空间 7.【故有.之以为利..】 有:有形 为:提供 利:便利 8.【无.之以为用..】 无:无形 为:发挥 用:效用7.4曲则全重点字词:1【曲.则全.】 曲:委屈;全:保全 2【洼.则盈.】 洼:地势低洼 盈:满 3【枉.则直】 枉:弯曲 4【敝.则新】 敝:破旧 5【多.则惑.】 多:贪多 惑:迷惑 6【不自见.故明.】 见:表现 明:聪明 7【不自是.故彰.】 是:自以为是 彰:显露 8【不自伐.故有功】 伐:夸耀 9【不自矜.故长】 矜:自满 1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抱:抱定,坚守; 一:一个原则;式:楷模 ;法式 11【诚全..而归之..】 诚:确实 全:保全 归之:使之到达某种目的 12【夫唯.不争】 唯:因为 13【岂虚言..哉】 虚言:空话 词类活用:1【不自矜故长】长:名词作动词,成为首领 2【诚全而归之】全:使动用法,使…….得到保全7.5小国寡民重点字词: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即使用:使用..什伯之器:指功效可达十倍百倍的器具什:十倍伯:百倍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舆:车3【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甲兵:兵器..陈:陈列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徙:迁徙3【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至:直到词类活用:1【小国寡民】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小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少2【甘其食】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甜美。

3【美其服】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漂亮4【安其居】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安逸5【乐其俗】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6.【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特殊字词:【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伯:通假字,通“佰”,百倍。

7.6胠(q ū)箧(qi è)重点字词:1.【将.为.(w ..è.i)..胠q ū箧qi è、探囊..、发匮..之盗而为(w éi)守备】 将:如果。

为(w èi):因为。

胠:撬开。

箧:小箱子。

探囊:从口袋里掏东西。

囊:口袋发匮(gu ì):打开柜子。

发:打开 盗:盗窃行为 为(w éi):采取 守备:防备措施 2. 【则必摄.缄ji ān 縢t éng】 摄:勒紧,捆紧。

缄、縢:均为绳子。

3.【固扃鐍...(ji ōng ju é),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固:加固 扃鐍:相当于后代的锁錀 扃:门栓;门环。

鐍:箱子上安锁的环状物。

4. 【不乃为大盗積.者.也】. 積.:积累财富。

5. 【故.尝试论.之】 故:所以。

论:谈论 6.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 昔者:当初 邻邑:相邻的城邑 7. 【罔.罟ɡǔ之所布.】 罟:义同“網”。

所布:布设的地方 8. 【耒l ěi 耨n òu之所刺.】 刺:耕作 耒:古代翻地用的 农具 耨:古代除草用的农具,类似锄 9. 【阖.四竟.之内】 阖:全。

10.【治邑屋州闾....乡曲..者】 邑屋州闾乡曲:指大小不同 的行政区划。

曲:乡里 11.【曷.尝不法.圣人哉】 曷:义同“何”。

法:效法;效仿。

12.【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一旦:一日之间 13.【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

..】 非:非议。

诛:讨伐。

14.【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 是:代词,这 不乃…乎:不就是…吗? 乃:副词,就 窃:盗 法:法度15.【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守:保全;保护 身:自身16.【苌ch án ɡ弘胣ch ǐ,子胥靡.】 胣:剖腹掏肠。

17.【故跖zh í之徒.问于跖曰】 徒:追随者 18.【盗亦有道.乎】 道:规矩 19.【夫妄意..室中之藏z àn ɡ,圣.也】 妄意:猜测,判断。

藏:财务。

圣:英明;聪明。

20.【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立:成功 ;立身 21.【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行:成功 22.【唇竭.则齿寒】 竭:亡。

23 【掊(..p .ǒ.u .)击..圣人,纵舍..盗贼】 掊击:打击;打倒。

掊:折断;击破。

纵舍:释放。

24.【天下平而无故.矣】 平:太平 故:事故;灾难。

25.【虽.重圣人而治天下】 虽:副词,通“唯”,可译“只是”或 “如果只是” 重圣人:借重圣人之法,或重读(ch óng ),“重圣人”意为成倍的圣人 26.【则是重利..盗跖也】 重利:形容词使动用法,厚利。

27.【彼窃鉤.者诛.】 鉤:腰带鉤,或说为衣带鉅,指不值钱的东西。

诛:杀。

28.【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 逐:追逐揭:举,此处当“成为”讲。

29.【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弃:抛弃。

知:“智”的古字。

止:绝迹。

30.【擿zh ì玉毁诛,小盗不起】 擿:抛弃;投掷 毁:毁坏 31.【焚烧破玺,而民朴.鄙. 】 符:信符 朴鄙:纯朴;朴实。

鄙,质朴。

32.【掊.斗折衡.】 掊:击破。

衡:秤杆。

33.【殚d ān残.天下之圣法】 殚残:彻底毁坏。

殚:尽。

残:毁坏 34.【擢zhu ó乱六律,铄(..shu ...ò.).绝竽瑟 】 擢:拔掉。

铄:毁坏 六律:定音器 竽:笙类乐器 瑟:弦乐器 35.【塞.鼓旷之耳】 塞:塞住 36.【而使天下人含.其聪.矣】 含:保持。

聪:听力。

37.【灭文章..,散.五采】 文章:文采。

散:散尽 散文采:使五色散尽 38.【膠.離朱之目】 膠:名作动,黏住。

39.【攦l ì工倕chu í之指】 攦:折断。

40.【削.曾、史之行.】 削:除去。

行:德行 41.【钳.杨、墨之口】 钳:夹住 42.【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攘弃:摒弃。

玄同:混同;相同 43.【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纍.矣】 人:人人。

纍:受灾 44.【则天下不僻.矣】 僻:邪恶 45.【而以爚yu è乱.天下者也】 爚乱:迷乱;迷惑。

爚,炫耀。

46.【法.之所无用.也】 法: 效法,或指治国的圣智之法。

用:施行。

47.【則負.匱、揭.篋、担.囊而趋】 负:背负起 揭:抬起;举起担:扛;负 48.【然则..向之所谓知者】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向:先前 49.【所以立宗庙社稷.....】 立:建立 宗庙社稷:国家的象征 宗庙:祖庙 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庙50.【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圣知之法:圣人所制定的礼仪和法度 盗之:指利用 51.【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名:名声 安:安全地位 52.【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何适:到哪里 邪:句尾语气词 ,同“也” 53.【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 备:具备 54.【鲁酒薄而邯郸围.】 围:被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