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文学典型形象—葛朗台

文学典型形象—葛朗台

典型人物——————葛朗台的人生首先,介绍概念性东西1、什么是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它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

因此,为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成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2、具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3、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统一性。

———解释:个性鲜明:1、必须要有一个主导性格特征2、这个主导性格特征是独特的个性丰满性:1、成功的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丰满的、复杂的,应该呈现出多侧面、多方向、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多侧面:典型人物是有多种多样的性格元素构成。

多方向: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往往是不同的。

多层次:典型人物从言行到内心深处具有多层面的特征。

并且,典型人物应该根据许多人和多种群体的共同性,反省多数人和多种群体的共同性,反省许多人所具有的思想、性格、心理状态、感情、理想的某些共同性,即一定的普遍性、代表性。

3、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要具备1、典型环境:在文学作品中,围绕着典型人物的、促使人物行动以表现其性格的具体环境和体现一定时代特点的社会环境统一体,就是典型环境;2、社会环境:典型人物产生和活动的大环境,即时代背景,作为典型环境中社会环境,应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总态势3,、具体的生活环境:典型人物活动的小环境,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如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自然环境构成4、促使典型人物的行动:典型环境还必须能促使典型人物行动,表现其性格。

总之: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下面,结合巴尔扎克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得守财奴葛朗台进行人物典型形象分析:在这座凄凉的苏缪城里,大家所尊重,所关注的焦点便是一个富裕的箍桶匠--葛朗台。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目录编辑本段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

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

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人我国,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初,我们主要从苏联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典型人物身上。

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接着出现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

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征。

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事物的最一般属性看作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区别开来,而且把一个活鲜鲜的艺术生命整体——典型,机械地划分这是个性、那是共性,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仍带有机械唯物论的阴影。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学理论⽂学理论第⼀章⽂学的特征【关键词:⼀.⽂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存在的形态——⽂学的形象性三.⽂学形象的典型性四.⽂学是⽤语⾔塑造形象的语⾔艺术】第⼀节⽂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的表现对象——以⼈为中⼼的社会⽣活1.⽂学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以⼈为中⼼的社会⽣活”。

①以⼈为中⼼:⽂学必须把⾃⼰的描写对象和表现对象放到“⼈”的⾝上。

⽂学作品必须时时刻刻以⼈为中⼼,就是指⽂学要以⼈的各种⽣活形态,以⼈的各种精神表现,以⼈与⼈的各种冲突⽭盾,作为⾃⼰写作的“原料”。

(⽂学是写⼈的、⽂学是写给⼈的)②社会⽣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类⽣活形态。

③以⼈为中⼼的社会⽣活:社会⽣活是以⼈为主体和中⼼⽽形成的。

⼈,是联结社会⽣活整体的中⼼和纽带。

虽然都说⽂学的源泉是社会⽣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活都必然能成为⽂学的表现对象。

因为⽂学以审美情感作为⼼理中介来反映社会⽣活,这就决定了⽂学的表现对象只能是社会⽣活中作者所感所想并能引发作家审美体验的那⼀部分。

社会⽣活是⼴阔的、异常丰富的,在各种社会⽣活实践中,最能引起作者情感体验的⾃然是活⽣⽣的⼈,是⼈的⽣活、情感、思想和命运。

2.⽂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著作的“本质”区别①社会科学理论著作,诸如哲学、历史学等,不是表现以⼈为中⼼的社会⽣活的,⽽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发展的总的规律和客观世界中某⼀事物发⽣发展的规律。

②⽂学,真正把⽴体的、活⽣⽣的⼈作为表现与研究对象,即,以⼈为中⼼的社会⽣活。

3.⽂学创作从⽂学创作上看,⽂学创作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图表达创作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以满⾜⼈们的情感需要。

情感贯穿在⽂学作品之中,作家总是尽⼒把⾃⼰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融⼊作品呈现给读者,这种情感带有普遍性,代表⼈类共同情感。

⼆.⽂学表现的内容1.⽂学作品内容:经过作家艺术处理的,蕴含了作家社会意识、社会理想、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表现在作品之中的以⼈为中⼼的社会⽣活。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通常是指那些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自然景物等。

这些形象通常被作者用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或者表现某种人物性格特点等。

其中,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形象类型之一,通常包含主人公、配角、反派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征通常包括性格、外貌、行为等方面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进行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事件则是指那些代表性和象征意义较强的情节、场景或者具体事件。

这些事件通常也被作者用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或者表现某种人物性格特点等。

典型事件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爱情、战争、背叛、自我救赎等等。

这些事件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对话、行为等方式进行表现,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情节安排和铺设,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体来说,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都是作者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塑造和表现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同时也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产生深刻的人生感悟。

文学概论第四章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学概论第四章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三)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意境既然是虚实结合,生于象外的产物, 它就必然蕴含着令人咀嚼不尽的韵味,然读者 从意境提供的意象去领略其深层的情思意蕴。 意境的内涵是一种难以言传而又韵味无穷的 “言外之意” “韵外之致”。 既然意境包含着丰富的深层意蕴,那么读 者在把握意境时,就不能停留在象下之意和言 内之意的浅层意蕴上,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 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 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领会意境深层所包含的 宇宙人生的无限意味。
既然意境包含着丰富的深层意蕴那么读既然意境包含着丰富的深层意蕴那么读者在把握意境时就不能停留在象下之意和言者在把握意境时就不能停留在象下之意和言内之意的浅层意蕴上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内之意的浅层意蕴上而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领会意境深层所包含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领会意境深层所包含的宇宙人生的无限意味

二、虚实结合,境生象外。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中呈现出的一种虚实结合的 艺术境界,它是物象与物像之间多重复合联系 构成的耐人寻味,而又若有若无的虚幻的艺术 空间。所以意境的创造,必须在对具体物象 (实境)进行生动描写的同时,又必须超越具 体形象本身,开拓出一个诱发想象和联想,暗 示出更深广意味的审美想象空间(虚境)。虚 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 的,体现着意境的审美内涵。虚境是意境结构 中的灵魂。


、典型人物 (一)定义:典型人物是具有独特而 丰富的性格、命运或心态,蕴含着深 广的社会内容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 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独创性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既活跃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又植 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中;他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 独特的方式而生存,又无时无刻不体现“一定社 会关系”的本质;他既具有认识社会的巨大思想 价值,又给人以情感激动的较高审美价值 。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1. 典型形象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就像是那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故事,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共鸣。

这些角色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让人一看就记住了。

想想那些经典的文学角色,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是福克纳的阿米莉亚,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哈哈,感觉就像是他们穿越了时空,依旧在我们心中扎根。

1.1 经典角色的生动刻画说到典型形象,咱们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个性鲜明的角色。

他们往往被塑造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仿佛他们都能跳出书本,和我们面对面聊聊。

比如,简·爱这个角色,她的坚韧与独立,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她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真实写照吗?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就像简·爱一样,无畏无惧。

真是让人倍感振奋!1.2 典型形象的社会反映再来聊聊这些典型形象背后的社会反映。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往往能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

举个例子,鲁迅笔下的阿Q,他不仅是个搞笑的形象,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悲哀的真实写照。

阿Q的自我安慰和盲目乐观,简直就像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会心一笑,同时又感受到一阵无奈,毕竟,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依然屡见不鲜。

2. 典型形象的内心世界典型形象的内心世界同样吸引人,甚至可以说是这些角色的灵魂所在。

没错,就是那种深邃的情感,仿佛每一个波动都在跟我们对话。

想想乔治·奥威尔的《1984》里的温斯顿,他的内心挣扎可真让人心疼。

在一个压迫的社会中,他渴望自由,渴望爱,然而却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

这种内心的矛盾,简直让人想揪心,不禁让人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2.1 角色内心的挣扎而说到内心挣扎,就不能不提哈姆雷特了!这个角色简直是文学界的“悲伤王子”。

他那种深深的怀疑、内心的矛盾,简直让人觉得他就是在“自我审问”。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共20页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身后名源自,于我若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第五讲文学形象

第五讲文学形象

第五讲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塑造出的形象感染了读者,令其产生认同或共鸣。

因而认识文学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是以暗示、说理或含混方式塑造的文学形象。

所谓“意象”,也就是表意之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

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哲理意味或者观念内涵,即具有象征性特点。

(一)文学意象的特征文学意象的意义,是一种象征的表达。

这规定了意象的审美特点必然和象征型文学的特点联系在一起,从而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

第一,指意性。

从意象的设置目的来看,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的特点,即一种意象往往是为了表达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观念或者认识,是受写作者个人意图支配的形象,而不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形象特征。

如艾青写过这样两首关于“池沼”的诗。

第一首题为《冬天的池沼》,第二首题为《青色的池沼》。

这两首诗的写作时间相差两个多月,也都使用了“池沼”这个核心意象,但是,它们却在诗中被分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前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池沼”寂寞、枯干、荒芜、阴郁,代表了生命的消耗、悲痛与寂寞。

而后一首诗中的“池沼”,则平静、清潋、透明而富有青春气息,从而成为生机和希望的象征。

更有意思的是,在第一首诗中,“池沼”是静态的,在第二首诗中,“池沼”则是动态的。

在这里,“池沼”本身是怎样的、诗人所见闻的东西有什么客观形象特点等等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诗人按照什么样的意图去“使用”这个形象,从而使之呈现“自我意志”的要求。

第二,暗示性。

从意象的表达方式来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隐喻、转义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

这使得我们理解一个意象的时候,不能仅仅查看这个意象本身,更要领悟它暗含的意义。

暗示,就仿佛是解谜。

文本意象仿佛是谜面,其暗示的意义则仿佛是谜底。

在舒婷的《思念》这首诗里面,每一个意象都很明确,但是,我们又必须“舍弃”这个意象本身的明确,想象并领悟其暗示出来的那部分含义。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虚构人物、动物或物体,它们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描写和塑造而得以呈现于读者面前的。

作为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学形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文学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

文学形象不仅仅是作者创造的一种描述,它们拥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情感。

良好的文学形象能够像真实的人物一样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契合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形象,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都栩栩如生,给人以说话、思考、感恩、痛苦的感觉。

其次,文学形象是具有艺术性的。

文学形象是作者用语言艺术手法所塑造出来的,它们具有形象、生动且有创造性的特点。

艺术上的塑造使得文学形象能够超越现实、追求真理、表现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的“玛利亚”是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它既是现实中的一个真实人物,又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诠释。

再次,文学形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文学形象往往具有多重意义和象征性,可以代表某种观念、价值观或者象征某种情感。

例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顽强的精神,是海明威对人性的思考和回应。

此外,文学形象是具有情感共鸣的。

文学形象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良好的文学形象能够让读者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挣扎和成长。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哈利、赫敏、罗恩等形象,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们具有生命力、艺术性、象征意义以及情感共鸣等基本特征。

通过对文学形象的鉴赏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对于作家来说,通过良好的塑造和描写文学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教学目的】主要是阐释文学的本质,探讨文学是什么及文学的性质、功能,引导学生对文学本质有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内容】1、语言的艺术;2、文学的形象性;3、文学的审美性;4、文学的价值与功能学时安排:12学时教学内容一,文学形象的含义和非文学文本用概念化的语言传递信息不同,文学是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表现审美意识的。

这就是文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塑造感性形象表达情感意识的特点。

1、形象(1)“形象”释义形象(image)从西方引进的词语,原意是“肖像”、“影像”、“映像”,指的是视觉形象。

西方文论最初借用这个词的时候就是为了说明文学可以在人的心里唤起生动画面,主要用在叙事性的作品中,以人物形象为主。

后来这个词的用途被扩大化,用来指凡是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论,往往用意象和象来描述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形象。

由于很早就发现了“言意矛盾”,认为“言”只能表示事物的一般特点,难以揭示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更难以详尽地描述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情。

《周易·系辞》中提出了“以象尽意”的观点:“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这样构建一个传情达意的结构:言——象——意。

据楼宇烈注释,象具有“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的特点。

立象尽意则具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这样“言”难以表达的“意”,就可以通过“立象”,借助于象的多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喻示、暗示出丰富而微妙的蕴意来。

(2)形象的特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形象的特点在于它通过暗示或喻示来连接所指(意义),具有模糊性、含蓄性。

12、文学形象文学的形象感吸取了形象的这个特点,最初主要用于叙事性的作品。

但文学不只有叙事性的作品,文学语言不只是叙事性的语言。

文学语言可以引起我们多种美感,它既可以给读者描绘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也可以激发人的联想、想象,描述一个隐喻性的形象。

文学理论第二章文学形象

文学理论第二章文学形象

文 学 意 境
意境理论的发展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 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 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 陈思之《黄雀》,公干之 《青松》,格刚才劲,而 并长于讽谕。叔夜之《赠 行》,嗣宗之《咏怀》, 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 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 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 ----《文心雕龙》卷四十
“欲代此人立言,先宜代此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 设身处地。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 想,即遇立心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邪辟之思, 多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 ---李渔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序三》
(鲁迅)前期的作品有一种共通的颜色,那便是再现的记述。 不仅《狂人日记》,《孔乙己》, 《头发的故事》, 《阿Q正传》是如此,即别的几种也不外是一些记述。这 些记述的目的,差不多全部在筑成(build up)各种典型的 性格(typiclal character); 作者的努力似乎不在他所 记述的世界,而在这世界的住民的典型。所以这一个个典 型筑成了,而他们所住居的世界反是很模糊的。世人盛称 作者的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典型筑成了,然而不知作 者的失败,也便是在此处。作者太急了,太急于再现他的 典型了,我以为作者若能不这样急于追求典型的,他总可 以寻到一点普遍的出来。----成仿吾《创造》1924第二卷 第二期。
易系辞上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三国志作为名词的形象作为名词的形象作为形容词的形象作为形容词的形象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文学形象的分类及特征第二节文学典型第三节文学意境第四节象征意象文学形象的层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第二章 文学形象
形象的分类; 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化;

儿童文学中的类型形象与典型形象

儿童文学中的类型形象与典型形象

儿 童 文 学 中 的 类 型 形 象 与 典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王 泉 根
“浅”“薄”“缺乏深度”的重要原 因。也有论者将典型化视为艺术的儿 童文学,而给类型化则贴上通俗儿童 文学的标签。的确,与成人文学相 比,儿童文学的典型形象实在是太少 了。优秀的成人文学作品曾经塑造了 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如大战风车 的堂吉诃德、优柔寡断的哈姆莱特、 独立自尊的简·爱、贪婪自私的葛朗 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精神 胜利的阿Q。可是,古今中外的儿童 文学又出现了多少典型呢?为什么儿
《小说面面观》) 这种高度概括性的形象比较地适宜
幼儿目瞪口呆。同样,思维能力刚有所发展的小 学生,思维水平还没有进入足以进行高度抽象的 逻辑判断、进行自主反思的层次,对他们来说, 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快乐、幽默、幻想、探险、 寻秘、游戏等才是具有无穷魅力的。 《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条目引了 一句孩子的话来阐释儿童文学的特征:“我们希 望出事——而且要快。”他们需要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这正 是类型化形象,也正是古典的灰姑娘、小王子, 今天的大头儿子、马小跳。正是中外儿童文学史 上无数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的类 型化形象与故事,才让千百万孩子获得了童年的 快乐,也让他们由此爱上了阅读。当他们以后成 了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然会去阅读曹雪 芹、鲁迅、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自然而然会向 灰姑娘、小王子说再见。但须知,他们阅读习惯 的养成正是从阅读类型、阅读并非“深度写作” 的幼年文学和童年文学开始的。这就是“儿童阅 读”的客观规律与辩证法。 综上所述,对待儿童文学中的“类型”与 “典型”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抛开不 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与阅读接受心理,不 能用“典型化”的一刀切去苛求为不同年龄段孩 子服务的所有作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艺术实践 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是:如何在少年文学尤其是 在少年小说、成长小说中塑造出富有当代意识的 共性与个性高度统一的新的典型形象,而没有必 要,更用不着去指责为什么幼年文学、童年文学 总是由类型形象唱主角。我们期待着新世纪少年 小说、成长小说中能出现更新更多的典型形象, 同时也期待着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文学与 为小学生服务的童年文学也能涌现出更多的为孩 子们由衷欢迎的鲜明的类型形象,共建多元共 生、百鸟和鸣的良性儿童文学生态环境。

文学形象理想形态特征及表现

文学形象理想形态特征及表现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指典型人物身上给予读者的某 些本质意味的生活内容,人物所负载的人生态度、 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现实和历史关系的总和。
美国的威廉·莱伊尔:“鲁迅塑造的阿Q这个典型人 物,不仅中国有,其实美国也有,全世界各处都 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不少人身上都有反映。 我的太太有时就说我是阿Q……”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3)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应该是“这一个” 独创性与细节 教材中将“艺术魅力” 解释为“生命的魅力”
和“灵魂的深度” 典型是对社会人生的发现,是参照,是烛
照自我的心灵之光。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别林斯基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二、意境
1.意境理论发展 (1)萌芽期: 《周易》的言、象、意 汉代《诗大序》的诗言志,赋、比、兴的表
现手法 (2)发展期:魏晋至唐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神用象通,情变所
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钟嵘《诗品序》 “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2.意境的审美特征
(3)韵味无穷。 “韵味”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
语言和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持久的美感 效果。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 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 创构。从直观感想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
特定环境中体现出来的理想愿望、人生态度、思维方 式、行为准则、心理特点等多种素质的综合体。 金圣叹评《水浒传》“《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 口。”同一类人物也“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林 冲和武松的不同。 “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 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 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6第六讲文学形象——典型人物.

6第六讲文学形象——典型人物.


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总态势。


2. 具体的生活环境:典型人物活动的小环境,由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如风土人情、生活

习俗,自然环境等构成。

3. 促使典型人物行动:典型环境还必须能够促使典型人
物行动,表现其性格。

型 人
•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
物 和
系是辩证统一的。



Q

一 定 的
《阿Q正传》中,与吴妈的爱情宣言、进城、 做小偷、革命、枪毙。










第六讲 文学形象——典型人物
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 • 文学典型 • 文学意境 • 文学意象
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
一、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 二、具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 三、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统一性
• 成功的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应是丰满的、复杂的, Nhomakorabea·

应该呈现出多侧面、多方向、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典型人物: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统一性
• 典型环境:在文学作品中,围绕着典型人物的、促使

人物行动以表现其性格的具体环境和体现一定时代特

点的社会环境的统一体,就是典型环境。
人 物
1. 社会环境:典型人物产生和活动的大环境,即时代背

景。作为典型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应该体现一定时代的

历史特点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某些本质方面,甚至能够

村各阶层状况的分析;

括 • 农民革命的必然性和盲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