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 p14-38数学试卷讲评

合集下载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篇1)这节课讲的是自行车里的数学,齐老师的引入简洁明了,直接告诉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然后紧接着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非常简洁,这正好符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可能有的课题需要激起学生兴趣的情景设置,可就这节课来说,学生的兴趣已经很高了,而且教师也准备了实物教具,所以我认为直接引入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不过后来高老师说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小情境,先让学生开放性的找找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然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样可能对于本届的重难点并没有多少帮助,甚至会占用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是这样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特质。

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他们教育孩子每天都要质疑,父母每天必须问孩子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你提问了吗?所以,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提问,这远比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要珍贵的多。

齐老师对于“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放在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这是很不错的。

学生回答也很好,教师直接板书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链条——后齿轮(个人认为应该在最后加上一个“后车轮”,根据初中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抽象性还是有些欠缺的,可能由后齿轮转动直接联系到自行车的滚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开始的模糊就会给学生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

下课后,听见后面几个孩子在议论说听了一节课也没听懂,大概原因就在这里),也就是说,可能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学生还了解的不够。

可能是由于有个孩子思维稍微灵活一些,把问题直接引入到了前后齿轮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学生可能还不明白自行车走多远跟齿轮比有什么关系,齐老师已经带领大家在研究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了。

其实我觉得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这样一个思路:首先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一圈,带动前齿轮转动一圈。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篇15本学期党老师开了一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组内教学研讨课,学案的精彩设计,课堂的娓娓道来,令在场教师收获良多。

下面是笔者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及对“学案教学”的启示。

1.课堂赏析1.1教学设计——细心作为*的第一节课,在学案中党老师很细心地设置了“*导引”,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却体现了党老师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用心。

另外,学案的阅读性很强,学生阅读学案不再像对着一张枯燥的练习卷,而是像对着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

比如学案中的一些过渡的语言:“现在你有办法完成问题2吗?”,“通过环节3的学习,是否给你新的启示,你能再来完成问题2吗?”,“由以上两步探索,你能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语言简练,却非常有魅力,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1.2例题选择——细腻党老师的课,给听课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例题的选择非常细腻。

比如说“判断是否有实数根”这个例题贯穿始末。

从一开始学生不会判断到完成环节一之后,学生会尝试画图解决(但还不严密),接着探究了零点存在定理之后,学生再会想到用代数方法严格证明。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学习的欲望不断地被调动起来。

说明党老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知识螺旋上升的理念。

在解决了是否有根的情况下,还很自然地追问了几个根,非常巧妙,问题的解决不仅教会了学生用单调性验证函数零点个数的方法,也验证了图像的猜想,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1.3概念形成——细致为了突破方程与函数的关系这个重难点,党老师对此设计了表格,一来在学案中可操作性更强,二来图表使得知识更加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形成概念。

在精致概念方面,党老师分别就“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定理”设计了概念辨析,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认识和理解概念。

可谓用心良苦。

2.课后反思2.1定理探索——求另解还是求释疑在解决是否有根的问题时,学生想到要作出函数的图像。

这时候应该多问学生几个问题:这个函数是不是已经学过的基本初等函数?不是的话,怎么作出图像呢?如果不知道y随着x的变化规律,描点连图得出的图像是不是可靠?让学生对自己这个方法产生一定的质疑,知道有一定的理据,但不够完善,才会有欲望去学习另一种判断方程是否有根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周周练数学试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周周练数学试卷.docx

初中数学试卷马鸣风萧萧八年级(上)第七周周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014秋•孝义市期末)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 3个 D. 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论证,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又∠CDE=∠BDF,DE=DF,∴△BDF≌△CDE,故④正确;由△BDF≌△CDE,可知CE=BF,故①正确;∵AD是△ABC的中线,∴△ABD和△ACD等底等高,∴△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②正确;由△BDF≌△CDE,可知∠FBD=∠ECD∴BF∥CE,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2013秋•长丰县期末)如图,AD=AE,BD=CE,∠ADB=∠AEC=100°,∠BAE=7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E≌△ACD B.△ABD≌△ACE C.∠DAE=40°D.∠C=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此题需要结合已知条件与相关知识用排除法来对第一结论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最终答案.解答:解:A、正确.∵AD=AE∴∠ADE=∠AED∵BD=CE∴BD+DE=CE+DE,即BE=CD∴△ABE≌△ACD(SAS)B、正确.∵△ABE≌△ACD∴AB=AC,∠B=∠C∵BD=CE∴△ABD≌△ACE(SAS)C、错误.∵∠ADB=∠AEC=100°∴∠ADE=∠AED=80°∴∠DAE=20°D、正确.∵∠BAE=70°∴∠BAD=50°∵∠ADB=∠AEC=100°∴∠B=∠C=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3.(2013秋•长丰县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 于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A.5对B.4对C. 3对 D. 2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此类题可以先把单独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找完,再找由两个三角形组合的全等的大三角形的对数,最后找由三个小三角形组合的全等的大三角形的对数.解答:解:单独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3,分别是:△BDE≌△CDF、△DGE≌△DGF、△AGE≌△AGF;由两个三角形组合的全等的大三角形的对数是1,是:△AED≌△AFD;由三个小三角形组合的全等的大三角形的对数是1,是:△ADB≌△ADC;所以共5对,故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图形利用全等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逐个寻找.4.(2003•黑龙江)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B.75°C. 90°D. 9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图形,利用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全等.解答:解:∠ABC+∠DBE+∠DBC=180°,且∠ABC+∠DBE=∠DBC;故∠CBD=90°.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5.(2001•湖州)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 B. AB=4,BC=3,∠A=30°C.∠A=60°,∠B=45°,AB=4 D.∠C=90°,AB=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要满足唯一画出△ABC,就要求选项给出的条件符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图形不一样,也就是三角形不唯一,而各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ASA,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于是答案可得.解答:解:A、因为AB+BC<AC,所以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B、因为∠A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无法确定其他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C、已知两角可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已知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画一个三角形;D、只有一个角和一个边无法根据此作出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作图方法等知识点;能画出唯一三角形的条件一定要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三角形不确定,当然不唯一.6.(2008秋•上饶期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分析:认真读题,只要甄别,其中A、B、C选项中都没有“对应”二字,都是错误的,只有D是正确的.解答:解:∵A、B、C项没有“对应”∴错误,而D有“对应”,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中指的是各对应边上高,中线,角平分线相等.对性质中对应的真正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0秋•澄海区校级月考)如图,N,C,A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 C. 2:3 D. 1:4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角的比,求出三角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各角之间的关系求出∠BCM、∠BCN 的度数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在△ABC中,∠A:∠ABC:∠ACB=3:5:10设∠A=3x°,则∠ABC=5x°,∠ACB=10x°3x+5x+10x=180解得x=10则∠A=30°,∠ABC=50°,∠ACB=100°∴∠BCN=180°﹣100°=80°又△MNC≌△ABC∴∠ACB=∠MCN=100°∴∠BCM=∠NCM﹣∠BCN=100°﹣80°=20°∴∠BCM:∠BCN=20°:80°=1: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三角的比,求得三个角的大小是很重要的方法,要注意掌握.8.(2014秋•肥西县期末)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A.1:1:1 B.1:2:3 C. 2:3:4 D. 3:4:5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可知三个三角形高相等,底分别是20,30,40,所以面积之比就是2:3:4.解答:解:利用同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就是底之比可知选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题时应用了三个三角形的高时相等的,这点式非常重要的.9.(2009秋•光泽县期中)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B′C,②AC=A′C,③∠A′CB′=∠ACB,④AB=A′B′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 3个 D. 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进行求解.解答:解:①②③为条件,根据SAS,可判定△BCA≌△B′CA′;可得结论④;①②④为条件,根据SSS,可判定△BCA≌△B′CA′;可得结论③;①③④为条件,SSA不能证明△BCA≌△B′CA′.②③④为条件,SSA不能证明△BCA≌△B′CA′.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结论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0.(2012秋•淮南期末)如图所示,△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A.80°B.100°C. 60°D. 4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计算出∠1=140°,∠2=25°,∠3=1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1=∠BAE=140°,∠E=∠3=15°,∠ACD=∠E=15°,可计算出∠EAC,然后根据∠α+∠E=∠EAC+∠ACD,即可得到∠α=∠EAC.解答:解:设∠3=3x,则∠1=28x,∠2=5x,∵∠1+∠2+∠3=180°,∴28x+5x+3x=180°,解得x=5°,∴∠1=140°,∠2=25°,∠3=15°,∵△ABE是△ABC沿着AB边翻折180°形成的,∴∠1=∠BAE=140°,∠E=∠3=15°,∴∠EAC=360°﹣∠BAE﹣∠BAC=360°﹣140°﹣140°=80°,又∵△ADC是△ABC沿着AC边翻折180°形成的,∴∠ACD=∠E=15°,而∠α+∠E=∠EAC+∠ACD,∴∠α=∠EAC=8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周角的定义.二、填空题11.(2004•济宁)如图,AB、CD相交于点O,AD=CB,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补充的条件是∠A=∠C或∠ADO=∠CBO.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本题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中已经具备一边和一角,所以只要再添加一组对应角或边相等即可.解答:解:添加条件可以是:∠A=∠C或∠ADC=∠ABC.∵添加∠A=∠C根据AAS判定△AOD≌△COB,添加∠ADC=∠ABC根据ASA判定△AOD≌△COB,故填空答案:∠A=∠C或∠ADC=∠AB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12秋•淮南期末)如图,AC,BD相交于点O,AC=BD,AB=CD,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A=∠D,∠ABO=∠DCO.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由已知条件,利用SSS判定△ABC≌△DCB,从而得出∠A=∠D,进而得到∠ABO=∠DCO.解答:解:连接BC,∵AC=BD,AB=CD,BC=BC∴△ABC≌△DCB(SSS)∴∠A=∠D,∠ABC=∠DCB,∠DBC=∠ACB∴∠ABC﹣∠DBC=∠DCB﹣∠ACB即∠ABO=∠DCO.故填∠A=∠D,∠ABO=∠DCO.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常用的方法有AAS,SSS,SAS,HL等,作出辅助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03•常州)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的面积为16,则△ACE 的面积为8.考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根据△ABD的面积可求出高,然后求△ACE的面积即可.解答:解:在△ABD中,当BD为底时,设高为h,在△AEC中,当AE为底时,设高为h′,∵AE∥BD,∴h=h′,∵△ABD的面积为16,BD=8,∴h=4.则△ACE的面积=×4×4=8.点评:主要是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求出高再求三角形的面积.14.(2013秋•蒸湘区校级月考)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1.5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E,先求出CD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D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BC=4cm,BD:DC=5:3,∴CD=×4=1.5cm,∵AD是∠BAC的平分线,∴DE=CD=1.5cm.故答案为:1.5cm.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5.(2011秋•垦利县期中)如图,AD,A′D′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和锐角三角形A′B′C′中BC,B′C′边上的高,且AB=A′B′,A′D′=AD,若使△ABC≌△A′B′C′,请你补充条件BC=B′C′或DC=D′C′或∠C=∠C′或AC=A′C′.(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已知了AB=A′B′,A′D′=AD;根据斜边直角边定理即可证得Rt△ABD≌Rt△A'B'D',由此可得出∠B=∠B',因此△ABC和△A'B'C'中,已知了AB=A'B',∠B=∠B',只需再添加一组对应角相等或BC=B'C'即可证得两三角形全等.解答:解:∵AB=A′B′,A′D′=AD,∴Rt△ABD≌Rt△A'B'D'(HL);∴∠B=∠B',又∵AB=A'B',∴当∠BAC=∠B'A'C'或∠C=∠C'或BC=B'C'时,△ABC≌△A'B'C'.故填∠BAC=∠B'A'C'或∠C=∠C'或BC=B'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解题关键是通过全等三角形Rt△ABD ≌Rt△A'B'D'得出∠B=∠B'的条件.16.如图,在△ABC中,∠A=90°,∠ACB的平分线交AB于D,∠DEB=90°,BC=10cm,AC=6cm,AB=5cm,则△BDE的周长为9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条件可证明△ADC≌△EDC,可得到AD=DE,AC=EC,根据条件可求得BD+DE+BE的值.解答:解:∵CD平分∠ACB,∴∠ACD=∠ECD,在△ADC和△EDC中∴△ADC≌△EDC(AAS),∴DE=AD,EC=AC=6cm,∵BC=10cm,∴BE=BC﹣EC=BC﹣AC=10cm﹣6cm=4cm,∴BD+DE+BC=BD+AD+BE=AB+BE=5cm+4cm=9cm,即△BDE的周长为9cm,故答案为:9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得AD=DE、AC=EC是解题的关键.17.(2014秋•南通期中)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相等或互补.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第三边所对的角即为前两边的夹角.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锐角或两个钝角三角形,另一种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解答:解:当两个三角形同为锐角或同为钝角三角形时,易得两三角形全等,则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相等关系;当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时(如图),则第三边所对的一个角与另一个角的邻补角相等,即这两个角是互补关系.故填“相等或互补”.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的是,两边相等不一定角相等,解题时要多方面考虑.18.(2009秋•南通期末)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C=90°,E是BC的中点,DE 平分∠ADC,∠CED=35°,如图,则∠EAB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35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过点E作EF⊥AD,证明△ABE≌△AFE,再求得∠CDE=90°﹣35°=55°,即可求得∠EAB的度数.解答:解:过点E作EF⊥AD,∵DE平分∠ADC,且E是BC的中点,∴CE=EB=EF,又∠B=90°,且AE=AE,∴△ABE≌△AFE,∴∠EAB=∠EAF.又∵∠CED=35°,∠C=90°,∴∠CDE=90°﹣35°=55°,即∠CDA=110°,∠DAB=70°,∴∠EAB=35°.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三、用心想一想ADECB图16F19.(2013秋•鄂尔多斯校级期中)填空,完成下列证明过程.如图,△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DEF=∠B,求证:ED=EF.证明:∵∠DEC=∠B+∠BD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又∵∠DEF=∠B(已知),∴∠BDE=∠CEF(等式性质).在△EBD与△FCE中,∠BDE=∠CEF(已证),BD=CE(已知),∠B=∠C(已知),∴△EBD≌△FCE(ASA).∴ED=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证明ED=EF可以转化为证明△EBD≌△FCE,证这两个三角形相等已具备的条件是:∠B=∠C,BD=CE,这样就可以转化为证明:∠BDE=∠CEF.解答:解:∵∠DEC=∠B+∠BD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又∵∠DEF=∠B(已知),∴∠BDE=∠CEF(等式性质).在△EBD与△FCE中,∠BDE=∠CEF(已证),BD=CE(已知),∠B=∠C(已知),∴△EBD≌△FCE(ASA).∴ED=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这类填空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证明的依据,证明时需要用的条件.20.(2005•漳州)如图,给出五个等量关系:①AD=BC ②AC=BD ③CE=DE ④∠D=∠C ⑤∠DAB=∠CBA.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加以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开放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己找条件和结论,自己证明.由于①②⑤中所给的条件都属于两个全等三角形里的边和角,可任选其中两个当条件,第三个当结论比较简便.解答:解:已知:AD=BC,AC=BD,求证:∠DAB=∠CBA.证明:∵AD=BC,AC=BD,AB=AB,∴△ADB≌△BCA.∴∠DAB=∠CB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在做此类题的时候,尽量选所给的条件都属于两个全等三角形里的边和角.注意隐含的条件的运用.。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篇1】“此刻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

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明白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

应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潜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就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刻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能够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篇1)数学组共有八位教师,既有经验丰富的张殿荣老师,又有区学科带头人郑素梅老师,有年富力强的郭振红、周业智、李箕贵、曹艳老师,还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张翼飞、黄谨老师。

全组老师精诚团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人际关系和谐。

以下介绍本组的一些具体做法:一、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仅一个班成绩的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只有整体水平高了,才能真正打得出去。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八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备课课组活动有声有色、保质保量。

我们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坚持不少于10次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老师的研究课给我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

集体备课时,大家毫无保留,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

我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强调个人的工作责任制,避免吃“大锅饭”,根据各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订出了相应的奋斗目标。

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打团体战的概念,没有单独冒进的念头。

二、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高考竞争的残酷,带来中考形势的严峻。

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大都是被动型的。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通过连续的观察和调研,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

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充分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

第七单元试卷讲评

第七单元试卷讲评

第七单元试卷讲评
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本单元检测出现的共性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试卷分析
(二)试卷整体分析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二、试题内容
这次数学测试卷共有六个大题,由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我会填、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课间餐喜爱程度统计图.·解决问题.四(1)班学生喜欢各类图书情况。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总体来讲,这次测试基本过关,出现错误较多的是:
1、填空题的1 2 3 4小题学生丢分较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欠缺,从中反映出学生对所指示不能举一反三。

2、解决问题1,2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3、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

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数学卷子讲评教案

初中数学卷子讲评教案

初中数学卷子讲评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

2. 针对错误原因,讲解相关知识点。

3. 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如及格率、优秀率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考试中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

二、试卷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错误原因,分享解题心得。

三、讲解知识点(20分钟)1. 教师针对错误原因,讲解相关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四、解题技巧和方法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主完成课后作业。

2.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了错误原因,讲解了相关知识点,总结了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讲解策略。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篇1)的夏季,我选择了九中,九中选择了我,我由一名农村教师转变为一名城市教育工作者。

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踌躇满志,满怀希望,有信心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令我欣慰的是,校领导给我创造了学习与进步的机会,同事给了我热情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九中这块沃土上,一步步的前行,不断超越着自我。

三年多的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历程,成绩中存在着问题,问题中孕育着希望。

这学期,我仍旧担任着十一班、十二班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着数学备课组的组长。

在我的努力下,两个班的教学成绩稳中有进,在与七中的三次联考中,两个班的教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均分的差距一步步的拉大,到第三次联考中,均分超出对手十分之多。

同时,我与三位同事团结合作,带动了初三数学的整体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平时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概括起来,有这样的几个方面。

一、向管理要质量过硬的教学管理,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在课堂上,我对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采取了“紧盯、勤问、及时跟踪”的管理策略,时刻关注着每个同学的一举一动,那怕是学生的一个一闪而过的眼神也不会放过。

课堂上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有一丝一毫的注意力的松懈与精神状态的萎靡不振,一经发现,及时给予提醒和警告。

在课下,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追踪,即便学生的作业都是对的也要进行抽问,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问题的解法还是似懂非懂,或者是否有抄作业的嫌疑。

二、向课堂要效益过硬的教学管理与高效的课堂效率是取得好成绩的双保险。

高效的课堂效率又建立在备课充分的基础上,每备一节课,我总要提前钻研教材与课标,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易混点;分析这些知识点通常用什么样的题型考查,考查的类型属于基础性的还是能力性的,中考中考查这些知识的力度大概有多大;这些知识点的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如何把这些错误防患于未然;怎样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艺术性的数学问题,问题中蕴涵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设计练习题能更好的体现它的巩固功能、检测功能、评价功能、反馈功能、提升功能;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等,力争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吃透教材,从方法上灵活驾驭教材。

初中七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初中七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总结复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和易错点。

2.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 对试卷中的错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 分析错题原因,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2. 介绍本次试卷讲评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试卷讲评1. 对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分类讲解,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 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易错点进行讲解,如概念混淆、计算错误等。

3. 对解答题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剖析,如解题思路错误、步骤不完整等。

4. 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原因,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解题方法不灵活等。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1. 针对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1. 布置与试卷相似程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 对本次试卷讲评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找出不足之处。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本次试卷讲评,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解题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讲评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在试卷中暴露出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兴趣小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完整)七年级数学第四章试卷讲评课教案

(完整)七年级数学第四章试卷讲评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试卷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2)、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和谐、有效、生动的课堂。

2、过程与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信息,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因素,注重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培养理性、认真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抓住问题的症结,引导学生纠错难点:通过试卷的分析讲评,培养学生做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将章节知识归纳与提炼。

【教学过程】一、介绍情况,反馈信息2.试卷结构一、选择题:(1-8)为选择题二、填空题:(9-18)为填空题三、解答题:(19-23) 为解答题3、①展示做好的自我分析表,并一起回顾试卷内容。

②根据自我分析表学生寻找自己考试出现的问题,老师总结:基本概念方面:会解常规题,但概念性质理解不一定清晰透彻;解题方面:审题不清,不会分析问题,或没有基本的解题思路;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考试方法方面:方法有进步,但心态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计算方面:计算能力差,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算能力3、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二、引导纠错,注意治本试题15. 在如图所示的运算流程中,若输出的数y= 5,则输入的数x=_________.而大部分学生考虑问题不周,要注意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进一步渗透。

试题19.(1) (-28)÷(―6+4)+(―1)×5 (2) ])3(2[31)5.01(123--⨯⨯--- 第(1)小题正确率很高,而(2)题却有不少学生出错,甚至有极个别学生俩题计算一题不对,许多学生对乘方掌握不牢从而不能正确求出—1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数学周考试试题及分析方法详解1.doc

七年级数学周考试试题及分析方法详解1.doc

七年级数学周考试试题及分析方法详解1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1.总结:和、差、倍、分问题:(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等积变形问题:“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

常用等量关系为: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劳力调配问题: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 比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设其中一份为x,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

常用等量关系:各部分之和=总量。

5. 数字问题(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 ≤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 —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6. 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7. 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①相遇问题;②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3)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甲、乙两物体的时间关系或所走的路程关系,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并且还常常借助画草图来分析,理解行程问题。

此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相向、相背、同向等的含义,弄清行驶过程。

故可结合图形分析。

8. 利润赢亏问题(1)销售问题中常出现的量有:进价、售价、标价、利润等(2)有关关系式: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9.储蓄问题(1) 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

数学试卷讲评教案(初中)

教案:数学试卷讲评年级:初中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试卷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试卷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2. 学生的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3. 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4. 类似题型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试卷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试卷分析(10分钟)1. 分析试卷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2. 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3. 对比优秀答案,找出差距和改进方法。

三、知识点讲解(20分钟)1. 针对试卷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2. 讲解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心得体会;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团队合作。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给出类似题型的练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3. 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讲评的重点和知识点;2. 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进步程度;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资源:1. 试卷和答案;2. 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资料;3. 投影仪和白板。

教学建议:1. 讲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针对不同学生的错误原因,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4. 布置合理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试卷评讲课案例

初中数学试卷评讲课案例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对最近一次数学考试的试卷进行评讲,旨在帮助学生分析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数学成绩。

本节课针对初中数学试卷,从基础知识、解题技巧、答题规范等方面进行评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学习方向。

2. 提高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培养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意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首先,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试卷,了解考试的整体情况。

然后,教师简要回顾考试题型,让学生对试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分析试卷(1)基础知识部分教师针对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部分,让学生自主分析错误原因。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如: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解题错误。

(2)解题技巧部分教师针对试卷中的解题技巧部分,让学生分析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重点讲解解题方法、思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3)答题规范部分教师针对试卷中的答题规范部分,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

教师强调答题规范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规范答题。

3. 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4. 针对性问题辅导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如: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对解题技巧不熟悉的学生,教师进行示范讲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试卷评讲,帮助学生分析了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强化答题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答题习惯。

4.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期中考试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改进方向。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2. 针对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3. 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回顾考试过程。

3. 学生讲解: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答题经验和错误原因,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

4. 教师讲解: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 选择试卷中的两道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练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下次考试中的表现,检验本次讲评的效果。

4. 学生反馈: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考试题目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七、教学资源1. 期中考试试卷: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用于分析和讲解。

2. 教学课件:展示试卷分析、解题方法等教学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和案例。

七年级数学试卷期中讲评

七年级数学试卷期中讲评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对刚刚结束的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进行讲评。

本次期中考试是对同学们半个学期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我们教学效果的一次评估。

以下是对本次考试的分析和总结。

一、考试概况本次期中考试,我们七年级共分为三个考场,共有600名学生参加。

考试内容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包括数的运算、方程、图形的变换、统计与概率等。

考试时长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二、考试分析1. 学生整体表现从整体来看,同学们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审题,书写规范,计算准确。

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算能力上存在不足。

2. 知识点分析(1)数的运算: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在混合运算、分数运算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2)方程:部分同学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对解方程中的增减项、去分母等步骤容易出错。

(3)图形的变换:同学们在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方面掌握较好,但在图形的相似、全等证明上仍有待提高。

(4)统计与概率:部分同学对统计图表的解读能力不足,对概率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三、教学建议1. 教师方面(1)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算能力上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针对学生在图形的相似、全等证明、概率问题等方面的不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学生方面(1)同学们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2)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审题,规范书写,注意细节,避免因粗心而失分。

(3)多参加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本次期中考试,同学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同时,也请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共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试卷分析与讲评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试卷分析与讲评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试卷分析与讲评一、考试情况分析:1、成绩分析:本次参考54人,及格54人,良好10人,优秀32人,高分12人。

成绩看着不错,但是相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和题度来说考的不太理想。

2、试题分析与存在问题:本张试卷共有八道大题,紧紧围绕着本单元“认识20以内的数”的内容,用各种形式考察了学生对20以内数的数数、书写、数序与大小比较的掌握,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通过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数序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第一题考察的是1——20数字的顺序,除了两名同学没懂题意做错外,其余学生没有丢分现象。

第二题为看图写数,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只有一名同学因为粗心数错了一道小题,这样的题最能检查学生的认真程度。

第三题为看图填空,有的同学找不到数排列的规律,以至于出现错误。

第四题为想一想,我会填。

对于不能自己读题的学生来说,这样纯文字的填空题有一定的难度,从今天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没有把答案填错题的情况,但是涉及到数序的排列,学生做的不好,还有的同学听题不认真,也是失分的一个原因。

第五题填”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没有失分现象。

第六题按要求填一填,有的学生还是在左右的区分上会出现一些失误。

第七题填一填猜一猜,只有个别学生出现失误,大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

第八题为我会数,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数序的掌握情况,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区分错前面和后面。

三、提高改进措施:1、多做各种类型的数的排列的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寻找规律的方法,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2、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听题,听准前后左右的方向,先区分好方向再进行下一步。

3、继续培养学生做题的好习惯。

4、根据学生做题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逐一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重点讲评:第三题看图填空:0、2、4、(6)、8、(10)、(12)、(14)、(16)、18、(20)。

强调:要先找到排列的规律。

第四题想一想我会填:2个一和1个十是(12)12后面的第3个数是(15),前面的第三个数是(9)。

七年级数学讲评试卷教案

七年级数学讲评试卷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讲评试卷,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找出错误原因。

2. 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错题原因,找出问题所在。

2. 提高解题技巧,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试卷中的题目。

2. 引出本次讲评试卷的主题。

二、讲评试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找出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技巧。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讲评试卷的重点内容,强调解题技巧和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试卷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讲评试卷,巩固解题技巧和方法。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拓展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与试卷相关的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讲解拓展练习题1. 教师讲解拓展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找出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拓展练习的重点内容,强调解题技巧和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拓展练习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次讲评试卷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解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错题进行个性化指导。

3. 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数学七模试卷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七模试卷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分析七模试卷,了解试卷结构和得分情况。

2. 分析错题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订正和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错题原因,提高解题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析七模试卷,提高解题能力。

二、试卷分析1. 展示七模试卷,让学生回顾试卷内容和题型。

2. 分析试卷结构,讲解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

3. 引导学生总结试卷中的易错题和难题。

三、错题讲解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错题原因。

2.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3. 针对易错题和难题,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错题的订正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二、错题订正1. 学生展示自己订正的错题,教师点评和指导。

2.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

五、布置作业1. 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这次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分析:
得:对于第二单元的考试,读题模式改变,用投影展示出题目、学生不再不知道念的第几题,学生开始习惯考试的形式,会认真听老师读题。第二单元知识点掌握比较牢固,做题速度明显加快。
失:仍然未达到市的期末平均分,个别学生基础不牢固,只考到60分左右,失分点依然来自于与第一单元有关的“左,右”和几与第几的。个别学生进步不明显,主要原因上课不认真。
3.下面各有几个正方体?
师:这小题的第4个有多少个正方体,有的同学说只有4个?
生:不对,还有一个藏起来了。应该有5个。
4.数一数。
师:有5块砖,7个长方体,4条棍子。
五、看图列式计算。
师:我们根据图中看到了多少只兔子,可以列出算式是多少?
生:左边2只,右边2只,所以一共有4只。
师:一共有4只青蛙,跳走了1只,怎么列算式?
生:大小于号。
师:没错,第一题菠萝几个雪梨几个?我们应该填上什么符号?
生:2<5。
5.画一画
(1)在下面画三角,使三角的个数比小猫多2个,所以有5个。
(2)在下面画圆圈,使圆圈的个数比小鸡的少1个,所以有5个。
(3)在下面画方块,使方块的个数与梨子的一样多,所以有5个。
6.比一比。(在苹果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生:4-3=1.
师:小女生摘下多少个丝瓜下来?还剩下几个?怎么列算式?
生:摘下了3个,还剩下2个。5-3=2
师:左边有3只猫,右边2只猫,一共多少只猫?怎么列算式?
生:3+2=5
<四>、总结:
本次试卷进步是比较大的,有的小朋友没有得到100分,但是不要伤心,我们努力学习,做题细心,下次一定能考到100分,得到老师的小奖励的!
<二>发放奖励:100分的试卷发放一把小尺子和橡皮。
<三>评讲:
一、数一数
1.看图写数
师:根据图片上面动物,植物的数量在下面写出相应的数。
2.数一数,排一排
师: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的答案。
生:一共有5只动物。小牛在第1,猴子在第2,小羊在第5.兔子的前面有3只动物,后面有一只动物。
师:答的非常好,可是有的小朋友说兔子前面有4只动物,把火车头也算进去了,所以我们同学们下次做题时要注意,不能粗心。
二、填一填
1.给房子按顺序排一排。
师:2跟4之间的数是?
生:3。
师:那4后面的呢?
生:5。
师:很好。
2.照样子,分一分,合一合。
师:2可以分成1跟?5可以分成3跟?2跟2可以合成?……
3.比一比,填一填。兔子比小猫多2只,小猫比兔子少2只。
4.数一数,比一比。
师:这一题竟然有同学写出了算式,我们应该在圆圈里面填什么?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口算
师:这一题完成的不错,大部分同学都完成的不错。(投影对答案)
四、认识图形
1.连一连
师:请一位同学告诉我瓶盖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有人连到球那儿去?球的特征是什么?
生:圆柱,可以滚动。
2.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师: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答案。
生:球有2个,圆柱有3个,正方体有4个,长方体3个。




回家订正错误题目,并签名。
板书设计
无,直接投影
教学后记
因为这次考试成绩提高很多,而且讲前奖励了满分的同学,所以本次课堂纪律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也较踊跃,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4班的题目没有讲完需要改进。
课时计划
第7周星期2第3.4节2016年10月11日
课题
第二单元数学考试评讲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班上数学的学习情况,清楚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错题订正,更好掌握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教材分析
重点
学生做错较多的题目
难点
左右的题目和几与第几的题目
教具
展台




<一>讲前分析:
分析数学考试情况:本次数学考试情况有大进步。100分同学从上一单元的0个变至7/2个,99-90分段的同学从3/5个变成18/25个,80-90分段的同学有8/3个,70-80分段的有3/5个,60-70分段的有0/1个,基本消灭不及格60以下分段的人数为0/1。平均分92/90.9,优秀率达到67.57%/ 75%,及格率97.3/100%。
3.排队
师:(1)把左边的三个人圈起来。举起你们的左手,我发现有同学左右不分的,以后我们要记住右手拿筷子,左手用来拿碗。
进行左手右手的小游戏,举起涂上颜色。第几与几还是有同学分不清,下次碰到第几的话,我们涂多少个人?
生:一个。
(3)从右边数第一个人走开了,还剩4个人在排队。你们都做对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