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研究
EGFRTK背景研究进展及相关酶测试
肺癌是现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的要紧缘故。
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多见。
目前靶向医治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医治的重要手腕。
易瑞沙(Iressa/吉非替尼/Gefitinib,阿斯利康)和特罗凯(Tarceva/厄罗替尼/Erlotinib,罗氏制药)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美国FDA批准用于NSCLC靶向医治的要紧药物。
可是,临床实验说明易瑞沙和特罗凯仅对10-30%的NSCLC病人有显著疗效。
进一步的研究发觉EGFR基因突变与NSCLC靶向医治的疗效具有相关性,绝大多数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疗效显著。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酪氨酸激酶区(tyrosine kinase coding domain,18-2l 外显子),其中19外显子多为框内缺失(746-753)性突变,约占所有突变的45%;21外显子多为替代突变(主要是L858R),约占所有突变的40%。
目前普遍认为,这两个热点突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TKI的敏感性,并且可作为TKI治疗的有效预测指标。
因此,检测EGFR基因突变对于指导NSCLC病人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EGFR)是一个170 kDa的跨膜糖受体,由表皮生长因子激活,阻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EGF 或TGF α对EGFR的结合激活受体的激酶活力。
EGFR结尾的酪氨酸残基Tyr 106八、Tyr 114八、和Tyr 1173是EGF结合后发生的自动的要紧位点。
一旦被激活,EGFR1068位和1173位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就能够介导 Grb2对EGFR的结合。
另外,1173位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是 SHC在EGFR上的要紧结合位点。
EGFR普遍散布在许多正常和恶性中,其过度表达和自我激活可能与许多的发生进展有关。
目前要紧用于各类上皮源性包括头颈部、、和等的研究。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Met及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c s fc l l r me a o im. i e e t t n a d sg a r n d c i n o e ld ah HGF c mb n — tc n i — e s o el a t b l u s d f r n i i n in lta s u t fc l e t . f ao o o i e c Me a n
近 年来 , 随着 肿 瘤生 物 学及 相关 学 科 的飞 速发 展 , 性 肿 瘤细胞 内 的信 号 转 导 、 恶 细胞 凋 亡 的诱导 等 些 细胞癌 变 的基 本过 程 正逐 渐被 阐明 , 与此 同时抗 肿 瘤药 物研 发 理念 发生 了重 大转 变 , 发 焦 点从 干扰 细 研 胞 的生 长周 期 , 向到针 对 肿瘤 细胞 攻 击相 关 的酶 、 皮 生 长 因子 和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 等靶 位 , 肿 瘤 药 转 表 使 物治 疗 的切人 点 也 由细胞 水 平 向分子水 平 过度 。 分 子靶 点类 药 物 中 , 型抗肿 瘤靶 点 药物 针 对正 常细胞 在 新
药 物 已经 成 为 肿 瘤 研 究 中 十 分 活 跃 的领 域 , 抗 肿 瘤 治 疗 提 供 了新 方 法 。 为 关 键 词 : 体 酪 氨 酸 激 酶 ;c Me; 点 药 物 受 — t靶 中图 分 类 号 : 5 S3 6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Pr g e so he Re e o r sn ot i s a c o r s n t c pt r Ty o i e Pr en Ki a e a r e e ug n s nd Ta g t d Dr s
d c ci t no sr so g a p tw ya ds muaee by ncd vlp n,e ar i u jr n e uea t ai f ei f in l ah a n t lt m ro i e e met rp i t sei u a dd - v o a e s i o s n y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引言1.1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机制,它通过调控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
该信号通路的组成主要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底物和下游的信号分子等。
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能够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酶,它能够通过与外界的信号分子结合,诱导其自身的激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单体型和受体型。
单体型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包括一些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受体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则包括一些质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这些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功能上却可能有所差异。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高度调控的信号传导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外界刺激改变其活性。
其次,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往往能够启动多条平行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更为复杂的细胞反应。
此外,该信号通路具有信号传导速度快、反应机制多样等特点。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例如,它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调节了细胞的凋亡和存活等。
此外,该信号通路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综上所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具有复杂的组成、多样的特点和重要的功能。
深入了解该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对于揭示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以及发展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概述,包括其在细胞内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接着,本部分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特点和主要功能。
在2.1小节中,将介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成分,包括受体酪氨酸激酶本身和相关的配体和受体。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目前至少已有近六十种分属20个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被子识别。
所有受体酷氨酸激酶都属于I型膜蛋白,其分子具有相似的拓朴结构:糖基化的胞外配体结合区,疏水的单次跨膜区,以及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及调控序列。
不同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将导致受体发生三聚化,并进一步使受体胞内区特异的受体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或交叉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
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酪氨酸激酶的异常表达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下面将对几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最为密切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研究迸展做一简介。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v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EGFRPE包括EGFR、ErbB2、ErbB4等4个成员,其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结构上由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个部分组成,胞外区具有2个半氨酸丰富区,胞内区有典型的ATP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egfr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7p12.3-p12.1),它编码的产物EGFR由1210个氨基酸组成,蛋白分子量约为170kDa,其中,712-979位属于酪氨酸激酶区。
EGFR的专一配体有EGF、TGF、amphiregulin,与其他EGFR家庭成员共有的配体有(cellulin(BTC)、heparin-bindingEGF(HB-EGF)、Epiregulin(EPR) )等。
EGFR在许多上皮业源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如非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头颈癌,膀胱癌,胃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胶质细胞瘤等。
另外,在一些肿瘤如恶性胶质瘤、非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儿童胶质瘤、成神经管细胞瘤及卵巢癌等中还可检测到EGFR缺失。
最为常见的EGFR缺失突变型是EGFRⅧ,EGFR Ⅷ失去了配体结合区,但是可自身活化酪氨酸激酶,刺激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而不依赖于与其配全结合。
简述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和有关信号通路
简述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和有关信
号通路
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是一类催化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酶,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蛋白质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影响其功能。
这种磷酸化修饰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事件,进而调节细胞的行为。
与酪氨酸蛋白激酶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
1. 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这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信号通路,涉及到多种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如 ERK、JNK 和 p38。
2. 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这条通路参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和代谢等过程,与 AKT 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
3. STAT(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这是一条涉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的通路,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引发 STAT 家族蛋白的磷酸化和转录激活。
4. RTK(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这类通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与外部信号分子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综上所述,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过对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参与了众多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对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和免疫等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针对EGFR信号通路的关键药物,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EGFR TKIs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EGFR TK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EGFR TKIs的作用机制出发,阐述其如何通过抑制EGFR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接着,我们将回顾EGFR TKIs的药物研发历程,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GFR TKIs药物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EGFR TKI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将探讨EGFR TKIs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拓展新的适应症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EGFR TKIs在癌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EGFR-TK抑制剂的分类与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抑制剂)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EGFR-TK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逆性抑制剂和不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结合位点形成可逆性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这类药物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
不可逆性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 结合位点形成共价键,导致EGFR的永久性失活。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 Gen)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 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 研究发现Gen可通过抑制 PTK活性阻断VEGF诱导的内 皮细胞活化,从而发挥抗 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对 ABL 酪氨酸激酶的抑 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 L) 细胞有抗增殖活性
伯舒替尼
嘧啶类PTK抑制剂
• 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 • 近两年的研究发现, 吡咯并嘧啶类、嘧啶并嘧啶类化
合物对 PTK 也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吲哚类PTK抑制剂
• 吲哚类小分子化合物也是一类重要的PTK抑制剂, 无论 是已经上 市的舒尼替尼 ( sun itinib,SU11248 ), 还 是 处 于 临 床 研 究 中 的 SU 6668、B IBF1000等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母核均为2位氧代的 苯并吡咯环。
舒尼替尼
• VEGFR-2 是舒尼替尼抑制肿瘤细胞血 管生成的关键靶点 。在 VEGFR-2 的 活 性 空 腔 中 ,Glu885,Ile888 ,Asp1028, Asp1046 和 His1026 五 个氨基酸残基都能和 sunitinib 形成疏水作用。
• sunitinib 还 能 与VEGFR-2 形成三 条氢键, 分别是
• sunitinib 中 吡 咯基的氮原子( N) 与 His1026 中的氮原子 ( ND1 ) 之 间的氢键,
• 吲哚基团上的氮原子( NAH) 与 Cys1024中氧原子 ( O ) 之 间 的 氢键
• 氮 原 子 ( NAV) 与Asp1046 中氧 原子( OD1 ) 之间的氢键
受体酪氨酸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 寻找新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为胃癌的病因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在临床治疗生长激素获得性抵抗、不敏感综合 征等生长障碍、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骨质 疏松和肾脏疾 方面有很大的应用。
4.4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经典的神经营养因子。NGF 在周围神经系统参与交感神经元、神经嵴起源的 感觉神经元的发育、存活,维持及损伤修复等方 面有一定的作用。
5.7 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003 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 市。 吉非替尼广泛抑制异种 移植于裸鼠的人肿瘤细胞 衍生系的肿瘤生长,并提 高化疗、放疗及激素治疗 的抗肿瘤活性。
5.8 特罗凯
特罗凯是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2004年11月及2005年9月 先后通过了美国以及欧盟的认证许可。 特罗凯可以阻断一种位于肿瘤细胞表面、可诱导细胞 生长分裂的受体;籍此减慢和阻止肿瘤生长,显著改善 患者生存期。 安全无毒,耐受性好,对多种实体肿瘤有着良好的疗 效,尤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2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分类
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 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受体和巨噬细胞集落 刺激生长因子(M-CSF);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和肝细胞生长因 子(HGF)受体等。
5.6 拉帕替尼( lapa tin ib, Tykerb, GW572016)
RTK
细胞生物学:受体酪氨酸激酶/Ras途径2007-8-12 14:27【大中小】【我要纠错】受体酪氨酸激酶,简称RTKs(receptor tyrosine kinase)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Ras是原癌基因c-ras表达的产物,RTKs/Ras是目前研究得比较清楚的一条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的结构特点及类型● 结构特点所有的RTKs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含有配体结合位点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区、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RTK)活性的细胞内结构域(图5-47)。
● 已发现50多种不同的RTKs,主要的几种类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等。
图5-47 几种主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大多数受体都要先由两个单体形成一个二聚体,并在细胞内结构域的尾部磷酸化,然后在二聚体的细胞内结构域装配成一个信号转导复合物(图5-48)。
图5-48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复合物的形成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如何被激活的?■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结构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
● 激活当胰岛素与受体的α亚基结合并改变了β亚基的构型后,酪氨酸蛋白激酶才被激活,激活后可催化两个反应∶①使四聚体复合物中β亚基的特异位点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这种过程称为自我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②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s)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几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图5-49),磷酸化的IRSs能够与那些具有SH2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引起进一步的反应。
图5-49 胰岛素受体与配体结合反应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胰岛素与α亚基结合引起β亚基构型改变,激活了β亚基的酪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个性化治疗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影响
添加标题
个性化治疗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中的挑战和机遇
添加标题
个性化治疗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添加标题
联合治疗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联合治疗的效果和优势
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前景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抑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信号通路
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通路
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
抑制其他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信号通路
添加标题
抑制T细胞增殖和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添加标题
抑制B细胞增殖和活化,降低抗体产生
添加标题
抑制巨噬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因子释放
添加标题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耐药性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病毒安全性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病毒效果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病毒机制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用机制:新型抑制剂通过与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抑制其活性
结构特点:新型抑制剂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能够更好地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止肿瘤生长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
汇报人: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研究
根据 R K胞 外 区 的结 构 特 T 点, 可将其分为 4个类型 : 型 为 I 胞外区具有富含半胱氨酸的 2个 重 复 序 列 , 括 E F HE 2 包 G R、 R /
p o e n k n  ̄ a o ti tu tr ca s c t n a d i in a s u t n p t wa . rti ia b u t sr c u e, ls i a i t sg a tn d c i a s i f o n s l r o h y
维普资讯
・
18 ・ 70
20 0 8年 6月第 1 4卷 第 1 2期
M dclR c otl eJ n 2 08. 1 1 No 1 e i ea i a u 0 a ut v0 . 4. . 2
.
受 体 酪 氨 酸 蛋 白激 酶 的 研 究
n u H R / .r- 和 X r 。 Ⅱ e 、 E 3 ce 3 b mk
t n df r f t n e wo e e p n n u rg n s . hsat l i l rve sr e tr y oie r s iee i i ,mb mc d v l me t d tmo e ei T i r cema y e iw e po rs a n ao o a s i n c t n
cJ ) = 协 Al r e : r sn r ti i a e i o e o h e i a e n c l sg a r n du t n, h c ly n  ̄t t Ty o i e p o e n k n s s n ft e k y k n s s i el in t s c i w i h p a s a a l a o i otn oei el go t d vlp m n u t n e uain mp ra trl n cl rwh。 e eo me a d fnci a rg lto .Re e trtrsn rti iae i ol c po yoie p oen kn s sa Ia s mb al iaep ti e e trwt y sn rti i s ciir n ita ellrp r.tcn atae xn me rl kn s r enrc po ihtr iepoen knaea tvt nrclua at i a cu t e o o 、o tesg a tms u t b ciai gtea  ̄ ezn fi nrc l lrp r es in rm tec mbn to f h in n d ci l ∞ ya t t h c v o eo t t el a atr  ̄f gfo h o iain o v n si a u i x r c l l rp r i t r w h f co ia d a d t e k s p r i e c l g o h, elp o i r to c l t e t e l a a tw t i g o t a tr l n h n t e a t n t e l r wt c l r l e a in, e l s o u h s g n a h f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 反应的过程。
• 细胞通讯主要有三种方式:
√细胞间隙连接 √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化学通讯
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细胞间隙连接 直接接触型 非直接接触型—化学通讯 释放出化学物质(信 号分子),信号分子通过 血液、体液的帮助到达相 应的靶细胞,传递各种各 样的信息。
以尿崩症为例
ADHV2 受体位于远端肾小管或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 当ADH与受体结合时 激活Gs AC活性 PKA 使微丝微管磷酸化 促进位于胞浆内的水 通道蛋白插入集合管上皮细胞管腔侧膜 管腔内水进 入细胞 肾小管腔内的尿液浓缩 按逆流倍增机 制 尿量减少
尿崩症的发生至少可由ADH作用的三个环节异常导致:
1g蛋白耦联受体七次跨膜受体gs激活acgi抑制acgq激活plcg12激活小g蛋白激素第一信使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第二信使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效应l型ca通道磷酸化促进心肌钙转运心肌收缩性增强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增加肝脏糖原分解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激活靶基因转录1通过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引发camppka途径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通路2通过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与gs相反的效应3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产生双信使dag和ipdag激活蛋白激酶cpkc6离子通道途径直接或间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调节神经和心血管组织的功能5pi3kpkb通路调节胰岛素介导的糖代谢促进细胞存活抗凋亡细胞变形运动4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磷脂酶a磷脂酶d
IP3可激活平滑肌和心肌内质网/肌浆网上Ca2+通道的
IP3受体,使Ca2+通道开放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β受体激动增加eNOS活性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摘要 ]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采用 同位 素两步 色谱法检 测 e O N S活性 , 观察 P K特异 性阻断剂 T I potd (2 , ×1 m lL)及其 无活 性衍生 物 Tp ot l T , 0。 m LL 与人 脐静 脉 内皮 细胞孵 育 1 hsr 3 I 3 1 0 i o / yhsn ( 1 1×1 i o/ ) O
mn再与异丙 肾上腺素 ( O 1 1 m l 孵育 3 i后 eO 活性变化 。结果 I i, I , × 0 o L) S / 0mn N S S O与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孵 育
3 i eO 0rn后 N S活性明显增加( 0743 9 % , 0 0 1;y hsn 3阻断 P K后 , S a 3 . . ) P< .0 T p ot 2 - i T IO诱 导的 e O N S活 性增加受
m lL T ( 0 4m lL 及 B S 3 o )、 1 1x 1 I o ) / / S ,7℃ 孵 育 1 0
剂可通过非 c 依赖方式抑制切应力 、 a 缓激肽而激 活血管内皮上 e O 活性。为 阐明 P K在 pA NS T — R激 动增加 e O 活性过程 中的作用 , NS 我们进行了如下研
断剂 T pot2 (" )及 其 无 活 性 衍 生 物 T po・ yhsn3 ' 3 i 1 2 yhs
育 3 i; 0mn 每管分别加人 1m 冰冷 的含 e O 特异 l NS 阻断 剂 LN ME的无 C B S溶 液 ( 应终 止 液 ) .A a S 反 ;
离心 收 集 细 胞 , 0 / i 0 n 20 0rmn2 mi;每 管 分 别 加 人
验室既往对 p肾上腺素受体( - R 激活 e O 信号 3 1A ) NS 转导通路的研究发现 , —R介导的内皮 e O JpA N S活 性增加不伴有细胞 内 c 浓度变化, a 提示 pA — R激 动剂 与其他 内皮依 赖性 舒血 管物质 ( 乙酰胆 碱 、 如 组
酪氨酸激酶的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
酪氨酸激酶的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它参与了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基因转录等。
在许多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中,酪氨酸激酶的调控机制和功能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1. 酪氨酸激酶的结构和转录调控机制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是可以将ATP转化成ADP并且通过羟基磷酸化基团催化酪氨酸上的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
该酶类有多种亚型,如酪氨酸激酶本身、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和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等。
酪氨酸激酶的转录调控主要涉及在DNA上的启动子区域的转录因子蛋白,如c-Jun、c-Fos和NF-κB等。
这些转录因子能够结合特定的DNA序列,并与RNA聚合酶II复合体相互作用,进而促进转录的发生。
酪氨酸激酶的基因表达可以受到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如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重要调节激酶、血小板衍生成长因子等,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运动等过程。
2. 酪氨酸激酶与肿瘤的关系酪氨酸激酶的一些亚型成为了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EGFR本身是一种跨膜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当其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时,会激活其内部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引起多种肿瘤细胞的癌化和增殖。
HER2又是EGFR的结构型似物,并且其基因的突变是胃癌、乳腺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因此,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某些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和调控,不但可以减缓或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还可以帮助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3. 酪氨酸激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酪氨酸激酶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研究人员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脑中有一类叫做“路易氏小体”的蛋白质,这类蛋白质会与酪氨酸激酶α-synuclein相互作用,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大脑神经元逐渐死亡。
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则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这一过程就与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活性与功能失调等因素有较大相关性。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1. 引言1.1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递机制,它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命运决定和免疫应答等。
该信号通路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阐述: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组成、特点及其调节机制;信号通路的特点,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该信号通路中一些重要分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我们还将重点讨论该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与生长调控、细胞分化和命运决定以及免疫应答调节等方面的主要功能。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生物体内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探讨该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我们可以加深对细胞信号传递机制的认识,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请注意,本文中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是指一类特定的酶分子,其底下涵盖了多种具体类型的受体酪氨酸激酶。
2.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在细胞内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与特定的配体结合,激活其自身内在的激酶活性,并进而启动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可以干预各种细胞过程,并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生长、分化以及免疫应答等功能。
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2.1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定义和分类: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膜上受体分子,能够感知和传递外界信息。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受体酪氨酸激酶可被分为单个蛋白链型(RTKs)和多个蛋白链复合物型(RTKc)。
RTKs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
RTKc则由多个蛋白链聚集而成,其中一条链包含激酶结构域,如胞浆性酪氨酸激酶之类的。
2.2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结构特点:受体酪氨酸激酶通常由外部区、跨膜区和胞浆性区组成。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三)其他结构域
PH结构域: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 源区,识别膜磷脂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如 PIP2、PIP3、IP3等
死亡结构域:涉及死亡结构域蛋白、TNF 受体相关蛋白及其它多种信号转导蛋白
三. 信号分子的种类
(一)接头蛋白与锚定蛋白
特殊的信号分子,不具有酶活性
接头蛋白:具有多个结合其它分子的结构如 蛋白模块或结合蛋白模块的基团 Grb2:SH2、2xSH3
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一. 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一般规律
配体的结合 受体交联、聚集、变构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
受体胞浆区磷酸化
下游信号分子募集、活化
(一)配体激发的受体交联和聚集
受体启动信号传导过程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受体交联和聚集的机制:
重复抗原表位(细菌、病毒) 二聚体(PDGF)或三聚体(TNF) 二价分子(生长激素) 单价分子(大部分细胞因子)--变构
(三)磷脂酶C和磷酸肌醇3激酶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包括PLCb和 PLCg。PLC以Ca2+依赖的方式水解膜磷脂中磷脂 酰肌醇-4,5二磷酸(PIP2),产生二酰甘油(DAG)和 三磷酸肌醇(IP3)。
PLCg 可被许多免疫受体和接头蛋白活化: 经SLP-76/ZAP70、LAT结合TCR 经LNK和Btk传递BCR的信号。 与活化CD22直接关联并传递信号。 PLCb主要被G蛋白激活,介导相关信号。
G蛋白:a(23种)、b(5种)、g(10种)组成不同的 亚型。a有GTP酶活性,g也能结合膜且与b一 起介导G蛋白与效应蛋白的相互作用。
G蛋白主要激活磷脂酶(如PLCb)和腺苷酸环 化酶(经cAMP调节信号传递)。
小G蛋白是一类与Ga同源的20~30kD蛋白, 分为Ras(Ras、Ral、Rap等)、Rho(Rho、Rac等)、 Rab、Arf、Sar和Ran等6个家族。 小G蛋白结合GDP时无活性,鸟苷酸交换因子 (GEF)使它们转向结合GTP而被激活;GAP则水 解GTP成GDP,负调节小G蛋白活性。 激活的小G蛋白介导TCR、BCR等受体的信号 传导;还能引起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多聚化,参 与细胞形态变化及内吞、内化、分泌、粘附和移 动等功能。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Q的研究进展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Q的研究进展黄永红;史慧棉;周晓燕;徐宏;罗志军;徐方云【摘要】[ ABSTRACT] Receptor typ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Q( PTPRQ) is an unusual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that has intrinsic dephosphorylating activity for various phosphatidylinositiol and phospho-tyrosine substrates, especially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activity.Recent data show that PTPRQ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ome diseases.In this articl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TPRQ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TPRQ and disease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5页(P1340-1344)【关键词】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Q;失聪;肿瘤;细胞增殖【作者】黄永红;史慧棉;周晓燕;徐宏;罗志军;徐方云【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研究表明,从基础代谢到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几乎每一细胞事件都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密切相关[1-4]。
g蛋白偶联受体及受体酪氨酸激酶调控新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及受体酪氨酸激酶调控新
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它们能够感受到外界的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细胞信号传导反应。
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则是一类能够感受到细胞外信号分子的受体蛋白,它们能够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等生理过程。
这两类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最近的研究表明,GPCRs和RTKs之间存在着一种新的相互作用机制,即GPCRs能够通过与RTKs结合来调节其激酶活性。
具体来说,GPCRs能够与RTKs的胞外结构域相互作用,从而促进RTKs的聚集和激酶活性的增强。
这种相互作用机制不仅能够增强RTKs的信号传导效率,还能够调节GPCRs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实现信号的交叉调节和整合。
这种新的相互作用机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肿瘤细胞中,GPCRs和RTKs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在神经系统中,GPCRs和RTKs的相互作用则能够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可塑性。
因此,对于这种新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还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GPCRs和RTK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这种相互作用机制的分子机制和生理意义,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在肾细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在肾细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郭庆【摘要】The largest subfamily of th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of Ep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EphA and EphB. Eph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 and their overexpression may lead t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 In recent years, the expression of EphA2 has been found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arcinoma grade ,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ease -free interval, as well as to the occurrence ,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 Therefore, EphAI may become biological 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 malignancy assessment, and prognosi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 and providing a new target and new concep -tion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renalcancer .%Eph(Erythropoietin 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基因家族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族,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家族参与很多生理活动,同时Eph基因的过表达也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近年来,研究发现EphA2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无瘤生存期等都直接相关,也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为此,EphA2基因可能成为诊断、预测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为肾细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2(025)012【总页数】4页(P1333-1336)【关键词】EphA2;肾细胞癌;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作者】郭庆【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0 引言Eph基因家族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可以分为EphA和Eph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研究曹 川,戴 霞(综述),李世荣(审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整形外科,重庆400038)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084(2008)1221780202 摘要:酪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信号酶之一,对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功能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结构的酶蛋白受体,其胞外区与生长因子配体结合,然后激活胞内段的酶活性区启动信号转导,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转化及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
主要介绍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结构、分类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关键词: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esearch Progress of Receptor Tyrosi n e Prote i n K i n a se CAO Chuan,DA I X ia,L I Shi2rong.(D epart2 m ent of P lastic Surgery,Southw estern Hospital,Third M ilitary M edical U niversity of PLA,Chongqing400038, China)Abstract:Tyr osine p r otein kinase is one of the key kinases in cell signal transducti on,which p lays ani m portant r ole in cell gr owth,devel opment and functi onal regulati on.Recep t or tyr osine p r otein kinase is atrans me mbrane kinase p r otein recep t orwith tyr osine p r otein kinase activity on intracellular part,it can actuate the signal transducti on by activating the active z one of its intracellular part resulting fr om the combinati on of its extr ocellular part with its gr owth fact or ligand and then takes part in the cell gr owth,cell p r oliferati on,cell transdifferentiati on,e mbryonic devel opment and tumor genesis.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 ws recep t or tyr osine p r otein kinase about its structure,classificati on and its signal transducti on pathway.Key words:Recep t or tyr osine p r otein kinase;Signal transducti on;M it ogen activited p r otein kinase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方式是蛋白磷酸化,磷酸化过程在胞内多种蛋白激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细胞内一类主要的蛋白激酶是酪氨酸蛋白激酶(tyr osine p r otein kinases,TPK),其磷酸化作用位点为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
TPK是信号转导中一类与受体及多种信号蛋白活化有关的信号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一个大的结构多样的酶家族,分为受体依赖型TPK(recep t or tyr osine kinases,RTK)和非受体依赖型TPK。
RTK即具有酶活性的细胞膜受体(又称催化性受体),是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结构的酶蛋白受体,其胞外区与生长因子配体结合,然后激活胞内段的酶活性区启动信号转导,大多数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p ider mal gr owth fact or,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 latelet2derived gr owth fact or,P 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 oblast gr owth fact or,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2likegr owth fact or,I GF)等的受体均有RTK活性。
有一些受体本身不具有酶活性,但在其胞内段有TPK特异结合的位点,配体与受体结合后,须通过该位点结合胞内TPK再磷酸化胞内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启动信号转导过程,这类受体也称为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
具有TPK活性的受体是外界刺激信息传递至细胞核,转化成细胞效应的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转化及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
1 RTK的共同结构所有RTK都是膜结合的Ⅰ型糖蛋白,基本结构模式可分成3个部分:细胞外结构区、跨膜区以及细胞内激酶区。
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胞内段均具有TPK活性区,再根据胞外区结构的不同将其聚类[1,2]。
1.1 胞外区 胞外区为500~850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配体结合区,糖基化位点大都在此区。
每一种RTK的胞外区都含有一个以上的可识别结构域,包括半胱氨酸富含区、甘氨酸富含区、亮氨酸富含区、纤维粘连蛋白Ⅲ样重复区、类I g区、类Ⅷ因子区、EGF样结构域、cadherin 样结构域、kringle样结构域、dis2 coidin样结构域等。
根据RTK胞外区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4个类型:Ⅰ型为胞外区具有富含半胱氨酸的2个重复序列,包括EGFR、HER2/ neu、HER3/c2erb23和Xm rk。
Ⅱ型为异四聚体结构,由2个α及β亚单位以二硫键相连。
α亚单位含一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复序列,构成配体结合区,β亚单位穿膜后与酪氨酸激酶区相连,包括胰岛素受体、I GFR。
Ⅰ、Ⅱ型RTK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复序列构成坚固的能抵抗蛋白酶消化的构型。
Ⅲ型没有胞外区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复序列,由5个I g样结构组成,RTK激酶区有一77~107个亲水性氨基酸构成的插入序列将ATP结合位点与底物磷酸化位点分开,包括P DGFR和v2f m s/c2kit。
Ⅳ型结构同Ⅲ型类似,胞外区仅由3个I g样结构组成,包括FGFR、flg和bek。
4种RTK引起的最终细胞生物效应并不相同,但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源于同一受体结构不断进化的结果,从而提示它们在信号转导途径及调节机制方面有共同之处。
1.2 跨膜区 跨膜区由高度疏水、缺乏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构成,长度保守(22~26个氨基酸),但氨基酸序列并不保守。
RTK的单跨膜区域明显不同于其他跨膜受体(如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且在信号转导中没有直接的作用。
1.3 胞内区 胞内区由500~600个氨基酸组成,负责产生转导信号,其启动信号的分子机制包括胞内分子的一系列变构激活和与蛋白底物及调节因子(如蛋白激酶C)的相互作用。
胞内区分为以下几个亚结构:①近膜区:由41~50个氨基酸组成,将酪氨酸激酶区与胞膜分开,4种RTK的近膜区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但每一类型RTK近膜区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对信号转导有调节作用。
②激酶区: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包括ATP结合位点、底物结合区、自身磷酸化位点和调节位点;③羧基末端:由70~200个氨基酸组成,一级结构在不同种属间不同,甚至在同一类型的RTK中亦不相同。
该区富含分子质量小的氨基酸,构成亲水性强的多肽链,赋予羧基末端极大的柔韧性。
2 RTK的分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50多种不同的RTK,根据它们胞外区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主要分为9个亚族,其中大部分为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主要有EGF受体家族,包括Erb B1/ EGFR/HER1、Erb B2/p185/Neu/HER2、Erb B3/HER3、Erb B4/ HER4,结合配体是EGF[3];胰岛素受体家族,包括胰岛素受体、I GF21受体以及胰岛素相关受体,其结合的配体包括I GF21、I GF22、胰岛素以及6个I GF结合蛋白[4];P DGF受体家族[5,6];FGF受体家族,包括FGFR1、FGFR2、FGFR3、FGFR4[7];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家族[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9];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10]。
此外,还有Eph亚族受体家族以及Axl受体家族,Eph是一大类新发现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可能是RTK最大的家族,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1,12]。
3 RTK的活化RTK在没有与信号分子结合时是以单体存在的,且没有活性,一旦有信号分子同细胞外结构域结合,2个单体受体分子即在膜上形成二聚体,然后2个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的尾部相互接触,激活它们的蛋白激酶功能,结果使尾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磷酸化导致受体细胞内结构域的尾部装配成一个信号复合物,磷酸化的酪氨酸部位立即成为细胞内信号蛋白的结合位点,可能有10~20种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蛋白同受体尾部磷酸化部位结合后被激活。
信号复合物通过几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传递并扩大信息,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或者将不同的信息综合起来引起细胞综合性的应答(如细胞增殖)[1,13]。
4 RTK激活的下游信号途径4.1 经Ras蛋白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是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密切相关的关键信号转导途径,可由多种方式激活。
EGF、P DGF、FGF等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胞内区TPK激活,细胞内含SH2区的生长因子受体连接蛋白Grb2与受体蛋白结合,将胞质中具有鸟苷酸交换因子活性的Sos吸引至细胞膜,Sos促进无活性Ras所结合的G DP为GTP所置换,导致Ras活化。
激活的Ras又活化Raf(又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的激酶),进而激活MEK (又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最终导致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
激活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可促进胞质靶蛋白磷酸化或调节其他蛋白激酶的活性,如激活磷脂酶A2、激活调节蛋白质翻译的激酶等。
更重要的是,激活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进入核内,促进多种核转录因子磷酸化,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促进血清反应因子磷酸化,使其与含有血清反应元件的靶基因启动子相结合,增强转录活性[1,14,15]。
4.2 经磷脂酶Cγ激活蛋白激酶C RTK的磷酸化酪氨酸位点可与含有SH2区的磷脂酶Cγ结合,导致磷脂酶Cγ激活,水解磷酯酰肌醇二磷酸盐生成肌醇三磷酸盐和二酰甘油,作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C,进而调节细胞的活动[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