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1976年,勒根(R·Logan)和姆勒塔克(L·Molotch)在《城市是增长机器》(City as Growth
Machine)中提出了增长机器理论,指出城市增长机器的发动者主要是掌握权力者和控制资源的集团。

城市增长可以产生财富和权利,增长是资本主义城市的本能。在城市增长中,权力需要利用资源来完成

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交通通信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城市发展主要是起源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face to face)或
交易的机会。城市的集聚效益在于是居民可以接近信息交换中心、便于居民的相互交往。
一、城市增长理论

近年来,大维·哈维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新的生产形式对资本流动和再生长
的需要。
一、城市增长理论

他认为由于国际上劳动力的分工,发达国家日益成为生产的管理中心和研究中心,而将生产中的加工、
制造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便宜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发达国家制造业衰退,而新兴国家中拥有土地、
• 6、城市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政府与企业的结盟受到社会的制约,因为如果它们的结盟是以牺牲过多的社会利益为代价或城市发展的利
益未被市民分享,那么市民会在选举时更换政府从而拆散现有的联盟。政府、企业集团、社区通过政治、经济
利益相互制约、相互妥协,它们的合力推动着城市发展、塑造着城市空间。
• (2) 增长机器理论

城市不仅是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发展的原因在人文生态层面也能得到解释。

人文生态学学者提出的竞争依赖理论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竞争。

城市规划理论集合

城市规划理论集合

城市规划理论“大集合”(一)邻里单位C·A·佩里于1939年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他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的计划”,因此这个计划不仅要包括住房,包括它们的环境,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至少要包括一所小学、零售商店和娱乐设施等。

他同时认为,在当时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环境中的最重要问题是街道的安全,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道路系统来减少行人和汽车的交织和冲突,并且将汽车交通完全地安排在居住区之外。

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谋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第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根据这些原则,佩里建立了一个整体的邻里单位概念,并且给出了图解。

邻里单位的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其中以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城雷德朋最为著名。

雷德朋的设计(1928年)针对1920年代不断上升的汽车拥有量和行人/汽车交通事故数量,提出了“大街坊”的概念。

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

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

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学了城市规划多年,知道什么是城市规划理论么?中国城市规划正在面临一种“政策化”的趋势,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城市规划理论内容介绍1、综合设计美学论,我们讲的最多的物质设计型城市规划理论,也是目前实践最多的理论,成于战后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对于理想城市的乌托邦追求,与现代主义相伴生。

在特定时期发挥作用,收到较多批评,突出的批评如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型》。

2、系统理性科学论,应对前一阶段城市规划受到的批评,以及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迅猛发展,专家意图用“调查-分析-规划”(格迪斯)的理性主义方法,用系统科学的手段(法卢迪),寻找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城市规划朝着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似乎城市规划人从此就成了价值中立理论专业的科学家。

吉登斯试图用“控制论”对之进行解释。

同时,批评接踵而来,比如有人认为这些理性套路对实际城市状况的改善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其过程无法避免价值导向而实现中立,等。

从而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归根是政治,不是纯粹的科学。

3、公众参与政治论。

承继上一阶段,既然城市规划是政治活动,那么在民主国家就必然发展到公众的参与,这伴随着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以及众多公民抗议运动(如女权、人权、后现代主义等)。

英国规划首先推动的是公众咨询,但是很快阿恩斯坦发表“公民参与的阶梯”,揭示公众参与的本质与程度,也为民主发展提住了一个致命的程度性问题。

实际上,多少程度的民主是最优的,民主学者自身也无法尽知。

4、行动规划实施论。

有人开始规划的实效性,这不是新的思潮,但是在美国,JohnFriedmann是推动实践的主力(这与他今年推动中国社会规划有着类似的思维导向),行动规划成为新的时尚。

基本的关注点就是将规划作为一种多方参与和互动的行动过程,弱化规划或政策的预先制定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

这伴随着六七十年代美国城市更新成或败的运动,并导致人际关系协调和引导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技能之一,而传统的设计绘图技能不复风光。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城市规划 (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ﻭ总体规划 (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ﻭ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ning )ﻭ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ﻭ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ﻭ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ﻭ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ﻭ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ﻭ实体规划(Physical planning)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ﻭ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a city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理论是指针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是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城市规划理论包括城市发展的规划目标、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城市规划的方法等内容。

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等。

在城市规划中,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目标之一,要通过规划来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

社会发展目标包括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等。

环境保护目标是指通过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则是通过规划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价值。

城市规划的原则主要包括适应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等。

适应性原则是指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规划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原则是指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以达到多样化和平衡发展。

灵活性原则是指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城市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方法等。

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得出规划的依据和方案。

设计方法是指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细部设计,以实现规划目标。

实施方法是指通过制定规划方案、管理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过程,以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和执行。

城市规划理论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可行的指导和方向。

总之,城市规划理论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活动。

它涉及到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等方面,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理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2.整体性原理城市规划要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虑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单个建筑或地区的规划,还要将其与周边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这需要城市规划师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3.适应性原理城市规划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即能够适应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4.公众参与原理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度。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1.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等。

2.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空间分析和评估、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等。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收集城市的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空间分析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简介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开展过程中,基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因素,制定出合理而科学的城市开展规划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主要依据一系列的理论来指导规划工作。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主要的理论,包括功能分区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

1. 功能分区理论功能分区理论认为城市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这种理论认为,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生活质量。

功能分区理论的核心原那么是“相近原那么〞,即相似功能的区域应该靠近彼此,以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城市的层次性,即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得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有序。

2. 城市适应性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认为城市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展。

该理论强调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倡导通过适应性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干扰和环境破坏。

城市适应性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即要根据人类活动的需求和地域条件的特点来合理布局城市。

例如,在建设城市住宅区时,应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可持续开展理论可持续开展理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了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该理论认为,城市的开展应该以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追求长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开展理论的根本原那么是“三位一体〞,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开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社会公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实现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论城市规划主要依据功能分区理论、城市适应性理论和可持续开展理论来指导规划工作。

功能分区理论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提高城市效率和生活质量;城市适应性理论强调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和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可持续开展理论追求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是一个包括城市设计、城市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工作。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城市的良好管理和控制。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会探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区域、空间功能、交通流线和景观特征等相互作用的空间模式和空间形态。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结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需要考虑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2.城市化理论城市化理论是指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结构、空间和效益逐渐变化的一种理论。

城市化的速度和范围,对城市的发展和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城市化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的规模、进展、速度等因素,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城市规划措施。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保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4.城市美学理论城市美学理论是指城市的景观、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审美标准和观念。

在城市规划中,美学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形态,将其融入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二、城市规划的方法1.市场分析方法市场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城市人口、经济、产业等整体市场的分析,进而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保障。

市场分析方法需要了解人口变化趋势、市场需求、资金来源等因素,确定城市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

2.区域分级方法区域分级方法是指根据城市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功能差异和居住差异等因素,将城市分成不同级别的区域。

不同级别的区域规划目标和重点也不同。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5
(二)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 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 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 研与文教3类;按其与母城的关系分为完全 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 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 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 等城市规模。
9
一、城市开发类型
1、新开发与再开发 :新开发是指将土地从非 城市用途(如农业用途)转化为城市用途的开发 过程;再开发是城市空间的物质性置换过程, 往往伴随功能变更的过程,如“腾笼换业”。
2、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公共开发主要是政 府的公益性开发,开发领域为公共空间(包括 公共绿地、道路和其它公共设施的用地);商 业性开发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开发,房地产开发 商、投资者和业主本身都可能成为开发者。
3、其它开发类型 :从城市开发过程的角度,
可以将开发分为土地开发和建筑物业开发两种
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二)城市开发模式
1、土地熟化模式 :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 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 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 土地的增值 2、功能牵引模式 :功能牵引模式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 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 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 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3、规划诱导模式 :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 来经营城市 ,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概念整合。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解读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解读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

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主要的传统理论有:(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

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1933年《雅典宪章》·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

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引言城市规划是一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行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是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

本文将讨论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破坏未来世代的资源和环境。

2.综合性: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环境等,以实现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3.公平性:城市规划应确保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4.参与性:城市规划应尽量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商业机会,吸引投资和促进就业机会的产生。

2.提高居住质量:城市规划可以创造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

4.促进社会平等: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1.数据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应基于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数据、土地使用情况、交通流量等,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2.目标确定:城市规划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交通流量等,以指导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方案设计:城市规划应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合理的规划方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和修改规划方案,以提高其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5.实施监测:城市规划应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修正和调整规划策略。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城市的绿色 生态和环境友好。
生态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遵循生态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绿化建设、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理论
空间规划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 以空间优化和土地利用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形 态。
体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 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 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以实现城市 的区域整体发展和协同进步。
03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0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影响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而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空间形
态和美学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满足 居民生活需求和解决城市问题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功能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功 能分区,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等,以实现城市各功能的相互支持和 互补。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注重城 市基础设施、交通、住房、商业等功 能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的高效运 转。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
城市规划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水平。同时,房 地产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影响。
04
现代城市规划的挑战与未来 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挑战
01
02
03
城市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 来自国际的竞争与合作,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 力和国际影响力。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在1898年提出的恩温——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提出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沙里能——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考试大|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大城市带3、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1)格迪斯、芒福德等——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3)贝利等——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对城市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中心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4、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四项基本原则1.《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大众参与答案:B 考P29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雅典宪章》。

背景: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考试大|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

(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书。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

(代表作——昌迪加尔)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

(线性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

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

(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

提出了大城市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

(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是指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城市发展为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配置的科学规划过程。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从而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1.空间组织理论:空间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是中心地理论、层次化理论和空间选择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具有各种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政府中心、文化中心等,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形成中心和辐射地区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层次化理论认为,城市由多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拥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城市按照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发展,上一层次提供下一层次所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空间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们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居住和工作的动因,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选择行为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循环经济等。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低碳城市则是指减少城市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交通。

循环经济则是通过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3.技术手段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城市交通流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拥堵和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城市规划方案以三维模型或虚拟实境的形式展示出来,使规划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的布局和效果。

风险评估是对规划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等,以减少风险和提高城市的抵抗力。

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整理

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整理

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整理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合理安排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美好生活。

以下是对城市规划理论知识要点的整理。

一、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一)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的规划往往受到宗教、政治和防御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的城市以广场为中心,周围布置神庙、市政建筑和住宅;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多采用方正的布局,强调中轴线和等级制度。

(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城市面临着住房短缺、卫生条件差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规划理论,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缓解城市的压力。

(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0 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发展。

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强调高层建筑和高效的交通系统;而雅各布斯则强调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反对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一)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发展能够长期持续。

这包括推广绿色建筑、优化能源供应和加强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二)公平性规划要确保不同社会群体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隔离的现象。

(三)人性化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舒适、安全和便捷的环境。

(四)灵活性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需求。

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一)商业区规划商业区的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人流量和周边配套设施。

中心商务区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而次级商业区则分布在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或居民区附近。

(二)住宅区规划要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结构,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如高档住宅区、普通住宅区和保障性住房区。

同时,要考虑配套的教育、医疗、休闲等设施。

(三)工业区规划工业区应远离居民区,以减少污染和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

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1)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

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1933年《雅典宪章》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

-—1933年《雅典宪章》(2)城市建筑理论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

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吴良镛(2001。

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在发展过程中,居民逐渐以通讯替代交通来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一
方面,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减少了面对面交往的需求;另一方面,交通拥挤也
限制了相互作用的机会。因此,出现了城市居民逐渐以通讯替代交通来达到相互
作用的目的。
• 5、城市增长的全球化理论

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且成为西
第十五讲 基本城市理论介绍
一、城市增长理论 二、城市空间理论 三、城市规划理论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1、城市增长的区域 理论
• (1) 增长极理论
• (2) 中心外围理论
• 2、城市增长的经济 学理论
• (1) 经济基础理论
• (2) 聚集经济理论
• 3、城市增长的人文 生态学理论
一、城市增长 理论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2、城市增长的经济学理论

基本经济活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
献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活动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较单一并且主要
集中于工业部门,产生的乘数效应十分明
显,导致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很快。然而,
随着服务业成为主导性基本经济活动部门
后,城市中基本经济活动的比重下降而非
基本经济活动的比重上升,基本经济活动
1966年由美国区域问题专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提出。

弗里德曼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造成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
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区在空间上表现为中
心城市、城镇群或城镇地区。

中心区与外围区相互依存,中心区主导着边缘区及整个地区的发展方向,有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3、城市增长的人文生态学理论
• 城市不仅是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生 态系统,城市发展的原因在人文生态层面也 能得到解释。
• 人文生态学学者提出的竞争依赖理论认 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类的相互依赖和竞争。相互竞争导致为追求 生产效率而进行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又促进 了彼此间的依赖;相互依赖既强化了社会分
• 2、城市增长的经济学理论 • (1) 经济基础理论
• 基础经济理论(Economic Base Theory) 把城市经济活动分为基本经济活动和非基 本经济活动。
• 为外地服务的经济活动从城市以外地 区为城市创造收入,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 展的经济基础,称之为城市的基本经济活 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称为
极理论的关键是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城镇或地区作为介入点进行密集投资,使之产生
快速增长能力和扩散能力。

增长极可以分为部门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部门增长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产
业连锁度的推动型产业,它们的扩张必然通过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矩阵引发
相关产业的扩张,导致经济成倍增长。

城市增长极通过极化——涓滴效应的作用来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化效应是
• 1、城市增长的区域理论
• (1)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growth pole)是西方区域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1950年由法
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Perroux F)作为抽象的经济概念提出。

佩鲁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的,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
长点或增长极上的。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增长
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返销回发
达国家。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新兴工
业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同时又导致了发达国家的逆工业化或
后工业化进程。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
于空间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大部分
指周边地区的人才、资源、资金等向增长极集中所造成的周边地区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会受到抑制;涓滴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1、城市增长的区域理论
• (2)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外围理论(The Core—Periphery Model)是增长极理论的深化,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区域层面上,通讯网络的形成使交通
运输不再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城市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区域行政界限。网络缩
短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企业分布可以分散化、小型化,形成开放式、
网络型、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 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coopetition)代 替传统的等级关系。在网络化城市体系中,中
城市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
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6、城市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1) 城市政体理论
• 城市政体理论的运行机制为: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政府为了赢得选举的胜利, 必须通过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来获取 市民的支持。
• 可是,政府不但没有充足的社会财富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6、城市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政府与企业的结盟受到社会的制约,因为 如果它们的结盟是以牺牲过多的社会利益为 代价或城市发展的利益未被市民分享,那么 市民会在选举时更换政府从而拆散现有的联 盟。政府、企业集团、社区通过政治、经济 利益相互制约、相互妥协,它们的合力推动 着城市发展、塑造着城市空间。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2、城市增长的经济学理论
• 聚集经济是指因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 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聚集经济包括 内部规模经济、区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三 种形式。
• ——内部规模经济是单个企业或厂商因为城 市聚集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生产规模增加所 产生的经济利益。
• ——区域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
强烈的吸引、聚集效应;边缘区则支撑着中心区发展。中心区与外围区的空间经济
关系是城市与腹地、经济中心与经济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

弗里德曼主张通过打破核心——边缘的二元结构实现边缘地区发展,即当某一
级核心获得自主型增长后,便把重点转向小的核心从而为边缘区或不发达地区发展
逐步地创造条件。
一、城市增 长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