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军 02散射

合集下载

青霉素类药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分析

青霉素类药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分析
1 mo/L rt o i m nc l n The meh ssmpl rpi n e stv .I a e n a le o t e dee mi to fs i 0~ l f he s d u pe iil . o i tod i i e, a d a d s n iie th s b e pp id t h t r nain o o um d p iiln a he r s l ss tsa tr . encli nd t e u ti aif co y
Ab t a t I h sp p r s d u p nc l n f c sn a s c ai n c mp e e o a c c t r g h s b e x mie a e t o o sr c : n t i a e ,o im e ii i—u h i s o i t o lx r s n n e s at i a e n e a n d, n n w me h d f r l o en
tedt m nt no du eiii i d vlpdb eo ac i t ct r g R S m to.nteC Lp 7 5b f r o ‘ h e r iai f oim pncl s eeoe yrsnn el h sa e n ( L ) e di - H= . u e l e o s ln g ti h h f su
3 .河北 师范大 学化 学与 材料 科学 学 院 , 河北 石 家庄
摘要 : 本文研究 了青霉素钠一 碱性 品红缔合物 的共振散射 光谱 , 建立 了 p 7 5的 c L缓 冲溶液 中 , H= . — 共振 光散
射法测定 青霉 素钠 的新 方法 。线性 回归方程 A =17 + .7 相 关系数 R= .9 1 检测 限 3 1 x 0 I s .4 5 1C, 098 , .6 l

什么是散射?

什么是散射?

思考:为什么蓝天中漂浮着“白”云?
白云是大气中的 水滴组成的,因为这 些水滴的半径与可见 光的波长相比已不算 太小了,瑞利定律不 再适用,按米-德拜 的理论,这样大小的 物质产生的散射与波 长的关系不大,这就 是云雾呈白色的缘故。
拉曼散射
在X射线的康普顿效应发现以后,海森
堡曾于1925年预言:可见光也会有类似的 效应。 1928年,拉曼在《一种新的辐射》一文中 指出: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
康普顿散射
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又称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可归结为: ①设入射X射线的波长为λ0,在散射光中除 原波长的谱线外还出现波长λ>λ0的谱线。 康普顿 ②波长差Δλ=λ-λ0随散射角θ(散射光 与入射光间的夹角)的增加而增加;散射光中波长为λ的谱线强度随 θ的增加而增强。 ③对不同元素的散射物质,同一散射角时的波长差Δλ均相同;波 长为λ的谱线强度随散射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康普顿实验装置示意图

石墨的康普顿效应
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理论:当混浊介质中悬 浮微粒的限度可与入射光波长相比 拟,散射光强 I ∝ 1 N

散射光强的角分布不再称对称分 布。 随着悬浮微粒限度的增大,沿 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强将大于逆 入射光方向的光强。
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
瑞利定律的适用条件是散射体的尺度比光的波长小。较大 颗粒对光的散射不遵从瑞利的λ的四次方反比律,为米氏散射。
例如,当一束太阳光从窗外射进室外内时, 我们从侧面可以看到光线的径迹,就是因为太阳 光被空气中的灰尘散射的缘故。
几种主要的散射
瑞利散射
康普顿散射
米氏散射
拉曼散射
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

动态光散射测粒中浓度与复散射的关系研究

动态光散射测粒中浓度与复散射的关系研究

3 结

Pr e s s, 1 98 0.
[ 2 ] 江洪 , 等. 光学设计 性实验研究 [ J ] . 大学 物理实验 ,
2 0 1 4 ( 6 ) : 3 0 - 3 1 .
文章是在单散射基础上研究复散射 , 并设计 及探究了颗粒浓度与复散射的关系实验 。创新之
处 在 于利 用斜 率 的方 法分 析浓 度 与光 强关 系 曲线 图, 找 出复 散射 发生 的位 置 。这种 方 法简单 可 行 , 操作 性 强 , 又具 有创新 性 。
射, 就需要排除复散射的影响 , 可 以通过降低颗粒
浓 度 以避 免减 小 复 散 射 的 影 响 , 或 者选 择粒 径 较 小 的颗粒 进行 是 呀 。若 要 测 量 颗 粒粒 径 , 尤 其 要 注意 避免 出现 复散 射 , 否则 测量 结果 的误 差 很大 。
f o r mu l a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M] . N e w Y o r k : A c a d e m i c
然而 , 很多测量仪器并没有考虑到颗粒复散射的
问题 , 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为 了探究
当颗 粒浓 度改 变 时如 何 对 复散 射 产 生 影 响 , 笔 者 做 了 以下 的实 验 探究 , 从 而得 到不 同颗 粒 浓 度 下
如图所示, 为 P C S颗 粒 测 量 系 统 的工 作
第2 8 卷 第5 期 2 0 1 5年 1 0月






V0 l _ 2 8 No . 5 0e t . 2 01 5
P HYS I C AL E XP E RI ME NT OF C OL L E GE

散射参数反演材料电磁参数群延迟方法

散射参数反演材料电磁参数群延迟方法

散射参数反演材料电磁参数群延迟方法在无线电频率范围内测量材料的复介电性能因其应用广泛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我们很多熟知的研究领域,如材料科学,微波电路设计,吸收器开发,生物研究等。

介电测量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可以提供材料电或磁的特性,被证明是可用于众多多研究和发展领域。

许多方法已被开发来测量这些复杂的属性,如在时域或频域的方法;单端口或双端口的测量方法,但每个方法都受限于特定频率的性质和应用程序制约因素。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现在可以将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的反射和透射系数,通过适当的软件程序进行计算,将数据转换为复介电常数性能参数。

矢量网络分析仪是一类功能强大的仪器,正确使用时,可以达到极高的精度。

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很多行业都不可或缺,尤其对测量射频(RF)元件和设备的线性特性方面非常有用。

现代网络分析仪还可用于更具体的应用,例如,信号完整性和材料测量。

用户可轻松地将网络分析仪应用于设计验证和生产线测试中,而且现在矢量网络分析仪完全摆脱传统网络分析仪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束缚。

本论文目的是描述从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出的S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材料的电磁特性的一般程序。

介电性能的测量包括测量材料的复数相对介电常数(r)和复数相对磁导率(<R)。

复的介电常数由其实部和虚部组成。

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是一个测量的材料从外部电场所获得能量储存在材料中的部分。

虚部是损耗因子(理想无损材料为零)。

它是衡量的是材料由于外部电场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ghost也被称为耗散因子。

与之类似的复磁导率的实部表示材料在外部磁场中储存的能量,而虚部代表消散由于磁场的能量的量。

以上的复磁导率的测量是只适用于磁性材料。

大多数材料是非磁性的,因此,磁导率非常接近的真空磁导率。

网络分析仪的功能之一就是量化两个射频元件间的阻抗不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功率效率和信号的完整性。

每当射频信号由一个元件进入另一个时,总会有一部分信号被反射,一部分被传输。

一个灵敏测定过氧化氢的吖啶红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

一个灵敏测定过氧化氢的吖啶红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

1 mo・ — Hz 2 0 lL 0 的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新方法。
据报道r , 5 游离分子吸收导致同步散射信号减弱, ] 而此 3 个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和试 剂 .
同步散射峰均增强 , 且该 仪器光源在 30 40 55 无 最 2 ,0, 9 啪 强发射 , 明这 3 同步散 射峰系是( R l 说 个 A - ) 缔合物微粒 共 3
中圈分类号 : 1. O64 1
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
引 言
过氧化氢是 一种 重要 的氧化剂 、 白剂 和脱 氧剂 , 广 漂 被
1 2 实验 方法 . 在 1 l O nL比 色管 中,依次 加 入 10 mL p 为 5 0的 . H . HAc Ac - Na 缓冲液 、 . 0mL 2 0 0 to ・L KI 0 4 0 4 . ×1 o l 『 , .0
岛津 R -4 型荧 光分光光度 计( 本岛津公 司) F50 日
H。 标准储备 液 ; 10m 02 取 . L的 3 H。 稀释成 2 0 O 02 5
振散射效应产生的共振散射峰。 该同步散射光谱可称之为共 振散射光谱。根据无机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可知,
3 0 4 0 5 5nn 共振 散射峰增强说 明体系 中形成 了离子 2 , 0 , 9 r 处
mL 10 1 mo ・ _ ( . × 0 l L 1 NH4 2 e S ) )F ( O4 2・6 O 及 0 2 H2 .0
泛用于氧化、 漂白、防腐、 消毒和杀菌。 人体长期接触会使 毛发脱 色 , 亦有呼吸道刺激症状 , 吸入过 量过 氧化氢可使 人 中毒。另外, 据报道, 过氧化氢也是酸雨主要成因之一。 因 此, 研究微量过氧化氢 的测定方法具 有重要 意义 。 微量过 氧 化氢的测定可用酶催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 化学发光法 、 荧光 光度法 、 电化学法 、 光度法等 [ ] 前 4 1 。 种灵 敏度 高, 分析 但 过程复杂, 而光度法灵敏度则欠佳。 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法具 有简便灵敏等特点 , 已用于痕量分析[ ] 3 。吖啶红( R 是一 _ 5 A )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透明质酸钠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透明质酸钠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透明质酸钠摘要:本实验研究了透明质酸钠溶液和糜蛋白酶溶液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其最大散射峰为300nm,RRS的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透明质酸钠溶液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同时讨论了实验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及共存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且有较好选择性,从而建立一种测定透明质酸钠的新方法。

该方法测定滴眼液中透明质酸钠的含量,效果较好。

关键词:糜蛋白酶;共振瑞利散射;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以下简称SH)可从鸡冠中提取或通过乳酸球菌发酵获得,SH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有时也呈纤维状,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丙酮和乙醇等有机溶剂,无臭味,干燥时,氮含量为2.8%~4.0%,葡糖醛酸含量为37.0%~51.0%。

是一种链状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物质,结构式如下:以前在测定透明质酸钠的方法上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本实验拟采用共振瑞利散射法对透明质酸进行测定,来建立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

共振瑞利散射有如下的优点:①对稀溶液可进行测定,且灵敏度较高;②可操作性强,同时对RRS光谱的特征亦可进行研究。

因其有较高的信号水平,可采用普通荧光光度计的普通光源作为发射光源,使普通光源通过单色器,形成波长连续的入射光,再经由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同步扫描即可得到清晰完整的RRS光谱。

整个实验过程中使用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即可得到测定物质的RRS光谱,由于使用仪器的廉价,对该技术的普及使用也更加容易。

1 实验部分1.1 实验仪器日立F-27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参数:狭缝5 nm;PHS-3C型精密PH 计,校正溶液PH值。

1.2 实验试剂配制0.4 mg/mL的透明质酸钠溶液。

糜蛋白酶溶液:采用100 μg/mL的样品。

BR缓冲溶液:将0.04 mol/L H3PO4,H3BO3和CH3COOH混合一定比例的0.2 mol/L NaOH溶液,得到不同PH值的BR缓冲溶液,通过酸度计得出其PH值。

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1-893x.2021.02.018引用格式:张维仁,艾俊强,王健.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J].电讯技术,2021,61(2):242-247.[ZHANG Weiren,AI Junqiang,WANG Jian.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railing edge of a trapezoidal wing[J].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2021,61(2):242-247.]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张维仁∗∗,艾俊强,王㊀健(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89)摘㊀要: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分析了梯形机翼后缘行波电磁散射和极化特性㊂针对机翼后缘半径和机翼展长等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变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多方案仿真分析,讨论了后缘半径和展长参数对机翼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产生波峰的变化规律和散射量级㊂最后针对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的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证明在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减缩后缘产生的行波散射㊂关键词:机翼后缘;电磁散射;行波;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微信扫描二维码听独家语音释文与作者在线交流享本刊专属服务中图分类号:V218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893X (2021)02-0242-06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Trailing Edge of a Trapezoidal WingZHANG Weiren,AI Junqiang,WANG Jian(AVIC The First Aircraft Institute,Xiᶄan 710089,China)Abstract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an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ling edge of a trapezoidal wing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method(MLFMM).The radar cross section(RCS)behavior in the forward angular region related to the traveling wave i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various ge-ometrical models which are established referring to the trailing edge radius and the wingspan.Two coating schemes with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s are calculated,and the result shows noticeable reduction in the trav-eling wave lobe.Key words :trailing edge;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traveling wave;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method(MLFMM)0㊀引㊀言隐身能力是现代隐身作战飞机的必要技术特征,隐身水平是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核心能力㊂平行设计是隐身飞机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将机翼边缘㊁机体棱边㊁唇口边缘㊁喷口边缘采用平行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波峰数量[1],将电磁波回波能量集中到少数几个方向,拓宽全向低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Section,RCS)区域范围,如B -2㊁B -21飞机,机体边缘㊁机翼边缘相互平行,所有散射能量都集中到了ʃ35ʎ㊁ʃ145ʎ四个方向㊂F -22㊁F -35㊁ 神经元 等隐身飞机为了兼顾气动性能和结构效率,机翼前后缘并未相互平行设计㊂机翼采用非平行设计,会使得后缘产生的行波在头向角域增加一个波峰,不利于隐身飞行器前向隐身㊃242㊃第61卷第2期2021年2月电讯技术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Vol.61,No.2February,2021∗∗∗收稿日期:2020-08-07;修回日期:2020-10-14通信作者:zhangweiren603@设计㊂文献[2]以前后缘不平行的后掠机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的水平方位角㊁俯仰方位角㊁极化方式下的电磁散射特性,但未给出后掠机翼电磁散射特性随机翼参数变化的规律㊂文献[3]分析了三维机翼前缘影区的爬行波散射机理,建立了前缘影区爬行波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机翼参数对前缘影区爬行波的影响,最后只定性给出了前缘爬行波随机翼参数变化的趋势㊂文献[4-5]对机翼前缘和机身侧棱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边缘长度等几何参数建立参数模型并通过仿真研究了雷达散射截面对几何参数的敏感性,但对机翼边缘㊁机身侧棱边的行波问题未开展研究㊂本文采用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Multilevel FastMultipole Method,MLFMM)的精确算法对梯形机翼后缘在头向角域产生的行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机翼后缘行波的极化特性;在分析梯形机翼模型电磁散射特性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后缘半径和机翼展长梯形机翼的电磁散射特性;最后在机翼后缘采用吸波材料,对机翼后缘行波减缩效果进行了研究㊂1㊀散射机理和分析模型假设机翼为理想电导体,不存在加工制造产生的缝隙㊁台阶等弱散射源,图1给出了主要存在的散射类型:机翼前后缘边缘结构处产生的镜面反射和边缘绕射,照明区产生的行波,阴影区产生的爬行波(行波和爬行波统称为表面波),以及机翼翼尖处激励的角点绕射㊂图1㊀机翼散射机理为了分析机翼前后缘非平行设计对头向隐身带来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梯形机翼模型,机翼模型展长为L ,机翼两端采用端面设计㊂梯形机翼模型前缘和后缘不平行,图2给出了梯形机翼参数标识,前缘后掠角α为20ʎ,后缘后掠角β为9ʎ,根部弦长b 0,翼尖弦长b 1㊂图2㊀机翼模型定义电磁波逆航向入射时为0ʎ,垂直翼稍弦长入射时为90ʎ㊂定义电场方向平行于机翼弦平面时为水平极化(Horizontal Polarization,HH),电场方向垂直于机翼弦平面时为垂直极化(Vertical Polarization,VV)㊂2㊀计算方法及验证2.1㊀计算方法电磁散射特性计算方法主要分为高频近似方法和精确方法㊂常用的高频近似方法如几何光学法㊁几何绕射理论㊁物理光学法㊁物理绕射理论等具有计算快速㊁所需的计算机存储量少的优点,但计算结果精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高频近似方法都是标量波方程典型解的应用,用其处理三维矢量散射问题时难以精确描述散射场的矢量关系㊂精确计算方法包括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MOM)㊁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㊁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等,具有计算精度高的优点㊂矩量法作为一种严格的数值方法,计算结果精度高,但计算量大,所需存储量也高㊂有限元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等求解,虽然得到稀疏阵,但对于开域问题的求解必须引入吸收边界条件并进行网格划分,网格截断误差和网格色散误差大,而且难以精确拟合复杂目标表面㊂所以这些方法也不利于三维电大尺寸目标散射的求解㊂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基于矩量法是一种多层计算方法,能够实现超电大尺寸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高效数值分析,是目前隐身飞机RCS 仿真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6-7]㊂对于电大尺寸目标的散射,其未知量数目N ȡ1,此时应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将获得比快速多极子方法更高的效率㊂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是快速多极子方法在多层级结构中推广㊂对于N 体互耦,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采用多层分区计算:对于附近区强耦合量直接计算,对于非附近区耦合量则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实现㊂㊃342㊃第61卷张维仁,艾俊强,王健: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第2期本文应用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的FEKO 软件,采用远场平面波照射条件,将模型作为理想电导体处理㊂本文主要分析机翼后缘行波对前向角域隐身特性的影响,因此计算方位角选取为0ʎ~90ʎ(步长为0.5ʎ),姿态角为俯仰角0ʎ㊁滚转角0ʎ,计算类型为单站RCS㊂图3给出了仿真分析流程㊂首先采用Catia 建模软件对机翼模型进行建模,其次采用Hypermesh 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质量优化,然后采用FEKO 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状态定义㊁参数设置并开展仿真计算,最后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㊂图3㊀仿真分析流程2.2㊀精度验证为了验证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计算精度,选取一种梯形机翼在室内紧缩场内进行了测试,测试现场模型如图4所示㊂模型由泡沫支架支撑在测试区,电磁波逆航向入射时为0ʎ,垂直翼稍弦长入射时为90ʎ,测试方位角为0ʎ~90ʎ(步长为0.1ʎ),姿态角为俯仰角0ʎ㊁滚转角0ʎ,采用单站测试方式㊂图4㊀测试模型图5给出了1.5GHz 频率㊁水平极化下仿真和测试数据对比㊂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和测试RCS曲线吻合很好,说明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趋势一致,能较好模型机翼散射特征㊂从误差看,0ʎ~90ʎ方位内仿真计算均值-4.661dBm 2,测试均值-4.192dBm 2,两者之间误差0.469dB,由此可知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可用于机翼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分析㊂图5㊀机翼水平极化下的仿真和测试结果3㊀结果分析3.1㊀极化特性分析为了研究梯形机翼后缘行波的极化特性,在电磁频率为2GHz 时,分别对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进行仿真分析㊂模型翼展10m,前缘后掠角20ʎ,后缘后掠角9ʎ,根部弦长2.55m,翼尖弦长0.49m,后缘半径5mm㊂从图6所示的对比曲线可以看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条件下,在垂直于机翼前缘的20ʎ位置附近均存在1个波峰A ,该波峰主要由机翼前缘镜面散射产生㊂但是垂直极化下,除波峰A 外,在垂直于机翼后缘的9ʎ附近存在波峰B ,波峰峰值高度-5dBm 2,波峰和波谷差值15dB,波峰宽度2.5ʎ,属于较强波峰,该波峰由机翼后缘行波产生㊂因此,梯形机翼后缘行波在垂直极化条件下存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后续计算只考虑垂直极化情况㊂图6㊀梯形机翼不同极化下RCS 曲线㊃442㊃ 电讯技术㊀㊀㊀㊀2021年3.2㊀后缘半径对行波影响分析机翼后缘半径是后缘设计的关键参数㊂本文设计了不同后缘半径的梯形机翼,如图7所示,分别为尖劈后缘㊁半径5mm和10mm后缘,用来研究不同后缘半径梯形机翼产生的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的RCS变化㊂不同后缘半径机翼参数如表1所示㊂图7㊀不同后缘半径的梯形机翼表1㊀不同后缘半径机翼参数方案展长/m根部弦长/m翼尖弦长/m前缘后掠角/(ʎ)后缘后掠角/(ʎ)后缘半径/mm10mm方案5 2.55 1.5420910 5mm方案5 2.55 1.542095尖劈方案5 2.55 1.54209尖劈图8给出了不同后缘半径梯形机翼在500MHz㊁1GHz㊁2GHz频率㊁垂直极化条件下RCS 曲线对比㊂在500MHz频率条件下,不同后缘半径梯形机翼在B波峰位置的波峰峰值基本相当;频率为1GHz条件下,后缘半径5mm机翼相对后缘尖劈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5.45dB,后缘半径10mm机翼相对后缘尖劈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9.49dB;频率为2GHz条件下,后缘半径5mm 机翼相对后缘尖劈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10.31dB,后缘半径10mm机翼相对后缘尖劈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11.02dB㊂由上述分析可知,除500MHz外,在1GHz和2GHz垂直极化条件下,机翼后缘半径增加会使得后缘在前向角域产生的行波散射波峰峰值显著增加㊂(a)500MHz(b)1GHz(c)2GHz图8㊀不同后缘半径机翼垂直极化RCS曲线3.3㊀展长对行波影响分析选取后缘半径5mm梯形机翼,保持机翼模型根部弦长不变,前缘后掠角20ʎ㊁后缘后掠角9ʎ保持不变,将展长分别为2.5m㊁5m㊁10m的梯形机翼(如图9所示)RCS进行了对比分析,表2是不同展长机翼参数㊂图9㊀不同展长的梯形机翼㊃542㊃第61卷张维仁,艾俊强,王健: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第2期表2㊀不同展长机翼参数方案展长/m根部弦长/m翼尖弦长/m前缘后掠角/(ʎ)后缘后掠角/(ʎ)后缘半径/mm10m方案10 2.550.492095 5m方案5 2.55 1.542095 2.5m方案2.5 2.55 2.062095000图10给出了三种展长梯形机翼在500MHz㊁1GHz㊁2GHz频率,垂直极化下的RCS曲线对比㊂频率为500MHz条件下,展长5m机翼相对展长2.5m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3.45dB,展长10m机翼相对展长2.5m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8.26dB㊂频率为1GHz条件下,展长5m机翼相对展长2.5m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4.34dB,展长10m机翼相对展长2.5m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8.51dB;频率为2GHz条件下,展长5m机翼相对展长2.5m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4.88 dB,展长10m机翼相对展长2.5m机翼在B峰位置峰值增加8.07dB㊂由上述分析可知,垂直极化条件下,后缘在前向角域产生的行波散射波峰峰值随机翼展长增加逐渐变大㊂(a)500MHz(b)1GHz(c)2GHz图10㊀不同展长机翼垂直极化RCS曲线3.4㊀后缘涂覆吸波材料对行波减缩分析机翼后缘行波的有效减缩方法是在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8-9]㊂本文基于后缘半径5mm㊁展长5m的梯形机翼,在其后缘采用了两种吸波材料应用方案,并开展了仿真计算分析㊂吸波材料采用一种人工介质磁性吸波材料,厚度1mm,电磁参数如下:相对介电常数为60,损耗正切tanδ为0.6,相对磁导率为15,损耗正切tanδμ为0.9㊂吸波材料应用方案1(图11所示)采用梯形涂覆方案,吸波材料前边界和梯形机翼前缘平行㊂吸波材料应用方案2(图12所示)采用锯齿形涂覆方案,锯齿边界的长边与梯形机翼前缘平行,锯齿边界的短边与飞机对侧梯形机翼前缘平行㊂吸波材料的边界与机翼前缘平行可以将介质突变引起的电磁散射与机翼前缘镜面散射波峰合并,有效避免吸波材料在其他方位角产生新的波峰㊂㊃642㊃电讯技术㊀㊀㊀㊀2021年图11㊀梯形机翼后缘涂覆吸波材料方案1图12㊀梯形机翼后缘涂覆吸波材料方案2从图13给出的RCS 对比曲线可以看出,在机翼后缘涂覆吸波材料后,可以有效减缩机翼后缘产生的行波波峰㊂吸波材料涂覆方案1相对于梯形金属机翼在B 峰位置峰值减缩17.02dB,同时在前向角域0ʎ~8ʎ范围内波谷均值降低7.39dB㊂吸波材料涂覆方案2相对于梯形金属机翼在B 峰位置峰值减缩8.86dB,同时在前向角域0ʎ~8ʎ范围内波谷均值降低2.8dB㊂由此可知,在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机翼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的电磁散射,方案1的减缩效果优于方案2的减缩效果㊂方案1的吸波材料应用面积为6.5m 2,方案2的吸波材料应用面积为2m 2,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减缩效果和吸波材料增重问题㊂图13㊀机翼涂覆吸波材料的RCS 曲线4㊀结㊀论本文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对机翼后缘在前向角域产生的行波散射进行了分析㊂梯形机翼垂直极化条件下,相比水平极化会在前向角域垂直于机翼后缘方位多出1个散射波峰,该波峰由机翼后缘行波产生㊂不同后缘半径梯形机翼产生的行波峰值随着后缘半径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展长增加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㊂在机翼后缘涂覆吸波材料后,可以有效减缩机翼后缘行波波峰,但是行波的抑制效果与吸波材料应用方案和应用面积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减缩效果和吸波材料增重问题㊂参考文献:[1]㊀桑建华.飞行器隐身技术[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2]㊀王健,刘建言,张维仁,等.后掠机翼平行原则的初步探索[C]//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广州:中国航空学会,2016:285-290.[3]㊀马东立,刘忠铁.三维机翼前缘影区爬行波RCS 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9,24(5):879-883.[4]㊀张扬,艾俊强,王健,等.隐身飞机机身侧棱电磁散射特点分析[J].航空工程进展,2017,8(1):17-22.[5]㊀张晓虎,孙秦,张永杰.类机翼前缘电磁散射特性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36(7):75-78.[6]㊀聂在平,方大纲.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特性建模理论㊁方法与实现(应用篇)[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7]㊀徐顶国,艾俊强,雷武涛,等.翼尖尖点散射特性分析[J].电讯技术,2018,58(7):805-810.[8]㊀李启鹏,王和平,孙珍,等.鸭翼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与RCS 减缩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0,40(3):48-51.[9]㊀郭展智,陈颖闻,麻连凤.鸭翼的雷达散射截面影响研究[J].航空学报,2020,41(6):259-269.作者简介:张维仁㊀男,1989年生于河北沧州,2015年于中国航空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工程师,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工作㊂艾俊强㊀男,1961年生于陕西西安,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工作㊂王㊀健㊀男,1980年生于江苏盐城,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工作㊂㊃742㊃第61卷张维仁,艾俊强,王健: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第2期。

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

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

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第18卷1期2007年2月应用气象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ICALSCIENCEV oI.18.No.1February2007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李~f01)刘玉洁朱小祥郑照军陈爱军"(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摘要积雪参数是气候学和水文学研究中所需的重要物理量,确保积雪参数测定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于气候学研究,水文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都非常重要.利用微波数据可获取有云存在时的积雪覆盖图,遥感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采用微波数据判识雪盖并得到积雪状态(干,湿)信息,不仅可以弥补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判识雪盖的不足之处,而且也是利用微波数据反演雪深和雪水当量参数必需的先期工作.该文介绍利用SSM/I的多频双极化微波数据开展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判识方法研究的结果.分析国外全球判识方法的雪盖判识结果指出,国外算法易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将冻土误判为积雪,造成雪盖面积的偏高估计.研究给出了在我国及周边地区(17.~57.N,65.~145.E)利用SSM/I数据判识积雪的改进方法,在完成积雪判识的同时还给出了雪深和积雪状态的定性信息,与已有全球雪盖判识方法相比有较大改进,大大减小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冻土对积雪判识的影响.关键词:雪盖;SsM/I;积雪判识引言雪的堆积和融化动态耦合着水文和气候过程.积雪覆盖,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理解气候动力学,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极其重要….它们是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山区盆地的重要水源_24J,在草原牧区堆积过厚的雪还是冬季需要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所以确保积雪参数测定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于气候学研究,水文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都非常重要_2J.卫星遥感技术是积雪监测的重要手段.用于遥感积雪参数的卫星传感器通道位于电磁波的可见光一短波红外和微波区域.利用可见光一短波红外的光学遥感数据,例如A VHRR/3,MVISR和MODIS等遥感数据,能够比较可靠地获得较高空间分辨率的晴空条件下积雪覆盖区域信息,但是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很难定量获取雪深和雪水当量信息.与光学遥感积雪参数的方法相比,利用星载被动微波数据(例如SMMR,SSM/I,AMSU,AMSR等)遥感积雪参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优点在于:①全天候大范围的监测能力(不受太阳光和云层的影响);②穿透积雪层,同时获取雪层和地表信息,可以确定区域内的积雪参数,包括积雪范围,雪深,雪水当量(SWE),积雪峰值,化雪情况以及降雪频率等.SSM/I(SpecialSensorMicrowave/Imager)是一个可获取多频,双极化微波数据的微波成像仪.搭载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上的SSM/I自1987年首次发射到现在,己积累了19年的资料,为积雪研究提供了长时间序列的丰富数据.本文主要介绍改进的中国区域SSM/I积雪判识方法的研究结果.参考国外的SSM/I全球积雪判识方法,将SSM/I数据与我国气象站观测的积雪参数匹配分析,研究建立了更准确的适合我国及周边地区的(17.~57.N,65.~145.E)积雪判识方法.改进后的方法提出了新的判识因子,在完成积雪判识的同时还给出了雪深和积雪状态的定性信息,这将为雪深和雪水当量定量反演提供帮助.SSM/I积雪参数的算法对于与它类似的多频双极化传感器(AMSR-E/AQUA,MWRI/FY一3待发射)开展积雪监测都可以借鉴.863计划课题"卫星遥感雪盖范围,雪深和雪水当量试验研究"(2002AAI35250)和973计划课题"空间微波遥感地海表和大气数据验证"(2001CB309402)共同资助.2006—01—06收到,2006—08—16收到再改稿.1期李晓静等: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131研究所用资料1.1卫星资料SSM/I的主要参数信息见表I.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I~)提供的SSM/I北半球EASE-Grid数据集,取其中利用DMSP-F13卫星观测资料处理生成的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的降轨(过境时间近似为地方时05:45)数据,各观本研究采用美测通道数据分辨率统一处理为25kmx25km.表1SSM/I参数信息表Table1InstrumentinformationofSSM/I注;参见文献[4-6].1.2气象站观测资料我国气象站观测的日雪深信息,包括612个气象站2001年10月1日一2002年3月31日和2002 年10月1日一2003年3月31日两个雪季的资料; 内蒙古东北部草原区的22个气象站1997年7月1 日一2003年6月30日的信息.观测要素包括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日降水,冻土深度,雪深和雪压.因为微波观测与地表面发射率有关,为此了解冻土情况只考虑由地表向下有冻结的情况,本研究所指冻土深度是指地表有冻结时的第一冻土层厚度(厚度=下限深度一上限深度),其他情况下冻土深度为零.气象站点分布见图1.图1地面站点分布图Fig.1Distributionofgroundobservationstations1.3其他资料为研究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判识方法,还参考了基于NOAA/AVHRR光学遥感数据获取的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覆盖图.2SSM/I积雪判识2.1ssM/I积雪判识方法概述积雪可以分为干雪和湿雪两类.干雪层是空气背景和冰晶粒子组成的电介质.对于湿雪,雪中出现了液态水,雪层变成了冰粒子,水滴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水滴和空气的混合物被看作背景.雪层对微波的体积消光由冰晶粒子和背景介质共同作用. 无论是干雪还是湿雪,雪层的散射都是由冰晶粒子造成的;而吸收由冰晶和背景介质共同作用[7-8].在10~100GHz频率范围的窗口频段,干雪层中冰晶粒子(也称为"雪粒")对微波的散射作用占主导地位,且随着频率的增加,散射消光能力增强,显示在卫星观测结果中的现象是,对于目标雪层,在同一极化方式下的观测亮温将随着观测频率的增加而降14应用气象18卷低,而降低的幅度与雪层厚度(体现雪层冰晶粒子含量)及两个通道观测频率的差距相关.因此,雪层散射作用造成的不同通道的微波观测亮温梯度可用于积雪参数遥感.此外,湿雪中液态水造成雪层的吸收作用增强,雪层本身的发射作用也增强,雪层中液态水含量越多则由液态水的作用造成的亮温梯度被削弱的程度越大.所以湿雪状态下积雪参数的定量遥感比较困难,对于雪盖定性判识,可以利用上述雪层的散射,吸收特性判识积雪,分离干湿雪.利用SSM/I观测数据判识积雪都采用不同频率相同极化观测亮温差与同一频率的不同极化观测亮温差来完成对积雪信息的提取,以及对干扰因素的剔除【9-12].除了利用几乎不受大气影响的小于40GHz的几个低频通道外,还引入85GHz通道数据用于检测浅雪层.文献[9]采用式(1)直接确定各积雪判识因子的阈值来判识积雪的存在,此方法称为"方法A";文献[13]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式(2)确定干雪.TB22v—TB19v≤4K且丁B19v+丁B37v丁B19H2+TB37H2&gt;4K且丁B37v一丁B19v&lt;一6.5K且丁B19v≤257K且TB19V一丁B19H≥5K(1)(丁B37v&lt;250K且丁B19v—TB37v≥9K)或(丁B37v一丁B37H≥10K)或0.041&lt;&lt;0.026(2)1B37V十1B37H式(1)和(2)中,T指某通道观测亮温;下标中的数字代表卫星通道中心频率,单位:GHz;下标中的H和V指代被动微波观测的极化方式,H为水平极化,V为垂直极化.文献[10]认为对于冬季被动微波窗区通道观测,对地观测目标可分为散射体和吸收体两类,散射体主要有积雪,沙漠,冻土和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散射目标的微波观测特征是观测亮温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采用这一特征首先分离散射体和吸收体.对于不同的散射体,因为它们影响微波发射,散射的特征量(发射层物理温度,散射层深度,密度和散射粒子大小,表面粗糙度等)不同,造成不同频率相同极化观测亮温差,同一频率不同极化观测亮温差大小以及观测亮温自身的不同,利用这些差异再逐步分离不同的散射体,剔除沙漠,冻土和降雨,剩余的就是雪.文献[10—12]都采用这种决策树判识法.图2给出了文献[12]获取全球雪盖图的具体判识过程,此方法称为"方法B".图中TBsCAT为(丁B22v一丁B85v)和(TB19v一丁B37v)两者中大者. 图2文献[12]中的全球积雪判识方法Fig.2Theglobalsnowidentifyingmethodinreference[12]在太阳照射条件较好的中低纬度地区,利用相对高空问分辨率(1km)的光学遥感数据判识积雪覆盖,只要在中低纬度地区,通过多天数据合成滤除云的影响后,其结果优于低空间分辨率(25km)的微波数据得到的结果,所以在中低纬度地区,可以把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判识的雪盖图作为真值用于检验利用微波数据判识的雪盖图.文献[12]指出,Basist等比较SSM/I周积雪覆盖产品和NESDIS的业务积雪产品(采用光学遥感数据),两个产品空间差异最大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和蒙古地区,在这两个地区,SSM/I产品总是高估积雪覆盖.为了验证Basist等的结论,并改进SSM/I积雪判识方法,利用方法A和方法B获取研究区域的积雪覆盖图(彩图3a,彩图3b),并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监测的积雪覆盖图(彩图4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在青藏高原区域都造成了雪盖面积的明显高估.SSM/I全球雪盖判识方法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对雪盖面积的高估,其直观原因在于判识因子的阈值在这些地区不适用.判识因子中不同频率相同极化观测亮温差最为重要,它体现散射体散射作用的强弱,其阈值设定直接影响积雪判识结果.举例来说,就方法B,提高沙漠和冻土的TB19v一丁B7,,和TB22v丁B85v的阈值可以减小青藏高原区的积雪覆盖面积高估幅度.但是,研究中也发现如果丁.v—Tm7v和丁2v一丁B85v两个性质相同的判识因子同时1期李晓静等: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15 独立使用,很难对它们做到协调一致的阈值设定.所以,有必要改进或研究新的SSM/I雪盖判识方法,使其适用于我国及周边地区.2.2SSM/I积雪判识改进方法参考上述几种方法,经过采用气象站结果匹配SSM/I数据,并结合光学遥感判识方法的积雪覆盖图综合分析,确定如下5种判识因子建立改进的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判识方法(具体判识方法见图5),此方法称为方法C.判识因子1:TB19v—TB37v;判识因子2:TB22v—TB85v;判识因子3:(TB22v—TB85v)一(TB19v—TB37v);0识因子4:(TB19v—TB19H),判识因子5:Tm2v.图5利用SSM/I数据建立的我国及其周边地区积雪判识方法(方法c) Fig.5TheimprovedsnowcoveridentifyingmethodwithSSM/IdatainChina anditsadjacentareas(Methodc)方法C借鉴了文献[12]有关散射体判识和降雨剔除的方法;此外利用新提出的判识因子3分离积雪与沙漠,冻土;同时初步判识出深雪和浅雪,干雪和湿雪.判识因子的提出与阈值的确定根据卫星\盟襄观测数据结合气象站观测数据的散点图聚类分析确定.对于沙漠和冻土来说,判识因子3的值较小,且值域区问小,统计分析(图6)得出:对于沙漠,判识因子3的值一般在0K附近;对于冻土在5K附近.504030害20墅10l0雪深/cm日降水量/mm图6内蒙古东北部草碍1997年10月--2003年3月间积雪(),降雨(b),冻土()样本以及塔克拉玛f沙漠区样本(d)的判识因子3散点图¨g?6T. hescatteringmapsofidentifyingparametercalculatedwiththesamplesofsnow(a),rain(b),tmensoil(c)collectedingrasslandofnorth—eastInnerMongoliaAutonoHl0usRegion. andthesamplescollectedinTakelamaganDesert(d)16应用气象l8卷\区蒹\困蒹O501001502002503003500冻土深度/cm续图6而对于积雪来说,判识因子3的值受雪中含水量影响明显,统计分析得出:对于干雪,其判识因子3的值绝大部分大于8K,并随雪深增加而增大,对于湿雪,则一般小于8K,并随雪中含水量增加而急剧减小,对于较深且很湿的雪,判识因子3的值小于一5K.判识因子3在改进的方法中起到关键作用,它统一了TBl9v—TB37v和TB22v—TB85v在积雪与沙漠,冻土分离时的阈值设定.由图6还可以看出,对于降雨,判识因子3的峰值也在0K附近,与沙漠近似.所以,图5中的流程设计,除采用TB22v≤260K剔除降雨外,在此后采用判识因子3分离积雪与沙漠,冻土的过程中,还实现了对降雨的第二次检测剔除.3改进的我国及周边地区SSM/I积雪判识方法与其他判识方法的比较3.1积雪判识效率比较参考降水预报检验中预报效率的计算公式定义积雪判识效率(见式(3),参数说明见表2),并用它来检验积雪判识方法的效果,其中以地面站观测结果为真值.上述2001--2003年两个雪季期间3种判识方法的积雪判识效率计算结果见彩图7和彩图8.'判识效率:一NA+ND,,,EH(3)表2式(3)中的参数说明Table2Thestatementofparametersinformula(3) 102030沙漠像元编号彩图7给出了2001--2003年两个雪季期间,以每天612个气象站为检验样本,计算得出的积雪判识效率的时间序列.结果指出:雪季中期的判识效率最低,3种方法的EH最低值方法A为0.58,方法B为0.48,而本研究给出的方法C为0.7,方法C优于其他两种方法;EH的动态范围方法A为0.42,方法B为0.51,方法c为0.32,表明方法c判识效率动态范围最小,它的季节适应性较其他两种方法好; 3种方法的EH序列平均值方法A为0.86119,方法B为0.80683,方法C为0.89074,其中方法C的判识效率平均值最高.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改进方法(方法c)的积雪判识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提高了在中国地区的积雪判识能力.彩图8给出的是两个雪季期间,分别以各气象台站所有观测日为判识样本,计算得出的各站积雪判识效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 即位于(30.N,97.5.E)周边地区判识效率较低.由空间分布来看方法C的判识效率在3种方法中依然最高.3.2积雪覆盖图比较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采用光学遥感数据得到的业务积雪监测图(彩图4a)为准确值,讨论方法A,方法B和方法C的优劣(3种方法积雪覆盖图分别见图彩3a,彩图3b和彩图9a).积雪覆盖图的比较指出,方法C的判识结果接近利用A VHRR光学遥感数据的判识结果,判识效果较好.方法C与方法A和方法B判识结果的最大差别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判识差异.对整个雪季雪盖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方法A和方法B常把青藏高原冻土误判为积雪,因此造成这一地区雪盖面积图3利用吲i刊一下肓往剖眦!!fl!I!日6II盖4索J气象-】i,A珉R{雪川la)2Cl112年l2J】句【I,l2qm坪3』II一句a)I)2I31.20r)2fb)M!I3l2110冈7怛青j斌书E11911】序列日Fig7tel171)~】JsequenceI/]g[It)l】]【)wciiv~r1lt_Il¨lfyJ1]口ef1]cteac':,"#臆…啄毕推杜lJc:.}'★●●_窖●f●.●●0岛禽憾二?'≯.:一爨?:'扎':祝彗【_I域率£空间付布网FiaHsn】di~LTibiu】0,1lllf}ljsr…cov~P…Kyhlg0icieTicyE_.■J____J_■罔q采韦厅C削的崔盅隔{cn!…午12月226口.㈨b20113年3JJ2127n ;IF青一!:艉喾tj?池T;4.E址冉嚏F们雪;:J}}, Fig0The~I]OWc~verlnHps】dififiec{b,MettiodC {a)1]cc2262002.m}Mar:117.2003…:hack~Ⅲl1:[nIdrys…1]:【】kc1ltJ:蚰ⅥWy1tw4:ialLoww(1mw【JrsballIi~1DW出rCSLt,1hickvTvw)w) }.●^堪一..一端一≥,1..:●一落..麓.一一:..1二≥.冀一李晓静等: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19 的偏高估计.此外,方法A在雪季中后期对青藏高原地区积雪覆盖高估较多;方法B在整个雪季对我国积雪覆盖有明显的偏高估计.比较而言,方法c获取的雪盖图相对其他两种算法则较为准确,大大提高了冻土与积雪的分离度,提高了积雪判识的准确率.4结论鉴于SSM/I全球算法对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面积的偏高估计,总结过去SSM/I雪盖判识方法及其判识因子,分析它们的误差来源,本研究建立了适于本地特性的判识方法,并获取了较为准确的积雪覆盖图.1)全球算法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误差源主要是将冻土误判为积雪而造成的高估,由于冻土的微波散射特性与浅雪层相似,易于造成积雪的偏高估计,这种现象在我国青藏高原这一深厚冻土区尤为明显.2)在认真分析研究已有全球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于我国及周边地区的SSM/I积雪判识方法(方法C).我国及周边地区改进方法引入新的判识因子(TB22v—TB85v)一(TBl9v—TB37v),采用分类判识思路,判识结果提高了我国及周边地区积雪判识准确率.3)新的判识因子(TR22v—TB85v)一(TBl9v—Tm7v),是区分沙漠与积雪,冻土与积雪的有效参数,特别是分离冻土与积雪非常有效,它使得冻土对我国及其周边地区积雪判识的影响明显减小.致谢:本文使用的SSM/I数据来自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部分数据由NSIDC直接提供,部分数据由北京大学蒋尚城教授提供,部分数据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杨虎博士帮助获取,在此致谢.参考文献[1]SarafAK,FosterJL,SinghP,eta1.Passivemicrowavedata[2][3][4][5][6][7][8][9][10][12][13]forsnow.depthandsnow—extentestimationsintheHimalayan mountains.1ntJRemoteSensing,1999,2O(1):83—95. WangJamesR,WillManning.NearconcurrentMIR,SSM/T-2, andSSM/Iobservationsoversnow-coveredsurfaces.Remotesensing ofEnvironment,2003,84:457—470.F(ysterJL,ChangATC,parisonofsnowmassesti—matesfromaprototypepassivemicrowavealgorithmandasnow depthclimatology.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1997,62: 132142.ChangA TC,FosterJL,HallDK,eta1.Snowparametersderived frommicrowavemeasurementsduringtheBoREASwinterfiddcain, pffagn.J(Res,1997,102(D4):29663—29671. AdrianKFungMicrowaveSatteringandEmissionModelsandTheir Applications.London:ArtechHouse,1994:339—448. FawwazTUlaaby,RichardkKMoore,AdrianKFung.Microwave RemoteSensing,ActiveandPassive.V0lIIIfromTheorytoAppli—cations.Norwc~d:ArtechHouse,1986:1522,1642. ChrlsDerksen,AnneEWalker.IdentificationofsystematicbiaSin thecme,s-platform(S^^dRandSSM/I)ease-dbrightnessten1, peraturetimeseries.IEEEnsactiononC-eoscienceandRemote Sensing,2003,41(4):910—915PeterBauer,NormanCGrody.ThepotentialofcombiningSSM/I andSSM/'1"2measurementstoimprovetheidentificationofsrlowcov, erandprecipitation.IEEEnsactiononC-eoscienceandRemote Sensing,1995,33(2):252.261.ChristopherMUNeale,MarshallJMcfarland,nd- surface-typeclassificationusingmicrowavebrightnesstemperatures fromthespecialsensormicrowave/imager.IEEETransactiononGa~scienceandRemoteSensing,1990,28(5):829,837.NormanCGrody.Classificationofsnowcoverandprecipitation usingthespecialsensormicrowaveimager.JGeophysRes,1991,96(D4):7423—7435NormanCGrody,AlanNBasist.Globalidentificationofsnow,coverusingSSM/Imeasurements.JEEETransactiononGeo, scienceandRemoteSensing,1996,34(1):237.249.RalphRFerraro,WengFuzhong,NormanCGrody,eta1.Aneight—year(1987—1994)timeseriesofrainfall,cloud,waterva,por,snowcover,andseaicederivedfromSSM/Imeasurement. BullAmerMeteorSoc,1996,77(5):891,905.PurushottamRajSingh,ThianY ewGan.Retrievalofsnowwa, terequivalentusingpassingmicrowavebrightnesstemperaturedata.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00,74:275,286.20应用气象l8卷SnowCoverIdentificationwithSSM/IDatainChina LiXiaojingILiuYujieIZhuXiaoxiang.ZhengZhaojun.ChenAijun (KeyLaboratoryofRadiometricCalibrati0andValidationforEnvironmentalSatellites, 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2(NanjigUniversitofInformationScience&amp;Technology,Nanjing210044) Abstract Snowpilingandmeltingdynamicallycouplewiththehydrologicalandclimatologica1.It'sve ryimportantto obtaintheacauratesnowparametersintimeforthestudyofhydrologyandclimatology.Itisals ousefulinmid—gatingorpreventingfromsnowdisaster.Microwaveremotesensinghastheadvantagetopene tratethecloud,whichissuperiortotheoDticalsensordata.Withthemicrowavedatafromthesatellite,itcould betteridentifythesn(州.eventhosecoveredbycloud,orwiththehighersolarzenithangle.Notonlysnowcov er,butalsosnowdepthandsnowwaterequivalent(SWE)couldbeobtained.SSM/Iisa7一channel4-frequencyradiometerwhosefrequenciesare19.35,22.235,37.0and85.5GHzrespectively.Allfrequenciesarerece ivedindualpo—larization(V andH)except22GHz(V).So,itisverysuitableforsnowparameters'retrieva1.Si nce1987,SSM/Idatanearlv20yearsarecollected.Meanwhile,severalglobalsnowidentifyingmethod saredevelopedwiththesedata.Butitisfoundthatthesnowcoverisoverestimated,whencomparedwiththeop erationalvisi—ble.infraredproductsoftheChinaNationalSatelliteMeteorologicalCenter(NSMC),especi allyovertheQing—hai.XizangPlateau.SimilarconclusionisdrawnbyBasist.Therefore,itisnecessarytodevelo panadvanced ingSSM/Idata,animproved methodispro—posedtoidentifythesnowcoverinChinaanditsadjacentareas(17.一57.N,65.一145.E). Snow,rain,colddesertandfrozengroundarethescatteringmatters,andhavethesimilarsignat uresinthemicrowaveband.Thatmeanseitherthemaximumoneof(TB22v一丁B85v)and(TBl9v—Tin7v),orbothofthemarenotIessthan5K.Withthesnowmeasurementsfromthegroundobservationstationsi nChinaandtheoperationalsnowcoverproductsoftheNSMC,thecauseofoverestimatingsnowcoveroftheo ldglobalmethodsisanalyzed,andtheconclusionisdrawnthatpartsofthescatteringmatters,especiallythefroze nground,areincorrectlyidentifiedassnow.whichisthemaincauseofsnowcoveroverestimatedinQinghai—XizangPlateauandMongoliawithSSM/Idata.Basedontheforeignglobalsnowidentifyingmethodsandthe statisticanalysisaroundsixyears'measurementsfromtheobservationstationsinInnerMongoliaaboutsnow,r ainandfrozensollmatchingwithSSM/Idata,anadvancedmethoddependingonfiveidentifyingparametersisp utforward:anewparameter,(Tm2v—TB85v)~(TBl9v—TB37v),isadded,which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fluenceofthe frozengroundandtheotherscatteringmattersinsnowidentification.Finally,theresultsobtai nedusingtheim—provedmethodarevalidatedwithsnowmeasurementsfromgroundobservationstationsand operationalsnowcoverproductsofNSMCintwoaspects:oneisthetemporalvariation,theotheristhespatialdis tributionofsnowcover.hisfoundthattheimprovedmethodismoreaccurateinsnowidentifyingthanthee xistingglobaImethods.Keywords:snowcover;SSM/I;snowidentification。

《基于光热调制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范文

《基于光热调制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范文

《基于光热调制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在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生物标志物的精确、快速和可靠的检测,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方法。

其中,基于光热调制激光背向散射干涉技术(以下简称LBSIT)的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技术,因其在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LBSIT技术在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技术原理、实验方法、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技术原理LBSIT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光束照射到生物样本上,通过光热效应调制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分子,使其产生背向散射光。

这些背向散射光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干涉现象,通过对干涉光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LBSIT技术的核心在于激光的调制和光信号的干涉分析。

在激光调制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激光波长、功率等参数,以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有效调制。

在光信号干涉分析中,通过精确控制光路、利用光学元件等手段,实现干涉光信号的高效提取和处理。

三、实验方法在LBSIT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选取合适的生物样本,如血液、组织等,进行预处理和标记。

2. 激光调制:利用激光器发射激光光束,对样本进行调制。

在调制过程中,需要控制激光的波长、功率等参数,以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有效调制。

3. 背向散射干涉:通过光学元件将背向散射光引入干涉仪中,形成干涉光信号。

4. 信号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干涉光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与生物标志物相关的信息。

5. 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结果,结合相关算法和模型,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四、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LBSIT技术在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中具有以下优点:1. 高灵敏度:LBSIT技术能够检测到非常微小的生物标志物分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应用二维激光散射可提高血小板测定的准确性

应用二维激光散射可提高血小板测定的准确性

应用二维激光散射可提高血小板测定的准确性
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1(022)005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封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新进展(一)激光散射粒子计数测定法 [J], 廖福龙;齐若梅
2.探讨Nageotte法测定机采血小板残留白细胞的准确性 [J], 薛炼
3.激光散射浊度法测定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 [J], 李斌;马绪辉
4.应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 [J], 俞佳
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青海果洛地区人群右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分析 [J], 李照喜;许柏青;费苛;关国跃;刘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中药材种类鉴别

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中药材种类鉴别

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中药材种类鉴别
金莹;何蔚娟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2022(30)22
【摘要】本文针对中药材种类的鉴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中药材鉴别方法。

该方法基于不同产地的同类中药材的红外光谱数据,通过建立中药材的多元散射数学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药材光谱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同一药材在不同产地或环境下的相似度及差异性,对中药材的种类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并对结果进行了检验。

【总页数】4页(P90-92)
【作者】金莹;何蔚娟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基于多元散射校正和偏最小二乘(MSC/PLS)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检测蜂蜜中还原糖
2.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波段对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影响
3.多元散射校正和逐步回归法建立黑土有机碳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
4.基于红外光谱多元分析的记号笔种类鉴别研究
5.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材种类的鉴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粗糙海面与大型舰船复合散射的双向解析射线追踪法

计算粗糙海面与大型舰船复合散射的双向解析射线追踪法

计算粗糙海面与大型舰船复合散射的双向解析射线追踪法徐丰;金亚秋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
【年(卷),期】2008(18)7
【摘要】提出了双向解析射线追踪法(bidirectional analytical ray tracing,BART),对于由面元和边缘建模的复杂目标,在入射方向和散射逆方向分别追踪射线,当前后向两射线束交汇在同一面元(或边缘)上时,构造一项由该面元一次物理光学散射(或物理绕射)和多次几何光学反射构成的多次散射项.用包含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漫散射的粗糙面元来建模粗糙面环境.并实现双向解析追踪技术,精确计算各面元的照射和阴影.通过与其他计算电磁学方法对比来验证方法的精确性,并对复杂大型舰船目标与粗糙海面复合散射多方位的RCS进行了数值模拟.
【总页数】12页(P814-825)
【作者】徐丰;金亚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
【相关文献】
1.大范围粗糙海面上舰船与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的区域分解计算
2.粗糙海面上舰船Kelvin尾迹的电磁散射仿真
3.矩量法计算粗糙海面与舰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
4.粗
糙海面与其上方多目标复合散射的混合算法5.三维随机粗糙海面与舰船的复合电磁特性的高频方法分析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体表面散射的一种新矩量法解

导体表面散射的一种新矩量法解

导体表面散射的一种新矩量法解
Yaqo.,MT;林炽森
【期刊名称】《上海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16)001
【总页数】6页(P8-13)
【作者】Yaqo.,MT;林炽森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82.4
【相关文献】
1.基于矩量法的三维导体目标散射问题的研究 [J], 龙峥;KOH ll-Suek;杜惠平
2.导体目标瞬态电磁散射的时空矩量法研究 [J], 郭辉萍;蔡文锋;刘学观;张向阳;殷红成
3.矩形导体及涂覆介质薄板散射场的全域基矩量法解 [J], 汪茂光;高一凡
4.复杂导体目标辐射与散射问题的正弦电流伽略金矩量法 [J], 余飞群;苑小华;同武勤;
5.基于高阶叠层矩量法的二维导体柱电磁散射计算 [J], 吴萍;陈俊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角X射线散射波谱的定量作图分析法在作物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小角X射线散射波谱的定量作图分析法在作物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1 Jiangsu Key Laborator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rain Crop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 2 Testing Center,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特青(Teqing)、龙特甫
淀粉晶体片层与无定形片层交替排列构成半 晶体生长环的基本重复单元, 而基本单元的尺寸 进一步反映半晶体生长环的尺寸, 其中片层结构 排列的一致性也反映淀粉内部结构的有序程度。
研究淀粉片层结构有助于了解其结构特征、理解 其亚或超分子聚合结构与淀粉特性的关系, 从而 在作物品种培育和淀粉利用上提供重要信息[6]。 目前研究淀粉片层结构主要依靠小角 X 射线散射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SAXS)技术, 该技术 能够准确地探测物质内部几纳米至几百纳米范围 的结构。淀粉 SAXS 波谱有一个主散射峰, 峰的 位置与层状排列的结晶和无定形区域的平均总厚 度相关[7]。此外, 峰强度取决于有序半结晶结构的 量和/或相对于无定形背景的晶体和无定形薄片 之间的电子密度差异[8]。峰的面积主要取决于淀 粉半结晶区域的有序度[9]。目前对于该散射峰的 分析主要基于原子物理学的公式拟合分析, 其操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324)和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570324) and the Priority Academic Program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韦存虚, E-mail: cxwei@, Tel: 0514-87997217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1349765922@, Tel: 15380375313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7-01-09;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7-09-10;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7-09-28.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70928.1458.002.html

一种新的激光探潜方法

一种新的激光探潜方法

文章编号:1009-3486(2002)06-0077-03一种新的激光探潜方法马治国,王江安(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33)摘 要: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激光探潜原理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潜艇尾流中气泡的光散射特性来探测和跟踪潜艇.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还对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关键词:激光;尾流;气泡;散射中图分类号:TN249 文献标识码:A随着潜艇航速的增加、/寂静0潜艇的出现以及消磁技术、各种声对抗技术、无磁性艇壳材料的采用,使得潜艇的隐蔽性与机动性进一步增强,潜艇在现代海战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各国海军对反潜战极为关注,并且竭尽全力研究反潜战的战略、战术,开发各种探测设备和反潜武器.为对付潜艇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各国海军更加重视研究新的水下目标探测手段.传统的潜艇探测手段是采用声纳探测和磁异常探测.在探测与反探测的竞争中,各种先进的消声技术、消磁技术大量应用以减小潜艇的噪音和磁效应,声纳探潜、磁异常探测的能力已被大大削弱,因而各潜艇大国正在加速发展非声纳、非磁效应探测技术,如激光探测、红外热像仪探测、气体分析仪探测以及生物发光探测等[1].但就目前来说,这些探测技术还不能达到实战的要求,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研究新的探潜方法,使各种探潜手段优势互补,增强战术重组能力以适应未来高科技海战的需要.本文尝试通过潜艇尾流气泡的光散射特性来探测和跟踪潜艇,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 原理及可行性目前,用激光探测潜艇主要是根据有没有反射信号及其信号特征来推断所探测到的是否为潜艇.就激光探潜来说,目前还没有探测深度达到300m 的实验系统,已达到的探测深度是70m,与实用要求相差悬殊.而且,由于这种探测方法所探测的是潜艇的反射信号,其探测范围很有限,必须在潜艇的周围才有效,因而效率不高.潜艇尾流是潜艇运动时螺旋桨产生的一长条含大量气泡的湍流区域,它主要由螺旋桨空化引起的.在潜望镜深度航行的潜艇尾流约在90m 左右远处上浮到水面.气泡发生在潜艇的尾流中,而且尾流中的气泡十分微小(其直径在L m 量级),上升速度较慢,故能在海水中保留很长时间,其光学效应(主要是散射效应)将维持更长时间,大约为数小时.由于气泡的存在,水的光学特性与无气泡时会有显著的区别.潜艇尾流中气泡的大小接近于蓝绿激光的波长,其米氏(Mie)散射效应十分明显.这就为我们利用尾流中气泡的光学特性作为探测潜艇的信号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通过理论计算和对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采用光学方法研究潜艇尾流气泡并且依此对潜艇进行跟踪是完全可行的[2].第14卷 第6期 2002年12月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AVAL UNIVERSITY OF E NGINEERING Vol.14 No.6 Dec.2002*收稿日期:2002-04-08;修订日期:2002-06-12作者简介:马治国(1978-),男,硕士生.2 关键问题及技术的初步探讨2.1 潜艇尾流及尾流气泡特性2.1.1 潜艇尾流特性潜艇尾流的产生以及在水中的散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于紊流动能的掺混作用和尾流势能的回复作用,它包括锥形增长期和崩溃期两个阶段,其整个过程服从流体力学、动力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规律.在稳定层化海洋中,潜艇尾流以圆锥形增长;而在非层化海洋中,初期尾流也以圆锥形增长,但在浮力作用下,尾流垂向增长崩溃,然后以又薄又宽的近于矩形截面增长,最后垂向尺度趋于常值[3].对尾流增长和崩溃影响最重要的参数是Froude 数F 、尾流产生的时间t 与Brun-t Vaisala 周期T 的比值t/T.Brun-t Vaisala 周期T 是流体微团绕其原来的平衡位置的振荡周期,其定义为:T =2P /|g Q 5Q 5z|1/2(1)式中:5Q 5z为海水的密度梯度;Q 为海水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 潜艇尾流的崩溃时间t c 与层化海洋的Brun-t Vaisala 周期T 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t c 与T 有如下的关系:t c /T U 1/3(2) 这是一种近似估算,因为尾流的崩溃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另外,在崩溃期,尾流的垂向尺度对周围海水的密度梯度很敏感,正比于Brun-t Vaisala 周期T ,但尾流垂向的渐进高度只与T 1/4成正比.2.1.2 潜艇尾流气泡特性要通过潜艇尾流气泡的光散射特性来探测和跟踪潜艇,就必需对尾流中气泡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气泡的分类 除了研究对象之外,在所研究的介质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气泡,这就要求对气泡给予分类、鉴别,指出各种气泡的特征,并且以此特征为依据对船舶通过前的初始气泡密度和海洋的其它特征作出分析;(2)气泡的运动规律 根据研究过程中气泡的动力学特征,综合温度、压强、日照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气泡的运动规律作出正确的结论;(3)气泡的衰减规律 气泡在运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衰减,这包括气泡在运动过程中的形变、分裂、结合、熄灭以及位移.每个气泡的运动和衰减情况由于各自不同的特征而会大不相同,但对于大量气泡而言,在特定的大气压、风速、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必然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且必然是有一定宏观特征的函数.2.2 尾流气泡光散射特性由于气泡的存在,海水的光学特性与无气泡时会有显著的区别.当气泡的大小与所使用的光的波长可以比拟时,散射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潜艇尾流气泡的直径大小接近于蓝绿激光的波长,其散射过程可以用米氏(Mie )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光在海水中传播时,会遇到许多气泡而不断被散射,所以非散射部分的直射光将变得越来越少.海水中传输的光被气泡散射而偏离光轴,经过多次散射后,部分光子又能重新进入光轴,这一部分光就被称为多次散射光[4].从理论上讲,入射到海水中每个体积元的光能都会按照体积散射函数向各个方向散射,海水中每个体积元都会接收到其它任意体积元散射的光.由于海水具有的尖锐前向散射区域,大部分光还是沿着光的传输方向.但随着光的传输距离增加,光的直射部分将逐渐减少.当传输路程足够长时,在传输方向没#78#海 军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第14卷有遇到散射而到达的光会迅速减少,多次散射光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散射光是发散的,但在靠近光束中心处的光仍然较强,这说明多次散射仍保留着较强的前向散射特性.这部分光对于激光在海水中的能量传输十分重要,多次散射光增加了到达气泡的光能量,从而增加了返回的光信号强度.但另一方面,由于多次散射光的传输路线要比几何路线长,这样就会造成脉冲激光的时间展宽,即多通道效应,从而导致信号接收和处理难度的增加.2.3 海水表面反射光的抑制由于海水表面的反射,其回波信号的噪声较大,严重干扰了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如何有效地克服海水表面的反射光是激光探测尾流气泡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克服海水表面的反射影响可以考虑采用距离选通技术[5].激光器发射很强的短脉冲,脉冲激光通过大气和海水传输到尾流气泡上,对气泡进行照射,由气泡散射的激光返回到接收机.当激光脉冲处于往返途中时间内,激光探测系统的接收器选通门关闭,这样就挡住了来自海水平面的反射光.当散射光到达接收机一瞬间,选通门开启,让来自目标的散射光进入接收机.选通门开启持续时间与激光脉宽基本一致,这样,形成的目标图像主要与距离选通时间内的散射光有关.2.4 大动态范围信号的接收和检测从机载或舰载平台向下发射的激光脉冲,经过空气)海水界面,一部分被海水反射,另一部分则进入海水.透射光进入海水之后,海水对其进行选择性吸收和散射.尾流气泡的后向散射光与海底反射光一起组成回波光信号返回海面,经过海水)空气界面又折射回到空中,经过大气,被载体上的探测器件接收.此信道较为复杂,系统所探测到的尾流气泡后向散射光是一种叠加在海面反射光和海底反射光上的非常微弱的信号[6].由于海面反射的光信号比气泡散射的光信号强得多,同时,后向散射的光能量随海水深度呈指数衰减,因而机载激光探测系统所探测到的回波信号动态范围很大,一般可达到104~106.这样大的动态范围信号与现有的测量、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所能接受的动态范围(102~103)是不匹配的,必须对机载激光探测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压缩其动态范围以满足后续设备的要求.可采用光电倍增管(PMT)可变增益控制技术探测激光回波信号,并对PMT 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同步控制,实现对激光回波信号动态范围的压缩.另外,还可采用门控技术、偏振检测技术和对数放大器技术等实现对激光回波信号动态范围的压缩.3 工作展望根据研究工作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目前来说,还需要对潜艇尾流的特性和尾流气泡群体的光散射特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具备必要的实验设备(激光器、记录分析仪等)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条件下、不同气泡密度时的光散射的规律性,为尾流跟踪提供实验依据,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尾流跟踪系统的整体可行性方案.参考文献:[1] 赵长明,黄 杰.未来激光探潜和对潜通信技术的发展[J].光学技术,2001,27(1):53-56.[2] 赵建生,孙传东,卢 笛.水中气泡的特性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0,20(1):1-8.[3] 齐力杰,徐世昌.潜艇尾流尺度的计算[J].青岛大学学报,1999,14(3):72-74.[4] 陈 烽.机载激光测深中激光传输通道的光学特性[J].应用光学,2000,21(3):32-38.[5] 蒋鸿旺.水下光电探测系统现状与发展[J].激光与红外,1999,29(3):136-139.[6] 杨克成,朱 晓,李再光.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中回波信号大动态范围的偏振压缩[J].中国激光,2001,A28(1):74-76.(下转第83页)#79# 第6期 马治国等:一种新的激光探潜方法由于树的规模庞大,必须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系统的运动时间为1000h ,且当分支概率过小时进行截止.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5 结束语针对具有动态过程的系统,FTA 、ETA 等静态故障描述方法无法反映出过程变量与部件的高度交互作用影响.本文基于Markov 状态转移模型来描述此动态过程,在求得转移概率矩阵后基于离散事件树结构进行仿真计算,从而避免了求解析解的困难.但本方法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在进行状态划分时,往往需要考虑这个划分间隔的适度性,如果间隔过宽,也就是离散程度太大,容易造成动态描述的/失真0,间隔过密更符合动态过程的连续性,所以考虑到对计算量的压力,这个间隔要适度;在仿真计算时,需要对小概率分支进行截止,这一处理可能导致误差增大.参考文献:[1] Siu N.Risk assessment for dynamic systems:an overview [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1994,(43):43-73.[2] Hassan M,Aldemir T.A data base oriented dynamic methodology for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in processplan ts [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1990,(27):275-322.[3] Aldemir puter -assisted M arkov failure modeling 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J].IEEE Transacti ons on Reliability,1987,R -36(1):133-144.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tates transition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H UANG Fe-i teng,YU Jun,XIAO Hang(Po wer Eng.College,Naval Univ.of Engineering,Wuhan 430033,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Markovian assumption 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the stochastic dynamic process of the sys -tem is discreted and discribed by state transition method.After calcula ting the matrix ,the discrete event tree is es -tablished and used to solve the system fault probability.In the end th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se the water level control system.Key words:Markov chain;discrete event tree(上接第79页)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submarine by laserMA Zh-i guo,W ANG Jiang -an(Dept.of Weaponry Eng.,Naval Univ.of Engineering,Wuhan 430033,China)Abstract: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ubmarine by laser is brought forward which is different to the method in e xistence.This method makes use of the light scattering property of bubbles in the submarine .s wake to detect and track the submarine.Its simple theory is introduced and some key related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studied pr-i marily.Key words:laser;wake;air bubble;scattering #83# 第6期 黄飞腾等:基于Markov 状态转移的动态可靠性分析。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光散射专业委员
会工作报告
张树霖
【期刊名称】《光散射学报》
【年(卷),期】1996(008)001
【摘要】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树霖本届专业委员会本着组织光散射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水平.并为广大会员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本届专业委员会已任期四年届满,现将四年来主...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张树霖
【作者单位】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6.2
【相关文献】
1.动态光散射实验中散射光偏振状态的研究 [J], 张华东;娄本浊
2.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散射光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J], 黄锦海;林施施;王勤美;郑博;陈思思;高蓉蓉
3.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散射光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J], 黄锦海;林施施;王勤美;郑博;陈思思;高蓉蓉
4.测量散射光和眩光:Nyktotest、Mesotest、散射光测量仪及计算机辅助散射光测量仪的比较 [J], Van Rijn L.J.;Nischler C.;Gamer D.;王海燕
5.弹性光散射光谱分析法的建立、发展与未来——评《弹性光散射光谱分析》 [J], 林金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在入射电磁波的极化作用下,做强迫的多极震荡而产生 次波(散射波); 散射时,粒子只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没有能量损耗; 电磁波进入介质内部传播时,一部分能量会转化成热能,就 会产生吸收,造成能量衰减;
6
2014-2-15
散射

粒子的散射能力与粒子的大小、形状、电学特性有 关。


目前能对其散射做出精确解析解的只有少数几何形状比较 特殊的粒子,如:圆球形,圆柱形,椭球形。 气象上的云滴、雨滴等粒子一般近似地认为圆球形或椭球 形。 当雷达波的波长 一定时,粒子的散射情况主要取决于 粒子直径 d 与波长之比:
2014-2-15
半径 r 、自身物理性质( m )等有关。
15
米( Mie )散射

引入 Mie 散射的原因 2 r 当 0.13 时,采用Rayleigh散射的计算公式计 算 ( , ) ,Qs , S s , P 等时,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 s

Mie散射理论解释了普遍球形粒子(无论“大”、“小”)的散射机
2
( E1m cos kR1 E2 m cos kR2 ) cos t ( E1m sin kR1 E2 m sin kR2 )sin t
k
R1
2 ) E2 m cos(t
R2
2 )
Em cos
Em sin
(1.15)
Em cos cos t Em sin sin t Em cos( t )
随着
的不同,其散射能量的分布略有不同:
2014-2-15
17
Mie散射

特点概述如下:

散射波是以粒子为中心的球面发散波; 散射波是横波,且是椭圆偏振波; 散射波与入射波的频率相同; 散射波的能流密度是各向异性的,大部分散射能量集中在 θ = 0º 附近的向前方向上,且α 值越大,向前散射的能量 占全部散射能量的比重越大; 散射波的性质与入射波长λ 、散射粒子半径 r 、粒子及环

制。 Mie 散射的假设条件

球形粒子内外都不带自由电荷; 球形粒子不是导体; 球形粒子的内外介质均匀、各向同性(外介质一般为真空); 入射电磁波随时间做简谐变化;
16
2014-2-15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以得到球形粒子 Mie 散射的解析解。
Mie散射

当入射波是平面偏振波时,球形粒子的散射有如下特点:


空间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源所产生的波时,每个波并不 因为其它波的存在而改变其传播规律,仍保持原有的频率(或波 长)和振动方向,按自己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而空间相遇的点 的振动的物理量则等于各独立波在该点激起的振动的物理量之和。 根据波动的叠加原理,任何复杂的波都可以看成是正弦波或简谐 波叠加的结果。

境的物理性质等有关。
2014-2-15 18
粒子群的散射

假设有两个散射粒子与天线排列成一条直线,它们散射回天线的电磁辐 射分别为:
E1 E1m cos(t
R1
则两者在天线处产生的合成电场强度为:

2 ) , E2 E2 m cos(t
R2

2 )
E E1 E2 E1m cos(t
Pr Eim
i 1
(1.18)
2014-2-15
21
1.2 球形水滴和冰粒的散射
2014-2-15
22
雷达截面/后向散射截面

后向散射
散射粒子朝雷达(天线)方向的散射,即 方向(参照图 1.2a); 后向散射能量是对云雨探测最有意义的那部分能量。

根据散射方向函数的定义式,即: Si Ss ( , ) 2 ( , ) (1.2) R 那么,距离 R 处的后向散射能流密度为
上述结论表明:
相位

可由
E1m , E1m , k , R1 , R2 等常数确定;
合振动振幅
2014-2-15
E1m E2 m 之间。
Em 的大小与两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关系,介于 E1m E2 m 与
20
粒子群的散射

当雷达波束内有 N 个散射粒子存在,则散射回天线的辐射强度为:
E (t ) Ei cos( t kRi ) Ei cos( t i )
4 6 2 2
(1.4)
2014-2-15
12
Rayleigh散射时的总散射功率Ps

将(1.2)式对整个球面积分,可以获得该粒子的单位时间内 向整个空间散射掉的能量,即粒子的总散射功率: Si Ps Ss ( , )dA R 2 ( , )dA dA R 2 d


散射的分类

2014-2-15
d 时的小球形粒子的散射,称为瑞利(Rayleigh)散射; d 时的大球形粒子的散射,称为米(Mie)散射;
7
散射方向函数β(θ,φ )

对于入射能流密度 S i ,经一各向同性的散射粒子散射后,在 以粒子为中心、半径为 R 的球面上任意一点所接收到的散射 能流密度为: S Si (1.1) s 2 R 能流密度的量纲:能量/时间 · 面积; β:能量损耗系数;量纲:面积(m2);

衍射

2014-2-15
4
电磁波基本知识的回顾(3)

极化

电磁波的电场振动方向的变化趋势。
2014-2-15
5
散射

散射现象: 散射是雷达探测大气的基础; 大气中引起雷达波散射的主要物质:


大气介质:大气气体分子的散射,大气介质折射指数分布不均匀引起 的散射与反射; 云和降水粒子:因相态、几何形状而不同。
2014-2-15
10
Rayleigh散射时的β(θ,φ )

若θ = 0º 或 180º ,则
( , ) C
(1.3 3)
表明其在 Y-O-Z 平面内各向同性散射。

在3D 空间的分布情况
2014-2-15
11
瑞利散射的散射能流密度
瑞利散射的方向函数为
( , )
16 r
一般地,云滴、雨滴对于厘米雷达波的散射满足上述条件。
当雷达波是平面偏振波时,瑞利散射在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中的方向 函数为:
( , )
2014-2-15
16 r
4 6

4
m 1 2 2 2 (cos cos sin ) 2 m 2
2
2
(1.3)
9
Rayleigh散射时的β(θ,φ )
4 6

4
m 1 2 2 2 (cos cos sin ) 2 m 2
2
2
(1.3)
带入散射能流密度的定义式
Si SS ( , ) 2 ( , ) (1.2) R 可以得到瑞利散射时的散射能流密度函数为:
S S ( , ) Si Si 16 r m 1 2 2 2 ( , ) (cos cos sin ) 2 2 4 2 R R m 2
3
2014-2-15
电磁波基本知识的回顾(2)

相干性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 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 为各个波的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干涉现象。 能产生干涉现象的电磁波称为相干波(一般单色波都 是相干的)。 电波天线就是利用电磁波的相干性制成的。 如果电磁波投射在一个它不能透过的有限大小的障碍 物上,将会有一部分波从障碍物的边界外通过,从而 发生衍射现象。

表明由两粒子的散射在天线处叠加后,形成的合振动的振幅为 相位为 ,频率仍与原来各粒子产生的回波频率相同。
2014-2-15
Em ,初
19
粒子群的散射
Em cos E1m cos kR1 E2 m cos kR2 Em sin E1m sin kR1 E2 m sin kR2
i 1 i 1
N
N
2 实际探测时,云、雨粒子之间的相对距离 i Ri ,第 i 个 (即 Ri )是随机的,并且在无规则地运动,所以 粒子群产生的回波功率具有脉动性,且无法将瞬时 粒子的回波初相位 回波功率与某一固定距离上具有一定谱分布的云、 雨滴对应起来。 由于粒子群分布的随机性,在它们相互独立的情况下,粒子群产生的回 波强度对时间的平均值就比较稳定了,且在数值上等于每个粒子各自产生的 N 回波功率的总和,即 2
E1m sin kR1 E2 m sin kR2 (1.14 1) arctg E cos kR E cos kR 1m 1 2m 2 E E 2 E 2 2 E E cos k ( R R ) (1.16) 1m 2m 1m 2 m 2 1 m
Qs 的物理意义:
凡是入射到Q s 这个截面上的能量,将被它全部散射掉,单 位时间内散射掉的能量是Q s · Si ;
反映了粒子散射能力的大小:
对于同样大小的入射能流密度,散射截面Q s 越大,单位 时间内散射掉的能量越多。
2014-2-15
14
瑞利散射的散射截面
将瑞利散射的方向函数 2 4 6 2 16 r m 1 2 2 2 ( , ) (cos cos sin ) 4 2 m 2 带入散射截面的定义式,即:


的物理意义:
入射能流密度
S i 乘以这个雷达截面 总的散射功率 Si S s ( )4 r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