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以统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为例完成的“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

以统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为例完成的“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山川之美与哲理之思”一、单元主题概述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以“山川之美与哲理之思”为主题,选取了一系列描绘自然美景、蕴含深刻哲理的散文与古诗词,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领悟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经典诗句,丰富语言材料。

●学习并运用散文和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哲理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课文中山川之美和人文之韵,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或散文创作,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思想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

●分析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理解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任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本单元包括《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等散文以及古诗词若干首,如《野望》、《黄鹤楼》等。

任务群设计:任务一:美景描绘与感受●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进行细致分析,用画笔或文字再现其美景。

●分享自己的创作,交流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任务二:哲理探寻与讨论●小组合作,梳理每篇课文中的哲理思考点,形成思维导图或报告。

●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各组的探寻成果,探讨这些哲理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任务三:经典诵读与品鉴●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深度诵读,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撰写品鉴文章,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任务四:创意写作与展示●鼓励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创作一篇关于自然、人生或哲理的散文或诗歌。

●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接受师生点评。

四、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自然美景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情景交融的方法,感受其画面美。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5. 学习评价设计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主题;同时体现《课标》要求,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
课文的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学会质疑,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教师活动 2
学生活动 2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
初步领略文章的美。
流畅,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朗读的要领。
活动意图说明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
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培 养语感。
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出三峡美的方面并 加上一句描写的话“你看……”
活动意图说明 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读、说、
品、议。本文靓点很多,不仅语言精美,还有独特的写景方法,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 有所得,有自己的体验,即是收获。
环节五:美读、背诵课文。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三峡》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
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 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 赞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是古代诗文单元。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峡》是一篇著名的散文。

作者只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就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短文二篇》选取了两篇小品文。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名作。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反映了其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全文语言凝练,结构缜密,层次井然,意境优美,乐趣无穷。

《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于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

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

动静结合,骈散相间,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唐诗五首》为我们呈现了五首风格各异的律诗。

《野望》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它描写了萧瑟恬静的清幽秋景,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全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意贯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遣词精妙传神,比喻贴切生动。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0 三峡【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1课时一、激情导入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描写的就是三峡的风光,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辅读资料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1.生字注音阙.(qu ē) 嶂.(zh àng ) 曦.(x ī) 襄.(xi āng ) 御.(y ù) 溯.(s ù) 湍.(tu ān ) 啸.(xi ào ) 属.(zh ǔ) 涧.(ji àn ) 2.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2)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声) 3.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另外) (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实在,真的) (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理解作品中的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思考红色精神的现代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纪实性红色文章,践行和传承红色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通过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共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信息,了解该作品的影响力。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

教师做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阅读纪实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纪实作品的种类,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面的问题。

1.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2.哪一位共产党领袖最令你崇拜?试着找出有关他的肖像描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词。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掌握诗歌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二)读通诗歌,感知内容1.听老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奇树(qí shù)华滋(huá zī)遗所思(wèi suǒ sī)馨香(xīn xiāng)节奏:《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

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

2.听老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神龟(shén guī)竟时(jìng shí)腾蛇(téng shé)老骥(lǎo jì)伏枥(fú lì)烈士(liè shì)盈缩(yíng suō)养怡(yǎng yí)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

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山水,各色不同,清幽,雄奇,秀丽,险峻,巍峨,均显自然造化之妙。

古人置身大自然中,将山水与我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将“我”与大自然浑然融合,又用我手写我心,将“我与自然”用自己神奇之笔描绘出来。

这些诗文都成为模山范水、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的典范,极具审美价值。

这个单元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中国哲学中的审美思维,从哲学认识的高度去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并初步建立一定的哲学思维,还要从夯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习惯入手,强化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加强诵读,在一遍一遍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单元大概念】模山范水、写景状物不同文体的山水诗文(内容)寄寓着作者的山水情节。

【单元大概念层级分解】模山范水、写景状物:模山范水中涉及到作者写什么,如何写的内容。

文体:本单元核心的文体是骈文,这是需要扎扎实实让学生掌握的,教师要通过讲解,学生要反复诵读,掌握这一文体的要素和要求。

山水情怀:本单元的山水情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认识魏晋时期山水诗文中表达的情怀要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记承天寺夜游》也有魏晋山水情怀,但鉴于苏轼是一个矛盾集合体,在他身上虽然儒释道兼具,但最为核心的仍是儒家思想,这是与他所处时代相吻合的。

也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这个单元中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个案来处理。

【单元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在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的基础上,积累掌握本单元重点的字词句。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与联想。

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山水情怀,并熟背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所有文章。

3.初步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探寻古人是如何模山范水的,并学会运用一定的审美视角,进入文本,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世界,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4.初步理解魏晋山水诗文中“无我与有我”这一审美范畴,并做好与唐宋诗文比较学习的准备。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13唐诗五首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联想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情绪和记忆。

唐诗中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首,来一睹唐诗的风采。

二、教学开展学习《野望》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律诗体裁。

◎朗读指导。

从字音、节奏、韵律等方面来进行,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

读准字音:东皋.(ɡāo)徙倚..(xǐ yǐ)驱犊.(dú)读出节奏:按照“二三”式的节奏,注意停顿。

感知韵律特点:相间工整、抑扬顿挫、音律和谐。

◎了解律诗的基本特征律诗: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般来说,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把握律诗的结构。

元代范德机的《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一首律诗的首、颔、颈、尾四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结构。

2.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ɡ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王绩曾三仕三隐,一生郁郁不得志。

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背景链接唐贞观初年,王绩因疾罢官,躬耕东皋。

此诗应作于他辞官隐居之时。

3.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常用字词和句式。

- 通过阅读,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特点。

-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 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峡的地理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三峡的初步印象。

- 提问:你知道三峡在哪里吗?三峡是由哪三段峡谷组成的?引发学生对三峡的探索兴趣。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精读理解:- 分段阅读,每段找出描绘三峡特点的关键词句,分析三峡的四季景色和山、水的特点。

- 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三峡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对比映衬等。

4. 深度探究:- 分析作者在描绘三峡时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 探讨三峡的自然景观与当地人文历史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5. 背诵与应用:- 学生尝试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 设计相关写作活动,如描绘自己家乡的风景,尝试运用文言文的写作手法。

6. 总结提升:-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三峡的自然景观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文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课文。

2. 以“我心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尝试运用文言文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自然景观特点:四季景色、山水特点-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对比映衬- 作者情感:敬畏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具体板书内容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水梦寻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4篇课文中的景物,读准、理解并积累独特的 文言表达。
2.分析观察方法、景物特点及写法,从修辞、视角、感观、形态等角度品析表达效果。
思维目标
1.分析比较4篇课文选景的不同,梳理景物特点,培养对比思维和归纳思维。 2.从修辞、视角、感观、形态、骈散结合、对偶韵语等角度分类归纳景物观察方法 与写作技巧,培养归纳思维和想象思维。 3.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梳理课文情景关系,撰写游记,培养归纳思维与想 象思维。
环节二 入境——场景设计
2.根据赏析内容,基于观察方法和描写手法,设计动态场景拍摄脚本。 示例:巴东三峡馆动态场景拍摄脚本1——重岩叠嶂
景物元素 特点 具体场景
拍摄与后期制作脚本
高山
高耸、绵 重岩叠嶂 延
先远景俯拍“两岸高山”,再延时拍摄从早 至晚的“不见曦月”,突出明暗变化,以及 连绵封闭的视觉效果。
环节二 入境——场景设计
细读本文,提炼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设计奇山异水馆动态 场景拍摄脚本。
示例
观察方法和写作手
具体场景

以动写静
山树轩邈;五色交辉
拍摄与后期制作脚本
以行船视角,选择高耸之态的山 与树,拍摄不断后移的连绵的山 与树,后期增加山和树蔓延,石 壁上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的动画, 突出动感。
学习资源



《三峡》课 下注释。
工具书:《古 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 书馆,2014 年3月第2版。
知识学习
文言文 用“文言”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包括先 秦时期的作品,以及后世历代文人模仿先秦书 面语写成的作品。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2.能够运用景物描写的要点与技巧修改、扩写描写景物的片段。

3.在写作与交流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指出下列诗句描写的分别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通过赏析描写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进入写作课的学习。

新知探究一、活动与探究1.观察与表达。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的?试着描述景物的特征。

(3)用生动的语言,将图片中的景色描绘出来。

教师提示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认真,不遗漏细节,表述要生动具体,突出景物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的景物之美,激发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兴趣,为下面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做铺垫。

2.方法指导。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所学课文中的写景片段,要求学生回顾并赏析其所运用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结构布局、情感表现等方面分析。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展示预设的方法与要点。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好处,感受课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写作实践【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课件内容,要求学生分析展示的景物描写片段存在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修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套9三峡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

2.诵读,揣摩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特点。

重点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读诵法联想法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1课时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水利工程,也一定渴望了解三峡的雄壮与秀丽,今天,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水经注》,他会告诉我们三峡有多么迷人。

郦道元(469或472—527年),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水经注》全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情况。

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这就是历来所推崇的“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代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

今天,我们走进课外古诗词诵读,感受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特点。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曹操、刘桢、曹植三位诗人的简介,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诗人生平、作品信息和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龟虽寿》《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的写作背景,学生作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知识链接。

三、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进行四首诗歌的学习,每首诗单独赏析。

1.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赏析诗歌的句子,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课堂小结《庭中有奇树》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有关“群文阅读课课,湖光山影悦人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教学内容
丛书(3)《走近西湖》《西湖雨景》《北美五大湖》《再到湖上》《画山绣水》
二.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写景散文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知文。

快速阅读丛书(3)《走近西湖》《西湖雨景》《北美五大湖》《再到湖上》《画山绣水》几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二)品文。

跳读文章,在文中标出你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三)学法。

作者是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湖水的美景?(修辞、词语运用……)
例:我觉得文章《西湖雨景》中“西湖太柔媚了,满眼都是精致绝美的风景,就连风也是温柔的,雨也是温柔的,人在柔美的气息里,那些壮观、苍凉、壮怀激烈等等词汇,都用不上了,只有折服和陶醉。

”这个句子生动,它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又用了四字词语,把西湖的美景写的动人无比。

我觉得句子生动,它运用,把写的生动,使我们读来动人无比。

(四)悟情。

5篇文章行云流水,满溢着美丽、空灵,充满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我们要用眼睛和美好的心灵去感受自然,欣赏自然赐予我们的湖光山色。

作者:潘继云
___:云说语文
本文为,,未经授权不得!——学习啦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