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用水和茶器选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古人欣赏水之美,首推泉之美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自汲香泉带落花,夜烧绿竹煮山泉‛
‚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 ‚何处清凉堪沁骨,惠山泉试虎丘茶‛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关于水的诗
•
• • • •
片片皆为天地真,枯肠无事惯搜寻。
三杯落肚凡心却,明月一肩伴白云。 枯肠聊借清茶瀹,倦眼还凭旷野供。 可怜案牍如山,临屏坐,枯肠似煎。 风卷阳关外,情系伊人,愁断枯肠。 酒入枯肠泪入川,枫桥烟柳两依然。 无情谁似梨花渡,冷雨年年送画船。
关 于 茶 的 诗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 • • 春秋时代,煮成羹汤而食,这时候的烹饮方法和器皿与煮饭菜相同,没有什 么特别的烹饮方法和器皿 。 茶具的产生,始于奴隶社会,当时主要茶具为煮茶的锅、饮茶用的碗和储茶 用的罐等 。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交替时期,由于以压制饼茶为主,这是除上述所举 煮、饮和储藏用的茶具外,又添了炙、研和烧汤用的器具。 从秦汉到唐代,随着饮茶区域和习俗的传播扩大,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提高, 泡饮方法是将饼茶捣成碎末放入瓷壶并注入沸水,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饮
镇江金山泠泉(唐·刘伯刍 )
山东济南趵突泉(乾隆) 江西九江谷廉泉(唐·陆羽)
河南柏岩县淮水源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水之美的鉴赏
•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 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 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 万仞之谷不疑,似勇。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了成套唐代宫廷茶具 ),而民间却以用陶瓷茶碗为主。那时瓷制茶碗主要的
有青釉、白釉两种。浙江越瓷最为著名 ,四川、福建等处均有著名的瓷窑, 杜甫有诗称赞四川大邑生产的茶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百碗胜霜雪,急送毛斋也可怜。‛
•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 倾水。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 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后人把泡茶叫" 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茶已有简单的专用器皿。促使陶器业飞跃发展,瓷器已出现,茶具越来越考
究,越来越精巧。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唐代更加讲究饮茶情趣,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 。
•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和储茶用具共
有29件 。
• • 生活讲究的家庭都备24件精致茶具,为全套碾茶、泡茶、饮茶器具 。 皇宫贵族家庭多用金属茶具(20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人们把这种带黑釉的陶瓷通称为天目瓷。天目茶碗有 黄天目、白天目、油滴鳖盏、灰潜兔毛盏等。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宋代以后,饮茶偏重于品,茶具有了较多的变化。许次纾《茶疏》
道:‚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 紫砂茶具始见于北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建茶》诗:‚喜见紫瓯吟且 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宋代诗人苏轼提梁式的紫砂壶 (东坡壶)
• 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而起。 •
近年,在浙江上庐出土了一批东汉瓷器,出土器物中有碗、壶茶盏、
托具等。经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浙江考古单位鉴定,认为是世界 上最早的瓷茶器。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二、茶具种类
• 1、按用途可划分为:茶杯、茶碗、茶壶、茶盖、
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
泡和饮的用具,即主茶具。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一、茶具的发展及进化
(一)茶具的发展
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韩非在《韩非子》 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我国的陶器生产 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 饮具的代表作品。 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59年)王褒的《僮约》其 中谈到‚烹荼尽具 ‚。 西晋( 公元265-316年 )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中
百度文库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
水的分类
1)天水(雨、雪、霜、露、雹) 2)地水(山泉水、江河水、井水) 3)再加工水(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活性水、净化水)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著名的泉水
天下第一泉:
北京玉泉(乾隆)
无锡惠山寺泉,又称“冰泉” 苏州虎丘的石泉,又称“陆羽泉” 杭州虎跑泉 湖北宜昌扇子山蛤蟆石泉 江西上饶广教寺的‚陆子泉‛ 扬州大明寺泉水 安徽怀远县白乳泉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水味要甘
味美者曰甘泉,气芬者曰香泉。用此等水泡茶,味道自然好。
水温要冽
冽即冷寒之意,‚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 全‛,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中,污染少,所泡茶 汤滋味纯正。
水源要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中,细菌不宜繁殖,同 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氧气含量也高,泡出的茶汤鲜爽可 口。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二)茶具的进化
• 宋末开始,发明蒸青散茶制法。饮用散茶时,不碾成碎末,全叶冲泡,不用盐调
味,重视茶叶固有香味。蔡襄在皇佑元年至五年(公元1049---1053年)间写的
《茶录》是当时的代表作,在下篇器论中,祥述了茶焙、茶笼、贴惟、茶铃、茶 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的性质用法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一)主泡器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二)辅泡器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茶具的概念 √
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 等大类,陆羽《茶经》就是这样概述茶具的。 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古时称茶器),按狭义的范围,主要指茶 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 宋代以后,茶具与茶器才逐渐合一。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茶经》中 详列了与泡茶有关的用具28种、八大类,对茶具总的要求是实用性与艺术性 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又力求古雅美观。 茶具又称茶器具,茶器,有广意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是泛指完成泡饮全 过程所需设备,器具,用品及茶室用品亦统称为茶道具。狭义意来说:仅指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饮茶方法、使用的茶
具,元代都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专著, 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在当时既有采用
点茶法饮茶的,但更多是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
了宜茶美水的标准:
水质要清;水体要轻;水味要甘;水温要冽;水源要活。
√
《茶经》里评说: “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水质要清
水之清表现为:‚朗也,清也,澄水貌也。‛水清则无杂、 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故清澄明澈 之水称为‚宜茶灵水‛。
水体要轻
明无名氏‚各种水欲辨美恶,以一器酌而称之,轻者为 上‛。乾隆很赞同此法,无论到哪里都要命人带一银斗, 以便称量比较水之轻重。北京玉泉的水最轻,被御封‚天 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水的比重大,所含矿物质 就多,对茶汤的味道有不良影响。
(1)静饮中冷水,清寒味日新。
顿令超象外,爽豁有天真。 (2)汲泉便拾松枝煮,收雪亦就竹炉烹。 泉水终弗如雪水,以来天上洁且轻。 (3)平湖几里风向菏,荷花叶上露珠多。 瓶罍收取供煮茗,山庄韵事真无过。 (4)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饮茶之水
水的标准 水的分类
饮茶之水的鉴赏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水之美的标准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这位精通百艺独不精于治国的亡国之君的确是位才子,最
先把‚美‛和‚自然‛的理念引入鉴水之中,升华了品茗 的内涵。后人在他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活‛字,确定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第一章:饮茶之水介绍
• • • 出句:熏风拂案枯肠润 [透风] 对句:烈酒倾杯巧舌呆 [晓道] 冷眼淡观黄菊瘦,枯肠尽刮绿梅肥。 我今欲作归田赋,搜尽枯肠不得门。
东 坡 提 梁 壶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明代时,品茶瓷色尚白,器形贵小,当时许多的瓷窑多生产小而精
巧、色白的茶具。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茶洗‛,形状如碗和盂,底部
有孔,是饮茶之前用来冲洗茶叶的。16世纪中国瓷器出现在法国市场, 致使法国人惊叹不已,大加赞扬。明代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器和
紫砂壶的风尚。
白釉及白釉等多种。
•
茶具所用材料除普通陶瓷外,也有用金银的,
人们当以‚金银为优‛。
建窑黑瓷兔毫盏(宋)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于宋咸淳五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
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
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它们是:韦鸿胪(烘茶炉),木待制 (木茶桶),金法曹(碾茶槽),石转运(石磨),胡员外(茶葫芦),罗 枢密(茶罗),棕从事(棕帚),漆雕密阁(茶碗),陶宝文(陶杯),汤 提点(茶壶),竺副师(竹筅),司职方(茶巾) • • • 宋代全套茶具是12件以卢仝号命名为‚大玉川先生‛ 宋朝烧制茶具著名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官窑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定窑在今河北省曲 阳县;钧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泡茶的用水及茶具
水茶相依
• 清,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 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 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 茶与水的结合中,水是茶的载体,给予人的各种 美妙感受都是通过水来实现的。要想茶美,必须 水美。 • 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 道才美。
• 元代茶的变化主要在于壶的流子(嘴),宋代流子多在肩部,元代则移至腹部。
这是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异峰突起,闻名于世。青花瓷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 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欢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 名为‚珠光青瓷‛。天目茶碗也传到日本,12世纪至14世纪,日本佛僧到我国天
目山佛寺留学,曾带回天目山茶碗,这种茶碗施有黑釉,因此在日本,
• 用于点茶用的是元影青的刻花执壶, 从出土的元冯道真墓壁画中找到佐证。
龙泉窑青釉盏托(元)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因为唐、宋时人们以饮饼
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和与此相应的茶具。元代时,条形散茶已
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 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 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 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 • 茶具以‚瓷器为上‛,‚黄金为次‛。清代以后,除边疆少数民族外,茶具 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玻璃为主的局面。
------(唐· 皎然)
•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饮茶中的茶具
茶具的概念 茶具的历史 茶具的分类 杂说茶具 鉴赏茶具之美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古代的茶具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第二章:饮茶之器介绍
• 宋代的饮茶方法为‚点茶法‛,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
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
• ‚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因瓶口小, 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
•
宋代明间饮茶多用茶盏,盏是一种小型茶碗,口敞小底,有黑釉、酱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