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及结构表征_杨旭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9
2012年9月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1902~1907
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及结构表征
杨旭宇1,2,王贤保1!,李静1,杨佳1,万丽1,王敬超
1
(1.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
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十堰420000)
摘要采用氧化还原法,通过控制还原时间制备了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
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电导率测量等多种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还原程度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采用透
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比较了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还原程
度的增加,石墨烯中含氧基团减少,紫外吸收峰逐渐红移,D带与G带的强度比增加,热稳定性和导电性提
高.微观结构表征说明石墨烯比氧化石墨烯片的厚度增加,褶皱增多
.
关键词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
中图分类号O613.7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0251-0790.2012.09.005
收稿日期
:2012-01-30.
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批准号:2010CB2346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批准号
:20114208110005)
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批准号:D20111002,B20111802)资助
.
联系人简介:王贤保,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碳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
.
E-mail:wxb@hubu.edu.cn
石墨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是目前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
[1]
.
这种特殊的
结构使其蕴含了许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的比表面积[2]和优良的导热性能[3]、力学性能[4]及电
子传递能力
[5].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有机械剥离法[1]、氧化还原法[6]、化学气相沉积法[7]
、
外延生
长法[8]及电化学方法[9]等.其中,氧化还原法是将石墨氧化、超声剥离后得到氧化石墨烯(GO),再将
其还原成石墨烯(即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的方法
[10]
.该方法成本低,产率高,
是大量生产石墨烯
的最佳途径之一
.与氧化石墨烯相比,石墨烯含氧基团的减少导致其片层之间范德华力增大,
容易产
生聚集,使其难溶于水及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差,给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造成
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化学修饰在石墨烯表面引入功能化基团是解决其分散溶解等性能的主要手
段[11~15],但目前报道的修饰方法工艺复杂且反应条件苛刻,可控性差.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不仅能
恢复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如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同时其保留的部分含氧官能团能很好地解决
石墨烯的分散、溶解和加工性能差的难题.对于氧化石墨烯的还原,人们探讨了不同还原剂对石墨烯
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如采用水合肼作还原剂会引入C—N键[10],采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则羟基还原不
彻底[16,17],并使用了一些绿色环保型还原剂如谷胱甘肽[18]、维生素C[19]等,对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条
件进行了初步研究[20~22].本课题组在石墨烯的制备[23,24]、修饰[25,26]及应用[27~29]方面已进行了一系列
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水合肼和氨水作还原剂,探讨了还原反应时间对氧化石墨烯的影响
,
获得了一系列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天然鳞片石墨(325目,青岛持久密封制品有限公司);浓硫酸、浓硝酸、水合肼(质量分数
80%)、
氨水(质量分数28%)、盐酸(质量分数36%)和氢氧化钠(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分析
纯);去离子水和高纯水均为自制
.
美国PE公司PE24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扫描范围4000~500cm-1;日本岛津
公司UV-3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范围190~800cm-1;英国雷尼绍公司RM1000型激光共
聚焦微拉曼光谱仪,激光波长为514nm,扫描范围500~3000cm-1;日本理学公司D/MAX-Ⅲ
C
型X射线衍射仪,辐射管电压40kV,管电流40mA,CuKα辐射(λ
=
0.154nm),扫描速率为2°/min,
扫描范围5°~50°;美国PE公司TGA型热重分析仪,升温速率为10℃/min;苏州电讯仪器厂
SZ-82
型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美国FEI公司TecaniG20型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anoSEM400型扫描电
子显微镜;美国DI公司HL-Ⅱ型原子力显微镜
.
1.2
样品的制备
采用本课题组报道的方法[24,25]制备氧化石墨烯.在圆底烧瓶中加入36mL浓硝酸和72mL浓硫
酸,再加入4g天然鳞片石墨,冰浴下磁力搅拌15min后,缓慢加入44g氯酸钾.反应96h后,将其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的烧杯中,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并抽滤,重复2次,将抽滤产
物加去离子水稀释并超声分散60min,加入氢氧化钠絮凝,抽滤,干燥后即得氧化石墨烯
.
称取制得的氧化石墨烯100mg加入40mL水中,超声分散30min后依次加入85μL水合肼和
1.42mL氨水,于95℃下分别反应1,2,3和4h,将石墨烯分散液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于
45℃真空干燥,即得到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样品RGO-nh(nh为反应时间),
样品的制备过程如
Scheme1所示.
Scheme1Syntheticroutesofgrapheneoxideandgraphene
2
结果与讨论
2.1
还原反应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图1示出了所得产物石墨烯的质量与还原反应时间的关系.氧化石墨烯在水中超声后完全溶解且
Fig.1Effectofthereductionreactiontime
onthemassofRGO
均一分散.加入水合肼和氨水还原1h后得到稳定
的石墨烯胶体水溶液,该产物抽滤困难,因为此时
石墨烯中仍含有一定的含氧基团,特别是表面羟基
的存在使氧化石墨很容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轻
度还原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随着反应时间
的延长,石墨烯逐渐从水溶液中析出,表明石墨烯
已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100mg氧化石墨烯还原
1,2,3和4h
后得到的石墨烯的质量分别
为(58±2.5)mg,(51±2)mg,(47±2)mg和
(43±
1.5)mg,
产物质量减少意味着含氧官能团逐渐被
脱除,还原程度增加
.
2.2
光谱随还原程度的变化
图2为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红外光谱图.从图2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在3430,1635和
1066
cm
-
1
处有3个明显的特征峰,分别对应GO片上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的伸缩振动.随着反应时间的
延长,石墨烯还原程度增加,羟基和羧基峰的强度逐渐下降,而环氧峰几乎消失.另外,随着还原程度
的增加,羟基峰呈现蓝移的趋势.因为测试样品中含有少量水分,水分子与石墨烯间、石墨烯片与片
间均会形成分子间氢键,且石墨烯片与片间会形成分子内氢键.还原程度增加导致石墨烯中的羟基和
羧基减少,引起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减少,因而羟基峰的红外谱带变宽且出现蓝移现象
.
3091
No.9杨旭宇等:
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及结构表征
Fig.2FTIRspectraofGOandRGOa.GO;b.RGO-1h;c.RGO-2h;d.RGO-3h;e.RGO-4h.Fig.3UV-VisspectraofGOandRGO
a.GO;b.RGO-1h;c.RGO-2h;
d.RGO-3h;e.RGO-4h.
图3为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氧化石墨烯表现出了2个特征吸收峰
,231
nm处的强吸收峰对应于CC键的π-
π*跃迁,而300nm附近的弱吸收峰对应于CO键的n→π
*
跃迁.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加,氧化石墨烯231nm处的π-π*跃迁峰逐渐红移,且相同波长时对应的吸
光度逐步增大,表明石墨烯的共轭电子结构得到逐步恢复
.
拉曼光谱是用于表征碳纳米材料结构特征和性能的有效工具.碳纳米材料拉曼光谱中的G峰代表
sp
2碳原子的E2g振动模型,代表有序的sp2
键结构,而D峰则代表位于石墨烯边缘的缺陷及无定形结
构,通常用D峰和G峰的强度之比(ID/IG)来评价纳米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
[30]
.图4
为氧化石墨烯和
石墨烯的拉曼光谱,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D带和G带分别出现在1352和
1588cm
-
1
.
还原时间分别
为0,1,2,3和4h时,D带与G带的强度之比分别为0.84,1.07,1.64,1.70和1.84,即随着还原时
间的延长,得到的石墨烯的ID/IG比值逐渐增大.理论上,当氧化石墨烯还原后,石墨片上的含氧官能
团会被除去,sp2碳网络结构的有序化程度会增加,sp2区域会变大,ID/IG的值会减小.这种与理论预
测相反的变化趋势出现的可能原因是氧化石墨烯被还原后,其中大量的sp3杂化碳原子脱氧后会重新
形成新的sp2杂化区域,而重新形成的sp2区域比氧化石墨烯的小,使还原后石墨烯的平均sp2区域尺
寸变小,数量增多,反映在拉曼谱图上就是ID/IG逐渐增强,相同的结果文献[21,31]已有报道
.
Fig.4RamanspectraofGOandRGO
a.GO;b.RGO-1h;c.RGO-2h;d.RGO-3h;e.RGO-4h.
IB/IGforcurvesa—e:0.84,1.07,1.64,1.70,1.84.
Fig.5XRDpatternsofGOandRGO
a.GO;b.RGO-1h;c.RGO-2h;
d.RGO-3h;e.RGO-4h.
2.3X
射线衍射分析
图5是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X射线衍射图(XRD).根据布拉格方程2dsinθ
=
nλ(λ是X
射线的
波长,θ是衍射角,d是晶面间距,n是衍射级数),由氧化石墨烯(002)晶面的2θ值(9.94°)可以算出
其层间距d=0.892nm,说明氧化石墨烯已经完全剥离
[32,33]
.当氧化石墨烯被还原为石墨烯后,
石墨
烯衍射峰逐渐变宽,强度增加,意味着石墨烯的晶面逐渐完善.还原1,2,3和4h后的石墨烯分别在
21.92°,22.52°,23.04°和23.94°处出现衍射峰,对应晶面的层间距分别为0.413,0.402,0.393
和
0.380nm,即层间距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氧化石墨烯被化学还原后,含氧官能团逐渐被除去,
石墨烯
片与片之间较强的范德华力使得它们更容易团聚,导致其层间距逐渐减小
.
409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