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_学案2
柳永雨霖铃的教案2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作中的情感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2. 《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作中的情感表达。
2. 《雨霖铃》的意境营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分析《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 对比分析法:对比柳永其他词作,突出《雨霖铃》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雨霖铃》的鉴赏心得。
4. 情感体验法: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雨霖铃》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和结构,分析词作中的情感表达。
3. 对比分析:选取柳永其他词作进行对比,突出《雨霖铃》的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雨霖铃》的鉴赏心得。
5. 情感体验: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雨霖铃》的意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雨霖铃》。
2. 学生能够理解柳永词作中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能够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情感体验法进行古典诗词鉴赏。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柳永其他著名的词作,如《夜雪临砌》、《凤栖梧》等。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词人的作品,如苏轼、辛弃疾等,进行比较学习。
八、教学资源1. 柳永《雨霖铃》全文及其注释。
2. 柳永生平介绍资料。
3. 古典音乐《雨霖铃》音频资料。
九、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雨霖铃》的词牌特点,讲解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分析《雨霖铃》的结构,讲解词作中的音韵美。
3. 深入解析《雨霖铃》中的意象,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等。
4. 探讨柳永在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如离别之苦、思念之情等。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合作探究】1、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并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4、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5、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6、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7、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
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
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第三课时《雨霖铃》导学案2【合作探究】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教学设计2篇
《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教学设计2篇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lesson plan of "rain Lin Ling" before class《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教学设计2、篇章2:《雨霖铃》教学设计篇章1:《雨霖铃》课前预习学案教学设计预习目标:通过阅读把握诗词中的基础知识,初步体会诗词情感。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雕阑玉砌(qì)骤雨(jù)暮霭(ǎi)樯橹(qiáng)b. 乍暖还寒(hái)槛菊(jiàn)凝噎(yī)都门(dū)c. 良辰美景(chén)舞榭(xiè)彩笺(jiān)不谙(ān)d. 寒蝉凄切(qī)将息(jiàng)豆蔻(kòu)苍陌(mò)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 婉约沦陷愤激凄切帐蓬b. 颓废良晨樯橹迢迢韵脚c. 暮蔼鹊桥苍陌仓皇豆蔻d. 飘零烽火不虞芍药贬谪3.诗句填空: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4.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学案
背景
《雨霖铃》这首词是他在仕途失意离开都城汴京时,深感前途渺茫,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远离的情况下所作。
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都门()催发()
凝噎()暮霭()
《雨霖铃》二课时学案
学科:语文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
课题
《雨霖铃》
编制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内容,体悟作者蕴含于词中的离愁别绪。
2、通过讨论:了解作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思想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
课前预习
学习要求
学案内容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诗词,划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标注字音词义。
3.诵读送别诗文
柳永,时词人。原名,字,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著有。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派的代表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内容:
手法:
作用:
3.虚实相生:眼下为实,想象为虚,词中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
虚写:
4.、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五、当堂达标检测:
1、诵读诗词,读出情感,并尝试背诵。
2、总结本词的艺术特点:
六、课后拓展,能力提升
《雨霖铃》教案15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2 苏教版必修4
《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明确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永词《雨霖铃》学案
《柳永词两首》学案二班级:姓名:组号:【教学要点】1.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导入新课】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诗词鉴赏技法指导】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合作探究】1.找意象,说作用。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5.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6.本词中,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7.“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四、拓展阅读1.阅读柳永词完成练习。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⑴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⑵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2.赏析柳永词蝶恋花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③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
《雨霖铃》教案2(新人教必修4)
《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明确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永雨霖铃的教案2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3. 深入理解词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词句的深入理解和词人情感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柳永的生平介绍、《雨霖铃》全文、词牌特点分析等。
2. 学生准备《雨霖铃》全文,提前阅读并初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雨霖铃》,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词牌特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雨霖铃》的词牌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4. 词句解析:教师选取重点词句进行分析,解释词人的用词巧妙和意境深远。
5. 情感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从词句中感受词人的情感,如离愁别绪、思念故人等。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感悟。
9. 反馈与评价:教师在课后收作业,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10.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其他柳永的经典词作,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选取其他词人的同类题材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清照的《如梦令》等,让学生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创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要求运用恰当的词牌和意象,表达真挚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霖铃》的艺术特色和词人的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雨霖铃教案 (2)
雨霖铃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雨霖铃》的作者及背景;•熟悉《雨霖铃》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内容和要点;•能够准确表达《雨霖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电子设备(计算机或平板电脑);•《雨霖铃》的音频文件或视频链接;•课堂展示材料,如幻灯片或海报。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雨霖铃》的背景,介绍作者柳永和他的时代背景;•播放一段《雨霖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韵律和旋律。
第二步:学习歌词和表演(20分钟)1.分发《雨霖铃》的歌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汇;2.请学生跟随音频或视频一起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3.引导学生观察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读;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歌词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进行分享;5.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来体验和表达《雨霖铃》所传达的情感。
第三步:深入解读(20分钟)1.分析《雨霖铃》的结构和曲式;2.解读歌曲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探讨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孤寂、思念和离别等;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他们对古典音乐的独立思考和感悟。
第四步:欣赏和评价(15分钟)1.播放不同版本的《雨霖铃》录音或表演视频,让学生比较不同演唱者或乐团的演绎风格;2.让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和评价,根据准备的打分表,给不同版本的演唱或演奏打分;3.讨论打分结果的差异和原因,培养学生辨析音乐品质和表演技巧的能力。
第五步:延伸活动(15分钟)1.分组设计一幅《雨霖铃》的海报,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印象;2.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表演,表达对《雨霖铃》或其他古典音乐作品的思考和感悟;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类似的古典音乐,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设计《雨霖铃》的教案,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这首脍炙人口的古典音乐作品,深入探索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度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雨霖铃教案2
雨霖铃教案【导入】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的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短暂而风雨飘摇的宋朝凭什么让这些名人,对它充满了神往?其中有一人,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他就是柳永。
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这个多情的浪子世界,品赏中国词语史上的盛宴。
一、大声的诵读这两首词1、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2、小组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二、读读品味两首词的基调第一首:哀婉、悲伤、凄清第二首: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如果说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酌低唱的话,那么“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非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引吭高歌不可。
《望海潮》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三、再读: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手法、情感)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举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有人拿它代表柳词。
这里没有一个字写情,而没有一个字不写情。
李白诗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就似乎有必然的联系了。
《雨霖铃》简案2 教案教学设计
《雨霖铃》简案2 教案教学设计一、关于词人介绍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家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年轻时,为人不羁,常出入青楼,为歌伎写词,因而为世人不齿,人们把他看作是风流浪子。
据说,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荐柳永,但因他的词中曾说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怒斥:何要浮名,且去填词!此后柳永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据说,他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葬之。
死后,只有一群红粉知已为他安葬,命运可惨。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足见柳词在当时的地位。
二、录音欣赏、朗读三、赏析1、此词的主题是什么?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词写是柳永离开京城里与一位红粉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概括上、下两阕的内容:(一)别时的情景:写景——蝉、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送别时的节令、地点、时间天气)(实写)烘托出一种分别时悲凉的气氛。
写事——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此处与“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异曲同工之处)写情——依依不舍、缠绵悱恻(二)别后的心情(虚写):主旨——清秋离别别后景况——洒醒、杨柳、晓风、残月别生生活——良辰美景(虚设)(凄清孤寂)千种风情(无人说)3、上、下两阕之间是怎么样巧炒过渡的?通过句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景:千里烟波:无边无际的江面——离别后无法排解的惆怅。
暮霭沉沉:傍晚沉重的云雾——离别后沉重的心情。
楚天阔:空旷辽远的楚天——离别后无边的愁绪。
4、赏析名句“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首先,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在一幅画面中,“杨柳”与别情有关,“晓风”,拂晓的风更凉,“残月”,残缺的月亮,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特别凄凉。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2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篇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雨霖铃》第二学时教学设计
第二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理解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本词仔细体味其中所蕴藏的词人柳永和情人分别时内心的那种凄凉与悲伤的心境。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赏析诗歌内容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词作是柳永的婉约词的代表,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是柳永离开京城时所写,意在倾吐深深的离愁,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
本词作者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使人为之潸然,为之呜咽。
五、教学方法:以提问启发为主六、教学环节和活动:(一)检查学生读背情况(二)整体感知1、再读词作2、投影显示如下问题,学生思考:离别的时间和地点:离别的天气:离别的去向:离别时情形:离别后情形:明确:上阕: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离别的天气:骤雨初歇离别的去向: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离别时情形:帐饮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下阕:离别后情形:无限离愁、无家可归、无心赏景、无人倾诉。
下阕主要是写离别后孤寂凄清的情景(三)小结: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离开京都去外地漂泊时的冷落凄凉的秋景,表现了作者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四)探究: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分别是什么?1、明确:作者主要主要写了如下景物:寒蝉、长亭、烟波、暮蔼、楚天、杨柳、晓风、残月。
写景的作用为: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离开京都去外地漂泊时的冷落凄凉的秋景,表现了作者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2、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学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学习难点
探究词的表现手法。
预习案
学法指导: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读课文,做到心临其境,仔细品味语言。
一、课本助读
1.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市山)人。
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词牌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3.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预习问题设计
1.概括上下阕内容?
上阕:
下阕: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
虚写
二、预习自测
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依次是、
、。
三、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体会分析全词,提出自己的见解,交流讨论。
一、探究问题
问题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问题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问题3:词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节?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有哪些不同?
★★二、拓展升华
体会全词的铺陈手法特点。
三、当堂测试
诵读展示。
训练案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熟记全词;拓展升华,提高鉴赏力。
一、默写全词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
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鹧鸪天(魏初)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
(2)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