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王道俊郭文安
与时俱进 超越自我——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新版《教育学》与前版本的比较

啷 5 4 蛳 2 叭 4
趴
2 6 4 5
4 45 0/
(. / . ) 8 2 7 5
( .1 8. 6 / 0)
( .7) O ( 1 一 .9) ( .4 2 ) ( 5) 1. ( 3 一 .7)
3/8 0 4
4 35 0/ 2 19 3/
收稿 日期 :0 1 9 O 2 1 —0 —2
增” “ 与 一减 ” 间蕴含 着编 者科 学 严谨 的学 术 之 从 表 2的统 计数 据 可以看 到 :1 教材 编写 的 ()
精神 和付 出的辛勤 汗水 。
基 金 项 目 : 国教 育 科 学“ 一五 ” 划 教 育 部 重 点 课 题 ( Al 7 0 ) 湖 北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全 十 规 GO 0 0 4 ;
( O j t l 5 2 1 yy4 ) l
作者 简 介 : 成 营 (9 1 王 】 7 一 ) 男 , , 山东 章 丘 人 , 感 学 院 数 学 - 计 学 院讲 师 , 中师 范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 孝 9统 华
一 一
1 1 ~一 O
王 成 营
教材 的 系 统 性 、 辑 性 、 密 性 和 实 用 性 。在 这 逻 严
“
一
修 订进 行 比较 研 究 , 析 它 们 在 教 材结 构 、 分 内容 、 思 想 观念 上 的异 同 , 仅 能够 凸现 我 国近 十年 来 不 教 育理 论 界 的最 新 研 究 成 果 及 取 得 的重 大 进 展 ,
第 3 卷第 6 1 期
2 1年 1 Ol 1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RNA L OF XI ) (U A(GAN UNI VERSI TY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解析

WORD格式.分享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查阅资料、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绪论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展望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等本章已考真题:2000:教育学(名解)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① 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王道俊-郭文安)

现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
量子物理、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 遗传工程、激光、海底开发、空间科学、 新能源、新材料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16
2018/11/23
古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
个别教学 耳口相传 单向授受
近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发展
班级授课制 直观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教学
现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决定受教育权 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部分教育 内容
2018/11/23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颁布法令、规定 学校的办学宗旨来规范学校的政治方向; 2、任免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保 证其领导权; 3、利用经济力量,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对 教育实行有效控制; 4、通过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力量来影响 和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等。
2018/11/23
1992 1991 1993 1992 1992 1992 1994 1992 1992
7.6%GNP 4.7%GNP 4.8%GNP 5.4%GNP 5.7%GNP 4.0%GNP 2.6%GNP 3.8%GNP 7.1%GNP
中国近二十年教育经费占GNP比例 (%)
1998 2.59% 1999 2.79% 2000 2.87% 2001 3.19% 2002 3.41% 2003 3.28%
幻灯机 电影 电视 录音录像机 计算机 网络
2018/11/23
17
学费: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警示)
2006年3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的 一条信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该区参 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96人,另有54 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 人数的10%以上! 涪陵区招办在“部分高三学生放弃参加高考的 情况调查”中说,“如此多的高三应届学生放弃高 考,在我区从未出现过。”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十年寒窗”就为那 “一朝中榜”。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学生临阵弃 考? 记者调查发现,涪陵众多学生弃考的背后是农 2018/11/23 村家庭不堪教育高收费重负。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王道俊郭文安)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 发展过程; 身体方面的发展遵循自中心至边缘、由上 而下的原则; 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 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原始情绪 到高级情感的变化;
15
2019/2/21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人具有—— 发展性; 自主性; 创造性; 历史性; 多样性; /2/21
4
一、人的发展概述
2019/2/21
5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 随着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身 、心等方面的整体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2、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人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 我塑造等方面。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 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13
2019/2/21
(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不平 衡性 顺序性
个别 差异性 整体性
2019/2/21 14
阶段性
8
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 2 3
遗传 决定论
环境 决定论
复合论 (二因素论)
2019/2/21
9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 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其他代表人物有卢梭、 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爱伦凯等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 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荀 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其 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 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 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 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 相互 作用的结果。 10 2019/2/21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奴隶社会-17世纪(特点:A 教育学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B 教育思想、观点和理论大多体现在哲学著作中,并停留在经验描述阶段,缺乏理论分析和完整的体系C 教育观点、著作打上阶级烙印)(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19世纪中叶)特点:A 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B 逐步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演绎的方法C 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著作和资产阶级教育家(1)、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693年英国洛克《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的理论体系。
(3)、1762年法国卢梭《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4)、1776-1787年德国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5)、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瑞士裴斯塔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特点: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著作,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学研究的细化和多元化。
(1)、1861年斯宾塞《教育学论》和实科教育理论(2)、1901年“教育实验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
(3)、1908年德国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4)、1916年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5)、1939年俄国凯洛夫《教育学》(6)、1930年我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四)、教育学等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特点:A 教育学理论不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B 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C 不同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冲突中,逐渐融合互补,形成新的研究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1)、1956年美国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和特点?教育怎样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答:(1)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①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③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④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⑤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教育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人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蕴涵着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因此,切不可因学生一时表现不佳,而做出否定性的评价。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教育学》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就是传递生产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就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就是教育活动与其她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与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就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 古代教育1、原始的教育主要就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 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就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环境就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 个体的能动性就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与表现出来的2. 个体就是能动性就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与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就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 王道俊 郭文安课件

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和谐全面发展,培养成 完整和完善的人.)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 环境、 教育、 个体的主观 能动性 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素质及“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及“环境决定论” 三、教育及“教育万能论”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素质及“遗传决定论”
•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遗传素质的作用: •1、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案例三: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
[上课铃响了,教师快速走上讲台。]
董:上课! 班长:起立![全部学生都站起来,稍离座位站在
行间]
董:动作不太整齐,手不要扶桌面,再来一 次。上课! 班长:起立![所有学生又站起来,动作已明显整
齐了,小手都放腿侧] 董:同学们好![老师向学生一鞠躬] SS:老师好![学生还礼]
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3、是使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育的作用及“教育万能论”
• 教育的作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教育为什么能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 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 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 • 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1]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自我意识
提高,有不同反应:赞同、反对;确定目标)需求引起动机成为发展动力;
例如:一位中学的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级数”之前,先叫一个学生 到黑板前,让他用加法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自然数1+2+3+4……15,教师 背向黑板,让全班学生口数出黑板上所有数之和,过了25秒钟,教师问学 生:谁算出来啦?并说:我已算出来了,等于120。这有个简单的算法, 大家愿意学吗?学生答:愿意,于是教师便把这一简便的算法的公式; 1+2+3+……+n=1/2(1+n)n。这一事例可看出,加法的计算是学生已有 的心理水平,级数的计算公式则是向学生提出的新知识,当教师造成学生 “愿意学时,就引起了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促成了学生心理的矛盾运动, 成不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推动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2、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读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有感

读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有感读王道俊、郭文安主读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有感姚林群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从大学本科到现在攻读博士学位,本人读过的教育学教材已不少。
这些教材有的是精心所编,有的只是应时之作,好坏有别,良莠不齐。
悉数读过的所有教材,自认为可读性最强,收获最大,印象最深的要数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次接触这本教材正值硕士研究生备考之际,在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就被它明确的观点、严谨的结构、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经过那段时间对这一教材的系统学习,发现自己对教育的基本问题和原理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教育学这一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考上硕士研究生之后,才知道很多老师和同学也跟我一样,都是从读这本教材起步、启蒙和奠基的。
毋庸置疑,它为几代教育人的成长和发展中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当我们重读这本教材时,发现其在某些内容和思想方面已略显陈旧。
由于该书1988年出版,至今已20年,虽然也历经数次修订,但未作大的修改。
因此,一直都非常期待能够早日读到这本教材的最新版本。
后来,从导师郭元祥教授那儿欣喜地听说王道俊、郭文安两位教授在耄耋古稀之年,正不辞辛劳地组织一批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对旧版《教育学》进行全面修订和改善。
于是,对新版教材的期待更甚了几分,期盼着早日见到她的“新面孔”。
2009年5月,由王道俊、郭文安教授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正式面向读者发行。
手捧散发着淡淡油墨清香的新版教材,心中的喜悦之情无法言说,于是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
随着阅读地深入,越发深切地感受到了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以及该教材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阅读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教材的内容新颖,时代感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变化也相当巨大。
因此,教育学教材的更新也应紧跟发展的步伐,从而使学习者通过教材的学习拥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与未来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指人类有意识地通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主指学校教育。
指在专门的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由专业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体系完整、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教育4、古代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内容是古典人文类学科和治世之术,具有鲜明的保守性。
4)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教学方法是灌输和死记硬背。
5)出现了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萌芽,但未形成体系。
5、人类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在夏朝已有“序校”殷商、西周有“学”等、6、现代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生产性逐步走上了广大的大众化道路目的的科学性班级授课为最基本形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6、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① 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②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③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三)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1 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 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教育学》复习大纲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复习大纲王道俊、郭文安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大纲绪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它是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末年出现。
作者:儒家思孟学派。
郭沫若考证,乐正克内容:1229字。
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评价: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教学原则: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学记》未达到科学的水平,其理论性、系统性不强,思维方式也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提出自己的教育信念1)教育公平2)教育功能3)教育目的,论述按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学校类型、课程内容,并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
提出班级授课制卢梭和《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假设以爱弥儿为教育对象,按个体成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最大贡献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哲学和心理学提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1930年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质,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实验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采用定量的手段研究教育学问题,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实用主义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在批判脱离儿童的生活,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提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 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2021/2/28
12
(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顺序性
不平 衡性
阶段性
整体性
个别 差异性
2021/2/28
13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 发展过程;
身体方面的发展遵循自中心至边缘、由上 而下的原则;
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 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原始情绪 到高级情感的变化;
2021/2/28
14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2021/2/28
15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2021/2/28
16
2、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一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 发展是不均衡的;二是表现为不同方面发 展的不均衡性;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 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 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 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 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 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 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了。
见右图---尾随反应
2021/2/28
18
人体主要系统发育增长曲线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
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荀 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其 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 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
这种不均衡性即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某 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施加给个体某方面的教育影响 可是获得最佳效果。
2021/2/28
17
关键期概念由来:劳伦兹与他的印刻学习
(Lorenz and the imprinting)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 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 提出这一概念。
2021/2/28
5
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神经 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 长,体质的不断增强等。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等认知的 发展,需要、兴趣等意向的形成,能力、 气质等个性的完善。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经验的掌握,社会关系 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现实的社会个 体。
1
未完成性
2
能动性
2021/2/28
11
1、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
关。 儿童既处于未完成状态,又处于未成熟状态。
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和未成熟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 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 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根据这一理论,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 在不良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行为主义强调环 境的影响,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一理论过分夸大了环境 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这一理论后来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与补充。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人的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 的分析
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2021/2/28
6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 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 “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 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 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 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 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
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
相互 作用的结果。
2021/2/28
9
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 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他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 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 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 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 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 职业及种族如何。可见,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 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2
人是什么?
“人是万物尺度”(普罗塔格拉)
人具有——
“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斯多德)
发展性;
“人不过是自然界中有思想的脆弱的芦苇”(帕斯 卡)
自主性;
“人是一根系于兽与超人间的软锁“(尼采)
创造性;
“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狄德罗) 历史性;
“人的本质是探求生存的意义”(沃克)
2021/2/28
19
2021/2/28
20
人生中的两次生长发育高峰
2021/2/28
青 胎 乳婴 幼 小 春 儿 儿儿 儿 学 发 期 期期 期 期 育
2021/2/28
7
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
2
3
遗传 决定论
环境 决定论
复合论 (二因素论)
2021/2/28
8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
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其他代表人物有卢梭、 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爱伦凯等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2021/2/28
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百年前,梁启超:“教育就是教人学做 人,学做现代的人。”
一千年前,韩愈:“师者,传道、授业、 解惑者也。”
两千年前,《圣经》:“教孩童走他当行 的道,即便到老,也不偏离。”
2021/2/28
多样性;
“人是由劳动创造的”(恩格斯)
差异性;
“人的唯一性、人的不可重复性是一个事实”(赫
勒)
……
……
2021/2/28
3
一、人的发展概述
2021/2/28
4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 随着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身 、心等方面的整体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