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2教案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2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2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
2. 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
3. 能够应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
2. 教学资源:图形旋转的示例图片、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图形旋转的示例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旋转的例子?请举例说明。
Step 2: 讲解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规律1. 通过示例图片,向学生解释图形旋转的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规律绕着一个点进行旋转,使其形状发生变化。
2. 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a. 当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时,图形保持不变。
b. 当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90度时,图形变为原来的顺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
c. 当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270度时,图形变为原来的逆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
Step 3: 操作练习1. 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图形,并指定一个旋转点。
2. 让学生按照规定的角度进行图形旋转,并观察图形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旋转90度、180度和270度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Step 4: 拓展应用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和旋转角度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2. 让学生自主解答练习题,并相互交流答案。
3.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讲评。
Step 5: 总结和归纳1.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图形旋转的应用场景。
Step 6: 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题,并写一篇关于图形旋转应用的小作文。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知识拓展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讲解概念和规律、操作练习、拓展应用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了图形旋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练习题和小作文的布置,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复杂的旋转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方法,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探究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实际问题: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简单的旋转变换问题,如将一个正方形旋转90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性质和旋转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创意作图。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旋转的基本知识和旋转变换的运用。
但是,对于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旋转变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展示旋转变换的效果。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旋转变换的效果,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变换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介绍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旋转变换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展示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旋转变换的运用方法,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0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图形的旋转(二)》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进一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3.在操作、想象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直尺、画有小旗的方格纸、画有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的内容:旋转要弄清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个要素。
2.引出问题。
如果要旋转一个图形,又该如何操作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学生试画。
边画边想:将一个图形进行旋转与上节课的将一条线段进行旋转有联系吗?
2.师生共同画旋转后的图形。
3.梳理总结图形旋转的画法:
(1)找线段。
(2)画图形。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随堂练习。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1.如何画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先找关键线段,再画图形。
2.画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要注意什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注意对应。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旋转的定义: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个点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 图形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图形旋转的作图方法:通过观察和推理,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进行作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作图。
2. 难点:理解旋转的性质,尤其是旋转中心的选择和旋转角的确定。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图形游戏,引起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和作图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旋转作图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旋转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图形的旋转(二)2. 内容:包括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作图方法,以及示例和练习。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本上的旋转作图题目。
2. 选做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预期。
2. 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否通过合适的示例和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由于篇幅限制,本教案仅为框架性内容,具体的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教案,主题是3.2图形的旋转(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在前一部分学习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形的旋转。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子的旋转,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学会如何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能够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及一些彩色笔,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旋转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旋转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性质。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旋转一些其他的图形,并计算旋转后的位置和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标记出旋转的中心点,通过箭头表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我会标记出旋转后的正方形的位置和大小,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旋转的过程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然后进行旋转,计算旋转后的位置和大小,并画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出旋转后的位置和大小,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将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将是我在下一节课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拓展延伸:如果有可能,我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等,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旋转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详细地准备了从具体例子到多种图形的旋转,让学生不仅观察到旋转的变化,还能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旋转(二)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的旋转和旋转轴的基本概念。
2.能够根据所给旋转轴和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旋转概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和旋转轴的概念。
2.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旋转轴和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1.学生运用旋转概念,解决具体问题。
2.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旋转轴和旋转角度。
四、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图形旋转的特点和规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轴和旋转角度的概念。
3.案例教学法:将旋转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旋转轴和旋转角度的理解。
规则:在黑板上画一个原点,然后画出一条直线作为旋转轴。
学生分别站在旋转轴两侧,绕着旋转轴旋转指定的角度,看看旋转后的自己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个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图形进行操作,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发现旋转轴和旋转角度对于图片的影响。
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记下探究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将旋转概念引入到生活中,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想把房间内一张旧桌子搬到角落里,但是由于房间里的物品比较多,无法顺着直线将桌子搬到角落里。
那么小明可以怎么做呢?在引导学生想出解决办法之后,老师将桌子的旋转概念引进去,帮助学生找到桌子的旋转轴和旋转角度,最终实现将桌子转角落的过程。
4. 练习随堂练习:将所给的图形根据旋转轴和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5. 总结让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在学习旋转概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老师在辅导学生的同时,再一次重点提醒学生旋转轴和旋转角度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图形旋转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2《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2《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的第二课时为主。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概念;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概念;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量角器、直尺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风扇旋转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风扇旋转的特点,引出旋转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旋转的定义:旋转是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旋转的现象。
(2)讲解旋转的度数: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度数,用度数来表示旋转的大小。
(3)讲解旋转的方向:旋转的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
(4)讲解旋转的距离:旋转的距离是指物体围绕旋转中心点旋转的弧长。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让学生解释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围绕某一点旋转90度,观察旋转后的图形。
(2)请学生计算一个圆绕其圆心旋转360度后的图形。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选取一个物体,进行旋转操作,观察并记录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旋转后的图形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描绘出一个正方形,并围绕某一点旋转90度,记录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及动手操作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图形的变换知识。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法:演示讲授
学法:独立完成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二、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已学过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的条数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本课要点,完成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总结表格。
四、布置作业:旋转基本图形的动手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师总结: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旋转、旋转的性质及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杂图形的旋转,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逐步深化对旋转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复杂图形的旋转,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图形旋转的动画、实际问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旋转的性质和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操作,体会旋转的性质。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图形的旋转(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天风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
(板书一半课题:旋转)二、动手操作体会方法1、自己动手将课本30图片上的小旗帜绕m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自学提示(1)可以先把旗杆旋转90度,然后在找旗帜(2)把图直接画到书上(3)先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3、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
4、教师小结作图方法。
三、当堂训练1、完成课本30页第二副插图的绘图,绘图是注意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方法。
2、教师巡视检查。
四、课堂总结旋转图形时应该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2六、板书设计3。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以及在方格纸上绘制简单线段旋转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和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图形的旋转意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
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线段旋转后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旋转,对旋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来描述图形的旋转。
因此,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过程,并在方格纸上实际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导入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旋转吗?请举例说明一下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旋转的事物。
学生回答:风车、风扇、车轮等。
2. 引入图形旋转的概念:教师:很好!确实,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各种旋转运动。
除了物体的旋转,我们还可以让图形进行旋转。
请看下面的图形。
(展示图片或教具)教师:图形旋转是指将图形绕着某个中心点进行旋转的运动。
六年级数学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学习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
师:老师这里做了一面小旗,会玩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不过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2015.4.10.总课时2来自授课时间4.10.
学习内容
图形的旋转(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
3、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图形的旋转(一)
学习目标
1.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发展学生对具体图形的概括能力,培养几何直觉;
2.通过对旋转图形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事物变化中的内在规律;
3.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旋转的知识解释一些现实旋转变化现象。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游戏:俄罗斯方块
师:数学无处不在,在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探讨图形的运动。(揭示课题:图形的运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图形的旋转 (二)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和圆的旋转变形关系;2.掌握利用大规模变换的方法,分别对正方形和圆作出各种形式的旋转变形;3.发现和解决变形中出现错误的问题。
教学重点1.正方形和圆的旋转变形关系;2.大规模变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变形中出现错误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图形的旋转变换包括什么?如何进行旋转变换?二、引入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了正方形和圆的基本旋转变形。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正方形和圆的旋转变形,并探究大规模变换的运用。
三、讲解1. 正方形的旋转变形(1)重点复习正方形的基本旋转变形,引出高级变形正方形的基本变形是旋转变形,即以正方形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一个角度,得到新的正方形。
我们可以发现,在旋转的过程中,正方形仍旧是正方形,只不过位置和大小有所变化。
但如果我们对正方形进行一个更高级的变形,比如剪切或缩放,那么正方形就会变成一个类似于菱形的形状,这就是正方形的大规模变换。
(2)示范正方形的大规模变换接下来,我们用白纸板制作出一个正方形,并对其进行大规模变换。
在变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方形变成了菱形,两对平行边保持相等,但是四个角度不再是90度。
这是因为变形过程中,正方形的形状被拉伸或缩放,并不是简单地旋转。
(3)练习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正方形的大规模变换实践,让他们掌握如何通过大规模变换来实现正方形的形状变化。
2. 圆的旋转变形(1)复习圆的基本旋转变形,并引入高级变形圆的基本变形是旋转变形,即以圆心为旋转中心,旋转一个角度,得到新的圆。
我们不难发现,在旋转的过程中,圆仍然是圆,只不过位置和大小发生了变化。
但如果我们对圆进行一个更高级的变形,比如对圆进行缩放,那么圆就会变成一个椭圆,这就是圆的大规模变换。
(2)示范圆的大规模变换接下来,我们用白纸板制作出一个圆,并对其进行大规模变换。
在变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圆变成了一个椭圆,而且变形后的椭圆只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与原来的圆没有任何圆弧相关的信息。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旋转的初步知识,对旋转的概念、特点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旋转特点,提高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对旋转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旋转的特点,提高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特点和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旋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旋转教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旋转教具,如纸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有何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旋转教具,观察并记录旋转前后的变化。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旋转知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通过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示例,讲解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旋转(二)2. 板书内容:-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绘制图形,并进行旋转操作,观察旋转后的图形特点。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4.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1. 提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图形旋转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图形旋转时,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吗?”2.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旋转知识,如旋转的定义、旋转中心、旋转角等。
六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3章《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教案
作业设计
课本31页练一练1、2、3、
板书
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
1、画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先弄明白绕着哪个点旋转、向哪个方向旋转、转了多少度,才能动手画图。
2、画小旗
先找到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画其他的线段。
3.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先找到其中一条线段的位置,再画其他的线段。
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旋转作图,能画出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所得的图形。
2.通过旋转作图的过程,掌握作图的步骤和要点。
教学重
难点
如何画旋转后所得的图形
确定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观察的是一条线段的旋转,那如果给你一个平面图形,它又会怎么旋转呢?
(2)画三角形。
刚才只是画了一条简单的线段,如果给你
一个三角形,你能迅速画出它旋转后的图形吗。
请你们取出方格纸,画出三角形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请个别学生展示并让他说说他是怎样
画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演示画图过程。
(4)画小旗。
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组织学生在画小旗之前,先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再画图。
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课题
图形的旋转(二)
课时
1
备课人
学校
教材分析
由一条线段的旋转导入一个图形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画一条线段、三角形等图形的旋转,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以及旋转的三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如何通过旋转来变换图形,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旋转处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学会如何通过旋转来变换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学会如何通过旋转来变换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旋转处理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图形的旋转。
2.讲解:讲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3.示范:通过实物模型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效果。
4.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旋转来变换复杂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图形的旋转性质1.旋转中心:确定旋转的中心点。
2.旋转方向:确定旋转的方向。
3.旋转角度:确定旋转的角度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设计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导学过程图形的旋转(一)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总课时授课2时间图形的旋转(一)1.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发展学生对具体图形的概括能力,培养几何直觉;2.通过对旋转图形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事物变化中的内在规律;3.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旋转的知识解释一些现实旋转变化现象。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 度后的图形。
白板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研究线段的旋转,认识旋转要素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钟面,请同学判断钟面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钟面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它们是怎么旋转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2.借助横杆,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问题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横杆)请注意观察,横杆是怎么运动的?问题 2:这个横杆的旋转(放下与收起)有什么不同?问题 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横杆的运动问题 1:注意观察,横杆的收起和放下绕着哪一点进行的?导问题 2:横杆的收起和放下都是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学不同的地方吗?过问题 3:有相同的地方吗?程问题 4:你是怎么知道横杆旋转了90°?问题 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横杆的旋转表述清楚?小结:一定要说清“横杆是绕哪个点旋转” “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
3. 实际操作,加深理解课本 28 页:画一画提示:注意旋转三要素4. 巩固练习: P29 练一练 1~4图形的旋转板书设计横杆绕()点()旋转()度1. 让学生学会观察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旋转情况。
2 让学生学会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方法。
导学反思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掌握旋转方法。
3.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设计时间2015.4.10. 总课时 2 授课4.10. 时间学习内容图形的旋转(二)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导学过程1、通过实例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3、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4、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白板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
师:老师这里做了一面小旗,会玩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不过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分别请两位学生旋转小旗。
引导学生说说在玩的过程中小旗是怎么运动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小结:小旗绕中心点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二)实际操作,继续研究面的旋转三角形 ABC旋转 90 度的图形(1)问题 1:绕点A顺时针旋转 90°,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 2)问题 2:绕点B逆时针旋转90°,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三)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导圆形旋转。
学过程(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四)巩固练习P31 练一练 1, 2, 3图形的旋转板书设计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顺、逆)、角度小旗旋转的相同点: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度1. 通过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导学反思反思整节课,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设计时间2015.4.13. 总课时 2 授课4.13. 时间学习内容图形的运动1.借助七巧板,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现象。
2.通过用旋转、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学习目标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学习重点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白板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游戏:俄罗斯方块师:数学无处不在,在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探讨图形的运动。
(揭示课题:图形的运动)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1、活动一(课件出示)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②①①①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 4 格,再向左平移10 格就可以了。
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车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同桌两人先观察,然后互相说自已的想法。
(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 90°,再向左平移 9 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 9 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 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师:你能将图形 A 绕着点 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板书设计导学反思年级设计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形 B,然后再将图形 B向右平移 5 格,得到图形 C 吗?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
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P33 试一试四、巩固练习:P33~34 练一练 1~5图形的运动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1.让学生学会对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
2.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2015.4.20. 总课时 2.授课4.21.时间欣赏与设计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白板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35 页三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 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三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导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学过( 二) 说一说:程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 36 页第 1 题。
仔细观察这个花边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二)拓展练习:1、交流并欣赏将某一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者画出它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导学过程说一说好在哪里?2、将某一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者画出它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 36 页第 2、 3 题。
欣赏与设计板书设计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导学反思2. 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 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