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8篇)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8篇)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8篇)

高中音乐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交流,以《我和你》这首北京奥运会主题歌为创作的主题,展示创编活动。虚拟课堂的学习方式,在新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又是老师、又是朋友、又是网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创作的热情是现阶段的重要引领方向,使学生从心中迸发出的对音乐的爱和向往。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享受音乐美。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虚拟课堂的自主学习,共同体会歌曲《我和你》内涵及价值。

2、学生创编作品展示,深入体会歌曲创作的特点与风格,探索不同的创作形式。

3、对学生改编的歌曲《我和你》进行作品分析,在创作实践中学习创作方法。

㈢“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歌曲的创作过程,对作品创编产生启发。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给予展示的平台。

3、对学生创编的作品,进行知识分析和提升,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㈠教学重点

通过虚拟课堂教学成果的展示,学生在改编、创作、分析音乐的过程中,深入体验创作中情感价值,提升知识层面的深度和广度。

㈡教学难点

1、学生改编作品的分析与探究

2、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保护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创作的热爱度,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完善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高中音乐教案篇二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大进行曲》教案

《大进行曲》教案

《大进行曲》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大进行曲》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胜利凯旋将士的英勇形象的。

2.介绍《阿依达》的创作背景。再把《大进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3.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朱塞佩·威尔第(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和理查德·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13岁开始学音乐,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成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称号。

爱在人间音乐教案

爱在人间音乐教案

《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

2.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和休止

一、课前游戏

1、游戏:追迷藏

师:还有一会才上课,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大家做过这个游戏吗?

今天我们改一改游戏规则。请听好:捉的同学带好眼罩后,老师倒数五秒,请同学们轻声并迅速的找好自己的位置。在游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音乐的节奏,跟着音乐捉和躲。捉的同学要说出摸到同学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同学不能发出声音。

生:

2、上课

说感受

师:我们请刚刚那位同学说说带了眼罩后,你有什么感受?

体验盲童的感受

师: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体验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中再看不到任何的事物,你会有什么感受?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真是幸运,我们有一双眼睛。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世界,他们过得开心吗?请你在歌中寻找答案。

3、看图片,初听歌曲

生:(总结是从歌词,还是旋律中找到的答案)

二、新歌教学

A、复听歌曲(听录音范唱)

1、复听歌曲

师: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0周年的时候,特意为盲童所作的。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感人的歌曲《爱的人间》(点击出现歌谱),下面老师来范唱,请你关注一下,

第一部分

a、用“LV”哼唱:(点击PPT出现第一部分歌谱)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 欣赏《卡林卡》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 欣赏《卡林卡》教案2 新人教版

《卡林卡》教案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美丽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在乐曲简单的曲调下所蕴含的音乐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谈谈这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这首曲子的旋律在逐渐强,而且两种音乐情绪情绪交替其中。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卡林卡》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

2、介绍《卡林卡》的创作背景。

卡林卡(俄语:Калинка;英语:Kalinka),俄罗斯著名民间歌曲,以其合唱形式最为著名。“卡林卡”的俄文意思是“雪球花”,用来形容姑娘之美丽。所以歌曲内容无非是谈情说爱,而且此曲的旋律比歌词更简单,但却是了不起的创作,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合唱形式。

3、简单歌曲特点。

歌曲以合唱队的轻声慢起开始,然后节奏逐渐加快,音量持续增强,同样的乐句不断反复,一直进行到热火朝天的时候,随即飘扬而起一段优美而节奏自由的抒情独唱。独唱尚在进行时,合唱声部又悄悄进入,继而再以加快的速度搅得风生水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循环不已,欢快激昂与抒情沉静交替,有着非凡的感染力。

三、音乐活动

1、听听动动

教师播放歌曲,和同学们一起乐句的体验活动:听音乐拍节奏。

2、听听唱唱

教师再次播放俄罗斯歌曲《卡林卡》,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朗读歌词。最后师生一起学唱歌曲共同感受这首独具风格的俄罗斯民歌。重点让学生学会控制速度的变化,可以先拍后唱。学生学唱歌曲时,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乐句间的连接进行演唱。

高一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教案

高一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教案

《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教案

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西方古代音

乐(巴洛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乐派)发

展的线索(轨迹).能够说出本课所欣赏

的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

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能随乐哼唱并记住本课欣赏乐曲的音

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旨在通过聆听与分析作品,使学生

了解古代音乐发展的线索和音乐上

的成就,及区分开巴洛克时期与维

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不同。

2、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

音乐文化的兴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人们常说:“音乐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不同时期的音乐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

艺术风格,这节课,就请同学和老师一同来了

解一下西方古代音乐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时

期的简要历程。

2、首先请同学来欣赏一首合唱曲《哈利路亚》,听

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音乐有何特点?

②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联想到什么事物?

学:①庄重、威严、雄浑而崇高……

②教堂、耶稣、圣母、上帝……

师:总结:乐曲气势磅礴,给人内心很强的震撼力,旋

律洗炼而悠长,眼前浮现出信徒们在做礼拜时,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之心。这首合唱曲,很好的体现了宗教音乐的庄重典雅,成为传世佳作,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音乐?

二、新授:1、①宗教音乐又称为圣乐。既传达上帝给

人们的启示,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

②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

具有歌词,便于信徒传经布道。

③宗教音乐包括: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悲剧美的概念,理解音乐如何表现悲剧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

2. 音乐表现悲剧美的手法

3. 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分析音乐表现悲剧美的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悲剧美。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悲剧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PPT:包含悲剧美的定义、特点、音乐表现手法等知识点。

2. 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等。

3.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悲剧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悲剧美的兴趣。

2. 讲解悲剧美的定义与特点:详细讲解悲剧美的概念,分析其特点。

3. 分析音乐表现悲剧美的手法:讲解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手法表现悲剧美。

4. 案例分析:播放经典悲剧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悲剧美。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悲剧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悲剧音乐的进一步了解。

7. 课堂小结:强调悲剧美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体验音乐的美好。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悲剧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这

首作品以交响乐的形式,描绘了彼得与狼之间的故事,富有戏剧性和生动性。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但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欣赏古典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培养他们

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

2.引导学生感受《彼得与狼》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介绍《彼得与狼》的背景和故事

情节。

2.示范法:播放《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分析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教材内容、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视频:准备《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视频,以便学生欣赏和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

节。

高中音乐教案 音乐的戏剧教案 湘版

高中音乐教案 音乐的戏剧教案 湘版

高中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

二.音乐的戏剧—歌剧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歌剧《卡门》和《洪湖赤卫队》及《白毛女》的有关选段,体验这几个选段所表达的情感,增进欣赏歌剧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演唱、表演和听辨活动。

2.能概述歌剧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能在教师引导下归纳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描述本课选段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体验、比较及探究过程中,交流自己对各个选段聆听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卡门》和《洪湖赤卫队》中著名唱段,分析歌剧音乐的特点,归纳总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中外著名歌剧,了解歌剧的组成部分(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序曲及间奏曲等),所以本节课始终贯穿着一个线索就是:歌剧音乐的特点,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但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鉴赏、演唱感受然后归纳总结而出,培养学生对歌剧的喜爱,也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两段视频,分别是歌剧和舞剧《白毛女》的选段《北风吹》,对比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观看两段视频:

1.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2.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提问学生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区别:前者以歌唱为主,后者以舞蹈为主。相同之处是都有剧情,都是音乐和戏剧相结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歌剧艺术,去了解歌剧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说课教案2

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说课教案2

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说课教案2

一、说教目标

了解音乐剧中悲剧元素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引导学生发掘和分析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加深对音乐剧悲剧主题的理解。

二、说教准备

1.教材:音乐剧《猫》

2.工具:投影幕布、音响设备、整理好的演员、角色资料,

乐谱、最新的音乐剧演出资讯等音乐剧相关资料。

三、说教步骤

Step 1 :导引

教师进入课堂,简单介绍音乐剧并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探究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的兴趣。

Step 2:呈现

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剧《猫》,并播放片段。通过观察演

员的表演、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悲剧主题和其中所表现的悲剧元素。

2.学生根据音乐剧中出现的悲剧元素而组织素材,整理出悲

剧元素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以及与悲剧主题的关系。在整理过程中,学生要注重描述悲剧元素的情感体验。

Step 3:分析

1.教师借助学生整理出来的素材,深入分析音乐剧中悲剧元

素的表现形式以及给观众带来的情感魅力。

2.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对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进

行进一步思考:在如何处理创作过程中,悲剧元素的作用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Step 4:探究

教师按照学生的反馈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反问式探究,激发学生对音乐剧中悲剧元素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Step 5:展示

1.教师在媒体上播放最新的音乐剧资讯,让学生对最新的音

乐剧展现出崭新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检查标准,对音乐现场剧中悲剧元素

的表现和与情感的联系,进行总结回顾和展示。

四、说教难点

学生在课堂中整合各种所学知识,梳理出悲剧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表现方式及作用,并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人音版初中音乐 月光 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 月光  教学设计

《金陵祭》之“月光”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音乐、分析音乐,探讨作曲家如何用音乐的语言(配器、力度、节奏、和声、非领唱声部的唱词等等)来表现内心对南京大屠杀的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音乐、了解历史、分析歌词、学习乐谱、哼唱旋律的方式来初步学习《月光》的几个音乐片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悲剧美”如何在《月光》作品中得到体现。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内敛而成熟,可以较深入的理解作品,因此,我从“悲剧美”的角度分析《金陵祭》之“月光”,从音乐本学科特色出发,紧扣音乐要素等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研究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月光》的前奏配器、歌曲第一段(分成片断1、片断2、片断3)的速度、节奏、和声、伴唱声部的唱词;

教学难点:“悲剧美”在音乐作品中的具象表现;

教学准备:PPT、钢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对比欣赏两首表现月亮的童声演唱歌曲《月光光》和《月光》)

(一)欣赏温州民歌《月光光》

师:我们来欣赏一首温州童谣《月光光》,听完来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月光光》

师:这是怎样风格的一首儿童歌谣?

生:欢快、甜美

(二)欣赏童声合唱《月光》

师:我们来欣赏另外一首也是由儿童演唱的歌曲《月光》。

播放《月光》

师:那这首歌曲给你带来的感受呢?

生:恐怖……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词汇,统一、对比。小孩子的天性的是怎样的?

生:天真活泼

师:两首作品更符合孩子的性格?

生:第一首。

师:那第二首呢?

生:对比。

师:作曲家为什么要创作反差这么大的歌曲呢?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1937年12月13日。播放ppt,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

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悲剧美与喜剧美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悲剧美与喜剧美

教案目标:

1. 了解悲剧美与喜剧美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并比较悲剧美与喜剧美在文学、戏剧和电影中的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悲剧和喜剧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悲剧美和喜剧美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

2. 介绍悲剧美与喜剧美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情节、人物、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差异。

3. 分析并比较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作品,如《哈姆雷特》和《仲夏夜之梦》,探讨其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元素。

4. 引导学生思考悲剧美与喜剧美在电影和戏剧中的表现形式,如音乐、表演、布景等。

活动实践: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选择一部悲剧或喜剧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元素。

6.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对悲剧美和喜剧美的

理解和观点。

7. 观看电影或戏剧表演:选择一部经典的悲剧或喜剧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元素。

创作实践:

8.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悲剧美和喜剧美的理解,创作一篇短文或剧本,表达自己对这两种美的见解和感受。

9. 学生分享: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激发创作潜力和提高写作能力。

总结反思:

10.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悲剧美和喜剧美在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11.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他们对悲剧美和喜剧美的新认识和体会。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1》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1》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9课《彼得与狼主题1》教案

一.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主题1》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

容是让学生欣赏并学唱《彼得与狼》主题音乐。该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以童话故事《彼得与狼》为题材,通过音乐描绘了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和情节。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但是,对于交响乐这种形式的音乐,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他们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此外,学生对于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可能也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介绍。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彼得与狼》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彼得与狼》主题音乐,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与故事之间的

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爱好。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彼得与狼》主题音乐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五. 教学方法

1.欣赏法:通过播放《彼得与狼》主题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

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讲解法:教师对《彼得与狼》主题音乐及其作者进行讲解,帮助学生

了解音乐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学唱《彼得与狼》主题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 欣赏《卡林卡》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5单元 欣赏《卡林卡》教案2 新人教版

《卡林卡》教案

课程类型:

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美丽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在乐曲简单的曲调下所蕴含的音乐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谈谈这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这首曲子的旋律在逐渐强,而且两种音乐情绪情绪交替其中。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作品:

1、仔细聆听《卡林卡》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

2、介绍《卡林卡》的创作背景。

卡林卡(俄语:Калинка;英语:Kalinka),俄罗斯著名民间歌曲,以其合唱形式最为著名。“卡林卡”的俄文意思是“雪球花”,用来形容姑娘之美丽。所以歌曲内容无非是谈情说爱,而且此曲的旋律比歌词更简单,但却是了不起的创作,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合唱形式。

3、简单歌曲特点。

歌曲以合唱队的轻声慢起开始,然后节奏逐渐加快,音量持续增强,同样的乐句不断反复,一直进行到热火朝天的时候,随即飘扬而起一段优美而节奏自由的抒情独唱。独唱尚在进行时,合唱声部又悄悄进入,继而再以加快的速度搅得风生水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循环不已,欢快激昂与抒情沉静交替,有着非凡的感染力。

三、音乐活动

1、听听动动

教师播放歌曲,和同学们一起乐句的体验活动:听音乐拍节奏。

2、听听唱唱

教师再次播放俄罗斯歌曲《卡林卡》,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朗读歌词。最后师生一起学唱歌曲共同感受这首独具风格的俄罗斯民歌。重点让学生学会控制速度的变化,可以先拍后唱。学生学唱歌曲时,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乐句间的连接进行演唱。

【教案】音乐情感及情绪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教案】音乐情感及情绪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节

《音乐情绪及情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流浪者之歌》、《祝酒歌》《立志》、《母亲教我的歌》,感受四首作品风格,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理解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2.通过启发、对比、讨论引导学生主动鉴赏作品,帮助其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3.充分借鉴美术文学素材,运用通感,综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音乐要素与作品情绪、情感的交互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民族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并体验感悟。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学设计:运用通感,通过直观的美术线条导入课程。

1.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体会对表情、线条与情绪表达之间的联系。

2.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情感和情绪的概念:

大家喜欢上音乐课,喜欢是内在情感表现;

上音乐课非常开心,开心是外在的情绪表现。

3.通过对《蓝色多瑙河》、河北民歌《小白菜》两首音乐片断,演唱、分析,感受音乐

情绪的不同,舒缓的旋律线条上行,忧伤的旋律线条下行。启发学生思考旋律线条对音乐情绪,情感表达的作用。

二、主要部分

教学设计:

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元素:

a《流浪者之歌》(详)(重点:音色、速度变化、曲式结构)

b《祝酒歌》(详)(重点:民族节奏元素的运用)

c《立志》(略)(重点:节拍、速度,乐句)

d《母亲教我的歌》(详)(重点:体会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旋律线条、切分节奏)

其中《流浪者之歌》4个部分,主要鉴赏AC部分。

2.对比分析

①《流浪者之歌》四个部分,起承转合,音乐间有内在联系,从速度、力度、节拍等最简单要素入手,综合对比,让学生既感受到音乐内部层次的丰富,又能体会到外部结构的变化与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教学目标:

1、懂得悲剧美与戏剧美的概念。

2、能认真听赏《松花江上》、《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跳蚤之歌》,感受到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并与大家交流欣赏体验。

3、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悲剧或喜剧效果进行呈现的。

4、能认识欣赏音乐悲剧美与喜剧美的现实意义。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视频欣赏:《野蜂飞舞》片段

Q:指挥在干什么?(作品简介)

2、视频欣赏:《辛德勒名单》片段

Q: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简介)

3、Q:这两段视频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幽默、令人发笑,第二段:悲伤、沉重。)

4、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音乐美中极具对比两个范畴:悲剧美与喜剧美。

二、了解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悲剧美,什么是喜剧美?Q、1.

教师小结:抓住关键词,悲和喜。

2、课件出示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概念

音乐的悲剧美: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的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在对美的肯定的基础上,对旧事物的鞭挞,对丑恶的否定,期引起的直接效果就是:笑。

三、体验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

一)《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1、欣赏导入: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47年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来表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华沙集体杀害犹太人的事件,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2、带着问题,听赏作品。

Q:你听到了些什么?

Q:作品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紧张、恐怖)

Q:这种感受是用怎样的音响来营造的呢?(尖锐、不和谐)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声音,就是为了描写纳粹集中营的紧张、恐怖,表现纳粹的残暴,

从而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与仇恨,对受害者的同情。.

二)《松花江上》

1、欣赏导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心灵与肉体无尽的伤痛,1931年9月1日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含泪写下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一一《松花江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初步听赏。

Q:你认为歌曲的哪一部分最具悲剧美,最能引起你内心共鸣?

3、深入体验

Q:随音乐哼唱你认为最感动的唱段,谈谈其音乐语言有何特点?

4、教师小结:在音乐的悲剧美中,旋律和音色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或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浑厚浓郁;刚烈悲愤、警号长鸣。当悲剧美与壮美结合时起到悲壮的效果。另外沉缓滞重的节奏、爆发式的力度变换、表现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作品叙述)

三)《跳蚤之歌》

1、欣赏导入:和悲剧美相比较,喜剧美要显得轻松与愉悦得多了,下面让我们欣赏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跳蚤之歌》。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歌曲为什么让人发笑,其喜剧美的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3、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歌曲为我们讲述的这个荒诞故事;演唱者塑造出的生动音乐形象;以

及这种半朗诵、半歌唱的曲调风格,使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喜剧美的特点。.四)肖斯塔科维奇《讽刺舞曲》片段

1、作者简介。

2、带着问题,听赏音乐。

Q:纯音乐的喜剧美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体现的?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音乐之所以产生喜剧效果,同电影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因为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如:故意破坏音乐发展的逻辑习惯;力度的突然转换;两极音域的应用;纠缠不休的反复;不切适宜的快速和慢速;拨弦奏法;管弦乐色彩的奇妙使用等。

5、Q:我们刚才听的《讽刺舞曲》采用的是怎样的夸张和变形手法呢?(两极音域的使用、管弦乐色彩的奇妙使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音乐的悲剧美与喜剧美虽然是两个极具对比的音乐美的范畴,但无论是悲痛与欢笑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只是两个范畴的音乐所表现的手段不同,产生的美的效果也各异。同学们,让我们在今后的音乐生活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性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