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进展
论 1 中药 复 方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思 路 与 假 说
梁 逸 曾 等 认 为 中药 复 方 及 其 制 剂 中 化 学 成 分 非 常 复 杂 , 于 多 组 分 分 析 体 系 。 } 了 采 用 化 学 计 量 学 的 方 法 研 属 提 } ;
产 生 新 生 理 活 性 物 质 ;( ) 被 机 体 独 特 地 处 置 。其 中 前 三 6能 个 要 素 是 探 明 方 剂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和 研 究 方 剂 P 的先 决 条 K 件 。黄 熙 等 在 “ 治 P 假 说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 剂 血 证 K” 提 方
述
专
取 得 很 大 的进 展 。 现 就 中 药 复 方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现 状 进
行综述 , 以供 参 考 。 薛 燕 等 … 提 出 了 中 药 复 方 多 成 分 经 多 途 径 协 同作 用 的 “ 弹理 论 ” 霰 。该 理 论 认 为 方 剂 中 多 种 成 分 在 体 内 同 时 作 用
类 似 的 方 法 如 复 合 多 变 量 质 量 控 制 ( MQ 、 质 计 量 学 c c) 品 ( u l e ie) 聚 类 分 析 等 方 法 研 究 复 方 化 学 成 分 。 针 对 Q a m tcs 、 i r
即复 方 进 入 体 内 成 分 : 1 可 定 性 定 最 ; 2 与 母 方 效 应 相 () ()
效上基本说 明复方的物质 基础 ; 两个基本 讲清是 指通过化 学
成 分 研 究 结 合 药 理 研 究 , 清 复 方 中有 效 的 化 学 成 分 , 清 讲 讲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中复杂的成分间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中药复方的成分和药效不是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的现代化十分重要。
本文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着手,结合现阶段研究的假说及最新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综述从本质上讲,中药复方起效的物质基础是方剂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1]。
对于该问题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从药效成分的数量上来看,有认为中药材中所有的化学成分都是有效成分,简称全成分论[2],也有观点认为中药复方的疗效为其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的综合效应,即有限成分论[3]。
另外,还有认为复方物质基础是复方中的少数几个成分,可以分为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复方效应是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综合作用,即所谓的“少数成分论”[4]。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是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及君臣佐使的配合,讲究各味中药间量比关系,最终达到组合效应。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分析,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实际上即指药物化学成分之间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的总和。
前者指电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分子的极性、磁性发生变化,甚至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各种化学反应产生诱导。
此外,还有能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吸附作用使颜色发生改变;小分子渗入大分子或排挤大分子与其他分子的作用等等。
化学效应则主要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正是这种新成分在药效中承担主要角色,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所以一个有效的复方,必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药物的七情、升降浮沉、归经、君臣佐使的配伍,才会达到组合效应,那种将同类药物简单堆砌是不会达到最佳组合效应的[5]。
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假说1.1多成分系统论研究罗国安等[6]认为中药复方是一复杂体系,起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应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广义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及生物大分子三大类),中药复方依赖这些化学成分,产生协同疗效;并提出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应采用“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即构成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的相互结合;讲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和作用机理;从君臣佐使药味、君臣佐使有效部分、君臣佐使有效成分3个层次进行研究。
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与药效评价研究
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与药效评价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综合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和药效进行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与药效评价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中药复方中含有众多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对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活性物质筛选是对中药复方中各种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从中筛选出对特定疾病具有疗效的活性成分。
活性物质筛选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实验、生物技术手段等。
1.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活性物质筛选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比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技术,可以对中药复方进行全面的成分分析。
2. 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是活性物质筛选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价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比如对大鼠或小鼠进行药物干预实验,观察其生理指标的变化;通过细胞实验,研究活性成分对细胞的影响等。
3. 生物技术手段生物技术手段在活性物质筛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活性成分对蛋白质表达的调控等。
二、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是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定量和定性评估。
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包括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方面。
1.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是对中药复方的药效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价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比如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和毒性;通过药动学研究,评价中药复方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中药复方药效评价的最终验证手段。
通过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复方在治疗特定疾病时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药材组成的药方。
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通过分析中药复方中药材的成分和作用机制,探究其药效物质的起效机理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基础,并为中药复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分析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药药材组成,不同药材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因此分析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是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的基础。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鉴定和分析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2.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复方通过调节患者的生物体内环境和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现代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探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研究其对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炎症等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
3.中药复方的相互作用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各种中药药材通过相互配伍使用,产生协同作用或相互促进作用。
因此,研究中药复方中不同中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中药复方中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动物实验等,通过测定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观察中药复方中不同中药材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还可以包括对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和药效评价等。
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是指通过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的分析和测定,评价其质量的优劣,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则是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等方法,评价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工作,可以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利用多种中药药材组合而成的药物形式,常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治疗。
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特点是多种中药的组合使用,其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药药材和中药组方理论。
中药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原材料。
中药药材的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中药药材的有效成分质量和含量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组方理论是指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对复方制剂组方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中药组方理论主要包括韦达理论、四气调理学说、八纲辨证等。
这些理论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剂量比例。
二、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多组分协同作用、多靶点联合作用、多通道作用等。
1. 多组分协同作用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往往由多个药材的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协同增效、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其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药效。
2. 多靶点联合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可以通过对多个靶点的作用,实现多种作用机制的综合效应。
例如,多种中药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3. 多通道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组分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达到治疗作用。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作用,相互促进或相互补充,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吸收和利用率。
三、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
药效学评价指标选择
药效学评价指标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药物特点来确定。
常用的药效学评价指标包括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免疫学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 等。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的作用效果,为药物疗效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04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建设
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01
02
03
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
目录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中药复方组成与配伍 • 药效学研究与评价 •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建设 • 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 • 临床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中药复方概述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组成,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配伍,以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等特点,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准化建设目标与路径
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
01
制定中药复方中各种药材和成品的质量标准,确保药材和成品
的质量稳定可控。
优化制备工艺
02
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减少影响因素,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
复性。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03
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中药复方的质量进
行全面评价。
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点
药材质量控制技术创新
关键靶点调控机 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分析中药复方对细胞信号 转导网络的影响,揭示其 在细胞内的复杂调控机制。
网络药理学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构建与分析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中药复方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网 络中的关键节点和模块,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多靶点协同作用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了可靠的体外模型。 1.4 指纹图谱技术 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 , 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 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 像、 图形、 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11]。对于中 药的多成分和整体作用 , 应该用指纹图谱的方法来控制中药 直接提取物中的尽量多的成分。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 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 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 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 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性 和合理性 。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 , 中药指纹 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整体性的要求 , 较 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目前, 指纹图谱的测定多采用 HPLC 法。梁生旺等[12]采用 HPLC 法分析 , 获得金银花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 , 同时选 择小鼠耳肿胀抗炎实验测定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 , 以线 性回归解释化学信息和药理活性的相关关系 。 结果 , 以甲醇 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最强, 故以此部位的 HPLC 图谱来制定金 [13] 银花的 “药谱” 。李康等 在减味藿香正气水药效物质基础的 研究中得出色谱峰 X3 和 X25 所代表的化学成分量的增加能增 强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家兔离体兔肠的抑制作用强度 , 确定 X3 和 X25 代表的化学成分为该药对家兔离体兔肠抑制的药效物质 基础。但是在中药指纹图谱中, 可能还含有很多未知化合物, 该对它们如何处理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1.5 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应用多种药物作用靶点对大量化合物进行高 速、 高效、 低成本、 微量化的筛选, 最大限度地发现药物。它将 化学、 基因组研究、 分子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 机 组合成一个高程序、 高自动化的新模式, 从而创造了发现新 药的新程序。 药物必须通过多种生物膜才能到达靶区 , 药物的细胞内 活性要求其必须通透目标细胞的生物膜才能起作用 。 当前 , 从考察药物膜通透性来进行活性分析 , 是筛选组合化学库和 中药天然成分库的一个新亮点。朱深银等[14]建立了黄嘌呤氧 化酶活性的紫外检测法及其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 , 通 过对筛选条件优化, 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 并对 71 760 种样 品进行了初筛, 发现 27 个活性化合物, 命中率为 0.038%, 其中 有 17 个有较好量 - 效关系 。 张丹参等 [15] 通过对建立的谷胱甘 肽转移酶 (GST) 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 对不同来源的 31 098 个化合物样品进行高通量筛选。通过初筛和复筛, 从中发 现了 4 个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样品。该模型适合于大规模的高 通量筛选 , 平均日筛选量可达 15 000 样次以上 , 为寻找新的 GST 抑制剂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科技、生物技术等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就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单体与化学成分的研究传统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相对较多,其具体作用亦难以厘清,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们逐渐将中药复方分解成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众多中药单体和化学成分,如当归内酯、黄芪苷、丹参酮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指导,还为开发新型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传统的中药制剂多数为煎汤、浸泡等传统制剂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制剂技术的出现,使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使中药制剂在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上进一步提升,也越来越多的新型中药制剂得以问世,如中草药纳米化、中药注射液、中药口服乳剂等。
三、中医药现代检验技术的研究现代检验技术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中药检验主要依赖于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现代技术的涌现则为传统中药检验提供了更为准确、简单、快速的解决方案,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在中药鉴定、质量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支持了中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一直注重将中医药融合到现代医学的体系中。
不仅在中医药在癌症、慢性病、血管性疾病等领域的临床运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结合性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尤其是在肿瘤、肝炎等多疾病领域中,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
总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行而不断深入,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现代临床应用,也推进了中医药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状况分析
[ 4 】 阎雪梅. 煎煮时间对当归中阿魏酸稳定性的影响[ J ] 天津药学, 2 0 0 5 ,
1 7 ( 3 ) : 2 1 - 2 2 .
【 5 ] 顾根 网 . 浅 谈 中药 煎 煮方 法 对 汤 剂疗 效 的 影 响【 J 】 . 西部 中医药 ,
2 7 4 ・中医中药 ・
( 如蒲 黄、海金沙 、灶 心土、滑石等 ),含 有绒毛的药物 ( 如 辛夷、
J u l y 2 01 4 , V o 1 . 1 2 , N o . 2 1
的方 式 ,解决了部分特殊 煎煮问题。 同时,建 立内部质量控 制制度 , 对煎煮质量定期分析评估 ,不断改进煎 煮方 法。机械生产部 门应投入 科研 力量研制 出具备传统 煎煮特点功能 的煎 药设 备 ,改 良设备 结构 , 保证最大限度煎 出有效 成分而又可个体化煎 煮 ,逐步提高设备 的 自动
色泽、悬浮物 、装量等 方面建立可执行 的汤剂 质量 标准 ,以便 代煎机 构对 照提高煎药质量 , 对 汤剂质量的管理提升 到药品水平。 总之 ,只有多部门共 同协作 , 规 范煎药机煎 煮行为 ,才能提 高煎
煮药物的质量 , 保证 中药的临床疗效。
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可使药物的表面湿润、变软、植物细胞膨胀 ,同
质基 础的研 究工作 。 为此 , 本文主要 介绍 了研 究 中药 复方 药效 基础 的现状 、 目的以及 方法 、 思路 , 然后 分析 了中药血 清 药化 的相 关理论知 识 。
【 关键 词】 中药复方 ;药 效物质 基础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R 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 1 - 0 2 7 4 - 0 2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
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中药复方是指将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一种药物剂型,具有综合疗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组方规律研究、药效成分研究、药效与毒性评价、临床观察研究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了解中药复方的历史沿革、用药依据等的重要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古籍、医案等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中药复方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情况,总结和归纳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和组方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应用和复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组方规律研究:组方规律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组方法则,揭示其内在的治疗机制,为新复方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学分析、网络分析、系统生物学、化学成分研究等。
三、药效成分研究:药效成分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等手段,确定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等)等。
四、药效与毒性评价:药效与毒性评价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手段,评估中药复方的药效和安全性。
其中,药效评价可以采用体内实验、体外实验、细胞实验等方法,评估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毒性评价可以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等方法,评估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五、临床观察研究:临床观察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最终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复方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观察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单盲试验、双盲试验等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复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评估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组方规律研究、药效成分研究、药效与毒性评价、临床观察研究等。
这些方法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估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和新复方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
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中药复方是由多种中药配伍而成的治疗药物,具有广谱、多靶点、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疗法中。
然而,由于中药复方涉及到多种药材,其药性复杂,药效难以评估,因此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一直是研究中药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是中药学研究的基础。
在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质量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在质量天平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精确测量每一种药材的含量。
而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对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得到每一种药材的成分及其含量。
二、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是中药学研究的重点。
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药效学评价、药理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等。
其中,药效学评价是中药复方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药效学评价包括药效的强度、持续时间、效应与副作用之间的关系等。
而药理学评价则是评价中药复方作用的机理,以及作用强度、持续时间等参数。
安全性评价是评价中药复方对人体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以及对人体内各个系统的影响等。
三、中药复方的炮制工艺中药复方的炮制工艺是保证中药复方质量的重要方式。
炮制工艺包括清洗、晾干、煮制、烘干等。
其中,清洗和晾干是为了除去草根、杂草等杂质,保证药材的洁净度和干燥度。
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温度、水量、用药顺序及药材含量等方面的控制,烘干则是为了保证药材的保存时间、质量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对于中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质量评价以及炮制工艺的控制,才能保证中药复方的药效和安全性,为中药学的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因此,中药复方的研究不仅是中医学上的重要课题,也是保证民族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
中药化学 第一单元 目前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的状况
中药炮制的机理研究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 术,也是中医用药的经验总结。很多中药在用于 临床前,都要经过炮制,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 毒副作用、改变药物功效、便于贮藏和服用等目 的。 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变 化,将有助于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改进传统的 炮制方法、制定控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丰富中 药炮制的内容等,这也是发掘和提高祖国医药学 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药制剂研制中的中药化学 剂型选择的依据
中药化学在中药制剂的研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溶解性、酸碱性、挥发性、 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性质是中药制剂剂型选择的主要考 虑因素。 如果它们的水溶性较好,可制成注射液、口服液、 颗粒剂等,如双黄连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口服液、 板蓝根颗粒剂等。 如果它们难溶于水,可考虑制成片剂、胶囊剂、 滴丸等。如复方丹参滴丸等。
温热药附子、吴茱萸、细辛、蜀椒、高良 姜、丁香等都含有消旋去甲乌药碱(dl— demethylcoclaurine),此成分为β 受体激动剂,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 心率,促进脂肪、糖代谢等一系列作用, 这些作用与热性药的药性基本一致,故推 测去甲乌药碱可能是“热性”中药的物质 基础。
通过研究还发现一些温药如麻黄、陈皮、 青皮有升压、强心作用。在这些中药中, 麻黄含麻黄碱,陈皮、青皮含新福林 (synehrine)。这两种化学成分及去甲乌 药碱与肾上腺素一样,都具有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的类似结构,由此进 一步提出中药中具有儿茶酚胺类结构的化 学成分可能是“热性”中药的物质基础。
工艺选择的依据
根据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性质,采用相应的工艺
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研究发展趋向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综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本文将综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中药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以及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同时,本文将重点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如高通量筛选技术、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
本文还将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经验积累转向科学实证。
历史方面,早期对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多基于临床经验与本草记载,缺乏深入的科学探究。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开始进入新阶段。
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初步揭示了中药药效物质的复杂性。
进入21世纪,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例如,基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复方研究 状态
我 国应 用 中 药 复 方 制 剂 已有 二 千 多 年 的 历 史, 至今 方 剂 约一 万 首 , 多 方剂 疗效 好 , 许 有几千 年的 临床基 础 , 开 发 中药新药 的重 要 宝库 , 掌 是 但 握这 一 宝库 的 我 国 , 没 能充 分 利用 这 一 宝贵 资 却 源 。长期 以来 , 国 中药复方大 多处 于 中医开 方 、 我 药房抓 药 、 患者 自行 煎 煮的落 后局面 。 中药复方 的 生产 工艺 极其落 后 , 品质量 难 以保证 。 产 中药 复方 制 剂 品种相 对单 一 , 多 为丸 、 、 、 , 大 散 膏 丹 无法 和 现 代化 的制剂 品种 相适 应 。 且 . 而 中医独特的 哲学 思 想和理 论体 系 为西 方现 代医学 和药 学理论 无法
维普资讯
第
2 2 2 02 0
年 篓月 5
Jrl Y师 态rI血 ono 南 aNm uafu 范 a nn0 U 云 n 中 药 复 方 的 研 究 进 展
陈业高 海丽娜 张 曦 , 胡 军。 , ,
V.22 M20 oy 0 J2o aN3 .
中图分类 号 : R2 9 8
中药 复方 ( 或称 中药方剂 ) 中药用 药的 主要 是 形式 , 方 中的 活 性 成分 是 中药 发挥 药效 的物 质 复 基础 。 进行 复方 化学成 分 的研 究 , 阐 明 中医的方 对 药理 论 , 示 中药的 配伍 规律 和作用 机 制 , 化制 揭 优 剂 工艺 , 定 质控标 准 , 制 实现 中药现 代化 并走 向 国 际市场具有 重 要意 义 。 可 能是结 合 国情 , 也 发挥 传 统 医药优 势 , 行创 制新 药 的一条 有效 途径 。 进 国情 和现 实说 明 中国不 可能 走西 方发达 国家 创新 药物 的道 路 , 上数 亿 美元 对 数 以万 计 的天 然 产物 和 花 合 成化 合物 进 行 大 规模 的 筛选 , 能走 适 合于 自 只 己国情的 创新 道路 。因此近 年对 中药 复方 的研究 备 受重视 。本 文对 中药复方 的研 究状态 及研 究方 法 作一 总 结 , 为从 复方 中开 发有 中国特 色 的 新型
中药复方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复方配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
本文从中药复方配伍的基本概念、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复方配伍的基本概念中药复方的配伍是指将多种中药材按一定比例配伍在一起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复方配伍多为多味中药的相互配伍或一味中药的内配伍,通过药材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协同作用、补益作用或抑制作用等不同的药效。
二、中药复方配伍的化学成分中药复方配伍涉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鞣质、植物固醇等多种物质。
这些化学成分在中药复方配伍中的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使得中药复方具有更加明显的药效和治疗效果。
1. 生物碱中药复方配伍中常见的生物碱有防风、石菖蒲中的龙胆碱,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碱,白附子中的毒味子碱等。
不同生物碱对于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药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黄酮类中药复方配伍中常见的黄酮类有柴胡、枸杞中的黄酮醇,青蒿中的青蒿素等。
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不同的药效。
3. 多糖中药复方配伍中的多糖主要来自于地黄、参、枸杞等中药材。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等多种作用机制,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不同的药效。
4. 挥发油中药复方配伍中常见的挥发油有薄荷中的薄荷脑,香薷中的香薷醇等。
挥发油具有镇静、抗菌、保护肠道黏膜等多种功效,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不同的药效。
5. 鞣质中药复方配伍中常见的鞣质有地黄中的鞣质、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鞣质等。
鞣质具有收敛作用、抗菌作用等,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不同的药效。
6. 植物固醇中药复方配伍中常见的植物固醇有何首乌中的酸苷、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
植物固醇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机制,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不同的药效。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定 的组方 原则 与方法 , 由多味 中药形 成 的化学 成分组 合体 。
笔者 认 为 , 药复 方 研究 的思 路 是 以药 理 、 效 为 导 向的化 中 药 学成 分研 究 , 作 用是 由这 个 特定 的 组合 体作 用 于机 体 所产 其 生 的 , 中药药 效成 分是 复方发 挥药 效作 用 的物质 基础 , 以 而 所
生 物色 谱 指纹 图谱 分 析 , 主要采 用 人血 清 蛋 白柱 和反 向高效 液相 色谱 , 结 合 HP C A C — 并 L — P IMS将 中国传统 处方 龙胆 泻肝
中药 复 方 指 纹 图 谱 是 复 方制 剂经 一 定 处 理 后 ,采 用 现 代 的 分 析 手 段 , 达 的 色谱 、 谱 或 联 用 的 图 谱 , 以 表 达 表 光 用
要性 。
通 讯 作 者
最 佳 。通过 以上 途径 , 最终 达 到精 简方 剂 的 目的 , 刘鹏 等[ 6 1 通 过 对 降脂 清 肝方 及 其拆 方 的研究 ,证实 虽 各 组肝 脂 酶 ( ) HL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丹姜 组 有 升高 趋 势 , 为 进 一 步拆 方 研 究 但 可
t n l hn s e iie(C pec pin T eme o so f ci o o e t o C rsr t naes m r e y i a C ieem dcn T M) rsr t . h t d f f t ecmp n ns fT M pec pi r u mai db o i o h ee v i o z
3 0 0 Ch n 0 41 , i a
[ sr c]T i at l rv w h eerh si e etyasa ota vn e n s d nefc v o o e t o a i Ab ta t hs r ce ei stersac e nrc n er b u d a csi t yo f t ecmp n ns f rd— i e u ei t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中药复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一直以来都在中医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单味草药相比,中药复方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其药效更为复杂,疗效也更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中药复方的药理学基础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组分药效叠加作用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每种草药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
当这些草药混合在一起使用时,其药效会出现叠加作用。
例如,某些草药可以互相增强彼此的药效,从而提高整个药方的疗效。
2. 多途径药效调节中药复方中的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体产生药效。
通过合理地组合不同的草药,可以实现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从而对多种病症产生综合疗效。
3. 多目标药效作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还发现,中药复方具有多目标药效作用的特点。
相对于单一草药,中药复方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生物靶点,从而综合调节多个生物过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特点,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方法:1. 体内药理学研究体内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中药复方给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可以评估药方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2. 分子水平研究分子水平研究能够揭示中药复方的药理学机制。
通过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以及研究其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可以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特点。
3. 细胞实验研究细胞实验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
通过给予细胞模型中药复方的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药方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三、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治疗作用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能够综合调节机体的多个生理过程,从而对多种病症产生综合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作者:徐何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复方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研究必须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综合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分析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重点分析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复方;研究状况;思路和方法1.中药复方研究状况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在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物质基础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方法学,成为当今学术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复方的药效学与配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复方的拆方分析与药理学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随着天然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日益提高了人们试图采用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分离追踪独特功效的活性成分,发现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最终达到创造有高生物活性,独特功效的新药的目的。
现在化学分析、分离、鉴定方法与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拆方分析在揭示中药复方配伍作用的生物学本质上的局限性,有效的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度。
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医是辨证论治,治疗的是“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治本”而非仅仅“治标”。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我们从中药复方中得到有效成分,成分的个体作用怎样来揭示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怎样用有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1]。
中药复方药理、药效研究低水平问题严重,许多研究仍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阶段,一些药效学指标的灵敏度偏低。
中药复方的实验药理学绝大数仅限于药效学的观察,而且由于没有化学工作者的有效配合,方剂组成多不稳定,药效重现性较差,难以反映复方的药理学作用。
而且其研究绝大数仅限于整体动物的观察,缺乏从分子、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中药复方治疗的病或证,缺少良好的现代病理生理基础,药理研究模式基本上沿用西药药理学的模式,不能客观的反映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无法切实表达复方的临床疗效[2]。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中药复方,作为中华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科学、准确地揭示复方中有效成分的作用及其机制,成为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现状、方法、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中药复方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 as treasures of Chinese medicine,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accurately reveal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 in compound formulas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method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effective ingredient om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 in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n-dep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我们将概述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中药复方总化学成分_浸膏_提取工艺研究
7
1. 5
8
2
3
1 53
8
1. 5
10
1
4
1 64
9
1. 5
12
1. 5
2
1 32
K1
48 1
44 8
45 6
3 93
K2
48 8
47 9
48 1
4 99
K3
44 9
49 1
48 1
5 26
k1
16 0
14 9
15 2
1 31
k2
16 3
16 0
16 0
1 66
k3
15 0
16 4
16 0
1 75
R
中图分类号: T X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7236( 2011) 07 0242 04
根据 祛邪可以扶正 和 扶正可以祛邪 的治疗 原则, 以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为主药, 辅以黄芪、甘草等扶正药, 组成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 药复方散剂, 临床上用于鸡新城疫( N D) 、鸡传染性 法氏囊病( IBD) 、鸭病毒性肝炎( DH ) 、禽流感( AI) 等疾病的治疗, 并 取得了 良好 的效 果( 段 亮亮等, 2010; 刘群等, 2010; Liu 等, 2010) 。中药及复 方有 效成分的含量一般较低, 临床散剂应用用量大、浪费 大、药材资源浪费。中药化学成分复杂, 中药复方的 化学成分更为复杂, 同一复方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实 际运用的各种制剂所含有的化学成分, 存在有一定 的差异。制剂选择不当, 制备不得法, 化学成分提取 工艺不优等不仅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而且对中药 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规模化工业生产都造成不 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20卷第7期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牛楠1,郝海涛2(1.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41)摘要:目的总结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配伍疗效、提取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情况。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最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
结果中药复方配伍的疗效不是各单味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药物成分间发生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来达到解毒增效等目的。
运用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分析化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结论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为其研究服务。
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特别是经方)的研究和复方专利保护,并扩大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运用,让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疗效;提取分离;药代动力学;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2011)07-0077-033讨论奥沙利铂抗癌谱广,临床多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
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类及亚叶酸钙(CF)联合已成为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标准方案和复发转移性肠道肿瘤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4]。
尽管奥沙利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外周神经毒性限制了最佳治疗剂量的给予。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以末梢神经炎为主要表现,如肢端感觉障碍、痉挛、对冷刺激极为敏感等。
欧州Ⅲ期临床试验报道,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神经毒性发生率高达68%[5]。
随着靶向药物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的问世,含奥沙利铂的化学治疗方案使用频率和周期数明显增加,而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限制了其使用,并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6]。
如何预防和减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已成为目前临床科研的一大难题。
氨磷汀为一种广谱的细胞保护剂,是一种前药,在组织中经碱性磷酸酶作用脱去磷酸,成为具有药理活性的游离硫醇代谢物,此代谢物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性。
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内微环境的差异,影响组织细胞对氨磷汀的转化和吸收[7]。
由于正常组织毛细管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pH高于肿瘤组织,且具有更好的血管分布,因此氨磷汀可以在正常组织中迅速代谢为硫醇产物,持续进入组织细胞,结合并减轻化疗药物毒性,清除产生的氧自由基。
研究提示,氨磷汀对机体因顺铂、紫杉醇等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可对抗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元轴突破坏,促进生长和修复[8]。
恶心、呕吐和低血压是氨磷汀的常见副作用,本研究中氨磷汀组轻度恶心、呕吐反应增加可能与此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氨磷汀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降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同时其自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由于本研究中神经毒性症状的统计结果主要以患者对主观症状的叙述为依据,可能存在因患者对神经毒性的耐受或感知程度不同而影响对其神经毒性症状的判定,进一步试验可结合相应神经肌肉系统生理、电生理方面的客观指标测定来衡量神经毒性症状等级。
参考文献:[1]Gamelin E,Gamelin L,Bossi L,et al.Clinical aspects and molecularbasis of oxaliplatin neurotoxicity:curren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J].Semin Oncol,2002,29(5Suppl15):21-33.[2]Kouvaris JR,Kouloulias VE,Vlahos LJ.Amifostine the first selective-target and broad-spectrum radioprotector[J].Oncologist,2007,12(6): 738-747.[3]Gamelin L,Boisdron-Celle M,Delva R,et al.Prevention of oxalipatin-related neurotoxicity by calcium and magnesium infusions:a restro-spective study of161patients receiving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5-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4,10(12Pt1):4055-4061.[4]Kelly H,Goldberg RM.Systemic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current options,current evidence[J].Clin Oncol,2005,23(12):4553-4590.[5]Cassidy J,Misset JL.Oxaliplatin-related side effects:Characteristics andmanagement[J].Semin Oncol,2002,29(5Suppl15):11-20.[6]Grothey A.Clinical management of oxaliplatin-associated neurotoxicity[J].Clin Colorectal Cancer,2005,5(Suppl1):S38-46.[7]Culy CR,Spencer CM.Amifostine,an update on its clinical status as acytoprotecta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nd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Drugs,2001,61(5):641-648.[8]Verstappen CC,Postma TJ,Geldof AA,et al.Amifostine protects against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toxicity:an in vitro investigation[J].Anti-cancer Res,2004,24(4):2337-2341.(收稿日期:2010-03-07;修回日期:2010-07-05)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更能从本质上阐明复方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解释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探索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优化处方,制订科学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质量。
因此,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在此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配伍作用1.1协同作用传统中药制备均采用水煎法。
中药复方配伍以后,在煎煮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由于多种成分的共存,煎煮过程中可能产生不溶性成分或产生新的化合物。
如生物碱与鞣质反应可形成鞣酸生物碱沉淀,酚性化合物及含羧基的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反应可形成络合物。
夏云等[1]对生脉散合煎、分煎液及各配伍组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全方合煎液中产生了新物质5-羟甲基糠醛(5-HMF),且此物质的产生对复方的整体疗效是有利的;进一步研究证实,该物质是麦冬与五味子在共煎过程中生成的。
严永清[2]对麻黄汤进行研究发现,杏仁中苦杏仁苷水解产物苯甲醛和桂枝中的桂皮醛在煎煮时能与麻黄碱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两种容易分解的新化合物。
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与甘草的有效成分FM200联合用于腹腔注射后,镇痛、抑制胃酸分泌和消炎作用均因协同而得到加强。
芍药苷的作用是通过一种皂苷与细胞膜结合来改变细胞膜的理化结构,起到快速调节作用,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而甘草的有效成分FM200通过调节胃黏膜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起到调节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因此,芍药、甘草的配伍使综述报告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中国药业China Pharmaceuticals·77·中国药业China Pharmaceuticals2011年第20卷第7期·78·其药理作用相互增强,从而提高了疗效[3]。
1.2制约作用研究者将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复方配伍以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数量和质量上的对比,分析其配伍规律,用试验方法阐明了中药复方的配伍不是药物数和量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机械的毒、副作用抵消,而是通过药物间复杂的配伍作用使之发生质的改变。
韩新民[4]在实验性缺血或失血性休克家兔研究中发现,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的四逆汤,能避免附子引起的异位心律失常而降低毒性,使口服半数致死量同单用附子相差4倍以上,且其强心升压效用大于各单味药。
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有镇吐止呕作用,生姜能起协同作用,但同时也可提高其毒性;人参、大枣无明显活性,却能增强全方的止呕作用,且大枣能降低吴茱萸的毒性,全方4味以原剂量配伍的药理活性最强,毒性最弱[5]。
配伍剂量的研究证明,不仅组方的单味药数量决定着复方的功用,而且即使组成相同但剂量有异时,也可能造成复方的药效差异。
如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和厚朴三物汤,其药物组成一样,仅药量有差异。
寇俊萍等[6]对3方进行研究发现,3方均明显增加小鼠大肠湿重,其泻下作用强度与所含大黄成正比,以小承气汤效价最高。
符玉荣[7]报道,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测定并比较小青龙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而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甘草酸与麻黄碱虽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比较结果显示,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
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
1.3改性作用对比研究生脉散中的人参、五味子、麦冬3味药共煎和单煎汤液发现,共煎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共煎液中人参皂苷R g3、人参皂苷R h1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煎剂的含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