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中医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学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古代自然科学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医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医药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体系上,还是从治疗方法和手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医药要想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也必将要走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一.中医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医
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振兴。 1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在中医药证的研究方面,对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临床流行病调查研究,特别
是在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等方面有深入进展,为揭示中医脏象气血学说的现代内涵积
累了大量科学数据和经验;并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结合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生命科学
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经络研究方面,提出了循经感传和经络实质的神经生物学假说;在经脉-脏腑相关
联系途径的研究方面,获得了比目前国外关于体壁与内脏关系研究更新颖、更有意义的发现。
在中药基础研究方面,常用中药(单味药)物质基础进一步得到阐明,基本搞清了
120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青蒿素、灯盏花素以及抗肿瘤的人参Rg1等一些活
性成分被开发成了新药;中药复方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开展了对生脉散、当归补
血汤、桂枝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汤等代表性经典方剂的现代系统研究,以揭示其配
伍原理,证明中药复方多成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多个靶点发挥综合调节的优越性,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参麦散单煎与合煎成分的区别
▪ 人参单煎 ▪ 人参、麦冬、五味子合煎,→人参皂
苷Rb1,Rb2,Rc,Rd,Re,Rg1 ; ▪ Rg3,Rh1 ▪ Rg2,Rg3,Rh1成为复方中的主要人参
皂苷。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大黄牡丹汤全方和拆方不同组合配伍煎 液中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 观测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四、复方配伍对药物成分与作用环 节影响的研究
• 1.制剂过程中配伍对药物成分的 影响:
•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配伍后各药原有 所含化学成分在制剂过程中是否发 生了质的变化或量的变化。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 麻黄汤由中药麻黄、桂枝、杏仁、甘 草等组成,麻黄平喘的主要药效物质 是麻黄碱,桂枝的镇痛解热成分是桂 皮醛,杏仁的镇咳成分是苦杏仁甙。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 用避暗法和水迷宫法测定小鼠的学习 记忆功能。
• 结果:当归芍药散中归芍比为1:时, 既能明显改善小鼠被动回避障碍,又 能明显改善小鼠空间辨别障碍,降低 东莨菪碱所致的被动回避障碍,益智 作用最佳。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 探讨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与甘草不同配伍 比例对大鼠痛经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 影响:
• 药对是指在中医方剂中两味药物相对 固定,经常成对出现的配伍形式。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
药理学论文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摘要: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是由两味及两味以上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配伍理论而组成的方剂,即中药复方。较之单味药,复方具有疗强、毒性低等优点。因此,复方的物质基础与药理研究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也倍受重视,发展很快。大多数也是从药理方面阐明复方的作用,本文就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展开一些讨论。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理研究
一、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意义
我国中药复方的研究主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是与国外对天然药物研究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近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方法学上也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仍以印证一些药效指标为主,低水平的重复较多,相关科学的配合不够密切,使得现有的中药复方制剂成分还太复杂、药效不稳定、重现性较差,物质基础不清楚。中成药质量控制大多还是用指标成分,而不是有效成分,缺乏被国际所认可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发展前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简单地采用从单个中药中分离有效单体的方法去研究复方,中药复方的作用大多是多组分、多靶点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如何识别、提取复方中的效应物质及阐明其作用机理成为中药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
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所在。开展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理论特别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二可以在弄清复方作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中药复方制剂活性成分的可测性,内在质量的可控性,作用的可靠性、稳定性,改变外观粗糙、使用不便等缺点。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作用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使研究工作显得困难重重,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析技术、生物效应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采用与中医药理论相适应的药理模型,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将会被逐步阐明,使中医药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中药复方的功效评价和药效成分分析
中药复方的功效评价和药效成分分析
1.中药复方的概念
中药复方是指在中药学上将几种单味药或合成药物组合起来使用的方剂。中药复方由于其独特的组合,可以增强药物的功效,降低毒性,以及改善治疗患者的舒适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2.中药复方的功效评价
中药复方的功效评价主要包括药理学分析、临床疗效评价和药品安全性评价。
(1)药理学分析
药理学分析是对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复方进行扫描电镜和色谱-质谱分析等,可以从中药复方中鉴定出其药效成分与其质量的品质安全。
(2)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是通过对中药复方的药理学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测试和评估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的效果。
(3)药品安全性评价
药品安全性评价是评估中药复方的安全性和合适性的过程。由于中药复方是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患者在服用时需要特别重视其安全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并定期检查身体状况。
3.药效成分分析
药效成分是中药复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药效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和功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药效成分分析的方法。
(1)化学成分分析法
化学成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测定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价其功效。化学成分分析在中药复方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其中的化学成分通常代表着药效成分的主要特点。
(2)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样本的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熔点测定。
(3)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以超声波振荡为核心的提取方法,它可使添加剂和溶剂极化并散步更快,从而有效提取药效成分。
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新视角
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新视角
一、本文概述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正逐渐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新视角,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网络药理学强调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研究药物与生物系统的相
互作用,通过构建复杂的生物网络,深入揭示药物作用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往往侧重于单一成分或单一靶点的分析,难以全面揭示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机制。因此,将网络药理学引入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然后阐述了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网络药理学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和取得的成果。本文还探讨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传统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传统的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往往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复方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药材组成的药方。中药复方的
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通过分析中药复方中药材的成分和作用机制,探究
其药效物质的起效机理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基础,
并为中药复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分析
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药药材组成,不同药材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因此
分析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是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的基础。通过现代分析技
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鉴定和分析中药复方中的有
效成分,如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2.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复方通过调节患者的生物体内环境和生
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现代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可
以探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例如,可以通过检测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研究其对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炎症等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
作用机理。
3.中药复方的相互作用研究
中药复方中的各种中药药材通过相互配伍使用,产生协同作用或相互
促进作用。因此,研究中药复方中不同中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
于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中药复方中各种组分
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动物实验等,通过测定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观察中药复方中不同中药材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还可以包括对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和药效评价等。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是指通过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的分析和测定,评价其质量的优劣,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则是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等方法,评价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成分复杂,多成分多靶点相互作用是其治病的主要机理。为了研究清楚中药发挥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很多学者在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结构鉴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有效成分组的概念是在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作为与临床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药理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组不仅是保证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检测的重要对象,对中药的质量检测和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药物分析技术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开拓了良好的前景。
1.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组概述
中药复方是指在对疾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照配伍原则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材组成的一组药物。中药复方是按照君臣佐使、整体协同的原则进行配制,各种药效成分有机协同,相互配合达到治疗效果,单独某一活性成分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疗效。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与该复方临床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有效物质,是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的物质来源复杂,包括原味药材中的固有成分,不同制备过程的形成产物和经体内消化代谢产生的物质。目前由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难以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制约了中药复方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成分组的概念有别于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是指一味中药或中药复方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合物,其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并被认为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这一类或者几类化合物的混合体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代表其功效的一种独立的化学成分,一般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式或物性常数。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都不能代表中药复方中与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物质,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拥有着千年历史和积淀。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概述
中药复方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案,往往具有较好的协同作
用和疗效。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整合系统生物学、网络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型科学,通过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探究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从而为中
药复方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二、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
数据库;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
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已有多个
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像TCMSP、TCMID、STITCH等。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
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供后续研究使用。
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该网络包括
三个要素:药物、靶标和疾病,通过靶标的联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建立这种网络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文献挖掘法,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相应连接关系;2)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验证前期推理的连接关系;3)数据挖掘法,利用大数据快速筛选
已知的药物靶标和疾病信息进行连接。
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核
心节点是指在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关键通路是指在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传递通
路。对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引言
中药复方制剂是利用多种中药药材组合而成的药物形式,常用于中医
药领域的治疗。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特点是多种中药的组合使用,其
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
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药药材和中药组方理论。
中药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原材料。中药药材的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
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中药药材的有效成分质量和含量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组方理论是指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对复方制剂组方的原则和方
法的总结和归纳。中药组方理论主要包括韦达理论、四气调理学说、
八纲辨证等。这些理论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剂量比例。
二、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
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多组分协同作用、多靶点联合作用、多通道作用等。
1. 多组分协同作用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往往由多个药材的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协同增效、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其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率,
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药效。
2. 多靶点联合作用
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可以通过对多个靶点的作用,实现多种作
用机制的综合效应。例如,多种中药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
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方法
·综述·
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方法/策略进展
Δ字磊 1, 2*,李艳娟 1, 2,李艳芹 1, 2,王涛 1, 2,郝俊杰 1, 2,俞捷 1, 2,杨兴鑫 1, 2 #(1.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昆明 650500;2.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500)
中图分类号 R 284;R 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1-1393-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21摘
要 中药复方即方剂,是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的需要,有选择地将药物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组合而成的用药形
式。目前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策略主要围绕药效物质分析(包括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入血药源成分分析、药动学分析)和药理信号通路分析(包括网络药理学分析、信号通路指标检测、代谢组学分析)两方面进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七情和合”“升降浮沉”“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为基础探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并体现中药复方配伍与药物化学成分、药动学、药理通路机制的变化规律及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在保证中药复方整体疗效的基础上,挖掘中药复方配伍机制内涵,为优化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创造新的中药复方提供思路。关键词 中药复方;配伍机制;药效物质;研究方法;研究策略
Progress in research methods or strategies of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在我国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中药复方是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有综合疗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提高中药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中药复方中经常包含有机酸、多酚类、皂苷类、生物碱、及其它化学成分等。这些活性成分在中药复方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抗炎、抗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然而,当前对于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其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目前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对单个活性成分的研究层面,而对于不同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知之甚少。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药复方中各个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揭示中药复方整体疗效的形成机制。
其次,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存在着技术手段不够先进的问题。传统的实验方法往往只能得到有限的信息,无法全面深入地揭示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以获得更为全面的研究结果。
此外,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技术也是研究的难点之一。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含量复杂,提取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而且目前的提取方法对于一些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并不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提取和纯化技术,以确保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中药 复方有 效 部位 的化 学 研 究及 其
应 用 进 展
林 华 型 (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 香港
摘要 : 目的 目前 国 内外 对 中 药 复 方 的研 究 尚 缺 乏 清 晰 的 思 路 , 法说 明 其整 体 性 和 复 杂性 , 用 中 药复 方 有 效部 位 成 分 无 作 在 药 效 、 用机 理 上与 化 学 成 分相 结合 展 开研 究 。方 法 采 用 作 植 化 方 法对 全 方 化 学成 分 进行 系统 提 取 、 离和 鉴 定 。结 果 与 分
制 , 方 剂 的 传 统 功 效 描 述 赋 予 现 代 药 理 学 内 容 , 现 新 的 给 发
功 能 , 宽 了临 床 应 用 ; 桂 枝 汤 具 有 明 显 的 抗 小 鼠 流 感 病 拓 如 毒 肺 炎 、 炎 、 热 、 痛 等 作 用 ; 阳还 五 汤 能 增 强 心 肌 收 缩 抗 解 镇 补
少 数 的 复方 提 取 成分 的药 理 学研 究 。应 用 膜 片 钳 、 光 扫 描 共 激
聚 集 显微 技 术 、 胞 内微 电 极 等 新 技 术 已 开 始 起 步 , 药 药 效 细 中 的评 价 也从 整 体 试 验 发 展 到 器 官 组 织 、 胞 、 细 胞 及 分 子 生 细 亚 物 学 4个 水 平 。有报 道 l 桂枝 汤 可 能 通过 影 响兴 奋 胃肠 运 动 , 4 从 而 抑 制 胃肠 运 动 的 生长 抑 素 、 管 活 性肠 肽 等 在下 丘脑 和 胃 血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综述·
2012年2月第9卷第6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中药复方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它的药效成分不明确,从而阻碍了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一般指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中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如苷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皂苷等。化学成分研究有助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突破研究现状,有利于解释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以及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精简方剂、优化制剂工艺和提高制剂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中药复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中药复方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药效成分研究是其有神奇疗效的秘密所在。因此,复方药效成分研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1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思路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需要,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与方法,由多味中药形成的化学成分组合体。笔者认为,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是以药理、药效为导向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作用是由这个特定的组合体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而中药药效成分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复方成分,即化学成分的深人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1]。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并不是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可能有新成分的产生或可能产生一些其他动态变化。同样,其整体功效也不等于单味药功效的简单相加。因此系统的研究中药复方药效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及学者达成一个原则性共识“搁置争议,全面发展”,从中医药特色理论开发,寻求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之路。2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方法2.1拆方研究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本文概述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核心在于揭示复方中有效成分的组成、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包括中药学、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因此,本文将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其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梳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复方的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如高通量筛选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网络药理学等。
本文将总结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展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全面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我们应以系统生物学、药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引言
中药复方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复方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在体内发挥着协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1. 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由多种植物组合而成,每种植物都含有不同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是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每种植物所
含有的不同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2. 作用机制
2.1 抗氧化作用
许多中草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并减轻氧化应激对
细胞和组织造成的损伤。抗氧化剂如黄酮类和维生素C等可以提高细
胞对自由基损伤的抵抗能力,减少细胞死亡,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2.2 抗炎作用
中草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和炎
性介质的释放。例如,某些中草药中的生物碱可以抑制白细胞的活化
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2.3 免疫调节作用
中草药复方中的多糖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它们可以增强免
疫细胞活性和免疫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2.4 抑制肿瘤生长
一些中草药复方中含有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
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挥作用,如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血管生
成等。
3. 研究进展
3.1 提取与纯化方法
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活性成分进行进一步实验和临床应用,提取与纯化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超声波辅助提取、液液萃取、柱层析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出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纯化步骤去除其他杂质。
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
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
中药复方是由多种中药配伍而成的治疗药物,具有广谱、多靶点、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然而,由于中药复方涉及到多种药材,其药性复杂,药效难以评估,因此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一直是研究中药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
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是中药学研究的基础。在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质量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在质量天平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精确测量每一种药材的含量。而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对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而得到每一种药材的成分及其含量。二、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
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是中药学研究的重点。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药效学评价、药理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等。其中,药效学评价是中药复方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药效学评价包括药效的强度、持续时间、效应与副作用之间的关系等。而药理学评价则是评价中药复方作用的机理,以及作用强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安全性评价是评价中药复方对人体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以及对人体内各个系统的影响等。
三、中药复方的炮制工艺
中药复方的炮制工艺是保证中药复方质量的重要方式。炮制工艺包括清洗、晾干、煮制、烘干等。其中,清洗和晾干是为了除去草根、杂草等杂质,保证药材的洁净度和干燥度。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温度、水量、用药顺序及药材含量等方面的控制,烘干则是为了保证药材的保存时间、质量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的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对于中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质量评价以及炮制工艺的控制,才能保证中药复方的药效和安全性,为中药学的发展打造坚实基础。因此,中药复方的研究不仅是中医学上的重要课题,也是保证民族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20卷第7期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牛楠1,郝海涛2
(1.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41)摘要:目的总结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配伍疗效、提取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情况。方法通过查阅国内最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中药复方配伍的疗效不是各单味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药物成分间发生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来达到解毒增效等目的。运用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分析化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结论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为其研究服务。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特别是经方)的研究和复方专利保护,并扩大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运用,让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疗效;提取分离;药代动力学;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2011)07-0077-03
3讨论
奥沙利铂抗癌谱广,临床多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类及亚叶酸钙(CF)联合已成为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标准方案和复发转移性肠道肿瘤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4]。尽管奥沙利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外周神经毒性限制了最佳治疗剂量的给予。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以末梢神经炎为主要表现,如肢端感觉障碍、痉挛、对冷刺激极为敏感等。欧州Ⅲ期临床试验报道,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神经毒性发生率高达68%[5]。随着靶向药物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的问世,含奥沙利铂的化学治疗方案使用频率和周期数明显增加,而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限制了其使用,并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6]。如何预防和减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已成为目前临床科研的一大难题。
氨磷汀为一种广谱的细胞保护剂,是一种前药,在组织中经碱性磷酸酶作用脱去磷酸,成为具有药理活性的游离硫醇代谢物,此代谢物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性。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内微环境的差异,影响组织细胞对氨磷汀的转化和吸收[7]。由于正常组织毛细管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pH高于肿瘤组织,且具有更好的血管分布,因此氨磷汀可以在正常组织中迅速代谢为硫醇产物,持续进入组织细胞,结合并减轻化疗药物毒性,清除产生的氧自由基。研究提示,氨磷汀对机体因顺铂、紫杉醇等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可对抗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元轴突破坏,促进生长和修复[8]。恶心、呕吐和低血压是氨磷汀的常见副作用,本研究中氨磷汀组轻度恶心、呕吐反应增加可能与此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氨磷汀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降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同时其自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于本研究中神经毒性症状的统计结果主要以患者对主观症状的叙述为依据,可能存在因患者对神经毒性的耐受或感知程度不同而影响对其神经毒性症状的判定,进一步试验可结合相应神经肌肉系统生理、电生理方面的客观指标测定来衡量神经毒性症状等级。
参考文献:
[1]Gamelin E,Gamelin L,Bossi L,et al.Clinical aspects and molecular
basis of oxaliplatin neurotoxicity:curren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J].Semin Oncol,2002,29(5Suppl15):21-33.[2]Kouvaris JR,Kouloulias VE,Vlahos LJ.Amifostine the first selective-
target and broad-spectrum radioprotector[J].Oncologist,2007,12(6): 738-747.
[3]Gamelin L,Boisdron-Celle M,Delva R,et al.Prevention of oxalipatin-
related neurotoxicity by calcium and magnesium infusions:a restro-spective study of161patients receiving oxaliplatin combined with5-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4,10(12Pt1):4055-4061.
[4]Kelly H,Goldberg RM.Systemic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urrent options,current evidence[J].Clin Oncol,2005,23(12):4553-4590.
[5]Cassidy J,Misset JL.Oxaliplatin-related side effects: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J].Semin Oncol,2002,29(5Suppl15):11-20.
[6]Grothey A.Clinical management of oxaliplatin-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J].Clin Colorectal Cancer,2005,5(Suppl1):S38-46.
[7]Culy CR,Spencer CM.Amifostine,an update on its clinical status as a
cytoprotecta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nd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Drugs,2001,61(5):641-648.
[8]Verstappen CC,Postma TJ,Geldof AA,et al.Amifostine protects against
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toxicity:an in vitro investigation[J].Anti-cancer Res,2004,24(4):2337-2341.
(收稿日期:2010-03-07;修回日期:2010-07-05)
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更能从本质上阐明复方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解释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探索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优化处方,制订科学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质量。因此,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此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配伍作用
1.1协同作用
传统中药制备均采用水煎法。中药复方配伍以后,在煎煮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由于多种成分的共存,煎煮过程中可能产生不溶性成分或产生新的化合物。
如生物碱与鞣质反应可形成鞣酸生物碱沉淀,酚性化合物及含羧基的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反应可形成络合物。夏云等[1]对生脉散合煎、分煎液及各配伍组水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全方合煎液中产生了新物质5-羟甲基糠醛(5-HMF),且此物质的产生对复方的整体疗效是有利的;进一步研究证实,该物质是麦冬与五味子在共煎过程中生成的。严永清[2]对麻黄汤进行研究发现,杏仁中苦杏仁苷水解产物苯甲醛和桂枝中的桂皮醛在煎煮时能与麻黄碱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两种容易分解的新化合物。
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与甘草的有效成分FM200联合用于腹腔注射后,镇痛、抑制胃酸分泌和消炎作用均因协同而得到加强。芍药苷的作用是通过一种皂苷与细胞膜结合来改变细胞膜的理化结构,起到快速调节作用,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而甘草的有效成分FM200通过调节胃黏膜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起到调节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因此,芍药、甘草的配伍使
综述报告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中国药业China Pharmaceuticals·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