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二章 2.2.2(二)
合集下载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2(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一)
问题 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依据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如何分类?如何用棱柱
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柱?
答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 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图 1 中的六棱柱用各顶点字母 可 表 示 为 棱 柱 ABCDEF—A′B′C′D′E′F′ 或 棱 柱 AD′.
小结 如果一个几何体有两个平面平行,其它平面都是四 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侧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这个几何 体就是棱柱.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一)
跟踪训练 2 正方体集合记为 A, 长方体集合记为 B, 直棱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集合记为 C,棱柱集合记为 D,写出这四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一)
例 2 如图, 截面 BCEF 将长方体分割成两部 分,这两部分是否为棱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 从图中看出,EF 与 BC 平行,所以分割成的两部分都 是棱柱,因为都有两个面互相平行,而且夹在这两个平行 平面间的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互相平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体.(1)棱柱有两个面 互相平行 ,(2)其余每相邻两个面 的交线都 互相平行 .棱柱的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
的底面 ,其余各面叫做 棱柱的侧面 ,两侧面的公共边叫
做棱柱的侧棱. 棱柱两底面之间的 距离 , 叫做棱柱的高. 4.棱柱的分类: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 斜棱柱 ,侧 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 直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 棱柱叫做 正棱柱 .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1.2(一)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2(一)
证明 如图,取 BB1 的中点 G,连接 GC1、GE.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F 为 CC1 的中点,
∴BG 綊 C1F.
∴四边形 BGC1F 为平行四边形.
∴BF 綊 GC1. 又∵EG 綊 A1B1,A1B1 綊 C1D1,
∴EG 綊 D1C1.
∴四边形 EGC1D1 为平行四边形.
∴ED1 綊 GC1.∴BF 綊 ED1.
-A1B1C1D1 的棱 AD, A1D1 的中点.求证: ∠C1E1B1 = ∠CE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证明 由于 E, 1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AD, E A1D1 的中点,
所以 EE1∥DD1,且 EE1=DD1,
又因 DD1∥CC1 且 DD1=CC1,
∴四边形 MNA1C1 是梯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2)由(1)可知 MN//A1C1,
又∵ND//A1D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DNM 与∠D1A1C1 相等或互补. 而∠DNM 与∠D1A1C1 均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DNM=∠D1A1C1.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问题 2
你能画出一个空间四边形,并指出空间四边形的对
角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如图,是一个空间四边形, AC、BD 是它的对角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问题 3
空间四边形的常见画法经常用一个平面衬托,你能
画出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F 为 CC1 的中点,
∴BG 綊 C1F.
∴四边形 BGC1F 为平行四边形.
∴BF 綊 GC1. 又∵EG 綊 A1B1,A1B1 綊 C1D1,
∴EG 綊 D1C1.
∴四边形 EGC1D1 为平行四边形.
∴ED1 綊 GC1.∴BF 綊 ED1.
-A1B1C1D1 的棱 AD, A1D1 的中点.求证: ∠C1E1B1 = ∠CE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证明 由于 E, 1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AD, E A1D1 的中点,
所以 EE1∥DD1,且 EE1=DD1,
又因 DD1∥CC1 且 DD1=CC1,
∴四边形 MNA1C1 是梯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2)由(1)可知 MN//A1C1,
又∵ND//A1D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DNM 与∠D1A1C1 相等或互补. 而∠DNM 与∠D1A1C1 均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DNM=∠D1A1C1.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问题 2
你能画出一个空间四边形,并指出空间四边形的对
角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如图,是一个空间四边形, AC、BD 是它的对角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一)
问题 3
空间四边形的常见画法经常用一个平面衬托,你能
画出吗?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配套备课资源】空间直角坐标系
伸出右手,让四指与大拇指垂直,并使四指先指向 x 轴正方向,
然后让四指沿握拳方向旋转 90°指向 y 轴正方向,此时大拇指
本 的指向即为 z 轴正向,并称这样的坐标系为右手系.那么下列
课 时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哪些是右手系?
栏
目
开
关
答 利用右手法则比较容易得出(1)、(4)是右手系.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z>0,则点 P 与 z 轴的正半轴在 xOy 平面的同侧;如果 z<0,
时
栏 则点 P 与 z 轴的负半轴在 xOy 平面的同侧.
目 开
问题4
在平面上如何画空间直角坐标系?
关
答 如下图,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时,一般使
∠xOy=135°,∠yOz=90°.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3.2
小结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O 叫作原点,x,y,z 轴统称
本
课 为坐标轴.由坐标轴确定的平面叫作坐标平面,x,y 轴确
时
栏 定的平面记作 xOy 平面,y,z 轴确定的平面记作 yOz 平面,
目
开 x,z 轴确定的平面记作 xOz 平面.
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3.2
问题 5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中,三个坐标平面的位置关系
栏 在 y 轴上,且|OC|=4,它的 y 坐标是 4;它的 x 坐标与 z 坐
目
开 标都是零,所以点 C 的坐标是(0,4,0).同理,点 A′的坐标
关 是(3,0,2).点 B′在 xOy 平面上的射影是 B,因此它的 x 坐
标与 y 坐标与点 B 的 x 坐标与 y 坐标相同.在 xOy 平面上,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3(二)
所以 BC= 2BD=a, 所以 AB=AC=BC,因此∠BAC=60° .
小结 对于由平面图形折叠而成的几何体,要注意利用平面 图形折叠前后有些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跟踪训练 2 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BD= 2a,AB=AD=BC=CD=AC=a.求证:平面 ABD⊥平面 BCD.
∴△ABD 为正三角形.∴BG⊥AD.
又 AD∩PG=G,∴BG⊥平面 PAD.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2)由(1)可知 BG⊥AD,PG⊥AD.∴AD⊥平面 PBG, 又∵PB⊂面 PBG,∴AD⊥P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小结
证明线面垂直,除利用定义和判定定理外,另一种重
所以 AD⊥平面 BDC. 因为平面 ABD 和 ACD 都过 AD, 所以平面 ABD⊥平面 BDC,平面 ACD⊥平面 BDC;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2)如图(1)中,在直角△BAC 中,
2 因为 AB=AC=a,所以 BC= 2a, 所以 BD=DC= a, 2 如图(2),△B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3(二)
1.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 交线 与第三个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平面垂直, 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 线 互相垂直 ,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 α,β 互相垂直,记作: α⊥β . 2.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一条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小结 对于由平面图形折叠而成的几何体,要注意利用平面 图形折叠前后有些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跟踪训练 2 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BD= 2a,AB=AD=BC=CD=AC=a.求证:平面 ABD⊥平面 BCD.
∴△ABD 为正三角形.∴BG⊥AD.
又 AD∩PG=G,∴BG⊥平面 PAD.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2)由(1)可知 BG⊥AD,PG⊥AD.∴AD⊥平面 PBG, 又∵PB⊂面 PBG,∴AD⊥P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小结
证明线面垂直,除利用定义和判定定理外,另一种重
所以 AD⊥平面 BDC. 因为平面 ABD 和 ACD 都过 AD, 所以平面 ABD⊥平面 BDC,平面 ACD⊥平面 BDC;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二)
(2)如图(1)中,在直角△BAC 中,
2 因为 AB=AC=a,所以 BC= 2a, 所以 BD=DC= a, 2 如图(2),△B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3(二)
1.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 交线 与第三个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平面垂直, 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 线 互相垂直 ,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 α,β 互相垂直,记作: α⊥β . 2.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一条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二章 2.1.1
d(M,P)=|MN|-|NP|=5-3=2. (2)当点 P 在点 M、N 之外时(如图所示),
d(M,P)=|MN|+|NP|=5+3=8.
综上所述,d(M,P)=2 或 d(M,P)=8.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1.1
1.不在数轴上画点,确定下列各组点中,哪组中的点 C 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1.1
探究点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直线坐标系
问题 1 数轴是怎样定义的?
答 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 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问题 2 答 实数集与数轴上的点有怎样的关系? 实数集与数轴上的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1.1
例 1 (1)如果点 P(x)位于点 M(-2),N(3)之间,求 x 的取值 范围; (2)试确定点 A(x +x+1)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
3 B4的位置关系.
解 (1)由题意可得,点 M(-2)位于点 N(3)的左侧, 而 P 点位于两点之间,应满足-2<x<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1.1
2.1.1
【学习要求】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理解实数运算在数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轴上的几何意义. 2.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 4.理解向量相等及零向量的概念. 【学法指导】 通过数轴上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拓展到数轴上向量 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为研究平面解析几何奠定扎实的基础.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6
答 棱台的表面积或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探究点三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圆柱、圆锥、球的表面积
问题 1 如何根据圆柱的展开图,求圆柱的表面积?
图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是圆柱底面 圆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母线), 设圆柱的底面半 径为 r,母线长为 l,
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问题情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已知 ABB1A1 是圆柱的轴截面,AA1=a,AB=b,P 是 BB1 的中点;一小虫沿圆柱的侧面从 A1 爬到 P,如何求小虫爬 过的最短路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圆柱的侧面展开, 本节我们将借助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来研究几何体的表面 积.
答 涂 100 个这样的花盆需油漆 1 000 毫升.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6
1.用长为 4,宽为 2 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此圆柱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截面面积为 A.8 8 B. π 4 C. π 2 D. π
(
)
解析 围成圆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 2 为圆柱的母线, 4 圆柱底面圆的周长为 4,所以圆半径为 , 2π 4 8 圆柱轴截面面积为 2×2×2π=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问题 2 下图是直六棱柱的展开图,你能根据展开图,归纳出 直棱柱的侧面面积公式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S 直棱柱侧面积=ch.即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
高的乘积.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探究点三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圆柱、圆锥、球的表面积
问题 1 如何根据圆柱的展开图,求圆柱的表面积?
图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是圆柱底面 圆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母线), 设圆柱的底面半 径为 r,母线长为 l,
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问题情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已知 ABB1A1 是圆柱的轴截面,AA1=a,AB=b,P 是 BB1 的中点;一小虫沿圆柱的侧面从 A1 爬到 P,如何求小虫爬 过的最短路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圆柱的侧面展开, 本节我们将借助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来研究几何体的表面 积.
答 涂 100 个这样的花盆需油漆 1 000 毫升.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6
1.用长为 4,宽为 2 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此圆柱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截面面积为 A.8 8 B. π 4 C. π 2 D. π
(
)
解析 围成圆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 2 为圆柱的母线, 4 圆柱底面圆的周长为 4,所以圆半径为 , 2π 4 8 圆柱轴截面面积为 2×2×2π=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问题 2 下图是直六棱柱的展开图,你能根据展开图,归纳出 直棱柱的侧面面积公式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S 直棱柱侧面积=ch.即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
高的乘积.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6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3(一)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3(一)
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 并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交角为 直角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 AB 和一个平面 α 相交于点 O,并且和这个 平面内过交点 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 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 这个平 面叫做 直线的垂面 ,交点叫做 垂足 ,垂线上任意一点到 垂足间的线段, 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垂线段 的长度叫做这个 点到平面的距离 .
子吗?
答 旗杆与地面的关系,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大 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 象.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一)
问题 2
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一定相
交.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也一定相交吗?你能 举例说明吗?
答 不一定.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相交的直线中,如果
1.2.3(一)
问题 4
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说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的意义. (1)如图,阳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杆 AB 与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在地面上的影子 BC 的位置关系是什么?随 着太阳的移动,旗杆 AB 与影子 BC 所成的 角度会发生改变吗?
答 垂直关系,所成的角度不变,都为 90° .
又因为 m⊂α,n⊂α,m,n 是两条相交直线,所以 b⊥α.
小结 推论 1: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 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3(一)
跟踪训练 1 已知:直线 l⊥平面 α,直线 m⊥ 平面 α,垂足分别为 A、B,如图,求证:l∥m.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2(二)
1.1.2(二)
2.棱台不一定具有的性质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C )
A.两底面相似 C.侧棱均相等
B.侧面均为梯形 D.侧棱延长后共点
1.1.2(二)
1.棱锥是当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个点时形成的空间图 形, 棱台则可以看成是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锥所得到的图形.应注意:若一个几何体是棱台,则其侧 棱延长后必交于同一点, 也就是说若一个几何体的各条侧 棱延长后不交于同一点, 则该几何体一定不是棱台. 掌握 好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 关键. 2. 棱台是由棱锥截得的, 在处理与棱台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 联系棱锥的有关性质, ”还台为锥”是常用的解题方法和 策略.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棱锥用表示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者用表示顶点
和底面的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来表示.如问题 2 中图中 棱锥可表示为棱锥 S-ABCD 或者棱锥 S-AC.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二)
问题 4 依据棱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如何分类?
答 棱锥按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分别叫做 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面之间的部分形成另一个多面体,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 台.那么棱台有哪些结构特征?
答 有两个面是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梯 形,每相邻两个梯形的公共腰的延长线共点.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2(二)
问题 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类比棱柱的说法,棱台的底面、侧面、侧棱、顶点
分别是什么含义?
别指什么? 答 如下图, 棱锥中有公共顶点的各三角形, 叫做棱锥的侧面;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1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1
1.连接两点的线中, 线段 最短;过两点有 一条 ,并且只 有 一条 直线. 本 课 两点 在一个平面内, 时 2.平面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栏 目 开 关
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所有点 都在这个平面内. 这时我们说, 直线在平面内或 平面经过直线 . 3.基本性质 2:经过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的三点,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或简单说成:不共线的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C )
A.两条直线 C.一个三角形
B.一点和一直线 D.三个点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2.1
3.“a、b 为异面直线”是指: ①a∩b=∅,且 a b;②a⊂面 α,b⊂面 β,且 a∩b=∅; ③a⊂面 α,b⊂面 β,且 α∩β=∅;④a⊂面 α,b⊄面 α; ⑤不存在面 α,使 a⊂面 α,b⊂面 α 成立.
小结 我们把这类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1
例 1 如图中的△ABC, AB、 若 BC 在平面 α 内,判断 AC 是否在平面 α 内?
解 ∵ AB 在平面 α 内,∴ A 点一定在平面 α 内,又 BC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在平面 α 内,
∴ C 点一定在平面 α 内,因点 A、点 C 都在平面 α 内,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1
问题 8 基本性质 2 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是什么?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的意思是说“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个点的平面是有的,而且只有一个”,也即不共线的三点 确定一个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说成“确定一 个平面.”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5
和直立、水平两个投射面都垂直的投射面叫做侧立投射面, 通常把这个平面放在直立投射面的右面, 投射到侧立投射面 内的图形叫做左视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5
探究点二 几何体的三视图 问题 1 如图,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a、b、c ,那 么其三视图分别是什么?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表示).正确画法如图.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5
1.球的三视图都是圆;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 矩形 ,俯视图是 圆 ; 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 三角形 ,俯视图是 圆和圆心 ; 圆台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等腰梯形 , 俯视图是两个同心圆 .
置,且主视图在左,左视图在右,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5
跟踪训练 2 下图是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想象它们表示的 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其示意图.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5
解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时 目 开 关
图形叫做空间图形的 三视图 . (3)三视图中,三种视图的关系是:长对正,高平齐,宽 相等,或说主俯一样长,主左一样高,俯左一样宽. 4. 三视图的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前方、 正上方、 正左方看到的物体轮廓线的正投影围成的平面图 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三视图 在物体的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与投射面垂直,
则称这样的平行投影为正投影,那么正投影有哪些特殊的 性质呢?
答 (1)垂直于投射面的直线和线段的正投影是点;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章末复习课(一)
证明 (1)∵BG∶GC=DH∶HC,
∴GH∥BD,又 EF∥BD,∴EF∥GH,
∴E、F、G、H 四点共面.
(2)∵G、H 不是 BC、CD 的中点,∴EF≠GH.
又 EF∥GH,∴EG 与 FH 不平行,则必相交,设交点为 M.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EG⊂面ABC ⇒M∈面 ABC 且 M∈面 ACD HF⊂面ACD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M 在面 ABC 与面 ACD 的交线上⇒M∈AC. ∴GE 与 HF 的交点在直线 AC 上.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跟踪训练 3 如图,O 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上底面 ABCD 的中心,M 是正方体对角线 AC1 和截 面 A1BD 的交点.求证:O、M、A1 三点共线.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例 4 如图,E、F、G、H 分别是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棱 BC、CC1、C1D1、AA1 的中点, 求证: (1)GE∥平面 BB1D1D;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平面 BDF∥平面 B1D1H.
证明 (1)取 B1D1 中点 O,连接 GO,OB, 1 易证 OG 綊2B1C1, 1 BE 綊2B1C1, ∴OG 綊 BE, 四边形 BEGO 为平行四边形.
又∵DN⊄平面 ABC,BC⊂平面 ABC, ∴DN∥平面 ABC,又∵MN∩DN=N, ∴平面 DMN∥平面 ABC.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章末复习课
题型五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配套备课资源】第3章 1.2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
结论 问题1中点d叫作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d)叫作函数y
本 课 =f(x)的极小值;点e叫作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e)叫作函数 时 栏 y=f(x)的极大值.极大值点、极小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 目 开 关 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极小值点与极小值:如图,在包含x0 的一个区间(a,b)内,函数y=f(x)在任
本 课 的函数值,称点x0为函数y=f(x)的 时 栏 极小值点 ,其函数值f(x0)为函数的 极小值 . 目 开 关 3.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x0)上是增加的,在区间(x0,b)
何一点的函数值 都大于或等于 x0点
解析
1 A中f′(x)=-x2,令f′(x)=0无解,
∴A中函数无极值. B中f′(x)=1-ex,令f′(x)=0可得x=0. 当x<0时,f′(x)>0,当x>0时,f′(x)<0. ∴y=f(x)在x=0处取极大值,f(0)=-1. C中f′(x)=3x2+2x+2,Δ=4-24=-20<0.
答 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处导数为零,但导数值为零的点不一定 是极值点.可导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是f′(x0) =0且在x0两侧f′(x)的符号不同. 例如,函数f(x)=x3可导,且在x=0处满足f′(0)=0,但由于当 x<0和x>0时均有f′(x)>0,所以x=0不是函数f(x)=x3的极值点.
当a=1,b=3时,f′(x)=3x2+6x+3=3(x+1)2≥0, 所以f(x)在R上为增函数,无极值,故舍去.
当a=2,b=9时,f′(x)=3x2+12x+9=3(x+1)(x+3).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2.2(三)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三)
问题 3 如何画两个平行平面?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在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
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线.
小结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又因 l∥α,m∥α,l∩m=P,所以 β∥α.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2.2(三)
3.已知 A、B 是平面 α 外的两点,则过 A、B 与 α 平行的平 面有______个. 0或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当直线 AB 与平面 α 相交时,不存在过 A、B 与平 面 α 平行的平面;
则平面 ACD 与平面 α,β 分别相交于直线 AD, BG.平面 DCF 与平面 β, 分别相交于直线 GE, γ CF. 因为 α∥β,β∥γ.
所以 BG∥AD,GE∥CF. AB DG DG DE 于是,得BC=GC ,GC = EF . AB DE 所以BC= EF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线 a 与直线 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答 平行或异面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三)
探究点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问题 1 生活中有没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呢?
答 教室的天花板与地面给人平行的感觉,前后两块黑板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也是平行的.
问题 2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2(三)
1.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 没有公共点 ,那么这两个平面叫 做平行平面. 记作 α∥β. 本 课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 两条相交直线 平 时 栏 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目 开 3.判定定理的推论: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关 于另一个平面内的 两条直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 个平面内的 任意直线 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如果两个平 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 交线 平行.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 形分别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3
问题 2
类比棱柱、棱锥、棱台中的底面、侧面、侧棱、高
这些概念,在圆柱、圆锥、圆台中相应的有关概念是如何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即球心到这个截面的距离为 24 cm.
1.1.3
1. 圆柱的平行于轴线的截面是一个以上、 下底面圆的弦和母 线组成的矩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 圆锥的过顶点且与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个由两条母线和底 面圆的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圆锥的母线 l、高 h 和底面 圆的半径 R 的关系为 l2=h2+R2. 3.圆台的母线 l、高 h 和上下两底面圆的半径 r、R 组成一 个直角梯形,圆台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 梯形.“还台为锥”也是解决圆台问题的主要方法. 4.球面与球体是有区别的.球面仅仅指球的表面,而球体不 仅包括球的表面,也包括球面所包围的空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 16 cm,求圆台的母线长.
解 设圆台的母线为 l, 截得圆台的上、 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4r.
16-l r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 ,解得 l=12. 16 4r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 12 cm.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3
探究点二 球的结构特征 问题 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著名景点.它的构造 从外形上看是由八个圆柱组合成的一个组合体,我们周围 的很多建筑物和它一样,也都是由一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 成的组合体.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 构特征.
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 形分别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3
问题 2
类比棱柱、棱锥、棱台中的底面、侧面、侧棱、高
这些概念,在圆柱、圆锥、圆台中相应的有关概念是如何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即球心到这个截面的距离为 24 cm.
1.1.3
1. 圆柱的平行于轴线的截面是一个以上、 下底面圆的弦和母 线组成的矩形.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 圆锥的过顶点且与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个由两条母线和底 面圆的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圆锥的母线 l、高 h 和底面 圆的半径 R 的关系为 l2=h2+R2. 3.圆台的母线 l、高 h 和上下两底面圆的半径 r、R 组成一 个直角梯形,圆台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归结为解这个直角 梯形.“还台为锥”也是解决圆台问题的主要方法. 4.球面与球体是有区别的.球面仅仅指球的表面,而球体不 仅包括球的表面,也包括球面所包围的空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 16 cm,求圆台的母线长.
解 设圆台的母线为 l, 截得圆台的上、 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4r.
16-l r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 ,解得 l=12. 16 4r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 12 cm.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3
探究点二 球的结构特征 问题 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著名景点.它的构造 从外形上看是由八个圆柱组合成的一个组合体,我们周围 的很多建筑物和它一样,也都是由一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 成的组合体.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 构特征.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7
1 1 1 =3Sh+3( S+ S′)h S′=3h(S+ SS′+S′).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8 由台体的体积公式,你能得出圆台的体积公式吗? 1 1 2 答 V 圆台= (S′+ S′S+S)h= π(r +rR+R2) (r、R 分别 3 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7
2.把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那么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B ) A.2 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2 2倍
C. 2倍
D. 2倍
3
解析 由面积扩大的倍数可知半径扩大为原来的 2倍,
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2 2倍.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何表示?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4
观察下面的图,用同样大小的三个三棱锥能拼成一
个三棱柱,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说明三棱锥的体积是等底面积、等高的三棱柱体积的
三分之一.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5 由问题 4,你能得到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为圆台上底、下底的半径)
问题 9 如何求球的体积呢?
答 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根据祖暅原理可以得到球 4 3 的体积公式:V 球=3πR .其中 R 为球的半径.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7
问题 10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1.4
(3)画侧棱.过 A,B,C,D 各点分别作 z 轴的平行线,并在 这些平行线上分别截取 2 cm 长的线段 AA′,BB′,CC′, DD′.
(4)成图.顺次连接 A′,B′,C′,D′(去掉辅助线,将被 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就得到长方体的直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4
探究点三 中心投影 问题 1
1.1.4
3.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
解 画法按如下步骤完成:第一步:在已知的正三角形 ABC 中,取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取对称轴 CO 为 y 轴.画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应的 x′轴、y′轴,使∠x′O′y′=45° .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1.4
问题 7 如何画出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在立体几何中,通常用正等测画法画圆的直观图,圆的 直观图是椭圆. 由于画圆的直观图比较复杂, 在实际操作中, 通常使用不同尺寸的椭圆模板.会画圆的直观图,就能画出 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物体与灯泡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什么不 同?
答 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形状与原物体相似, 大小比物体 大.当物体离灯泡越近,在投影面上的影子越大.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4
1.当图形中的直线或线段不平行于投射线时,关于平行投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1)直线和线段的平行投影仍是直线和线段;
(2)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是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4)成图.顺次连接 A′,B′,C′,D′(去掉辅助线,将被 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就得到长方体的直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4
探究点三 中心投影 问题 1
1.1.4
3.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
解 画法按如下步骤完成:第一步:在已知的正三角形 ABC 中,取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取对称轴 CO 为 y 轴.画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应的 x′轴、y′轴,使∠x′O′y′=45° .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1.4
问题 7 如何画出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在立体几何中,通常用正等测画法画圆的直观图,圆的 直观图是椭圆. 由于画圆的直观图比较复杂, 在实际操作中, 通常使用不同尺寸的椭圆模板.会画圆的直观图,就能画出 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1.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物体与灯泡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会有什么不 同?
答 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形状与原物体相似, 大小比物体 大.当物体离灯泡越近,在投影面上的影子越大.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1.4
1.当图形中的直线或线段不平行于投射线时,关于平行投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1)直线和线段的平行投影仍是直线和线段;
(2)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是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二章 2.2.2(一)
∴由两点式可得直线 AD 的方程: y+1 x-1 3 =3-1,即 5x-4y-9=0. 2+1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2.2(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经过点(- 2,2),倾斜角是 30° 的直线的方程是 ( C ) 3 A.y+ 2= (x-2) B.y+2= 3(x- 2) 3 3 C.y-2= (x+ 2) D.y-2= 3(x+ 2) 3 3 解析 由题意直线的斜率 k=tan 30° 3 ,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3)过点 P(5,-2),且与 y 轴平行; (4)过 P(-2,3),Q(5,-4)两点.
解 (1)∵直线过点 P(-4,3),斜率 k=-3,
∴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 y-3=-3(x+4), 即 3x+y+9=0.
(2)与 x 轴平行的直线,其斜率 k=0,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可得直线方程为 y-(-4)=0(x-3),即 y=-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可以确
定一条直线;
已知两点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一)
问题 3 已知直线 l 经过点 P0(x0,y0),且斜率为 k,如何来 求直线 l 的方程?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设点 P(x,y)为直线 l 上不同于 P0(x0,y0)的任意一点, y-y0 则直线 l 的斜率 k 可由 P 和 P0 两点的坐标表示为 k= , x-x0 即 y-y0=k(x-x0).
2.2.2(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 例 2 求过点(0,1),斜率为- 的直线的方程. 2 解 直线过点(0,1),表明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1,又直 1 线斜率为-2,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 得 y=-2x+1,即 x+2y-2=0.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2【配套备课资源】第二章 2.1.2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1.2
3.已知平面内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 A(-2,1)、B(-1,3)、 C(3,4),求第四个顶点 D 的坐标.
解 分以下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1)构成▱ABCD1(以 AC 为对角线).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设 D1(x1,y1),
AC
1 5 的中点坐标为2,2,其也为
|MA|=
a2 b2 1 a- + = 2 4 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2 b 1 2 -b2= +2 a +b2, 4 2
a2+b2.
所以|OM|=|BM|=|MA|.
即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1.2
的距离.
2. 中点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A(x1, 1), 2, y B(x
x1+x2 y1+y2 y2), M(x, 点 y)是线段 AB 的中点, x= 2 , 则 y= 2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1.2
[问题情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我们已经知道数轴上的两点 A、B 的距离|AB|=|xA-xB|, 那么如果已知平面上两点 P1(x1,y1),P2(x2,y2),如何求 P1,P2 的距离 d(P1P2)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平方和.
证明 如图所示,以顶点 A 为坐标原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B 边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有 A(0,0).设 B(a,0),D(b,c),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点 C 的坐标为(a+b,c),
因为|AB|2=a2,|CD|2=a2,|AD|2=b2+c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二)
探究点 问题 1 方程?
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哪几种形式?分别写出其
答 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 P1(x1,y1)的坐标,和直线的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斜率 k,则直线的方程是 y-y1=k(x-x1);
斜截式:已知直线的斜率 k,和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b,则 直线方程是 y=kx+b;
平行于 y 轴,当 C=0 时与 y 轴重合.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3 例 1 已知直线通过点(-2,5),且斜率为- ,求此直线的一 4 般式方程.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3 解 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 y-5=-4(x+2), 整理,得所求直线方程为 3x+4y-14=0.
以后求直线方程时会有章可循.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跟踪训练 2
利用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过点(0,3)并且与坐
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是 6 的直线方程.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 设直线为 Ax+By+C=0, ∵直线过点(0,3)代入直线方程 C 得 3B=-C,B=- 3 , C2 由三角形面积为 6,得AB=12,
2.2.2(二)
[问题情境]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四种表达形式, 它们都含有 x, y 这两个变量,并且 x,y 的次数都是一次的,即它们都是 关于 x, 的二元一次方程, y 那么直线的方程与二元一次方 程有怎样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问题 5 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 直线方程都是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关于 x,y 的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二元一次方程又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关于 x,y 的二元一 次方程 Ax+By+C=0(A,B 不同时为零)叫做直线的一般式 方程,简称一般式.
问题 7
在方程 Ax+By+C = 0(A,B 不同时为零)中,A,
B,C 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1)平行于 x 轴;(2)平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于 y 轴;(3)与 x 轴重合;(4)与 y 轴重合. C 答 当 A=0 时,方程变为 y=-B ,当 C≠0 时表示的直
线为平行于 x 轴,当 C=0 时与 x 轴重合; C 当 B=0 时,方程变为 x=-A ,当 C≠0 时表示的直线为
2.直线 l 的方程为 Ax+By+C=0,若直线 l 过原点和二、 四象限,则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D ) B.A>0,B>0,C=0 D.AB>0,C=0
A.C=0,B>0 C.AB<0,C=0
解析 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行判断.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2.2(二)
3.直线 x+2y-1=0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 1
B 不同时为零)都表示一条直线吗?为什么?
答
A C 当 B≠0 时,方程 Ax+By+C=0 可变形为 y=-Bx-B,它表 C A 示过点(0,-B),斜率为-B的直线. 当 B=0 时,方程 Ax+By+C=0 变成 Ax+C=0, C 即 x=-A,它表示与 y 轴平行或重合的一条直线. 小结 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k(x-x1),可化为 kx+(-1)y+y1-kx1=0;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斜截式:y=kx+b,可化为 kx+(-1)y+b=0;当 k 不 存在时,直线为 y 轴或平行于 y 轴的直线,方程为 x= x1,它可化为 x+0· 1=0,此方程也是关于 x,y 的二 y-x 元一次方程; y-y1 x-x1 = 可化为(y2 -y1)x+(x1 -x2)y+x1(y1 -y2)+ y2-y1 x2-x1 y1(x2-x1)=0; x y + =1 可化为 bx+ay-ab=0. a b 小结 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2.2.2(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例 2 求直线 l:2x-3y+6=0 的斜率及在 y 轴上的截距. 2 解 已知直线方程可化为 y=3x+2, 2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 k=3,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2. 小结 求直线方程,表面上需求 A、B、C 三个系数,由 B C 于 A、 不同时为零, A≠0, B 若 则方程化为 x+Ay+A=0, B C A C 只需确定A、A的值;若 B≠0,则方程化为Bx+y+B=0, A C 只需确定 、 的值. B B 因此,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直线方程.这样在
两点式:已知直线上两点 P1(x1,y1),P2(x2,y2),则直线的 y-y1 x-x1 方程是 = ; y2-y1 x2-x1 截距式:已知直线在 x 轴、y 轴上的截距为 a、b,则直线 x y 的方程是a+b=1.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问题 2 上述四种直线方程,能否写成 Ax+By+C=0 的统 一形式? 答 都能写成 Ax+By+C=0 的形式,点斜式:y-y1=
2.2.2(二)
2.2.2
【学习要求】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二)
1.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特点及与方程其它形式的区别与 联系. 2.会进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它几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学法指导】 通过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关系,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 式;通过直线方程五种形式间的相互转化,学会用分类讨论 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2.2(二)
1.如果方程 Ax+By+C=0 表示的直线是 y 轴,则 A、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 满足 A.B· C=0 C.B· C=0 且 A≠0 B.A≠0
( D ) D.A≠0 且 B=C=0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2.2.2(二)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跟踪训练 3 已知直线 mx+ny+12=0 在 x 轴,y 轴上的截 距分别是-3 和 4,求 m,n. 解 方法一 将方程 mx+ny+12=0 化为截距式得: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x y + =1, 12 12 -m - n
-12 =-3 m 因此有 -12 n =4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问题 3 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答 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By+C=0, 其中 A,B 不同时为零.
问题 4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每一个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Ax+By+C=0(A,
都表示一条直线,原因如下:
C C C ∴A=± ,∴方程为± x- y+C=0, 4 4 3 所求直线方程为 3x-4y+12=0 或 3x+4y-12=0.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例 3 已知直线 l:5ax-5y-a+3=0. (1)求证:不论 a 为何值,直线 l 恒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 a 的取值范围. 3 1 (1)证明 将直线 l 的方程整理得 y- =a(x- ), 5 5 1 3 ∴l 的斜率为 a,且过定点 A( , ), 5 5 1 3 而点 A5,5在第一象限,故直线 l 恒过第一象限. 3 5-0 (2)解 直线 OA 的斜率为 k=1 =3.而直线 l 的方程 5-0
1 3 整理得 y-5=ax-5, ຫໍສະໝຸ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l 不经过第二象限,∴k=a≥3.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小结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针对这个类型的题目,灵活地把一般式 Ax+By+C=
0 进行变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求参量取值范围时, 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会使问题简单明了.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析 令 y=0,得 x=1.
2.2.2(二)
1.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形式,一般式也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以化为斜截式.一般式化斜截式的步骤:(1)移项,By= A C -Ax-C;(2)当 B≠0 时,得 y=-Bx-B. 2.在一般式 Ax+By+C=0 (A2+B2≠0)中,若 A=0,则 y C =-B,它表示一条与 y 轴垂直的直线;若 B=0,则 x C =-A,它表示一条与 x 轴垂直的直线.
小结 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作如下约定:一般 按含 x 项、含 y 项、常数项顺序排列;x 项的系数为正; x,y 的系数和常数项一般不出现分数;无特殊要求时, 求直线方程的结果写成一般式.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跟踪训练 1 若方程(2m2+m-3)x+(m2-m)y-4m+1=0 表 示一条直线,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问题 6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 它有什么优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 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 x 轴垂直 的直线.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2.2(二)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2.2.2(二)
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关于 x,y 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