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观题(中国近代)
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观题(中国近代史)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
大臣答:彼国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是说明彼国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请回答:
(1)材料一中,嘉庆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1分)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2分)
(3)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4分)
(4)材料三中,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3分)
2、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
高二历史 文化史主观题训练必修3
文化史主观题训练
1、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各界代表参加了持续4个多小时的‚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6分)?
(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2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原因背景类 解题思路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主观题原因背景类解题思路与专项练习题
一原因、背景、条件类
[解题思路]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背景的范围最广, 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
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历史精选(主观题)
历史精选(主观题)
1.(清远1模)材料一: 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材料三: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回答,欧洲扩张的结果是什么?这对世界市场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6分)(2)请用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大工业”是怎样开创世界历史的,并分析“大工业”对晚清的影响
(3)建国初期,我国曾一度与世界分离,请分析其国际因素(4分)。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经济举措?
2.(中山3模)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
1.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胡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
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答题纸上。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不需要说明理由。
(1)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洛阳。(2)北端点:涿郡。今北京。连接黄河与淮河段:通济渠。南端点:余杭。今杭州。(3)材料一胡曾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材料二皮日休认为如果没有隋炀帝奢侈腐化的事情,修大运河的功劳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
(2)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3)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1)科举制度(或三省六部制)。(2)文成(金成)公主入藏。(3)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或遣唐使交往)。(4)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建筑技术(赵州桥)、火药等。
3.“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此人在历史上的最伟大贡献是什么?(3)如何评价此人?
高三历史总复习典型主观题
历史必修二总复习主观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例1、简述商周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制度和农业经
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宋元时期,我国农
业在精耕细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根据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概括当时
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参参考考答答案案]] 出现青铜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
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的农耕技术;
变化:井田制瓦解并出现私田,各国通过变法逐渐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开始形
成;出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农耕技术。
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
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
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宋元时期精耕细作进入全面成熟阶段,出现旱地中耕农具耧锄等;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
复种制;农作物交流广泛,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边远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等。
明清时期特征:精耕细作继续发展,形成多熟制;出现农业的专业化区域;经济作物种
植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被推广种植;农学著作突出。
例2、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2)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比较春秋战国和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共同点。 [[参参考考答答案案]]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大商人资本雄厚;出现
九上历史主观题训练
九年级上册历史主观题训练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材料:“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
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
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杀)一
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
头母牛和一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
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一头
母牛。”
请回答:
(1)该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法律?
(2)材料反映了该国存在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称为什么制度?
2.读图: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属于哪三个文明古国?
(2)它们分别产生于哪些大河流域?
3.读图:
(1)请你说出图片中的建筑分别代表了什么文
明?
(2)这两种文明之前是什么关系?
4.读图:
请填出下列内容:
(1)图一中的人物是(),他统治下的()
是希腊最著名的城邦。
(2)图二中的人物是(),他的主要贡献在
于()。
(3)图三中的人物是();他是()的著
名的统帅。
(4)图四中的人物是(),他于公元前31
年建立了()。
5.
(1)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几大人种?
(2)图片1、2分别属于其中的什么人种?
6.“当希腊化国家正在东方相互厮杀、无暇西
顾的时候,在他们的背后却悄然出现了一个新
兴的国家,她不仅将改变意大利的命运,而且
也将改变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命运。她所创造的
魅力就是相隔万里的中国人也神往不已……”
——《创造奇迹的国土》
(1)新兴的国家是指哪个国家?
(2)为了向地中海扩张,它与哪个国家进行了三
次布匿战争?
(3)这个国家在哪一年建立帝国?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时人类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
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三年高考例题)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主观题
一、小角度题目
1、考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1、(2009卷39.)
材料三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10分)
例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答: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011·全国新课标)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省市境)。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
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同胞、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主观题(一)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影响?(1分)
材料二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1分)
材料三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3)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指哪个朝代?(1分)
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
(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1分)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1分)
(5)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1分);(2)文成公主(1分);(3)元朝(1分);(4)西藏(1分);册封达赖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5)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民族有冲突,但和平相处是主流,民族交融是主流。(言之有理即可,2分)
2.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2020年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主观题专题练习(一)
七下历史主观题专题练习(一)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3分)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
2、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是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究,请你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2)材料二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
材料三阅读下列四个人物图片:
(3)根据材料三写出B、D人物的名字?(2分)
材料四“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高中历史七种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七种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原因类
(一)万能公式:→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二)具体模板
模板:1.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长期的统一,社会比较安定。
②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
⑤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分工细化,促使人们通过六恤互通有无,促进商业发展。
模板2.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②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了社会的发展。
③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
①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②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
模板3.近代西方科技领先的原因
①14、15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定下来,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聚集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④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科学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
模板4.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
历史各题型主观题答题:性质型
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
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
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
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
1.例1:俄国1861年改革。(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例2:王安石变法。(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2)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3.例3:鸦片战争。(1)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2)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4.例4:美国内战。(1)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2)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不同历史事件的性质的解题模式及举例
1.战争型
(1)战争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战争属性三方面归纳。
(2)举例: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中考复习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中考复习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原因类
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适用于中国古代史)
(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
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
6. 改革成败的原因。
历史主观练习题课件PPT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012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析
总结词
考察历史评价和反思
详细描述
2012年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和反思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正反面影响、经验教训等 方面的评价和反思。
总结词
注重历史证据和逻辑推理
详细描述
2012年高考历史主观题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证据的掌握 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史实进行合理的逻辑 推理。
经济发展:分析中国 现代史上的经济发展 历程,包括工业化、 市场化、全球化等方 面的进程和挑战。
文化与社会:探讨中 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和 社会变迁,如教育、 科技、文化交流等方 面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
•·
国际关系与战争:探讨世界现代 史上的国际关系和战争冲突,如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事件及其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03
04
05
资本主义的崛起:15世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始 全球化开端:随着资本
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文 于18世纪的英国,随后 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艺复兴运动为西方资本 传播到欧洲和美国等地。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
主义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 密。国际贸易、投资和
随后,英国、荷兰、法 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 文化交流等活动逐渐增
04
历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析
高中历史《主观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主观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一)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以政治手段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以海路贸易为主;平等贸易,友好往来。
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儒家“贵和”思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
1.19世纪末,德国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疾病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1884年议会颁布《意外事故保险法》,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按照法律规定,包括免费医疗保险、现金抚恤、死亡丧葬等。1889年议会又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三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由她去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合理的、并与国际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陈晓律《以社会福利促社会控制》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这对近代德国代议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行方式上的特点。这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意志帝国加强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作用。
2.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英国时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
材料二商务与碰撞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材料三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
(2)材料二中“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
4.(1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
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
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