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第五章_核苷酸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四版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1bd8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6.png)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四版《生物化学原理》是杨荣武教授所著的一本被广泛采用的生物化学教材。
目前已经发行了第四版,该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促进对生物化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生物化学原理》第四版中,杨荣武教授首先介绍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他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出发,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特性、生物催化等基本原理。
杨教授详细讲解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随后,杨荣武教授详细介绍了糖、脂质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他讲解了糖代谢和储存、脂质代谢等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并介绍了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机制。
此外,杨教授还介绍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化学领域,如酶学、代谢调控和细胞周期等,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生物化学原理》第四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详细而全面的内容。
杨荣武教授在书中不仅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还侧重于解释生物化学的各个方面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命现象。
他还通过数目繁多的例子和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
此外,该书的第四版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杨教授加入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这些新的内容使读者能够了解到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且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总之,杨荣武教授的《生物化学原理》第四版是一本内容详实、深入浅出的生物化学教材。
无论是作为学习指导,还是作为参考书,该书都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化学知识,并为读者深入研究和应用生物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杨荣武教授
![生物化学--杨荣武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c6b5c7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f.png)
两种β折叠的结构比较
β转角的主要内容
① 肽链骨架以180 º回折而改变 了肽链的方向;
② 由肽链上四个连续的氨基酸 残基组成,其中n位氨基酸残 基的-C=O与n+3位氨基酸残 基的-NH形成氢键;
③ Gly和Pro经常出现在这种结构 之中;
④ 有利于反平行β折叠的形成, 这是因为β转角改变了肽链的 走向,促进相邻的肽段各自 作为β股,形成β折叠。
在蛋白质分子中,除了 上述四种有规则的二级 结构以外,还有一些极 不规则的二级结构,这 些结构统称为无规则卷 曲。一般说来,无规则 卷曲无固定的走向,有 时以环的形式存在,但 也不是任意变动的,它 的2个二面角(ф,ψ)也 有个变化范围。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卷曲 和折叠,形成主要通过氨基酸侧链以次级键(有时还有二硫键 和金属配位键)维系的完整的三维结构。三级结构通常由模体 和结构域组成。稳定三级结构主要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 范德华力。
余下的氨基酸则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自身可以进 行有效的合成,它们包括:Ala,Asn、Asp、Gln、Glu、 Pro、Ser、Cys、Tyr和Gly。
一组(组氨酸)笨(苯丙氨酸)蛋(蛋氨酸)精 (精氨酸)来(赖氨酸)宿(苏氨酸)舍(色氨 酸)住(组氨酸)亮(亮氨酸)凉(异亮氨酸) 鞋(缬氨酸)
氨基酸的缩合反应与肽的形成
氨基酸的手性:D型与L型氨基酸
➢22种蛋白质氨基酸分子中,除了甘氨酸,均至少含 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除甘氨酸以外的21种蛋 白质氨基酸都具有手性性质。如果以L型甘油醛为参 照物,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就有D型和L型两 种对映异构体。实验证明,蛋白质分子中的不对称 氨基酸都是L型。D型氨基酸仅存在于一些特殊的抗 菌肽和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之中,它们不能参入 到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或蛋白质分子之中。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https://img.taocdn.com/s3/m/f9d0a4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1.png)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的科学,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部的化学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是由一系列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构成的,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途径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另外,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它们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分别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翻译等功能。
多糖和脂类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在细胞结构、能量储存和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我们来探讨一下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类型,合成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而分解反应则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降解过程。
这些化学反应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分子,它通过水解反应释放能量,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动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类型。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它需要消耗能量;而分解代谢则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降解过程,它释放能量。
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各种代谢反应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体内的稳态。
总的来说,生物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杨荣武)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杨荣武)](https://img.taocdn.com/s3/m/6a1105a30029bd64783e2cc1.png)
第二章1. 想想核酸的A260为什么会下降?肯定是形成双螺旋结构引起的。
那为什么相同序列的核酸,RNA的A260下降,DNA的A260不变?这说明RNA能形成双链,DNA不能。
那么,为什么RNA能形成双链呢?原因肯定就在RNA和DNA序列上不同的碱基U和T上面。
U和T的含义完全一样,差别在于RNA分子上的U可以和G配对,而DNA分子上的T不能和G配对。
如果这时候能想到这一点,题目的答案也就有了。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1个核酸的A260主要是4个碱基的π电子。
当一个核酸是单链的时候,π电子能吸收较大的光;但核酸为双链的时候,碱基对的堆积效应使π电子吸收较少的光。
于是,题目中的数据告诉我们,第一种序列的DNA和RNA在二级结构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而对于第二种序列的RNA光吸收大幅度减少,意味着RNA形成了某种双链二级结构,RNA二级结构的一个常见的特征是G和U能够配对。
从第二种序列不难看出,它能够自我配对,形成发夹结构,而降低光吸收。
2. RNA的小沟浅而宽,允许接近碱基边缘。
2′-OH位于小沟,提供氢键供体和受体,起稳定作用。
G:U 摇摆碱基对让G的氨基N2 位于小沟,能够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如在tRNA Ala和同源的氨酰-tRNA合成酶之间)。
3. (1)核酶由RNA组成,所以一定是RNA双螺旋,为A型。
(2)序列交替出现嘌呤和嘧啶,应该是Z型双螺旋。
(3)既然是DNA,在上述湿度条件下,要么是B型,要么是Z型。
由于B型比Z型更紧密(螺距比Z型短,每个螺旋单位长度具有更多的电荷,相同数目碱基对的总长度要短)。
因此,1号一定是B型,2号为Z型DNA。
4. (1)(2)Arg(3)Asn和Gln5. 使用dUTP代替dTTP并不能改变DNA双螺旋的结构。
T和U的差别只是在T嘧啶环上是否有一个甲基,这个甲基位于双螺旋的大沟之中。
如果用2′-OH取代2′-H,则合成出来的是RNA,于是螺旋变成A-型。
多出来的羟基产生空间位阻,致使RNA无法形成B-型双螺旋。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4040d933ba1aa8114431d9d0.png)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科目名称:生物化学原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原农业工程)生物信息学方向参考书目:杨荣武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考试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术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2.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能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分析、推理和解决实践中有关生理学的一般问题。
4.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沿动态,并反思形成科学的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思想。
为养成科学思维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长、代谢、遗传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打下基础考试方法:闭卷书面解答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论述等。
考试内容第一章糖类(1)单糖(2)寡糖(3)多糖(4)糖缀合物第二章脂质和生物膜(1)脂质的化学结构及其功能(2)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功能第三章氨基酸(1)氨基酸的结构、种类和分类(2)氨基酸的性质和功能(3)氨基酸的分离与纯化第四章蛋白质的结构(1)肽的结构(2)蛋白质的结构(3)蛋白质的折叠历程与结构预测(4)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组学第五章蛋白质的功能及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1)蛋白质的功能(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蛋白质的功能预测第六章蛋白质的性质、分类和研究方法(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3)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4)蛋白质的分类第七章核苷酸(1)核苷酸的结构与组成(2)核苷酸的功能第八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分类(2)核酸的一级结构(3)核酸的高级结构(4)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5)核酸的功能第九章核酸的性质及研究方法(1)核酸的理化性质(2)核酸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核酸一级结构的测定第十章酶学概论(1)酶的化学本质(2)酶的催化性质(3)酶的分类与命名第十一章酶动力学(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2)米氏反应动力学(3)酶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4)多底物反应动力学(5)别构酶的动力学第十二章酶的催化机理(1)酶催化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2)过渡态稳定学说(3)过渡态稳定的化学机制(4)几种常见酶的结构与功能第十三章核酶的结构与功能(1)核酶的种类(2)核酶的催化机制(3)核酶发现的意义及其应用第十四章酶活性的调节(1)酶的“量变”(2)酶的“质变”第十五章酶的应用及研究方法(1)酶活力的测定(2)酶的分离和纯化(3)酶工程第十六章维生素与辅酶(1)水溶性维生素(2)脂溶性维生素第十七章代谢总论(1)代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十八章生物氧化(1)呼吸链(2)氧化磷酸化第十九章生物大分子的消化和吸收(1)糖类的消化吸收(2)脂质的消化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第二十章糖酵解(1)糖酵解的发现(2)糖酵解的全部反应(3)NADH和丙酮酸途径(4)其他物质进入糖酵解(5)糖酵解的生理功能(6)糖酵解的调节第二十一章三羧酸循环(1)三羧酸循环的发现(2)三羧酸循环的全部反应(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功能(4)乙醛酸循环(5)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6)三羧酸循环的调控第二十二章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反应(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功能第二十三章糖异生(1)糖异生所涉及的全部反应(2)糖异生的生理功能(3)糖异生的调节第二十四章糖原代谢(1)糖原的分解(2)糖原的合成(3)糖原代谢的调节第二十五章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代谢(1)脂肪代谢(2)磷脂代谢(3)糖脂代谢第二十六章脂肪酸代谢(1)脂肪酸的分解(2)脂肪酸的合成(3)脂肪酸代谢的调控第二十七章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分解(2)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第二十八章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的合成(2)核苷酸合成的调节(3)核苷酸的分解。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第五章_核苷酸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第五章_核苷酸](https://img.taocdn.com/s3/m/e823cfa91a37f111f1855b65.png)
碱基几乎不溶于水,这与其芳香族的杂 环结构有关。 互变异构 酸碱解离 强烈的紫外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 260nm。
碱基的互变异构
核糖和脱氧核糖
D-核糖 存在于RNA 2-脱氧-D-核糖 存在于DNA 差别:- 2'-OH vs 2'-H 这种差别影响到二级结构和稳定性。
核苷
常见的核糖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AMP、ADP和ATP
环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核苷酸的生物功能
① 能量货币,通常是ATP,有时使用UTP(糖原合成)、 CTP(磷脂合成)和GTP(蛋白质合成); 核酸合成的前体:NTP→RNA,dNTP→DNA; 信号转导,例如cAMP和cGMP作为某些激素的第二信使, 鸟苷酸能够调节G蛋白的活性; 作为其他物质的前体或辅酶/辅基的成分,如ADP为辅酶I 和II的组分,鸟苷酸作为第一类内含子的辅酶; 活化的中间物,如UDPGlc和CDP-乙醇胺分别参与糖原和 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 作为酶的别构效应物参与代谢的调节,如ATP为磷酸果糖 激酶-1的负别构效应物,AMP作为糖原磷酸化酶的正别构 效应物; 调节基因表达。例如ppGpp和pppGpp参与调节原核细胞蛋 白质的合成。
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的化学结构
几种修饰核苷
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苷的戊糖羟基的磷酸酯。核糖核苷的 磷酸酯为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的磷酸酯为脱氧 核苷酸。理论上,核苷的5′-OH、3′-OH和2′-OH 均可以被磷酸化而分别形成核苷-5′-磷酸、核苷3′-磷酸和核苷-2′-磷酸。但是,自然界的核苷酸 多为核苷-5′-磷酸。 核苷单磷酸(NMP)是指核苷的单磷酸酯。核 苷单磷酸可以通过一次成酐反应形成核苷二磷酸 (NDP)。核苷二磷酸再通过一次成酐反应生成 核苷三磷酸(NTP)。为了将核苷二磷酸和核苷 三磷酸上不同的磷酸根区分开来,将直接与戊糖 5′-羟基相连的磷酸定为α磷酸根,其余两个磷酸 根从里到外依次被称为β磷酸根和γ磷酸根。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aded8ca1c7aa00b42acb13.png)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Biochemistry课程编码:27A11301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姚文兵等主编,生物化学(药学类专用)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目:1.张丽萍主编,简明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Garrett and Grisham: Biochemistry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张楚富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黄熙泰等主编,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杨荣武主编,生物化学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刚等教育出版社,2007.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内容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生命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一切生化过程及其规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药物和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等,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把这些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有关科学领域和生产实践,已达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本课程是药学制药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生物化学对医药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
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除了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外,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药学其它各课程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现代生物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新进展。
生物化学实验除为验证理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外,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了解最新的生化技术。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糖的化学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重要多糖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多糖的分类。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df04f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是一部由杨荣武教授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多年,综合了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而编写的综合性专著。
该书以生物化学为研究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生物化学的领域知识,讨论了各种分子的构成、特性及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理,揭示了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关于生物化学各种分子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糖代谢及其调控、代谢调控、脂质及脂质代谢、细胞内盐基平衡、激素代谢及调控、酶学及调控、羧基化学及酸碱平衡等,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方面的详细讨论及实验技术,为学习者深入地了解生物化学提供了参考。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化学相关领域的知识,除了知识类细节介绍外,书中还收集了大量实例,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生物化学知识。
同时,书中还通过详细的实验示例,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
总的来说,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生物化学专著,有助于大学生和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相关专业人士深入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可以说是学习生物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杨荣武)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32核苷酸代谢-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
![(杨荣武)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32核苷酸代谢-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9816ef2da38376bae1fae25.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核苷类似物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细菌 细菌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限速酶为天冬氨酸转氨甲酰基 酶,其中CTP和UTP为它的反馈抑制剂,ATP为别构激 活剂。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限速酶是CPS-II。UDP或 UTP抑制它的活性,PRPP则激活它的活性。EGF能够 诱导CPS-II的磷酸化,使其降低对UTP抑制的敏感性, 但增强了对PRPP激活的敏感性。 此外,乳清苷酸脱羧酶也是一个调节位点,其活性受 到UMP的抑制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抗核酸代谢类药物
除了可用于治疗癌症以外,还经常用作抗病毒 的药物。
(1)叶酸类似物 (2)谷氨酰胺类似物 (3)碱基类似物 (4)核苷类似物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谷氨酰胺的类似物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司 抓 住 契 机 ,在元旦 期间,在 湖州三 县两区 进行进 一步的 宣传。 二、活动目的
■ 鉴 于 微 车 市场与 目标消 费者追 求口碑 好,强动 力,售后 服务好 的特性 ,满足 消费者 的心理
杨荣武 生物化 学原理 第二版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第三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
类似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由嘧啶磷 酸核糖转移酶催化。
核苷激酶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完整)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引言和绪论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引言和绪论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7f07e352d380eb63946d03.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一些推荐的免费网络资源
♥ .sina/njuyangsir
♥ sciencedaily ♥ worthpublishers/lehninger ♥ pearsonhighered/mathews/ ♥ / ♥ web-books/MoBio/ ♥ almaz/nobel ♥ wiley/college/voetfundamentals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艾滋病毒(HIV)
多莉羊(Dolly the sheep) 暗物质 干细胞
全基因组测序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度分子/年度突破
纳米电路 小RNA(small RNAs)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Biochemistry (cont.)
I promise I would not complain If I could store them in my brain 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 I wish that I were wiser
My courses really shouldn’t be Such metabolic misery 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 I wish that I were wiser
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 Reactions make me shiver They’re in my heart and in my lungs They’re even in my liver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https://img.taocdn.com/s3/m/84591e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b.png)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科学。
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是探索生命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以及这些分子在细胞内的组织、功能和代谢过程。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
生物化学原理是生物化学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基础,它们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
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如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几乎所有生化过程,如酶的催化作用、细胞的结构支持和调节、免疫反应等。
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的分裂等重要生化过程。
多糖和脂类在生物体内也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多糖是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脂类参与了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和信号传导等。
2. 细胞的代谢过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生物体内生化反应和分子转化的场所。
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降解两个方面。
物质的合成是指细胞内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如蛋白质的合成、核酸的合成等。
物质的降解是指细胞内各种生物大分子的降解过程,如葡萄糖的降解、脂肪的降解等。
这些代谢过程是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的来源,它们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息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指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复制过程,它包括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等。
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实现过程,它包括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的分裂等。
生物化学原理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它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探索生命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期中考试样卷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期中考试样卷](https://img.taocdn.com/s3/m/a42730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f.png)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期中考试样卷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试卷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生物化学(A)卷(闭卷)教师姓名杨荣武学号姓名专业年级考试日期6月24日成绩No notes or books of any sort may be used during the exam. All the cell phones must be powered off!I swear that I have neither given nor received aid on this exam.(Signature)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题,请用"+"和"-"分别表示"对"和"错")1. 如果一种突变导致Hb不能形成四级结构,那么这种Hb的突变体的氧合曲线一定是双曲线。
2. 过渡态是酶在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中间物。
3. 没有一个酶的活性中心完全由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4. 在DNA双螺旋结构中没有AG碱基对,这是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合适的氢键供体和受体。
5. Hb既可以结合O2,还可以结合CO2和CO,但结合的位点都不一样。
6. 富含GC的DNA双螺旋比富含AT的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原因是GC碱基对比AT碱基对多一个氢键。
7. 细胞中的酶绝大多数是别构酶。
8. 某氨基酸溶于pH 7的水中,所得氨基酸溶液的pH为6,那么此氨基酸的pI肯定是大于6。
9. 假定一种别构酶具有正协同效应,那么此酶负别构效应物的存在将增强它的正协同效应。
10. 所有的单糖都具有还原性,而所有的多糖都没有还原性。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20题,):1. 最不容易出现在蛋白质内部的一对氨基酸残基是:A. Arg: LysB. Ser: Thr C: Arg: Asp D: Leu:Val E: Pro: Gly2. 以下物质不具有pI的是:A. 氨基酸B. 小肽C. 核苷酸D. 蛋白质E. 脂肪3. 决定葡萄糖是D型还是L型立体异构体的碳原子是:A. C2B. C3C. C4D. C5E. C64. Hsp70具有的酶活性是:A. 激酶B. 蛋白酶C. ATP酶D. 异构酶E. 没有酶活性5. 丝氨酸蛋白酶的过渡态的稳定受“氧负离子空穴”促进。
代谢生物化学(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代谢生物化学(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fa41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c.png)
代谢生物化学代谢: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合成代谢中能量的输入方式:①分解代谢中产生的通用能量货币,即ATP(或GTP、CTP、UTP、NAD+)②以NADPH形式存在的高能电子能量代谢中辅酶的递能作用:①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递能作用②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MN(黄素单核苷酸)递能作用③CoA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生物氧化: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氧化反应的统称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脱氢生物氧化是在一系列酶、辅酶(辅基)和电子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每一步释放一部分能量,既能防止能量的骤然释放而损害有机体,又能让机体更好地捕获能量合成ATP,还方便了机体对其进行调控。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ETS):有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呼吸链一般分为: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构成呼吸链的所有电子传递体都有两种形式:氧化型和还原性,电子是通过这两种形式的相互转变进行传递的呼吸链的主要成分:1.辅酶Ⅰ和NADH脱氢酶2.黄素及与黄素偶联的脱氢酶3.辅酶Q4.铁硫蛋白5.细胞色素6.氧气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方向: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O2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方向: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O2蛋白质复合体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Q;辅基:FMN、Fe-S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辅基:FAD、Fe-S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还原酶):将电子从还原型Q传递至细胞色素C;辅基:血红素b、血红素c1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辅基:Fe-S、血红素a、血红素a3氧化磷酸化:当电子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总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释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驱动ATP的合成,这种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合成ATP的方式。
杨荣武主编《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杨荣武主编《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b15d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f.png)
第二章1.想想核酸的A260为什么会下降?肯定是形成双螺旋结构引起的。
那为什么相同序列的核酸,RNA的A260下降,DNA的A260不变?这说明RNA能形成双链,DNA不能。
那么,为什么RNA能形成双链呢?原因肯定就在RNA和D NA序列上不同的碱基U和T上面。
U和T的含义完全一样,差别在于RN A分子上的U可以和G配对,而DNA分子上的T不能和G配对。
如果这时候能想到这一点,题目的答案也就有了。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1个核酸的A260主要是4个碱基的π电子。
当一个核酸是单链的时候,π电子能吸收较大的光;但核酸为双链的时候,碱基对的堆积效应使π电子吸收较少的光。
于是,题目中的数据告诉我们,第一种序列的DNA和R NA在二级结构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而对于第二种序列的RN A光吸收大幅度减少,意味着RNA形成了某种双链二级结构,RNA二级结构的一个常见的特征是G和U能够配对。
从第二种序列不难看出,它能够自我配对,形成发夹结构,而降低光吸收。
2. RNA的小沟浅而宽,允许接近碱基边缘。
2′-OH位于小沟,提供氢键供体和受体,起稳定作用。
G:U 摇摆碱基对让G的氨基N2 位于小沟,能够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如在tRNA Ala和同源的氨酰-tRNA 合成酶之间)。
3.(1)核酶由RNA组成,所以一定是R NA双螺旋,为A型。
(2)序列交替出现嘌呤和嘧啶,应该是Z型双螺旋。
(3)既然是DNA,在上述湿度条件下,要么是B型,要么是Z型。
由于B型比Z型更紧密(螺距比Z型短,每个螺旋单位长度具有更多的电荷,相同数目碱基对的总长度要短)。
因此,1号一定是B型,2号为Z型D NA。
4.(1)(2)Arg(3)Asn和Gln5.使用dUTP代替dTT P并不能改变DNA双螺旋的结构。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杨荣武)生化-期末复习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杨荣武)生化-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72eeb7790c69ec3d4bb7500.png)
考试题型:一、填空;二、是非题;三、选择题;四、名词解释;五、问答题每章简要:一、生物氧化基本概念,与非生物氧化比较呼吸链;概念、组成、类型、传递顺序、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 概念、机制、解偶联剂二、代谢总论基本概念; 代谢、代谢途径、代谢物,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代谢组、代谢组学三、糖酵解糖的消化; 淀粉的酶水解糖酵解全部反应、三步限速步骤、特异性抑制剂、两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能量产生、生理意义、丙酮酸去向。
四、TCA 循环乙酰CoA 的形成, TCA 循环化学途径、能量产生,功能和调节。
乙醛酸循环五、磷酸戊糖途径发生部位、氧化相反应、功能六、糖异生概念、发生部位、与糖酵解比较、底物、几步重要反应、生理意义七、光合作用概念,总反应式光反应;两大光系统的组成(中心色素,电子受体与供体,功能),光合磷酸化以及与氧化磷酸化的比较。
暗反应;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C3 途径重要的反应, 酶和中间物八、糖原代谢糖原降解;相关酶;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成;相关酶,糖原合成酶,UDP-Glc, 需要引物, 糖原素……调节九、脂肪酸代谢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 α-氧化,ω-氧化酮体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十、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前体、部位、重要的中间物、HMG-CoA 还原酶运输; 血浆脂蛋白、LDL 、HDL十一、磷脂和糖脂代谢甘油磷脂的酶水解十二、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依赖于ATP 的降解途径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的去除,铵离子的命运,尿素循环生物固氮十三、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调节核苷酸的分解;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主要相关疾病第一章:生物氧化一、概念1、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2、呼吸链:由一系列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称为电子传递体系(ETS),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5部分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5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5cfbcb028ea81c758f578b5.png)
编辑课件
Western印迹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直接测定法 间接测定法。
先得到某一种蛋白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根据通 用的遗传密码表间接推导出由其决定的氨基酸序列。
编辑课件
测定步骤 1 2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主要步骤
主要试剂和方法
备注
详见蛋白质的纯化
极端pH;8mol/L 尿素;
如果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可使用步骤3的方
编辑课件
等电聚焦需要在凝胶中加入两性电解质,以在阳 极和阴极之间建立递增的pH梯度,处在其中的蛋 白质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最后各自移动到 并聚焦于与其pI相当的pH位置上。于是通过等电 聚焦,不仅可以实现pI不同的蛋白质之间的分离 ,而且还可以测定出各种蛋白质的pI
编辑课件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
法;PTIC或其衍生物测定法。
法,需要根据可能的封闭类型,区别对待。如
C-端测定:肼解法;还原法:使用硼 果氨基是被甲酰或乙酰化封闭的,需要先将甲
氢化纳将C-端氨基酸残基转变成氨基 酰基或乙酰基水解。如果氨基是被焦谷氨酰化
醇,而将它与其它氨基酸区别开来。 封闭的,可以使用专门水解焦谷氨酸残基的焦
羧肽酶法(羧肽酶A、B,参考表4-2)谷氨酸氨肽酶,直接进行分析。
编辑课件
蛋白质的水解
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或蛋白酶的催化下均能够发生水 解。但需要注意的是,酸水解会破坏几种氨基酸,特 别是Trp几乎全部被破坏,其次是三种羟基氨基酸。另 外Gln和Asn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成Glu和Asp。酸 水解常用硫酸或盐酸,使用最广泛的是盐酸;碱水解 会导致多数氨基酸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产生消 旋现象,但不会破坏Trp;酶水解效率高、不产生消旋 作用,也不破坏氨基酸,但由于不同的蛋白酶对肽键 特异性不一样,因此,由一种酶水解获得的通常是蛋 白质的部分水解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的化学结构
几种修饰核苷
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苷的戊糖羟基的磷酸酯。核糖核苷的 磷酸酯为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的磷酸酯为脱氧 核苷酸。理论上,核苷的5′-OH、3′-OH和2′-OH 均可以被磷酸化而分别形成核苷-5′-磷酸、核苷3′-磷酸和核苷-2′-磷酸。但是,自然界的核苷酸 多为核苷-5′-磷酸。 核苷单磷酸(NMP)是指核苷的单磷酸酯。核 苷单磷酸可以通过一次成酐反应形成核苷二磷酸 (NDP)。核苷二磷酸再通过一次成酐反应生成 核苷三磷酸(NTP)。为了将核苷二磷酸和核苷 三磷酸上不同的磷酸根区分开来,将直接与戊糖 5′-羟基相连的磷酸定为α磷酸根,其余两个磷酸 根从里到外依次被称为β磷酸根和γ磷酸根。
第五章 核苷酸
提要
一、碱基 二、核苷 三、核苷酸
碱基
嘧啶
① ② ③ 胞嘧啶 (DNA, RNA) 尿嘧啶 (RNA) 胸腺嘧啶 (DNA) 腺嘌呤 (DNA, RNA) 鸟嘌呤 (DNA, RNA)
嘌呤
① ②Biblioteka 嘧啶环和嘌呤环的编号以及各种碱基的化学结构
茶碱和咖啡因的化学结构
碱基的性质
碱基几乎不溶于水,这与其芳香族的杂 环结构有关。 互变异构 酸碱解离 强烈的紫外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 260nm。
碱基的互变异构
核糖和脱氧核糖
D-核糖 存在于RNA 2-脱氧-D-核糖 存在于DNA 差别:- 2'-OH vs 2'-H 这种差别影响到二级结构和稳定性。
核苷
核苷是由戊糖和碱基通过β-N糖苷键形成的糖苷。核苷中的戊糖 有D-核糖和2-脱氧-D-核糖两种,它们都以呋喃型环状结构存在。 前者形成核糖核苷,后者形成脱氧核苷。核苷中的糖苷键由戊糖 的异头体C原子与嘧啶碱基的N1或嘌呤碱基N9形成。为了避免碱 基环上原子的编号与呋喃糖环上原子编号混淆,在呋喃环上各原 子编号的阿拉伯数字后需加“′”. 在核苷中,碱基在糖苷键上的旋转受到空间位阻的限制。结果核 苷和核苷酸能以顺式和反式两种构象存在。顺式核苷的碱基与戊 糖环在同一个方向,反式核苷的碱基与戊糖环在相反的方向。 由于嘧啶环O2和戊糖环C5′之间的空间位阻,嘧啶核苷通常为反 式构象。嘌呤核苷可采取两种构象。自由的嘌呤核苷(特别是鸟 苷)更容易形成顺式构象,但是,DNA和RNA螺旋中的嘌呤核苷 主要为反式构象。
常见的核糖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AMP、ADP和ATP
环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核苷酸的生物功能
① 能量货币,通常是ATP,有时使用UTP(糖原合成)、 CTP(磷脂合成)和GTP(蛋白质合成); 核酸合成的前体:NTP→RNA,dNTP→DNA; 信号转导,例如cAMP和cGMP作为某些激素的第二信使, 鸟苷酸能够调节G蛋白的活性; 作为其他物质的前体或辅酶/辅基的成分,如ADP为辅酶I 和II的组分,鸟苷酸作为第一类内含子的辅酶; 活化的中间物,如UDPGlc和CDP-乙醇胺分别参与糖原和 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 作为酶的别构效应物参与代谢的调节,如ATP为磷酸果糖 激酶-1的负别构效应物,AMP作为糖原磷酸化酶的正别构 效应物; 调节基因表达。例如ppGpp和pppGpp参与调节原核细胞蛋 白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