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分析
C-反应蛋白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
C-反应蛋白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朱平胜;辛振;时依;项武军;葛思堂;张宗兵;姜从桥【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8(027)009【摘要】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以期为早期发现术后吻合口瘘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3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发生吻合口瘘(n=26),对照组为未发生吻合口瘘(n=292),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的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水平,及其对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CRP、WBC、NEU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CRP、WBC、NE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70.41 mg/L为截点值,术后3 d CRP 水平诊断吻合口瘘发生的敏感性为92.06%,特异性为84.62%,曲线下面积为0.93,优于术后3 d WBC和NEU的诊断价值.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3 d CRP水平对预测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总页数】4页(P634-637)【作者】朱平胜;辛振;时依;项武军;葛思堂;张宗兵;姜从桥【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23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7【相关文献】1.微创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导致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J], 郭贞2.改良骶前间隙引流途径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J], 任磊; 刘春凤; 徐林霞; 周业江3.低位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 [J], 刘献棠; 吴印爱; 王志伟; 聂晨阳; 杨慧; 吴晓翔; 易娜4.加固吻合对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J], 李震生;王春鹏;陈若冰5.经骶前间隙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在60岁以上老年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J], 任慧;顾立强;陈晶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白细胞计数和全自动散射浊度法测定C—反应蛋白,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统计。
结果: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占20%;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增高占25%;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占35%;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正常占19%。
结论: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辅助诊断中C—反应蛋白应与白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并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诊断,可减少误诊率。
标签: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主要是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其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无特异性,但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害的灵敏指标,CRP在感染后6- -8h开始增高,24—48h达到高峰,CRP>20mg/L 时可考虑为细菌感染[1]。
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CRP被认为是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一般认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时,血中CRP增高,并且与感染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病毒感染时CRP无明显变化,CRP要比白细胞计数更准确更敏感。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作一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为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直肠癌并手术650例,发生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84例,同时作血常规与CRP检查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标本。
仪器为血常规采用美国库尔特五分类计数仪检测。
CRP应用德国BNPROSPEC仪器,采用全自动散射浊度法测定。
1.2 方法分成4组进行统计,4组分别为:CRP与WBC均增高,CRP与WBC均不增高,CRP增高而WBC正常,CRP不增高WBC增高。
WBC计数大于10.0×10CRP 大于20mg/L为CRP增高.。
2 结果3 讨论C—反应蛋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1930年发现一些毒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与肺炎双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有明显的反应,CRP就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有以了解炎症的种类和炎症的严重程度。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与营养风险关系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选取 2 0 1 0年 6月一2 0 1 4年 6月在 本 院进 行
直肠 癌 前 切 除 术 的患 者 1 2 0例 , 男 7 1例 , 女 4 9 例, 年龄 5 1 -8 8岁 , 平 均年 龄 ( 6 2 . 3±7 . 8 ) 岁, 所
入本研究 , 而对部分病历信息缺失而从未进 行营 养风 险评估 的患者则 不 予 以排 除 。
有研 究 _ 1 - 2 J 认为 , 吻合 1 5瘘 是影 响直 肠 癌 患
有 患者入 院后 详 细 记 录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 包 括 年 龄、 性别 、 体 质量 、 体质量变 化情况 、 近期 饮 食 情 况、 肿瘤 临 床病理 分期 、 术 前 白蛋 白值 、 手 术方 式 、 吻合 口距 肛 缘距 离 、 术 前有 无 吸烟史 、 术前 有无 放 化 疗史 、 患者 术前 合并 症 ( 包 括 高血压 病 、 糖尿病 、 心血 管病 等 ) 、 术 中是 否 合并 肠 梗 阻 、 是 否 行 预 防 性 造 口等 。 对患 者 营养 风 险 筛 查方 法 采 用 NR S 2 0 0 2评 分 系统 , 患者评 分 ≥3分 为有 营养 风险 _ 5 5, _见表 1 。 对 于部分 此前 未行 术前 NR S 2 0 0 2评 分 的患 者 , 则 根据 患者 年龄 、 性别 、 体 质量 、 体质 量变 化情 况 、 近 期饮食 情 况 、 术 前 白蛋 白值 等相 关 信 息 重新 计算
对于其 他危 险 因 素 , 肿瘤 病 理 分 期及 吻合 口位 置 被认为 是影 响 吻合 口瘘 发生 至关 重 要 的 因 素 , 肿 瘤分 期 越 晚 , 越容易发生局部转移 , 手 术 难 度 越 大; 而 低 位 吻合 由于 血运 匮 乏 , 愈合 困难 , 也 更 容 易发 生吻合 V I 瘘[ 。
临床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相关因素、诊断、分级、预防、处置和预防措施
临床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相关因素、诊断、分级、预防、处置和预防措施胃肠外科主要做手术,是切除病变组织并重建消化道,简单说来就是肠切除肠吻合。
经历过相关手术的都知道,术后最大的麻烦就是发生吻合口瘘,只要发生轻则住院时间延长、患者遭罪等,重则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其死亡率很高,超过 30%。
相关风险因素(1)术前因素①性别:男性是独立危险因素(骨盆狭窄)。
②年龄:意见不一致,部分文献报道年龄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相关性。
③体质指数:BMI ≥ 30 kg/m2 显著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④术前合并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会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将影响瘘口的愈合。
⑤分级:ASA 分级≥Ⅱ或Ⅲ级被认为是吻合口漏危险因素。
⑥术前药物治疗:肿瘤相关药物会影响组织微循环,增加瘘的严重程度;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会增加瘘的风险。
⑦吸烟和饮酒。
⑧肿瘤状况:肿瘤分期和直径是吻合口瘘发生增加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 5cm,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增加 4 倍;⑨肠道准备:肠道准备不佳将增加瘘的风险(2)术中因素①手术方式:不同的吻合方式(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等)对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无差别,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TME 手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比非 TME 手术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更高;taTME(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高于腹腔镜辅助 TME 手术②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独立危险因素,距离 < 5 cm 可使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升高。
③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于漏的发生相关,围手术期输血≥ 400 mL 被认为是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
④使用闭合器的数目:≥ 3 个可使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提高1.42 倍。
⑤预防性肠造口和留置肛管:均显示能降低漏的风险。
⑥其他:保留左结肠动脉、侧方淋巴结清扫等操作对降低吻合口瘘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文档资料
1
定义
• (1)结肠一直肠吻合处、结肠一肛管吻合处 肠壁完整性的缺失,造成肠腔内外空间的 相通。
• (2) 吻合口附近的盆腔脓肿也视为吻合口漏。
国际直肠癌研究小组 (ISREC) ; 2009
2
流行病学
• 国外文献报道l% - 19% • 国内文献5%-10% • 池畔回顾2000 年-2012 年 931 例直肠癌保肛手术
患者的临床资料,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 4.51% (42/931)。 • 我科2013年-2014年
3
危险因素 术前
4
危险因素
• 术中: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吻合口位置 吻合口张力 吻合口血运 其他:主刀技术 吻合器械
5
危险因素 •术后
6
危险因素
• 争议
腹腔镜 vs 开腹
7
欧洲 COLORⅡ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腹腔镜组与 开腹手术组分别为 12.58% (58/461) 和 10.42%(25/2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05)。
• 盆腔感染?
典型
12
吻合口漏分级
• A 级:术后常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仅可能在造口闭
合前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漏,可能导致造口闭合延迟,对 术后治疗无影响。
• B 级:患者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较局限,这类
患者仅需抗感染及局部引流治疗。
• C 级:患者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和其他腹腔感染的临床表
现,严重者可出现粪性腹膜炎,常需急诊手术干预。
8
Meta分析中,腹腔镜组吻合口漏 发生率为 7.6%,而开腹手术组 为 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0.05)
C反应蛋白及前降钙素用于预测结直肠手术术后吻合口渗漏的比较
C反 应 蛋 白及 前 降钙 素 用 于 预 测 结 直 肠 手 术 术 后 吻 合 口渗 漏 的 比较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p a r e C R P a n d P C T r e g a r d i n g w i t h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o f AI . Me t h o d s 1 4 7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w e n t c o l o r e c t u m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r i ma r y a n a s t o mo s i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2 O l 1 t o 2 O 1 4 . AI 1 s u b j e c t s r e c e i v e d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C R P a n d P C T o n d a y s l
檀 晓 东 ,焦 保 庭 ,张 绍 东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2例临床分析_赵强伶
赵强伶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行前
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
果:296 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 12 例,
其中行保守治疗 10 例均治愈,行末端回肠造瘘术 1 例,横结
①年龄与性别。Lee 等[4]研究发现,男性吻合口瘘发生 率要高于女性,本研究显示性别是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 素,可能因为男性的骨盆狭窄且较深,手术视野较差,操作 空间更小,吻合难度加大,更易发生吻合口瘘。本资料未表 明年龄是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需进 一步研究证实。②术前一般情况。患者术前若存在贫血、 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吻 合口瘘发生率将增高[5]。本资料显示糖尿病与吻合口瘘发 生有关,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自身免疫力下降,组织 再生修复能力差,此外机体消灭细菌的能力降低,高血糖降 低细胞运输氧到组织的能力,也将影响吻合口愈合[6]。 3.1.2 局部因素
· 978 ·
黑龙江医药 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l.28 No.4 2015
2010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在锦州市第二医院行直 肠癌前切除术患者 296 例。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5~8cm 者 65 例,8~10cm 者 172 例,>10cm 者 59 例。Dukes 分期:A 期 57 例,B 期 165 例,C 期 46 例,D 期 28 例。术后病理均证实 为直肠癌。其中 12 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男性 9 例,女 性 3 例,年龄 38~81 岁,平均 59.6 岁。发生吻合口瘘的时 间:术后 3~12d,平均时间:术后 7d。合并糖尿病 4 例,高血 压或心脏病 5 例,不全性肠梗阻 3 例。其中肿瘤距离齿状线 5-10cm 的占 11 例,术后病理提示为Ⅲ期的占 5 例,Ⅳ期的占 7 例,12 例吻合口瘘患者行保守治疗 10 例,行末端回肠造 瘘术 1 例,横结肠造瘘术 1 例。另外 284 例患者,男性 157 例,女性 127 例,年龄 30~78 岁,平均 54.2 岁,术后恢复良 好,未发生吻合口瘘。 1.2 临床表现
C-反应蛋白在普外科手术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te r ses db h y we e a s s e y POSS UM . erp so e a iec mp i ainswe e r c r e Th a in swe e d vd d i — Th i o tp rtv o lc to r e o d d. e p t t r ii e n e
P = . 1; 0 0 r=04 3 P =00 0 , 发 症 组 入 院 后 C P值 与 术 后 第 1天 P S U 分 值 呈 正 相 关 (r=0 44, = l .0 , .3 ) 并 R OSM .9 P 0 0 3 , 并发 症 组入 院后 C P值 与 术后 第 l天 P S U 分 值 呈 正 相 关 (r= .9 , = . 3 。 两 组 入 院后 C P值 .0 ) 非 R O SM 0 3 5 P 0 04) R
【 关键词】 C一反应蛋 白; 手术 ;O S M 评分 P SU
Clnia ini c nc ft e o r tv ik s e s e twih — e c i epr t i f rt e pa i n swih g n- i c lsg f a eo h pe a i e r s a s s m n t C —r a tv o en o h te t t e - i
与术后 第 l天 C P值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 义(t=一 .4 , = . 0 ; R 5 2 9 P 0 00 t=一 .5 , 0 0 0 。两组 术后 第 l天 C P值 6 4 6 P= .0 ) R 与术后第 l天 P S U 分值 均不相 关(r=00 5 P =0 7 3 r=02 5 P =0 14) 两组之 间入 院后及 术后 第 1天 OSM .6 , . l; .8 , .3 C P值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R t=一14 8 P = . 4 ; .7 , 0 15 t=一 .7 , = . 3 ) 结论 入 院后 2 0 9 5 P 0 3 3 4h的 C P值作 为普 R 外科手术 患者风险评估的一 个指标 , 有一定的临床意 义一
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液中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结合血清白蛋白预测早期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0101034JC);吉林省卫生与健康技术创新项目(编号:2018J041)*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2-0211-05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液中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结合血清白蛋白预测早期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张 盟,金洪永,樊奇浩,费秉元,于 苗,房学东,高 楠,刘 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液中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结合白蛋白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吻合口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我科首次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36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术后7日内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纳入吻合口瘘组,未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纳入非吻合口瘘组。
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监测术前1d以及术后第12h、1d、3d、5d、7d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水平。
结果 对比两组间基线资料及术前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12h开始升高,术后5日内呈不断上升趋势,检测至术后第5日时,达到高峰(68.3±28.7/55.7±21.6),且第5日吻合口瘘组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16<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在第3日达到高峰,且第3日吻合口瘘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在第3日达到低谷,且第3日吻合口瘘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吻合口瘘组(P=0.039);在ROC曲线下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AUC为0.746(95%置信区间:0.650-0.843),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0%,51.46%。
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及mmp-9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serum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1dꎬ3dꎬ5dꎬ7d after operation. Enzyme linked immunoassay ( ELISA) .
瘘分为未口瘘组(40 例) 、口瘘组(270 例) ꎮ 采集患者术前ꎬ术后 1、3、5、7 d 血清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CRP、PCT、
MMP ̄9 表达ꎬ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评估 CRP、PCT 及 MMP ̄9 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中最佳截断值ꎬ以组织
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ꎬ评估三项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ꎮ 结果 与未口瘘组相比ꎬ口瘘组术前、术后 1 d
053讨论随着手术标准化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有所减少且出现时间较晚?有研究显示?手术时间超过4h?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吻合位置等为胃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8?9?患者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预后?目前尚未有预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有效指标?因此探讨其有效预测指标对于早期干预患者康复十分重要?血清血浆中的肿瘤标志物已逐渐成为无创诊断和癌症预后监测的重要方式?血液样本较容易获得?具有微创连续体外检测和高重现性的优点?因此成为目前的研究焦点?关于胃癌术后吻合口瘘血清预测指标的有关研究笔者所见不多?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清中crppctmmp9术前术后的变化?探讨其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早期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本研究中?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因此排除感染严重并发症等其他因素?基于血清crppctmmp93d水平开始升高?推测术后3d三项指标水平异常有可能成为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早期诊断的突破点?crp是反应机体感染的最敏感指标之一?且其水平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范围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正常机体中crp较低?当机体发生感染等其水平迅速升高?且在3d内达到最大值?病情控制后?其水平则逐渐降低恢复正常10?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未口瘘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术前术后1d无明显差异?未口瘘者水平变化不明显?口瘘者在术后3dcrp水平明显升高?且术后7d达到最高峰?赵秀清等11研究显示当患者发生组织损伤或感染等急性或慢性炎症?患者血清crp水平立即升高?一般14d内患者血清crp水平会降低?若出现再次升高?则提273河北医药2020年2月第42卷第3期hebeimedicaljournal?2020?vol42febno????3示可能发生感染并发症?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当出现细菌感染时?血清中crp水平一般升高而发生病毒感染则变化不明显12?以往研究显示在直肠癌术后早期发现吻合口瘘者血清crp水平在术后3d都达到最高峰其术后5d水平降低?早期维持在高水平13?以上研究表明crp水平升高可能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其预测指标?pct属于无激素活性糖蛋白?在健康者血清中表达极低?当机体出现细菌感染时?细胞产生大量内毒素?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大量pct?而pct水平持续上升则预示发生感染或治疗效果不佳14?mmps为锌离子依赖性金属多肽酶?在细胞胶原基质降解伤口愈合血管形成中占有重要
预防性回肠造口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评价
预防性回肠造口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评价目的:探讨回肠造口在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于我院就诊行Dixon术式(TME标准)的5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回肠造口(观察组)和未行预防性造口(对照组),每组各28例。
回顾性分析了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并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3.6%),对照组6例发生吻合口瘘(21.4%)(P<0.05)。
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在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并减轻家庭负担。
标签:直肠术;吻合口瘘;回肠造口前言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1]。
随着直肠癌手术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吻合器广泛应用于中低位直肠手术后,保肛率显著提高,但吻合口瘘仍是结直肠外科尤其是低位直肠术中的主要问题[2]。
作为较易处理的造口方法之一,预防性的回肠造口可在低位吻合术中达到粪便转流而降低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探讨回肠造口预防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对我科2009年9月~2012年8月行Dixon术式(TME标准)的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对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与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Dixon术式(TME标准)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35~81岁,平均58岁。
经术中测量,肿块距肛缘5~8cm,肿块下方肠管切除的长度为2~5cm,吻合口距肛门≤3cm)。
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组(观察组)和未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组(对照组)。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9.1岁,腫块平均直径为4.7cm。
Dukes A期1例,B期18例,C期9例。
其中包括接受放疗(2例)、合并糖尿病(2例)、支气管哮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合并肺感染(2例)及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
C反应蛋白指标作用及疗效监控、成人术后监测、结直肠癌、脑卒中、心肌梗死、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应用意义
C反应蛋白指标作用及疗效监控、成人术后监测、结直肠癌、脑卒中、脓毒血症、心肌梗死、代谢综合征、宫内感染、脑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应用反映意义C 反应蛋白是肝细胞合成急性相蛋白,当创伤、感染等发生时其表达会显著增高,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参与调节,经肝脏合成,是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人体感染后 CRP 的表达比较敏感,但同时缺乏特异性。
CRP 能反映情况1.评估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监控2、成人术后监测1)所有类型的手术均能引起炎症反应,而 CRP 水平与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2)手术后无并发症的病例中,CRP 在 6 h 内达 10 mg/L,到 48 h 高峰时极少超过 150 mg/L,7 ~ 10 天会下降至基线。
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如感染,组织坏死,血肿如血栓,根据发生的时间,48 h 后CRP 将保持升高或导致继发性升高;3、结直肠癌1)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致死率中位居第4位,CRP可作为结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2)CRP水平升高使肿瘤微环境形成有利于肿瘤的持续生长、侵袭和转移条件;3)有感染风险患者关注CRP来判断感染发生。
4、脓毒血症1)脓毒血症反应发生时凝血失衡导致大量消耗体内内源性抗凝因子,纤溶活性受抑制形成微循环血栓,导致组织缺氧、器官功能不全。
脓毒症为一种炎性疾病,也是一类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2)CRP不是脓毒血症特异性指标,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能更好反应病情好转程度;3)血清CRP是晚期脓毒血症重要感染指标,指标降低与临床表现呈负相关。
5、心肌梗死与脑卒中1)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P 在各类型心血管事件中得到广泛应用;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受损、脑卒中发病后脑组织瞬间损伤将会引起水平升高,患者发病后机体内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导致多种蛋白酶发生水解,造成血管不稳定;血浆CRP水平能反应病情变化情况,且患者病情越严重CRP水平越高;3)动脉硬化而言,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因动脉内膜发生损伤,这种免疫反应引起白细胞在损伤部位聚集,任何疾病发生损伤时CRP 含量都会因炎症反应明显增加。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预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预测中的应用作者:谢志远岳婵娟程星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的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肠瘘患者24例,非肠瘘患者32例,对比分析该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5天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结果:非肠瘘患者术后PCT、CRP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术后1、3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5天呈明显下降趋势;肠瘘患者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PCT、CRP均明显升高,出现峰值后,于术后第5天下降;且ROC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CRP均高于PCT;结论:CRP 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作用优于PCT。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087-02吻合口瘘(AL)是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3-7天多见[1]。
早期诊断及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该研究通过对比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PCT和CRP 值,探讨PCT和CRP与预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方面的作用,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5-76岁,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AL组21例,非AL组35例1.2 入组標准: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窦癌患者,肿瘤大小2~5 cm;排除远处转移、严重心肺疾病等其他手术禁忌。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3、5天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CRP、PCT。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两组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ROC曲线,据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CT、CRP胃癌根治术后AL预测的准确性。
腹腔镜Dixon直肠癌术后动态监测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CRP水平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
腹腔镜Dixon直肠癌术后动态监测腹腔引流液中降钙素原、CRP水平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42例)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38例)接受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根据2010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7版肿瘤分期标准,均通过术前常规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②具备手术适应证并接受Dixon直肠癌根治性手术;③术后病理证实肿瘤无残留,且手术前后均无发生感染。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②合并有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者;③术后有严重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泌尿系统等感染者;④合并严重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者。
80例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46.9 ±8.9)岁,BMI(20.3±3.1)kg/m2,肿瘤距肛缘(7.11±2.18)cm,Ⅰ期25例、Ⅱ期31例、Ⅲ期24例,高分化28例、中分化32例、低分化20例。
二、方法记录80例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和发生例数,吻合口瘘判断标准:①术后体温已恢复正常的患者,术后5 ~10日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或持续升高;②有腹膜炎或直肠刺激征;③引流量突然增加;④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⑤直肠指诊(须慎用)可见吻合口瘘;⑥CT可见吻合口水肿,炎性渗出及积气[4]。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有吻合口瘘)和对照组(无吻合口瘘),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肿瘤类型、分期、分化程度、术前静脉血中CRP和降钙素原水平等,并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分别在术后当日、术后第3日及术后第5日时收集腹腔引流液检测CRP和降钙素原水平。
本研究的CRP和降钙素原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
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王健;赵纲;安燚【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5(023)010【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意义.方法:根据126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产生与否将其分成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8例产生吻合口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7±3)日]明显长于未产生吻合口漏者[(12±4)日],术后死亡率两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增高,无吻合口漏组术后第4日开始回落,吻合口漏组一直持续上升,4日后2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均下降,吻合口漏组第7日回升,与持续下降的无吻合口漏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具有一定的价值,临床可进一步研究,以规范该方法作为对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进行初步预判的无创检测方法之一.【总页数】3页(P1383-1385)【作者】王健;赵纲;安燚【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六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相关文献】1.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沙门菌血流感染的价值研究 [J], 蒋姣姣;李怡霖2.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 傅雅浓3.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谢化胜4.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早期识别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及Nomogram的构建 [J], 田震;满一帆;于宗平;宁亮;李世宽5.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应用价值 [J], 何利珍;崔艳丽;李晓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CRP、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
血清CRP、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韩建波【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46)2【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
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发生吻合口瘘的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纳入未发生组。
分析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关系。
结果:发生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β=0.859,O R=2.360,95%CI为1.103-5.050)、CRP(β=5.781,OR=324.079,95%CI为2.573-40811.649)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P<0.05)。
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血清PCT、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0.7。
结论:血清CRP、PCT水平高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
【总页数】3页(P423-425)【作者】韩建波【作者单位】光山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老年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2.PCT、CRP及Th1/Th2比值联合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分析3.血清MMP-9、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研究4.血清CRP、IL-6、IL-10联合检测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本院进行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悉导致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来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可靠参考。
方法:本次医学专项研究自2020年3月开始,直至2022年3月结束,此次医学专项研究共持续两年。
期间共有138例于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会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的半年内,持续对患者进行探访,收集患者白蛋白水平、肿瘤分化类型等多项数据,依照这些数据对比发生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数据差异,最终判定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结果:当此次医学专项研究期满后,通过整理分析两年期间内所有患者产生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此次专项研究中,共有15例患者伴发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87%。
通过对比各项数据可以看出,伴发吻合口瘘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普遍偏低,且肿瘤下缘位置与肛缘距离十分接近。
结论:依照本次医学专项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白蛋白水平低、肿瘤下缘位置与肛缘距离接近,均为导致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可以将此作为关键参考指标,用以制定相针对性干预措施。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因素引言:我国在2020年-2021年间内,每年罹患直肠癌的患者人数大约在60万例左右,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已经由早年间单一的化疗治疗方式,转化为由手术主导,放化疗等手段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这样的转变使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拔高,尤其是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后,因手术产生的炎症反应与肠壁水肿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观。
但是,尽管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改观,但术后并发展已然是医学界公认的疑难杂症,而吻合口瘘就是直肠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一旦患者术后伴发吻合口瘘,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概率将大幅提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而若能够根据吻合口瘘的发生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案,则能有效的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具保障。
故此,我院特展开此次医学专项研究,企图获悉伴发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研究报告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本次医学专项研究自2020年3月开始,直至2022年3月结束,医学专项研究时间为两年整。
C反应蛋白在外科手术病人中应用价值评估
C反应蛋白在外科手术病人中应用价值评估
胡碧英
【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1(021)002
【摘要】目的:检测施行外科手术110例手术前后不同时期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评估施行外科手术病人急性炎症、术后组织急性创伤、合并感染及恢复的程度。
方法:用胶乳凝集法对外科手术110例进行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及术后 7天连续监测。
结果:术前高于正常有48例,术后3天110例施行手术病人都高于正常范围,术后5天高于正常者36例,术后7天跟踪监测前36例术后5天未降者,4例仍显著增高。
结论:术前急腹症施行外科手术患者,CRP均增高系急性炎症、术后组织急性创伤结果。
术后7天仍未降至正常,预示有合并感染的可能。
【总页数】1页(P207)
【作者】胡碧英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7
【相关文献】
1.冠心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J], 郑春喜;田润华
2.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在3D打印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J], 徐敏;张学华;李玥娟
3.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在3D打印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J], 徐敏;张学华;李玥娟;
4.瑞舒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及对脑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邱荣;王阳;郭莘;郭华;田静
5.C反应蛋白在儿科病人中的应用 [J], 俞锡林;叶华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分析作者:陈力王达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经腹直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该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吻合口瘘的早诊断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CRP)预测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6例行直肠前切除术且不行回肠造口的患者,统计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析CRP早期预测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等。
结果①196例患者中15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6例患者发生感染;18例患者发生非感染并发症。
②术后第3~7天,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吻合口瘘组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5~7天,吻合口瘘组患者CRP 水平均高于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四组患者CRP水平均上升,而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患者CRP在术后第4~7天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
吻合口瘘组患者CRP在第3天达到峰值,其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没有显示出这样的规律。
③将196例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11例)和非吻合口瘘组(185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4~7天CRP的曲线下面积(AUC)>0.800,并且在术后第6天达到最大值0.932, CRP截断值为76.60 mg/L,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9.0%。
结论 CRP是经腹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可靠预测指标。
术后第4~7天的高CRP水平表明需要更仔细的患者评估。
【关键词】 C反应蛋白;吻合口瘘;结直肠手术DOI:10.14163/ki.11-5547/r.2019.04.006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平均寿命的提高迅速增加。
而结直肠手术中吻合口瘘发生率十分高,约占2.7%~9.0%[1-3],发生吻合口瘘后死亡率将近30%[4]。
这意味着吻合口瘘给结直肠外科医生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提早预测吻合口瘘对于临床减少直肠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但是吻合口瘘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有时会延误疾病的治疗[5]。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出一个合适的生化标志物用于吻合口瘘的早期筛查。
最近,国外有研究提出CRP可以作为一个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早期预测指标[5]。
在以前的许多基础研究中发现,感染、组织损伤、急性炎症、癌症时机体内CRP血浆浓度将会升高[6-8],并且CRP浓度随着损伤或者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升高。
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6例行直肠前切除术且不行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RP是否可以作为一项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指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科行直肠前切除术且不行回肠造口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70例。
排除乙状结肠肿瘤根治术、Mile’s手术、Hartmann手术以及复发直肠癌患者。
1. 2 方法统计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析CRP早期预测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CRP健康成人参考值<5 mg/L。
1. 3 并发症诊断标准1. 3. 1 吻合口瘘诊断标准[9] 盆腔引流管引流液呈浑浊、粪性,直肠指检触及吻合破口,血性粘液便,发热伴有腹膜炎体征。
1. 3. 2 感染的诊断依据 CT提示胸腔或者腹腔液体渗出改变,发热伴有腹痛腹胀或者咳嗽咳痰、切口明显红肿、渗液。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CRP水平预测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19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96例患者中15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6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4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5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 5例患者发生其他感染;18例患者发生非感染并发症。
发生吻合口瘘患者于术后第2~12天确诊。
见表1。
2. 2 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吻合口瘘组患者术后第1~7天CRP水平比较术后第3~7天,四组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5~7天,吻合口瘘组患者CRP水平均高于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术后各组患者CRP水平均上升,而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患者CRP在术后第4~7天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
吻合口瘘组患者CRP在第3天达到峰值,其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没有显示出这样的规律。
2. 3 ROC曲线分析将196例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11例)和非吻合口瘘组(185例)。
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4~7天CRP的AUC值>0.800,并且在术后第6天达到最大值。
见表3。
术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均上升,而非吻合口瘘组CRP在术后第4~7天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
吻合口瘘组患者CRP在第3天达到峰值,其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没有显示出这样的规律。
术后第6天AUC达到最大值0.932, CRP截断值为76.60 mg/L,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9.0%。
见表4。
11例吻合口瘘患者平均诊断时间为术后7.34 d,有7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后经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吻合口瘘。
3 讨论本研究中196例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5.6%与国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1-3]。
直肠手术中在进行吻合期间细菌污染是导致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10, 11],这导致了CRP的高水平。
此外,吻合口的慢性感染也可能导致吻合口瘘。
因此,在吻合口瘘的临床诊断前, CRP水平已经升高。
相反,在其他感染性并发症中,伴随着感染的发生和消失, CRP水平同时升高和降低。
通过研究可知,直肠前切除术造成组织损伤后2 d内各组患者CRP水平往往会上升,而可能由于之后组织损伤的减少以及使用抗生素,在非吻合口瘘组患者CRP水平在术后第3天后会下降。
因此,显示的感染并发症和无感染并发症的CRP水平曲线几乎是相同的。
然而,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
因此, CRP水平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其后几天,吻合口瘘患者CRP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没有表现出类似的趋势。
本研究发现,术后第3~7天,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吻合口瘘组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5~7天,吻合口瘘组患者CRP水平均高于感染组、非感染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可以通过监测术后CRP水平,降低过晚确诊吻合口瘘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12, 13]。
同时,本研究发现CRP是吻合口瘘的预测指标,术后第4~7天阴性预测值高,术后第6天AUC达到最大值0.932, CRP截断值为76.60 mg/L,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9.0%。
11例吻合口瘘患者平均诊断时间为术后7.34 d,有7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后经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吻合口瘘。
目前,直肠手术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前者包括抗生素、营养支持和引流等。
要强调的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干预。
本研究中, 6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其中2例在术后第6天前被诊断为吻合口瘘。
2010年国际直肠癌研究小组(ISREC)建议,直肠手术术后吻合口瘘可定义为结肠-直肠吻合或结肠-肛门吻合时肠壁缺乏完整性。
研究组还建议根据吻合口瘘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将吻合口瘘分为三级:A级:无症状吻合口瘘;B级:明显的临床症状;C级:需要再次手术干预。
本研究中1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
根据ISREC分级:B级患者5例, C级患者6例。
在之前国际相关研究中已有一定关于CRP作为一种直肠吻合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的报道 [14-16]。
在本研究中, CRP在术后第4~7天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一个潜在的原因是,一些严重的感染和吻合口瘘事件不能由升高的CRP水平来识别,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然而, CRP作为吻合口瘘的早期预测仍然是有意义的。
本研究的最佳组合是术后第6天AUC达到最大值0.932, CRP截断值为76.60 mg/L。
本研究还发现吻合口瘘平均诊断时间为术后7.34 d,在本研究中共有7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后经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吻合口瘘。
此外,本研究具有临床意义,因为本研究确定了CRP是经腹直肠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良好预测因子,术后持续高水平的CRP可使临床医生尽早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17-19]。
未发现其他可以诊断吻合口瘘的金标准,因此,持续高水平的CRP应提示进一步的影像学探查,即CT扫描等,以排除吻合口瘘的存在。
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当术后CRP水平持续升高或保持高水平时,这可能表明存在吻合口瘘,应缩短诊断时间。
此外,应实施抗生素治疗策略或者甚至再手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5]。
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基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原因,患者例数的有限以及患者的异质背景等因素会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偏差。
例如,本研究仅包括11例吻合口瘘患者,这可能导致结果的统计偏差,虽然统计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6%,与国际同行报道的吻合率相同。
另外不同的医生为患者实施手术,可能导致一定的差异。
即便如此,本研究依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收集了更多中心的数据之后,可以在将来进行相关的前瞻性研究。
综上所述, CRP是经腹直肠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可靠预测指标。
术后第4~7天的高CRP水平表明需要更仔细的患者评估。
参考文献[1] Komen N, Klitsie P, Dijk JW, et al. Calcium score a new risk factor for colorectal anastomotic leakage. Am J Surg, 2011, 201(6):759-765.[2] Hyman N, Manchester TL, Osler T, et al. Anastomotic leaks after intestinal anastomosis:it’s later than you think. Ann Surg, 2007, 245(2):254-258.[3] Boccola MA1, Buettner PG, Rozen WM, et 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in colorectal surgery: a single-institution analysis of 1576 patients. World J Surg, 2011, 35(1):186-195.[4] Thornton M, Joshi H, Vimalachandran C, et 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colorectal anastomotic leaks.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1, 26(3):313-320.[5] Garcia-Granero A, Frasson M, Flor-Lorente B, et al.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Early Predictors of Anastomotic Leak in Colorect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Dis Colon Rectum, 2013 , 56(4):475-483.[6] Black S, Kushner I, Samols D. C-reactive Protein. J Biol Chem, 2004, 279(47):48487-48490.[7] Mantovani A, Allavena P, Sica A, et al. Cancer-related inflammation. Nature, 2008,454(7203):436-444.[8] Casas JP, Shah T, Hingorani AD,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critical review. J Intern Med, 2008, 264(4):295-314.[9] Dindo D, Demartines N, Clavien PA. Classificati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a new proposal with evaluation in a cohort of 6336 patients and results of a survey. Ann Surg, 2004 , 240(2):205-213.[10] De Nardi P, Panzeri F, Staudacher C. Prospective trial evaluating new circular and linear stapler devices for gastrointestinal anastomosis: preliminary data. Tech Coloproctol, 2008, 12(1):69-72.[11] Portillo G, Franklin ME Jr. Clinical results using bioabsorbable staple-line reinforcement for circular stapler in colorectal surgery: a multicenter study.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0, 20(4):323-327.[12] Branagan G, Finnis D, Wessex Colorectal Cancer Audit Working Group. Prognosis after anastomotic leakage in colorectal surgery. Dis Colon Rectum, 2005, 48(5):1021-1026.[13] Nesbakken A, Nygaard K, Lunde OC. Outcome and late functional results after anastomotic leakage following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 Br J Surg, 2001, 88(3):400-404.[14] Matthiessen P, Henriksson M, Hallbook O, et al. Increas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s an early indicator of subsequent symptomatic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Colorectal Dis, 2008, 10(1):75-80.[15] Welsch T, Müller SA, Ulrich A,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s early predictor for infect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rectal surgery. Int J Colorectal Dis, 2007, 22(12):1499-1507.[16] MacKay GJ, Molloy RG,O’Dwyer PJ. 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edictor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lective colorectal resection. Colorectal Dis, 2011, 13(5):583-587.[17] Hyman N, Manchester TL, Osler T, et al. Anastomotic leaks after intestinal anastomosis:it’s later than you think. Ann Surg, 2007, 245(2):254-258.[18] Alves A, Panis Y, Trancart D,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large bowel resection: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707 patients. World J Surg, 2002 , 26(4):499-502.[19] Phitayakorn R, Delaney CP, Reynolds HL, et al. Standardized algorithms for management of anastomotic leaks and related abdominal and pelvic abscesses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World J Surg, 2008, 32(6):1147-1156.[收稿日期: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