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虚实结合-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合集下载

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和赏析

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和赏析

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和赏析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实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境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旁,闲云野鹤,悠者游者。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在物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象为虚。

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故为虚。诗歌中的实就是《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6 技法指导:鉴赏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6 技法指导:鉴赏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解答虚实结合类诗歌鉴赏题的方法 1.诗歌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 梦境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诗歌中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 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 ”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 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 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琅 玡 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 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 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wk.baidu.com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间接抒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间接抒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间接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颈联中的“丛菊”能否改为“残菊”?为什么?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不能。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菊花的盛开,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两度菊花盛开,诗人却流下了思乡的眼泪,以乐景写哀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反衬),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悲苦心境。因此,不能改。

2.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意对即可)

【试题分析】

一、了解“间接抒情”的概念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明确“间接抒情”在古诗词中的类型

1、情景交融

指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高考古诗复习——虚实结合

高考古诗复习——虚实结合

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 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了音律上的 考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答案: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 佳木葱茏的骊山。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 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 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 教训。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日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 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 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 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 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 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2、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突出中心(丰富诗歌 的内容)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
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 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 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前两句实写淮 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相互通行,虚写作者对 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之情;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 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 愿望。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

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离别的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1

课例分析——诗词鉴赏中虚实结合手法

一、背景

这是一堂高考诗歌复习课,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一直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模糊的概念,有时因不会运用而造成不得分。本课试从景物描写的方式入手,切入虚实结合的概念,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晰的理解,进而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虚实结合手法在诗词鉴赏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高考题见识虚实结合手法等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考查的题型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习惯。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答卷。

教学难点:虚实结合高考诗词鉴赏述语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关于古诗文鉴赏高考大纲是这样要求的: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知道表达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描写方式在诗歌中常用的就是对景物的描摩,包括远近高下、色彩明暗、动静结合、正面侧面、虚实结合等。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01 虚与实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为实,未知为虚。

02 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实,指具体描绘;

虚,指抽象的议论。

实,指眼底景象;

虚,指意中景物。

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虚实结合定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03

诗歌中的虚实相生之法: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那么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那么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那么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2021 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

现手法例析

高考文知点解析:古表达技巧和表手法例析

表达技巧 ( 也称表手法 ) 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到达的效果。

( 一)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 (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 直接 ( 即景抒、直抒胸臆 ) 、接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古己 );

2.描写: ( 明月松照,清泉石上流 ) 直接 ( 正面 ) 、接 ( 面 );

3.咏物 ( 表达: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

4.( 往往与抒情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鬼

雄〞 ) 。

( 二) 修辞手法及作用

描 ( 作用:生形象 ) :比 ( 生形象地表达 [ 描 ] 了⋯⋯内

涵[形 ]) 、夸 ( 生地突出了⋯特征 ) 、比 ( 生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了作者⋯感情 ) 、借代、通感 ;

构 ( 作用:和音韵、突出、充分感情 ) :排比、偶、反复、 ;

气 ( 作用:增气、化感情、引思考) :、反。

1.比,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明、暗、借。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里一青螺〞 ( 刘禹 ?望洞庭? ) 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下的山比做里的青螺,色淡雅,

山水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局部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使用使语言简练、

含蓄。“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简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①本词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②词的前两句是实写,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 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后两句是虚写,想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 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③虚实结合,表现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齐白石
一、虚和实的概念:
1、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例如: 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是实写。 ②《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绘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是实写。
2、所谓“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它是抽象的,主观的。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
练习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专练:虚实结合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二、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①(节选)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③,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注】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②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3、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注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

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

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注: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积多为闲职。

4、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指导“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

复习内容: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教学难重点:

掌握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二课时

复习过程:

一、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lu2)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一.明辨概念
“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 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 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 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艺 术手法之一。
诗词中虚实结合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2.当前为实,将来为虚。 3.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4.客观为实,主观(梦境、 仙境、愿望等)为虚。
小结: 虚实结合的作用
1、虚实结合能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 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 比,从而突出诗人情感(感慨)。(如《越中览 古》) 3、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诗人情感的。(如《雨霖铃》)
“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 中有虚。” ——金圣叹评《水浒》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 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
三.高考解题指导
1.命题方式: ①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 析这首诗。
②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
法,简要分析。
③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四.布置作业
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诗歌鉴赏试题之虚实结合手法分析

诗歌鉴赏试题之虚实结合手法分析
例: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
-- 李煜《虞美人》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 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 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句再现了周瑜火烧赤壁时的景象。显然不是发生 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2015新课标I)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题。(5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 县.在今新鲁木齐。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①。闲梦江 南梅熟日②,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 驿边桥③。
注释: ①兰烬:兰草做的灯芯燃烧后的灰烬。红蕉:红 色的美人蕉。 ②梅熟日: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在春末夏初之际。 ③驿:驿站。
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 词作简要分析。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 潇潇。人语驿边桥。 ①前两句写实景,写深夜景象:“烛花已落,屏画已暗”, 灯芯已经燃烧完了,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 映照,屏风上描画的红色美人蕉也暗淡下去了; ②后三句由实转虚,写梦境:“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 边人语”,梅子黄时日日雨,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 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在水面上飘荡, 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了一阵阵的柔声细语。 ③使诗歌意境更朦胧、迷离;使思乡之情表达得更惆怅、 沉重,更深切、淋漓尽致。

高考诗歌鉴赏X:虚实结合(虚写、想象)优质课19.9.23

高考诗歌鉴赏X:虚实结合(虚写、想象)优质课19.9.23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四、牛刀小试
A、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 离愁别绪。 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 妻子凭 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 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 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 (二)设想未来之境为虚写
•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 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爱 人的深挚思念。
• (三)从对方角度着笔为虚写。
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感情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例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
高考诗歌鉴赏X: 虚实结合(虚写、想象)优质课 19.9.23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 例如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几句,诗人不直 接写自己对妻子无限牵挂之情,却从对方 落笔,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 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 来得委婉,感情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 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姜秀才游苏州

欧阳修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同时并荐几存亡,一梦十年如倏忽。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山花撩乱鸟绵蛮,更尽一尊明日别。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姜秀才在太学求学时正值青春年少,说明两人相识已久,情义颇深。

B.三、四句写两人十来年的经历,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表现出诗人虚无的人生观。

C.第七句借景抒情,通过写山花鸟鸣撩乱人心来抒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D.尾句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情于酒,体现依依惜别之情。

E.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离别之情,前四句是虚构情节,后四句是实写眼前。

2.本诗的五、六句意蕴丰富,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BE

2.①说明两人不同的原因:友人因壮心不已犹显青春,自己因多经磨难而现白发。②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两人多年不见后容颜差别之大。③强化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要在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

一、了解“虚”“实”的概念

从概念上理解,“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实结合”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指的是主观世界中存在的虚象、虚事、虚境。比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即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确“虚”“实”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三、把握“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谓十分精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

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2.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杜甫被叛军囚禁在长安。②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

B.颔联中,“未解忆长安”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一是儿女们不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