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Chapter 1 State space representation of control systems本章内容•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 •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1) •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2) • 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 • 由传递函数求状态方程• 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 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系统的动态特性由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能同时给出系统全部独立变量的响应,因而能同时确定系统的全部内部运动状态。
1.1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1.1 State space representation of control systems 状态变量 (State variables)状态:表征系统运动的信息和行为状态变量:能完全表示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x 1(t ), x 2(t ), …, x n (t ) 状态向量(State vectors)由状态变量构成的向量 x (t )T 123()(),(),()...()n x t x t x t x t x t =⎡⎤⎣⎦状态空间 (State space) • 以各状态变量x 1(t ),x 2(t ),…… x n (t )为坐标轴组的几维空间。
•状态轨迹:在特定时刻t ,状态向量可用状态空间的一个点来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x (t )将在状态空间描绘出一条轨迹线。
状态方程 (State equations)• 由系统的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例1.1 设有一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试确定其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
解:系统动态方程2()().()().()()()d yF t ky t f yt m dt my t f yt ky t F t ⎧--=⎪⎨⎪++=⎩ 设1()()y t x t =,2()()yt x t = 12()()............................................(1)1()()()()........(2)x t y t f k x t y t y t F t m m m =⎧⎪⎨=--+⎪⎩12212()()1()()()()xt x t k f x t x t x t F t m m m =⎧⎪⎨=--+⎪⎩1122010()()()1()()xt x t F t f k x t x t m m m ⎡⎤⎡⎤⎡⎤⎡⎤⎢⎥⎢⎥+⎢⎥⎢⎥--⎢⎥⎢⎥⎣⎦⎣⎦⎣⎦⎣⎦ = 状态方程的标准形式:()()()xt Ax t Bu t =+ (A :系统矩阵 B :输入矩阵) 输出方程 (O u t p u t e q u a t i o n )系统的输出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112()()()10 ()x t y t x t x t ⎡⎤==⎢⎥⎣⎦()()y t Cx t =(C:输出矩阵)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总和即称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自动控制原理状态空间法
目录
• 引言 • 状态空间法基础 •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 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 最优控制理论 • 离散系Biblioteka 的状态空间表示01引言
状态空间法的定义
状态空间法是一种基于状态变量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系 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状态变量是能够完全描述系统内部状态的变量,可以是系统的物理量或抽 象的数学变量。
最优控制问题
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一个控制输入, 使得被控系统的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性能指标
通常为系统状态或输出函数的积分,如时间加 权或能量加权等。
约束条件
包括系统动态方程、初始状态、控制输入和终端状态等。
线性二次调节器问题
线性二次调节器问题是最优控制问题的一个特例, 其性能指标为系统状态向量的二次范数。
THANKS
状态方程描述了系统内部状态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而输出方程则描述了 系统输出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
状态空间法的重要性
1
状态空间法提供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统一框架, 可以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各种分析和设计问题。
2
通过状态空间法,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状态反 馈控制、最优控制、鲁棒控制等控制策略。
3
状态空间法具有直观性和易于实现的特点,能够 直接反映系统的动态行为,便于理解和分析。
02
状态空间法基础
状态与状态变量
状态
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是由系统 的所有内部变量共同决定的。
状态变量
描述系统状态的变量,通常选择 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内部变量作 为状态变量。
状态方程的建立
根据系统的物理或数学模型,通过适 当的方法建立状态方程。
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法
根据系统微分方程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1.输入项中不含输入导数项的线性系统空间状态 表达式
• 系统描述为:
y (n ) a1 y (n1) an1 y an y u
(1)
讨论:状态如何选择
y(t) C (t)x(t) D(t)u(t)
2)线性时不变系统: x Ax Bu y Cx Du
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还是研究线性时不变 系 统,即线性定常系统,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 象是线性定常系统。
4.状态空间描述的结构图(或称状态变量图)
• 例:根据上例画出结构图. • 解:先将例子写成下述形式
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 状态空间法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一.问题的引出 1 --古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1、仅适用于SISO的线性定常系统(外部描述,
时不变系统) 2、古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复频域的方法.(理论) 3、设计是建立在试探的基础上的.(应用) 4、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或初始松驰条件下,才
能采用传递函数.
定义2.状态变量
状态变量是确定系统状态的最小一组变量,如果以最
少的n个变量 x1 (t ), x2 (t ), , xn (t ) 可以完全描述系
统的行为 (即当t≥ 时输入和
t0
在t= t0初始状态给定后,系统的状态完全可以确定),那 么
x1 (t ), x2 (t ), 是一, xn组(t )状态变量.
(2)状态变量选取不唯一,有时选取状态变量仅为数 学描述所需,而非明确的物理意义。
(3)状态变量是系统的内部变量,一般情况下输出是 状态的函数,但输出总是希望可量测的。
(4)仅讨论有限个状态变量的系统。 (5)有限个数的状态变量的集合,称为状态向量。 (6)状态向量的取值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资料(精简版 列出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讲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的特点、优点和问题;与模拟控制系统的不同之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模拟系统类似,主要的差别是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了模拟控制器。
2.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A/D转换器,将连续模拟信号转换为断续的数字二进制信号,送入计算机;.D/A转换器,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指令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直流电压)并送给直流电机的放大部件;.数字计算机(包括硬件及相应软件),实现信号的转换处理以及工作状态的逻辑管理,按给定的算法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结为:.实时数据采集,即A/D变换器对反馈信号及指令信号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实时决策,即计算机按给定算法,依采集的信息进行控制行为的决策,生成控制指令;.实时控制,即D/A变换器根据决策结果,适时地向被控对象输出控制信号。
4.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5.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性系统规模有大有小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系统造价有高有低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断推陈出新7.按功能分类1)数据处理系统2)直接数字控制(DDC)3)监督控制(SCC)4)分散型控制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按控制规律分类1)程序和顺序控制2)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3)有限拍控制4)复杂控制5)智能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2)闭环控制9.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控制算法软件网络硬件11.硬件平台运算处理与存储部分:CPU,存储器(RAM,ROM,EPROM,FLASH-ROM,EEPROM以及磁盘等),时钟,中断,译码,总线驱动等。
输入输出接口部分:各种信号(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等)的锁存、转换、滤波,调理和接线,以及串行通讯等。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03
方法二、根据传递函数求解
状态方程的标准形式
状态方程的定义 状态方程 所谓状态方程,就是描述系统的状态之间以及输入和状态之间动态关系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3.2.2 状态空间表达式
向量矩阵形式为
状态向量
输入向量
维的函数向量
3、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
向量矩阵形式为
维的系数矩阵
维的系数矩阵
输出方程
输出方程的标准形式
解:列写回路的电压方程和节点的电流方程
选取 为状态变量,输出 ,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消去 并整理得
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两端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
写成向量矩阵形式为
其中
输入变量的Laplace变换象函数
2)数目最小的含义:是指这个变量组中的每个变量都是相互独立的。
二、状态向量
若一个系统有n个状态变量: ,用这n个状态变量作为分量所构成的向量 ,就称为该系统的状态向量,用 表示。
例 试建立下图所示电路网络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01
考虑标量的一阶微分方程
02
用拉氏变换解有:
3.2.2 状态微分方程的解
定义矩阵指数函数为:
上式也经常写做状态转移矩阵的形式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为:
1.3 传递函数矩阵
例:系统如下图所示,输入为 和 ,输出为 。
较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描述的优点有:
3、状态空间分析是一种时域分析方法,可用计算机直接在时域中进行数值计算。
2、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维数的系统,可以采用同一表达方式来进行描述,由此可见从低维系统得到的结论可以方便地推广到高维系统,只是计算复杂一些而已。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_周军_第二章状态空间分析法
2.1 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系统一般可用常微分方程在时域内描述,对复杂系统要求解高阶微分方程,这是相当困难的。
经典控制理论中采用拉氏变换法在复频域内描述系统,得到联系输入-输出关系的传递函数,基于传递函数设计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极为有效,可从传递函数的零点、极点分布得出系统定性特性,并已建立起一整套图解分析设计法,至今仍得到广泛成功地应用。
但传递函数对系统是一种外部描述,它不能描述处于系统内部的运动变量;且忽略了初始条件。
因此传递函数不能包含系统的所有信息。
由于六十年代以来,控制工程向复杂化、高性能方向发展,所需利用的信息不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误差等,还需要利用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规律,加之利用数字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及实时控制,因而可能处理复杂的时变、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但传递函数法在这新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于是需要用新的对系统内部进行描述的新方法-状态空间分析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状态变量指描述系统运动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的)变量。
一个用阶微分方程描述含有个独立变量的系统,当求得个独立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系统状态可完全确定。
若变量数目多于,必有变量不独立;若少于,又不足以描述系统状态。
因此,当系统能用最少的个变量完全确定系统状态时,则称这个变量为系统的状态变量。
选取状态变量应满足以下条件:给定时刻的初始值,以及的输入值,可唯一确定系统将来的状态。
而时刻的状态表示时刻以前的系统运动的历史总结,故状态变量是对系统过去、现在和将来行为的描述。
状态变量的选取具有非唯一性,即可用某一组、也可用另一组数目最少的变量。
状态变量不一定要象系统输出量那样,在物理上是可测量或可观察的量,但在实用上毕竟还是选择容易测量的一些量,以便满足实现状态反馈、改善系统性能的需要。
状态向量把描述系统状态的个状态变量看作向量的分量,则称为状态向量,记以,上标为矩阵转置记号。
若状态向量由个分量组成,则称维状态向量。
状态空间表达式
2.5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2.5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控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对自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等被控量和对控制系统高精度、高性能的严格要求,传统的控制理论已不能适用。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控制系统地分析,设计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并在控制系统的组成中使用计算机。
因此,适用这些要求的控制系统的另一种数学描述方法----状态空间就应运而生。
2.5.1 状态变量在对系统动态特性描述中,足以表征系统全部运动状态的最少一组变量,称之为状态变量。
只要确定了这组变量在t=时刻的值以及时的输入函数,则系统在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就会全部确定。
状态变量互相间是独立的,但对同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选取并不是唯一的。
一个用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有n个独立变量,这n个独立变量就是该系统的状态变量。
若用表示这n个状态变量,则可以把这n个状态变量看作是向量x(t)的分量。
我们称x(t)为状态变量,它是一个n维向量,记为分别以状态变量作为坐标而构成的n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系统在t时刻的状态,就是状态空间的一点。
系统在时刻的状态称为初始点,随着时间的变化,x(t)从初始点出发在状态空间描述出一条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状态魁及表征了系统状态的变化过程。
2.5.2 状态空间表达式1. 状态方程由系统的状态变量和输入函数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
对于线性系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59)记为(2.60)式中x(t)是n维列向量u(t)是r维输入向量A是n*n维矩阵,称为系数矩阵B是n*r矩阵,称为输入矩阵或控制矩阵若矩阵A和B的元素都是常数,则状态方程是线性定常的。
若A和B中有随时间变化的元素,状态方程就是线性时变的。
状态方程中不能含有x(t)的高于一阶导数的项和输入函数的导数项。
对于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61)记为(2.62)式中f为向量函数。
控制系统类的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类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基本理论;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控制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学习状态空间表示、系统性质和状态反馈。
3.第三章:稳定性分析,掌握李雅普诺夫方法、劳斯-赫尔维茨准则等。
4.第四章:控制器设计,学习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和观测器设计。
5.第五章:控制系统仿真,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和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4.实验法: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控制系统导论》、《控制工程基础》等。
2.参考书:《现代控制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于学生复习和自学。
4.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控制系统实验板等,用于实验教学和仿真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作业主要包括练习题和小论文,占总成绩的30%;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占总成绩的30%。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意义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与机械、电子、电气、仪器等学科紧密结合,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工科类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建模和设计、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实现等内容。
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工程问题。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能够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出满足控制要求的控制系统;•能够解决实际控制工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系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控制系统建模–系统的时域建模–系统的传递函数建模–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3.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态性能分析–暂态性能分析4.控制系统设计–经典控制理论,如PID控制器–现代控制理论,如模型预测控制–控制系统非线性问题分析5.控制系统实现–MATLAB等仿真软件的使用–控制系统硬件实现2.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理论课程,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示例,阐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模拟仿真实验,将各种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控制算法应用于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3.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
四、课程设计的评分办法1.实验报告;2.组织思路、掌握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3.清晰的思路表达、文本规范;五、总结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正是因为如此,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就与日俱增。
计算机控制系统总结
什么是采样定理?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果一个连续信号不包含高于频率 的频率分量,连续信号中所包含频率分量的最高频率为 ,那么就完全可以用周期T< 的均匀采样值来描述,或者说,如果采样频率 2 ,那么就可以从采样信号中不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
如果选用的采样频率 ,对连续信号中所包含的最高频率的正玄分量来讲,能够做到在一个振荡周期内采样两次以上,那么经采样所得的脉冲序列,就包含了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如采样次数太少,采样所得的脉冲序列就不能无失真地反映连续信号的特性。
8执行器分为哪些类,电动执行器的输入信号范围是多大?
执行器分为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和液动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的输入信号范围是:连续信号为0-10mA或4-20mA
9传感器分为哪些类?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面传感器、力传感器
10简述数字调节器及输入输出通道的结构和信息传递过程,并画出示意图?
前置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前置滤波器是串在采样开关前的模拟低通滤波器,主要作用是防止采样信号产生频谱混叠,因此又称为抗混叠滤波器。
什么是信号恢复?信号恢复的过程是怎么的?
指将采样信号还原成连续信号的问题.
信号恢复的过程,从时域来说,就是要由离散的采样值求出所对应的连续时间函数,从频率上说,就是要出去采样信号频谱的旁带,保留基频分量。
数字调节器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控制规律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实现。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模-数转换器、采样保持器,输出通道包括模-数转换器、保持器。
传递过程:连续信号由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将模拟信号转为离散信号,离散信号由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由数字调节器进行调节,调节的数字信号由数-模转换器变为离散模拟信号,离散模拟信号由保持其转换为模拟信号。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第2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例3】建立图2-1所示RLC电路的状态方程。
取电容上的电压uC (t)和电感中的电流i(t)作为状态变量, 根据电路原理有
C duc (t) i(t) dt
di(t) L dt Ri(t) uc (t) u(t)
将上式中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放在方程左边,其余项 移至方程右边,整理得一阶微分方程组为
状态空间法具备如下优点: (1)在数字计算机上求解一阶微分方程组或者差分方程
组,比求解与它相当的高阶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要容易。
(2)状态空间法引入了向量矩阵,大大简化了一阶微分方 程组的数学表示法。
(3)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系统的初始条件对经典法感 到困难的问题,采用状态空间法就迎刃而解了。
(4)状态空间法能同时给出系统的全部独立变量的响应, 不但反映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外部特性,而且揭示了系统 内部的结构特性,既适用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又适用多输 入多输出系统。
x = A(t)x B(t)u
y
C (t ) x
D(t)u
式中,各个系数矩阵分别为
(2-8)
a11 (t)
A(t)
an1 (t)
c11 (t)
C
(t)
cm1 (t)
a1n (t)
b11 (t)
,
B(t)
ann (t)
bn1 (t)
c1n (t)
d11 (t)
,
D(t)
cmn (t)
述把系统的输出取为系统外部输入的直接响应, 显然这种描述回避了表征系统内部的动态过程 即把系统当成一个“黑匣”,认为系统的内部 结构和内部信息全然不知,系统描述直接反映 了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间的动态因果关系。
考察图2-1所示的n级RC网络。图中虚线框内 为具有放大器隔离的n级RC电路,设放大器的输入阻
计算机控制技术-8能控和能观标准型
20112011-9-24 11
2)计算特征多项式
det(λI − A) = λI − A = λ2 − 1
故:α 0 = −1, α1 = 0
3)计算变换阵,并化为第二能控标准型 计算变换阵,
无零极点相约,故能控且能观测。可以化为能控标准型。 无零极点相约,故能控且能观测。可以化为能控标准型。 所以: 所以:
α 0 = 6, α1 = 11, α 2 = 6 β 0 = 5, β 1 = 4, β 2 = 1
1 0 − α1 0 0 1 0 1 = 0 0 1 , − α 2 − 6 − 11 − 6 0 Bc 2 = 0 1
20112011-9-24
4
0 0 推导目的: 推导目的:要得出 APc 2 = Pc 2 M 0 − α0
1 0 M 0 − α1
0 1 O L − α2
0 O M 0 O 0 1 L − α n −1 L
如果令: 如果令: Pc 2 = [ p1 L pn−1 pn ] 则要推导出: 则要推导出:
20112011-9-24
8
所 以
A = Pc−1 APc 2 2 0 0 −1 = Pc 2 Pc 2 M 0 − α0 1 0 M 0 − α1 0 1 O L − α2 0 0 M 0 0 = M O 0 1 0 L − α n−1 − α 0 L O 1 0 M 0 − α1 0 1 O L − α2 0 M O 0 0 1 L − α n −1 L O
在MATLAB中使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设计
在MATLAB中使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设计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工具,可以用于各种科学计算、数据可视化和算法开发等任务。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MATLAB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建立和分析控制系统模型。
其中,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可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状态变化。
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一组微分方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它通过将系统内部的状态变量以及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关联,来描述系统的演化过程。
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这种表示方法直观而且方便进行计算。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tateSpace类来构建状态空间模型。
StateSpace类可以接受系统的系数矩阵作为输入,然后根据这些系数矩阵构建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用来进行模型分析、设计和模拟等操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MATLAB函数和命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MATLAB中使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设计。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ss`函数来创建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对象。
这个函数可以接受系统的系数矩阵作为输入,然后返回一个StateSpace对象。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创建一个二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matlabA = [0 1; -1 -1];B = [0; 1];C = [1 0];D = 0;sys = ss(A, B, C, D);```在上述代码中,矩阵A、B、C和D分别表示系统的状态方程、输入矩阵、输出矩阵和直接传递矩阵。
通过使用`ss`函数,我们可以将这些矩阵传递给StateSpace对象,并得到一个表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对象sys。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MATLAB提供的函数和方法来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各种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tf`函数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传输函数模型。
传输函数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表示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等特性。
下面是一个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传输函数模型的示例代码:```matlabtf_sys = tf(sys);```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tf`函数将状态空间模型sys转换为传输函数模型tf_sys。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是现代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通过建立准确的控制系统模型,并用仿真方法验证其性能,能够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效地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并探讨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一种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将控制系统表示为输入输出之间的线性关系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法最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且要求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的。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或实验测量来确定,其中包括系统的零点、极点和增益。
利用传递函数,可以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进行控制器设计和参数调整。
二、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变量的建模方法。
它将系统的状态量表示为时间的函数,通过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状态空间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具有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的系统。
状态空间方法可以更直观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并方便进行观测器设计和状态反馈控制。
此外,状态空间法还允许将系统的非线性扩展为线性模型,并通过状态反馈控制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三、仿真方法仿真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和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它可以基于建立的模型对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并通过仿真结果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常见的仿真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Python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和仿真环境,支持不同的建模方法和仿真算法。
通过仿真方法,可以进行系统特性分析、参数优化和控制器验证,大大减少了实际系统调试的时间和成本。
四、硬件在环仿真硬件在环仿真是将实际的硬件设备与仿真模型相结合,进行实时的控制系统测试和验证。
它将计算机仿真与实际硬件连接起来,通过数值计算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了更接近实际运行条件的仿真环境。
硬件在环仿真可以有效地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并进行实际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调试。
第二章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a(b0 b1t b2t 2 bkt k )
(1) (2) (3)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等式两边t 的同次幂的系数相等,因此有
b1 ab0
b2 bk
1 2
1 k
ab1
abk
1 2!
a
2b0
1 k!
a
(5)
将(5)式代入(1)式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b1 2b2t 3b3t 2 kbkt k 1
A(b0 b1t b2t 2 bkt k )
等式两边t 同次幂的系数相等,因此有
b1 Ab0
b2 bk
1 2
1 k
Ab1
Abk
1 2!
A2b0
1 k!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1、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
1)、自由运动:线性定常系统在没有控制作用,即u=0时, 由初始状态引起的运动称自由运动。
u0
x
( A, B)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x Ax , x(t) |t0 x(0)
2)、强迫运动:线性定常系统在控制u作用下的运动,称
为强迫运动。
e1t
0
e At Te AtT1 T
T 1
0
ent
其中: T为使A化为对角线标准型的非奇异变换矩阵。
求状态转移矩阵的步骤:
1)先求得A阵的特征值 。i
2)求对应于 的i 特征向量 ,p并i 得到T阵及T的逆阵。
3)代入上式即可得到状态转移矩阵的值。
即:A det(I A) 0 i (i I A)pi 0 pi T
0 0 0 0 1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概述状态空间平均法是一种用于建模和分析系统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将系统的行为抽象为一组离散状态,并定义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从而对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
本文将深入探讨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原理、应用及其在系统建模中的优势。
状态空间平均法原理离散状态在状态空间平均法中,系统的行为被抽象为一组离散状态。
离散状态是指系统在某个时间点的特定状态,可以用状态向量表示。
状态向量中的每个分量代表系统的某个特性或属性,如位置、速度、温度等。
状态转移系统的状态会随时间发生改变,状态空间平均法通过定义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来描述状态的演化过程。
状态转移可以用状态转移矩阵表示,矩阵的元素表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或权重。
平均法建模状态空间平均法通过对离散状态和状态转移进行适当的平均,得到系统的平均行为。
平均法建模可以基于不同的平均方式,如时间平均、空间平均等。
根据具体的建模需求和系统特性,选择合适的平均方式进行建模分析。
状态空间平均法应用控制系统建模在控制系统中,状态空间平均法常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指标。
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进行系统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和性能优化等工作。
状态空间平均法能够准确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和控制信号的作用过程,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建模能力。
通信系统建模通信系统中涉及到传输信道、编码解码等环节,状态空间平均法可以帮助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的容量、误码率、传输延迟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可以优化系统的传输策略、改善信道质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计算机网络建模在计算机网络中,状态空间平均法可以用于建立网络节点和链路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网络的拥塞控制、路由选择、QoS保障等问题。
通过对网络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和仿真,可以评估网络的稳定性、吞吐量、时延等性能指标,指导网络的设计和优化工作。
状态空间平均法的优势1.灵活性:状态空间平均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系统,包括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性不变,可观测性可能变
6.1.2 状态反馈增益矩阵设计步骤 判断系统的可控性 将性能指标转化为z平面上的极点位置 求K阵(系数匹配法或计算机求解) 根据控制算法编程
1.单输入系统的极点配置
设期望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ac ( z) ( z 1 )( z 2 ) K应满足 ZI (F GK ) ac ( z)
ac (F ) F n a1F n1
an I
例: 被控对象为双积分系统,
假设T=0.1s。 采用预测观测器,两个极点在原点。
离散状态方程: T2 1 T X (k 1) X (k ) u 可观测 0 1 T
2
u
1 s
x2
1 s
比较系数 K 系数匹配法
( z n )
K 1 0 或 K 0
n 1 0 F G
FG G ac ( F ) FG F G ac ( F ) Ac ker man算法
n 1 1
1
0 1 G ac ( F ) F n a1F n 1 an I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
主要内容 • 状态反馈控制规律设计 • 观测器设计
6.1
r (k )
状态反馈控制规律的极点配置设计
u (k ) X (k 1) FX (k ) GU (k ) Y (k )
Y (k ) CX (k ) DU (k )
6.1.1 状态被控对象为双积分系统,
要求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当于=0.5, n=3.6 的二阶连 续系统。用极点配置的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规律。假设T=0.1s
u
1 s
x2
1 s
x1==y
解:
被控对象状态方程: 0 1 0 X X u 0 0 1 y 1 0 X
ˆ (k ) X
状态观测器
6.2.1 系统状态的开环估计
ˆ ( k 1) FX ˆ ( k ) GU ( k ) X ˆ ( k ) CX ˆ ( k ) DU ( k ) Y
ˆ (k 1) FX (k ) 观测误差:X (k 1) X (k 1) X
6.2.2 预测观测器
控制作用 U (k ) Lr (k ) KX (k )
6.1.2 状态反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ZI ( F GK ) 0变 稳定性,动态性能改变
闭环系统状态方程: X (k 1) (F GK ) X (k ) Gr (k ) Y (k ) (C DK ) X (k ) Dr (k )
x1==y
y 1 0 X
6.2.3 现时观测器
ˆ (k 1) ( F LCF ) X ˆ (k ) X +(G LCG )U (k ) Ly (k 1)
ˆ (k 1) 观测误差:X (k 1) X (k 1) X ( F LCF ) X (k )
1.系统可观测 任意配置观测器的极点 2. L 的计算方法 ZI (F LC) ( z 1 )( z 2 ) ( z n )
C 0 CF Ac ker man算法: L a0 ( F ) 0 n 1 CF 1
离散状态方程: T2 1 T X (k 1) X (k ) u 可控 0 1 T
2
y 1 0 X
期望的闭环极点: z1,2 0.8 0.25 j 期望的闭环特征方程( :z 2 1.6 z 0.7) 0
设: 状态反馈增益矩阵 k k1 k2 特征方程: ZI ( F GK ) z 2 (0.1k2 0.005k1 2) z (0.005k1 0.1k2 1) 0
1.系统可观测 任意配置观测器的极点 2. L 的计算方法
ZI (F LCF ) ( z 1 )( z 2 )
( z n )
例: 被控对象为双积分系统,
假设T=0.1s 采用现时观测器,两个极点在原点。
u
1 s
x2
1 s
x1=y
解:离散状态方程:
T2 1 T X (k 1) X (k ) u 可观测 0 1 T
2
y 1 0 X
1 ZI ( F LCF ) z L 10
2
6.2.4 降维观测器
X 1 (k ) X (k ) X ( k ) 2 p维可直接测量 n p维需观测
状态方程: X 1 (k 1) F11 F12 X 1 (k ) G1 X (k 1) F X ( k ) G u ( k ) F 2 21 22 2 2 X 1 (k ) y I 0 X 2 (k )
ˆ (k 1) FX ˆ (k ) GU (k ) L[ y (k ) y ˆ (k )] X ˆ (k ) GU (k ) Ly (k ) ( F LC ) X
ˆ (k 1) 观测误差:X (k 1) X (k 1) X ( F LC ) X (k )
k 10 3.5
控制算法 u(k ) r (k ) 10x1 (k ) 3.5x2 (k )
仿真 r (k )=0,X (k ) 1 0
T
6.2
r (k )
状态观测器设计
D( z )
u (k ) X (k 1) FX (k ) GU (k ) Y (k )
Y (k ) CX (k ) DU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