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第十九讲综合探究题专题
河北省中考系统复习:第19讲锐角三角函数(8年真题训练)
第19讲 锐角三角函数命题点 解直角三角形1.(·承德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8,tanB =12,点D 在BC 上,且BD =AD ,求AC 的长和cos∠ADC 的值.解:∵在Rt △ABC 中,BC =8,tanB =AC BC =12,∴AC =BC ·tanB =4.设AD =x ,则BD =x ,CD =8-x ,在Rt △ADC 中,(8-x)2+42=x 2,解得x =5. ∴AD =5,CD =8-5=3,∴cos ∠ADC =DC AD =35.2.(·河北模拟)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tanB =13,cosC =22,AC = 2.求:(1)BC 的长;(2)sin ∠ADC 的值.解:(1)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cosC =22,∴∠C =45°. 在Rt △ACE 中,CE =AC ·cosC =1, ∴AE =CE =1.在Rt △ABE 中,tanB =13,即AE BE =13,∴BE =3AE =3.∴BC =BE +CE =4.(2)∵AD 是△ABC 的中线,∴CD =12BC =2.∴DE =CD -CE =1.∵AE ⊥BC ,DE =AE ,∴∠ADC =45°. ∴sin ∠ADC =22.重难点1 解直角三角形(·河北模拟)已知,在△ABC 中,∠ACB =90°,tanB =43,AB =5,D 在AB 上.(1)求BC 的长;(2)如图1,若∠CDB =∠B ,求sin ∠DCB 的值;(3)如图2,过点B 作BE ⊥CD 所在的直线,垂足为E ,BE 的延长线交直线AC 于点F. ①当tan ∠BCD =2时,求S △CBF ; ②当AF =54时,求线段AD 的长.【思路点拨】 (1)由正切的定义可知△ABC 是一个勾3,股4,弦5的直角三角形;(2)可通过过点D 作DE ⊥BC ,利用tanB 找到DE ,BE 的数量关系,再解直角△DCE ,求得sin ∠DCB 的值;(3)因为∠BCD =∠CFB :①利用tan ∠CFB 的值,求CF ,进而求S △CBF ;②可通过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CD 延长线于点G ,先求AG ,再利用相似求AD 的长. 【自主解答】 解:(1)在△ABC 中,∠ACB =90°,tanB =43,∴tanB =AC BC =43,∴AC =43BC.∵AC 2+BC 2=AB 2,∴(43BC)2+BC 2=52,∴BC =3.(2)过点D 作DE ⊥BC ,则tanB =43=DEBE ,∴BE =34DE ,∴CE =BC -BE =3-34DE.∵∠CDB =∠B ,∴CD =CB =3.∵CD 2=CE 2+DE 2,∴32=DE 2+(3-34DE)2,解得DE =7225.∴sin ∠DCB =DE DC =2425.(3)①∵∠BCD +∠FCE =90°,∠CFB +∠FCE =90°, ∴∠BCD =∠CFB.∴tan ∠BCD =tan ∠CFB =2.∵tan ∠CFB =BC CF =2,BC =3,∴CF =32.∴S △CBF =94.②当点F 在线段AC 上时,如图3,过点A 作AG ∥BC 交CD 延长线于点G , ∵tan ∠ACG =tan ∠CBF =AG AC =CF BC =1112,AC =4,∴AG =113.∵AG ∥BC ,∴AG BC =ADBD .∴119=AD 5-AD ,AD =114.图3 图4当点F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如图4,过点A 作AG ∥BC 交CD 延长线于点G. ∵tan ∠ACG =tan ∠CBF =AG AC =CF BC =74,AC =4,∴AG =7.∵AG ∥BC ,∴AG BC =AD BD .∴73=AD 5-AD .∴AD =72.方法指导1.解直角三角形,需知除直角以外的两个条件(一边和一角或两边),可求得其余的边或角.2.在求解时,一般选取既含未知边(角)又含有已知边(或角)的直角三角形,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或勾股定理,建构已知或未知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求解.3.若所求的线段(或角)不能直接求解,可以通过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三角形高线,进而转化成直角三角形求解. 4.解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几何求解中的重要工具.K,【变式训练1】 如图是由一个角为60°且边长为1的菱形组成的网格,每个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BAC =233.【变式训练2】(·上海)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BC =5,tan ∠ABC =34.(1)求边AC 的长;(2)设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B 的交点为D ,求ADDB的值.解:(1)过点A 作AE ⊥BC ,在Rt △ABE 中, tan ∠ABC =AE BE =34,AB =5,∴AE =3,BE =4.∴CE =BC -BE =5-4=1.在Rt △AE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 =32+12=10.(2)如图,∵DF 垂直平分BC ,∴BD =CD ,BF =CF =52.∵tan ∠DBF =DF BF =34,∴DF =158.在Rt △BF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 =(52)2+(158)2=258, ∴AD =5-258=158,则AD DB =35. 重难点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如图1,为了游客的安全,某景点将原坡角为60°的斜坡AB 改为坡度为1∶3的斜坡AC ,已知AB =100米,BC 在同一水平线上,求改造后斜坡的坡脚向前移动距离BC 的长;(2)(·郴州)小亮在某桥附近试飞无人机,如图2,为了测量无人机飞行的高度AD ,小亮通过操控器指令无人机测得桥头B ,C 的俯角分别为∠EAB =60°,∠EAC =30°,且D ,B ,C 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桥BC =30米,求无人机飞行的高度AD ;(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2≈1.414,3≈1.732)(3)(·湘西)如图3,某市郊外景区内一条笔直的公路l 经过A ,B 两个景点,景区管委会又开发了风景优美的景点C.经测量,C 位于A 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上,C 位于B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且AB =10 km.①求景点B 与C 的距离;②为了方便游客到景点C 游玩,景区管委会准备由景点C 向公路l 修一条距离最短的公路,不考虑其他因素,求出这条最短公路的长.(结果保留根号)【思路点拨】这三个问题均可以通过过点A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D ,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ABD 和直角三角形ACD 来解决.【自主解答】解:(1)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在Rt △ABD 中,∠ABD =60°,∴BD =AB ·cos ∠ABD =100×cos60°=50(米),AD =AB ·sin ∠ABD =503米. ∵AC 的坡度为1∶3, ∴AD ∶CD =1∶ 3.∴CD =150,BC =CD -BD =150-50=100(米).∴改造后斜坡的坡脚向前移动距离BC 的长是100 m. (2)由题意,得∠EAC =30°,∠EAB =60°,∵AE ∥BC ,∴∠EAC =∠ACB =30°,∠EAB =∠ABD =60°. ∵∠ABD =∠ACB +∠BAC ,∴∠BAC =∠ACB =30°. ∴AB =BC =30.在Rt △ABD 中,∴AD =AB ·sin ∠ABD =153≈25.98(米). (3)①由题意,得∠CAB =30°,∠ABC =90°+30°=120°, ∴∠C =180°-∠CAB -∠ABC =30°.∴∠CAB =∠C =30°. ∴BC =AB =10 km ,即景点B ,C 的距离为10 km.②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BC =10 km ,C 位于B 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CBD =60°,在Rt △CBD 中,CD =32BC =5 3 km. 【变式训练3】(·常州)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测出某段运河的河宽(岸沿是平行的),如图,在岸边分别选定了点A ,B 和点C ,D ,先用卷尺量得AB =160 m ,CD =40 m ,再用测角仪测得∠CAB =30°,∠DBA =60°,求该段运河的河宽(即CH 的长).解:过点D作DE⊥AB于点E,可得四边形CHED为矩形,∴HE=CD=40 m.设CH=DE=x m,在Rt△BDE中,∠DBA=60°,∴BE=33x.在Rt△ACH中,∠BAC=30°,∴AH=3x.由AH+HE+EB=AB=160 m,得3x+40+33x=160,解得x=303,即CH=30 3 m.答:该段运河的河宽为30 3 m.方法指导1.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要灵活运用转化思想,通常是根据以下方法和步骤解决:(1)有图的要先将题干中的已知量在图中表示出来,找到与已知量和未知量相关联的三角形,画出平面几何图形,弄清已知条件中各量之间的关系;(2)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边角关系进行计算;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其中作某边上的高是常用的辅助线.总的来说,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正确画出图形或作出辅助线并找准直角三角形.,模型建立)本题的三个题均可以抽象出如下图形:另外实际问题还可以抽象的几何图形为:1.(·孝感)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则sinA等于(A)A.35B.45C.34D.432.(·保定模拟)在△ABC中,∠A,∠B均为锐角,且(tanB-3)(2sinA-3)=0,则△ABC一定是(D)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3.(·唐山丰南区模拟)在△ABC 中,AB =AC =13,BC =24,则tanB 等于(B)A.513B.512C.1213 D.1254.(·贵阳)如图,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 ∠BAC 的值为(B)A.12B .1C.33D. 35.(·河北模拟)如图,△ABC 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方格纸中,它的顶点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位置.如果△ABC 的面积为10,且sinA =55,那么点C 的位置可以在(D) A .点C 1处B .点C 2处C .点C 3处D .点C 4处6.如图是一辆小汽车与墙平行停放的平面示意图,汽车靠墙一侧OB 与墙MN 平行且距离为0.8米,一辆小汽车车门宽AO 为1.2米,当车门打开角度∠AOB 为40°时,车门是否会碰到墙?否;(填“是”或“否”)请简述你的理由点A 到OB 的距离小于OB 与墙MN 平行的距离.(参考数据:sin40°≈0.64,cos40°≈0.77,tan40°≈0.84)7.【分类讨论思想】(·无锡)已知在△ABC 中,AB =10,AC =27,∠B =30°,则△ABC 的面积等于153或10 3.8.(·贵阳)如图1,在Rt △ABC 中,以下是小亮探究a sinA 与bsinB之间关系的方法:∵sinA =a c ,sinB =b c ,∴c =a sinA ,c =b sinB .∴a sinA =bsinB ,根据你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在图2的锐角△ABC中,探究a sinA ,b sinB ,csinC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探究过程.解:a sinA =b sinB =c sinC.理由:过点A 作AD ⊥BC ,过点B 作BE ⊥AC , 在Rt △ABD 中,sinB =ADc ,即AD =c ·sinB ,在Rt △ADC 中,sinC =ADb ,即AD =b ·sinC ,∴c ·sinB =b ·sinC ,即b sinB =csinC .同理可得a sinA =csinC ,则a sinA =b sinB =c sinC.9.(·衡阳)一名徒步爱好者来衡阳旅行,他从宾馆C 出发,沿北偏东30°的方向行走2 000米到达石鼓书院A 处,参观后又从A 处沿正南方向行走一段距离,到达位于宾馆南偏东45°方向的雁峰公园B 处,如图所示.(1)求这名徒步爱好者从石鼓书院走到雁峰公园的途中与宾馆之间的最短距离;(2)若这名徒步爱好者以100米/分的速度从雁峰公园返回宾馆,那么他在15分钟内能否到达宾馆?解:(1)过点C 作CP ⊥AB 于点P ,由题意,得∠A =30°,AP =2 000米, 则CP =12AC =1 000米.(2)∵在Rt △PBC 中,PC =1 000,∠PBC =∠BCP =45°, ∴BC =2PC =1 0002米.∵这名徒步爱好者以100米/分的速度从雁峰公园返回宾馆, ∴他到达宾馆需要的时间为1 0002100=102<15. ∴他在15分钟内能到达宾馆.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8,BC =1,∠DAB =30°,∠ABC =6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53,AD 的长是23.提示:延长AD ,BC 相交于点E ,可得△ABE 为直角三角形.11.(·眉山)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O ,则tan ∠AOD =2.提示:连接BE ,构造Rt △BOF ,根据△AOC ∽△BOK 可得OK 与CK 的数量关系,求出OF 与BF 的数量关系即可.1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25,sinB =255,D 为边BC 的中点,E 为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CE=BC.连接AE ,F 为线段AE 的中点.求:(1)线段DE 的长; (2)∠CAE 的正切值.解:(1)连接AD.∵AB =AC ,D 为BC 的中点, ∴AD ⊥BC , 即∠ADB =90°.∵AB =AC =25,sinB =255,∴AD AB =255.∴AD =4. 由勾股定理,得BD =2,∴DC =BD =2,BC =4. ∵CE =BC ,∴CE =4. ∴DE =DC +CE =2+4=6.(2)过点C 作CM ⊥AE 于点M, 则∠CMA =∠CME =90°. 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AE =AD 2+DE 2=213.∵CM 2=AC 2-AM 2=CE 2-EM 2, ∴(25)2-AM 2=42-(213-AM)2, 解得AM =141313.∴CM =AC 2-AM 2=81313.∴tan ∠CAE =CM AM =47.13.(·河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嘉嘉在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α,β都为锐角,且tan α=12,tan β=13,求α+β的度数.淇淇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1,把α,β放在正方形网格中,使得∠ABD =α,∠CBE =β,且BA ,BC 在直线BD 的两侧,连接AC ,可证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可求得α+β=∠ABC =45°.请参考小敏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α,β都为锐角,当tan α=4,tan β=35时,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利用已作出的锐角α,画出∠MON=α-β,由此可得α-β=45°.解:如图.。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浅谈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在新课程背景的形势下,教学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知识的简单机械重复,而是对已有知识的重新认识﹑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命制的。
总体来看,试卷结构、难度比较稳定,试题充分贯彻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坚持“稳中求变,变种求新”的原则,立足基础、注重与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高起点、低落点、多角度的方式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考查,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所以学生要想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打好化学基础,中考取得好成绩,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现将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分析如下:1.命题特点郑州市中招化学包括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1.1实验部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中招考试也将理化生实验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列入考试范围,实验考试旨在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1.2理论部分纵观中招考试的命题特点和方向,编排上题目新颖,图文相配,其坚持原则在于“稳中求变,变种求新”。
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双基的考查。
主要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因为“双基”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所以要夯实“双基”。
这一块,既是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是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基础。
在“双基”中特别要加强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的培养。
这块的内容对高中学习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基本特点,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让考生自己设计实验,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理论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初三化学的复习策略探讨
重点 与难 点 ,都应 当在 教 学 当 中加 以渗 透 ,这也 是 学 生 向 教师 反 馈 ,教 师 再 向学 生 加 以强 化 的一 个 逻 辑 系统 。 另外 ,在 具体 的复 习活动 中 ,还 应 当注 意 ,要积 极 鼓 励
表 、 比较 、知 识 链 、卡 片 等 各 种 方 式 方 法 进 行 复 习 总
结 。在 复习 过程 中 ,可指 导学 生 通 过知 识 的相 似 或相 关 而 建立 联 系 ,也 可通 过 个别 结 论 、个 别知 识 .引 导学 生 去 总结 、推 导获 得 全 面 、完 整 的知 识 :还 可通 过 特定 的 化学 思 维方 法 ,引导 学 生进 行 知识 整 理 。其次 ,加 强 对 学 生进 行 解 题 方 法 的指 导 ,引导 他 们 学 会 审题 、迁 移 、 表 达等 。让 学 生养成 良好 的解 题 习惯 ,获 得一 定 的解 题 方 法 ,使其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得 到 提 高 。 三 、注 重教 学 效果 。教 学 紧跟学 生 1 . 注重 教 学 反馈 。在备 课 环 节 .教 师都 注 意 到 了要 注 重学 生对 化 学知 识 的掌 握程 度 的不 同 ,注 意要 在 具体 的教 学 活动 中 因材 施 教 。但笔 者认 为 .我 们 更应 当注 意
生不 要 眼高手 低 ,不 能只看 不 做 ,或认 为没 必要 做 。另
外 ,教 师 还 要 注 重 检 查 ,发 现 错 误 及 时 纠 正 ,切 记 过 快 。专项 复 习要 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 运用 能 力 ,教师 要 对考
点 、热点 问题 进行 归 类 ,可分 成 几个 专 题 ,一个 专 题做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 经验交流讲座课件
4.重视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也十分重要,要舍得花时间帮学生解疑答惑, 对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不太好的知识(zhī shi)(比如说上册的“ 化合价”和下册的“溶液”和“酸、碱、盐”内容),还要 精心选编试题出试卷,测验,还要抓紧时间批改,及时讲评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薄弱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别小看这些 工作,坚持这样做,收到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 4.关于辅导学生我觉得有种方法比较节约时间,就是让学生把在自习课写练习中出 现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注明是哪本资料,哪道题目,然后第二天见到我就交给我 或者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然后我就利用到教室上课后的下课时间或放学时间或上晚 自习的时间帮助学生解答题目。
• 5.中考前的一周让学生自主复习,回归课本(kèběn),重新整合知识,查漏补缺,同时也 做好学生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减压。然后把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 误和要提醒学生在考试中要注意的事项整理成《中考化学考前温馨提醒》印发给每个学 生,提醒学生在考化学之前再看一遍,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中考中再犯不该犯的错 误。
第九页,共十九页。
二、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中考复习工作我们认为还是要分三轮进行效果比较好,第一轮 是章节复习,第二轮是专题复习,第三轮是综合复习,在复习的过 程中,复习试卷(shìjuàn)的选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结合历年其他省 市和本省的中考试题来精心选编复习试卷(shìjuàn),选试卷(shìjuàn)不能 太随意,每复习完一定的内容后要及时进行检测,并及时讲评,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讲评,这些都需要我们 花时间花心思去完成。
第1章至第2章第1节
第2章第2节至第3章第1节
第3章第2节至第4章第1节(24.25一模)
九年级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的复习及备考策略人教版PPT课件
此类实验题的实验方案评价应从科学性、 简约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2007年河北试题)
3.4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类探究题
此类试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或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验证提出的问题与假设是否正确。此类试题是中考的 重点题型之一,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解答此类试题要 求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针对试题具体分析、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进行验证。(2008年大连)
2.3怎样上好探究实验复习课
2.3.1问题质量是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关键 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选题是设计的核心, 一般角度有: 一、异常实验问题; 二、物质组成的分析研究; 三、物质的制备; 四、反应原理的研究; 五、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2009徐州)
原创问题是设计探究型复习课的中心环 节,问题的角度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综合考虑:
三、实验精确 性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 精确性常通过产物吸收,无杂质干扰, 测量装置或仪器的精度,操作及读数正 确等来保证。(2008年江西题)
3.2探究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根据实验 目的进行假设,然后全面分析实验现象并加 以验证。(2008年广东省试题)
2.3.1.3创新和改进的角度设计问题 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简约,即实验装置、流程、操作等是否 简单,可操作;
二是绿色,即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原子经济 性(原子利用率)?是否节约能源?
三是经济,即是否利用低附加值原料制备高 附加值产品?
四是科学,即设计的方案或原理是否科学合 理?是否代表了最新的发展趋势或潮流等。
3.5性质型实验题
此类实验题的考查目的多为验证物质的典型性质, 选用的原理较为明显,实验结果通常通过反应后现象 或产物的验证来实现。此类问题的解答应从产物验证 前要除去产生干扰的杂质气体分析入手,不要时还要 检验杂质气体是否要除净。(2009孝感试题)
中考一轮复习《第19讲直角三角形》课件
ABCD的面积为
.
【解析】连接BE.设AB=3x,则BC=5x,
所以BE= BC=5x,由勾股定理得,AE=4x.
所以ED=x,又AE·ED=4 ,
3
即4x·x= 4 ,x2= 4,
3
3
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为3x·5x=15x2=5.
答案:5
【变式训练】
(2014·南充中考)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8,AD=17,将
【规律方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的三个步骤 1.确定三角形的最长边. 2.计算最长边的平方以及其他两边的平方和. 3.判断最长边的平方是否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相等,若相等, 则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真题专练】
1.(2014·滨州中考)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
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BC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
时 经 过 边 AB , AD( 包 括 端 点 ) , 设 BA′=x , 则 x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
【解析】当折痕经过点B时,x取得最大值,此时BA′=BA=8; 当折痕经过点D时,x取得最小值,此时在Rt△DC A′中,由勾 股定理可得BA′=15,∴BA′=2. 答案:2≤x≤8
命题新视角 用勾股定理解展开与折叠问题
【 例 】(2013· 山 西 中 考 ) 如 图 , 在 矩 形 纸 片 ABCD 中 , AB=12 ,
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
的点A′处,则AE的长为
.
【审题视点】
【真题专练】
1.(2013·资阳中考)如图,点E在正方形
ABCD内,满足∠AEB=90°,AE=6,BE=8,
2020年福建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 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实验
专题精讲
录
跟踪训练
专题十九 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实验
专题精讲
1. 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
考点特训营
思路分析
中考怎么考
返回目录
专题十九 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实验
返回目录
2. 知识储备
生成气体 气压增大
放热
考点特训营
氢前金属 + 酸 碳酸盐 + 酸
加热KMnO4或KClO3和MnO2 的混合物制O2 H2O2 溶液和MnO2 混合制氧气 碳酸分解 电解水 浓H2SO4 遇水 固体NaOH 遇水 CaO遇水气压
返回目录
专题十九 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实验
返回目录
考点特训营
2. 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水呈碱性。如图 所示将收集满干燥氨气的试管,倒插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可能发生的现 象是_溶__液__变__红__,__试__管__内__液__面__上__升__。
专题十九 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实验
(2)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N__a_O_H__溶__液__与__C_O__2_反__应__,__气__体__被__消__耗__,_ _烧__瓶__内__气__压__小__于__外__界__大__气__压__,__使__烧__杯__中__水__倒__吸__入__烧__瓶__中___。 (3)实验结束后,取下烧瓶,打开橡胶塞,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_产__生__气__泡__,__溶__液__由__红__色__逐__渐__变__为__无__色___。
返回目录
3. 用如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考液点的特反应训。营关闭止水夹K,将足量NaOH溶液挤
进烧瓶,振荡,打开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1)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O__2+__2_N__a_O_H__=_=_=__N_a_2_C_O__3_+__H_2_O___。
中考总复习化学2-第19讲 常见气体的制取
( √)
( ×) ( ×) (×) (√) ( ×)
3 数据剖析 题型突破
题型 一 气体的制备 题型 二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题型 一 气体的制备 例1 (2022·石家庄一模)如图所示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 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C )
例1
1
2
3
【解析】高锰酸钾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选择图示装置来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故A 错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经浓硫酸干燥后从短管 排出,故B错误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氧气,故C正确 ; 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D错误。
温馨提示
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而浓硫酸、氢氧化钠由于有强腐蚀性,不能作 食品干燥剂。
考点 8 尾气处理
方法
装置
点燃尾气
溶液吸收
操作原理 点燃可燃性污染气体,转化为无污染气体
气体通入液体中,生成不易挥发的物质,后 者为防倒吸装置
方法 收集尾气
装置
操作原理
续表
收集后集中处理或再利用
备考补充 1.防倒吸装置
例1
1
2
3
题型解法
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制取气体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 应条件;收集装置的主要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初中 阶段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发生装置:一是适用于固体和固体混合 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二是适用于固体和液 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
例1
1
2
3
题型演练
(2)固液常温型(见图Ⅱ):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⑰_反__应__物__中__有__固__体__和__液__体__,___ _反__应__不__需__要__加__热___。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装置(a)的特点:⑱ 装_置__简__单___, 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装置(b)的特点:⑲ 便于随时添加液体__药__品____。装置(c)的 特点:⑳ 可以控制反_应__速__率__,_得__到__平__稳__的__气__流___。装置(d)的特点:㉑_可__以__控__制__反__应__ _的__发__生__和__停__止___。
初三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
初三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初三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一、夯实基础,让学生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
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1.全面看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让学生掌握做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
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
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
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中考化学综合性实验探究题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综合性实验探究题复习策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合性实验探究既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综合性实验探究题复习策略,希望大家喜欢!一、综合性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从近三年平凉中考化学试题来看,综合性实验探究作为压轴实验题,考查的专题都是科学探究,考查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初中化学实验的全部内容,量大、面广、点多,给复习备考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前,这样的题目以简答题的实验报告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中考成绩,也关系到备考的成败。
在分析试题时我发现,近几年的综合性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条件、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实验探究例1:(猜想与假设)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
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例2:(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他的实验是———。
3.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的实验探究例:(实验探究)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4.生活化学(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应用;硬水和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探究)例:(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第十九讲 梯形中考专题
梯形中考专题课前热身1、如图11-10,正方形ABCD中,M为AB边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M⊥MN于M,MN交∠CBE的平分线于N.求证:DM=MN.图11-10例1已知:如图12-8,在梯形ABCD中,∠DCB=90°,AB∥DC,AB=25,BC=24,将该梯形折叠,点A恰好与点D重合,BE为折痕,试求AD的长.图12-8例2如图12-10,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BC=4,对角线AC=5,BD=3.试求此梯形的面积.图12-10例3 如图12-11,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D∥BC,AB=DC,AD=2,BC=4,延长BC到E,使CE=AD.(1)求证:△BAD≌△DCE;(2)如果AC⊥BD,求等腰梯形ABCD的高DF的长.图12-11例4 如图12-12,在梯形ABCD 中,AD ∥BC ,CA 平分∠BCD .DE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B =2∠E .(1) 求证:AB =DC ;例5 (2007威海市)如图12-13,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纸片,AB ∥CD ,AD =BC ,翻折纸片ABCD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已知CE ⊥AB .(1)求证:EF ∥BD ;(2)若AB =7,CD =3,求线段EF 的长.图12-13一、选择题1.(09年鄂州)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 =2,BC =DC =5,点P 在BC 上移动,则当P A +PD 取最小值时,△APD 中边AP 上的高为( ) A 、17172B 、17174 C 、17178D 、32. (09年淄博)如图,梯形ABCD 中,∠ABC 和∠DCB 的平分线相交于梯形中位线EF 上的一点P ,若EF =3,则梯形ABCD 的周长为( ) A .9B .10.5C .12D .153. 梯形ABCD 中,AD BC ∥,1AD =,4BC =,70C ∠=°,40B ∠=°,则AB 的长为( )A BCD EF P(第2题)A .2B .3C .4D .54. (09年达州)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以下四个结论:①DCB ABC ∠=∠ ,②OA =OD ,③BDC BCD ∠=∠,④S AOB ∆=S DOC ∆,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②B .①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5. (09年重庆)在△ABC 中,BC =10,B 1 、C 1分别是图①中AB 、AC 的中点,在图②中,2121、C 、C 、BB 分别是AB ,AC 的三等分点,在图③中921921;C 、C C B 、、B B 分别是AB 、AC 的10等分点,则992211C B C B C B +++ 的值是 ( )A . 30B . 45C .55D .60① ② ③6.(2009武汉)在直角梯ABCD 形中,AD BC ∥,90ABC AB BC E ∠==°,,为AB 边上一点,15BCE ∠=°,且AE AD =.连接DE 交对角线AC 于H ,连接BH .下列结论:①ACD ACE △≌△; ②CDE △为等边三角形; ③2EH BE =; ④EDC EHC S AHS CH=△△.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B .只有①②④C .只有③④D .①②③④7.(2009威海)在梯形ABCD 中,AB ∥CD ,∠A =60°,∠B =30°,AD =CD =6,则AB 的长度为( ) A .9 B .12 C .18D.6+D CBEAHD A C BA '8..(09湖北省)等腰梯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 )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 9..(09年广西钦州)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C 、BD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10.(2009临沂)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于点O ,AE B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设AD =a ,BC =b ,则四边形AEFD 的周长是( ) A .3a b +B .2()a b +C .2b a +D .4a b +11.(09年哈尔滨)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DC ⊥BC ,将梯形沿对角线BD 折叠,点A 恰好落在DC 边上的点A ´处,若∠A ´BC =20°,则∠A ´BD 的度数为( ). (A )15° (B )20° (C ) 25° (D )30°二、填空题1.(2009 黑龙江大兴安岭)梯形ABCD 中,BC AD //, 1=AD ,4=BC ,︒=∠70C ,︒=∠40B ,则AB 的长为 .2.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 AD =3cm , AB =4cm , ∠B =60°, 则下底BC 的长为 cm .3. (2009宁夏)14.如图,梯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E ,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对.4.(2009年宁波市)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7040B C ∠=∠=°,°,作DE A B ∥交BC 于点E ,若3AD =,10BC =,则CD 的长是 .5、(2009东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与CD 不平行,∠ABD =∠AC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加上这个条件后能够推出AD ∥BC 且AB =CD . 三、解答题AB C DDCABE FOADCBE(4题图) BCDAO(第5题图)1. (2009年上海市)21.如图4,在梯形ABCD 中, AD ∥BC ,AB =DC =8,∠B =60°,BC =12,联结AC .(1)若M N 、分别是AB DC 、的中点,联结MN ,求线段MN 的长.2(2009年杭州市)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C =60°,AD ∥BC ,且AD =DC ,E 、F 分别在AD 、DC 的延长线上,且DE =CF ,AF 、BE 交于点P .(1)求证:AF =BE ; (2)请你猜测∠BPF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3(2009泰安)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 =90°,AD ∥BC ,AB =BC ,E 是AB 的中点,CE ⊥BD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一)重视教材与学习笔记的运用在对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与其用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如将所有的学习内容归纳到教材和学习笔记中,让学生在特定的复习专题模块中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并利用综合练习试卷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教师为学生划定的教材重点内容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记录的学习笔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重新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并找出自身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薄弱部分强化专项训练的运用,再结合复习资料中各复习专题模块中的经典范例和练习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记忆。
(二)深化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一般来说,在对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要强化不同复习阶段内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深度。
例如,在第一轮总复习阶段,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内容时,应强调知识结构的逻辑结构,简明扼要地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的核心要点所在。
在第二轮复习时,则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来为学生重点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并在深入讲解重点知识的过程中弥补自身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
在最终复习时,则要按照学生对特定专题内容的学习水平有取舍地深化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复习的深入中变得越来越扎实,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注重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依照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丰富和整合。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意识,通过已学内容和教师给予的复习总结思路,对知识结构进行举一反三,因为在复习过程中,复习的时间有限,教师能讲解的内容也有限,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将同样的题型或同一内容按照不同的逻辑结构进行整理归纳,当学生能在知识讲解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让知识按照学生的需要与不足进行有效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定的知识内容,并在学习中实现同一知识要点向不同题型结构方向的迁移。
第19讲 化学平衡(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第19讲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分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平衡特点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 +n=p +q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气体密度(ρ)①只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密度保持不变(恒容密闭容器中)不一定平衡②m +n ≠p +q 时,密度保持不变(恒压容器中)平衡③m +n =p +q 时,密度保持不变(恒压容器中)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平衡知识点二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原化学平衡状态由上图可推知:(1)化学反应条件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图甲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图乙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如图丙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如图丁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如图戊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如图己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如图庚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如图辛【特别提醒】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主要看改变压强能否引起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变化才会造成平衡移动,否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部编中考复习化学专题检测试题:第19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1.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A.CO2B.HClC.NaCl D.Ca(OH)2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CO2B.HClC.NH3·H2O D.K2SO43.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于其性质。
下列药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氯化钠D.浓盐酸4.(2012年四川宜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叫酸雨B.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弱C.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D.使用pH试纸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湿5.(2012年四川泸州)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6.(2012年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7.(2012年山东日照)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8.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9.(2012年湖北黄冈)对于反应:X+C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C.X 可能是CuCl2或Fe2(SO4)3D.Y 可能是CaCl2或Ca(NO3)210.(2011年广东梅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9讲 化学平衡(练)-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第19讲化学平衡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ΔH<0,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逆(N2)=v正(H2)B.v正(HCl)=4v正(SiCl4)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c(N2)∶c(H2)∶c(HCl)=1∶3∶6【答案】C【解析】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可知A项错误;B项均表示正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都成立;D项表示的浓度关系与是否平衡无关;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而平衡移动则气体的质量改变,所以C 项表示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N2(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H—H的数目和断开N—H的数目比为2∶1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答案】A【解析】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容器内的温度不变时,平衡不再移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符合题意;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前后压强均不变,当压强不再变化时,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项不符合题意;相同时间内,断开H—H的数目和断开N—H 的数目比为1∶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不符合题意;当浓度为1∶3∶2时,无法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无法判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s)c C(g)+d 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c+d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D.物质D的浓度减小【答案】B【解析】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变为原来的2倍,而实际浓度是原来的1.6倍,说明平衡正向移动,a>c+d,A的转化率增大。
浅谈中考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中考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朱丽琴(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教育管理中心)中考化学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化学教师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
要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方可达到提升中考成绩的目的。
中考化学复习教学方法与策略中考化学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
搞好化学复习是全面提升中考成绩的关键。
每年中考前,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复习。
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化学教师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方可达到提升中考成绩的目的。
一、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复习,使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本领:一是对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在复习时,要再一次体会《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和中考命题的依据。
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因为《考试大纲》是指导初中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中考考察的目标 内容和能力要求。
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要搞好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必须注重如下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一)中考复习阶段的划分与时间安排大多数学校初三化学,在3月底之前结束了新课教学。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综合题复习策略的研究课件
⑷问题型探究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准确解答(jiědá)实验探究的注意事项
⑴认真(rèn zhēn)审题根据题目中设定的情境、提出的问题和具
体要求,明确隐含的探究目的,进行猜想和假设。
⑵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设计选择理论正确、操作简单易
行、现象明显、经济合理、对环境无污染的实验方案。在对 比性试验中要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即控制变量的思想)。
②过滤
(3) 取少量(shǎoliàng)样品中的一种放入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
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固体并观察现
象。 产生无色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样品是NaHCO3; 另一种样品是Na2CO3 【含量测定】
①86.7%
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C中的烧碱完全吸收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7)A
(8)92.9%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综合题具有(jùyǒu)分值高、难度大、涉及知识 点多的特点,由于其考查的知识全面,因 此,这类试题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牢固的双基知识,娴熟的解题技巧、较高 的心理素质是解答中考综合题的关键。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九页。源自综合题解题技巧:1.仔细审题,看清题意; 2.缜密思考,不能留空; 3.规范书写,确保拿分; 4.分步得分,保持心态; 5.巧看分值,填写内容; 6.逐句审题,避免定势(dìnɡ ; shì) 7.关注细节,联系概念。
示的含义。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qìtǐ)没有被C中的烧碱完全吸收。取上层清液于试管内,滴加NaOH, 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NaOH已经过量
Image
12/8/2021
第三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CaCO3
中考化学考点聚焦第19讲中和反应
第19讲中和反应一、选择题1.(2018,泉州)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C)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2.(2018,枣庄)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B)A.偏高 B.偏低C.相等 D.无法确定3.(2018,衡阳)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B)A.X显酸性B.Y一定是水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4.(2018A.油菜 B.水稻 C.茶树 D.甘草5.(2018,济宁)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A)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7.(2018,黔东南)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B)A.水B.纯碱溶液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8.(2018,陕西)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2-4、H+9.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B.a 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C.A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二、填空题10.(2018,宜宾)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据此分析:(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__=__n(OH-)(填“>”“=”或“<”,下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①②③④ ,属于实验结
论的是
⑤⑥
(填序号)。
2020/4/26
专题突破:
(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
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 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
原因 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烧瓶内压强,
氨水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小红说将氨气换成 CO2
,水换成氢氧化钠,
酚酞中加入氢氧化钠,能看到相同的现象;
小明说将氨气换成
HCl
,酚酞换20/4/26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3):
(1)小松同学探究了实验室制取H2装置后,作了改进, 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检查图(Ⅱ)装置气密 性的方法是 关闭a(或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
组成。还可用什么方法__将__混_合__物_在__大__试_管__中_加__热__将_生__成_的__气__体_通__过_澄__清_石__灰__水_中__,。观察现象
2020/4/26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
将铜绿受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对固体产物进行分析,则固体 产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的是( A、C )
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1~2mL)该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 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若无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SO4溶液。
2020/4/26
专题突破:
例1.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
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是试__管_中__溶__液_
变_成_蓝__色__,__黑_ 色固体消失;; 如果猜想③正确现象溶__液__变成蓝色,仍有黑__色__固_体剩余。。 (2)小强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
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振荡;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
碳的目的是
对比
。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
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
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
。
(3)小亮同学也改进了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
示,与Ⅱ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
长颈 漏斗,其优点是 可随时滴加反应液,从而控制得到气体;的量。
橡皮管的作用是 2020/4/26
使分液漏斗与试管内的压强相等,便于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滴下
2020/4/26
高效课堂:
知能内化:
1.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 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 图中I、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溶__液_中__H_+使__C_uO溶_解___。 (2)通过实验I可证明_H_2_O不__能__溶_解__C_uO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 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 _盐__酸__或_硫__酸_钠__溶_液_。 (4)探究结果为_溶_液_中__的_H_+_可_以_使__Cu_O_溶_解__,_ 。 H_2O__SO_4_2-_不_能_使__Cu_O_溶_解__ _____你认为除实验Ⅱ 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 种常见物质是__稀__HN_O3_或_H_Cl____ 。
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通过导管进入Ⅱ中,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__沉淀
___。
2020/4/26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1):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 去)。在Ⅰ中加入试剂量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 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 上升,溶液由无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 应加入的试剂是( C )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
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
是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
2020/4/26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
已知AlCl3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有下列反应: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 + NaOH= Na AlO2+2H2O (1)写出反应现象: 先产生沉淀后逐渐溶解
A
B
C
D
Ⅰ CaCO3 、稀HCl
Na2CO3 稀H2SO4
Zn、 稀H2SO4
Cu 稀H2SO4
Ⅱ 2020/4/26
KNO3
NaCl
BaCl2
Ba(OH)2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2):
按右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
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
什么现象
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
形成一段水柱为止;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2)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 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 剂是 ②③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 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液面下降,反应
液被压回长颈漏斗,反应液与块状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2)下面哪个图象能表示该反应的过程: A
2020/4/26
专题突破:
例2:小明、小强和小红三位同学在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 子质量为222]受热完全分解后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 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为 3.6g。他们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 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
2020/4/26
知能内化:
2.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 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 图所示)。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
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_N_a_2_C_O3___
,
也可能是____N_a_2_SO4
A.80%
B.90%
C.10%
D.60%
2020/4/26
专题突破:
例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完好)
(1)打开止水夹a,装入药品后连接装置, 可观察到试管Ⅰ中发生的现象是有__气__泡__生__成;
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铁_与__稀_ 硫酸_反应生成了氢。气 (2)当试管Ⅰ中的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 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原因是
理由是:___在__加_热__的__条__件下氧化铜和单质碳能发生反应
_______。
(3)小红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她的理由是:
_____5_._0g_碱__式__碳__酸__铜_中含碳:12/222×5.0g=0.27g<3.6g
______。
(4)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若证明某黑色粉末确由氧化铜和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