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
华南师范大学915心理学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915心理学专业基础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学习;
2.实验心理学考点:绪论,实验设计,反应时间,传统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情
绪的实验研究,心理实验常用仪器;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
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
5.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
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6.人格心理学考点:绪论,认识人格的途径,经典精神分析论,新
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特质论范型,
特质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学习论范型,学习论的研究方法与
评鉴技术,现象学范型,现象学派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能力,
利他行为,攻击,性别与人格,人格与健康;
7.心理咨询考点:心理咨询概戡(含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目的
和意义、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心理诊断(含心理诊断的一般理。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简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探索人类内在世界的各个方面,并试图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以及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
基本概念1.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现象的科学。
2.心理学分支: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3.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等,在不同场景中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领域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并关注因素如何影响其发展。
2.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改善个体心理健康。
3.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探索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4.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互动与社会行为,并研究人们的态度、偏见及其影响。
心理学理论1.行为主义:建议认为行为是在外部刺激下形成的,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人本主义:强调个体选择自我实现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关注个体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3.生物学派:探索遗传和生物因素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4.认知模型:提出人类思维在各种情景中规律性运作,并通过信息加工来解释行为。
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提供教育策略与指导方法。
2.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对员工满意度、动机和团队合作的影响。
3.临床咨询:帮助个体解决情感问题,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4.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动机,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与训练。
以上是对心理学导论的简要介绍,它探索了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心理学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心理学导论是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的课程。
在第一章,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到了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思维、情感、动机以及行为等。
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前心理学时期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希腊文化,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
2. 现代心理学的出现现代心理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79年,威廉·詹姆斯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开创了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
3. 心理学的分支现代心理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每个分支都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家能够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从而推动学科的进展。
2.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和脑成像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其研究假设。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反应关系下产生的,主要关注学习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和信息处理对行为和感受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认知活动通过感知、记忆、注意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来实现。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与个体自身的潜意识冲突有关的心理能量会影响其行为和发展。
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学习、记忆、注意、知觉等。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段内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探究遗传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020401心理学原理与研究方法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学习;
2.实验心理学考点:绪论,实验设计,反应时间,传统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情
绪的实验研究,心理实验常用仪器;
3.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点:研究方法概论,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
(统计概论、差异分析与假设检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潜变量
与因子分析),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
究类型、心理学相关研究的设计、心理学因果研究的实验设计、心
理学描述研究的类型与设计),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与技术(变量
数据的获得方法概述、变量数据获得的测评方法、变量数据获得的
传统实验心理技术范式、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实验心理技术范式、
变量数据获得的眼动实验技术、变量数据获得的认知神经科学范式),心理学研究的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报
告的撰写);
5.心理测量学考点:心理测量理论,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控制,测。
青岛大学2020年347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大纲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4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一、考试要求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l.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婴儿言语的发展1. 言语发展理论2. 词汇的获得3. 语法的获得(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 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l.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l.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l.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心理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集中量数1.平均数2.众数和中数(二)差异量数1.全距和平均差2.方差和标准差3.差异系数(三)地位量数1.百分等级2.标准分数(四)相关系数1.相关关系2.相关计算方法二、推论统计(一)概率1.概率和分布2.基本随机变量的分布3.抽样分布(二)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2.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三)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2.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2.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3.完全随机两因素方差分析(五)非参数检验1.单样本的非参数检验2.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六)线性回归1.回归概述2.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检验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七)项目分析1.项目的难度分析2.项目的区分度分析咨询心理学一、咨询心理学概述(一)人的发展与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概述(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二、心理咨询的要素(一)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二)当事人(三)咨询师(四)其他变量三、咨询目标(一)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二)咨询目标概述(三)确定咨询目标(四)价值与价值干预四、咨询关系(一)咨询关系概述(二)工作同盟(三)助长条件(四)咨询关系与咨询师五、咨询过程:阶段与结构化(一)对咨询过程的认识(二)咨询的基本阶段(三)结构化六、咨询过程:会谈(一)会谈的一般问题(二)倾听当事人(三)会谈技巧七、咨询过程:深入(一)协助当事人探索(二)协助当事人领悟(三)协助当事人行动八、个案厘析与评估(一)个案厘析与评估(二)几种主要治疗理论的个案厘析(三)临床评估九、专业伦理问题(一)当事人的利益和权利(二)咨询师与当事人关系(三)保密(四)其他伦理问题十、精神分析疗法(一)精神分析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精神分析的治疗(四)精神分析疗法评价十一、行为疗法(一)行为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行为治疗过程(四)治疗技术(五)行为治疗评价十二、以人为中心疗法(一)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治疗过程和策略(四) 以人为中心疗法评价十三、理情行为疗法(一)理性情绪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治疗过程和策略(四)理情行为疗法评论十四、结构式家庭治疗(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概观(二)基本理论(三)治疗过程和策略(四)结构家庭治疗评价十五、其他疗法(一)现实疗法(二)多态治疗(三)森田疗法(四)钟氏领悟疗法三、试卷结构(题型分值)1.本科目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MJ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小白修订版)

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心理学导论大纲解析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团体与社会心理和动物心理;从普通心理学的狭义来理解,主要是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在普通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部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所做的事情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主动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以上三者关系:认知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的基础;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人格:人格与个性之间的差别:人格是对个体总的、本质的阐述,即既从个体的差异性,也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明个体行为的特征;个性特指个体差异,它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与人格间的关系:没有心理过程,人格就无法形成;反之,人格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过程。
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其次,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而已形成的心理特征又会影响和制约人的心理过程。
哲学是心理学的“父亲”,生理学是心理学的“母亲”。
(完整版)2020年考研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 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 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 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 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 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 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 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 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 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 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 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 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 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 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 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 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 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 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 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 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 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备注:新增)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

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的1.3 课程对象1.4 学习要求二、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2.1 心理学的概念2.2 心理学的起源2.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2.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认知心理学3.1 基本概念3.2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3.2.1 记忆3.2.2 感知3.2.3 思维3.3 认知发展与学习四、发展心理学4.1 基本概念4.2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4.2.1 儿童认知发展4.2.2 社会情感发展4.2.3 青少年发展4.2.4 成年期发展4.3 学校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五、社会心理学5.1 基本概念5.2 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5.3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5.4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六、心理健康与幸福感6.1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评估6.2 心理疾病与幸福感6.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幸福感提升七、实验心理学7.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7.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7.3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八、应用心理学8.1 临床心理学8.2 教育心理学8.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8.4 健康心理学8.5 法律心理学九、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9.1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关系9.2 生物学与心理学的关系9.3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关系9.4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十、计划与安排10.1 授课方式与学时安排10.2 作业与考核要求10.3 学习资源与参考书目十一、评估与反馈11.1 课程评估方式11.2 课程反馈与改进策略通过对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了解不同流派以及发展历程,掌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认识,以及培养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思辨能力。
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全文(312)

2020心理学考研(统考312)大纲考试科目:心理学导论100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实验心理学60分,总分为300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4种题型。
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顺从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5.团体极化与团体思维6.合作、竞争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新增)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心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含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选择使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有两大类: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2.心理学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边缘或中间科学。
3.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
5.在科学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
6.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验法和调查法等。
7.当代心理学学科分支很多,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人物和意义。
只要有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
8.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也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基础【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知识,以及加工、存储并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外部刺激信息的传递与加工、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脑机制及其与心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系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导论完整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 现象、群体心理现象以及心理与 行为的关系等。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 活动的方法。
2024/1/28
02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操纵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以探究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0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研究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5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心理学思想
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探 索和思考,为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 础。
心理学的流派与发展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 式塔心理学等流派的出现和发展,推 动了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 了科学心理学,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
复杂情感
复杂情感是在基本情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爱、恨、嫉妒、 羡慕等,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情感的特征
情感具有主观性、社会性、动态性和两极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情 感成为人类心理活动中最为复杂和多变的部分之一。
2024/1/28
21
动机的定义与理论
2024/1/28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源 泉。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认为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形成的。
B
C
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独特而完整的个体 。
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方 式,认为人格是在认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青岛大学34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青岛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4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考试要求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
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20年)一、大纲综述《心理学专业综合》是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临床与心理咨询、儿童发展与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心理人才。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科学性(二)心理学主要流派第二节神经系统与心理学(一)神经元与神经系统构成(二)脑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第三节感觉(一)颜色视觉(二)听觉理论第四节知觉(一)知觉组织(二)错觉第五节意识(一)意识的含义(二)睡眠与梦第六节学习和记忆(一)学习理论(二)记忆的种类(三)遗忘第七节思维(一)思维的种类(二)概念的形成(三)问题解决(四)判断和决策第八节智力(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的测量(三)智力理论第九节情绪(一)情绪的含义(二)情绪理论第十节动机(一)动机的含义(二)动机的类型(三)需要层次理论第十一节人格(一)主要的人格理论(二)人格测量第十二节变态心理学(一)正常与异常的界定(二)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统计(一)统计图表(二)统计量数(三)相关分析(四)参数估计(五)概率分布(六)参数检验(七)非参数检验(八)回归分析第二节心理测量(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二)心理测验的信、效度(三)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四)人格测验(五)智力测验(六)常用临床心理测验(七)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第三节实验设计(一)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与控制(额外变量)(二)实验的信度和效度第四节观察法(一)观察的类型(二)行为取样(三)行为记录(四)数据分析第五节访谈法(一)访谈法的类型(二)访谈法的设计(三)访谈法实施过程和技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三)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第三节婴儿的心理发展(一)婴儿认知的发展(二)婴儿言语的发展(三)婴儿的气质(四)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第四节幼儿的心理发展(一)幼儿的游戏(二)幼儿言语的发展(三)幼儿认知的发展(四)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节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小学儿童的学习(二)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三)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四)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第六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二)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三)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四)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区别与联系(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对象与范围第二节关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界定(一)咨询师的个人成长的方法(二)咨询师的价值观第三节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一)伦理决策(二)保密(三)多元文化中的伦理问题(四)诊断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五)咨询中的双重和多重关系第四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一)类型学理论(二)认知与发展理论(三)精神分析理论(四)行为主义理论(五)人本主义理论第五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目标与阶段(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阶段第六节心理咨询的技术(一)谈话咨询技术(二)参与和影响咨询技术(三)心理咨询评估技术(四)精神分析疗法(五)认知与行为疗法(六)个人中心疗法第七节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一)阻抗(二)移情与反移情(三)心理咨询与治疗记录第八节个体心理咨询分类及其应用(一)心理咨询的分类(二)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咨询三、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全文(312)

2020心理学考研(统考312)大纲考试科目:心理学导论100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 实验心理学60分,总分为300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4种题型。
I .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n.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V.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I.自我发展理论3.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二、学习与心理发展(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1.学习的含义2.学习的作用(二)学习的分类1.学习水平分类2.学习性质分类3.学习结果分类(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三、学习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3.社会学习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四)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学观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类型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类型(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1.知识的表征2.知识的类型(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理解与保持2.错误概念的转变(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3.心智技能的形成4.认知策略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四)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类型2.学习迁移的理论3.学习迁移的促进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心理学导论

心理现象
客体意识
意识
自我意识
3、从情知维度上划分
情感因素—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意志、性格、气质、价值观等
心理现象 认知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能
力(智力、创造力等)、元认知等
二、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性质
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 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 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点:丌仅能主动获取,还能解释原因,丏所获信息也较为精确 缺点:被试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 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
5. 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实践活动是外部丐界不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 人的心理正确不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4.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6.心理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实践题:
1、学会到图书馆查阅心理学文献资料。 2、组织一次对中学优秀教师的微型调查,了解心理学对 教书育人工作的实际意义。
再见!
1. 精神分析学派
• 惊世骇俗的创造者:弗洛伊德
影响整个人类,改变现代思想 的只是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 卡尔· 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 萨特
“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核心观点之一:潜意识理论
意识(consciousness):人们当前能够意 识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目前未被 注意到戒丌在意识之中,但需要时可 重新迚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 忆。
《心理学导论》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知识点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要求1、识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3)心理学研究的的对象。
(4)心理学研究方法。
2、领会(1)心理过程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2)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及特点。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基础一、学习知识点1、神经元。
2、神经系统。
3、内分泌系统。
二、学习要求1、识记(1)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组成成分。
(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
(5)内分泌系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领会(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
(3)大脑机能定位。
3、简单应用(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机制与功能。
(2)大脑的中枢神经机能与功能定位。
第三章学习和条件反射一、学习知识点1、学习的概念。
2、学习的基本特征。
3、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4、学习理论。
第四章意识和意识状态一、学习知识点1、心理的发展和发展。
2、意识。
3、注意。
4、注意的品质。
5、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学习要求1、识记(1)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2)反射及其反射种类。
(3)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涵义。
(4)学习的认知理论。
(5)观察学习。
2、领会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3、简单应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联系。
4、综合应用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二、学习要求1、识记(1)意识的内涵。
(2)注意的内涵与特征。
(3)注意的种类。
(4)注意的品质。
2、领会(1)注意的定义和特征。
(2)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3)注意的品质。
(4)注意的认知理论。
3、简单应用(1)注意的功能。
(2)注意的品质及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4、综合应用注意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第五章感觉一、学习知识点1、感觉的概念。
2、感觉测量。
心理学导论 (2)

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对立。
2)、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3)、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
4)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7、知觉和感觉的关系: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区别:1产生的性质不同。
2反映的内容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9、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11、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1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
13、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
14、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心理学导论考点解析
第一部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部分主要的出题方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在新一轮的复习中,这部分内容要全面通读几遍,对每个知识
点都要有所了解,能达到再认的水平。
对于"心理学研究方法"需要
多理解,它不仅出现在心理学导论中,还出现在实验心理学的考点中,所以需要多理解;对于"大脑皮层和机能",可以对照大脑各区域
的位置和功能进行理解和记忆。
"脑机能学说"需要细致的理解,能
再认、争取能识记相关的重要内容。
这两章的内容相对琐碎和繁杂,需要多看书、多理解,遵循从粗到细、到小的原则,防止记混。
第二部分
总的来说,这部分细节比较多,而且有许多重要的概念,需要进行对比记忆,可以从概念、特点、分类等方面进行复习。
同时注意
概念之间的区别,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在这一部分,感觉、知觉、
意识容易出选择题,所以注意细节把握;注意、记忆、思维部分容易
出简单或综合题,并且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相联系,容易结合出综
合题。
在2014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的简答,
所以这一部分还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在2016的考题中,出现了"简
述斯腾伯格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三种假设及研究结果"因此
记忆这部分内容需要加以重视,并结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一起
复习,有助于增强复习效果。
复习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比照记忆和联想记忆。
知识点很多,而且都很重要,必须以重点概念为重心向四周发散补充,查漏补缺,同时,充分重视知觉、记忆、思维等三章的重要理
论进行学习。
第三部分
这部分的重点是动机、需要与意志,是这部分很可能出简答题或综合题,在2016的考题中,出现了"结合案例运用动机-成就目标理
论和情绪的评定-兴奋说分析王刚和李明对同样的业绩却有不同反应
的原因?"的综合题,因此请考生必须对每部分的内容整体理解、记忆,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其中可关联之处,培养一种出题人的
思路。
第四部分
这部分内容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可以自己组织专题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以便能把相关的知识都串联起来,不遗漏知识点,同时这部分
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结合紧密,容易结合起来出题,故
在复习的过程中,多联系,保证自己的知识是连贯的,富有逻辑,
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保持思维清晰,灵活发挥。
另外,一
些重要的理论一定要掌握好,2014年的试题中有出"加德纳的多元
智力理论"的简答题。
第五部分
社会心理学最近几年大纲没有变化。
这部分的内容在2015年真
题简答题中考查了"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要比较二者的异同"。
反映了一种趋势,就是心理学考察越来越与社会接轨,与实践
接轨,大家对这部分内容需要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