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一、人性假设。

识记:

(1)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2)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第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3)Y理论。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第二,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第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第五,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第六,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领会:

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1“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绪论(7)

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2018。04)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2018。10)

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组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目录:

绪论

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33.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6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69.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

102.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沟通可分为

103.单向沟通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个性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性假设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之一,包括X理论、Y理论和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活动的特点。XXX的群体动力论也是个体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需要与动机、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知觉、个性、气质、能力、性格、情绪等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些因素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需要在组织管理中加以重视和管理。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行为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行为。群体的类型、作用、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结构变量、凝聚力和决策方法等都是群体行为的基础内容。同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总结: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个性、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基础等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

容。在组织管理中,需要重视和管理这些因素,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79.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创意方法,可以鼓励团队成员尽可能地提出各种有创意的想法。其优点在于可以激发创造力,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创意。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可能会出现想法重复、质量不高、无法实现等问题。

80.名义小组法在具体操作时的步骤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组织: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映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3、组织行为学有四个层次,①个体②群体③组织④组织的外部环境

4、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5、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其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6、工程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

7、影响组织中职工个人行为的因素有:如果是多选题就全选P17

8、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B=F(Pa、b、c...*Em、n、o...)

9、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发展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10、组织行为学实际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11、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案例研究法②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调查法⑤实验法

12、调查法包括:①面谈法②电话调查法③问卷调查法

13、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即知、情、意的过程。

14.感觉是客观失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1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1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2.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3晕轮效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4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18、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如:逃避工作、怕负责、以自我为中心等,相应的领导方式不人性化,如:把人当工具,只关心工作不关心人等。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组织行为学

简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员工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简述群体决策的弊端。

(1)群体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会遏制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者可能因为“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而去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事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学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全面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组织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简述激励的作用。

(1)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

(2)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3)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4)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论情绪在组织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1)选聘员工。通过心理素质测评解读应聘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识人,帮助组织招聘到有积极情绪的员工。(2)决策。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获得灵感或启发,从而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3)创造力。情绪积极的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创造力也会更强。

(4)激励。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人们的工作效率,而积极的反馈又加强了积极的情绪,使得工作效率再度提高。

(5)领导力。高效的领导者依靠情绪手段来帮助自己传达信息。通过激发情绪并把情绪与一个吸引人的愿景结合起来,领导者就更有可能成功地领导自己的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 押题小抄资料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笔记 押题小抄资料

00152 组织行为学

笔记依据教材

《组织行为学》

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版16.5页索取Q416352747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第—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

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

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

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

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

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

第四节群体凝聚力

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第一节协同效应

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

第三节群体沟通

第四节群体决策

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

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四节竞争与合作

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

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

第二节群体间冲突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二强调独裁式管理。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

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9.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

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

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其中,文化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与组织行为学。这些学科也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政治学中的权力与冲突问题,伦理学的道德规范等,都会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组织行为学自考笔记_简答部分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

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P5

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

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p12

4.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虑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

5.在人类学的各分支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

6.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具有多样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控性;行为交叉性;P4

7.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有:提高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改进领导行为;进行组织的改革,提高绩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9.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10.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

11.从微观和宏观、理论与应用这两个方面,可以把组织行为学划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P14

12.根据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人的行为是自身能力、自身气质、自身价值观、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的函数。

1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4.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有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我们要研究班组工人士气的高低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观察和实验的条件就必须排除实验组和对比组这两个班组之间在生产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工资报酬、职业培训等方面对生产率的影响,这说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

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1.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2.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最大量的工作是与组织内外的各种各类人打交道。

4.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兹伯格。

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6.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

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8.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9.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

10.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那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

11.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是面谈法。

12.具有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电话调查法。

13.问卷调查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尽管信中附上邮票,而真正回复的一般只有45%左右。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回收率较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

1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15.相关分析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到一1。

16.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感觉。

00152组织行为学 考核知识点

00152组织行为学 考核知识点

考【识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核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绪论知【领会】研究内容四模块间的关系;学科基础;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识【应用】各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概念][产生][学科基础]

①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产生①心理学→测量、解释、引导及改变人的行为

②研究范围:特定组织中的人・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管理学成为独立科学②社会学→社会中人的行为

③研究目的:提升工作绩效/员工满意度・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心理学创始人③社会心理学→①+②结合

[研究内容]・梅奥“人际关系学说”④人类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

个体+群体+组织+领导[发展阶段]⑤政治学→政治环境中的行为

20世纪~30年代/封闭的理性模式/泰勒、韦伯、法约尔

30年代~60年代/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麦格雷戈

60年代~70年代/开放的模式/费德勒

70年代~ /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观点一: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优点缺点

观点二:弄清问题→查阅资料→假设→展开研究→观察测试→解释结论观察法简便/真实/全面花费时间/难以量化/被观察者难以接受

难以说明条件与行为的关系

调查法可以了解深层次内容要有专门训练/费时费力

(访谈)运用面广/易发现问题无法避免信息失真

有助于员工沟通

调查法范围广/可量化设计问卷难/使用影响工作效率

(问卷)适用于样本量大的调查缺乏交流和沟通

个案分析法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属于(A )P263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2.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B )P280

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3. C 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P45

A.首因效应(先入为主) B.知觉防御(自我保护)C.晕轮效应

D.投射(以己度人)

4.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5. A 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霍兰德6.作职业选择是以工作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内容为基础,如工程或金融分析。这种“职业锚”叫(C) P108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

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

7.以下不属于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的是D P111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

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

8.通过加入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时的不安全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B)P121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B )P1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生调、动作表现三个方面。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

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自我知觉:

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信息互相结合的时候,人们总会倾向于关注最前面的信息。

近因效应: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会冲淡过去获得的印象,并对以后对该对象的社会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晕轮效应: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全部的或好或坏的整体印象。

投射效应:假定相似,通常指人们通过将自己的品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的关于他人的印象。

心理定势: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的准备状态。

对比效应: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知觉时,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不考虑客观的标准。

刻板效应:指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

归因:是指人们利用相关信息资源,对自己或他人的举止进行分析、判断并推论其原理的过程。

外部归因:认为该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情境因素导致的,即属于自己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引起的。

内部归因: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为个人自身的因素,既属于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因素。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个性:是个体拥有的,并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存在于个体的生理素质基础之上,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

气质:人们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主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

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

组织承诺:也叫作“组织认同感”“组织归属感”,使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组织公民行为: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或是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的,一般包括无私并主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的任务等。

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组成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

文化:

有的行为特征。

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和协作,以便完成组织预定的某项目标的最小单位。

共生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相容:这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容纳和协调,即群体内成员间的心理流和心理面处于一个同频共振的心理场中,一个人或者若干人的行为会心思群体的肯定性反应。

矩阵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

压力:在动态的环境中,个人面对与其愿望实现密切相关的机遇、规定或要求的不确定性时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

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扁平化、符合人性并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熟练。

心智模式: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方式,根植于人们心中,影响着人们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假设。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意向,是组织学习的里程碑,它代表了组织成员共同的观点,是组织成员通过对组织使命和目标的认识而演变来的。

单环学习:是指通过一般的学习,寻求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从本质上讲,单环学习可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

双环学习:是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仅寻找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要检查工作系统、制度及规范本身是否合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是指领导者在实施有效领导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才能、身体、心理等方面。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领导策略、资源、方法和原则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技能和技巧。

授权:是指领导者根据工作的需要,在职权范围内授予下属处理特定事务的权力,使下属在领导者的指导和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能够有效完成任务的一种领导行为。

激励:一般是指激励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鼓励个体向期望的目标迈进。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之后,立即用物质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使个体感到行为发生对其很有利,从而增强和增加以后的行为反应其频率,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负强化:负强化又成消极强化,是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员工通过按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