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杜文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战略
作者杜文清
指导教师傅先兰
摘要:当前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势态良好,随着全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成的新型主题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安徽是革命老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前背景下,开发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对推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阐述了安徽省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安徽省红色旅游开发的构想。
关键字: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安徽省
Distribution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Author Du Wenqing
Supervisor Fu Xianlan
Abstract:Current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the country's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and special tourism by tourists of all ages, a wide range of growing travel demand page.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red tourism quietly and quickly heat up, it was from the organize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evolved a new type of tourism products,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Anhui is one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red tourism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this article by introducing an overview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a classifie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the advantages of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issues discussed Anhui red tourism market overall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source markets,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ideas. In the coun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former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to create red tourism br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nhui Provinc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d 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model;AnHui
引言
中国的红色旅游实际上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是由早期瞻仰革命圣地演化而来。
20世纪80 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发展。
可以说,红色旅游是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
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而产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色旅游是依托革命历史遗迹及其精神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主题旅游产品,既有传统旅游产品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旅游产品的特质,是无形与有形相结合的特色产品,是旅游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 年2 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6 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推进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意见的报告》, 提出了要以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 大“红色旅游基地”、20 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主干体系;同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旅游局将2005 年定为“红色旅游年”,各地正式拉开了红色旅游大幕,红色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 1]
本文阐述了红色旅游概念、特点,分析了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并对安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打造安徽省红色旅游产品的构想,为安徽省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1 红色旅游概述
1.1红色旅游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2010年公布的红色旅游的概念: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在实际的红色旅游活动和红色旅游开发中,红色旅游根据其资源产生的时间分为狭
义和广义的红色旅游[2]:狭义的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这28年的历史阶段,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广义的红色旅游是依托一切顺应历史潮流、发扬民族精神的革命遗迹和革命精神而展开的旅游活动,限于论文篇幅以及研究的可操作性,本论文采取广义的定义。
1.2红色旅游的特点
1.2.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专项并且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旅游,它是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
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创造,它是利用“红色老区”的革命历史遗迹发展红色旅游,把许多革命年代那种艰苦奋斗超越生命极限的精神,作为宝贵资源来促进经济活动的,
作为教育民众的活生教材,这种独特旅游形式把传统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红色旅游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且在它发展过程中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
2.2集学习性、故事性于一体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供借鉴。
,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2.3保护与开发并重
红色旅游发展所依托的红色旅游资源属于特殊的革命文物和革命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资源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红色旅游的经营开发要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并重。
但保持这些历史遗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各种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有保持原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才能感动游客、吸引游客。
2.4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有机融合
红色旅游目的地体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有机融合,红色旅游目的地,不仅有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无形的精神文化财富。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旅游产业的创新,更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1.3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富有“绿色旅游资源”的革命圣地和纪念地,逐渐将“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结合起来,推进市场,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新型旅游模式。
红色旅游的发展说明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能够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还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红色旅游既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又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同时又是一项文物保护工程,成为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创造,主要体现在[ 2]:
1.3.1文化工程--“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
红色旅游资源多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把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作为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珍贵教材。
开展红色旅游,
就是要把我国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丰富的内涵挖掘出来,铸成一种更先进的文化,通过红色旅游进一步地弘扬出去,教育子孙、激励后代,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
帮助我们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
1.3.2教育工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
红色旅游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它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行动载体。
赋予它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1.3.3经济工程--“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
红色旅游地区多为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偏低。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
环境保护,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因此,红色旅游业的开拓和发展,也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项经济工程。
1.3.4文物保护工程——“再现党的奋斗史,造一份永久遗产”
红色旅游景区的一些革命文物,它不像古代的历史文物那样有高大的建筑和辉煌的宫殿,它们的特点很多是散落在民间,和老百姓融为一体:比如一幅标语可能就写在农民自家的墙上,一个重大决议可能就在一所普通的民居中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红色文物可能会消失。
作为一幅活的党史,我们怎样去保护,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首先对这些历史遗迹和革命文献等进行有效地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对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
有利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又是一项重要的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2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2.1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现状
红色旅游在加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发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较好地
反映了旅游业的多种功能,体现了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及文化功能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也由于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并有具有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价格适应的特点,对其开发研究已悄然兴起,早期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事业接待性特色,景区、景点的管理和开发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经营思维、行为方式落后,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接轨,无法满足红色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国内对红色旅游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针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如谢雨萍对百色市,罗勇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旅游区”开发的研究等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了研究。
总的看来,目前国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分析、景观规划等方面,而从整体视角对红色旅游的特点和发展模式进行的研究尚未看到,但随着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方面日趋成熟,很快会出现从整体的视角对红色旅游的特点和发展模式进行的研究。
而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已趋于全国大形势下的现状。
2.2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特点
2.2.1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旅游资源的集聚分布特征突出,特别是大别山区域(六安、安庆)和皖南(宣城、芜湖)一带集中了安徽省半数的红色旅游资源单体(表2-5)。
[3]
表2-1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差异
资源单体数优良级单体数平均品质分单体总分合肥32618
滁州83432
蚌埠1155
六安186 3.6766
安庆143342
宣城66 6.539
芜湖51315
巢湖71 2.7119
黄山83 3.7530
宿州2024
淮北54 5.628
亳州 5 0 1.4 7
淮南 2 0 3 6
阜阳 2 0 3 6
2.2.2红色旅游资源平均品质及其类别差异
将各等级红色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分别乘以10(五级)、7(四级)、5(三级)、3(二级)、1(一级),再将其总和除以各等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即可算出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分。
通过计算,安徽省83 个红色旅游资源总体得分为308,平均品质分为 3.71,在 6 个基本类型中(见表2-2),由于本规划中将旧址基础上兴建的纪念馆列入历史事件发生地类,因此历史事件发生地类单体最多,总分也最多,在平均品质分中,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平
均分接近全部资源的平均分,而展示演示场馆与名人故居的得分较低,低于全部资源的平均分;军事遗址与墓(群)的单体数量较少,但平均品质得分较高。
表2-2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品质类别差异
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
古战场
展示演示场
馆
名人故居与历史
纪念馆陵区陵园墓群
总分1512419289113
单体数41658243
平均分 3.684 3.8 3.5 3.79 4.33
2.2.3优良级红色旅游资源及其类别差异
优良级红色旅游资源是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的重中之重,是开发和保护的重点,也是安徽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设计的主要资源依托。
安徽省现有五级资源单体 3 个,四级资源单体10 个,三级资源单体17 个,优良级红色资源单体共30 处,品质总分为185,平均品质分为 6.17。
这30 处优良级红色旅游资源分属六个类别,其中历史事件发生地、陵区陵园与墓(群)平均得分较高。
表2-4安徽省红色旅游优良级资源品质类别差异[ 4]
三级资源数四级资源数五级资源数优良级资源总数优良级平均分
历史事件92213 6.08
发生地
军事遗址2103 5.67
与古战场
展示演示20025
场馆
名人故居3104 5.5
陵区陵园15177.14
墓(群)01017
2.3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2.3.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化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均留
下了大量的珍贵遗址遗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皖南事变、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展示演示场馆、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墓和陵区陵园六个基本类型都有代表性红色景观,既有旧址、遗迹,又有大量现代纪念性建筑。
在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中,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省的有两个(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5];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涉及安徽省的有三条(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黄山-绩溪-旌德-泾县-宣城-芜湖、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徽省有五个(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萧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六安市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芜湖王稼祥纪念园、滁州市藕塘烈士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
此外还有一大批省、市级红色旅游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资源大省。
2.3.2红色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点主题鲜明,新四军文化、红军文化与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几大主题特色突出,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革命教育与传统教育意义巨大,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是新时期开展共产党员保先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3.3高品质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且空间上呈现组团集聚分布特征
安徽省共83 处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红色旅游资源单体29 处,约占总数的35%,而且这29 处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形成了五大红色旅游资源组团,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分布为红色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以及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部分配套设施较好、条件成熟的集聚地区可以优先开发。
2.3.4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度好,利于开发
安徽省的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资源、古色资源等结合的比较好,如黄山、宣城的新四军文化遗产与皖南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徽州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相映成趣;六安、安庆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别山的原始生态及皖西南古皖文化有机结合。
很多红色旅游资源点都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积淀,旅游资源的复合型分布为红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线路串联、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地方旅游开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在《2004—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划定的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经典景区中, 安徽分别约占16. 7%、10%、5% ( 表1) 。
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点多、类型较齐全。
但是与周边省市相比,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高等级景点数量总体偏少。
安徽虽拥有六安“ 红军革命“旧址群、泾县”皖南事变“遗存等、“极品”、“绝品”级红色旅游资源,
如安徽仅有7 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远低于江西、湖北、湖南等红色旅游资源大省( 表2) 。
[6]
表1 安徽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经典景区
表2 安徽及周边省市红色旅游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数量
省份
安徽 江苏 上海 山东 江西 河南 湖北 浙江 湖南 数量
(个) 7 15 7 9 14 9 14 6 15
注:根据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4批)名单整理(截止2009年)。
[ 7]
依照红色旅游资源单体的地域分布丰度, 安徽省现已形成皖南、皖东、皖西南、皖北、皖中五大红色旅游集中区域。
其中, 皖西南( 六安、安庆) 和皖南( 宣城、芜湖) 红色旅游区集中了全省1/ 2 以上的代表性红色旅游资源单体。
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组团分布特点较明显。
2.3安徽省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旅游开发在各地逐渐展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2.3.1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准确定位
安徽省红色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明确的主题,旅游产品开发仍然处在资源导向阶段,有什么旅游资源便开发什么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总体上处于“小、散、差、弱”的局面,红色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
就交通而言,要解决“进不去,出不来”的瓶颈问题,增开火车专列和班车,要提高各景区(点)的交通条件,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保证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购和娱”是红色旅游区的短缺供应。
旅游产品不成体系,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不够,使红色旅游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类型
安徽(个) 全国(个) 约占全国比率(%) 名称 重点红色旅
游区
2 12 16.7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红色旅游精
品线路
3 30 10 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 黄山-绩溪-旌德-泾县-宣城-芜湖线 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安庆线 红色经典景
区 5 100 5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芜湖王稼祥纪念
园,滁州藕塘烈士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皖西大别山
红色旅游区
2.3.2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红色旅游区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基本上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度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和其它的专项旅游产品发展都比较缓慢。
在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类别下,以博物馆静态景观陈列的方式来表现红色旅游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项目和内容,缺乏旅游精品和旅游名品。
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主题产品,突出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主题,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如可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半景画、全景画等;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开发其它相关的旅游产品,达到完善红色旅游区产品结构、增强其综合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
红色旅游区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设计了不同的旅游产品后,还必须重视通过线路连接、产品捆绑等方式将其有机联系起来,并通过形象塑造、市场营销等手段向目标市场推广,使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发挥经济效应,在红色旅游区真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主题突出、脉络分明、组合自如、调控有序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红色旅游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徽省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3.1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红色旅游区的产品开发必须在充分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特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开发原则,建设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从而使红色旅游区产品的构成趋于合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红色旅游区的发展真正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7]:
3.1.1强调革命文化内涵、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形象
红色旅游产品是一种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性是产品生命力的精髓,只有保持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使旅游产品长盛不衰,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被看作是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决定旅游产品的品位、级别及其生命力的首要因素,只有将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用具体的文化产品或某一动态过程加以外化,能够成为多种层次的旅游需求者所欣赏、所感受、所顿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文化内涵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从而形成产业优势。
革命文化精神是红色旅游业的灵魂,红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魂”就在于旅游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形象是红色景区建设的灵魂,红色文化形象设计是针对主题的具体化,使旅游地的文化主题与内涵转为旅游者直接认识的形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凸显红色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红色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
3.1.2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体系
当今旅游业的开发已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客源市场的需要成为旅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