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现代史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1.2002年广东,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兴起2.2001全国,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3.2001全国,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珍藏的法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些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4.2000年全国,中世纪西欧人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A.纸草B.丝帛C.树皮D.羊皮5.2000年全国,15-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它表明A.封建君主制已盛极而衰B.市民阶级的作用日渐减弱C.大贵族势力已销声匿迹D.统一的民族国家和国内市场正在形成6.2000年全国文综,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D.废除了主教制度7.2000年春季高考,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A.数学B.物理学C.医学D.天文学8.2000年春季高考,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9.2000年广东,14、15世纪欧洲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是①自然力利用的增多②机器的使用③行业分工更细④社会分工扩大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10.2000年广东,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用知识武装起来便有伟大力量的作品是A.《乌托邦》B.《巨人传》C.《赫姆雷特》D.《愚人颂》11.1999全国,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A.货币地租消失B.出现了最早的无产者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D.富裕的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12.1999年广东,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3.2002年上海文综,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大西洋宪章》14.2001年春季高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D.内阁制得以形成15.2001年上海,开始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16.2000年全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A.改变了社会性质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处死了封建君主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17.2000年全国文综,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清教徒A.反对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制度B.批判“君权神授”的观念C.提出“教随国定”的原则D.与保守势力争夺英国国教的领导权18.2000年春季高考,英国清教徒属于A.天主教徒B.“非国教徒”C.国教徒D.胡格诺教徒19.1999年上海,导致17世纪40年代英国内战的矛盾双方是A.英格兰与苏格兰B.议会与王权C.新贵族与旧贵族D.农民与国王20.1998全国,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21.1998年上海,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C.新兴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22.1997全国,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采取武装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23.1996全国,“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力。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知识传统的对比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知识传统的对比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知识传统的对比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传统,它们在时间、地理和思想背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启蒙运动进行对比,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一、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8世纪,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它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和科学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欧洲启蒙运动倡导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们主张批判传统,推崇人的自主性和人权平等,追求真理和智慧。

二、中国思想启蒙的背景和特点中国思想启蒙并没有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时期和运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的思想变革。

中国的思想启蒙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战国时期和近代的“百年变局”时期。

在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如孔子、庄子和墨子等提出了诸多思想观点,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他们试图通过人伦关系的建立和道德的规范来改善个人和社会的境况。

而近代的“百年变局”时期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包括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借鉴西方的科学理念和民主思想,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三、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思想启蒙的对比1. 时间差异:欧洲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而中国的思想启蒙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2. 地理背景差异:欧洲启蒙运动主要在西欧国家兴起,而中国的思想启蒙一部分发生在战国时期,另一部分发生在近代的中国。

3. 思想观念的不同:欧洲启蒙运动强调个人理性和自由,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

而中国思想启蒙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强调个体修身以维护社会和谐。

四、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思想启蒙的影响和意义欧洲启蒙运动对欧洲以及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人权和民主的理念,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和理念也奠定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基础。

中国的思想启蒙虽然没有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有全面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解析】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A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 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转型期的 中国应该吸收一些法国信念—— “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中 国继续思考,而这些信念,就是 法国启蒙时期的理想和法兰西信 念,它们将为中国走向民主和人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北大 权带来启迪”。
18世纪60年代的一天,法国有个邮政局在整理邮件时, 发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只见信封上写道:
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 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英雄的歌颂 者、风雅事物的最高鉴赏家、艺术的保护者、惜 才的善人、天才的知己、一切迫害的谴责者、宗 教狂的对头、被压迫的救星、孤儿的慈父、富人 学习的榜样、穷人的靠山、善人的典范。
三、析理性之果
影响
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冲 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 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 备。 4.对亚洲:极大地鼓舞了殖 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 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 “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 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பைடு நூலகம்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成熟
“人”的重新觉醒
做什么样的“人”(理性)
孟伏卢康等
课堂练习
1、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 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 )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 士的斗志”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 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 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 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 存在了。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皇帝朱翊钧)。最后他死在中国,生前留下了《利玛窦札记》。他的墓直到现在仍在北京。利玛窦是个很有眼光的传教
士,他的工夫并没有完全用在公关上,而用在对中国国情首先是对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研究和翻译上。1593年他已经 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主要部分用拉丁语翻译了出来,呈送给梵蒂冈教皇。利玛
立了彼得堡科学院。欧洲人的进取精神在莱布尼茨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你看他对遥远而陌生的中国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他从21岁起就对中国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直到老死也没有停止过。在这方面他比黑格尔更有眼光。黑格尔只拘泥于对 中国人国民素质的批评,而莱布尼茨则着眼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潜力和前途。他的《中国近事》一书相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 “中国风”
叶廷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留任助教后,于1964年进中国(社会)科
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
主任、学术委员;中国作协、剧协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 学研究会会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主要著 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卡夫卡及其 他》、《美的流动》(随笔集)、《遍寻缪斯》(散文集)、《不圆的珍 珠》(随笔集)等;译著《老妇还乡》(迪伦马特喜剧选)、《变形记》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卡夫卡传》(合译)、 《溺殇》等多部以及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德语国家散 文选》、《外国百篇经典散文》、《世界名家随笔金库》、《现代主义文 学研究》(合编)、《从颠覆到经典——现代主义大师群像》(合编)等
放运动。客观上它为新兴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作了必要而且有效的舆论准备,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启蒙运动席卷了欧洲所有主要国家,但他的中心在法国。法国的启蒙运动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核心,包括狄德

卢梭的教育观

卢梭的教育观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

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名著,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出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难免有时代的阶级局限性,而且他的观点非常的激进,但应该指出,他在与封建教育的搏斗中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卢梭的教育思想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1. 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和善良的意志,而其核心是博爱。

人生的目的无非是爱人类,使一切人达到幸福的境地。

他说,“要教育你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试想,在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是否同步进步呢?每个公民是否尽到做人的本分呢?卢梭认为培养善良的爱人的感情和思想不能靠说教,而要通过观察了解社会,r解人类的贫困和苦难。

因为经过苦难生活的人,自然产生同情、爱怜不幸者的思想感情。

善良判断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J历史、伟人传记,从中学习区分善恶,而善良的意志则是通过行为的练习来培养。

其思想无时不闪烁着高尚道德的光芒。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则以学文。

”( 学而》)可见,孔子认为先有品德、道德的培养,才有专门学问的教育。

孟子主性善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在收回善性,扩充善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存其心,养其性。

”(《尽心上》)苟子主性恶说教育的目的在去恶植善,使人的本性“长迁而不返其初,则化矣。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逐渐引入西方的科学、文化、政治等思想和体制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旨在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自身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陷入一片危机之中。

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制度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必要手段。

二、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1. 文化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呼唤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审和改革。

孔子思想被质疑,道统观念被颠覆,人们开始尝试西方的人文主义和科学理性的观念。

鲁迅、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积极呼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思考。

2. 科学传播:西学东渐使得中国有机会了解到西方的科学知识。

从译著到直接前往西方留学,中国人开始学习和了解西方科学,带回了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新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在国内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3. 政治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催生了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反思和要求变革的呼声。

著名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政治进步提供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三、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1. 文化觉醒: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重塑,培养了对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的认同。

这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科学现代化:西学东渐使得中国初步了解到了西方的科学体系和现代化制度,在科技领域进步迅速。

从近代开始的西方化科学教育与科技研究,为中国追赶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政治进步: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政治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想启蒙运动涌现出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者,为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观(讲稿)

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观(讲稿)

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观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

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命妇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整个欧洲一种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

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19世纪开始的,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西风东渐,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西风东渐之前,有一股强劲的东风西渐。

不少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将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度。

那时中国在欧洲人眼里的形象与鸦片战争以后那种落后、衰败的形象迥然不同。

很久以来,欧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国。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就曾在上流社会引起轰动。

进入16世纪后,大批传教士纷纷前往中国,而他们带回的各种报告则直接引起了欧洲对中国的巨大兴趣。

在众多传教士当中,利玛窦具有特殊的地位。

他不但在中国获得了很大成就,也成为当时向欧洲知识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人物。

16世纪中叶,利玛窦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他的《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

正是经过他的倡导和努力,来华传教士们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并在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18世纪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仍在经受着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

当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将一幅美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的无比惊羡。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

在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以至于在1769年曾有欧洲人写道:“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启蒙价值观

启蒙价值观

启蒙价值观是指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和理念,旨在推动人类自由、平等、理性和进步。

这些价值观包括:
1.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盲从传统或权威。

2. 人道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奴隶制度和酷刑等残忍行为。

3.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和权利,反对专制主义和限制言论自由的行为。

4. 平等主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出身、性别、种族或其他因素。

5. 民主主义:主张政治权力应该由人民掌握,通过选举等方式来实现民主决策和管理。

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论点。

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的《理想国》。

爱尔维修对于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他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断言人的形成只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即“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一方面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改造人必须改造环境;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们的偏见统治着世界,改造环境又必须改造人的偏见,即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因而主张教育万能。

爱尔维修的这一教育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进步要求,但陷入“意志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他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将一打健全的儿童任意加以改变,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律师、乞丐、盗贼等。

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他在《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中,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都是教育的结果。

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可形成健全的道德,从而改变社会现状,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

可见,持教育万能论者普遍忽视或否定了遗传素质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社会环境和教育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如今国家出台的法律,处处约束教育,学校处处约束教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我不知道这句话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这句话具有多高的科学性。

我只知道,有了这句话以所有的板子都已经一五一十地打在老师的屁股上,而一个人的出生基因、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等重要因素已经全部被抹煞在这一句话中。

在中国的过去,盛行老师拿着戒尺强迫孩子去读书去学习做人,我也没有听说到很多有关失去尊严失、去人格,让孩子变得暴戾、自私、虚荣、冷漠的事情,也没有听说有多少孩子因为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内容摘要:18世纪初至1789年,在欧洲大地上爆发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其涵盖各个知识领域。

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反宗教,反封建,追求理性主义,为未来描绘美好的政治蓝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

其中特别作为启蒙运动核心的法国,更是出现以梅叶(1664—1729)、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和卢梭(1712—1778)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启蒙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字:启蒙运动法国梅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正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思潮,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所带来人文主义精神,打破了封建宗教对欧洲人民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和艺术在这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发展,科学家们揭示看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同时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而作为运动主战场的法国更是风起云涌。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并非偶然,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要原因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爆发了全面危机。

17、18世纪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虽然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却埋下了巨大危机,君主贵族为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剥尽民众脂膏;同时四处引爆战争,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先后与荷兰,西班牙等国交战,造成军费膨胀,财政岌岌可危,不得不转嫁与课税上,使得法国民众更是苦不堪言,饿殍载道,据一份文件记载,法国贫苦农民“吃野草,啃树皮,像苍蝇一样地死亡”。

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看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

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看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

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看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摘要:一、引言:介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背景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1.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2.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3.社会契约论对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的影响三、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1.对中国历史的研究2.对中国文化的理解3.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分析四、结论:总结卢梭《社会契约论》对法国汉学家中国观的影响正文:一、引言:卢梭是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社会契约论》是一部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

在书中,卢梭提出了“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等观点,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这些观点也传入了中国,并对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1.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类天生是自由和平等的,这种自由和平等是基于自然状态的。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自由和平等逐渐被剥夺,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来重新获得自由和平等。

2.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卢梭认为,国家不应该是某个君主或统治者的私有财产,而应该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

在这个协议中,人民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国家,以换取国家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

3.社会契约论对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的影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时,法国汉学家们受到了卢梭思想的启发,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契约。

三、法国汉学家的中国观:1.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法国汉学家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尝试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中国的政治制度。

例如,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契约,君主和人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2.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法国汉学家在研究中国文化时,也尝试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解读。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礼义”等价值观,实际上是在维护社会契约的稳定和和谐。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伏尔泰是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是积极的。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社会制度抱有深刻的兴趣。

伏尔泰在他的作品中多次称赞中国的智慧和道德,他视中国为一个有着伟大历史的国家,认为中国人民表现出的智慧和哲学思考是值得尊重的。

伏尔泰在他的著作《信奉哲学的坛上之祭品》中,赞扬了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方面,比如儒家的道德伦理观,他认为这些观念是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他还赞赏中国的社会制度,特别是忠诚于皇帝的士人道德和严谨的行政体系,认为这些有助于中国保持社会稳定和治理好国家。

总的来说,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持积极评价,认为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他的启蒙思想和社会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政治理论综述

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政治理论综述

孟德斯鸠关于中国的政治理论综述摘要:孟德斯鸠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他的政体思想在世界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清末康有为、梁启超所主张的君主立宪政体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五权宪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着重梳理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政体等理论的论述。

关键词:孟德斯鸠;中国;政体;法律孟德斯鸠对中国一直很感兴趣,他本人没有到过中国,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是根据到过中国的传教士以及旅居法国的中国人的著述,以及同几个这样的人的交谈。

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共31章,其中有21章涉及中国。

孟德斯鸠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虽然涉及许多方面,但他最为关心的、论述最多的还是中国的政体和法律。

一、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政体的论述[HT6,5SS]在论及中国政体的性质时,去过中国的传教士们认为这个国家兼有专制、君主和共和三种政体的性质,在政体原则上就相应具有畏惧、荣誉和品德三种特点。

孟德斯鸠对中国政体的看法,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

起初,他和那些传教士一样,认为中国的政体是一种混合政体,就君主拥有极大的权力而言,属于专制政体,就其尊崇以父爱为本的品德而言,则属于君主政体,就它视坚毅不拔为荣誉而言,又属于共和政体。

但是,后来他改变了看法,他在《论法的精神》中直截了当地写道:“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君主政体、共和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

孟德斯鸠指出,专制制度是一种完全由君主一个人独断专行、藐视任何法律的国家制度。

在专制国家里,君主是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的,所以专制国家也就不需要法律,即使有法律,也形同虚设。

一些东方的专制主义统治者的国家,几乎没有成文的法律,没有民法,而只有宗教的训条,和受一些习惯的约束。

所以,孟德斯鸠说:“在专制国家里是完全没有发生纠纷和诉讼的机会的。

”从这点看,中国的确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国家。

但孟德斯鸠并没有详细阐述把中国列为专制政体的理由,不过把他在不同场合对中国政治的论述联系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理由。

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启蒙运动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思维由迷信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理性和科学为指导。

这场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则需要以更为复杂的视角来看待。

首先,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知识传播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世纪初,由于西方的殖民侵略和贸易往来的扩大,中国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

这些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例如,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西方哲学、政治和社会科学,尝试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些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冲击。

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和自由,这与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和封建主义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新思想影响了民众的意识形态,并推动了一些重要的社会改革。

例如,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实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近代工业和军事技术,试图重新塑造国家的力量和独立性。

然而,要说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只有正面的一面,是片面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差异,西方启蒙运动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挑战。

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而非简单地模仿西方的思想。

此外,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19世纪晚期的中国,一些西方国家以殖民和压迫的方式介入中国事务。

这些国家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条约和外国势力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发展,导致中国开始了一段历史上被称为“百年屈辱”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的启蒙运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总体上来说,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知识传播和社会改革,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思想进程。

然而,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过程中,并非没有阻碍和挑战。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更多地是基于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选择,而非简单仿效西方的模式。

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中国观

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中国观

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中国观作者:陈猛来源:《北方论丛》2016年第06期莱布尼茨作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对中国的关注持续了大半生。

他和他的学生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都是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颂华派的著名代表。

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兴趣就如同他的哲学一样,不只是拘泥于一个点,而更像是一张网。

他不仅关注在中国的传教,更关注欧洲与中国的文化知识交流,他还论述了中国的哲学,褒扬了中国的皇帝。

一、莱布尼茨的中国观在《中国自然神学论》中,莱布尼茨试图证明中国人关于世界形成和世界秩序的认识,也可以“得到合乎理性的解释”,具体说来,就是他想融通中国哲学与自己的学说和基督教教义。

他认为,作为非基督徒的中国人也是具有理性的,也是可以认识到上帝的,他们具有自然神学。

政治方面,在《中国近事》中,莱布尼茨还表扬了康熙,他在中国皇帝身上看到了他心中梦想的完美帝王,而这也正是他眼中欧洲国家君王的榜样。

此外,在《中国近事》中,莱布尼茨不仅提到中国和欧洲要进行知识交换,在世界各地建立科学院从而能更好地改善大众的生活和提高人民的幸福,而且他想借此促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在传教这一问题上,莱布尼茨认为,两点很重要:一是通过传播理论科学的方式促进在华传教;二是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与西方的天启神学正好互补互利。

针对第一点,莱布尼茨认为,可以借用自己的二进制与《易经》六十四卦象体系的相似性和他的“通用文字(或字符)”思想。

莱布尼茨认为,他的二进制可以为基督教的创世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证明;同时他认为,这个发明对中国也很重要,因为通过白晋他获知康熙皇帝非常热爱数学,所以,中国皇帝也会喜欢二进制及其背后的秘密,这样以后在中国传教就没有什么大障碍了。

而“通用字符”的基本设想是可以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运用一定数量的基本符号进行演算进而获得思想。

莱布尼茨本来的意图,是希望从中国的古老文字中能够发展出这样一套字符体系,这样就更容易证明中国人与上帝的关系了。

浅析孟德斯鸠与中国之间的因缘际会——《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浅析孟德斯鸠与中国之间的因缘际会——《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浅析孟德斯鸠与中国之间的因缘际会——《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孟德斯鸠(1689-1755)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他最具盛名且影响颇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成书于1748年,同年出版。

《论法的精神》乃流芳百世的鸿篇巨制,从政治、经济、宗教、气候、地理等多角度多方面地阐释各国各体制的法律。

为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也为资产阶级改革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三权分立理论、法治等宏大思想的璀璨光辉下,闪烁着中国身影的点点微光。

一、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论法的精神》共6卷31章,其中有21章涉及中国,论述总共有36处,详略兼有,但以中国为题的就有九节。

如,第8章第31节“中华帝国”。

孟德斯鸠定曾到访中国,才能如此仿若如数家珍。

令人称奇的是,孟德斯鸠一生中确曾游历多国,却不曾踏足中国,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源于传教士们的记录,商人和游历人的描述,以及流传到西方的中国经典著作。

孟德斯鸠独特的理性解读方式,自然与伏尔泰、莱布尼兹等思想家刻意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胜之处不同,有了褒贬参半的看法。

(一)中国的政体孟德斯鸠将政体区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并明确了不同政体不同的性质和原则,强调法律应当与其性质和原则相适应。

“专制政体是最高权力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君主根据反复无常的意志来进行统治的政体。

在这种政体下,法律被君主随意的意志所取代。

”[1]古代中国最高掌权者是皇帝,即君主。

孟德斯鸠认为古代中国是典型的专制国家。

“在这种政体下,品德、节制和荣誉都不存在了。

专制君主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依靠恐怖外,没有别的办法。

专制君主经常采用恐怖的手段,妄图恫吓人民,使人们不敢心存不满之念,以此来维系自己的统治。

因此,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

”[1]而与此不同的是,“民主政体的原则是品德,贵族政体的原则是节制,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

[1]他引用传教士杜亚尔德的观点:“统治中国的就是大棒”。

高喊“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运动,为何会吹起一股“中国风”?

高喊“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运动,为何会吹起一股“中国风”?

高喊“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运动,为何会吹起一股“中国风”?在作为冲破中世纪欧洲黑暗的第一缕微光——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思想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继续迈着步伐向前行进,走过了“宗教改革”,就来到了“启蒙时代”。

在欧洲的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启蒙运动无疑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表明人文主义对人性尊重的强调转变成为了对人本身解放的要求,具有划时代性的里程碑式意义。

从此欧洲摆脱了“黑暗时代”,进入了充满理性和批判的“光明时代”。

尽管启蒙运动发生于欧洲,但启蒙思想家们却在东方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发现了自由和平等精神,并备受其鼓舞。

因此在启蒙运动中,诞生出了一股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热”。

为何明明是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却宣扬正处于封建专制巅峰的中国的思想呢?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一、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契合了启蒙运动反宗教愚昧的精神子不语怪力乱神,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孔子就教育弟子们对鬼神之类的事物要敬而远之,而不是去崇拜鬼神,这种精神最终被继承下来并贯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始终。

相较于西方哲学而言,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更注重“人”的本身。

例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强调人要进行自我修炼,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外界赋予;还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强调人和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被当时欧洲的一些启蒙思想家认为是一种“自然神论”,即要求人们无需求助于所谓神的启示,而是依靠自己格物致知,从自然中获得启示。

这无疑与中世纪欧洲宗教的黑暗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那时的欧洲,由于天主教教徒众多、势力强大,教皇地位空前提高,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天主教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内实施愚民政策,大肆宣扬神学,而将传统的自然科学与哲学视为异端邪说,并对大批哲学和自然科学大师实施迫害,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人民的思想牢牢掌控在神学之下;而对外则不断扩张,称自己为“正统”,而对于其他异教徒进行残忍的迫害,最终天主教统治进入了鼎盛时期,实现了欧洲的“精神一统”。

民主主义思想在18世纪欧洲的兴起

民主主义思想在18世纪欧洲的兴起

民主主义思想在18世纪欧洲的兴起18世纪欧洲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个时期见证了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始质疑君主专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开始探索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可能性。

这一思潮的兴起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启蒙运动为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知识分子对传统权威的质疑和反思的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主张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寻求真理,反对迷信和封建专制的统治。

他们提倡人人平等,主张人民应该拥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这些思想为后来民主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成为民主主义思想在实践上的重要里程碑。

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彰显了人民的力量,打破了君主专制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话。

美国宣言独立中的“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了民主主义的重要口号。

法国大革命更是将民主主义推向了高潮。

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制度改革也为民主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此外,民主主义思想在欧洲的兴起还得益于新闻媒体的发展。

18世纪欧洲的报纸和杂志数量大幅增加,新闻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也大大提升。

新闻媒体成为了民主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渠道,人们通过报纸和杂志了解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和思想家的观点,这进一步推动了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

然而,民主主义思想在18世纪欧洲的兴起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为民主主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在当时的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国家仍然被君主专制统治。

这些国家对于民主主义思想持保守态度,甚至采取了打压和镇压的措施。

因此,民主主义思想在欧洲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总的来说,18世纪欧洲是民主主义思想兴起的时代。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民主主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推动了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自然神论者 莱布尼茨: 在中国早期,人们相信一种精神的实体。 中国的哲学学说或自然神论是自从约 三千年以来建立的,并且富有权威, 远在希腊人的哲学以前。
伏尔泰: 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充斥着宗教狂热
跟他们一道生活在北京,浸润在他们的文 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 宗教裁判所系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 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 上,更妙的多。
b. 中国园林、建筑风靡欧洲 欧洲古典主义风格 中国的精巧雅致
凡尔赛 特里亚农宫
“瓷宫”
英国人模仿中国园林: 在西方园林的基础上增加 拱桥、亭子、牌楼、宝塔等
英国比德尔夫· 戈兰奇花园 中的中国式凉亭
பைடு நூலகம்8世纪下半叶,风气大兴
(法)王致诚描述圆明园的书信: 从小丘间通往开阔地的不是欧洲那种笔 直的步行道,而是蜿蜒曲折的小径。 ……桥两端建有木牌楼或汉白玉牌楼。 结构非常精巧,但与欧洲的凯旋门截然 不同。
不可能因人口过多而迁居中国
重新计算
大洪水
⇒ 2952BC
比附法:伏羲—亚当,尧—诺亚 神农—该隐
索隐派:从中国古籍中寻找信仰天主的 痕迹
启蒙学家: 确信中国古老文明的真实性 伏尔泰 把中国列为《风俗论》第一篇:
“我们在谈论中国人时,不能不根据 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不容置疑,中 华帝国是在4000多年前建立的,
“不像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的历 史书中没有任何虚构,没有任何奇迹,没 有任何得到神启的自称半神的人物,这个 民族从一开始写历史,便写得合情合 理。” ——《风俗论》
伏尔泰《哲学辞典》 批判神学家们的荒谬:
在西方的一个省份,过去叫做克尔特 的那里,人们的奇谈怪论竟然发展到 说中国人仅仅是埃及人的殖民地人, 或者说是腓尼基的殖民地人。
典型细节:围棋 兵不血刃,围而不战,迫使对方投降 不靠运气、力气,全靠智力 ——高度文明的标志
“我相信,如果需要挑选一个精于辨识 各民族的优点,而不是精于鉴赏女神 的美丽的评判员,那么金苹果就应该 奖给中国人。”
四、对中国政体的借鉴
★开明的君主制 伏尔泰: 人类的智慧再也想象不出较之中国更 为优良的政治组织了
莱布尼茨:康熙——英明君主 遵守法律,听取谏官劝告 虚心学习,对宗教宽容, 全世界君主的典范
“谁能不为这个帝国的君主惊喜呢?他 的伟大超过了人类的高度,有人把他视 为人间的上帝。”
伏尔泰:哲学家国王康熙 皇帝自古以来都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 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 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 家,皇帝的谕旨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 和圣训。
狄德罗 批判以父权为基础的政体 盲目顺从,无自由 专制的暴政:家庭暴政、皇帝暴政 温顺、矜持、彬彬有礼是奴性
泯灭一切美德
“在我们看来,处于半开化状态的中 国人,是自以为了不起的野蛮人,是腐 败透顶的人,这就使他们比纯真和自然 的野蛮人更糟糕,在一系列有利条件 下,品德的萌芽能够出现在野蛮人身 上,但是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想像这种有利 条件能为中国人提供什么帮助,因为在中 国人身上,品德的萌芽不是被遏制,而 是被彻底摧毁了。”
五、中国科举制度:第五大发明
中国政治的优越性 的又一表现
隋大业元年605 →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冲破门阀制度界限 1、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 的基础 2.降低阶级矛盾、 维持社会稳定
3、推动知识普及、民间读书风气 靠学识取得官职 维持中国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欧洲人看来: 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
为每一个人敞开仕途的大门 又体现了哲学家治国的理想
当时欧洲: 等级森严 资产阶级很难提高社会地位 伏尔泰: 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相对于欧洲权力的世袭 较为民主、平等
魁奈《中国专制主义》 建议:法国也设立类似的制度 从所有阶层选拔人才 组成参议国事的智囊团
孙中山: “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 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 英国的 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 中国的考试制度, 就是世界中 最古、最好的制度。”
礼教: 束缚人的行为,但未纯化人的心灵 中国人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 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候。虽 然贸易会自然地激起人们信实的情感, 但它却从未激起中国人的信实。向他们 买东西的人要自己带秤。每个商人有三 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 出
用的轻秤,一种是准确的秤,这是跟 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时用的。… 中国人的贪利之心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律 并没想去加以限制。… 因此让我们不要把中国的道德和欧洲的道 德相比较吧!在中国,欺骗是允许的。”
影响:欧洲 18世纪起,通过考试选拔公职人员
1791年,法国大革命采纳了考试选拔官
吏的制度
1855年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 公考、自由竞争、择优录取 ★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考试领导体制
★ 采用分级考试 ★ 统一科目:必考、选考 ★ 严格的报考标准:健康、品行
贬华派:
孟德斯鸠 专制政体 皇帝至高无上 集教权、政权于一身 随心所欲以大逆罪处置臣民; 如何不敬,法律中无明确规定
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 深入人心,
成为民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降低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人情味
中国法律:惩治罪恶 法律褒奖善行 “若是出现一桩罕见的高尚行为,那便 会有口皆碑,传及全省。官员必须奏报皇 帝,皇帝便给受褒奖者立碑挂匾。”
行政体制:中央政府的六部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防止独断专行 地方官员职权分明,各司其职 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的政制并非因为优良而经久不哀,而 是人口过多的必然结果,只要这个原因存 在、这个帝国就永远只会更换主人而不会 更换制度。”
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
“科学、艺术在中国没有任何进步,这 个民族既无高大的建筑,也没有美丽的雕 像,更无诗歌、音乐、绘画和雄辩术。” 传教士在中国受到尊敬更说明中国的 数学、天文、机械落后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中的实例: 邸报的一则报道失实,两名负责编辑的官 员被指控欺骗皇帝,被处以极刑。
一位亲王在皇帝朱批的文件上写了几个字 一家人都遭到残酷镇压
法律与习俗相混 判断违法无严格依据,取决于皇帝意志 皇帝:最高行政长官、最高立法者 最高司法长官
三权分立
中国人把法比作一张网,百姓就是网 中的鱼,鱼儿既然已经在网中,纵然 还能游动,又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 恐怖”,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 事情
每个国家都有其情趣和习惯,应该说 我们的建筑很美。……我们喜欢规整 和对称。……中国人也喜欢对称、有序 和规整的布局,我在前面提及的皇宫便 体现了这种审美情趣。
但是,他们在修建园林时却执意追求无序 和反对称,一切都遵循以下原则:要修建的 不是一切都符合对称和比例原则的宫殿,而 是自然质朴、远离尘世的村野乡间,因此, 我在御苑中见到的亭台楼阁,彼此相距虽远, 却没有任何 雷同之处。
确实,中国人巧妙地用法律来实现公 共安宁和建立社会秩序,使人们在彼此关 系中尽可能少发生分裂;与其他民族的法 律相比,他们的这种法律妙不可言,我们 很难把它的妙处描绘出来。
年轻人尊敬、服从师长 不用粗暴口气向长者说话, 平辈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承担义务 农夫、仆役也都彬彬有礼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甚至高于欧洲某些教派 的创立者
一万三千六百名官员管理着一亿五 千万人民,他们分属不同的部门,这 些部门的上面是六大部,六大部则同受 一个最高机构的监督,一想到这些我就 情不自禁地兴奋。
——伏尔泰 “贤明的君主、良好的法律、合理有效 的行政机构”
魁奈《中国专制主义》 所有官吏都受宫廷派往各省巡视的 官员的限制。……这些监察官员以特 殊奏折向皇帝报告官员们的过错…… 总而言之,这些检察官拥有极高权威, 而他们的坚定和决心则可与他们的权威 媲美。
德国 奥兰宁堡 中国园 中的宝塔
瑞典皇后岛上的中国宫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c.生活方式
穿中国式衣服、 中国式宴会、 观看皮影戏、 养金鱼等
18世纪的法国油画 《天文学家》
d.中国成为戏剧和文学中的常见题材
法国喜剧:《中国人》 《中国国王的假面舞会》 《彬彬有礼的中国人》 英国:《鞑靼人征服中国记》 《伏羲大帝》
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1.中国热
Chinese vogue
法、德、英 浅层:追逐中国商品、工艺品 赞赏、模仿中国情Chinoiserie 深层:为社会发展、 变革寻找有力的借鉴
a. 追逐中国商品:瓷器 定制欧洲风格的瓷器
德国、荷兰仿制中国瓷器 喜爱中国绘画、图案
另:漆器、家具、屏风等
喝中国茶: 18世纪初,英国 “所有医生公认的最佳饮料” 法国:治病功效 关节痛、偏头痛等
中国的政体最合乎理性 基础:父权的自然法则
“儿女孝敬父母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 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 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 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 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正因为全国一家是根本大法,所以 在中国比其他地方更把维护公共利益视 为首要任务。因此皇帝和官府始终极其关 心修桥铺路、开凿运河,便利农耕和手工 制作。”
人们竟然还认为,就像证实许多 事物一样,证实了一位埃及国王被希 腊人称作米那的就是中国的国王大 禹,亚托埃斯就是中国国王启,不过 是更换了几个字母罢了。
而且人们更进一步竟然这样推 论:埃及人有时候在夜间点燃火炬, 中国人也点灯笼,所以中国显然是埃 及的一块殖民地。
—— 伏尔泰《哲学词典》
孟德斯鸠: 圣经中的洪水与中国毫不相干,传 教士们记载的中国的洪水比《圣 经》所说的年代至少早500年。
那些在杜卡利翁时代的大洪水和法 埃通从天而降的神话中保存下来又以 讹传讹的有关地球的变迁、大洪水、 大水灾等等故事,这个古老民族从来 没有听说过。” ——伏尔泰《风俗论》
赞扬中国历史修订的严谨:
中国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任何宗教色 彩,史籍所记载的全是人的活动,而不 是关于神祗或鬼怪的传说。这既是中国 史籍的一大优点,也是中国历史可信的 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