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习作例文与习作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习作例文与习作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与习作(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习作例文的结构特点与表达方式,学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积极表达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例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

2. 习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或自由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出有深度、有个性的作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习作例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及优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例文的看法和理解。

4. 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分析:列出例文的主要结构、表达方式和亮点。

2. 写作技巧总结:总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3. 作文题目:板书布置的作文题目。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篇命题作文,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 选做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如日记、读后感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此教案旨在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通过导入、新授、讨论交流、写作指导、课堂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
总(8)课时
课题
习作例文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写文来自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4.背诵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学习例文《别了,语文课》
1.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
5.总结: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
三、分层作业
A优等生: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B中等生:积累相关阅读方法。
C潜能生:积累好词佳句。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 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 优质教案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维能力: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表达真实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能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解析】关注旁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自读思考,旁批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中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并且从这两篇例文中体会充满爱和感恩的情感。

关注习作例文写作方法: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 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能把印象深刻的内的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果情感有变化,将至变化写清楚。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再学习语文,不再学习中国文字,你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少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2.出示习作例文题目:《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2)二、自主阅读,交流情感(一)《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别了,语文课》,借助旁批,说一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精品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阳光的两种用法)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阳光的两种用法)
总结:这篇习作例文围绕赞美贫穷人家的母亲在艰苦的日子里保持着“智慧和温暖的心”这不中心,选择了以下材料进行叙写:一是冬日里母亲用阳光晒被子为孩子们取暖;二是毕大妈用阳光晒水为孩子们洗澡。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赞美了中国普通劳苦大众勤俭持家、热爱家人、聪明睿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默读例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以及例文用具体的事例和围绕一条主线表达情感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核心素养目标
2.表达方法。课文中的“阳光”既是温暖的,也是光明的;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1)作者把母爱的温攀和智慧,融入具体的人、事、录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比如,母亲晒被子为孩子取暖的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温馨的爱。
(2)作者把心中感觉到的母爱的温攀和智慧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毕大妈用光晒水,作者感叹“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直接赞美了毕大妈勤俭持家的聪明和智慧。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和同学交流。
1.思想感情。课文以“阳光”为线索,主要通过母亲用阳光晒被子为孩子们取暖和毕大妈用阳光晤水为孩子们洗澡两件事的记叙,表现了贫穷人家在面对艰苦日子时勤俭持家、热爱家人、聪明睿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任务 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一:课前
评价任务一:
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
(目标 1)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3.用适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运用自学、查字典、互学等方式, 读通例文。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4.再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或者写出自己的疑问。 5.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完成预习任务。
导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 而“热泪盈眶”。
评 价 维 评价指标 度
小组内相互评价、纠错、完善,并对小组成员的预习作业完成情 况进行评分。
流畅度 停顿恰当,通顺流畅★
参与度
小组讨论有序发言;讨论积
极;讨论有结果★。
表现力 声音洪亮,有感情★
情 感 表 能够独立完善自己的预习
正确度 流畅度
读准字音,读准语句★ 停顿恰当,通顺流畅★
表现力 声音洪亮,表达自然★
情感表现 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检查 问题:1.文章写了什么事?
评价任务二:
预习(目 2.习作例文一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能熟读成诵,说出自己对课文
标 2、3) 讲了作者由开始的对语文课“厌恶”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教 的理解,完成预习任务。
你有过对某个事物的感情发生变化的经历吗?是怎样变化的 感表达清楚。
呢?说一说,写一写。 提示: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和情感的直接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变
化。选取事例要能突出重点,注意记叙详略得当。
评 价 维 评价内容 度
语言
书写认真、语言流畅、完整、 通顺
准确度 有具体例子、内心独白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教案
“把老阳儿叠起来”“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老阳儿”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母亲这种“智慧与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练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因此,更深一层“老阳儿”指的是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智慧,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教学重点
阅读习作例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教学难点
完成本单元习作,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教法、学法
学习例文表达真情实感
盲点、考点
易错点、易混点
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表达不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用时2分钟)
师: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请大家先看习作例文版块的内容。
3.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从母亲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从毕大妈夏天把一缸水放在太阳底下煮热,给孩子们洗澡,我体会到了毕大妈是个温暖而又有智慧的人。在艰苦的生活里,她们都有一颗慈爱、智慧的心,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快乐。
三、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用时16分钟)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习作例文(用时2分钟)
阅读习作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讨论:(15分钟)
1.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两件有趣的事。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例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
同学们对照评价要求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吧!
事例要恰当 内容要具体 如果情感有变化,能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如果能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环境、物中更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课后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呜咽. (yè yàn) 相叙. (xù shù)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 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 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 的习作中是否也可以加上些 内心独白呢?加在哪里比较 合适呢?
《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
(2)“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这句 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 A ) A.“我”不忍心离开老师和同学,不舍得离开祖 国,抒发了“我”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B. 老师和同学送“我”礼物,“我”很高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课后练习
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对吗?对的打“√”,错的请
改正过来。
③热泪( 盈)眶
④( 胡 )思( 乱 )想
1. 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他激动得_③____。
2.“上课时不要_④____,要_②____地听讲才行呀!”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四、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爸__爸__说__,__他__正__为__那__件__事__操__心___。___________ 2.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改为陈述句) ______没__人__知__道__我__心__里__的__痛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优秀设计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优秀设计

习作例文教材分析:《别了,语文课》讲了“我”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给“我”一本书后,“我”对语文课的态度由“厌恶”变成“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并决心自修语文的事情。

本文把“我”对语文的不舍之情始终贯穿于叙事之中。

无论是与父亲的对话,还是老师、同学的留言和送书,都饱含着“我”对祖国、对母语的不舍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描写了“母亲用阳光晒被子”“毕大妈用阳光晒水”的“阳光的两种用法”。

作者以情带文,写出了阳光带给自己童年的幸福回忆,表达了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与本单元类似的体例,且在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进一步巩固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胸臆的写法,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总结前面两篇课文运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些,然后快速浏览习作例文,发现习作例文与前面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例文的写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习作例文,读懂习作例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难点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习作例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习作例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习作例文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写作指导+习作例文写作指导一、写作要求1.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

2.要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技法点拨1. 心理描写法。

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人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人物感情直接表现出来。

2. 语言描写法。

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人物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神态动作描写方法。

神态动作描写法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展现其喜怒哀乐。

4. 景物描写法。

景物描写法就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反映人物的心情变化。

5. 间接抒情法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变化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也可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例文-统编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例文-统编新教材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教学教案设计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编者为我们安排了《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

两篇例文的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别了,语文课》一文节选自作家何紫的同名作品,写了一向不喜欢语文课的“我”忽然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说明了情感产生变化的缘由,抒发“我”对母语的热爱及对祖国的不舍之情。

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2.结合书上的三处旁批,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

3.通过例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进行习作,抒真情,表真意,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重点:紧扣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与写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在例文中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后,怎样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故事,表达自己的真性情,这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我们通过《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本单元的习作是围绕“让真情自然流露”,写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

在习作之前,我们要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例文《别了,语文课》。

二、整体感知。

出示思考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怎样表达的。

(课文主要讲了一向不喜欢语文课的“我”忽然喜欢上了语文,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即将离开祖国,所以不得不和喜爱的语文课告别。

课文中“我”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懒洋洋提不起劲”到“深深喜爱上语文”。

)三、精研文章的表达方法。

1. 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随着文章情节的推进,作者的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习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习作

习作:心愿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心愿,心愿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希望,六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与期盼,心中常常蕴藏着许多的美好心愿,本次习作能唤醒他们埋在心底的美好心愿,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1.能选择适合的材料与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2.能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

1.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愿。

2.教师引导学生想想选择什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然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习作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

4.习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自己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引导学生将习作与最想交流的对象进行分享,提出修改建议,再修改完善习作。

1.教师设计“我的心愿调查问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地完成调查问卷。

2.制作本课课件。

3课时1.了解心愿的美好。

2.能用流畅的语言相互交流各自的心愿。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歌曲《心愿》。

2.学生欣赏歌曲后,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是什么。

3.师: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愿望,我们的愿望想要马上实现是不大可能的。

可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愿望在作文中成为现实,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完成的习作内容——心愿。

可引导学生先理解心愿,即梦想、愿望。

通过歌曲导入课题,学生初步感知自己的心愿,有效地过渡到习作教学的情境中。

1.教师视频播放“流星雨”的画面,学生面对画面许下自己的心愿。

2.师:传说对着流星雨许一个心愿,这样这个心愿就可以实现。

谁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刚才的心愿是什么吗?3.师: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以面对流星雨许愿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习作的热情。

二归纳整理,梳理心愿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的“心愿图”(见教材第74页),和学生一起进行梳理,说一说由哪些方面的心愿组成。

2.你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3.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诉说自己的心愿。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盼望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1)融情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融情入事。

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

《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

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4)直抒胸臆。

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
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

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高兴;打球失败——遗憾、压抑、难过。

)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中弹琴钓鱼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
(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

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

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

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

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

”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
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
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

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

”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

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

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

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

(母亲把“老阳儿”
叠在被子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