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词 赏 析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宋代李清照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译文细细的梅枝,浓浓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续到雪化。
想起赏梅,发现已经过了赏梅时节,只剩下遗憾。
寄居在外,路途漫漫。
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
宴上客人来来去去,杯中满是美酒。
歌声唱合,如行云流水。
那些最早开花的梅枝要在它们还没开败时,就要多采剪。
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独上西楼,听那幽怨的羌笛声。
注释①殢人娇:一名《恣逍遥》。
②玉瘦:比喻梅花的清秀之姿。
③檀:比喻花的香味。
④恨:遗憾。
探:观赏。
⑤江楼楚馆:泛指旅舍。
⑥云闲水远:形容行程遥远。
⑦坐上两句:《三国志·崔琰传》注引张璠《汉纪》:孔融“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⑧南枝:向阳梅枝,最先发花。
⑨西楼:指思妇住处。
⑩羌管:即羌笛。
笛曲中有《梅花落》,甚为凄凉。
赏析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
梅花,以其寒冬腊月发花,且有坚贞耐寒之志而深受爱重,在我国历来有“国花”之称誉;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红;古人赏梅讲究“四贵”,除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之外,也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贵其开(盛放)。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说: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
一个“又”字,表达了词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叹晚的心情;当然只有面对爱之甚深的对象,才会发出“恨晚”的叹息。
宋代诗词鉴赏
宋代诗词鉴赏12011410 崔真瑞摘要:在繁荣大唐的巅峰文化经济政治后,宋代文化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诗留下了不少朗朗上口的篇章,宋诗虽不及唐诗也有自己的风格,而宋词更为人熟知。
宋词或心系国家命运,或在乎田园在乎山水,或在大漠边关,或给予思念给予深情。
唐宋各有千秋,不同人看不同评判,可不可否认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那个时代那种文化那种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关键词:宋诗宋词北宋南宋特点风格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缪钺《诗词散论·宋诗》。
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
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
然此中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唐诗与宋诗它们本是一脉相承的,从整个诗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又存在很大差异,宋诗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在其基础上变革创新发展起来的。
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唐宋诗歌的差异在于:宋诗“以平淡为美”,唐诗“以丰腴为美”;宋诗以“理趣”为特点,唐诗以“情韵”为特征。
但是宋诗创作上的遗憾也有,议论化,“以才学为诗”是宋诗的特点,这一特点给诗歌创作注入了的血液。
同时,这也正是宋诗不及唐诗的原因之所在。
诗歌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是以形象地反映生活作为自己的特性的。
离开形象就没有诗。
作为一代诗歌,宋诗继唐诗之后,开创了新的境界涌现了一些优秀作家和作品对我国诗歌的传统的丰富和发展作贡献。
但它的整个成就,它的主要艺术倾向又不及唐诗。
唐诗确实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鲁迅感慨地,“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宋诗的艺术成就之所以逊于唐诗,就在于它的不少作者违背了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
这里我想就散文化议论化和“以才学为诗”来说明宋诗的特点及其艺术创作上的遗憾。
散文化是宋诗的特点。
唐代杜甫开始具有“以文为诗”的倾向到了白居易、韩愈手中,更有所发展,尤其是对韩愈的“以文为诗”北宋中期就发生过不同的争。
辛弃疾的中小学诗词欣赏简析
辛弃疾的中小学诗词欣赏简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辛弃疾的中小学诗词欣赏简析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宋词赏析与宋代社会背景分析》
宋词赏析与宋代社会背景分析一、宋代社会背景简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本文聚焦于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探讨宋代社会背景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1.政治制度:北宋采用了封建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官僚体制。
士人成为政治中坚力量,但权贵地主阶层也对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经济状况:北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出现商业繁荣和手工业发达的现象。
货币经济逐渐兴起,城市商业活动蓬勃发展。
3.文化思潮: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
儒学思想强盛,士人崇尚礼教和诗文艺术,并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二、宋词特点与创作背景1. 宋词的形式与风格•形式:在形式上,宋词包括了长短调等多种形式,以及各种艳丽的描写和对感情的抒发。
•风格:宋词注重细腻的音乐性,追求婉转动人的意境表达。
晚唐五代宋初风雅之风影响了词风,使其更加婉转柔美。
2. 社会背景对宋词创作的影响•文化环境:北宋时期文化繁荣,士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促进了宋词的繁盛。
•社会变迁:北宋社会变革剧烈,农民起义、边患频仍以及政治权力斗争等因素,为词人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感人的题材来源。
•悲欢离合:当时社会多灾多难,民间流行着愁思怨怼之曲。
这些悲欢离合的情感体验直接反映到了宋词创作中。
3. 宋词流派与代表作品•刘希夷派: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浪淘沙·漫天风雪寒山势》等。
•苏轼派: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过洞庭》等。
•辛弃疾派: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钗头凤·世情薄》等。
三、宋词的艺术成就与影响1. 艺术成就•技巧运用:宋词注重音律和曲调变化,追求声韵之美。
采用寥寥数字来表达千言万语,突出深情和含蓄之美。
•感情表达:宋词通过对自然景物、感情经历的描写,展现出细腻而真挚的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影响力•继承与创新:北宋时期积累了前人的文学成果,继承了唐诗的优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唐宋诗词鉴赏
精彩摘录
这是《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王步高教授对于唐诗宋词的讲解令人心生欢喜。
此书配合王步高教授的慕课课程阅读为妙,对词有系统的梳理,对五代以来主要词人有精准的点评,可以避 免碎片化的阅读。
目录分析
1
一、初唐诗
二、盛唐诗
2
(上)
3 三、盛唐诗
(下)
4
四、李白
5
五、杜甫
六、中唐诗
1
(上)
七、中唐诗
2
(下)
3
八、白居易
4 九、晚唐诗
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唐 宋诗词鉴赏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素质教育
诗词
总参考
唐诗宋词
诗下
鉴赏
白居易
教材
文学
中国 唐诗
杜甫
通用
晚唐 书目 词
起源
李白
鉴赏
内容摘要
五千年的中国文学,犹如绵延之群山,在唐宋时期奇峰突起,形成唐诗、宋词两座高峰。因为它们的成就, 中国才当之无愧地被誉为“诗国”,诗词才成为中国文学辉煌的部分,唐诗、宋词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可以 “颉颃西域”的主要资本。《唐宋诗词鉴赏》对唐宋诗词进行鉴赏,可供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之用,也可作 为大学语文的教材。
(上)
5 十、晚唐诗
(下)
十一、唐五代词(上) 十二、唐五代词(下)
十三、北宋前期词 十四、苏轼词
《宋词鉴赏:李清照《如梦令》解析》
宋词鉴赏:李清照《如梦令》解析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而李清照则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众多经典作品中,《如梦令》可谓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对李清照《如梦令》进行详细解析,揭示其艺术特点、意境表达及文化内涵。
1. 词曲背景1.1 宋代词曲发展概述简要介绍宋代文化环境下词曲的兴盛与发展,包括社会背景、时代氛围等。
1.2 李清照简介对李清照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生平事迹、创作风格等。
1.3 《如梦令》简要介绍对《如梦令》的内容进行简述,包括主题、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艺术特点分析2.1 技巧运用探讨李清照在《如梦令》中运用的词牌、修辞手法、对仗等艺术技巧。
2.2 感情表达解读李清照通过词曲所表达的情感,如爱情、离别、哀伤等。
2.3 音乐性与节奏感分析《如梦令》以及李清照其他作品中体现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包括韵律、调子等方面。
3. 意境揭示3.1 自然意象与心灵寄托分析《如梦令》中运用的自然意象,并探讨其对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启发。
3.2 情思与时代背景探究《如梦令》对于宋代社会背景下的情思反映,以及对当时妇女地位的观察与思考。
4. 文化内涵剖析4.1 儒释道三教融合分析《如梦令》中体现出来的儒家、佛教和道家三教融合特点,并探讨其文化内涵。
4.2 花间派艳词之美介绍《如梦令》作为花间派代表作品的地位,探究其中体现的艳丽、绮丽之美,并对其影响进行概述。
结论总结全文,并强调《如梦令》在艺术特点、意境揭示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性。
展望李清照对宋词鉴赏乃至中国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诗词赏析PPT课件
段落层次
1
蟋蟀出名的原因
2—6
蟋蟀住宅的特点
7—9
蟋蟀的住宅是怎 样建成的
课文解读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超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写出了蟋蟀出名的 两个原因: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 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欧阳修创立应用文概念,构筑了应 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一是真实, 二是简洁质朴,三是得体。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
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
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 理论也很系统。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 “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开苏轼改革骈文 之先河。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拘牵常格”的毛病,
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
感谢您的欣赏
宋词解析系列
宋词是一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 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蟋蟀的住宅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配人教版
主讲人:
时间: xxx
新课导入
七月八月正当忙, 碰到一班读书郎。 捣我房屋抄我床, 把我捕去坐班房。
你能猜出旁边 的谜语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 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 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 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十 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 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宋代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分析
介绍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作品激情澎湃,充满着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热血赞歌。
《青玉案·元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描绘元宵节来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首词进行鉴赏和分析,探讨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背景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青玉案·元夕》的背景。
元夕,又称为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是人们欢聚一堂,品尝元宵,放放烟花和灯笼等活动的日子。
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写下了这首词,描述了元夕夜晚的景象以及他思念故乡的情感。
内容分析第一段:元夕的景象《青玉案·元夕》的开头,辛弃疾以瑰丽的辞藻描绘了元夕夜晚的景象。
他用“青玉案”,“宝炬高炉”来形容繁华的场面。
令人感受到元夕夜晚的灯火辉煌和热闹喧嚣。
此外,他还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灯笼飘扬和烟花绽放的场景,令人感受到元夕的喜庆氛围。
通过这样的描绘,辛弃疾让读者们感受到了元夕的热闹和欢愉,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段:思念故乡然而,在这繁华喧闹的背后,辛弃疾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用“玉砌罗绮”。
描述了故乡的美丽景色。
他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光里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元夕,这使得他对故乡更加思念。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词语出自辛弃疾的描述故乡的地方,表达了他在他人热闹玩耍的时候,却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起伏难平。
第三段:对亲人的思念随后,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他用“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离亲人太远无法相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古代,元夕是家人聚集的日子,然而,辛弃疾却无法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这使得他更加思念亲人,情感之切实难言。
第四段:国家命运的忧虑在此之后,辛弃疾开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写道,他曾在北方为国家戍边,现在却一直在南方追求他残留的青春之美,思考着自己在国家事务上的作用。
诗词赏析之形象及特点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 明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考点详解之分析形象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考点详解之形象特征
秋夜山居
唐·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诗歌首句“ “秋”。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
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形 象 的 种 类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技巧
分析角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 ):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 子一般。
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 述。
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 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考点详解之分析形象
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
熟悉的人物,结合人物个性 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景物形象的技巧
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
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
紧抠景物的特点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事物形象的技巧
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
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
紧扣事物的特点 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 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中考复习专题
古 诗 词 赏 析 之二
形象及特点
宋词选析柳永八声甘州
贡 献
1、发展了慢词。《乐府余论》: “(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少 游辈继起,慢词遂胜。” 2、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 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雅 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
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 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怀人之情,以增
添一层曲折。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
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
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样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
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
俱为情苦。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 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 中互通心曲,进行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 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艺术特点:
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所以名
《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在感叹时光的消逝中,包含有对宇。登
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
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 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归家情怀, 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 人高处”。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
老大、落拓无成,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
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
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呢?
《洞仙歌 冰肌玉骨》苏轼词赏析
“长留青纱,今已不去, 只余空床…
表达对美好事物或人的赞美, 同时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03
词作影响与评价
对当时的影响
引领北宋词坛
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领了北宋 词坛的发展方向,成为当时词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品。
反映时代风貌
该词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通过描绘美丽女子的形象和情感纠 葛,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与发展
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不仅对当时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 启迪作用,影响了众多文学家和诗人的创作思想与风格。
广泛传播与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词被广泛传播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人喜爱与推 崇。
名人评价
文学价值
众多文学家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 思想情感。
文学形式的创作。
06
结语与展望
对词作的总结评价
01
02
03
风格独特
这首词以其冰清玉洁的意 象和朴素自然的风格,展 现了苏轼词作的独特魅力 。
情感深沉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 物易逝的惋惜与留恋,体 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沉情 感。
意蕴丰富
词意含蓄,富有启发性,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苏轼 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
与同一时代的比较
影响力
在苏轼所处的时代,词坛上已经有不少 优秀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但苏 轼的词作仍然独具一格,对后世影响深 远。
VS
创新性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不断尝试创新,将诗的 表现手法引入词中,使词的意境更加开阔 、深邃。
董颖《江上》古诗词赏析
董颖《江上》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阅读江上(南宋)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2.从修辞角度赏析“待汝成阴系钓舟”这句的表达效果。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七言绝句ou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与等待。
3.表达了诗人的离别情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解析】1.一空,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
七言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
二空,绝句一般所押的韵为第二句、第四句末尾的字,韵母相同。
如本诗中“鸥”与“舟”都押“ou”韵。
2.赏析诗句。
题干给出了分析方法,即从修辞角度赏析。
“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意表。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直接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
3.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一定要么分析好具体诗句。
如“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再如“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杜耒《寒夜》古诗词赏析
杜耒《寒夜》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后人评价本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所以说“寒夜无寒”。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以“寒夜”为背景,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表现了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所以说“寒夜无寒”。
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歌借“梅花”,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绝句宋志南解析
绝句宋志南解析答案: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翻译:乘小船沿溪水而来,我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杨柳枝随风荡漾,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赏析:诗写的是二月天里的真切感受。
苍拙古木林中,於岸边树阴之处停下小船,系上缆绳,然后登上河岸。
短篷即小舟。
此一句开篇,似乎气氛有些阴郁。
古木浓阴,置身其中,四围不免充溢颓腐之气,还会使人想起有古木便会有悲鸟,悲鸟号古木,似乎已经是定势了的一种意象组合。
然而诗僧却就此打住,只是古木阴,点到为止,化腐朽为神奇,不偏不倚地撑出一只小船来,且不紧不慢,停停当当地系在岸边,悠悠之中,很有方寸,虽不是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钓鱼湾》)般的旖旎与幽丽,但却也别有一种清凉幽静的美感,系舟后,诗僧拄著藜杖,踏上小桥,奔桥东而去,古木斑驳,水流汩汩,似乎能听到诗僧拄藜杖系板桥的笃笃之声;身影萧疏,一步步,隐入了桥东那另一个世界里。
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僧就留有这麼一首诗,且还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
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尤其是诗的后两句写二月天的轻柔凉美,生动而活脱,遂成为千古名句。
宋志南的《绝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驾舟出游,拄着拐杖走过桥东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古木阳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不露痕迹地交代了人物和游踪,通过远近高低的变化,展现了游舟古木、扶杖过桥的生动画面。
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则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杏花时节的细雨和带着杨柳气息的微风,构成了花红柳绿、雨丝风片的优美图画。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人入景中的超脱感,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扩展:绝句 [宋代]释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古木:老树。
阴:树荫。
系:拴。
短篷:带篷的小船。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词及简析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词及简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词及简析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苏轼送别词《西江月·送别》鉴赏简析
苏轼送别词《西江月·送别》鉴赏简析《西江月·送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语言平易,浑然妥贴,表达了自己仕宦途中无能为力的复杂心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江月·送别的简析及翻译资料,大家一起看看吧。
《西江月·送别》原文宋代:苏轼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西江月·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
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
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
把我的新诗呈给您。
请您细加指点。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送别:《二妙集》本及毛本词题皆作“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
”可从。
然文中之苏州,应为“杭州”之误。
交代:交接职务。
《西江月·送别》鉴赏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词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诉说着他的仕宦奔波之苦。
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复杂,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留下一堆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了,表现了东坡的谦虚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
其实,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不仅积极抗旱救灾,施粥送药,救活了很多贫困百姓;而且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修建南北三十里长堤,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们“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
”下片,集中请求林子中评判其湖山新诗。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词人说西湖山景千变万化,百年数异,自己对之描写是很困难的。
这里,词人把其湖山诗作的内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围内,与其他(如政治)无关,而且“百年几变”,“下语千难”,表明其诗歌内涵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复杂多变,用语费神颇多,是正常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李清照 柳永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一字和仲,号东坡,四 川眉山人。北宋著名 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画家,书法家。“唐 宋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李清照简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 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 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 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 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 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 《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 集校注》。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柳永简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 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 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 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 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 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 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 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 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 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 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 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 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 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 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 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 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