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教案1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1节光源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本章共分8节: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本章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参与学习光现象的知识.【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了解光源、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色散现象、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能力目标方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经历探究“光反射、折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在探究“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折射引起的错觉,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8节,建议11课时.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二、能力目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三、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具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牛奶(或红墨水)、蚊香、火柴、玻璃杯、白炽灯、皮球、三球仪、空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膜、蜡烛、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光现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新课】一、光源生1:太阳、电灯、蜡烛.生2:手电筒、火把、油灯.生3: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归纳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答案:D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生: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有少许牛奶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1:光在空气中传播.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注意: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2.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还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蚊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奶或红墨水.教师总结: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例如地球周围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还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归纳:1.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2.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2: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3: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如图乙(日食)和图丙(月食).(3)小孔成像.演示4: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例题2(多媒体展示)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解析:树叶间的窗缝形成“小孔”,树荫里的光斑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小孔成像”现象,作为太阳的像,这个光斑也像太阳一样是圆的.这个光斑是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会聚形成的,所以是实像,C 不对;这个光斑处有太阳光射到,自然也就不能叫影子了,B、D不对.答案:A三、光的传播速度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340m/s.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光的传播速度”,并讲解.归纳: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m/s.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光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我们可以利用光速来求星球之间的距离.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若能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探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与色散之间的关系;
5.归纳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9.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10.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并理解折射定律。实验的直观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问题导向: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折射定律。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光在介质中为什么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是什么?如何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给予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的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4.5 第1课时 凸透镜成像—认识透镜(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4.5 第1课时凸透镜成像—认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配套练习
1、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灯丝前端玻璃泡上有一个球形玻璃珠,这个玻璃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灯丝(可看成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射出时,射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可以射得比较远,这种小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凸透镜的
___________处。
2、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起_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3、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它对光线有
___________作用。
4、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另一侧接收阳光,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透镜10厘米,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此透镜的焦距约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
5、补充完成下面的光路
6、课后活动:利用刻度尺,在阳光下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折射、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折射定律。
4.理论推导: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推导出折射定律,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3.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利用问题链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教学评价:
5.创意设计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小发明或小游戏,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光的迷宫,要求能清晰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
-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
1.激发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知识衔接:通过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梯度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和实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4.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推导,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教学设计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对应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能叙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知道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依旧是可逆的;●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感受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并得出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分清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既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本列举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利用光路作图,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
本节讲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水底物体变浅,水下看物体变高等问题。
本节同时为学生讲解在光的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能理解光的反射,这样为学生学习光的折射打下基础,也能发现折射现象,并且也能列举一些生活常见的折射现象,虽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但学生不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课堂上为他们演示折射现象,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光路可逆,能用光路图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改变,掌握在空气中对应的角度更大。
【教学策略】引导-探究-归纳教法:主要包含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类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笔、光的折射演示器、玻璃板、适量的水、三角板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1光源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教科版
⑤ 光的传播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如小孔成像实验、日食和月食模拟实验等。
⑥ 光的传播应用:介绍光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
在设计板书时,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每个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词句呈现,同时加入一些有趣的插图或图案,如太阳、灯泡、小孔成像等,以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和进步。通过课前自主探索和课中强化技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光源和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验和讨论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然而,在情感态度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传播的兴趣不够浓厚,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 科普文章:提供一些科普文章,如《自然界中的光源》、《光的传播速度及其测量》等,让学生了解光源和光的传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实验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视频,如光的传播实验、光源的分类实验等,通过观看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源和光的传播的原理。
2. 拓展建议:
- 进行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光学实验,如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光源和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光源和光的传播”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优秀教案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4.1 光的传播 【学习目标 】 1.了解光源和光介质,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介质交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C=3×108m/s 。
4.能用光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重难点】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练习 【课前预习】 1..阅读教材P56━P59. (5分钟) 2.思考与练习:①能发光的物体叫 ,如太阳、电灯等;用 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②光可以在 、 、 等透明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 。
③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其速度为C= m/s 。
这也说明光的传播 (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 ,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
④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手影、日食、月食等都是 形成的. ⑤光遇到障碍物,在其表面会发生 。
光遇到透明物质,会同时发生 和 。
【深入学习过程】(重点是实验和练习) 精讲精练一、光的传播:实验1.探究光遇到障碍物的传播路径:利用激光器、平面镜等器材,观察光遇到障碍物后的传播路径。
由观察可知:光射到镜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发生 。
我们通常用带箭头的直线(叫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 和 。
请在图2中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即反射光路图)。
实验2.探究光射向玻璃的传播路径。
利用激光器、玻璃砖等器材,观察光遇到透明物质后的传播路径。
由观察可知:光射到玻璃表面上,改变传播方向,一部分光发生 ,另一部分光进入玻璃中发生 。
请在图4中画出光路图。
实验3.探究光在透明物质中的传播路径。
利用激光灯、玻璃杯、水、牛奶、白糖、筷子等器材。
观察光在不均匀糖水中传播的路径,再观察光在均匀糖水中传播的路径。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光源 光的传播
2019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和光的传播现象。
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光的传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光源的存在,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并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蜡烛、凸透镜、实验桌、实验凳。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本,用来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活动过程:1. 引入:我用手电筒照亮教室的一角,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
然后,我点燃蜡烛,让孩子们观察蜡烛的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实验一:我拿出凸透镜,让孩子们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我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凸透镜上,光线会聚焦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实验二: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手电筒和蜡烛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是否发生改变。
让孩子们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
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光源和光的传播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
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验操作中存在困难,对于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源和光的传播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F
f
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
( F ).
知识拓展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F
F
f
6.透镜的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 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放大镜成像原理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即u < f时,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注意: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便 消失了.
2.照相机成像原理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新课引入
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正确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6.理解透镜规律的应用.
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 系?
(二)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三)设计实验
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 答: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 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一高度.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全单元】》PPT课件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1.影子的形成
光源
不
物
透
体
明
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 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影”。
练一练: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
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D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日食和月食
中的光速取3×108米/秒(用 c 表示)。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1011 m,太阳 发出的光经过8分20秒到达地球。
8分20秒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3×108米/秒 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声和光的不同
声音
光
光,观察光传播的路径。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3:光在玻璃中怎样传播? 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如图所示。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3: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想一想1: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4:用激光电筒照射不均匀糖水,观察光的传播 路径,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4: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时发生偏折
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C.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D.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传播不需要时间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 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光__的__直__线__传__播__
来解释。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 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__影__子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4节
第4节光的折射【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规律.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重点】光的折射规律.【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9,完成以下问题:1.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叫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合作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那么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教师点拨】光的折射光路图中的有关概念:(1)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才会发生折射现象.(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9-70,完成以下问题: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合作探究】演示一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观察现象.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垂直入射呢?答:斜射入玻璃时,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光在反射面处发生了偏折;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答:靠近.3.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减小.4.将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玻璃中射向空气中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教师点拨】总结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跟进训练】如图为在空气与水面处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图,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B)A.折射角增大B.折射光线将靠拢法线C.反射角增大D.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知识点三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合作探究】小猫为什么叉不着鱼?作图解释“叉鱼”的折射原理:答:折射所成虚像是人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演示二水中的筷子为什么向上弯折演示三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怎样变化?答: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演示四海市蜃楼形成海市蜃楼时,远处物体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线,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折射,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逆着光望去,就看见了远处的物体.【教师点拨】1.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不要将箭头画成由眼向外的方向,人的眼睛本身并不发光,要作射入人眼的光线.2.两条以上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处是虚像的位置,一条延长线无法确定位置.3.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夫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跟进训练】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D)1.光的折射现象.2.光折射的规律.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4节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4.光的折射一、目标要求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2. 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难点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三、教学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首先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图4-4-1)或视频(见所附光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用实验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抽象出光的折射示意图,最后画出光路图,由此认识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为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作准备。
有许多同学认为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二者不会同时发生。
但事实上常常是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借助这个演示实验,要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实验探究中,先介绍实验装置:激光光源、玻璃砖等。
让学生猜想,一束光射到玻璃砖平面上,进入玻璃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实验时,应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三次,注意观察玻璃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记录光路。
实验中如何记录光路,对学生是一个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由发光点、入射点、从玻璃的出射点来确定光路。
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折射规律。
2.光路的可逆性:用实验模拟小猫叉鱼问题,由于折射成像问题比较复杂,让他们到实际中体验,使他们相信折射真的产生错觉。
并由此引出折射光路可逆性的讨论。
光路的可逆性也可通过实验来验证,让光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4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学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2.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4.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能绝对地理解科学规律。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不仅要求物体自身能够发光,而且必须是正在发光。
另外,无论是哪种光源都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一种装置,了解这一点对辨别物体是不是光源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方法指导:小孔成像的特点与小孔形状无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光现象》组图:导入语: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光的世界绚烂多彩。
光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光我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五彩斑斓的光现象中蕴含的奥秘吧!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光源自主阅读教材P56,完成1~2题: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__ADEFG__。
A.太阳B.月亮C.钻石D.点亮的蜡烛E.萤火虫F.正在工作的电灯G.发光水母2.概括与小结:__能够自行发光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__自然光源__和__人造光源__。
知识板块二光是怎样传播的自主阅读教材P57,完成3~7题: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
__夜晚汽车灯发出的光__4.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观察或探究图4-1-3的现象,讨论:光射到物体的表面发生了什么现象?__反射__。
(2)观察或探究图4-1-3的现象,讨论:光射向玻璃砖时,发生了什么现象?__偏折__。
(3)观察或探究图4-1-4的现象,讨论:光射进不均匀的糖水中时,传播路线是直线吗?__不是__。
(4)讨论归纳: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吗?__不是__;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__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教案二. 重点、难点:1.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含义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三. 知识点分析(一)光的传播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是巨大的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行星不是光源。
2. 大量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日食、月食、影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C=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的3/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的2/3。
5. 天文学家确定了“光年”这个天文学的长度计量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1光年=9.46×1012km。
6. 光、声的传播不同点:(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说来,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声速越大。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二)光的发射定律光束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回到原来介质,该现象叫做反射。
1. 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一点:入射点,用“O”表示。
二角:入射角i和反射角r。
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NO。
法线: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反过来说,因为先有入射才有反射,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
3. 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发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漫反射;黑板出现“反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典型例题】例1. 试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光源()A. 电池和萤火虫B. 电池和烛焰C. 萤火虫和月亮D. 萤火虫和烛焰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是一种能在尾部发光的小飞虫,是自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虽然看上去亮,但它和地球一样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电池更不是光源。
正确选项: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光源的定义的理解。
例2.孙悟空神通广大,他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1秒就可以翻一个跟斗,是神仙里当之无愧的赛跑冠军,但如来佛祖说光比他快得多了。
孙悟空当然不服,于是他与光相约来一次比赛,并请你来做裁判,你认为谁会赢?为什么?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孙悟空的速度为v=s/t=108000×500m/1s=5.4×107m/s,而光速为C=3×108m/s,所以v<C,所以光会赢。
解答:光会赢,通过计算光速大于孙悟空的速度。
考点分析:本题速度的计算和光速的数值。
例3. 玛丽·居里夫人有一天想考查她的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问:“迄今为止,您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其他学生还在苦苦思索时,其中有一个学生仅用了一分钟就答对了,你能回答吗?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在我们平常见到的影子中,最大的是黑夜,当太阳在地球另一面时,我们所在的一面,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就形成了地球的影子,也就是黑夜。
解答:黑夜例4. 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据天文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为160万亿千米,估算一下,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分析:本题是一个利用光速进行计算的题,由于本题的数字较大,要利用到天文上常用的一个物理量——光年,它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以真空中的速度在一年时间里通过的距离,不要误认为是时间单位。
它的大小为: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1015m已知:s1=160万亿km,s2=9.46×1015m 求:t解:t=s1/s2=160万亿/9.46×1015 年=17年答:17年时间才能看到。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光速的计算,以及光年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大家要记住光年是长度单位。
例5. 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看不清字?怎样才能使黑板不“反光”?答案:我们看黑板时,入射到眼里的光有两部分:一是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的光;二是字周围黑板面漫反射的光,前者比后者强就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若写字处黑板较光滑,此处就发生了镜面反射,把太阳射向黑板的平行入射光反射向同一方向,在此方向上镜面反射的强光遮盖了粉笔字漫反射的弱光,所以看不清粉笔字了。
要使黑板不“反光”,就要使它的表面粗糙些,如在毛玻璃上刷上黑板油使它对入射光不发生镜面反射就可以了。
考点分析: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特点。
例6.为了采集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矿藏,人类常常要在地壳里掘很深的矿井。
现在已知世界上最深的矿井在南非洲,它的深度已到3.3千米以上。
(这里讲的并不是钻探工具到达的深度,而是人迹所到的地方)。
当然,挖掘矿井是沿着矿脉走向而分段采掘的。
因此矿井中通常分(竖直向下的)竖井和(水平方向的)巷道。
有的一个竖井的深度就达700米(通常是第一个竖井),在地面上挖如此深的竖井时,要想让与水平面成40°照射的太阳光照亮井底,只给你一块平面镜,你能做到吗?请做光路图说明镜面的放置方法并求出此时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多大。
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求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照亮井底,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40°+90°=130°,法线是这个夹角的平分线,法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作法步骤:(1)先画一条水平线OM。
(2)作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使∠AOM=40°, OB⊥OM。
(3)作∠AOB的角平分线ON(即法线)。
(4)作PQ⊥ON,PQ即为镜面,∠POM=65°(如上图)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光路图的做法。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填空:1. 光在____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在真空中或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米/秒。
3.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4. 射击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5. 入射光线跟平面镜夹角为2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入射角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6.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___________度,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____度角。
若入射光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转过15°,则反射光线转过___________度角。
7. 太阳、月亮、电灯、反光的镜子等,能称为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 一束平行光射到____________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其反射光沿______________。
一束平行光射到______________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_________________。
9. 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反射缘故。
10. 影子的形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选择:1. 对于光速的大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v水>v空气>v玻璃B. v空气>v水>v玻璃C. v玻璃>v水>v空气D. v空气>v水<v玻璃2. 发生月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B. 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C. 月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正好对着地球;D. 月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正好背着地球。
3.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白雪B. 发亮的钻石C. 莹火虫D. 月亮4.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 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C. 漫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D. 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5. 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 70°B. 110°C. 80°D. 120°6. 在黑暗的教室墙壁上挂一平面镜,用手电筒正对着照射,从旁边观察的同学会发现 ( )A. 镜子亮了,墙也亮了,它们都发生了镜面反射;B. 镜子发生镜面反射不亮,墙发生漫反射亮了;C. 墙和镜子都不亮,它们都发生了漫反射;D. 镜子和墙都亮了,它们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7. 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要使反射光线离开原来的方向偏转80°,则镜面应绕轴转动的角度是( )A. 20°B. 40°C. 80°D. 60°三. 作图:AB、CD是同一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作出光源S。
【试题答案】一. 填空:1. 同种均匀介质2. 3×1083. 光的直线传播4. 直线传播5. 130°、45°6. 0,180,307. 太阳,电灯8. 平滑,一个方向平行射出,粗糙,各个方向9. 漫10.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在其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
二. 选择:1. B2. B3. C4. C5. D6. B7. B三. 作图(略)可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