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

合集下载

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研究

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研究

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研

摘要:本文首次引入的负极材料为锂离子电池,但存在着充放电稳定性差、体积效应严重等问题。而合金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可加工性等特点,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新材料。与硅基材料相比,锡石材料以其廉价、易得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然而,以热障涂层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着两大不足:一是热障涂层在拉伸、收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利于传粉;而且,因为不可逆地生成,所以库仑效率比较低。重点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历程和类型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锂负极材料;发展历程

引言

NO2、CO2、O3、Fe3O4、MnO2等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高的倍率性能,可作为正极材料应用。但是,MnO2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MnO2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体积变化。一次离子的破裂与聚合;由于其导电性较差,使得锂离子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了锂离子在电极上的应用。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采用纳米复合技术等,已逐步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情况

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使得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成为研究热点。一种是电化学反应。电化学能量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起点。锂离子电池起源于1975年,三洋公司研发出的锂锰基电池,虽然没有被称作锂锰基电池,但它一般都是以锂锰基的形式来使用,但它的缺陷却越来越明显:在锂锰基电池中,以金属锂基为负极,极易出现固态核沿着特定的晶面迅速生长,造成晶面和枝状

结构的生成,同时也会造成电路板变短,引发爆炸等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已经严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收稿 日期 :20— 7 2 0 50 —5
作者简 介:张利华 (92 ) 18一 ,女。江西萍乡人 。在读硕士 。 事锂 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 从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o 0602 N .2 330 )
4 源自文库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 c me t a d tr latrs l e e i ig p o lmsa e rs le . eo he c t e ma e a f Ol xs n r be y e ov d ho i e l t
KE 7(I s:lhu - o a er ;t - ae a  ̄ sa ce r ci e hns Y、rI l I i i i b t ai t m n l e i bsd m t a sa d ; e t nm a i s n el n a o c m
2O 06年 2月
云 南 冶 金
YUN NAN M AU URGY
De c.2 0 06
第 3 卷第 1 ( 5 期 总第 16 ) 9期
V1 5 o o.3 .N .1 (u 9 ) Sm 16
结果在 <c ne < ic S e }发表后 ,氧化物负极材料引起 了
人们 的广 泛注 意 ,被认 为是 很 有 前 景 的 负 极 材料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及其存储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中。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提升电池性能、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我们将简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负极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然后,我们将重点综述各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讨论当前负极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包括硅基负极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以及新型二维负极材料等。我们将展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类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需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碳材料:碳材料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软碳和硬碳等。石墨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可以提供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软碳和硬碳则具有较好的嵌锂能力和较高的能量密度。

合金材料:合金材料如锡、硅、锗等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热门候选。然而,合金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变化,容易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下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缓解合金材料的体积变化和提高其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及产业化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及产业化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及产业化

作者:userh ung 发布日期:2008-09-08

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 ,简称LIB)是继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之后的第三代小型蓄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它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放电电位曲线平稳、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无记忆、无污染等突出的优点,能够满足人们对便携式电器所需要的电池小型轻量化和有利于环保的双重要求,广泛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摄放一体机等小型电子装置,也是未来电动交通工具使用的理想电源。

锂离子电池自1992年由日本Sony公司商业化开始便迅速发展。2000年以前世界上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基本由日本独霸。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的崛起,日本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2003年全球生产锂离子电池12.5亿只,其中中国生产4.5亿只(含日本独资和合资),国内电池公司产量大于 2.8亿只,占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产量的20%以上。近几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翻一番的的速度高速增长,专家预测,未来几年,随着一批骨干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收集和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便携产品的持续增长,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仍将保持年平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4年国内小型锂离子电池可达日产200〜300万只,全年产量超过6亿只。

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应用,关键在于能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的制备。这类材料要求具有:①在锂离子的嵌入反应中自由能变化小;②锂离

子在负极的固态结构中有高的扩散率;③高度可逆的嵌入反应;④有良好的电导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米庆芳 14111700401)

摘要:本文阐述了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基本特性,综述了碳类材料、硅类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素材料硅基材料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node material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thium ion anode materials, carbon materials, silicon materials is reviewed as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atus.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Key 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carbon silicon-based materials

0 前言

被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高电压,高能量,质量轻,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的“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动力源”等[1-2]。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离子电池将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因此,研究和发展的动力及其与锂离子电池材料相关的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功率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是提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和改进的基本是电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特别的改善。

锡基负极材料

锡基负极材料

锡基负极材料

锡基负极材料在电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本文将从锡基负极材料的定义、特性、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锡基负极材料的定义

锡基负极材料是指以锡为主要成分的电池负极材料,通常与碳材料结合使用,以提高电池的性能。锡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锡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过大且易发生严重的结构破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1. 高比容量:锡的比容量较高,是传统碳负极材料的数倍。

2. 电化学活性:锡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3. 体积膨胀:锡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结构破坏和循环稳定性下降。

4. 循环寿命:由于体积膨胀等问题,锡基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相对较短。

5. 安全性:锡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易产生锂枝晶等问题,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三、锡基负极材料的应用

锡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

过结合碳材料等进行复合改性,可以有效提高锡基负极材料的性能,如改善循环稳定性、抑制体积膨胀等问题。同时,锡基负极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储能系统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四、锡基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1. 结构设计: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如纳米结构、多孔结构等,可以有效抑制锡基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循环稳定性。

2. 掺杂改性:通过掺杂其他元素,如硅、碳等,可以改善锡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其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3. 界面工程:优化锡基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或正极材料的界面结构,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锂-钠离子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钠离子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钠离子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钠离子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锂离子电池成为了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可再充电电池。然而,由于锂资源的有限性和成本的高昂,科研人员开始探索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离子电池,其中钠离子电池备受瞩目。

锡材料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适合储能的电化学特性而成为了制备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锡具有丰富的氧

化态,可以提供多种电化学反应,从而实现高容量储能。然而,锡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积膨胀大、容量衰退快等。因此,要提高锡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关于锂/钠离子电池用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

学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制备方法的研究。为了解决锡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在制备锡基负极材料时,采用合适的方法控制其形貌和结构,以实现高容量的储能。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等。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制备

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锡基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其次,关于表面改性的研究。通过改变锡基负极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增强其电化学性能。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有包覆、合金化和导电添加剂掺杂等。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锡材料的电导率和储锂/钠的动力学性能,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

性能。

第三,关于纳米结构的研究。将锡材料制备成纳米结构可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纳米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短的离

子和电子传输距离,有利于提高锡材料的充放电速率和循环性能。因此,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可以实现锡基负极材料的纳米结构化。

锡基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验与研究

锡基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验与研究
NO V . 2 01 3
锡基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实验与研究
陈铃 容
( 宁德职业技 术学 院, 福建 福安 3 5 5 0 0 0 )
摘要 :真空渗透的方 法已用于二氧化锡臌 凝胶复合材料的合成 中. 通过X R D 、 B E T 、 S E M 和T E M等技术对该 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和形 态进行 了研究 . 研究表 明: 二氧化锡纳米粒子( 一 7 n m) 由碳凝胶包裹着. 在 电化学测试 中此复合材料显示出优越 的循环性 能. 在0 . 1 A / g 的电流密度下 , 第一次循环 的电容量为3 6 6 m A h / g , 经过 1 0 0 次循 环之后 , 电容量还保留7 1 . 8 %, 这表 明, 此复合材料在锂蓄电池 中有着 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 :锡基纳米 ; 锂离子 ; 二氧化锡/ 石 i ; } 凝胶 ; 材料
1 . 2 二氧化锡和二氧化锡/ 碳凝胶 复合材 料的制备
二氧化锡碳 凝胶复合材料是通过真空渗入法制备. 将制备好的碳凝胶固体浸入到含锡( I I ) 配合物
的溶液中, 并在真空下保存3 h . 锡配合物是以草酸锡为原料制备而成. 被含锡配合物溶液填充的碳凝胶 固  ̄ 8 5 o c 下干燥过夜 , 然后在马弗炉中以5  ̄ C / m i n 的速率升温焙烧 , 直至4 0 0 %时 , 再烧1 h .

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

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

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

摘要:介绍的第一种金属阴极材料是锂,但其循环性能相对较低,体积效应

也很大。金属合金的容量和体积大于容量。同时,合金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

能和加工能力,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LIB领域引起极大关注的锡石化

合物在合成成本低和来源丰富方面比硅具有优势。但是,作为LIB的TBC负极有

两个主要缺点:由于延伸率和收缩率的显着变化,TBC授粉;以及由于不可逆形成,库仑效率相对较低。本文主要分析锂电负极材料的发展进程与种类概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锂电负极材料;发展进程;种类

引言

各种金属氧化物材料,如NO2、CO2、O3、Fe3O4和MnO2,可用作阴极材料,

因为它们的理论值大、功率密度高,因而允许广泛使用。然而,金属氧化物不可

避免地面临若干重大问题:合金脱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很大;初级颗粒的破碎和

聚合;电导率差,这些因素阻碍了锂在电化学中的反应和反应。但是随着研究的

发展,人们逐渐通过纳米复合材料等方法克服了这些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巨

大的潜力。

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由于矿物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及其不可再生性,人们开始强调清洁能源的新来源,如风能、水力、潮汐等。其中一个是电化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始于电化学

能源。锂离子电池的前体可追溯到1975年,当时三洋开发了Li/MnO2电池,这

种电池不称为锂离子电池,但通常作为负极Li金属运行,其缺点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大大扩大:金属锂是电池的负极,很容易产生固体内核沿某些晶体快速发展,导致晶体与树枝形成,容易引起短电池电路,引起电池爆炸等安全问题。这个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高效的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技术,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全面梳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包括其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产业规模等,同时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我们将深入探讨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创新、结构设计、安全性提升以及环保回收等关键问题,以期为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在1970年,M.S.Whittingham首次使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了首个锂电池。然而,由于金属锂的化学特性极为活泼,使得电池的安全性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这种锂电池并未得到实际应用。随后,在1980年,John B. Goodenough发现了钴酸锂可以作为锂电

池的正极材料,这一发现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982年,R.R.Agarwal和J.R.Selman发现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

此发现为开发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铺平了道路。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正式推出了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该电池以

碳材料取代金属锂作为负极,钴酸锂为正极,使用有机电解质,这种电池不仅保持了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还解决了金属锂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1世纪,锂离子电池技术继续得到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 电池 由于 其体积小 , 质量轻 ,比能量高 , 无污染等 优点 , 一直是各 国研究开发 的重 点领 域之一 , 应用也渗透到各 个领域 , 国也在 竞相 开发动力 型大容量锂离子 电池 。 各 锂离子 电池主要由 电极材料 ,电解质 ,隔膜等组 成 , 电极材料 的性 而 能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电池的性 能。 对于 负极材料 ,目前商 业 化 的锂 离 子 电池 负 极 材 料 采 用 的碳 材 料 ( 论 比 容 量 理 3 2m /) 7 Ahg ,包括石墨 ,软碳和硬碳 。 由于石墨作为 负极最 J 初 的几个循环有 较大 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 石墨 的倍率放 电受到 L i 扩散系数( 1 ~1 m ) 约 0 0c / 的限制 ,再加其储锂能力较低 , s 已达到理论极 限容量 (i6 3 2m /) J 研究者把 目标转移 LC , 7 Ahg , 到容量较高的金属及 其化合物 J i 。 ,L 在室温条件下能与 多种
21 00年 第 3期
第 3 卷 总第 2 3 7 0 期
广



19 3
Ⅵ v பைடு நூலகம் c e c m w.d h m.o
锂 离子 电池锡基 负极 材料 的研 究现 状
( .华 南 师范大 学 物理 与 电信工程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0 0 ;2 1 10 6 .华 南师 范大学 化学 与环 境工程 学 院 , 广东 广州 50 0 ;3 10 6 .五 邑大学 数理 系 ,广东 江 门 5 92) 2 0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应用很广泛,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是提高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因素。简单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和从新型碳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三方面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0 引言

目前全球最具潜力的可充电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用碳负极材料的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可逆比容量已达350 mA∙h/g,快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1]。随着全球化的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发展中的电动汽车等对电池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2]。开发新型、廉价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就目前而言,主要有新型碳材料、锡基材料、硅基材料等,本文研究了这些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用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作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有能够接纳锂离子的位置和扩散路径,目前应用性能较好的正极材料是具有高插入电位的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锂的化合物,如LixCoO2,LixNiO2以及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等,这些正极材料的插锂电位都可以达到 4 V以上(vs.Li+/Li)[3].负极材料一般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其电解质一般采用溶解有锂盐LiPF6、LiAsF6等的有机溶液。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个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构成.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此时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负极处于贫锂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与构成电极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本身及锂离子的浓度有关[3]。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

摘要:

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的可充电电池系统之一,具有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毒性低和安全性高的优点。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石墨具有价格低廉和导电性好的优点,是最广泛的工业负极材料。然而,石墨的放电容量较低,这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应用。能够提供高放电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已成为突破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限制的关键。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引言:

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已经达到其各自理论比容量极限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比容量的提升只能依靠负极材料的发展。在新型碳材料中,石墨烯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锂离子可以储存在石墨烯片的两侧。基于双电层吸附结构,石墨烯的理论比容量非常高,相当于传统石墨负极的2倍。

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特点

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锂电子负极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锂离子负极材料要为层状结构或者隧道结构,这样结构能够使得锂离子脱嵌,并在锂离子出现脱出、嵌入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电极具备良好的充放电能量,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第二,锂离子要能够尽可能多的完成嵌入和脱出,从而使得电子具有较高的可逆性。同时,在锂离子脱嵌的过程中电池本身要能够实现平稳的充电和放电。第三,第一次不可逆电池的放电量比较小。第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能。第五,锂离子电池材料和电解质溶剂的相容性比较好。第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资源获取丰富、多样,价格低廉。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高效的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储和转换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通讯、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其中,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负极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负极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明确了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中的作用。综述了不同类型负极材料(如碳基材料、金属氧化物、合金材料等)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优势,分析了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接着,重点介绍了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新型纳米技术等,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拓展。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性能也在持续提升。以下将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特点。

碳基负极材料:碳基负极材料是最早被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软碳、硬碳等。石墨负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层状结构以及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石墨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下降。软碳和硬碳则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高的比容量,但其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大。

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和表征,发现复合炭负极材料的储锂能力和循 环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炭材料的孔结构、比表面积、结晶度以及活 性物质的组成、厚度等。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选择,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炭 负极材料的性能。
结论:本次演示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储锂能力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 复合炭负极材料,为今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材料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有望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
近年来,针对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负极材料的 设计方面,多孔结构设计、纳米结构构建和复合材料设计等策略不断被尝试。在 性能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然 而,目前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容量衰减较快、 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纳米碳管、纳米纤维等新型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和良好的化学稳 定性,被认为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此外,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纳米 材料也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 提供了新的思路。
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 制备
制备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流程,以实现纳米 材料的可控生长和优化。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静电纺 丝法、球磨法等。
感谢观看
研究方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08-1 3080313115 班继航摘要: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已商品化,但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所以寻找性能更为优良的非碳负极材料仍然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在锂离子电池中已实际使用的碳素类负极材料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情况,并且介绍了正在探索中的锂离子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非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与其它二次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质量轻、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等领域,并有望成为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动力汽车的能源供给之一。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的。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目前商业化石墨类碳负极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但由于存在较低的质量比容量(理论值为372 mAh/g )和较差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尤其是体积比容量相当有限。因此进一步提高其容量的空间很小,远不能满足未来高容量长寿命电子设备的需求。

近年来,金属及合金类材料是研究得较多的新型高效储锂负极材

994 料体系,其中锡金属与锡合金具有高质量比容量(锡的理论值为

mAh/g)和低成本的优势,特别是具有高体积比容量(锡的理论值为7200 mAh/cm3,是碳材料体积比容量的10倍,因此现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主流负极材料之一。然而,传统的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研究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锡基候选电极材料的多样性,因此从理论上去寻求锡基嵌锂材料,探索一种合金理论设计方法,并用于指导实验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锡基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相比较其他负极材料具有容量密度高(理论容量高达994mAh/g),较低的嵌入电位,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发展状况,并就目前的主要的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进行综述,包括金属锡,氧化锡,硫化锡,以及锡合金等。介绍其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化锡,硫化锡,锡合金

1.1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品的提高,电子产品更加的普及。人们对高性能的电源更加的需求。高能量,长寿命,小型化,环境友好,的各式新型电池成为了但前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应用温区比较宽,放电平稳,无记忆效应,体积比较下的特点,立即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焦点,各类锂离子蓄电池开发屡出不穷,其产业也迅速的发展,并很快的走向了产业化,工业化。被广泛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在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找到合适高效环保的新型代替能源日益重要,显然锂离子电池的各项特点满足此要求,它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被称为“21世纪绿色能源”的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也就更加的需要了。本文也就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负极材料以及锡基负极材料的发展进行综述。

1.2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简写为LIB)作为锂电池(Lithium Battery 简写为LB)的一种,是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锂原电池(Primary BL),金属锂二次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其中锂原电池又被称为锂一次电池,金属锂二次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统称为锂二次电池(又称可充电电池,Rechargeable LB)。

锂原电池的研究最早起始于1940年左右,并在后来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由于锂原电池是不可循环使用的,考虑到节省能源和环保的因素,它很快被能反复充电的锂二次电池所替代。锂二次电池中的金属锂二次电池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市场。然而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隐患,它也很快被更加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替代。

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原理最早提出于80年代,它不同于传统的电池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在下面会提到。日本的索尼公司在1990年最先研发出了锂离子电池,并在次年实现了商品化。此后锂离子电池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3]。

1.3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要想明白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必须先要了解锂离子电池的结构。锂离子电池主要有5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正极,隔膜,负极,有机电解液,电池外壳或盖板。负极与外壳接触,并且将负极镍带点焊接在钢壳内壁上,隔膜纸处于正极和负极之间,起到隔绝作用。正极片被包在内层,正极极耳将正极与盖板连为一起,正极极耳缠着高温胶纸。电解液分布其中,隔绝纸以及电池内部,电芯底部缠着普通胶纸,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圆柱形锂离子蓄电池的结构图(二)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正极的活性物质一般为锰酸锂或钴酸锂其他负极材料也可。隔膜是一种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电池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负极材料在下面1.4章节中会详细叙述。有机电解液溶解液有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类溶剂,聚合物的则使用凝胶状电解液。电池外壳可分为钢壳,镀镍铁壳(圆柱电池使用)、铝塑膜(软包装)等,还有电池盖帽,也是电池正负极的引出端。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指充放电过程中的+Li 嵌入和脱逸正负极材料的过程如图(二)所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碳素材料。正极材料是含锂的过度金属氧化物,例如4222,,O LiMn LiNiO LiCoO 等。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6C Li x ,电解液为溶解锂盐的有机溶剂。溶剂主要有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在充电的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拖嵌,被称为“摇椅式电池(Rocking Chair Battery 简写为RCB )”。它最早是被Armand 提出的[4]。

锂离子电池表达式为:

n C )(- 6LiPF - DMC EC + )(+y x O LiM

电池反应式:

n x y x x y x C Li O M Li nC O LiM +→+-1

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浓度差的存在,+Li 从正极逃脱,通过电解质来穿过隔膜嵌入到负极,此时正极贫锂,负极富锂。从而引起外部电路中的电子补偿。放电过程恰恰相反。由于锂离子在电池中的嵌入和脱出不会引起晶体结构的变化,企鹅化学结构也基本不变。因此锂离子电池是一种良好的可逆电池。

1.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受到正负极材料的影响。因此找到合适的负极材料至关重要,在锂电池初期,其负极材料主要运用的是金属锂,但金属锂在充电时会产生枝晶,可能会引发短路,产生爆炸,有严重的安全隐患。随后,在90

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研发了以碳素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并且成功的应用到了商业化。碳素材料具有循环性能好的优点。但也存在这不足,例如理论容量低(只有372mAh/g ),这直接制约了其在21世纪的应用。另外碳素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多缺陷,如在有机电解液中会形成钝化层;性能收工艺的影响很大。工作电压低等。在新的世纪,由于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不同种类的锂离子电

池需求也不同。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锡基负极材料,过度金属氧化物材料,硅基材料,以及碳基材料的演变如石墨烯等。下面就从不同的反面进行综述各项材料。

1.4.1碳基材料

碳基材料从20世纪90年代开发商业化以来,到目前为止都是商业化的负极材料基本都是石墨化碳,这是应为其成本比较低,技术比较成熟。碳材料又可以分为石墨化碳,软碳,硬碳等。+Li 嵌入到石墨的层间,会形成6C Li x 化合物。但受到杂志和缺陷的影响,其实际可逆容量一般只能达到300mAh/g 。除此之外石墨的初次库伦效率低,循环性能较差。为此有的改进方法是,氧化处理,掺杂等

[5]。

硬碳是难石墨化的碳,与石墨化的碳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容量,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电压平台。除此之外,硬碳还具有更好的耐过充电性能,在嵌锂110%是,其表面也不会析出金属锡[6]。 所以硬碳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同时不可逆容量较大、循环性能较差的缺点制硬碳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对此改进的方法包括有:延长煅烧时间, 减少硬碳中氢原子含量[7], 真空碳化并用热解碳膜包裹表面活性位和微孔的[8],从而来来分别改善硬碳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首次不可逆容量低等缺点。

石墨烯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电压滞后和不可逆容量大的缺点,不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但它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 很好的与锡基和硅基的复合材料制成合金。这也是现在锂离子电池最为热门的研究之一,关于此方面的实验与理论层出不穷。

1.4.2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合金

人们在研究负极材料时,发现过渡金属以及其合金最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远比碳负极材料高的理论容量,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大于700mAh/g 的理论容量。甚至有些高达2000mAh/g ,如94Li Al 的理论容量高达2234mAh/g 。不同于与碳材料嵌入机制,这些金属材料是以与锂形成合金来储存锂的。其表达式可以写为:

O Li m M me mLi O M m m 222/)2/(+=+++-+

且能够储存更多的锂。例如6个碳原子才能嵌入一个锂,但一个锡原子能够储存将近4个的锂原子。但也应为这个储锂机制的原因,金属作为负极材料容易发生形变,破坏了电极结构,使得电池永远的损失一部分容量。因此,以金属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重复性性能会损失,电池容量会变小,循环寿命差。对此的改善方法有减小金属微粒的尺寸。但会带来的问题如,材料的比表面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