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最新整理】
5.18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课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设计者:赵海霞单位:河流中学审核者:赵海霞
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2、理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
学习重点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学习难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第五单元《二战后世界变化》中的第三课,它在
本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主要围绕着
发展与挫折展开,其中主要介绍了在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弊
端下,苏联的三个主要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成效不大,改革受挫。在这一次次的折腾下,发生了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也宣告了苏联模式的彻底终结。苏联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
展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备注
一、教学导入
展示图片(苏联红旗和俄罗斯三色旗)的方式,引导学生知道在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然降落,
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东欧社
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
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片红色已成为旧迹。
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经历了怎样
的变革?又为什么会最终解体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社会
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教学探究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主问题:社会主义阵营加强的表现有哪些?
学法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8《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8《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发展,再到
遭遇挫折的过程。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这
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以及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优势
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
1.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和不足;
2.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的
发展与挫折;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
多方位去思考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
2.相关的历史案例资料;
3.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教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掌握他们改革的成就与局限,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懂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三次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改革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搜集相关史料,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教学重点: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表对比法、问题探究法、启发思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8个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1989年东欧事变发生后,“华约”解体。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__经互会__”。斯大林按照__苏联模式__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二、教学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史实。
目标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思考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重点、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去了总统职务。此后没过多久,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2.讲授新课
(1)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
师讲述东欧范围,并让学生观察PPT上东欧范围。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史实。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经互会”的建立;
●全方位内部改造;
●中苏互助;
师展示经互会旗图片,斯大林图片、斯大林与毛泽东图片。并注释。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础知识;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以及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一、新课导入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两年多时间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片红色已成为旧迹。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的几
十年里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又为什么会最终解体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教案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60年代后东欧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819”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底,苏联解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及结果,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否从实际出发,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资料等感知东欧剧变的过程,概况,从而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正确认识东欧剧变的原因。
2.运用直观教学法,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应从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3.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有关内容的同时,观察当今的国际形势,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形势,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是必要的,以此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和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2.赫鲁晓夫改革很多方面脱离了苏联国情,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方向,结果都失败了。这说明改革需要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不可一味地照搬他国经验。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精品教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说课稿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冷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四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设计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
【新课导入】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设问: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的同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呢?为此,它们各自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3,分组讨论思考回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在东欧,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并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在亚洲,苏联与中国建交,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多媒体展示材料: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悬殊。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但苏联每年的皮鞋产量仅1.63亿双,全国1.7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不到一双皮鞋……
教师提问: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改革?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案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历案】
1课时
【学习主题】
本课围绕社会主义的发展、巩固和经受挫折的时间线索来展开。
【课标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结合史实,知道冷战形势下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苏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2.了解赫鲁晓夫在思想上的改革。
3.能结合具体材料和数据,掌握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并且能简要评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和局限性。
4.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内外因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
5.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评价任务】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导学案》知识清单的填写。
2.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认识社会主义都扩展到哪些国家,并得到扩展的原因。
3.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二,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基本概况;知道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科学指导。没能打破斯大林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4. 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三、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发展重工业。仍然没有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改革没有成功
5.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五六,探讨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让同学们知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以及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等结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是本册教
材的重要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以及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点有所
了解。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简单化,不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过程,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
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挫折的原因,
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
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
“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
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八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的课程。
一、课前准备
在开课之前,我将简要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学情分析。希望能为今天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1. 教学目标
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挫折;
掌握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和不足;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经验。
2. 重点难点
理解苏联现代化的发展及其进程;
掌握中国个体经济农村改革的实现;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 学情分析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应该注重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挫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通过现代化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进程,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
2. 知识讲授
1)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和不足
通过教材和相关文章的阅读,讲授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和不足。主要涉及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实现全民所有制、国家计划经济、苏联文化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通过重点文章的阅读和相关图片的展示,讲授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主要涉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初期、思想和文化革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实现全民所有制和个体经济发展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探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同步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课程标准】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考点梳理】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②建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③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中苏关系
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
要的支持。
②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背景: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②内容: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③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背景: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②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③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②内容
(2)东欧剧变
①原因: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②结果: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教案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60年代后东欧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819”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底,苏联解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及结果,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否从实际出发,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资料等感知东欧剧变的过程,概况,从而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正确认识东欧剧变的原因。
2.运用直观教学法,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应从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3.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有关内容的同时,观察当今的国际形势,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形势,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是必要的,以此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和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2.赫鲁晓夫改革很多方面脱离了苏联国情,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方向,结果都失败了。这说明改革需要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不可一味地照搬他国经验。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许?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1)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①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3)赫鲁晓夫改革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
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
归纳总结:(1)改革
①经济上:“新政策”。
②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2)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在1985年4月23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与以往的计划相似,目标仍很宏伟,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
设问: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戈尔巴乔夫为什么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提示:坚持计划经济,坚信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加大对居民消费品工业的投资力度,没有促进民用工业的发展,日用消费品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剧变的实质。
材料展示: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起了推动作用。
设问1:结合教材和材料,从多个方面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提示:历史原因: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影响: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设问2: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归纳总结:(1)剧变的原因。(2)剧变的表现。(3)剧变的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苏联解体的过程。
材料展示:伴随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动荡。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多万党员退党。1991年,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加盟共和国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提示: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