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理念的职业规划

张晋(104951092) (人文管理学院数信系,2010级计科专升本三班)

摘要: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容易受制于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温家宝总理指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关键词: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对策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人才主要有四大特征,即结构多样性、素质创新性、思维战略性和管理开放性。

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人来说是当务之急。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3、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

二、依托高校科研优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高校科研要形成优势,形成特色,必须集中力量

打歼灭战。集中力量需要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为此整合科技资源与队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当前重中之重。

(一)科研促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1、转变观念问题。要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坚持“以人为本”。科研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科研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服务。

2、科研思维与方式问题。高校是科研人员汇集最多的地方,相对而言对国家的贡献也较大,但重复研究、跟踪研究多,高校内部的学科整合及资源、成果共享很难,小课题、小项目很多,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少,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或成果很少。

3、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方针就是重视科学研究,重视科技与经济结合,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4、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要重视科技查新和查重工作。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以便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寻求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产生创新的思维。

(二)坚持“以人为本”,明确科研导向

1、紧跟市场需求,瞄准实际需求立项。高校必须明确科技要与经济结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践证明,只有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题目,才能出大成果,如北大方正汉字激光排版技术、中南大学的飞机刹车片等等。

2、机制创新,改变高校科技的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与个人业绩的评价要以产学研的贡献为依据,以成果转化后产生的效益为依据。要提倡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科研领军人物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3、整合高校科技资源。科技队伍与科技资源的整合,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从经验来看,高校取得的一些份量大的成果如大型集装箱检测、数控机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等,都是科研群体经过多年合作研究所取得的。

三,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思考

调查结果深刻的反应出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他们面对不完善的外界条件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而放弃。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调查中显示出的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诸多问题,我们从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

(一)大学生本身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1.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着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教师变灌输为引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

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4.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

(三)社会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