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
服务器Raid含义
![服务器Raid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3c941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2.png)
服务器Rd含义1. 介绍R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独立的硬盘组合起来,以提供更高性能、容错和可用性的技术。
在服务器中使用RD可以增加数据存储安全性,并提升系统读写速度。
2. RD级别2.1 RD0:条带化(Striping)- 定义:将数据分散地存储到多个物理驱动器上,从而实现并行访问。
- 特点:提高了读取/写入速度;没有冗余备份机制;故障一个硬盘会导致所有数据丢失。
2.2 RD1:镜像化(Mirroring)- 定义:每次对某块磁盘进行操作时都同时对另外一块相同大小的磁盘执行相同操作。
- 特点:数据完全复制到两个或以上驱动器上;只要其中一个驱动器正常工作即可保证数据不丢失;空间利用率较低。
2.3 RD5: 奇偶校验 (Parity)-定义:将奇偶校验信息与原始数值混合保存于各自成员之内,平衡地分布于各个硬盘上。
-特点: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恢复丢失的数据;空间利用率较高,性能相对RD1提升。
2.4 RD6: 奇偶校验 (Parity)- 定义:类似于RD5,但使用两组独立的奇偶校验进行冗余备份。
- 特点:支持多块驱动器故障时仍可保证数据完整性;写入速度比其他级别慢一些;3. 如何选择合适的RD级别在选择服务器中应该釆取哪种类型和配置方式之前,请考虑以下因素:a) 数据安全需求;b) 性能要求;c) 高可靠性或者容错机制;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 R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指将许多廉价而不够稳定、无任何防护措施甚至没有缓存功能等优势的小型硬碟并联起来,经过软件管理技术使它们成为一个大规模快速储存系统。
最全面的服务器的RAID详解
![最全面的服务器的RAID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771b0d50029bd64793e2c1f.png)
最全面的服务器的RAID详解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全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廉价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利用同位检查(Parity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
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冗余),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
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分类: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实现。
RAID实现的方式:RAID 0,RAID 1,RAID2,RAID 3,RAID 4,RAID 5,RAID 6,RAID 7,RAID 01,RAID 10,RAID50,RAID 53。
常见的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01,RAID 10。
原理剖析:RAID 0: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中文称之为条带化存储,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
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
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磁盘空间= 磁盘总量= 100%需要的磁盘数≥2读写性能= 优秀= 磁盘个数(n)*I/O速度= n*100%块大小= 每次写入的块大小= 2的n次方= 一般为2~512KB优点:1、充分利用I/O总线性能使其带宽翻倍,读/写速度翻倍。
2、充分利用磁盘空间,利用率为100%。
缺点:1、不提供数据冗余。
RAID卡知识点
![RAID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f094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3.png)
RAID卡知识点
一、RAID的概念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由计算机系统管理者和磁盘阵列技术结合实现的配置策略。
RAID类型主要有0,1,2,3,4,5,6,10等,可以通过RAID技术来实
现数据的容错性、共享性、可用性和性能。
RAID技术最初是由IBM设计出来的,它定义了一组磁盘组织的模式,可以将多块硬盘组成一个磁盘阵列,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RAID
卡的核心功能是把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磁盘阵列,所有的硬盘都会被
RAID管理,并且可以被操作系统识别到,因此经常需要使用RAID卡来实
现RAID技术。
二、RAID卡的作用
RAID卡是一种独特的硬件设备,它可以将多块硬盘以RAID方式组合
成一个RAID磁盘阵列,并实现磁盘容错性、共享性、可用性和性能。
RAID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置RAID卡,另一种是插槽RAID卡。
内
置RAID卡是直接安装在计算机主板上的,它具有支持容错功能,但需要
安装系统才能实现RAID;而插槽RAID卡则插在插槽的空位,具有更高的
性能和更广泛的容错功能,可以支持多种RAID等级,且能够与计算机兼
容使用。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c8044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冗余性的技术。
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实现了数据的并行读写和冗余备份,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RAID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卷(Logical Volume),这个逻辑卷被操作系统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磁盘。
RAID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磁盘驱动器,从而实现不同的性能和冗余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
RAID 0是一种数据分布方式,它将数据均匀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从而提高了数据的读写性能。
RAID 0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读取速度方面,因为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上读取。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备份机制,一旦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RAID 1是一种数据冗余方式,它通过将数据在多个磁盘上进行镜像备份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RAID 1的优势在于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从其他磁盘上读取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然而,RAID 1的缺点是存储效率较低,因为每个磁盘都需要存储完整的数据。
RAID 5是一种将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布在多个磁盘上的方式,通过计算校验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
RAID 5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较高的数据存储效率和较好的读取性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
当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校验信息恢复数据。
然而,RAID 5的写入性能相对较低。
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结合,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并通过镜像备份提供冗余性。
RAID 10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较高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同时具备较好的容错能力。
然而,RAID 10的缺点是存储效率较低,因为每个磁盘都需要存储完整的数据。
除了上述常见的RAID级别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RAID级别,如RAID 2、RAID 3、RAID 4和RAID 6等。
raid介绍与容量计算
![raid介绍与容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85271e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9.png)
raid介绍与容量计算
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将多个磁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
以提供可靠性和性能的技术。
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RAID可以实现数据冗余和增加读写速度。
RAID有几种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ID级别:
1. RAID 0:数据分条带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读写速度,但没有冗余备份。
容量计算使用所有磁盘的总和。
2. RAID 1:数据写入两个磁盘,实现数据的完全备份。
读取
性能略高于单个磁盘,但写入性能相对较差。
容量计算为总容量的一半,因为数据是完全冗余的。
3. RAID 5: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在多个磁盘上,提供了
数据的冗余和读写性能的提升。
至少需要三个磁盘。
容量计算为总容量减去一个磁盘的空间。
4. RAID 6:类似于RAID 5,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冗余性。
需
要至少四个磁盘。
容量计算为总容量减去两个磁盘的空间。
容量计算取决于RAID级别、磁盘大小和数量。
例如,如果有四个2TB的磁盘,并使用RAID 5,那么总容量为2TB * 3 =
6TB,因为一个磁盘用于奇偶校验。
需要注意的是,RAID的容量计算不包括操作系统或RAID控
制器的开销,因此实际可用容量可能会略有不同。
此外,RAID还提供了其他的优点,如故障容错和数据保护。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66c4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2.png)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基础知识一. 什么是RAID?RAID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来提供高数据性能和冗余存储的技术。
RAID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提高系统性能。
二. RAID的基本原理RAID通过将数据切分成多个块,并将这些块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提高读写性能。
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等。
1. RAID 0:条带化(Striping)RAID 0将数据切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将这些块依次存储在多个磁盘上,提高了数据的读写性能。
然而,RAID 0没有冗余备份功能,一旦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2. RAID 1:镜像化(Mirroring)RAID 1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磁盘,实现了数据的冗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磁盘损坏时,另一个磁盘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然而,RAID 1并没有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
3. RAID 5:条带化加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RAID 5将数据切分成固定大小的块,并在多个磁盘上存储数据和奇偶校验位。
奇偶校验位用于恢复损坏的数据。
RAID 5的读写性能较高,并且具有冗余备份功能。
然而,当多个磁盘损坏时,数据恢复的时间和复杂度较高。
4. RAID 6:双分布式奇偶校验(Double Distributed Parity)RAID 6是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个奇偶校验位,提高了数据的冗余备份能力。
RAID 6可以同时容忍两个磁盘的损坏,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可靠性。
三. RAID的优缺点RAID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通过条带化技术,数据可以同时从多个磁盘读取或写入,提高了系统的读写性能。
图文并茂RAID技术全解–RAID0、RAID1、RAID5、RAID10
![图文并茂RAID技术全解–RAID0、RAID1、RAID5、RAID10](https://img.taocdn.com/s3/m/342a602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6.png)
图⽂并茂RAID技术全解–RAID0、RAID1、RAID5、RAID10图⽂并茂 RAID 技术全解 – RAID0、RAID1、RAID5、RAID100…… RAID 技术相信⼤家都有接触过,尤其是服务器运维⼈员,RAID 概念很多,有时候会概念混淆。
这篇⽂章为⽹络转载,写得相当不错,它对 RAID 技术的概念特征、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各种等级和发展现状进⾏了全⾯的阐述,并为⽤户如何进⾏应⽤选择提供了基本原则,对于初学者应该有很⼤的帮助。
⼀、RAID 概述 1988 年美国加州⼤学伯克利分校的 D. A. Patterson 教授等⾸次在论⽂ “A Case of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中提出了RAID 概念 [1] ,即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
由于当时⼤容量磁盘⽐较昂贵, RAID 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容量较⼩、相对廉价的磁盘进⾏有机组合,从⽽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与昂贵⼤容量磁盘相当的容量、性能、可靠性。
随着磁盘成本和价格的不断降低, RAID 可以使⽤⼤部分的磁盘, “廉价” 已经毫⽆意义。
因此, RAID 咨询委员会( RAID Advisory Board, RAB )决定⽤ “ 独⽴ ” 替代 “ 廉价 ” ,于时 RAID 变成了独⽴磁盘冗余阵列(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
但这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实质内容没有改变。
RAID 这种设计思想很快被业界接纳, RAID 技术作为⾼性能、⾼可靠的存储技术,已经得到了⾮常⼴泛的应⽤。
RAID 主要利⽤数据条带、镜像和数据校验技术来获取⾼性能、可靠性、容错能⼒和扩展性,根据运⽤或组合运⽤这三种技术的策略和架构,可以把 RAID 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满⾜不同数据应⽤的需求。
RAID基础知识解析
![RAID基础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854860eff9aef8951e061d.png)
RAID 制作
intel 目前主板使用的intel RAID 控制器 分别是 intel ICH5R、ICH6R、ICH7R南 桥芯片中集成的SATA RAID 控制器。主板型号对应有以下几种: 它们的BIOS设定和RAID BIOS界面也大致相同,只是所支持的RAID 模式稍 有不同,所以也一起来介绍了。 BIOS设定; 将On-Chip SATA 模式设定为 Enhanced Mode; 将On-Chip SATA Mode 设定为 RAID; 保存BIOS充启后,按Ctrl+I 进入RAID BIOS 创建RAID ; 确认创建; RAID 0模式下磁盘信息; Matrix RAID 模式下的磁盘信息(只有ICH6R、ICH7R能够组建Matrix RAID); ICH5R(82801ER)与ICH6R(82801FR)软盘驱动加载; ICH7R 软盘驱动加载; 组建成功Matrix RAID后,在安装程序中识别出的磁盘容量; 操作系统成功安装完成即制作完成。
10
RAID的分类
RAID 0+1
1、RAID10的情况 这种情况中,我们假设当DISK0损坏时,在剩下的3块盘中,只 有当DISK1一个盘发生故障时,才会导致整个RAID失效,我们 可简单计算故障率为1/3。
2、RAID01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假设DISK0损坏,这时左边的条带将无 法读取。在剩下的3块盘中,只要DISK2,DISK3两个盘中任 何一个损坏,都会导致整个RAID失效,我们可简单计算故障 率为2/3。
8
RAID的分类
A1
RAID 1
A2 A3
A4
Raid1
A1
A1
A2
A2
A3
A3
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
![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9b2be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2.png)
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第一章RAID知识介绍RAID的全称是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于1987年由美国Berkeley 大学的两名工程师提出的RAID出现的,最初目的是将多个容量较小的廉价硬盘合并成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或磁盘阵列,实现提高硬盘容量和性能的功能。
随着RAID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RAID技术的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RAID从最初的RAID0-RAID5,又增加了RAID0+1和RAID0+5等不同的阵列组合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扩大硬盘容量,提供数据冗余,或者是大幅度提高硬盘系统的I/0吞吐能力。
RAID技术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减少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第二、通过对一阵列中的几块硬盘同时读取,减少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第三、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经常应用的RAID阵列主要分为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0+1。
1.1 RAID0:条带化RAID 0 也叫条带化,它将数据象条带一样写到多个磁盘上,这些条带也叫做“块”。
条带化实现了可以同时访问多个磁盘上的数据,平衡I/O负载,加大了数据存储空间和加快了数据访问速度。
RAID 0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冗余功能的RAID技术,但RAID0 的实现成本低。
如果阵列中有一个盘出现故障,则阵列中的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如要恢复RAID 0,只有换掉坏的硬盘,从备份设备中恢复数据到所有的硬盘中。
硬件和软件都可以实现RAID0。
实现RAID0最少用2个硬盘。
对系统而言,数据是采用分布方式存储在所有的硬盘上,当某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数据会全部丢失。
RAID的级别和原理
![RAID的级别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f64d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f.png)
RAID的级别和原理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阵列)是
一种在两台甚至更多的服务器上组合逻辑磁盘的一种存储技术,它可以给
存储系统带来高可靠性和高性能。
它也是一种可以实现各种磁盘阵列虚拟化,有效提高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
RAID级别有许多,它们的组织方式和功能也不同。
具体来说,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RAID50和RAID60均为非常常见的RAID
级别。
RAID0,也称为快速存储池或者磁盘阵列,是RAID特有的级别,其基
本原理是将多块磁盘分割成几块虚拟磁盘,使得多个物理磁盘的性能可以
叠加达到更高的系统性能,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比较开销。
RAID0不支
持纠错,任何一块物理磁盘损坏则导致所有的数据全部丢失。
RAID1由两块或多块磁盘组成,使用两个磁盘镜像来实现高可用性,
可以防止任何单块磁盘故障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然而,RAID1的缺点在于,它没有第三块磁盘防止数据丢失,当两块磁盘都出现故障的时候,会导致
数据的全部丢失。
RAID5是以软件RAID磁盘阵列的方式提高容量和性能的磁盘阵列技术,其原理是使用特殊的方式将多块物理磁盘逻辑联结为一个虚拟磁盘,
并在这些物理磁盘上创建一个复制的冗余数据块用于错误校正。
什么是RAID如何使用RAID提升数据安全性和读写速度
![什么是RAID如何使用RAID提升数据安全性和读写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258b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7.png)
什么是RAID如何使用RAID提升数据安全性和读写速度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硬盘驱动器组合在一起来提升数据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
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硬盘上,RAID可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并行读写,从而提高数据安全性和读写速度。
RAID技术的原理是将多个硬盘组织成一个逻辑上的存储单元,通过不同的RAID级别或配置方式来实现对数据的备份、分布和读写操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RAID级别和它们的工作原理。
1. RAID 0:RAID 0通过将数据分散在多个硬盘上来提高读写速度。
它将数据划分成块,并将每个块分配到不同的硬盘上,实现并行读写操作。
由于数据被分散存储,当其中一个硬盘故障时,整个数据也会丢失,因此RAID 0并不提供冗余备份功能。
2. RAID 1:RAID 1通过将数据完全复制到多个硬盘上来提供数据冗余备份。
每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完全相同,当其中一个硬盘故障时,其他硬盘上的数据可以继续访问。
RAID 1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相对于RAID 0来说读写速度较慢。
3. RAID 5:RAID 5通过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来提供数据冗余备份和读取速度的平衡。
当其中一个硬盘故障时,根据奇偶校验信息可以恢复数据。
RAID 5至少需要三个硬盘来实现,其中一个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
它既提供了高读取性能,又具备数据冗余备份的功能。
4. RAID 10:RAID 10是RAID 1和RAID 0的组合,它将多个硬盘分为两组,每组内部使用RAID 1的镜像备份方式,然后通过RAID 0的方式将两组硬盘进行条带化存储。
RAID 10既有较高的读写速度,又具备了数据的冗余备份。
使用RAID技术可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读写速度。
首先,通过数据的冗余备份,即使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其次,通过并行读写操作,RAID可以提高读写速度,从而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和访问响应时间。
服务器raid知识
![服务器raid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203a3295727a5e9856a6160.png)
.Raid定义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
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
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 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二、RAID的几种工作模式1、RAID0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
RAID 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可以提高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
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就是把x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磁盘的容量。
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创建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升n倍。
提高系统的性能。
2、RAID 1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有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raid介绍简单易懂
![raid介绍简单易懂](https://img.taocdn.com/s3/m/d2f238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7.png)
raid介绍简单易懂RAID(冗余阵列独立磁盘,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的技术,以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可靠性和/或容量。
RAID 技术通过在多个硬盘之间分配数据和/或进行冗余备份来实现这些目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 RAID 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1. RAID 0 - 带条带化(Striping):•工作原理:数据被分割成小块,然后分别写入多个硬盘。
提高读写性能,但不提供冗余,一块硬盘故障会导致数据丢失。
•适用场景:对性能要求高,对数据冗余要求不高的场景,如临时数据存储。
2. RAID 1 - 镜像(Mirroring):•工作原理:数据同时写入两块硬盘,实现数据冗余。
如果一块硬盘故障,另一块硬盘仍然可用。
•适用场景:对数据冗余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如关键数据存储。
3. RAID 5 - 带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工作原理:将数据分割成块并分别写入多个硬盘,同时每个块的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在其他硬盘上。
提高性能和数据冗余。
•适用场景:对性能和冗余兼顾的场景,如文件服务器。
4. RAID 6 - 带双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ual Distributed Parity):•工作原理:类似 RAID 5,但使用两个奇偶校验块。
可以容忍两块硬盘同时故障。
•适用场景:对冗余容错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大容量磁盘阵列。
5. RAID 10 - RAID 1+0:•工作原理:将多块硬盘分为两组,每组实施 RAID 1 镜像,然后通过 RAID 0 带条带化。
兼具高性能和高冗余。
•适用场景:对性能和冗余兼顾的场景,如数据库服务器。
RAID 技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组合或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存储需求。
选择合适的 RAID 级别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可靠性、成本和数据冗余等因素。
服务器基础知识-RAID
![服务器基础知识-RAID](https://img.taocdn.com/s3/m/ee5e675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6.png)
服务器基础知识-RAID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
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功能:1、扩大了存储能力可由多个硬盘组成容量巨大的存储空间。
2、降低了单位容量的成本市场上最大容量的硬盘每兆容量的价格要大大高于普及型硬盘,因此采用多个普及型硬盘组成的阵列其单位价格要低得多。
3、提高了存储速度单个硬盘速度的提高均受到各个时期的技术条件限制,要更进一步往往是很困难的,而使用RAID,则可以让多个硬盘同时分摊数据的读或写操作,因此整体速度有成倍地提高。
4、可靠性RAID系统可以使用两组硬盘同步完成镜像存储,这种安全措施对于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最重要不过的了。
5、容错性RAID控制器的一个关键功能就是容错处理。
容错阵列中如有单块硬盘出错,不会影响到整体的继续使用,高级RAID控制器还具有拯救功能。
6、对于IDE RAID来说,目前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支持ATA/66/100。
RAID也分为SCSI RAID和IDE RAID两类,当然IDE RAID要廉价得多。
如果主机主板不支持ATA/66/100硬盘,通过RAID卡,则能够使用上新硬盘的ATA/66/100功能。
种类及应用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的种类又可以分为: 软件RAID (软件 RAID) ,硬件RAID (硬件 RAID)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 Windows、Netware及Linux。
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
服务器raid
![服务器raid](https://img.taocdn.com/s3/m/1ca4a6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服务器raid服务器RAID是指在服务器存储系统中,通过将多个独立的硬盘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逻辑硬盘,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性能。
RAID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硬件级别解决方案,它能够提供容错能力,以防止硬盘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RAID的原理是将数据进行分块并以不同的方式存储在多个物理硬盘上。
这些存储方式被称为RAID级别,常见的RAID级别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等。
每种RAID级别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RAID 0是将数据均匀地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以提高读写性能。
但是,RAID 0没有容错能力,任何一个硬盘的故障都会导致数据不可恢复。
RAID 1是将数据复制到多个硬盘上,以提供冗余备份和容错能力。
当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继续正常运行,并且可以从备份硬盘恢复数据。
RAID 5是在RAID 0的基础上增加了奇偶校验信息,以提供更高的容错能力。
当其中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恢复数据,但是性能会有所降低。
RAID 6是在RAID 5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个奇偶校验信息,以提供更高的容错能力。
当其中两个硬盘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恢复数据。
RAID 10是将数据同时应用RAID 1和RAID 0的原理,将多块硬盘分为两组,每组进行镜像备份,然后再将两组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存储。
RAID 10提供了较高的读写性能和容错能力,但是需要较多的硬盘空间。
除了以上常见的RAID级别,还有一些其他的RAID级别,如RAID 2、RAID 3、RAID 4等,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
通过使用RAID,可以提高服务器的数据可靠性和性能。
当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时,RAID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恢复,并且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RAID可以提供更高的读写性能,满足服务器高负载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需要考虑存储系统的容量需求、性能需求和可靠性需求等因素。
raid知识点
![raid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8132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2.png)
raid知识点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的缩成,称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做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磁盘阵列是有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目前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的硬RAID和基于软件RAID技术的软RAID.
软件RAID: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raid阵列。
硬件RAID:是在服务器的bos界面进行RAID级别的配置,然后内核通过RAID适配器把RAID识别为sd接口的硬盘。
IT百科:RAID
![IT百科:RAID](https://img.taocdn.com/s3/m/e22326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2.png)
IT百科:RAID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IT百科:RAID》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店铺。
店铺,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
数据备份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备份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
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速度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动数据备份。
RAID技术的两大特点: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于这两项优点,RAID技术早期被应用于高级服务器中的SCSI接口的硬盘系统中,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机的CPU的速度已进入GHz 时代。
IDE接口的硬盘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盘。
这就使得RAID技术被应用于中低档甚至个人PC机上成为可能。
RAID 通常是由在硬盘阵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电脑中的RAID卡来实现的。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从 RAID 0 到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
另外,还有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与RAID 1的组合),RAID 50(RAID 0与RAID 5的组合)等。
不同RAID 级别代表着不同的存储性能、数据安全性和存储成本。
但我们最为常用的是下面的几种RAID形式。
(1) RAID 0(2) RAID 1(3) RAID 0+1(4) RAID 3(5) RAID 5RAID级别的选择有三个主要因素:可用性(数据冗余)、性能和成本。
Raid的学习和基础知识
![Raid的学习和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fce10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3.png)
Raid的学习和基础知识1 什么是RAID,RAID的级别和特点;什么是RAID呢?全称是“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RAID)”,在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发表的论文而来,其实就是这个标题的缩写就是RAID;中译为“磁盘阵列”;RAID就是把几个物理磁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虚拟物理磁盘,主要目的和用途主要有:把若干小容量物理磁盘组成一个大容量虚拟存储设备(以前的物理磁盘的容量都比较小);提高物理存储效率(读、写),或提供冗余以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RAID也分不不同级别,有LINEAR、RAID0、RAID1、RAID5、RAID10、RAID4、RAID6、MULTIPATH。
常用的有RAID0、RAID1、RAID5、RAID10(其实就是0+1)、LINEAR1.1 什么是硬件RAID和软RAID;RAID 还分为硬件RAID 和软件RAID,硬件RAID是通过RAID 卡来实现的,而软件RAID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在企业级应用领域,大部份都是硬件RAID。
而软件RAID由于性价比高,大多被中小型企业所采用;硬件RAID是通过RAID卡把若干同等容量大小的硬盘,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聚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虚拟RAID设备(或RAID0,或RAID1,或RAID5,或RAID10……),如果每个硬盘容量不一致,以最小容量的硬盘为基础;他的成员是整个硬盘;软RAID是软把若干同等容量大小的硬盘或分区,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聚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虚拟RAID设备(或RAID0,或RAID1,或RAID5,或RAID10……),如果每个硬盘或分区容量不一致,以最小容量的硬盘或分区为基础。
软RAID的成员是整个硬盘或分区;RAID 总的来说还是应用在生产型项目领域中,一般在商用办公或个人娱乐应用并未被大规模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器RAID知识介绍第一章RAID知识介绍RAID的全称是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于1987年由美国Berkeley 大学的两名工程师提出的RAID出现的,最初目的是将多个容量较小的廉价硬盘合并成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或磁盘阵列,实现提高硬盘容量和性能的功能。
随着RAID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RAID技术的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RAID从最初的RAID0-RAID5,又增加了RAID0+1和RAID0+5等不同的阵列组合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扩大硬盘容量,提供数据冗余,或者是大幅度提高硬盘系统的I/0吞吐能力。
RAID技术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通过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条带化,实现对数据成块存取,减少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第二、通过对一阵列中的几块硬盘同时读取,减少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存取速度。
第三、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经常应用的RAID阵列主要分为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0+1。
1.1 RAID0:条带化RAID 0 也叫条带化,它将数据象条带一样写到多个磁盘上,这些条带也叫做“块”。
条带化实现了可以同时访问多个磁盘上的数据,平衡I/O负载,加大了数据存储空间和加快了数据访问速度。
RAID 0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冗余功能的RAID技术,但RAID0 的实现成本低。
如果阵列中有一个盘出现故障,则阵列中的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如要恢复RAID 0,只有换掉坏的硬盘,从备份设备中恢复数据到所有的硬盘中。
硬件和软件都可以实现RAID0。
实现RAID0最少用2个硬盘。
对系统而言,数据是采用分布方式存储在所有的硬盘上,当某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数据会全部丢失。
RAID 0 能提供很高的硬盘I/O性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两种方式实现。
1.2 RAID1也被称为磁盘镜像。
系统将数据同时重复的写入两个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中表现为一个逻辑盘。
所以如果一个硬盘发生了故障,另一个硬盘中仍然保留了一份完整的数据,系统仍然可以照常工作。
系统可以同时从两个硬盘读取数据,所以会提高硬盘读的速度;但由于在系统写数据需要重复一次,所以会影响系统写数据的速度。
硬盘容量的利用率只有50%。
1.3 RAID0+1对RAID0阵列做镜像。
这是一种Dual Level RAID,也有人称之为RAID level 10。
是两组硬盘先做RAID0,组成两颗大容量的逻辑硬盘,再互相为“镜像”。
在每次写入数据,磁盘阵列控制器会将资料同时写入该两组“大容量数组硬盘组”内。
同RAID level 1 一样,虽然其硬盘使用率亦只有50%,但它却是最具高效率的规划方式。
1.4 RAID5是在RAID3和RAID4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它继承了它们的数据冗余和条带化的特点,并将数据校验信息均匀保存在阵列中的所有硬盘上。
系统可以对阵列中所有的硬盘同时读写,减少了由硬盘机械系统引起的时间延迟,提高了磁盘系统的I/O能力;当阵列中的一块硬盘仿生故障,系统可以使用保存在其它硬盘上的奇偶校验信息恢复故障硬盘的数据,继续进行正常工作。
第二章RAID的实现RAID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
软件实现RAID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硬件实现就是使用专用的RAID卡来实现。
2.1软件RAID一些网络操作系统可以使用标准的SCSI适配卡支持和管理驱动器。
一些网络操作系统支持RAID0,RAID1和RAID5。
由于是操作系统下实现RAID,软RAID不能保护系统盘。
亦即系统分区不能参与实现RAID。
有些操作系统,RAID的配置信息存在系统信息中,而不是存在硬盘上;当系统崩溃,需重新安装时,RAID的信息也会丢失。
当运行I/O增强应用程序,如文件服务器或应用程序服务器,可适当的使用软件RAID。
RAID 5是CPU的增强方式,所以不建议使用软件RAID在增强的处理器服务器中。
磁盘的容错技术并不等于完全支持在线更换,热插拔或热交换,有些操作系统不能支持系统不经过重启的在线热交换。
能否支持错误硬盘的热交换与操作系统有关。
NetWare支持RAID 1 (镜像和双工) 。
Windows NT 、Windows2000、LINUX、OPENSERVER支持RAID 0, RAID1和RAID5。
另一种方案是配置系统在线扩充,服务器中配置一块备用硬盘,当系统中没有硬盘错误时,它处于等待状态,当RAID5或RAID1中出现硬盘错误时,它可以自动取代坏盘,当系统确认后,即可成为阵列的一部分。
2.2硬件RAID硬件RAID是采用集成的阵列卡或专用的阵列卡来控制硬盘驱动器,这样可以极大节省服务器系统CPU和操作系统的资源。
从而使网络服务器的性能获得很大的提高。
RAID控制器对主系统,是藉由连接至其存取接口(目前以SCSI 为主)作信道。
换言之,它在主系统的存取接口上,是一个独立的直接存取储存体DASD Direct Access StorageDevice。
而这个大的储存体内,可以有不只一个的逻辑磁盘LUN Logical Unit Number。
RAID控制器,对下管理多颗数组硬盘机们。
而主系统是不会看到或直接管理该硬盘的。
例如:Mylex、AMI、Adaptec等... 都有相关的产品。
现在的RAID卡产品,都支持在线更换,热插拔或热交换。
并在部分操作系统下实现软件监控和管理。
第三章RAID卡原理RAID卡有自己的CPU,Cache Memory,通过集成或借用主板上的SCSI控制器来管理硬盘,可以称之为一个智能化的设备。
RAID卡的分类一般根据集成的SCSI控制器来划分。
如果没有集成SCSI控制器,而是借用主板上的SCSI 控制器来管理硬盘,则为零通道RAID卡。
根据RAID卡集成的SCSI控制器的通道数量,可以分为单通道、双通道、三通道RAID卡。
还可以按照SCSI控制器的标准来划分RAID卡的种类,如Ultra Wide、 Ultra2Wide、Ultra160 Wide。
RAID处理器是一个PCI从设备,接受并执行来自系统的命令。
同时占用PCI中断,代表SCSI磁盘子系统向系统提出中断请求,请求占用PCI总线,返回对系统命令的响应,如输送SCSI硬盘上的数据。
作为RAID卡的CPU,通过执行闪存中的Firmware,控制SCSI控制器、Cache Memory以及指示报警电路,来实现RAID卡的功能,运作流程如下:(1)初始化RAID卡寄存器(2)读取NVRAM的上次RAID参数,与硬盘实际信息进行比较,显示结果(3)发送配置提示、响应 HOST 命令进入配置界面(4)提供配置菜单、将用户提供的RAID卡参数、RAID参数存入NVRAM(5)根据RAID参数,通过SCSI控制器对硬盘进行初始化写操作(6)完成配置(7)等待Host发出读写操作命令RAID卡提高磁盘读写性能的另一手段是:磁盘CACHE。
对于磁盘I/O来说,如果没有CACHE,就直接从硬盘读写;如果有CACHE,则首先从CACHE读写。
CACHE具有两大功能:--预读CACHE预读提高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读的功能,尤其是在读取含有大量文件碎片的文件时。
具有良好预读功能的RAID卡能在看起来很随机的读访问中,识别出读取磁盘的规律,通过这个规律提前将系统要读取的数据放在CACHE中。
预读的两种方式:Read Ahead由于硬盘数据经常是以一族连续的硬盘扇区组织起来的,所以有时侯如把系统所请求的扇区随后的一个扇区里的数据同时读进来是有价值的。
对于数据文件的读取有利,特别是系统CPU的性能低时。
Pre-Fetch当RAID卡发现系统要读的是先前已经读过的数据时,在这一次,便将这一个数据块的数据写到CACHE里。
对于程序文件的读取有利。
--回写回写是通过暂时将数据存在CACHE里,从而推迟将数据写到慢设备(如硬盘、磁带机)的一种工作方式。
数据将在随后的时间,硬盘闲置的时候写到硬盘中。
写的时候也是统一将CACHE内的尚未写出的数据按照数据块的在硬盘中的BLOCK序号写入,这样可以提高写的效率。
回写需要加电池给CACHE供电,以免数据在写到硬盘之前系统断电导致硬盘数据丢失。
增加CACHE大小对于预读来说,为系统提供了更多的来自CACHE的可供读取的记录。
对于回写来说,允许控制卡保存更多的记录留待后期写磁盘。
特别是对于电梯式回写,使得连续的回写段之间有更近的间隔,降低硬盘写操作的平均访时间并提高了吞吐率。
写策略--回写(Write Back)--通写(Write Through)通写模式下,所有数据在以命令完成状态返回到计算机之前,直接写到硬盘。
两种写策略比较来说,写策略由通写改为回写时,可大幅度提高RAID性能。
但回写具有一定的数据危险性。
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会丢失存于Cache尚未写入硬盘的数据。
RAID卡工作在写策略为THROUGH时,缓存大小对RAID卡的性能影响很小,只有当写策略改为BACK时,缓存的作用才会发挥出来。
影响RAID卡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可调因素主要有RAID卡缓存(CACHE)大小、写策略(WRITE POLICY)、读策略(READ POLICY)、条带的大小(STRIPE SIZE)。
不同的RAID卡虽然说法略有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很多设置可以在RAID卡的配置工具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