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书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

万方数据
2兰00上9半97月螺■困一
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李晶 辽宁大学
兰台世界 LANTAI WORLD 2009(13)
参考文献(6条) 1.黄才庚 浅谈明清两朝的文书避讳制度 1986(04) 2.黄才庚 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初探 1987(02)
3.周晓雯 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的演变[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4(12)
4.周密 齐东野语 1983 5.陈垣 史讳举例 2004 6.崔统华 避讳浅说 198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tsj200913056.aspx
从材质上来讲,一般足指写在纸上的文
有更多的国家荸视文物的保护。而这些世
件。这些文件对于今后的实际工作或者
界遗产单位所藏文物不计其数,如沈阳故
某项科研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这
宫博物院,是历经380年沧桑的古代建筑,
些有价值的文件进行归档、保存,便形成
藏有异彩纷呈的万件文物藏品,2004年被
档案。藏品档案是档案的一个分支和组
1.避讳的种类。
“顺之”,就采用了空缺的办法来表示。
等字为名。避家讳在宋代最为盛行,“国朝
(1)避国讳。主要指避讳本朝当代皇帝
(3)缺笔,缺笔指在写字刻书时遇到应 刘温叟,父名乐,终身不听丝竹,不游嵩岱。

第一章 文书与文书工作

第一章 文书与文书工作

文书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文书工作作为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必然 体现管理者的意志,必然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2.机要性,文书工作的机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一是文书工作的机密性,二是文书工作的重 要性。 3.有序性,文书工作的有序性,是指处理文书的每一 工作环节是紧密衔接的,不允许随意割裂、颠倒。 4.规范性,文书工作的规范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体现的:一是文书的形成,二是文书处理, 三是文书的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书与文书工作
文书工作机构已经比较健全,随着文书工作 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撰写文书的专门人 才,而且统治阶级在思想上对文书工作也 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的文书,除制、诏、章、 表、奏、议仍沿用前朝惯用体式外,其他 新文种,如启、符、笺等一般都规定了新 体式。
隋唐时期的文书与文书工作
第三节 文书工作的组织
一、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 二、文书工作的机构设置 三、文书工作的组织领导 四、文书工作的责任制度
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的类别 (二)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的选择
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的类别
1.集中形式,就是把文书工作中除文件承办 外的其他环节的工作,都集中由文书部门 处理。 2.分散形式,是指将一个机关的文书处理工 作分别由机关的中心机构(即各机关的办 公室、厅)和各业务机构的文书部门和文 书工作人员,各负责一部分文书处理工作。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儒道佛三教会通时代文学批评的主要著述和特点;了解曹丕“文气”说、文体论、文章价值论和文学批评态度;了解掌握《文赋》作为文学创作专论的基本内容;了解掌握《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体系和主要文学批评思想;了解掌握钟嵘、萧统主要文学批评思想。

教学重点:

《典论·论文》、

《文心雕龙·知音》

《诗品序》

《文选序》

教学难点:

《文赋》

《文心雕龙·神思》

教学学时:

8学时

第一节概述

从东汉帝国到李唐三朝的建立,期间400年,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文学、文论的发展,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

1.社会生活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短暂的和平,局部的安定,整个社会一直处于永无休止的战祸、饥荒、动乱之中。北朝:中原十六国此起彼伏,战乱不已。南朝:江左(宋齐梁陈)也是军阀更替,朝代迭变。

2.文化思想上的大分化大解放。社会动乱打破了两汉时期儒学独尊的局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文化思想大分化大解放。标志是:(1)士大夫们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儒家经学的束缚;

(2)宗老庄、喜清谈的玄学风靡一时;

(3)佛教(在汉末年传入)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格局。

3.“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语),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标志是:

(1)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这时候,士大夫们有的专门从事写作,可以区别“吟咏情性”的文学和“经世致用”的儒家经学。同时,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认识趋于成熟,狭义的文学概念确立。

(2)文学流派众多,文学集团兴起,文学题材日渐丰富。

文书处理复习资料

文书处理复习资料

作用:
行为规范作用
领导和指导作用 联系作用 宣传教育作用 凭证依据作用
第二章 公文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公文特点
一、公文由法定作者制成发布
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的组织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 落款为法人代表的情况主要有:命令、委托书、合同等。 如黄岩区档案局、台州深思电子公司、某某市长、总经理等 单位内部部门:台校团委、党政办公室、学生处等。 公文有特定的受文者: 主送机关 抄送机关 传达范围
新中国成立后,不断规范文书和文书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 法规性文件,文书与文书工作不断得到规范。 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 公文格式标准》最新的关于文书工作的重要法规。
第一章 公文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公文的特点与功能
公文
特点: 由法定作者制发 具有法定的权威 性和时效性 公文具有特定的 体式 特定的处理程序
第二章 公文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公文特点
公文格式
包括公文的文面格式和内容格式
公文方面格式要素 公文的版头(眉首):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 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 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文件首页 左上角第一行。涉密公文要标注份号。 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文件 首页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 注。

古代罪状文书

古代罪状文书

古代罪状文书

摘要:

一、古代罪状文书的起源与演变

1.古代罪状文书的起源

2.演变过程

二、古代罪状文书的内容与结构

1.内容概述

2.结构特征

三、古代罪状文书的法律意义与应用

1.法律意义

2.应用场景

四、古代罪状文书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1.文化价值

2.影响与启示

正文:

古代罪状文书是一种记录罪犯罪行的书面材料,起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与风格。古代罪状文书的内容与结构各具特色,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古代罪状文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罪状文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官方文件已经开始记录罪犯的罪行。秦汉时期,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罪状文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

立的司法文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罪状文书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出现了按罪行分类的罪状文书。唐宋时期,罪状文书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和内容。明清时期,罪状文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古代罪状文书的内容与结构

古代罪状文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罪犯的基本信息、犯罪事实、犯罪原因、犯罪过程等。结构上,罪状文书通常分为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首部主要包括文书名称、罪犯姓名、犯罪时间和地点等基本信息。正文是罪状文书的核心部分,详细记录罪犯的犯罪事实、过程、原因等。尾部主要包括罪犯的供述、证人的证言、审判官员的签名等。

三、古代罪状文书的法律意义与应用

古代罪状文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是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它记录了罪犯的罪行,为审判官员提供了量刑的依据。同时,罪状文书还是执行刑罚的凭证,对罪犯的惩罚具有法律效力。在古代,罪状文书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审判、定罪和执行刑罚等环节。

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用纸中的权力与秩序

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用纸中的权力与秩序

SECRETARY ’S COMPANION

2021年第9期

秘书之友

历史上书写载体的演变以技术更新为基本条件,同时也包含着行政制度的设计。清代学者章学诚便敏锐地察觉到书写载体的变化对文风产生的影

响[1]

。日本学者冨谷至提出了“简牍文书行政”的理念,将书写载体演变的影响推进到政治领域,他指出“在简牍的基础上展开的汉帝国的行政,与纸张时代的唐代政治之间,必然是有区别”[2]。韩树峰[3]、张荣强[4]则注意到以纸代简而引发的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变革。公文书写载体对中国古代地方的行政管理与权力运作模式产生的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处于书写载体由简向纸转变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行政文书载体的变化势必引起系列影响。由于纸张具备轻便易携、书写快捷、信息密度高等优势,东晋以来的户籍档案登记内容日益丰富,户籍档案保管机构也由基层乡

里上移至县一级行政机构,纸

质户籍档案的出现为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技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取代简逐渐成为公文书写的主要载体,公文用纸制度的细分也初见端倪。以往学者的研究往往将关注焦点集中于中国古代公文用纸制

度本身[

5]

,仅有少数学者意识到中国古代公文用纸制度中存在的某些普遍性规律[6]。阎步克曾撰文指出,学者要注

意阐发制度背后的“

技术原理”[7]

,颇具启发意义。本文拟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书写纸张选用规律入手,力图揭示这一时期不同公文用纸背后丰富的政治意涵,藉此呈现政治因素对于中国古代公文用纸制度设计的深远影响。

一、皇家公文用纸中的权威建构

魏晋时期,造纸原料以麻纤维为主,造出的麻纸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强度与耐久性,而且皇帝颁发的诏敕用纸往往经过印染加工,制作精美。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诏

曾国藩家训全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

导读: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训全文。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曾国藩家训:三个地方看一个家庭的兴败曾国藩家训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曾国藩家训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曾国藩家训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家训里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曾国藩家训四条遗嘱: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这是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

却每餐必是美味佳肴,穿必锦衣绣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赞同的。这样怎么能长久呢?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心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曾国藩家训:曾国藩不愿子孙为大官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古人家风的形成,更多靠的是长辈与子孙的身体力行,而不是背诵“家训”。曾国藩(曾国藩家训)如何教育“官二代”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也相当重视。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教育九岁的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样的期许较之一般的俭朴教育显得境界更高。而后,曾大人直接教育儿子如何做:“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读书与做人,实质是相容并包的。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

古代罪状文书

古代罪状文书

古代罪状文书

摘要:

一、古代罪状文书的概述

二、古代罪状文书的分类与特点

三、古代罪状文书的历史演变

四、古代罪状文书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一、古代罪状文书的概述

古代罪状文书,是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文书,主要用于记载犯罪事实、罪名及其相关证据。它既是司法机关办理案件的重要依据,也是罪犯认罪伏法的凭据。古代罪状文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实物资料。

二、古代罪状文书的分类与特点

古代罪状文书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司法程序,可分为判决书、起诉书、供状、勘验笔录等。这些文书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详实:古代罪状文书对犯罪事实、罪名和证据均有详细记载,以确保司法公正。

2.格式严谨:古代罪状文书的格式和结构均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古代法律制度的严谨性。

3.用词讲究:古代罪状文书在描述犯罪事实时,用词讲究,既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又表现了对罪犯的严惩。

三、古代罪状文书的历史演变

古代罪状文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罪状文书的形式和内容逐渐完善。以下是古代罪状文书发展的几个阶段:

1.先秦时期:罪状文书主要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内容简单,格式不固定。

2.秦汉时期:罪状文书开始出现分类,如起诉书、供状等。同时,文书格式和结构逐渐规范。

3.魏晋南北朝时期:罪状文书制度逐渐成熟,文书种类和格式更加丰富。

4.隋唐时期:罪状文书达到鼎盛,制度更加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5.宋元明清时期:罪状文书在唐代基础上略有变化,但总体上延续了唐代的制度。

四、古代罪状文书的价值与影响

古代罪状文书作为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法律价值。通过对罪状文书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为我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北魏太和五铢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 年),孝文帝在洛阳 铸行年号钱“太和五 铢”。其形制与汉五 铢类似。
永安五铢钱,北魏孝庄帝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 铸, 其后东、西魏继铸。 青铜制, 阔缘。据《魏书》 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 货六 载: 至永安二年秋, 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 铢」,官自立炉,起自九 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 为古币收藏者称为天柱 (面星)钱。 钱币直径: 24mm
蜀汉定平一百
定平一百是中国古代 钱币的一种。定平一 百出土多在四川,亦 曾与太平百钱同在江 苏丹徒出土。据其形 制、流通及出土状况, 应属蜀汉晚期铸钱。 “定平一百”钱体薄 小,有大小二种。钱 文篆书而夷漫不清。 形制略同于直百五铢。
蜀汉太平百钱
此钱铸行于直百五铢 后,或于刘备汉中称 帝时(221年)铸造, 意求“太平”而值当 “百钱”,与直百五 铢等并行。此钱基本 有两种形制,一种是 钱背有波折纹,并在 穿上部有一星点。另 一种是光背,但轻重 大小不一。
☆南朝刘宋政权为解决财政困难而
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 。另外 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
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綖环
五铢钱等小钱,致使物价飞涨,酿
成通货膨胀。
南朝刘宋孝建四铢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孝建元年(454年)始 铸,罢于明帝泰始三 年(467年)。“
永光二铢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

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雪恒)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了解我国历史上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其经验教训与成就(包括现存历史档案概况);认清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从历史表象背后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作系统阐述,阐明其对于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提供历史借鉴。借此,还可以丰富学员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热爱。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本章从两节内容向学员介绍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夏朝档案的产生。目的使学员了解我国档案的起源及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条件,并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档案有个基本性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讲解:

(一)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

二、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夏朝档案的产生

一、夏王朝国家的建立

二、关于夏朝文字与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

(二)重点知识解析

《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中国文书工作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中国文书工作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中国文书工作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中国文书工作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秦汉时期,当时帝王统治者为了管理国家的事务,需要将重要的文件和文件记录下来,以便于查阅和管理。这就导致了文书工作的出

现。

早期的文书工作主要是由官员负责完成的,在汉代,设立了尚书、侍郎、尚令等文书

处理职位,他们负责管理文书的起草、传递、归档等工作。这些文书也被称为“帝王之法”,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形成了以官僚为主导的官府

体制,文书工作成为官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书工作职位的设置也更加细化,根据不

同的职能和级别,分设了诸曹、台谏等机构,负责处理各种文书工作,如起草政令、律令、宣传资讯、颁发公告等。

到了隋唐时期,文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唐太宗开创了科举制度,律定官员

的选拔和考核标准,具备一定文书写作技巧和文化素养成为担任文职岗位的前提条件。隋

唐时期的皇帝还设置了御史台、尚书省等机构,专门负责各级行政机构的文书处理工作。

他们起草政令、整理历史、编纂文集、撰写诏令等,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宋代时期,文书工作进一步规范,并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文书工作的机构。朝廷设立

了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令、谕旨、表章等最高级别的文书,这些文书都需要经过翰林院成

员的推敲和审查,以确保语言准确、格式规范。翰林院还负责选修官员的才学、修撰官方

史书等任务。

明清时期,文书工作进一步专业化和细致化。明朝设立了六部,各部门职权分明,文

书工作也日趋细化。清朝则进一步规范文书的结构和格式,要求使用特定的规定字体和纸张,以确保文书的正式和统一。

秘书史复习 二合一标红版

秘书史复习 二合一标红版

秘书史复习

绪论

我国秘书发展的宏观趋势:我国秘书工作发轫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国家秘书工作起始于夏;草创于商周;确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

第一章:秘书工作起源于夏商

萌发于夏朝

1、秘书工作产生需要的两个社会条件

①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

②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2、在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先民已经使用原始文字记事、记录首领言行,有了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

3、进善旌、华表木、敢谏之鼓是我国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4、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

①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甘誓》

②启之子仲康命胤侯带兵征讨官员曦和前作《胤征》

5、夏商时以帝王发布的命令有了文体名称“誓”,它已经是一种比较规范的古代公文。

形成于殷商

1、商朝的史官:

①贞卜史官——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刻写卜兆;

②祭祀史官——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商王室祭祀事务;

③作册史官——专门负责制作、保管、宣示册命,并兼管册命诸侯大夫,类似于商王的贴身秘书;

④记事史官——负责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保管典籍,观测天象,记录历法(③④两者的职能与现代秘书相似)。

2、史官的来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代代世袭。

3、史官世袭的原因:

①由于奴隶社会等级深严,贵族和奴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史官属于劳心、劳治的贵族,必须代代世袭;

②史官的执掌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专门的业务技能。

4、甲骨文书,卜辞的基本结构(四个部分):

①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②命辞——卜问何事

③占辞——“兆”显示的答案

④验辞——日后是否应验

5、文书和档案的关系: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归宿。

秘书工作的起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秘书工作的起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丕时期
主书(机要秘书) 负责保管文书,以备查询,抄写诏敕。
西晋时期
中书舍人
书吏 书助
中书省向着实权机构的趋势发展
二 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
魏晋南朝
北朝
封建社会中中央秘书机构及其官职不稳定; 秘书仅有辅助决策权; 秘书机构的演化其根源是君主专制。
壹 秘书机构和官职
四、皇宫秘书官职
门下省成为实际兼职的皇宫秘书机构; 宋刘时期的典签实际控制地方政权和兵权; 起居令史,负责记录皇帝的重要言行和大臣对朝政的讨论; 在皇宫中设立信访机构公车府,让百姓伸冤; 魏晋南北朝整个时期都设有秘书机构和主簿、记室等秘书官吏。
商朝史官来源于贵族,且他们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代代世袭。
商朝史官世袭有何积极作用?
叁 形成于殷商
二、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诞生
太史寮——朝廷中专门的秘书机构(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 的中央秘书机构)。主要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叁 形成于殷商
三、甲骨文及甲骨文书
甲骨文
叁 形成于殷商
甲骨文书的认定
仰韶文化遗 址出土的陶 器上的几十 种刻符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中的大量 陶文

6
壹 孕育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
四、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
黄帝设置史官,陪侍于黄帝左右,记录言行,汇编成 册,以备忘、信守; 尧舜时期的进善旌、“诽谤之木”、敢谏鼓,是我国 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舜在位时设立九官以治天下,其中纳言一官是调查、 了解下情,向舜汇报工作,并传达舜的命令,起上通 下达作用的秘书人员。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

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再加上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地方豪强势力的的兴起,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因此,本课内容对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贯彻“讲练结合、知情统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一些内容、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历史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说明

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江南农业的开发及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难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影响;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地位及启示。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面三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各个朝代情况。下面我们

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时期。下面谁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第三章1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章1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四)古代主要平行文名称 1.移: 古代广泛使用的一种平行文书,为各诸侯国 之间或各国官署之间的往来公文。 始用于春秋,称“遗书”,战国时称“移书”, 汉魏以后,称“移”或“移书”、“移文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2.载书(盟书)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集会所订立的共同遵守事 项,称“盟誓”,写成文书叫“载书”。 3.国书 春秋战国时邻国互派使节、沟通情报的文书。 国书被后世沿用。现代外交活动中用的“国 书”,则是国家元首派遣或召回大使时向对方 发出的正式文书。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7.谕、旨 谕,皇帝主动发出的命令或指示。始于秦汉, 主要于明清时使用。明代称“敕谕”,清 代有“上谕”或“圣谕”和“谕贴”、“堂谕” 之称。 旨 ,始于唐代,皇帝批准臣下施行政务的公 文,称“敕旨”。元明清三代,皇帝发布的公 文统称“圣旨”。 谕旨,皇帝的指示的统称。“明发谕旨”和 “寄信谕旨”之分。 “旨”在辛亥革命后废止,“谕”则在国民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2.奏 臣子向君王进言上书的统称。臣下评议政事、 陈述政见、弹劾官员的文书。 始于秦代,汉代以后通常称“奏议”、“奏 书”、“奏章”、“奏疏”、“奏折” 3.章 官员受封赠后向皇帝谢恩的文书。 始于汉代,东汉以后又用于对皇帝的庆贺和谏 议。唐以后基本废而不用。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行政官员的管理
官员升迁的依据: 1、考课(效果较差);士族、有奖无罚 2、门资。 考核的形式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之事归尚书台(省)的考功郎或功论郎掌管。因时局动荡和门阀政治等因素, 对士族官员的考察不可能严格进行,对军功出身的官员也无法严格考核,通过考课,中央通常对个别守法官员 予以表彰,这种有奖无罚的考课使官员并不重视。考核因而成为形式。 “停年格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规定地方官员任期一律为六年,他们去职后可到吏部重新铨选,因这一时期官职 少而侯选的者多,北魏在宣武帝时实行“停年格制”,以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
行政官员的管理
(一)官员的录用和考核 “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是各割据政权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原则,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行“唯 才是举”的选官原则,尤以曹操为典型。 “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仅是三国初期的几个开明皇帝个人行为,并未成为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是从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只不过将荐举之权从中央和地方各 级长官转移到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其具体方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 州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到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下的一个简短评语,品、状 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中国行政史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书制度的变革
1.卷轴制度 2.用印制度 3.官印移交制度 4.骑缝、押缝制度 5.连署制度
【思考与练习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书写作有哪些流派?举 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书种类有哪些变化? 3.纸张的普及导致了哪些文书工作制度的产
生?
第一节 文书机构及其职官的变迁
文书及文书工作是封建官僚政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君主实行专制的重要 工具,文书是为行政活动服务的,故文书 机构的变迁与政务体制的发展密不可分。
第二节 文书写作及其理论的发展
一、文书写源自文库的多元化
1.自由派 2.文采派 3.本色派
二、文书理论的成熟
随着文章写作实践的日益丰富,这一 时期的写作出现了明显的文笔之分。文, 即文艺类作品,要求有声韵文采之美,如 散文、诗赋,以欣赏为主;笔,即应用类 文章(包括文书),只要求叙事清楚、语 言简洁,如章表、奏议等,以实用为主。
第三节 文种与文书体式的变化
一、文种的变化
1.诏敕文书 2.上奏文书 3.官府行移 4.专门文书 5.谱牒文书
二、文书程式的变化
1.文书的行文程式 2.文书的结构程式 3.简牍文书的尺度
第四节 文书书写材料与文书制度的变革
一、文书书写材料的变革
文书是文字的书面记录形式,所以书 写材料的变化,对文书的影响很大。魏晋 南北朝之前,文书的写作材料经历了从甲 骨、青铜器、竹木和缣帛等几种主要的材 料到纸张的变化,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轻便、 易写、易保存和运输。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书
第一节 文书机构及其职官的变迁 第二节 文书写作及其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文种与文书体式的变化 第四节 文书书写材料与文书制度的变革
这一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之 中,社会动荡不安,各朝的文书机构及文 书工作不尽统一。中央文书机构初步形成 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文书写作的多 元化、理论的成熟,以及文书体式的日益 严格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