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

合集下载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作者:刘海余爱民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06期[摘要] 高职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学校积极、企业不感兴趣的冷热两级现象,教育部提出的“产教融合”从本质上解决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冷热两极问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通过“异步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介绍了“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其特点:根据IT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岗位专业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逐步深度融合。

实践证明,“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深度“产教融合”能有效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产教融合;岗位班;项目班[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138-02一、背景2017年2月,教育部等部委决定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五大建设任务,其中,再次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其建设目标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带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2012年至今,我校通过“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生产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共同研究制定的基于生产岗位、工作过程所设置的可以根据技术变革灵活调整核心课程、按课程需求组织实训、按生产需求组织顶岗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也把“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做法如下:1.大一自然班:学生进入我校学习,平行分成软件技术1班、软件技术2班……并学习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

2.大二岗位技能班:岗位技能班的设定是依据企业行业的技术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软件工程过程所需岗位来确定。

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产教融合INTERGRATION 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文 / 贾小宁■摘 要:大力推动技工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本文以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应对措施,通过“走出校园”与“引入企业”两种方式,结合校企共建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技工学校;产教融合;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教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被正式写入职业教育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

但随着时代发展、产业升级,现阶段要落实中央政策,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一、产教融合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有的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还有的技工学校不具备与企业充分对接的条件,企业未看到实际利益,积极性不高,校企双方的合作难以深化。

事实上,技工学校虽然有与企业合作的热情,但由于长期与产业现状、企业生产实践脱节,无法提供能为企业增效的合作项目,从而导致对企业的吸引力不高。

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主导优势,不能从校企合作中获益,从而视校企合作为负担,合作意向不强。

(二)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有些技工学校的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不匹配。

很多理论教材内容数年不变,或更新内容有限,未能追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未及时加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相关内容,从而导致毕业生到企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企业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产业,急需机器操作员、安装调试员、维护维2023年11月下 | 61OCCUPATION|职业修员、改造编程员等,但能够对口培养这些新兴产业人才的技工学校较少,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

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

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产教融合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实体之间的一种深度合作关系,旨在将产业需求、企业资源与学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提升产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以下是关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的详细介绍:一、背景介绍产教融合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与产业分离等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和教育机构越来越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1. 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

例如,针对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学校可以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 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是衡量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重要依据。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中,要将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培养出符合行业标准的人才。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可以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要求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机械工程类专业中,可以引入企业的实际机械设计和制造项目,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方案设计、工艺制定和加工制造等环节中。

4. 师资队伍与行业专家对接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思路中,要将师资队伍与行业专家对接,使教师具备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者:郭再政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7期只有让人才学有所用,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让社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但由于目前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分离,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浪费了学校资源、增加了企业成本、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

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是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商业化教育联盟。

一、“产教融合”概述“产教融合”从根本上来说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与发展,是指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及生产发展的需求,对高校及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调整、对教学计划及目标进行优化,使企业和学校实现充分交流,使企业的生产实际与学校教学完美结合。

“产教融合”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更有利于提升高校及职业院校的理论水平,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与学校单纯的模拟情景有太多的不同,而“产教融合”为老师提供了真实的场景,为老师的研究提供了最真实的数据和平台。

老师与企业技术尖兵的相互交流及技术尖兵的实践讲解,让老师对生产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师通过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不断碰撞,实现了其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生产力相对低下,经济发展也相对较慢,企业结构及生产经营方式很少改变。

因此,我国普通高校及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多少年都不变。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院校的教材内容及课程设置逐渐开始有所调整,但仍远远无法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

后来开始出现校企合作,但由于参与的院校不多、校企的合作面也不广,因此“产教分离”仍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特征。

学校所学知识陈旧,所学内容与现实企业需要脱节,一边是四处招揽人才却找不到人的企业,一边又是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大军,读书无用论喧嚣尘上。

专业群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专业群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专业群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产教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专业群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1. 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2. 建立健全的专业群产教融合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4. 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双方资源共享。

三、实施方案1. 建立产教融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合作责任。

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产教融合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

2. 制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3. 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4.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共享,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多的支持。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四、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支持,确保产教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为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各方积极性。

建立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在产教融合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3.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产教融合工作的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融合氛围,促进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参与进来。

五、结语专业群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一、项目背景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的1. 促进产学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通联,更好地将学校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推动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成绩和就业率。

三、项目内容1. 课程改革:结合企业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改革:引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4.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四、项目实施1.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专家、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 确定合作企业:选择符合学校专业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

3. 开展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逐步推进产教融合。

4. 组织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5. 教师培训:组织专家授课,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项目成果1. 学生就业率提高: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更容易得到企业认可,提高了就业率。

2. 学生创新能力增强: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质量提升: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 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项目的成功实施,提高了学校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

六、项目前景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学校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教育信息化如何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在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它为产教融合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动力。

产教融合旨在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而教育信息化则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为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育信息化为产教融合带来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

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和教师能够获取到海量的学习资料,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案例、行业报告等。

这些资源不仅来自学校内部,还来自企业和行业的最新实践。

学生可以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接触到真实的产业项目和问题,提前了解产业的需求和运作模式。

例如,一些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了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涵盖了前沿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

再者,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创新。

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训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线协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模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以软件开发专业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模拟企业中的团队开发流程,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育信息化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公平。

在产教融合中,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产业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职业院校通过在线课程,能够邀请到行业专家进行远程授课,让学生获得与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为产教融合中的校企合作搭建了更便捷的沟通桥梁。

通过在线会议、即时通讯工具等,学校和企业能够实时交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项目合作。

企业可以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则能够根据这些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同时,信息化平台也方便了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远程指导和管理。

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助推“教学企业”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助推“教学企业”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助推“教学企业”协同育人作者:康玉忠余爱民曾文权陈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7期【摘要】结合我国国情,产教融合,改革“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建设育人平台-“教学企业”,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多方共赢,为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企业【基金项目】珠海市优势学科、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广东省高职教育一类品牌专业(项目编号2016gzpp007)、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项目“支撑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学习中心平台的构建研究与实现”(项目编号2011TJK09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20-01一、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产教深度融合缺乏顶层设计,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合作难以深入开展;学生方面学习目标定位不准,学习兴趣不浓、岗位职业能力不强。

为此,学校提出“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改革理念,把“产教融合”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实施策略如下:(1)创新“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岗位班、项目班分层教学、精细化培养,实现多方共赢。

(2)联合软件行业、企业制定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人才评价标准,通过“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从专业基础、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真实项目综合开发实战能力二次聚焦,真正使学生实现零距离高质量就业。

二、合作主体的基础分析产教融合,学校和产业是相互联系主体,高校的主体是人才培养,企业的主体是生产产品、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两个主体共同参与,不可缺少。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角度看,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任务,学校的目标是培养行业、企业所需技术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运行机理、实施困境与对策建议

产教融合:运行机理、实施困境与对策建议

产教融合:运行机理、实施困境与对策建议作者:徐健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第27期摘要:以产教融合的意蕴解读为逻辑起点,揭示了生产领域与专业定向教育之间的胎联、互动、供需关系,分析了产教融合对教育改革与深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的促进意义,并结合当下产教融合中遇到的管理、平台、行动等障碍问题,提出了制度、平台、机制与改革应对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运行机理;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C-0003-05一、产教融合的意蕴及其机理与意义分析(一)产教融合的意蕴解析从词组构成看,“产教融合”是一个主谓词组。

“产教”是产业与教育的简缩语,“融合”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

就词组含义看,“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在发展中要“融成一体”。

据百度百科,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显然,这是从“教育”的角度诠释词组意义的,而且这里的“教”专指“职业教育”。

从词语演变看,“产教融合”作为一个词组“正式”进入政府文件的时间并不长。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此后,“产教融合”成为国家制度政策文件和社会媒体使用的一个“常用词”。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出台之后,“产教融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热词”。

“产教融合”不单单指向“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探索建设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问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产教融合旨在构建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化教学和实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将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教融合理论、协同育人理论和人才培养理论。

产教融合理论强调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通过产业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变,实现协同发展。

协同育人理论从组织协同和资源协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教育、企业和社会的协同合作。

人才培养理论强调培养目标导向,将实际需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1. 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以项目为核心,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驱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元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共享,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构建起多元合作的育人格局,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获得全面的培养。

3. 实践导向:产教融合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师与企业员工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中,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紧密合作,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将实际案例和问题融入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5. 以人为本:产教融合模式以学生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1. 实践案例一:某高校与IT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某高校与一家知名的IT企业合作,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展项目式教学。

学校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课程内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高中化学的“异步与合作”教学模式

建构高中化学的“异步与合作”教学模式

Җ㊀江苏㊀韩德勇㊀㊀化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组成㊁结构㊁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高中化学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而且侧重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有深度㊁而且有难度,需要学生反复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因此,传统的灌输式㊁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学科的发展特点.新课标下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倡导开展任务型㊁个性化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㊁分层学习㊁合作参与学习中充分汲取化学专业知识.因此,在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差异㊁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差异设置好各种分层精细化㊁具有差异性的化学课前预习任务㊁课中学习任务和课后复习任务等,并通过实行学习合作㊁小组讨论等学习管理方式以提高高中课堂的小组学习效率,采用 异步教学 与 合作教学 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学生的个体自学能力和小组共学能力.1㊀ 异步教学 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异步教学 主要指引导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并进行自主启发性学习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通常来说可以大致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步骤:学生自学㊁启发㊁复习㊁作业㊁改错和教学小结.在异步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优势学生的潜能,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课堂上多元化的软㊁硬件结合教学环境,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以准确区分,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针对性㊁层次性,促进学生在主动发现㊁探索和自主思考中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采取 过关分流㊁超前学习,最终实现充分发展学员个性,培养优秀学员的独立认知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 异步 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 齐步行军㊁定量供应 的弊端,通过 异步 的教,达到同步的学,反映了 非均衡发展 的创新教育思想.以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授本单元课程前,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自主预习,要对上课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思维框架.以容量瓶为例,容量瓶是化学实验中较为常用的化学仪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便知道容量瓶是用以精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容器,同时了解到不可在容量瓶内进行药品溶解操作,也不得将碱液长期存储于容量瓶内等知识点.然而有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只是了解上述内容,并没有完全理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不会注意上述特殊事项,依旧存在使用方法不当甚至错误的现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自学之后,用手握容量瓶的姿势依旧不正确,溶液配制也存在问题,可能导致实验用具损坏,实验结果受到影响等.由此可见,教师应在学生完成自学步骤之后,通过后续步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很可能出现部分学生上课时思维跟不上的情况.教师在课上和课后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适当的知识补充,将知识进行细化讲解,并在作业布置上适度降低难度,巩固基础;而对于一些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拓展作业提升他们的思维,最终实现个性化发展,体现层次化的教学目标.通过采取异步化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 主动自学㊁上课愿学㊁课后复学 的一个圆满完整的过程,将传统的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转变为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㊁理解㊁探求而得到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㊁逻辑思维能力和复习巩固能力,为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和钻研思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㊀ 合作教学 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具体而言,合作活动教学策略是泛指以培养师生集体互动教学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突出强调师生集体互动㊁生生集体互动,促进全体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活动意识及学生合作活动技能的综合发展,通过形成积极的师生情感互动体验,把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教育理论体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自由交流和合作,同时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指导与帮助,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合作技能,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 乙醇的性质 为例,教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课66堂分组学习和实验模式.首先,教师要在分组学习和实验开始之前,对本课的重点知识和实验注意点进行全面分析㊁总结,并提出一些答案较为开放的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例如,乙醇被点燃后会产生什么现象铜线在乙醇的氧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分配.例如,两人负责操作实验,另外两人负责记录和描述乙醇点燃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在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教学时,也可以采用合作的教学模式.例如,以 探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为例,教师提前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将铜片㊁锌片分别插进稀硫酸溶液,会发生哪种现象?(2)用导线将铜㊁锌等连接起来后,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㊁硫酸铜溶液和酒精的烧杯中,观察铜片㊁锌片的现象是什么,将电流计接进线路,观察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判断是否有电流出现)?(3)把铜片换成铁片,然后重复以上实验操作,问题的答案是否有所变化?接着,在分好小组后,各小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任务的分工和知识的学习讨论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一人负责查阅资料,构建实验的步骤框架,两人配合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另外一人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描述,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这一具有复杂性的实验.并在实验结束之后,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思考实验背后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现象的本质,得出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通过实践所想出的答案给予一定的补充和完善,这也达成了师生互动的一个反馈效果,使得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达到交相结合的目的,促进了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团队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㊁合作钻研的兴趣,从而改善高中课堂乏味㊁教学效率低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异步 与 合作 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具优势,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把这二者有机结合㊁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各取所长,从而实现 主体异步㊁小组合作 的创新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激发高中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培养高中学生独立自主和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优化高中化学课堂质量㊁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Җ㊀宁夏㊀王会玲㊀㊀高中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既要夯实基础,也要根据各科教学内容借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谈谈利用教材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1㊀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基本知识,虽然借助一些口诀能让学生快速记忆新的概念,但机械㊁牵强的记法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个概念的辨析使用 升失氧,降得还 口诀法,会使学生错失了初学概念时去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好奇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几种常见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㊁氯水等)和还原剂(氯化亚铁㊁维生素C等)完成系列探究.在课外,选择几位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继续进行 维生素C的性质探究 ,并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学生分享,作为教材中关于 补铁时需同服维生素C 的佐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学科特点,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㊀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创新方法 钠与水反应 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出现的第一个实验内容,以分组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通过网络搜索的装置(如图1)并演示如图1G丙所示的实验:将煤油与水在一烧杯中混合,取一块金属钠,去除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该烧杯中,请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并分析原因图1学生在实验室分组探究以上三组实验,拍成视频在班级内播放,同时分享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76。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主体异步教学横式有机整合实践与探索.docx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主体异步教学横式有机整合实践与探索.docx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主体异步教学横式有机整合实践与探索一、倍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主休异步教学棋式有机整合的认识1、信息技术在日常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很多学校将多媒体教学弓丨入历史课堂,使学生能够真正跨越历史的时空感受若干年以前辉煌的古代建筑、残酷的战争场面、优美的古典音乐等悠久的历史画卷,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的使用多媒体中的音频、视频、图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异步性,结果是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出现了“喧宾夺主”的问题。

2、我校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主体异步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目前我校班容量较大,一般达到50人左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在学习方法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班级授课情况下,教师教学中“一刀切”,必然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

历史学科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可重复性,这就使学生具体、真切地感知和理解历史造成彳艮大的困难。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历史影视、歌曲、图片、动画等历史素材进行下载、剪辑处理,使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氛围,进入历史的角色。

而信息技术与历史主体异步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堂课程中,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二、倌息技术与历史学科主休异步教学横式有机整合的实钱与探索1、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为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物,它具有不可再现性。

多媒体教学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新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历史与现实间的时空感和距离感,从而主动地学习。

创新“融”模式 追求“合”境界——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融”模式 追求“合”境界——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1]。

《意见》的出台,对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科研与产业相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仍然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职业教育“教育链”与“产业链”难以有机衔接,已然成为政府、学校、产业界、研究界的热点与痛点[2]。

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推进过程中却存在着阻力。

在宏观上,一些地方发展“见物不见人”,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在微观上,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呈现出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的状态。

这些矛盾成为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巨大障碍。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这些矛盾和问题更为凸显,存在着合作资源匮乏、办学资金短缺、学生能力的不足、管理体制“被去职业化”等问题,也影响着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推进。

面对新时代产教融合发展的新命题、新挑战,中职学校如何克难求进,在区域内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竞争,彰显优势以赢得创新“融”模式 追求“合”境界——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孙 煜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中职学校在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存在合作资源匮乏、学生能力不足等问题,以致于产教融合的推进困难重重。

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康玉忠曾文权余爱民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9年第05期[摘要]文章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学生差异大、自信心不足、教学内容滞后于岗位技术发展需求、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久等问题,提出“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即提出“教融于产、产促进研”理念,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异步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精准育人;校企共同设计“异步教学”的岗位课程体系,实现“三对接”;校企共同打造异步教学实施载体——教学企业;校企共建“异步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异步教学”“双师”团队,并在IT类专业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了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异步教学组织形式; 产教融合; 分类培养; 因材施教[作者简介]康玉忠(1966- ),男,湖北武汉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曾文权(1978- ),男,湖北通城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余爱民(1963- ),男,湖北松滋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博士。

(广东; 珠海; 51909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珠海高等教育发展项目“软件技术珠海优势学科”(项目编号:珠教高〔2015〕5号)和2014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改培育项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9-0108-04教育部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职业院校要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分制改革和产教融合”三大难题,尚没有一套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征程中,探索中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与新课标之无缝对接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与新课标之无缝对接

“异步推进教学法〞与新课标之无缝对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条根本理念,它贯穿新课标的始终。

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

其实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在新课标公布之前,我们就已经采用县教研室盛书山老师创立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了。

现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异步推进教学法〞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能做到无缝对接。

它的“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正好让我们的教学实践表达了这一闪光理念。

首先,引读感知阶段,我们关注学生在预习当中产生的疑惑,请学生记下来,或写在“质疑卡〞上,课前交给老师,或上课时质疑。

其次,启读生疑阶段,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进入阅读境界,让学生自主地品读,生发疑问,并提出疑问。

教师对学生在这两阶段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有效筛选,进而带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当中。

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们的筛选是有标准的: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疑问要选中。

这里就有个问题要注意:那些AB层学生〔差生中等生〕,尤其是A层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其价值和意义不及C层〔好生〕的,是不是一概地舍弃?如果真的这样,势必会极大地挫伤这些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浇灭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解读新课标的这个最高宗旨,我们知道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ABC三层学生都在原有根底上得到充分开展,得到新的提高。

同理,“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根本内涵就是:“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异步推进〞。

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法时,注意到了学生间的差异,把学生依据智商和情商划分为ABC三层的目的,不是为了扔弃低层次的学生,恰恰相反,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是为了因材施教,这当中必然包括对AB层,尤其A层学生更多一些关爱和指导。

因此,对A层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总是热切的关注,有机的选用。

为什么说“异步推进教学法〞中关注学生的质疑,正好表达新课标“自注学习、探究学习〞这一理念呢?传统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由教师预设几个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老师拟定的问题来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把思考题一个接一个地问,一路穷追猛打,由个别学生作答,教师作结。

山西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

山西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

山西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特点明显。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产教融合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目标1. 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 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3. 建立健全的产教融合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三、改革举措1. 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桥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 鼓励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产业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5.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学校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

四、改革成效经过产教融合改革实施,山西省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企业的对接更加紧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人才供给更加符合产业需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五、总结产教融合改革是推动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机对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不断完善机制,推动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提升学生劳技素养——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善能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提升学生劳技素养——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善能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提升学生劳技素养——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善能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摘要:分层异步教学,是指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按照当前能力和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提供适切教学环境支持,实施有异于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步骤,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分层异步教学模式以“教学主体分层,学习环境分站,教学过程异步”,将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三位一体,有机相连。

学校实施以加强听障生动手能力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分层异步教学为核心教法的“善能计划”,把特殊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主体位置,使每一个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充分尊重,使特殊学生的劳动技术思维得到培养和锻炼,劳动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核心素养劳动技能分层异步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劳技素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在内的中小学校必须重视的教育教学内容。

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总结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模式,通过“善能计划”,对特殊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技素养,取得一些较好的成效。

一、分层异步教学的含义所谓分层异步教学,是指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按照当前能力和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提供适切教学环境支持,实施有异于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步骤,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了提高特殊学生的生活质量,需要多角度开发智能。

同时,缺陷补偿理论和扬长教育理念也指出,残疾儿童获得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需要给予适当的特殊教育教学,学校应该努力挖掘学生优势,提供培养优势的条件并为学生寻找展示优势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提高自信,健全人格。

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校于2009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重视发展学生的劳技素养,尝试各种教法以加强特殊学生的劳动教育。

2018年秋季学期,在总结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在听障生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睿智计划”、“善能计划”,其中“善能计划”是以加强听障生动手能力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分层异步教学为核心教法的一项教学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资助项目,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

1.适应市场需求。

产教融合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专业人才。

2.提高教育质量。

产教融合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促进产学研合作。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可以激发产学研合作的活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促进经济发展。

产教融合能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1.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产教融合需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企业和高等院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的目标是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四、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2.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习就业保障。

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就业保障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五、总结第二篇示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是指将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融合模式不仅可以使教育理论与实践更加贴近现实,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利益,促进三方共赢。

首先,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方案。

其次,企业应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01099);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T007)的研究成果。

受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品牌专业资助(项目编号:2016gzpp007
)。

作者简介:刘海(1974—),男,汉族,江西泰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技术、图像检索、职业教育。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学校积极、企业不感兴趣的冷热两级现象,教育部提出的“产教融
合”从本质上解决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冷热两极问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通过“异步教学组织方式”
实现“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介绍了“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其特点:根据IT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岗位专业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逐步深度融合。

实践证明,“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深度“产教融合”能有效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产教融合;岗位班;项目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8-0138-02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


海,余爱民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一、背景
2017年2月,
教育部等部委决定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五大建设任务,其中,再次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其建设目标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带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产教融合”
2012年至今,
我校通过“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生产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共同研究制定的基于生产岗位、工作过程所设置的可以根据技术变革灵活调整核心课程、按课程需求组织实训、按生产需求组织顶岗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也把“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做法如下:
1.大一自然班:
学生进入我校学习,平行分成软件技术1班、软件技术2班……并学习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

2.大二岗位技能班:
岗位技能班的设定是依据企业行业的技术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软件工程过程所需岗位来确定。

学生经过大一的学习,对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自主选择岗位技能班,学习相应岗位核心技能课程。

目前设有软件工程师岗(包括:Java 工程师岗、.NET 工程师岗、移动应用开发岗)、UI 界面设计岗和软件测试与服务岗。

3.大三项目班:
根据企业运作规律和项目开发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开设项目班。

学生经过岗位班的学习后,
基本掌握了相应岗位的核心技能,进入大三项目班进行“产教融合”学习和实践。

项目班由企业提供正准备实施的真实项目,并对学生进行项目前适当的培训,然后严格执行“教融于产、产促进研”的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即一边生产一边教学,同时促进校企双方的研发能力提升。

在“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中实践了分层教学、小班教学、导师制。

分层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选择岗位技能班时的隐性分层,岗位选班实践中,成绩好、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选择软件工程师岗位,而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选择UI 界面设计岗位或者软件测试与服务岗位。

(2)主动分层,针对选择人数比较多的岗位,挑选出优秀学生组成岗位精英班,实现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利于因材施教。

小班教学体现在项目班中,项目班学生人数严格要求控制在20~30人之间,利于每位学生在“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分到足够量的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导师指导学生。

导师制体现在项目班中,项目成立时,指派1位校内专任老师和1位企业工程师担任导师,导师不仅负责项目班的“产教融合”,也要负责第六学期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及答辩指导,直到学生顺利毕业。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两个鲜明特点:(1)根据IT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岗位专业技能课程;(2)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逐步深度融合。

大二岗位技能班———校企共同设置岗位模块课程,以企业案例项目为主,以学校为主的专兼教师团
138--
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考试方式主要是技能测试。

三、“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提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骨干校建设期间从2013年开始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做了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MYCOS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简称“MYCOS 报告”)。

每年的评价报告实际上是针对前一年情况的毕业生数据的统计报告。

表1和表2对软件技术专业和学校所有专业的平均数据做一比较:
表1
2012—2015
“MYCOS 报告”软件技术专业相关数据综合指数增量对母校满意度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417159%88%0.1624651
69%
93%
0.589
86%
387663%311565%92%-0.131年度岗位班个数
项目班个
数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2016
1014
暂无统计报表
201491796%70%201591794%
77%
20120093%64%201391188%65%表22012—2015
“MYCOS 报告”同期学校相关平均数据对母校满意度综合指数增量93%0.15085%
0.409
92%093%0.009年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201496.2%64%328561%2015
98%
68%
3528
72%
201295.3%58%325160%201394.8%64%300258%表1、表2说明:
1.2012年初步实施异步组织教学,2010级学生实施项目班教学,毕业生为2009级学生,
其他以此类推。

2.综合指数增量:
针对每年数据以2012年数据作为基准数据采用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Y =n
i =1Σ
(x ik -x i 2012/xi 2012)综合指数增量
0.7
2012201320142015
学校平均
软件技术
0.60.50.40.30.20.10-0.1-0.2
软件技术与学校平均综合指数增量对比图
从表1、表2、上图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信息:
1.学校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改革中,整体办学效果逐年趋好。

2.软件技术专业2013年开始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前期,2013年毕业生综合指数增量为负值,
不如学校平均水平。

3.2014年后软件技术综合指数增量数据整体上上升趋势快,高于学校上升速度。

(2014年毕业生正是2013年刚开始实施项目班教学的学生)
4.2015年后,
软件技术综合指数增量数据明显好于学校平均水平(2015年毕业生是2012级学生数据,2013年实施岗位班,2014年实施项目班
)。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应了学生的成长特点,符合教师教学安排规律,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比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的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优势。

四、问题和思考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三点:
1.
“异步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次异步调整学生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量增多,工作难度加大。

目前主要是依靠教务管理人员发扬奉献精神解决工作量大的问题。

2.合作企业选择难度较大,大企业对学校各方面要求高,小企业接受学生人数少。

3.项目班实施过程中少部分学生由于初次进入企业,准员工角色较难短期适应,存在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情况,导致部分学生中途要求换班。

针对该问题主要由校内导师协同企业导师在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学生及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增强项目班凝聚力等方式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惠坚,刘洁,康思琦.“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内涵、路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2]曾文权,曾文英,龙立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3]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4]刘晓林,牛德雄.高职校企“双主体”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
[5]康玉忠.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产、学、研”长效机制研究[J ].职业教育,2014(11).
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