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七章 经济一体化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内涵不同。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从而出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间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全球经济一体化,它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
狭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或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间不断消除或降低彼此间经济政策与体制的差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经济的过程。
2、提出不同。
经济全球化一词是1985年由美国学者提奥多尔·拉维特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随即在国际经济学中得到普遍使用;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世界经济的概念,是1954年由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经济一体化》中提出的,主要指世界某地区的各国在经济上的某些形式的联合。
3、行为主体不同。
全球化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一体化中的行为主体则是国家政府和一体化经济组织。
4、经济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不同。
全球化经济活动中以跨国企业获取利润为主,各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参与或卷入全球化;而一体化经济活动中一体化组织主要强调参与国的共同利益,最后的目的是共同增进国家福利。
5、国家间关系表现不同。
全球化中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虽然越来越紧密,但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是自由的联系;一体化中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是固定的,相对全球化来讲更加紧密,它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部分或全部共同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等。
6、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
经济全球化以资本的流动为方式,即人、财、物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表现为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生产,把各国、地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互相依存性大大加强;而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及生产要素的逐步联合、趋向一致和统一,其形式按复杂程度差异则分为优惠自由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
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壁垒,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 成员国的商品征收关税。 两国之间: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 多国之间: 1)欧洲自由贸易区(1960年5月3日协议生效,奥地利、丹麦、 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为创始国,冰岛、芬兰和 列支敦士登陆续加入,英国、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典 和芬兰先后退出)。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1日协议生效,15年建成)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签署协议,2010年 建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呈燎原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呈燎原之势!
欧洲联盟(27国,3个候选国:克罗地亚、马其顿 和土耳其); 北美自由贸易区(3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国); 非洲联盟(53国); 东非共同体(5国); 南美州国家联盟(12国,2个观察员国); 东盟(10国); 美洲自由贸易区(34国); 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 东亚共同体? ……
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当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没能给各国带来足够的市场规模时,一些成 员国就需要在共同体以外寻找出路,由此造成一体化组织内部凝 聚力的减弱; 发达国家市场的吸引力导致一体化成员国的离心倾向; 部分国家的政局动荡,政策延续性差(如原东非共同体:肯尼亚、 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
成功的必备条件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强; 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强; 存在核心国; 存在核心国; 对经济一体化目标的执着追求, 对经济一体化目标的执着追求,能够理性地看待国 家主权问题; 家主权问题; 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人权方面的差异不应过大, 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人权方面的差异不应过大,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太差; 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太差; 宽容、兼容并蓄; 宽容、兼容并蓄; 各国的政策延续性应较强; 各国的政策延续性应较强; 循序渐进:从市场一体化起步,以内涵发展为基础, 循序渐进:从市场一体化起步,以内涵发展为基础, 适度地进行外延扩张。 适度地进行外延扩张。
国际经济学中的区域一体化
国际经济学中的区域一体化在国际经济学中,区域一体化指的是大陆或多个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加强合作与整合的过程。
这种整合可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深化经济联系以及协调政策来实现。
区域一体化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投资流动,同时减少地区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因素。
一、区域一体化的动机1.1 经济利益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成员国之间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提升经济活动水平。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成员国能够更自由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增加贸易量和市场份额。
这种经济融合有利于实现经济规模效益、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
1.2 政治目标一体化区域可以通过深化成员国之间的互信和相互依赖关系,加强政治稳定,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通过共同制定法规和政策,个别国家能够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
区域一体化还可以增加成员国之间的外交策略影响力。
二、区域一体化的类型2.1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取消彼此之间商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成员国仍然保持独立的贸易政策对第三方国家。
典型的自由贸易区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
2.2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成员国与第三方国家采取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关税同盟通常还涉及共同制定关于贸易政策的规则和法规。
例如,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就是一个关税同盟。
2.3 市场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目标是甚至在各种政策领域实现重大的协调和统一,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竞争政策。
市场一体化的典型例子是欧洲单一市场,其中成员国在货币、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三、区域一体化的优点和挑战3.1 优点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使成员国更具竞争力。
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加速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
此外,区域一体化还可以在全球舞台上提高成员国的影响力,加强地区政治稳定和互信关系。
3.2 挑战区域一体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经济学:经济一体化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成员国之间的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A.特惠贸易协定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正确答案:D2、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是指()。
A.一国的进口从非关税同盟的低成本国家转移到关税同盟的高成本国家B.一个国家的国内产品被来自同盟的另一国家的低成本进口品替代C.同盟内部成员国的贸易量增加但与非成员国的贸易量下降D.同盟内部成员国的贸易量下降但与非成员国的贸易量增加正确答案:B3、关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阐述正确的是()。
A.只有贸易转移效应B.把生产从效率低的非同盟国转向效率高的同盟国C.同时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D.减少了同盟内部成员国的贸易量,但增加了与非成员国的贸易量正确答案:C4、关于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阐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剩余下降B.单个消费者面临的价格下将C.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下降D.消费者剩余上升正确答案:C5、贸易创造关税同盟对福利的影响是()。
A.增加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福利B.只增加成员国的福利C.只增加非成员的福利D.增加或减少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福利正确答案:A6、下面关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对福利的影响阐述正确的是()。
A.一定会增加成员国的福利B.一定会减少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福利C.增加成员国的福利但减少非成员国的福利D.不确定,可能会增加,也可能减少各成员国的福利正确答案:D7、关税同盟是哪个下面理论的特例()。
A.有效保护理论B.次优理论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D.比较优势理论正确答案:B8、下列哪项不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A.提高竞争B.规模经济C.刺激投资D.贸易创造正确答案:D9、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一种()。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特惠自由安排D.经济联盟正确答案:A10、下面关于关税同盟阐述错误的是()。
A.因为市场扩大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B.会带来贸易方向变化C.一定会增加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D.会使竞争加剧正确答案:C。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经济学选择题
第一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重商主义理论是一种(B)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理论”D.国际贸易的“绝对利益理论”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A)Λ.斯密B.李嘉图C.俄林D.魁奈3、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的论证过程中,机会成本(D)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5、本国生产1、2、3、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C)A.4、IB.3、2C.1、4D.2、36、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消费偏好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7、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8、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说明(D)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备比较优势B.一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D.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9、对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Λ.要素禀赋B.国民收入C.技术D.消费偏好10、第一位系统阐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学家是(D)A.俄林B.赫克歇尔C.凯恩斯D.李嘉图11、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D)A.发生在除美国以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规律、政策及影响。
本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现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国际贸易、投资、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2. 了解国际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4. 具备解决实际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等;2.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等;3. 国际投资: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国际并购等;4. 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5. 国际金融: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危机等;6. 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等;7. 全球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同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报告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
平时作业旨在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表现则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报告则着重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验。
六、课程意义《国际经济学》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问题日益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其次,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解决实际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有力支持。
七、结语总的来说,《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金银财富增加。
一国要使金银货币的绝对量增加,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必须发展国际贸易,并且在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因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时,其他国家要向该国支付,该国的金银财富才会增加,其经济才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获得发展。
重商主义的两大缺陷:金银货币财富观和贸易保护主义.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
李嘉图)、相互需求理论(约翰。
穆勒)绝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优势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分工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
相互需求理论:两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反映了两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所确定的界限之内。
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应当分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将会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增益。
机会成本: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某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1)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即同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
(2)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比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该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是凹向原点的曲线,说明两国在生产这两种商品时都具有机会成本递增的特点。
边际转换率:每多生产1单位小麦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布的数量。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 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
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 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 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第二章: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
的绝对 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
动生产率的 相对 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 机会成本 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
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第七章:
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 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 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 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 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 。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 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 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 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 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 争力,扩大本国出口。 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 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 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 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
国际经济学习题
1、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
2、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
四、论述
1、结合恩格尔定律,谈谈你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2、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第六章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2、答:假设机会成本不变,则在李嘉图模型中分工是完全的,即两个国家均实现了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因为机会成本不变,贸易收益总是大于机会成本,所以分工会持续下去,直到实现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如果机会成本递增,分工可能是不完全的,因为当机会成本增加到与贸易收益相等时,贸易利得消失使出口品生产不会再增加,因而分工可能是不完全的。
三、划图说明
1、答:下图为一国某进口品(或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供求状况:
PO——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PW——世界市场价格
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如下表所示:
进口前
进口后
变化量
消费者
面积1
面积(1+2+4+5)
增加面积(2+4+5)
生产者
面积(2+3)
面积3
减少面积2
总福利
面积(1+2+3)
面积(1+2+3+4+5)
3、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须放弃生产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
4、贸易条件衡量一单位出口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品,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
5、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拥有状况。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贸易基础: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愿意从事贸易。
贸易所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大,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贸易模式:对于参与国家来说,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哪个国家进口那种商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的财富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越多,则这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绝对优势: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机会成本理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劣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活残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相对商品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机会成本递增: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相互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量状况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衡量,一种是以实物来衡量,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即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
A。
1:6B。
2:6C。
3:6D.4:62。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
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
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
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
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A。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
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
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
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
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
贸易不是“零和”的B。
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
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1。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01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 关税同盟理论
第二节 国际卡特尔
02
∙ 国际卡特尔理论
∙ 国际卡特尔的实践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加入了国际卡特尔。
➢ 替代品的出现。即使某种产品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国际卡特尔控制价格的难度也可能很大。因为当
某种产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时,就会刺激企业寻
找替代品,而替代品的出现将威胁国际卡特尔产
品的垄断价格。
一、国际卡特尔理论
(三)国际卡特尔维持价格的理论
➢ 买方是否形成垄断。如果需求方组成某种形式
➢ 1999-2008年,国际油价震荡上行时期。
➢ 2008-至今,经历暴跌-震荡上涨-震荡下跌。
二、国际卡特尔的实践
(三)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 供需关系
➢ 石油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 节能和新能源发展
➢ 经济周期
(四)石油卡特尔的定价策略
用,形成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外部规模
经济效益。
二、关税同盟理论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3. 有利于扩大投资
第一,随着关税同盟内部共同市场的扩大,
风险与不稳定性会下降,吸引成员国中的新厂商
进行投资;第二,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原有厂
商也会增加投资,以便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
成本;第三,迫使非成员为绕开关税同盟的贸易
壁垒,会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以直接投资取
代出口贸易。
国际经济学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
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图形说明
W/P,
W*/P*,
流动前:本国劳动力OL1,外国劳 动 力 O*L1, 本 国 实 际 工 资 (C 点 ) 低于外国实际工资(B点)。流动
均衡时,本国劳动力OL2,外国劳 动力O*L2, 两国实际工资相等。
MPL
MPL*
B A
MPL*
C
MPL
O
L2
L1
O*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
➢生 产 量 = 边 际 劳 动 生 产 曲 线 下 的 面 积 (阴影部分总面积) ➢劳动者所得=实际工资率*劳动投入量 (兰色阴影部分面积) ➢资本所得=产出-劳动者所得 (灰色阴影 面积)
L
国际要素流动的经济效应-以劳动力流动为例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机制:实际收益率的差异是形成国际要素流动的重要原因。 边际劳动产出具有递减的规律,因此,当劳动力从低工资国家流向高工资国 家后,高工资国家的边际劳动产出(实际工资)下降,低工资国家的边际劳 动产出因劳动力减少而上升。只有在两国实际工资率完全相等时,劳动力的 流动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目的 ➢ 分布动机:市场接近、廉价生产要素与资源获得、避免贸易摩
擦、减少纳税、扩大规模、分散风险、减低汇率波动的影响。 ➢ 内部化:减少交易费用、回避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低效率、保证
供需稳定、防止技术扩散、保持垄断地位。
主要理论
➢ 垄断优势理论(海默):获取垄断利润,选择优势产业对外投资。
国际借贷利益的说明
假设仅有一种消费品、没有商品的贸易、存在当前和未来两个时期。
➢ 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有限的资源下,增加投资会导致当前消费品的 生产减少,未来消费品的生产增加。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当前消费 品生产与未来消费品生产之间的关系。
国际经济学第七章经济一体化
0
Q3
Q4
A国同盟的净福利效应=(a+b+c+d) -a =(b+c +d) >0
结论:贸易创造效应增加了进口国的福利水平。
贸易扩大的效应分析
P
A国
A为小国。同盟前,假
D
S
设A国从B进口, A国国
内市场价格为PB+t,进 PB+t a
口量为Q1Q2。
PB
c
b
d
t
A 与B同盟后, A仍从B
进口,国内市场价格为
PB,进口量为Q3Q4。扩 大了贸易量。
0 Q3
Q1 Q2
Q4
A国同盟的净福利效应=(a+b+c+d) -a -c=(b+d) >0 结论:贸易创造效应增加了进口国的福利水平。
思 考?
1.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出口国的 福利水平影响如何?
2.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非成员国 的福利水平的影响如何?
2.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非成员国的 福利水平的影响如何?
3.在什么条件下,关税同盟更可能产生贸 易创造效应,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
关税同盟更能提高福利的条件
同盟成员国以前的壁垒较高,或同盟成员国 与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较低
同盟国家数量多、规模大 同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竞争高于互补 同盟成员国地理位置较近 潜在同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与贸易交往多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完全经济一体化:是指成员方在实现了经 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 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是 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和最高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世界经济一体化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使各国的产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各国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的一种经济联合。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提高各国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贸易保护主义、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完全经济一体化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完全经济一体化: 完全经济一体化:是指成员方在实现了经 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 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是 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和最高阶段。 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和最高阶段。
1.优惠贸易安排 1.优惠贸易安排
优惠贸易安排: 优惠贸易安排: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 形式,相互提供比非成员国更优惠的关税。 形式,相互提供比非成员国更优惠的关税。这 优惠的关税 是一体化程度最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 是一体化程度最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 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 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7年 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 ASEAN)成员从1977 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从1977年 起在成员国间实施的特惠贸易安排协议。 起在成员国间实施的特惠贸易安排协议。
B
P
A国 S
c
d
t
A 与B同盟后, A仍从 同盟后, 仍从 仍从B 同盟后 进口, 进口,国内市场价格为 进口量为Q PB,进口量为 3Q4。扩 大了贸易量。 大了贸易量。
0
Q3
Q1
Q2
Q4
A国同盟的净福利效应 国同盟的净福利效应=(a+b+c+d) -a -c=(b+d) >0 国同盟的净福利效应 结论:贸易创造效应增加了进口国的福利水平。 结论:贸易创造效应增加了进口国的福利水平。
第7章
经济一体化
第1节 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2节 关税同盟理论 第3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1节 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一、概念
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 过达成某种协议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分为全球经 过达成某种协议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 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有一定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以上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通过签定某种条约或协定, 通过签定某种条约或协定,乃至建立共同机构而组 成的经济乃至政治联盟。 成的经济乃至政治联盟。
2.自由贸易区 2.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同盟区内消除了贸易壁垒 消除了贸易壁垒, 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同盟区内消除了贸易壁垒,但
每个成员国对非成员国保留自己的壁垒。 每个成员国对非成员国保留自己的壁垒。也是一体 化程度较低的一种形式。 化程度较低的一种形式。 例如:1960年欧洲国家倡导建立的 年欧洲国家倡导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协 例如:1960年欧洲国家倡导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协 EFTA);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1993 );由美国 1993年建 定(EFTA);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1993年建 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2001年中国倡导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001 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2001年中国倡导 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 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建立的“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问题:出现了通过关税率低的国家迂回出口的现象, 问题:出现了通过关税率低的国家迂回出口的现象, 如何解决? 如何解决? 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 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
3.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取消所有的贸易 壁垒,并且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 壁垒,并且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 或其他贸易政策。是较高层次的一体化形式。 或其他贸易政策。是较高层次的一体化形式。
4.共同市场(Common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共同市场
5.经济联盟(Economic 5.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 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是指在共同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协调甚 经济联盟:是指在共同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协调甚 协调 至统一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 至统一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是一种高层次的一 经济政策 体化形式。 体化形式。 经济联盟与共同市场最大的区别是各成员方必须把 许多经济主权移交给超国家的机构统一管理, 许多经济主权移交给超国家的机构统一管理,这意 味着各成员方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 权利, 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 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权利
3.贸易转移效应的分析 3.贸易转移效应的分析
同盟前,假设A 同盟前,假设A从C进口, 进口, 国国内市场价格为P +t, A国国内市场价格为PC+t, P 进口量为Q 进口量为Q1Q2。 同盟后, 进口, A与B同盟后,A从B进口, PC+t 国内市场价格为P 国内市场价格为PB,进 PB 口量为Q 口量为Q3Q4。 贸易增加了Q3Q1+Q2Q4, 贸易增加了Q 此为贸易创造。 此为贸易创造。Q1Q2为 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1.优惠贸易安排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区(Free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Customs 4.共同市场(Common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共同市场 5.经济联盟(Economic 5.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 经济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完全经济一体化 Integration)
思
考?
1.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出口国的 1.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出口国的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 福利水平影响如何? 福利水平影响如何? 2.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非成员国 2.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非成员国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对 的福利水平的影响如何? 的福利水平的影响如何?
二、贸易转移效应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是指在关税同盟实现商品自由流 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 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劳动力等 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 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 在各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 例如:70年代的欧洲共同市场, 例如:70年代的欧洲共同市场,不仅实现了 年代的欧洲共同市场 商品的自由流动, 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 的自由流动。 的自由流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优惠关税 优惠贸易 安排 自由 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 一体化 商品自 由流通 共同对 外关税 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经济政 策协调 超国家 经济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第2节 关税同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维纳( Viner 在其于1950 Viner) 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 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用来说明贸易歧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好 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不好的。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不好的。 关税同盟的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其它效应
某种商品ABC三国的价格分别是35美元、26美 某种商品ABC三国的价格分别是35美元、26美 ABC三国的价格分别是35美元 元和20 20元 若关税都为100% 此时, 100%。 元和20元,若关税都为100%。此时,三国之 间没有贸易。 间没有贸易。 AB建立联盟 取消关税。 就会从B 建立联盟, 若AB建立联盟,取消关税。A就会从B国进口 这种商品(26元),两国之间开展贸易 两国之间开展贸易。 这种商品(26元),两国之间开展贸易。这 即是贸易创造, 即是贸易创造,贸易创造功能促使联盟内部 专业化生产。 专业化生产。
2.贸易转移效应的举例 2.贸易转移效应的举例
某种商品ABC三国的价格分别是35美元、26美 某种商品ABC三国的价格分别是35美元、26美 ABC三国的价格分别是35美元 元和15元 若关税都为100%。同盟前, 元和15元,若关税都为100%。同盟前,A仍要 15 100% 购买产品(税后价格30 30元 小于35 35元 向C购买产品(税后价格30元,小于35元)。 如果AB结盟, 的价格是26,低于C 30元 如果AB结盟,B的价格是26,低于C的30元。此 AB结盟 26,低于 进口产品。 国的进口贸易从C 时,A从B进口产品。即A国的进口贸易从C国转 移到B 移到B国。
1. 含义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建立后,因对内取 是指关税同盟建立后,
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一国从世界成本 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一国从世界成本 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所 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所 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 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 造成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 造成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
思
考
1.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出口国的福 1.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出口国的福 利水平影响如何? 利水平影响如何? 2.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非成员国的 2.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非成员国的 福利水平的影响如何? 福利水平的影响如何? 3.在什么条件下, 3.在什么条件下,关税同盟更可能产生贸 在什么条件下 易创造效应,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 易创造效应,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
3.贸易创造效应的分析 3.贸易创造效应的分析
P D A国 S
A为小国。同盟前,假 为小国。同盟前, 为小国 国没有进口。 设A国没有进口。 国没有进口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