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二)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首先,要设计一个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需要对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这涉及到结构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计算。

通过结构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荷载和荷载组合,并计算出结构受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确保结构在受到荷载时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

最后,要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确保结构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稳定。

其次,需要对结构材料进行选用。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用至关重要。

在这种结构中,常用的材料有高强度混凝土、钢材和预应力钢筋等。

这些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价格和可获得性等因素。

然后,需要对结构构造进行配置。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的配置要根据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要求进行设计。

钢骨混凝土结构一般由柱、梁、墙和楼板等构件组成。

在配置结构构造时,需要考虑各构件的尺寸、布置和连接方式等。

同时,还要考虑构造的施工方便性和成本等因素。

最后,需要对结构的施工进行考虑。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较高,需要考虑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搬运和安装,以及结构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等。

同时,还需要不断监督结构的质量,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需要对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构材料的选用、结构构造的配置以及结构的施工等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合理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 结构 布 置
由 于 商 场 和 地 下 车 库 功 能 需 要 , 楼 有 部 该 分 剪 力 墙 无 法 落 地 , 住 宅 部 分 剪 力 墙 的 合 理 故 布 置 , 别 是 底 盘部 分 落地 剪 力 墙 的 设 置 , 特 就
/丁1 l f ! I

一 ! i 1 『I
围 2 第 6屡 住 宅 部 分 平 面 简 图
靠走 道 剪 力 墙 组 成 的 双 重 井 筒 和 不 影 响 商 场 、 车 库 使 用 的 周 边 剪 力 墙 落 地 , 故 本 工 程 底 盘 落 地 剪 力 墙 与 塔 楼 剪 力 墙 的 总 截 面 面 积 比 值 接 近 10 其 数 量 的 比 值 为 7 % 。 ., 8 3 计 算 分 析 该 主体 结 构 采 用 中 国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院编 制的 ST A WE、 T T、 F Q 程 序 进 行 计 算 分 A E 析 . 其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主 要 结 果 见 表 1 其 楼 , 层 位 移 、剪 力 、 弯矩 曲 线 见 圈 3 同 时 将 该 。
【 要 】 作 者结 台 具 体工 程 实例 ,对 于 带 底盘 双塔 的 超 限 高 层 建筑 结 掏 的 结 构 布 置 、计 算 摘
分 析 、柯 造 措 施 进 行 了 探 讨 , 井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设 计 建 议
【 t词 1带 底 盘 双塔 超 限高层 关
Aard C mbnn i h a ea peo rjc,tes u trl ao t c l l i lt o iigwt ter l x m l f p0 t h t cua l u, a ua n sa h e a e r y c tg
1 5 —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分析和性能化设计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分析和性能化设计

( .Ac icua D s n& R sac ntueo o g nvr t Gop o , t, hnhi 00 2 hn ; 1 r t trl ei he g eerhIs t f nj U i sy( ru )C . Ld S aga 20 9 ,C ia it T i ei 2 hnh i ignXnh n el s t C . I , hn hi 0 1 hn ) .Sa ga J a icegR a Et e o , t S aga 2 10 ,C ia n a d 1
n mi i — it r n lssa d t e P ho e n l ssu de h cin o a e e rh ua e o n e r lsr cur a c tme h so y a ay i n h us v ra ay i n rt e a to fr r a t q k n i tg a t t e u
a e c ri d o t her s lss o t a h es c p roma c ft e sr cu e i o d,a d t e sr cu e i ae r a re u .T e u t h w h tt e s imi e r n e o h t t r sg o f u n h t t r ss f u a d r la l .I — l n sr s e ft e ln i g sa r nay e n eib e n p a te s s o h i k n l b a e a lz d.An ti u g se h tt e fr l o e in o d i ss g e t d t a h o mua f rd sg f ln i lb wo l h x r sinsi e so h rn i a e sl te s e o a c — a e es c d sg i kng sa u d be t e e p e so n tr ft e p cp ltn ie sr s .P r r n e b s d s imi e in m i fm t e r s a p id d rn h t c u a e i n,a d t e k y p rs o h t cu e a e d fn d a d sr n t e e h o i p le u g t e sr t rld sg y i u n h e a ft e sr t r r e e n te gh n d. t u i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日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建筑行业获得了发展繁荣的契机,建筑施工规模日渐扩大,建筑结构设计日渐复杂,经济交流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使得高层建筑的功能朝着多层次,集中化,综合性发展,不仅仅从建筑的外观设计上要具有独特的风格,更要从建筑的整体上满足其综合性能,因此,各种各样的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化中的一道风景线,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被广泛的采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笔者将结合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的特点,全面分析大底盘双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大底盘双塔复杂建筑的缝隙处理和设计的优化措施作出探讨。

【关键词】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日渐紧张,城市建筑的功能趋向多样化,综合化,城市建筑结构呈高层发展已经是现今城市化建筑设计的客观要求。

高层建筑不仅仅可以满足各种综合性需求,更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城市水平用地,缓解城市用地压力。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是新时期下,为满足城市需求,建筑设计师和相关的设计人员不断创新的结果,其功能更加优越,不仅仅可以更好的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也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很好的保障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复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不仅仅有助于建筑理论的完善,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质量的提升,对保证居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1,具有良好的相对刚度在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复杂建筑结构中,总体而言,其相对刚度具有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双塔高层复杂的弱连体结构具有较小的连体刚度,而双塔的强连体结构则具有很大的连体刚度,在刚度的设计中,双塔连体结构具有灵活性,在综合考虑到连体和塔楼的连体层次,距离,跨度,连体塔楼的连接形式,对称性和负荷承载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高层建筑正日益向多功能发展,为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多样化需求,大量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其中大底盘双塔楼连体高层建筑就是很典型的一类。

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然后根据一具体工程实践,对大底盘双塔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底盘双塔;结构计算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increasingly to muti_function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building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ook of the diverse demand, a large number of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 shape are constantly emerging, including conjoined twin towers chassis high-rise building is very typical category.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joined twin tower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ccording to a specific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big chassis designing high-rise towers complex and some problems of do a detailed analysis.Keywords: high building; Big chassis towers; Structure calculation一、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1)从对称性来看,大部分的双塔连体结构关丁x、Y轴对称或基本对称,典型的如马来西亚石油大厦、上海凯旋门火厦、徐州国际商厦、合肥瑞安大厦、天津凯旋门大厦等,但也有部分连体结构构造相当复杂,既不关于x轴也不关于Y轴对称,典型的如上海之江大厦、上海交银金融大厦、上海海怡花园等。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摘要:结合超限高层框支剪力墙的优化设计,探讨了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截面形式钢骨含钢率前言所谓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体型特别不规则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

中广大厦是集办公,住宅,商场,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高层综合性建筑。

包括三栋高层塔楼(A,B,C栋)。

裙房五层,地下二层。

地下一、二层为设备用房,汽车库,地下二层战时为六级人防。

地上一~五层为商场。

A、B栋塔楼为6~26层蝶形平面的高层住宅,房屋高度89.1米,包括局部突出在内,建筑总高度106.1米。

C栋塔楼为6~28层大空间办公室,房屋高度99.6米。

包括局部突出在内,建筑总高度118.800米。

五层商场总面积为267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010平方米。

因房屋总长度远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55米的限值,为此设二道抗震缝将房屋分为三段,形成三个结构单元。

即A、B栋高层为大底盘、双塔楼;C栋为独立带裙房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其余为框架结构。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乙类,场地类别为Ⅱ类。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形基础,底板厚度1600mm(住宅部分)、1800mm(办公部分),持力层为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标准值400Kpa,压缩模量Es=12~17Mpa.。

本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基准期为50年。

本文以A、B栋为论及对象。

1、结构布置特点A、B栋高层为满足上部住宅建筑的舒适性、规则性要求(即住宅室内无柱角)及下部五层商场大空间的使用要求,采用五层大底盘双塔楼框支剪力墙结构,在五~六层中间利用设备层做转换层,采用梁式转换,转换层设置标高为23米。

高宽比为3.22,长宽比为4.13,转换层上下剪切刚度比值γ=1.395.1、房屋高度超限A、B栋高层房屋高度为89.1米,超过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规定的框支剪力墙结构8度区适用高度80米的限值。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及抗震分析

HU Gu a n g -l i an g ( T o n g j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 G r o u p )C o . , L t d . , 2 0 0 0 9 2 ,S h a n g h a i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 me d i c a l g e n e r a l b u i l d i n g i s a h i g h — r i s e s t r u c t u r e b e y o n d c o d e l i mi t s .b e c a u s e i t h a s i r r e g u l a r
苏州 1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医疗综合楼由住 院楼 、 医技楼及医疗大厅组成 , 住院楼在最北侧 , 原为 两栋 1 8 层 的高层建筑 , 设计完成后 ( 此时还未施工) 增 加了2 — 2 0 层, 医疗大厅处于医疗综合楼的最南端 : 在底
部5 层三栋楼连为一体 , 平面尺寸为1 6 0 m x 9 8 m( 图1 ) 。 医疗综合楼通过设置防震缝兼温度缝与南侧的急诊门

Ke y wo r ds : h 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l a r g e b a s e ;t wi n t o we r ;o v e r — l i mi t ;s t r uc t u r e d e s i g n
1 工 程 概 况

4 5 6・
建 筑 技

第4 4卷第 5 期 2 0 1 3年 5月
Ar c h i t e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a v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二)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二)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二)三、计算结果分析1、总体计算结果1)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中的TAT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多、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两种不同程序分别进行对比计算,其总体计算结果接近。

下面列出TAT、SATWE的计算结果。

地震影响系数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J11-89中的数值:多遇地震0.16,罕遇地震0.9,阻尼比取0.052、设计参数:地震烈度8度;场地土类别Ⅱ类;抗震等级框架、剪力墙均为一级;楼层自由度数:每个塔楼每层3个自由度(两个平动,一个扭转);地震作用按侧刚分析模型考虑扭转耦连,用18个振型计算,固定端取在±0.000处。

2)结构基本周期:SATWE结果:T1=1.3611T2=1.3455T3=1.2611T4=1.1075T5=1.0510T6=1.0458(仅列出前六个振型)TAT结果:T1=1.5046T2=1.4899T3=1.3669T4=1.2368T5=1.1506T6=1.0749(仅列出前六个振型)3)地震作用下的底层水平地震剪力系数:SATWE结果:Qox/G=4.44%Qoy/G=4.35%TAT结果:Qox/G=4.08%Qoy/G=4.08%4)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比值:SATWE结果:Ux/h=1/2262Uy/h=1/2187TAT结果:Ux/h=1/1573Uy/h=1/15835)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顶点位移与总高比值:SATWE结果:Ux/H=1/3021Ux/H=1/2649TAT结果:Ux/H=1/2428Ux/H=1/23737、结构振型曲线及时程分析的部分图形2、计算结果分析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来看,两种计算结果接近。

下面以SATWE程序为主进行分析:1)自振周期在合理范围之内,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9,满足规范要求。

大底盘双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双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CO 3
浇带 , 将后浇带之 间的距离控制在 5 0 m左右 , 并要求待全部
结构封顶 2月后 , 用标号高一级 的微膨胀 混凝 土封 闭( 再 地 下室部分 未设 置 ,主要是考 虑到地下部分 受温度影 响很 小 , 温度区段可以相应延长 , 而且基础混凝土 内有掺加混凝土微 膨胀剂 , 它可 以补偿 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应力 )对于地上 。 部分 , 由于混凝土 的收缩量早期较大 、 后期逐渐减小 , 因此 由 于后浇带 的作 用 , 结构全部连成 整体时 , 以认 为混凝土 待 可 的收缩已基本 趋于稳定 。 ( )屋面板混 凝土内掺加微膨 胀剂 。因屋 面板受温度 2 的影响最 大 ,在屋面板 内采用掺加微膨 胀剂 的补 偿混凝 土 ( 比例为 1 % 来 替代水泥 用量 , 4) 能在结 构 中产 生预压应 力 , 达到控制裂缝的 目的。 ( )调整屋 面板 的配筋 , 3 尤其是分布筋 , 应将板 内分布 的钢筋加 大到 西8 m m@2 0 m 配筋率 为 02 % 并 延长 向 0 m, .5 , 拉通 。 因为分 布钢 筋有减小混凝 土收缩、 分散裂缝、 制裂缝 控 宽度 的作 用 , 于框 架梁 的施 工 , 对 则要 将支座 负钢 筋在全 梁 长度范 围 内拉通 , 将梁 内钢筋 用量 适 当增 大 1% 以抵抗 并 5, 屋面板的温度、 收缩应 力。 ( 4)要求施 工单位 采取 以下措施 保证 施工 质量 , 以减 小混凝 土的收缩应 力 :
40m 5 m预制方桩 , 桩长 4 , Om 桩基持 力层为⑦ 层粉砂 ; 裙房
采 用 3 0 m 5 m预 制方桩 , 5 mx3 0 m 桩长 2 , 6 m 桩基持 力层为
⑤斗 层粉质黏土 夹粉性土 。 我们通过 调整桩基形心 , 使基础

双塔大底盘结构设计及抗震设计

双塔大底盘结构设计及抗震设计

双塔大底盘结构设计及抗震设计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双塔大底盘结构工程设计,介绍了双塔大底盘结构形式,分析了这种结构形式的优势,结合工程实例对双塔大底盘结构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重点进行水平楼盖的设计和抗震结构设计,关键词:双塔大底盘结构设计现代高层建筑是社会高度发展的象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结构形式也更加复杂,这是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1】。

轻质高强的材料和更加先进的结构形式被逐渐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中,高层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外形更加复杂多变,其中双塔大底盘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双塔大底盘结构双塔大底盘建筑结构主要有大底盘和双塔两个组成部分。

1.大底盘。

外观上来看,大底盘是双塔的支撑;在结构上,大底盘和塔楼之间的连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底盘和塔楼之间在竖向分布上并不连续,大底盘和上部塔楼之间连接层的连接位置需要设置转换层,这种结构形式在住宅塔楼中比较常见,为了使大底盘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和大面积,能够用作商场等其他商业场所空间,大底盘通常设计成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只在电梯和楼梯间布置较少的剪力墙,这种结构形式使得的大底盘的刚度并不比上层结构大,甚至可能柔性比上层结构更大【2】。

而大底盘和塔楼之间的竖向载荷分布比较均匀,上部塔楼结构通过竖向构件穿过了大底盘延伸至基础,保证了塔楼结构的连贯性。

除了塔楼穿过地盘的结构之外,大底盘其他部分大都为空间架构,这种情况下地盘架构往往比塔楼大,从而导致了这种形式不利于进行大底盘空间的建筑布置。

2.塔楼。

按照建筑材料能够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等形式,基本结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筒结构、筒体结构等。

对于双塔,如果两个塔楼刚度、质量分布等完全一致,则认为两个塔楼对称,否则视为不对称。

在静力角度研究时,两个塔楼的结构刚度是主要判断依据;而从动力角度分析,结构的对称与否取决于结构的频率和阻尼【3】。

谈谈高建筑大底盘双塔抗震设计

谈谈高建筑大底盘双塔抗震设计

谈谈高建筑大底盘双塔抗震设计1工程概况该项目是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业高层建筑。

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其底部六层为大底盘,作为商业用房,六层以上为两座二十二层独立办公楼,一层电梯机房,地下室建筑平面尺寸为151mx79m,塔楼尺寸为33.6mx33.6m,室外地坪至塔楼屋面的高度为99.65米。

本工程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地上1层—地上6层按重点设防考虑,其余楼层为丙类,主楼范围内地上5~8层框架柱抗震等级按特一级考虑,其余剪力墙、框架、筒体抗震等级均为一级,场地类别为II类,基本风压0.65KN/㎡,在承载力设计时基本风压为1.1x0.65=0.715KN/㎡。

2结构体系及抗震计算分析裙房与塔楼之间不设缝连接,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加设部分剪力墙以加强整体结构。

为防止主楼与裙房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施工期间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在塔楼周边均设置沉降后浇带。

(1)计算软件的选择结构主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

振型数取36个,在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时,按各塔楼有单独位移考虑,即采用分块楼板刚度无限大的假定,按双塔楼进行结构分析。

裙房屋面板及开大洞楼板按弹性楼板考虑。

(3)计算结果分析在地震作用下,塔楼1与塔楼2在X、Y方向的位移基本相同,这是由于塔楼1与塔楼2的结构布置、层数、层高等方面完全相同,两个塔楼相对对称的布置在底盘的两端,表明结构子在两个方向的整体抗震性能基本接近。

为了进一步探讨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采用SATWE程序对该工程结构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分析计算中根据建筑场地类别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组别,选取与该场地相对应的三条地震波,在结构的位移与变形分析中;对于同一条地震波作用下,X、Y方向的位移接近,这是由于两塔楼相对对称的布置于大底盘的两端,两塔楼的结构刚度相同,抗震性能基本接近,所以变形差异不大。

浅谈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浅谈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形式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建设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建筑师们对建筑的形态进行了不断地变化和创新,大底盘双塔楼体型的建筑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现代建筑群体之中。

这种竖向刚度变化较大的复杂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变形以及动力性能都编的相当复杂,而这些正是我们抗震设计中的要点。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大底盘双塔结构的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带底盘双塔,建筑结构,设计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high-rise building use function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proportion is increased further, the architects of architectural morphology wa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innovation, buildings with Twin Towers and large chassis body build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modern building group. The vertical stiffness changes in large complex structure system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deforma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re made quite complex, which is our main points in seismic design.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project example to Twin Towers and large chassis structure in seismic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Key words: with base Twin Tower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正文:带底盘双塔楼的分缝处理:由于建筑平面布置极不规则,而且建筑功能上不允许或者限制在结构平面上设抗侧力构件,导致大底盘双塔楼结构的设计面临着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平面布置的矛盾,偏置率较大,结构工程师很难按照抗扭设计原理完成设计,所以,此时可以在结构平面上合理的设置抗震缝,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纪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开始探索更加先进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地震灾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思路和参考。

建筑结构概述该大底盘双塔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建筑总高423米,共120层,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主塔高度为352.2米,副塔高度为297.3米。

建筑由混凝土结构和海绵钢结构共同组成。

建筑底盘设计基础是保证建筑稳固的关键,在大底盘双塔项目中更是重中之重。

建筑底盘选用了大面积、超厚的拉锚基础,并进行了适当宽度的防浮处理,以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大底盘超限高层塔设计主塔和副塔均采用双塔式建筑设计,由于高度超限,需要对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创新。

主副塔之间采用桥连设计,将两个建筑塔体相互链接,从而增加了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

建筑结构设计材料建筑材料有限,但它们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安全与稳定。

大底盘双塔项目采用海绵钢结构和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海绵钢结构轻质、高强、防火,可有效降低建筑质量,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则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两种不同的结构相互融合,消除了彼此的弱点,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抗震设计概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经常处于地震高发区,而且其高度和结构特点往往使其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

大底盘双塔项目的抗震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性能设计的理念,针对不同设计使用状态下的抗震能力要求进行考虑,强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对人员的保护和安全。

建筑的地震烈度大底盘双塔项目位于新建设计区域,需要按照最严格的地震烈度计算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其对应的重量系数、加速度反应系数均相应增加,需要进行充分的抗震计算。

建筑结构抗震性分析建筑结构抗震性分析是抗震设计的第一步,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

大底盘多塔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多塔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大底盘多塔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发表时间:2018-10-12T18:35:18.8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作者:任建淼[导读] 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塔楼、裙房等均落在大底盘车库上的超限高层建筑群的结构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21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塔楼、裙房等均落在大底盘车库上的超限高层建筑群的结构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

重点阐述了大底盘多塔结构的沉降控制,上部结构设计阶段重点、难点的计算和分析。

并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计算,给出了结构整体设计相关指标等内容,对抗震关键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保证了结构安全。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弹塑性时程分析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市位于中兴路以南。

本项目中包括8#楼16层、3#楼17层、4#楼24层、6#楼25层、7#楼27层、5#楼29层高层住宅(3#~8#楼)、多栋2~3层的多层商业裙房。

1个全埋式二层地下汽车库,以上地面建筑均落在地库上。

结构各号楼范围定义如图1。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9651.2m2,总建筑面积约105818m2,地上总建筑面积约69733m2,地下总建筑面积约36085m2。

计算分析时抗震缝左右分两部分进行整体计算分析,现以3#4#5#楼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图1 各号房范围定义图2 地基基础设计2.1地质概述拟建场地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处,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本场地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一般分布较稳定。

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补给。

年平均高水位埋深为0.50m,低水位埋深为1.50m。

本场地在深度20.0m范围内无饱和层状砂质粉土及砂土分布。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可不考虑地基土地震液化。

2.2桩基选型结合上海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参考项目周边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本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其桩径0.75米、0.6米,有效桩长分别为40米(号房)、27米(车库),桩端持力层为第⑧1-1土层(灰色粘土,fs(kPa)55,fp(kPa)1100,Es(MPa)8)和⑦2土层(灰色粘质粉土,fs(kPa)60,fp(kPa)1900,Es(MPa)50),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5。

某大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某大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J u 1 . 2 01 3
・25 -
某 大 底 盘 双 塔 的 超 限 高 层 结 构 设 计
邵 正 飞
( 上海唯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 2 0 0 0 8 0)

要: 针对某项 目的工程概 况 , 对该 工程的结构 选型及布置方案进行 了介绍 , 并对结构的抗震性进行 了计算分 析 , 结果表 明该 超
第3 9卷 第 2 O期 2 0 1 3 年 7 月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2 0 - 0 0 2 5 — 0 2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HI T E C T URE
V0 1 . 3 9 N o . 2 0
构宜按 整体模 型和各塔楼分 开的模型分别 计算 , 分别验算 整体 结
此工程地震抗 震 设 防烈 度 为 7度 , 设 计 基本 地 震 加 速度 为 0 . 1 5 g , 地震设计分组 为第 二 组 , Ⅱ类 场地 土 , 地 震影 响 系数特 征 周期 为 0 . 4 o S , 根据 J G J 3 - 2 0 1 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此 工 程为大底盘双塔结构 , 体型特殊 , 受力较 复杂 , 属于 复杂高层 建 筑 结构 , 且其 中存 在扭 转不规则 、 尺寸突变 、 局 部穿层 柱 以及 塔楼 偏 置等超限部 分 , 该 工程 进 行 了超 限 高层 建筑 抗 震设 防 专项 审 查, 按照 J G J 3 - 2 0 1 0的结构 抗震 性 能设计 要 求分 别进 行 了小震 、
加载 的影 响 ,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采用 振型分解反应 谱法 和多遇 地 震下 的时程分 析补充计算 。
{ L旦 一 0

珠海某项目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珠海某项目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珠海某项目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张浩;赵青;彭益锋【摘要】珠海某项目由两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及底部商业裙房构成大底盘双塔结构,两栋塔楼平面为矩形。

该项目地下3层,地上1~5层为商业,裙房屋顶为空中花园,6层以上为办公及公寓。

该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竖向构件不连续、复杂连接共5项不规则项;设计中采用了合理的结构方案,并采用单塔和双塔包络设计,抗震设计中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利用多种软件进行弹性、弹塑性计算,针对结构中关键构件采取有效合理的加强措施,结构满足设定的性能目标。

【期刊名称】《土木工程》【年(卷),期】2017(006)006【总页数】16页(P662-677)【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大底盘双塔;框架–核心筒;斜柱;性能设计【作者】张浩;赵青;彭益锋【作者单位】[1]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东广州;;[1]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东广州;;[1]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东广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珠海某项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兴业路与银桦路交接处,如图1所示,总占地面积约5.6万m2,总建筑面积约30.5万m2,本项目由地下3层地下室,地上2栋超高层塔楼(底部5层为商业)、2栋住宅塔楼(底部带两层裙房商业)及1栋购物中心组成。

住宅塔楼与购物中心采用滑动支座连桥连接,购物中心中部设置防震缝,分为办公1#塔楼、综合2#塔楼共同携带的购物中心左塔及购物中心右塔。

办公1#塔楼、综合2#塔楼及购物中心左塔组成大底盘双塔结构,其中两栋塔楼基本平面为矩形,办公1#塔楼竖向构件连续,平面尺寸为47.6 m × 34.15 m,结构高度为141.05 m,主要层高为4.2 m,共31层,塔楼外框柱柱距约为12 m,综合2#塔楼在26层存在开叉柱,在六层存在局部剪力墙的转换,平面尺寸为39.6 m × 33.8 m,结构高度为146.05 m,主要层高为3.3 m,共39层,建筑剖面如图2、图3所示。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2018年14期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设计创新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古宝铖(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00)摘要:某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建筑结构高度190.5米,主要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

综合建筑功能、场地条件、设防类别、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等,设定抗震性能目标为C 级,应用SATWE 和Y JK 进行整体分析,PUSH&EPDA 和STRAT 进行弹塑性分析补充论 证。

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结构体系合理,加强措施可行,满足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关键词: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抗震性能化设计;弹塑性分析中图分类号:TU 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2945 (2018) 14-0093-03Abstract : A large-chassis double-tower ultra-limit high-rise building , with a building height of 190.5 meters , mainly adopts the shearwall structure system . By synthesizing the building function , site condition , security category , structure type and irregularity ,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 is set as grade C , and the whol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SATWE and YJK , and an elastoplastic analy - sis is made using PUSH & EPDA and STRA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index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code , the structure system is reasonable , the strengthening measures are feasible ,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are met .Keywords : double tower with large chassis ; ultra-limit high -rise ; a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 elastic-plastic analysis引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文章 以实际工程为案例,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采取多种分析方 法对结构体系和构件进行分析计算,并提出加强措施,使得 建筑物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 标。

大底盘双塔连体复杂高层结构的连接体设计

大底盘双塔连体复杂高层结构的连接体设计

大底盘双塔连体复杂高层结构的连接体设计Chapter 1: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 Overview of 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 Objective of the study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high-rise structures- Review of critic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onnection of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nection solutions used in similar structuresChapter 3: Structural Analysis- Analysis of forces and loads acting on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for the connec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nd modeling of the proposed connectionChapter 4: Design of Connection Details- Design of connection details- Material and fabrication specifications- Welding and fastening details-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Chapter 5: Conclusion- Summary of the study-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with other solutions -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Chapter 1: Introduction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High-rise structures have become ubiquitou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They are structures that are up to or exceeding 75 ft (23 m) in height. High-rise structures have become more complex in design over the years.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utilize designs and materials that enable taller and longer structures with unique shapes and engineering solutions that were once not possible.With the growing trend towards creating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s, there arises a need for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to connect and support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hat make up these structures. Connections are crucial in determining the overall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safety of tall buildings. Therefore, poorly designed connections may result in catastrophic failures, leading to the loss of life, property, and finances.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 and Objective of the Study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 aims to utilize advanc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o create a unique structure that is both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The proposed design involves a multi-storey atrium with a unique tree-like feature that creates a central focal point.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and propose a feasible structural connection solution for the tree-like feature to the main structure. The connection solution must enable the transfer offorces and loads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while also meeting safety standards.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High-rise Structures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high-rise structures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various design solutions and the safety of these structure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findings from previous studies is that the connection detail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overall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buildings.Several studies have looked at connection solutions for high-rise structures, specifically in the context of seismic design. Some of the solutions proposed for seismic design include moment-resisting connections,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connections, and non-seismic connection methods such as base isolation.Review of Critic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onnection of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sThe design of connections in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s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several crit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stiffness, and ductility. The connection must also accommodate the allowable service limit states during the building's design lifespan. Inadequate design can resu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esses beyond the capacity of the connection, leading to structural failu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nection Solutions Used in Similar StructuresSeveral studies have evaluated various connection solutions in similar structures, such as the Taipei 101 Tower (Taiwan, China),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New York, USA), and the Burj Khalifa (Dubai, UA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ach structure utilized unique connection solutions based on the specific design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Chapter 3: Structural AnalysisAnalysis of Forces and Loads Acting on the Proposed ConnectionIn this chapter, we will conduct an analysis of the forces and loads that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would experience. These forces and loads include gravity loads, seismic loads, wind loads, and thermal expansion loads. The analysis will help determine the type of connection solution that is best suited for 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for the ConnectionWe will develop a complete structural system for the connection, which will include the selection of the type of connection, the materials to be used,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connection.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nd Modeling of the Proposed ConnectionWe will also develop a finite element model to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The FEA model will enable us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any structural nonlinearity, such as material yielding, nonlinear geometric behavior, and the effect of bolt slippage. After develop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e will run simulations for the different loading scenarios to evaluate the connection's performance.Chapter 4: Design of Connection DetailsDesign of Connection DetailsIn this chapter, we will detail the design of the connection, including the geometry and materials used. The design must ensure that the connection can carry the expected load in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Material and Fabrication SpecificationsWe will specify the materials to be used for the connec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and durability standards. We will also specify the fabrication and assembly procedures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connection's quality and consistency.Welding and Fastening DetailsThis section will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different welding and fastening techniques required for bonding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s effectively. The welding technique shouldensure that the desired properties of the connection material, such as strength and ductility, are not compromised.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In this section, we will specify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 that must be carried out to ensure the connection's quality. Testing and inspec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stages to guarantee the connection's integrity.Chapter 5: ConclusionIn this chapter, we will summarize the key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and evaluate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solution. We will also compare the proposed solution with other connection solutions used in similar structures. Finally, we will discuss the study's result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Chapter 4: Design of Connection DetailsIntroductionIn this chapter, we will detail the desig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ee-like feature and the main structure in 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 The connection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carry the expected loads in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conditions. We will specify the materials to be used, the welding and fasten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 required to ensure the connection's quality.MaterialsThe material selection for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s is critical for ensuring the integrity and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The connection's materials must be able to withstand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forces and be highly resistant to corrosion.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s will be made of high-strength low-alloy (HSLA) steel. HSLA steel is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connection components due to its high strength, ductility, and fracture toughness.Welding and Fastening TechniquesWelding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joining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s due to its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strength and integrity of the steel material. The selected welding technique for the connection components is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GTAW). GTAW provides excellent quality welds, minimal spatter, and high precision, making it ideal for the connection.The fastening technique for securing the connection to the main structure is high-strength bolts. The bolts will be torqued to a specific tension to ensure proper clamping force in the connection.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connection, several inspections and tests must be performed. The followin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 will be carried out:Visual Inspection: A visual inspection will be conducted to ensurethat the components are free of surface defects before assembly. Any surface defects must be removed by grinding or filling before welding.Non-Destructive Test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will be used to detect any internal defects in the welds. The selected NDT technique is ultrasonic testing (UT), which uses high-frequency sound waves to detect any internal defects.Load Testing: Load testing will b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connection's design and to ensure that it can withstand the expected loads. A hydraulic load test will be performed to apply the maximum expected loads and to verify the connection's strength and integrity.Chapter 5: ConclusionSummary of Findings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and proposed a feasible structural connection solution for the tree-like feature to the main structure in 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 We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the forces and loads that the connection would experience and developed a complete structural system for the connection.We then develope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to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The FEA model enabled us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any structural nonlinearity, such as material yielding, nonlinear geometricbehavior, and the effect of bolt slippage.We detailed the design of the connection, including the materials to be used, the welding and fasten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dures required to ensure the connection's quality.Comparison with Other Connection SolutionsSeveral comparison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different connection solutions used in similar high-rise structures. These studies revealed that each structure utilized unique connection solutions based on their specific design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Our proposed connection solution is unique and tailored to the proposed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s specific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load conditions. We believe that the proposed connection solution will ensure the integrity, safety, and longevity of the structure.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Future research could focus on exploring new connection solutions that can better withstand dynamic forces and loads.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such as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 in connection components.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advanced fabrication and assembly techniques, such as 3D printing and robotic assembly, could be explored to improve the connection's quality and consistency.。

带底盘的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带底盘的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带底盘的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吴昊
【期刊名称】《冶金丛刊》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带底盘的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设计难度大、施工难度大、性能要求高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探索了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布置方法,从力学参数、结构设计核心及抗震性能三方面,阐述了该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基于此,重点以某工程为例,具体总结了该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经验,以期能够为各工程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吴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3
【相关文献】
1.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J], 古宝铖
2.带底盘双塔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J], 张涛;高日
3.珠海某项目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J], 张浩;赵青;彭益锋;;;
4.带底盘的双塔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J], 吴昊;
5.某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J], 阮林旺;王烨赅;刘浩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办公楼的结构包络分析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办公楼的结构包络分析

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办公楼的结构包络分析[摘要]:通过对一栋大底盘双塔复杂结构的计算,在弹性分析阶段比较了单塔与双塔的整体指标差异,在弹塑性分析阶段比较了大底盘连接构件的性能水平差异,并补充了底盘屋面连接部位的楼板分析,为类似项目的包络分析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动力弹塑性;大底盘双塔;超限高层Structural envelope analysis of large chassis double towertransfinite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WANG ShunqiWuhan Zheng 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Abstract]: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a large chassis double tower complex structure, the overall index 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 tower and double tower is compared in the elastic analysis stage, the performance level difference of connecting components of large chassis is compared in the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stage, and the floor analysis of connecting parts of chassis roof is supplement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nvelope analysis of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Dynamic elastoplasticity; Large chassis double tower; Transfinite high rise0引言在多塔楼结构设计中,通常会要求各塔楼质量和刚度分布尽量均匀,但是有些项目受建筑功能或场地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均匀对称的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二)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二)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三、计算结果分析
1、总体计算结果
1)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
中的TAT(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
SATWE(多、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两种不同程序分别进行对比计算,其总体计算结果接近。

下面列出TAT、SATWE的计算结果。

地震影响系数采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J11-89中的数值:多遇地震
0.16,罕遇地震0.9,阻尼比取0.052、设计参数:地震烈
度8度;场地土类别Ⅱ类;抗震等级框架、剪力墙均为一
级;楼层自由度数:每个塔楼每层3个自由度(两个平
动,一个扭转);地震作用按侧刚分析模型考虑扭转耦连,用18个振型计算,固定端取在±0.000处。

2)结构基本周期:SATWE结果:
T1=1.3611T2=1.3455T3=1.2611T4=1.1075T5=1.0510T 6=1.0458(仅列出前六个振型)
TAT结果:T1=1.5046T2=1.4899T3=1.3669
T4=1.2368T5=1.1506T6=1.0749(仅列出前六个振型)
3)地震作用下的底层水平地震剪力系数:
SATWE结果:Qox/G=4.44%Qoy/G=4.35%
TAT结果:Qox/G=4.08%Qoy/G=4.08%
4)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高比值:SATWE结果:Ux/h=1/2262Uy/h=1/2187TAT结果:Ux/h=1/1573Uy/h=1/1583
5)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最大顶点位移与总高
比值:SATWE结果:Ux/H=1/3021Ux/H=1/2649TAT结果:Ux/H=1/2428Ux/H=1/23737、结构振型曲线及时程分析的部分图形
2、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来看,两种计算结果接近。

下面以SATWE程序为主进行分析:
1)自振周期在合理范围之内,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9,满足规范要求。

2)振型曲线光滑符合规律。

3)底层剪重比>3.2%,满足规范要求。

4)最大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1/1000,满足规范要求。

从最大楼层位移曲线可以看出,五层以下较缓,而转换层以上较陡,说明底盘刚度比塔楼刚度小。

5)分析表明,时程分析的最大位移均不超过反应谱法
计算的位移值,y向楼层剪力,X、Y向楼层弯矩均不超过反应谱法计算的楼层剪力及楼层弯矩,仅X向楼层剪力TAF-2波大于反应谱法,但三个波的平均值仍小于反映谱法楼层剪力。

动力时程分析复核结果表明,不需要调整个楼层构件的内力和断面配筋。

3.3、局部计算及构造处理
1)框支梁:采用SATWE程序中的框支剪力墙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并进行应力分析。

同时,加强框支梁的配筋构造措施,为避免框支梁钢筋过密,在框支主梁的下部配筋区加设一根580mm高的钢梁。

2)角窗:整体计算时,角窗上部墙体按双悬臂梁进行计算。

配筋设计时同时满足剪力墙连梁的要求。

同时,加强角窗周围的暗柱及连梁的配筋,边墙剪力墙加墙垛,角窗部分楼板加斜筋。

3)钢骨柱的计算:首先,确定钢骨的截面形式,预定
钢骨柱的钢骨含钢率,带入SATWE程序中进行整体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含钢率。

有关钢骨柱的构造及具体做法见下面的详细介绍。

4)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采用钢骨混凝土是解决超限问题的重大技术措施,也是本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也是首次采用。

在本次设计中,钢骨柱采用的是实腹式十字型钢,钢骨梁采用的是工字型钢。

在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
5)钢骨的含钢率:关于钢骨混凝土构件的最小和最大含钢率,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当钢骨含钢率小于2%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而没有必要采用钢骨混凝土构件。

当钢骨含钢率太大时,钢骨与混凝土不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混凝土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且混凝土浇注施工有困难。

因此,在冶金部行业标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中将钢骨含钢率定为2%~15%.一般
说来,较为合理的含钢率为5%~8%.另在建设部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中定为4%~10%.在中广大厦钢骨混凝土柱的设计中,考虑到建设单位尽量节约钢材,节省资金的要求,经专家委员会认可,钢骨柱的含钢率确定为3.5%。

6)钢骨的宽厚比:钢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mm,一般为翼缘板20mm以上,腹板16mm以上,但当钢板厚度大于36mm时,钢材的厚度方向的断面收缩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5313中的Z15级的规定。

这是因为厚度较大的钢板在轧制过程中存在各向异性,由于在焊缝附近常形成约束,焊接时容易引起层状撕裂,焊接质量不易保证。

钢骨的宽厚比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7)钢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规范规定,对钢骨柱,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对钢骨梁则
不宜小于100mm。

8)要重视钢骨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构造连接上的配合协调问题。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