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碘的提取说课稿

合集下载

溴碘的提取教学案

溴碘的提取教学案

大许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第一学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月日

份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变蓝的是()

D、溴化钠溶液

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

()

和NaBr D.KCl和NaCl

()

KBr D.KI

.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

.①②④

高中化学《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说课稿

高中化学《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说课稿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溴、碘的提取 (说课

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化学1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本课时安排在学习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将有较强的基础理论指导;同时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对后面的专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简析

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海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利用海水中富含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钠、碘化钠等,能获得活泼的非金属卤素单质。这既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重要内容。因此,编者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前提,紧扣海水资源这一线索,引出氯、溴、碘单质及其化合物,通过对这几种化学物质的系列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同时,了解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实验探究。在介绍卤素单质的制备时,注重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体现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一学科特点,突出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这一学习目标。

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逐步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并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

3、教学目标

1 、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2 、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

_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_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用的是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从必修一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对本节内容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节内容,对后面的专题学习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逐步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溴碘的提取,而物质的制备过程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环节:矿物富集—化学方法生成—提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镭的科学史实,既能弘扬科学精神,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的科学思想。另外,在本节课中涉及一些实验,而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3.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冀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

冀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

冀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

溴、碘的提取(修改稿)主备人:xxx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述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教学过程

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PPT2-3)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一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

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h,振荡,静置。(PPT4)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海水提溴提碘说课稿

海水提溴提碘说课稿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上科版高一化学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中第3节的容。本节课的教学既是对卤素性质、氧化还原等知识的应用和提升,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海水提溴提碘原理流程的同时,发现、探究化学原理与化工生产过程的不同,为其今后化学工业生产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教参却建议将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容放在卤素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之前。缺少这两部分知识的铺垫会对学生自主探究溴、碘的提取流程造成困难,影响教学过程的展开,课堂也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因此应该调整教学安排,将卤素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放在海水提取溴和碘之前,这样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保证课堂中的探究过程顺利开展。

二.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以及掌握了卤素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但是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及解读化学流程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学难点自然落在了海水提溴和提碘流程的设计与解读上。不过学生在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是不错的。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海水提溴提碘的化学原理,理解“浓缩、氧化、提取”三大主要步骤的作用。

2.体会化学探究中的类比和比较,感受化工生产的复杂性。

3.了解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四.重点:掌握从海水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原理、主要步骤和工业流程。

难点:海水提溴和提碘流程的设计与解读。

五.教学设计及过程

结合本节的容特点,我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新课导入

PPT展示各种溴、碘用途的图片(包括胶卷、碘钨灯、含碘食品、红药水等)。

溴、碘的提取教案

溴、碘的提取教案

多媒体 无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设计
【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氯气五点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与金属反应: ⑵与非金属反应: ⑶与水反应: ⑷与碱反应: ⑸与某些盐反应: 2、简述次氯酸的三点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 一、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活动与探究】 1、思考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化学原理。 【实验 1】KBr 溶液与新制氯水反应。 【实验 2】KI 溶液分别与溴水和新制氯水反应。
用于
中;AgI 常用于

3. 用置换反应制取溴、碘
(1) KBr + Cl2

(2) KI + Br2

(3) KI + Cl2

溴、碘的提取
浓缩
氯化
提取
学生记录 笔记
精制
1、 海水(苦卤 MgBr2
精制
加热
高纯度 Br2
MgBr2+Cl2=Br2+MgCl2
粗 Br2
鼓入空气或水蒸气
研磨
氯化
2、海洋植物(海带 KI)
(黑色)
源自文库
感光材料制作
————
照相用的胶卷 人工降雨等
和相纸等
课堂检测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自然界中的有些元素主要存在于海 水中。下列元素中,被 称为“海洋元素”的是 ( )

溴、碘的提取(郦晶晶)

溴、碘的提取(郦晶晶)

溴、碘的提取

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专题2第一单元第四节。本节课属于从海水中提取化合物这一专题,内容紧紧围绕海水中的溴、碘元素。主要内容包括了溴碘的物理性质,氯溴碘之间的相互置换,以及利用这一性质从海洋中提取溴碘的工业流程。最后以溴碘的卤化物的性质介绍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安排在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逐步完成卤组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性质的重要的一课,又是为后续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打下技能与方法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重点:溴、碘的溶解性,氯溴碘的相互置换,海洋中提取溴碘的工业流程。

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溴、碘提取的工业原理。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新生,他们往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同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人工降雨、加碘盐、碘酒等名词,但是对于这些事物的实质却不清楚。本单元是从海洋中提取化合物,经过前面关于氯的学习,学生对神秘的海洋已经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具有了探究元素性质的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具有学习好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溴、碘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但是由于氧化还原是整一个高中的难点,学生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还不能一下子学会用氧化还原来分析反应实质,因此,学生可能对氯溴碘的相互置换的反应原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溴碘的提取教案

溴碘的提取教案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溴、碘的提取(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溴、碘的提取原理,会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了解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知道Br-、I-及I2的检验方法。能列举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学习重点】溴、碘的提取原理

【学习难点】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溴、碘的提取原理

2、上述实验中的四氯化碳起了什么作用?

3、氯水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出什么性质?

4、标出实验1和2的两道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二、课堂探究

知识点二:溴、碘的提取工业流程

1、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氧化成。生成的单质溴仍然溶解在水中,鼓入或,能使挥发出来,冷凝得到,精制粗溴可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2、海洋中某些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如等。所以从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一种途径。

①灼烧:将食用干海带,烧成海带灰后,自然冷却。②浸泡:将灼烧所得海带灰,不断搅拌,。③氧化:在滤液中加入,静置。④提纯:将所得溶液进行、,从而得到单质碘。其流程如下:

知识点三:溴、碘的性质

〖阅读〗P47【资料卡】部分

1、通常情况下,溴是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易挥发,密度比水的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溴水呈,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碘是色的固体,微溶于水易升华。碘水呈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色。溴、碘在水中都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

2、写出溴置换(氧化)碘的化学方程式

3、怎样检验I2?

4、实验室怎样检验Cl2?

5、怎样检验Br-、I-?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第1单元课时4

溴、碘的提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PPT2-3)[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4)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 l2+2KBr=Br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区课教案】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海带提碘

【区课教案】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海带提碘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海带提碘(第二课时)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教材简单介绍了从海带中提碘的预处理过程,对于实验设计和具体步骤没有在书中呈现,但在配套的学生练习册中有较为完整的实验内容。

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来看,已经学习了部分卤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

原反应的原理,对本节课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本节课所接触的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一般思路以及包括萃取、分液、过滤等操作也为接下来学会自己合理科学地设计实验、正确规范地进行物质分离提纯等操作打下了基础。从教学内容的功能分析,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思路有助于日后合理科学设计实验提

供导向,掌握萃取、分液等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生活生

产中做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意义,通过教学的设计,在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操作之后进一步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讨和再探究,提升学生实验操作和反思质疑能力;分析本实验的流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实验过程的同时体验人类从自然界提炼物质

的一般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高一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学生刚刚接触以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也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层面已经初步掌握过滤操作、萃取操作等。学生善于思考、探究积极热情高,可以较好地通过现象分析原因,能够再引导下质疑和讨论,但对于实际探究思维还不够发散,设计实验原则和方法思维上还不够系统,大胆分析异常现象还需要加强。本节课重点围绕海带提碘中的核心反应和后处理探究,以实验为载体,融汇实验设计方法,引申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以期加强学习能力、培养质疑和创新意识。

苏教版必修1化学《溴、碘的提取》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化学《溴、碘的提取》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化学《溴、碘的提取》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溴、碘的提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必修)专题2,它以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总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并以此作为载体探究典型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在获取化学基础知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两类重要反应)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能形成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化学科学的发展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溴、碘的提取”是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它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溴、碘的性质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这不仅为本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为本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教材的难度却有所减小,但知识过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难度,注意知识的过

溴、碘的提取(说课)

溴、碘的提取(说课)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入表
1,通过学生分组,共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主 动获得知识,并提高了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一】 在一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 少量新制氯水, 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 荡,静置,观察实验现 【实验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 加少量溴水和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整理课件
二、说教法
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 ,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改变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 探究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是学生学 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 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深黄→黄褐
易溶于有机溶剂
(Br2 橙红色,I2 紫红色 )
溴易挥发
碘易升华
整理课件
能使淀粉变蓝
[教师设疑导学]
根据溴、碘的性质,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 何提取溴碘的单质呢? [学生探讨设计、交流小结]
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溴、碘的性质, 分组设计具体的实验提取流程,汇报、交流、 总结。
整理课件
3、溴、碘的提取
整理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一化学

专题二、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1)、本教材选用的是苏教版新课标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取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化学1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本课时安排在学习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将有较强的基础理论指导;同时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对后面的专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材内容

本节课程是典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前半部分是溴、碘的提取原理,后半部分是前面原理的实际应用。它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溴、碘的性质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这不仅为本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为本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介绍卤素单质的制备时,注重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体现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一学科特点,突出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这一学习目标。

教材同时结合卤素单质的性质,巧妙地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逐步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实质;并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

2.说学生

制取溴、碘的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是陌生的知识,新教材强调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因此给出反应原理只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而溴、碘的提取,学生只需要理解每个步骤的意图即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理解所学溴、碘的提取原理及其一些物理性质,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意图。

3、教学目标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

(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

(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6)、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二、教法学法:

“溴、碘的提取”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了解其工业制备以外,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溴、碘的提取,知道卤素单质的性质差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实验提取流程设计,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溴、碘的提取原理探究实验,认识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应原理,让学生从实际社会生活中了解海水中主要物质的提取过程,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研究。学生实验探究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每个实验、仔细观察、缜密思考。

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本身去探索和归纳知识及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节课注重从实验本身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再由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一起获得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很好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为了不使我们的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介绍性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扩展提高】通过大脖子病的介绍,引入溴,碘的重要作用

初步介绍溴碘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如果获得溴,碘单质

通过系列实验,学习溴碘的化学性质,以及萃取的相关知识。

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再加上前一课的提取流程的学习,引导出溴碘的工业提取流程图。最后,归纳总结溴碘的性质,应用以及提取。用习题巩固提高。

四、教学反思

对于新教材,本课时中很多的东西都没有涉及到,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新教材的过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教材的难度上却减轻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难度。

让学生学会氯、溴、碘离子的鉴别,对溴碘的提取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是怎么来得,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去做好实验,锻炼其动手能力。

教案

【课题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的资源,我们

目前已经掌握了从海洋中提取氯的方法,但海洋还有大量的资源等着我们去

开发。

【情境创设】(大脖子病的图片)人们发现一个现象,居住在海边的人很少患

大脖子病,原因何在呢,原来是海洋中的另一种元素在起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碘元素,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碘元素,通常是30~50mg,,虽然很少,但是对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人要是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甲亢,为了遏制这种病的发生,我们国家已经明文规定要将碘元素加入食盐中,大家不要误以为就是直接将碘单质直接加入食盐中,其实我们加入食盐中的是碘的一种化合物—碘酸钾。碘还有很多用途,比如说碘酒。

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问题提出】溴跟碘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展示图片】观察各种状态的溴,碘,引导同学总结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溴单质是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碘单质是紫黑色的固体,易升华。溴和碘在水中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淀粉溶液遇碘变成蓝色,该性质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问题】它们这么重要,怎么获取它们呢?看一张海水中的元素分布图说明→它们在海洋中含量也是非常的丰富。

【追问】既然海水丰富的溴、碘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如何从海水获得对应单质呢?

【解决问题】

[活动与探究]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静置

观察实验现象。

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和新制氯水,,

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展示]液溴及碘单质

[质疑]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由几个实验对照来看:氯水和KBr、KI溶液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Br2、I2),溴水也可以和KI溶液反应,生成新的卤单质(I2)

[教师总结并板书]

将Br-、I-转化为单质的方法

Cl2 + 2KBr = Br2 + 2KCl

Cl2 + 2KI= I2 + 2KCl

Br2 + 2KI= I2 + 2KBr

【追问】如何将单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