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口论文: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我国失业统计改革研究论文

我国失业统计改革研究论文一、现行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一)失业定义中的“工作时间”定额太低在我国的调查失业定义中,把在调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均视为失业人口。
而国外的情况是:美国规定为在调查周内工作不满15小时,法国规定不满20小时者即为失业,他们的工作时间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1/3甚至达到一半。
这样一来,我国的工作时间标准就显得偏低,而且现实生活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一周工作一小时,按照我国目前的工资水平,一个普通人显然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活。
(二)统计范围狭窄我国目前对外公布的只有城镇登记失业统计,它以户藉为依据、是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产物,是户口与就业等各种社会待遇挂钩的结果,其统计的范围与国际通行的失业统计相比要小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包括城镇非常住人口。
我国的失业统计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进行劳动力抽样调查,而事实上,我国人口流动数量巨大,每年光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就有数千万,如果不对这部分人口进行失业统计,那么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政府不能知道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对其无法控制;而流动人口本身不能知道自己在本地区是否存在很高的失业率,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流向有很好的了解,造成了盲流现象和社会的不安定。
第二,没有把乡村人口纳入失业率的统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见表1。
而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乡村人口则占了70%以上的比重,见表2。
占人口总数及从业人员数如此大比重的乡村人口的失业情况在我国却一直没有得到反映,可以说是失业统计的重大缺陷。
而我国乡村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失业,只不过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隐蔽性强,因此长期以来没有被重视,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我国的失业统计就能忽视这一点。
此外,我国拥有1.3亿左右的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注:1996~2000年,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分别为:13508、13050、12537、12704、12820万人。
对我国失业统计问题思考

对我国失业统计问题的思考摘要:失业是世界各国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我国在失业统计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使得失业统计无法与国际接轨进行数据的比较。
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同时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我国失业统计在失业的定义、失业统计口径、失业统计制度、失业统计指标以及统计数据发布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目前的失业统计也有可以继续保留之处,应针对我国失业统计中的问题加以完善以利于国际间比较以及宏观经济分析。
关键词:失业;失业统计;统计体系完善一、引言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经久不衰的两个难题,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已逐年凸显,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打击使失业问题更加严峻。
然而历史上中国并非不存在失业问题,只是计划经济时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失业问题,以至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失业统计是空白状态。
而后我国建立的失业统计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二、失业的界定科学地界定劳动力资源及其相关的劳动范畴是正确统计失业状况的前提。
据国际统计惯例,劳动力资源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并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正在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
它又可以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供给的人。
具体划分见如下[1]:其中失业人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定义为在参照期内无工作,但目前能够工作并寻找工作的某一特定年龄以上(通常是16岁及以上)的所有人员。
我国目前有两种失业人口的定义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城镇调查失业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是指具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以内(16岁以上及退休年龄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而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定义为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具体是指劳动时间不到1小时),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具体是指如有工作,两周内可以上班)并正以某种方式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对完善我国失业统计体系论文

对完善我国失业统计体系的若干思考摘要我国现行失业统计体系较之过去已有重大改进,但在失业统计内涵的界定、统计外延过窄以及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法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我国现行失业统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失业统计指标方法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失业问题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且已构成改革能否平稳推进的约束条件之一。
因此,解决好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最紧迫的工作之一。
加强失业统计,以确保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失业统计的内涵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所谓失业就是劳动力的闲置,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在总量、结构、时间、空间上没有有效结合。
失业人口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滞留着的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或等待被重新招回工作的群体。
失业人口通常可以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两部分。
具体说,失业人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因工作合同已终结或暂时停止,目前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2)从未曾受雇工作,现正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但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工作,并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4)目前尚无工作,但已经安排好在某一段时期后开始从事一项新工作的人;(5)暂时被解雇而又没有薪金的人。
二、我国现行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一)失业人口的统计口径界定不准,标准不一致。
在失业人口的统计界定方面,一是年龄上限的问题。
我国很多超过退休年龄的人仍然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工作要求,他们虽完全符合失业的定义,但却没有被包含到失业人口中去,这必然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失业率和实际值偏离较大。
二是失业计算中的“工作时间”定制的标准低。
在我国的调查失业定义中,把在调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视为失业人口。
而按照国际惯例,失业统计范围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时间累计取得的报酬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我国的工作时间标准就显得偏低。
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引言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中国失业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以应对这一问题。
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失业原因1.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传统行业的衰退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导致失业问题。
许多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的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得传统工人的技能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许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岗位正在减少。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岗位可以被机器取代,从而导致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3. 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经济下滑导致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裁员成为了避免亏损的手段。
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导致了大量人员失去了工作。
4.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近年来迅速扩大,但是就业市场没有相应调整。
导致了大量的高学历人员无法找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使得毕业生难以找到稳定和满意的工作。
应对失业问题的思考1. 转型培训计划政府可以制定并实施转型培训计划,帮助失业工人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这些培训计划可以针对新兴产业进行,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创业创业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另外一种就业选择。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的培训和支持,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成本,并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以鼓励更多人投身创业行业。
3. 改善教育质量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应该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将实践教育和实习经验纳入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本篇文章就是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些探讨失业的论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在经济学范畴中,失业这一门课题。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一篇: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失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
在某些程度上,适当的失业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过高的失业率则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为了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失业率迫在眉睫。
关键词:失业;因素;影响;基本策略;一、我国失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我国现在实际情况来看,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依旧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的充裕使得很多人仍然处于未就业状态。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1992年之后,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随之在上升。
尤其2005-2006年的失业人数剧增,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依然显示出上升趋势,失业总量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已经很高了,但实际失业率还远高于此。
(二)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带来巨大失业问题目前我国有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这种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愈加严重。
以前的农民有大量的农耕用地,而且自己也比较安于现状,安安稳稳地种田。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不限于解决温饱问题,更多希望自己可以过上小康甚至更高层次的生活,于是很多80后的农民不安于在家种田,希望走出去能有更多的打工机会,这些劳动力便会向经济发达一点的城市涌入,造成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中国失业统计口径的反思

仅限于在 当地就业 服务机构正式登记 的失业人 员, 没有 正式登 记 的就 不算 在失 业 之列 ; 已登记 失 业人 员可 能 已经 重 新 再 就业 而未 取 消登 记 ; 记 登 失业人数仅限于城镇居 民, 等等- ] 】 。因此, 建议
对 中国城镇 失 业 登 记制 度 进 行 彻底 的改 革 , 是 但
低 限度 的工 作时 间等 方 面 各 国都 不 相 同 。各 国失 业 统计 标准 不 统 一 , 导致 国 际 间 失 业 统 计 指 标 不
具 可 比性 。
责任为依 据 , 况且法律规定 :6周岁 以上不满 1 1 8
周 岁 的公 民 , 自己 的劳 动 收 入 为 主要 生 活来 源 以 的 , 为完 全 民事 行 为 能 力 人 。也 有 部 分 人认 为 视 年 龄下 限过 高 应 为 1 5周 岁 , 观 点 也 不 合 理 , 该 因
2 1 2月 00年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u n lo h n o gIsiueo u ie sa dT c n lg o ra fS a d n n t t fB sn s n e h ooy t
Fb 0O e .2 l V0 . 4 N . 12 o 1
第2卷 第1 4 期
[ 作者简介] 贾小爱 , 8 年生 , , 12 9 女 陕西眉县人 , 常熟理工学院助教 , , 硕士 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 ,电子信箱) i a ( ja i xo @
1 6 e mo 2 .o
— —
6— —
国失业 统计 不具 国际可 比性 , 进 一步 完 善 , 这 应 但
样做 会遇 到诸 多困 难 。
一
为失业 统计 年 龄下 限应 该 定 为 1 8岁 , 由是 中 国 理 法定 承担 民事 法 律 责 任 的 年 龄 是 1 8岁 】 。很 显 然这种 理 由是 站不 住 脚 的 , 动 年 龄 的划 分 应 以 劳 能否参 加 劳 动 为标 准 , 不 是 能 否 承 担 民事 法 律 而
【推荐下载】关于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关于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希望可以改善我国在失业人口统计的体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我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为接近13.5亿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和调整和转变,失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人群也将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如何合理的解决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因而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必须准确,保证这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失业统计之前,一定要明确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界限。
在经济学上失业的定义就是劳动力处于闲置的状态,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
而失业人口就是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岗位,在寻找或者等待劳动机会的群体。
有效的分类就是:(1)因劳动合同的终结或者中结,当下正在寻求有报酬的岗位的人;(2)没有受雇工作过,正在找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的人员,想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工作,在找寻有报酬的工作的人;(4)当下没有工作,但准备在一定的时期后开始新工作的人;(5)暂时的被解雇,但没有得到薪金的人。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是,户口为非农业的成年人,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并在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中心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
二、我国现行的对失业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在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改进,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主要体现在事业统计的体系中不包括三类人群: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口;老年人口;城市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首先,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了只对城镇的失业人员进行统计,而对农业户口的失业人员采取忽略的态度,但事实是不做统计的失业人员占到社会失业人口的一大半,这样使得我国的失业队伍表面上开起来很小,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劳动力占到国家人口总数的70%,由于现在农村耕地的减少,生产方面对技术的要求提高,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下降,使得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闲置,这导致农民工市场的泛滥,形成大量的潜在失业人口。
浅析人口与失业问题

浅析我国人口与失业问题摘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发展中国的很多特质。
其中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和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伴随着失业和就业问题也逐步增加。
其中人口数目,人口质量,人力资源的错配,人口流动成为导致失业的一系列原因。
本文从庞大的人口数目,失业人口、失业率着手,浅析中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及其出现问题,失业状况以及人口与失业两者的关系,提出适合中国的解决失业方案。
关键字:人口增长失业人口人口流动失业率正文: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和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失业和就业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经济状况。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影响着中国的经济。
一、人口状况及其问题2010年中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中国人口达到13.7亿多,约占世界人口19%。
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中国人口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由如下五个特征:1.中国人口从高增长期进入低增长期回顾中国人口增长的过去,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
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
萨缪尔森在《人口原理》中提到,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加以限制的话,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所以从1969年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这一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到2002年,以下降至12.86%。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12658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万人,增长5.83%。
平均每年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推荐下载】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探究

[键入文字]
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探究
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改善我国在失业人口统计的体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我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为接近13.5亿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和调整和转变,失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人群也将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如何合理的解决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因而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必须准确,保证这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失业统计之前,一定要明确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界限。
在经济学上失业的定义就是劳动力处于闲置的状态,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
而失业人口就是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岗位,在寻找或者等待劳动机会的群体。
有效的分类就是:(1)因劳动合同的终结或者中结,当下正在寻求有报酬的岗位的人;(2)没有受雇工作过,正在找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的人员,想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工作,在找寻有报酬的工作的人;(4)当下没有工作,但准备在一定的时期后开始新工作的人;(5)暂时的被解雇,但没有得到薪金的人。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是,户口为
1。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我国政府调控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使失业者从新就业,提升就业率,不仅关系着失业者自身的利益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失业问题的不断涌现,解决失业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制度,提高公平意识,发展中小型企业,完善就业培训以及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或者再就业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失业,解决,制度ABSTRACT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socialist road face a dilemma. How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reduce 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regulation goal and responsibility. The unemployed from new obtain employment, promote employ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unemployed 's own interests,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our country economy whether develop healthily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re closely linked. Along with China's unemployment is ceaseles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strengthen the legal guarantee system, enhance the sense of jus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unemployed self-employed or again obtain employment become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problem.Keywords:Unemployment; Soive; system目录一.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5)(一)失业的定义 (5)(二)失业的国内外研究实践 (5)(三)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思路 (7)二.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5)(一)我国就业人口比例庞大 (5)(二)大量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导致城镇的失业不断加剧 (5)(三)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就业的程度 (5)(四)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及失业保险立法不足 (5)三.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一)人力资源的浪费 (5)(二)高失业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5)(三)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5)四.我国失业问题对策的思考及制度的完善 (5)(一)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5)(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控制人口增长 (5)(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做好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5)(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5)(五)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5)五.结论 (14)六.参考文献 (16)致谢一、失业问题相关研究(一)失业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做的定义是: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完善我国失业统计体系的构想

但是 ,调查 失业 制 度 也 有 不 足 之 处 :一 是 时效
地对失业登记的具体操作规定不完全一致;基层劳动 性 较差 ,不 像 登 记 失 业 率 那 样 ,可 以 根 据 报 表 汇 出 保障工作机构囿于人手不足、业务 良莠不齐等,难 以 月度数据 ;二是调查数据对市级 以下小 区域代表性
和 综合 治理 。因此 ,有 必要 立足 国情 并借 鉴 国 际做 法 ,改 造和 完善 我 国 的失业 统计 体 系。在 统计
方 式上 ,坚持 调 查 失业 率和登 记 失业 率并 重 ;在 主要 统计 指标 设 置上 ,形 成社会 调 查 失业 率 、城
镇登 记 失业 率 、农村登 记 失业 率 “ 驾马 车” 齐 头并进 的格 局 。 三
到 “ 不可承 受之重 ” 。城镇 失 业 登 记 统 计 制 度 的缺 陷 确反映我 国整体失业 状况方 面更具说 服力 ( 表 1。 见 )
局 限于行政登 记行为 ( 享受 不 到失 业保 险待 遇及 优 际劳工组织 推荐且 各 国普 遍采用 的失业 标准定 义 ; 对
惠扶 持政策 的失业 者而 言 ,失业 登记 并 没有 多 少 吸引 第 二 ,该 方法 注 重 失 业 率 的变 动趋 势 而 不 是 失 业 人
“ 控制登记 失业 率 ”纳 人 政 绩 考 核 ,一 些地 方 有 可 能 监 测宏 观 经 济运 行 和进 行宏 观 调 控 ;独 立 于行 政 管 采取消 极 的不 作 为 行 为 ,人 为 地 压 低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理 系统 之外 ,受 到人 为影 响 较少 ④。
率 。第三 ,难 以保 证 统 计 数 据 的 “ 真 性 ” 目前 各 纯 。
20 年第 3 09 卷第 1 期
关于完善我国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的思考

提出审批并变更合同 ,完善合同的变更流程 。
以取消财政拔款 ,同时革除资源效率低下及浪费 、事业企业机制
(5)高度重视企业合 同管理 。应对合同采取前期审查 、后期 不灵 活的体制性垢病。
备案的管理措施 ,企业 应每月或每季度将 合同的执 行情 况 、变化
四 、总 结
情况 以详细表格 的形式报办事处 ,由办事处设专人负责检查 、监督 ,
可怕现象 。
(7)加强 对专项 资金的管理。应建立 对专 项资金配置的预算 参考文献 :
.
管理制度 ;检查项 目编制预算与预算 执行 的偏 差及后者的合规情
【1】丁秀珍 .风 险管理 理论 视 角下 的高校 基建 工程 审计 风险 U1_南
况 ;关注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及调整情况的合规性 。
机制 和制 定概 念的前提 下,相关部 门进行 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考察 期间或没有T作 的时 间里寻找T作 ,所 以将其划分为 “失业”的
较少 ,并 不了解社 会就业 失业 的真实情况 ,导致 了其规定 的劳动 范畴。可这种统计的范畴往往具有局限性 ,统计范围主要集 中在
年龄接线和从事相关 劳动的最低时间还有待商榷 。
件 的人员 即为社会失业就业统计 的范畴 。相关部 门并未 明确界定 组织 的定义基本一致 ,基本认 为失业是指在有劳动能力和主动从
就业 概念 ,仅规定 了应 当进行就业登记 的三种情况 ,即与用人单 业能力的前提下 ,并未按照正常的工作任期或在劳动能力和年龄
位建立 劳动关 系的劳动者 、个体经 营者及 雇工 、灵 活就业 者。在 范畴未超出就业年龄的情况下进行就业工作。这类人员会在失业
总而言之 ,保证有效运用财政资金与公益性下能持续经营是
规范国内失业人口统计管理的探索

规范国内失业人口统计管理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如此严峻的失业形势,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积极促进就业,支持创业。
但是,由于过去失业人口数据的统计管理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情况,造成了人口失业数量统计的不准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规范国内失业人口统计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失业人口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1、统计范围不一致。
不同机构对失业人口的界定范围不一致,导致数据不同步,信息不全面,影响政策制定和决策。
2、统计标准不统一。
各个机构之间没有达成一致的统计标准,导致数据的符合率偏低,导致真实的失业数据无法被全面了解。
3、统计方式不科学。
目前失业数据的采集仍然使用传统的网格化调查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充分反映出实际的失业人口状况,造成数据的误差较大。
二、规范国内失业人口统计管理的探索1、建立国家失业人口统计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统计机构,指导各地区的失业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失业数据交流机制,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
2、统一失业界定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失业指标,明确失业人口的界定标准,避免各地区产生误差,从而准确反映失业人口的实际情况。
3、优化失业数据采集方式。
建立全面、有效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和共享,同时注重网络监管,科学评估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损失。
4、加强失业人口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
加强对失业人口信息的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恶意调取或者泄露信息,妨碍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强化数据分析和利用。
政府、民间团体和专业数据采集公司间的数据共享,使数据能够被更广泛地使用。
同时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利用,提升政府决策的精确性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总结为规范国内失业人口统计管理,需要建立全国性的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平台,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市场准确捕捉失业人口数量。
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实行上述措施,尽量减少不同机构、不同标准、不同方式带来的影响,提高失业人口数据的准确性,促进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推进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完善我国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摘要: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工具,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有助于深入把握失业现状和趋势变化,更好地推动就业促进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运作,更有效地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改善民生水平,建设和谐社会。
我国失业统计体系完善和更新需要在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改进失业量化统计指标、增加统计监测项目、拓展统计报告外延、强化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失业统计指标数据管理化统计指标计监测信息安全一、绪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国内近30年来呈现出一片持续高速发展的繁荣景象,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得政府职能和政策推行不断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失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引发政府的普遍关注。
它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就业政策是政府主导,政策实施效果取决于政策理念、政策结构和政策运行,政策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结合有限的政策资源,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和期待,以提高就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有助于深入把握失业现状和趋势变化,更好地推动就业促进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运作,更有效地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改善民生水平,建设和谐社会。
二、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的几点思考(1)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失业统计方法抓取的数据范围有限,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激烈竞争,它也不能及时抓取动态变化的失业信息。
鉴于此,政府应该把社会信息数据集中管理,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失业统计指标信息的定期采集、整理和分析,更好地把握失业状况以及趋势变化,以更及时有效的方式提供有效支持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改进失业量化统计指标。
失业的现状和趋势变化可以通过量化统计指标来反映,因此改进失业量化统计指标是进行有效失业统计的关键。
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失业的现象在所难免,现行的有关失业人口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统计系统里不包含农村的失业人口,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改善我国在失业人口统计的体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失业人口统计体系完善措施和建议
我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为接近13.5亿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和调整和转变,失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人群也将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如何合理的解决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因而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必须准确,保证这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失业统计之前,一定要明确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界限。
在经济学上失业的定义就是劳动力处于闲置的状态,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
而失业人口就是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岗位,在寻找或者等待劳动机会的群体。
有效的分类就是:(1)因劳动合同的终结或者中结,当下正在寻求有报酬的岗位的人;(2)没有受雇工作过,正在找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的人员,想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工作,在找寻有报酬的工作的人;(4)当下没有工作,但准备在一定的时期后开始新工作的人;(5)暂时的被解雇,但没有得到薪金的人。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是,户口为非农业的成年人,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并在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中心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
二、我国现行的对失业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失业统计指标问题的思考4000字

对我国失业统计指标问题的思考4000字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国际通行的失业统计指标,对比指出了国内失业统计指标存在的统计口径单一,统计范围过窄,年龄界定不合理及缺乏时效性等问题,在探究其存在根源后,针对性地指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善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失业;统计指标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失业统计作为反映失业问题的工具,也必然成为国家促进就业和控制失业的基础关注点。
只有当失业统计反映的数据真实有效时,国家才能及时地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发掘矛盾所在从而避免其消极影响。
然而,我国的失业统计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我国失业状况。
因此,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失业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劳动就业政策有重要意义。
一、与国际通行的统计指标对比我国现行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一)统计口径单一,难以反映真实的失业水平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用“调查失业率”统计指标。
“调查失业率”是采用国际通行定义并按照国际标准的调查方式取得的调查,是通过住户调查系统进行的失业统计。
而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采用的则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从失业救济部门登记表中获得失业人数而算得的一种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不仅指标涵盖面非常小,而且人为调控的痕迹非常明显。
一些国家失业率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2010年4月我国的失业率大约4.6%,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似乎不高,其他国家的失业率几乎是我国的2倍左右。
从表面看,我国失业率状况良好,但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可比性较小,实际上我国的失业问题仍较为严重。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至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比政府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4%的统计数据多出一倍。
浅谈对失业人口问题的看法

对失业人口问题的看法当前社会的人口失业问题饱受关注,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希望能够透过马克思资本积累的角度看待人口失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关于失业人口的出现问题,可以从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中找到答案。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外部竞争的压力作用下,随着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资本积累由最初的量的扩大到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是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现的,资本有机结构的提高就必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相对甚至绝对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化大生产的实现,生产对劳动者体力和技能的要求降低,使得妇女儿童等也能够参与其中,这无疑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大幅增加,自然人口的增长也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劳动力供给量,此外,我国农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减小也会导致大量的农业人口剩余,这部分人成为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
在这种劳动力供需失衡的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壮大成为一种必然,也成为失业人口问题的根本来源。
接着,从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会伴随资本积聚,并为资本积聚创造必要条件,而资本积聚又会加快资本集中,大资本则会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又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共同占有,以使生产关系相应适应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
这显然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产生冲突,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基本矛盾的背景下,工人阶级的追求自身就业保障与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
上面是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失业的普遍意义的分析,现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形成原因。
除了上述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外,我国还存在绝对人口过多,人口基数过大的问题,加上建国以来的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远远超过了生产过程的需要量。
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完善也是失业问题形成的一个因素,目前第一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大,而这些产业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必然不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地,随着机器排挤人工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产业甚至会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减少劳动力需求。
完善我国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

作者: 丁立宏[1];王静[1]
作者机构: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070
出版物刊名: 经济与管理研究
页码: 15-20页
主题词: 失业;失业率;统计指标体系
摘要: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对失业状况的监测。
因此,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对研究确定国家或地区失业规模和构成以及预测未来失业状况有重要意义。
本文借鉴国际劳工组织经验,对失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构建,并提出了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业人口论文: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失业的现象在所难免,现行的有关失业人口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存在一定的漏
洞和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统计系统里不包含农村的失业人口,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改善我国在失业人口统计的体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失业人口统计体系完善措施和建议
我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为接近13.5亿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和调整和转变,失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人群也将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如何合理的解决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因而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必须准确,保证这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失业统计之前,一定要明确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界限。
在经济学上失业的定义就是劳动力处于闲置的状态,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
而失业人口就是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岗位,在寻找或者等待劳动机会的群体。
有效的分类就是:(1)因劳动合同的终结或者
中结,当下正在寻求有报酬的岗位的人;(2)没有受雇工作过,正在找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的人员,想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工作,在找寻有报酬的工作的人;(4)当下没有工作,但准备在一定的时期后开始新工作的人;(5)暂时的被解雇,但没有得到薪金的人。
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是,户口为非农业的成年人,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并在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中心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
二、我国现行的对失业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在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方面具有非常大的
改进,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主要体现在事业统计的体系中不包括三类人群: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口;老年人口;城市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首先,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了只对城镇的失业人员进行统计,而对农业户口的失业人员采取忽略的态度,但事实是不做统计的失业人员占到社会失业人口的一大半,这样使得我国的失业队伍表面上开起来很小,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劳动力占到国家人口总数的70%,由于现在农村耕地的减少,生产方面对技术的要求提高,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下降,使得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闲置,这导致农民工市场的泛滥,形成大量的潜在失业人口。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当
下我国的劳动力拥有的平均耕地面积是4.2亩,而根据当下的生产力水品来计算,应该拥有的耕地面积应为8亩,这就代表我国农村需要将1.5亿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
另外,根据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导向,农村今后每年会增加五百到六百万的过剩劳动力。
其次,在老年人口的方面,我国劳动法限制是男至60岁,女至55岁,这种规定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已经需要进行改变,超过规定年龄的人口不进入失业统计的范畴,这样将失业人口的规模进一步的缩小了,国际上在失业人口这方面只限定了年龄的下限,没有上限,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劳动能力可以维持的年龄已经超过的规定的年龄。
再者,曾经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下岗之后,并没有纳入失业人口的统计范畴,下岗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必经的过程,这部分人只是从原先的单位领取所谓的救济金,基本的生活费用,根据我国的研究表明,在下岗的职工中,大约有75%需要再就业,因而他们也应该纳入失业统计的范畴。
三、改进现行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有效措施
失业的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国家问题,关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保障。
只有做好就业的相关工作方可杜绝社会不和谐声音的出现。
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统计制度和手段,能够为政府及时而准确
的提供相应的数据。
(一)建立系统科学的统计体系。
在户籍方面应该打破原有的套路和限制,建立两套的统计体系:城镇的失业率登记以及失业劳动力抽样调查。
城镇的人口由劳动部门进行统计登记,所统计的范围应该是在城镇居住和工作的所有人口。
至于抽样调查可以由统计部门策划实施。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统计范畴应该拓展到农村。
抽样调查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周期较短的特点,对于提升失业统计数据的准确和真实有重要的意义。
城镇方面的失业人口在登记过程中需要的经费较少,而实用性较强。
(二)将年龄的上限去除,对下岗的失业进行有效的统计。
对失业者的年龄上限可不作限定。
在国外对失业通常规定年龄下限,退休后曾经工作并继续寻找工作者仍算失业。
显然我国这样的规定会缩小失业人口的规模。
随着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状况的整体改善,人均寿命延长,劳动能力丧失的年龄大大推迟。
所以,取消失业年龄上限,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
下岗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已经成为失业问题中的突出矛盾,失业登记不应该再排除他们。
他们中有的已经实现了再就业,有的通过各种形
式正在寻找工作。
对于他们中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应该和其他失业者一样,纳入失业登记的范围。
□
参考文献:
[1]杨宜勇.失业冲击波.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2]袁志刚.中国就业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李洪升.对我国现行失业统计的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4).
[4]刘娜.我国失业问题的统计问题和改进.统计与预测,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