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里尔克《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里尔克《豹》
作者:江丹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年第10期
摘要:本诗发表于1903年,堪称里尔克最负盛名的佳作。

奥古斯特·施塔尔对本诗的一句评语可以视为本诗的创作背景:“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

”的确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诗人对动物自然空间丧失的不满,并且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豹子生活空间给与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使我们羞愧地意识到人类为了自己的趣味无情而抹杀动物的天性,却还心安理得地把这种乐趣看做理所应当,殊不知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比刽子手更加的残忍。

然而笔者认为诗里豹子的象征意味更加深刻。

诗人由困在笼子中的豹子联想到现实中的人类,不光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对动物的残害,也使人类对自身精神的禁锢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使人们开始反思自身。

所以笔者认为本诗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将这两种价值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形象的语言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与阐释。

关键词:自然空间心灵禁锢无奈人类反思
一、动物自然空间的丧失
从这首诗的题目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巴黎动物园看到笼子里的豹子有感而发,然而诗的第一句就足以吸引我们的眼球,“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与普通的游客不同,诗人并不是以游玩的态度去欣赏动物,他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豹子的目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目光或者是神态应该是最能传达他的内心世界,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神态,常人与豹子两眼对视,恐怕多少都会有点恐惧,然而诗人不仅去观察豹子的目光,而且他看到了目光中露出的疲惫,看出人类为了自身的乐趣对动物的精神摧残,并且还乐此不疲,心安理得。

而他认为原因正是他周围走不完的铁栏杆,号称是速度之王的豹子本身应该生活在深山丛林中,而今却为了人类的乐趣,被束缚在这铁栏杆制造的天地内,“它觉得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它的生活被铁栏杆所束缚,终日囚禁在这个牢笼中,除了千条的铁栏杆,它的生活一无所有。

他本身应有的野性和霸气荡然无存,这是人类强加给他们的,在这种束缚之下野性转化为温顺,“强韧的脚步”迈出“柔软的步容”,“步容在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豹子速度超群,然而在这牢笼之中,却只能来回地缓慢踱步,迈着柔软的步伐,仿佛一个舞蹈演员,在舞台的中心围绕着一个点不停地旋转,身体的力量得不到发挥,只能在这来回的旋转中缓缓地落下,本身的野性和张力也只能在现实的牢笼面前低头,变得柔弱,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从这几句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的豹子,偶尔眼帘无声地撩起,周围的画面映入眼帘,然而周围的一切已经不能对它造成任何影响,所有的事物在他眼前也只是过客,从没在他心里激起一点涟漪,曾经野性的理想也只能在无力地四肢下化为乌有。

可以说诗人通过简短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形象
地展示了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的一个孤独、柔弱的的野兽。

相信许多人对于豹子的这种状态无不感到惋惜,更使我们开始反思人类对于动物的这种精神摧残。

二、人类精神的缺失
在此诗中,虽然每句都围绕着豹子展开,然而却在字里行间影射出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思考。

仔细想来人类与豹子的处境是一样的,许多人的周围不也是存在着“走不完”的铁栏杆吗?家庭、事业、婚姻、人生的种种难题就像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不可逾越的栏杆,永无休止,仿佛永远都走不完,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压得不得不向世俗低头。

人们常说,人活着很累,“累”在这里应该就是诗人提到的“疲倦的目光”。

用“疲倦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能看到什么呢,恐怕除了人生的“栏杆”,便没有任何“宇宙”。

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心灵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

在这样的环境下,特别是年轻人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踏进社会,就像在丛林里生活的豹子,野性张力十足,总是想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抱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当他踏入社会,却慢慢开始发现周围总是有走不完的“铁栏杆”,当他想凭着自己的意志奋起勃发时,却总是被四周的铁栏无情地击倒,他开始彷徨、迷茫、甚至恼火、焦虑。

然而在这个铁笼里走的时间长了,碰的壁多了,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自己的生活也不能逃离这个枷锁,若想不撞得头破血流,只能在这世俗所规定的圈内行走,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强韧的脚步迈出柔软的步容”。

“强韧”与“柔软”这两个词是诗人对豹子的描绘,想来诗人是用怎样的情感才记下了这细腻的一笔,这两个词不仅是属于豹子的,更是属于诗人所生活的整个人类社会的。

曾经的理想、斗志,也只能在这无数的束缚之中消失得越来越快。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无声”这个词道出了诗人多少的无可奈何,曾经的朝气却只剩下现在的无力,“一副图像侵入”图像的内容是什么,难道只是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吗?如果是普通的常见事物,又何来“侵入”一说呢?笔者想那必是心中儿时的痴狂梦,曾经深山里的无拘无束,不知是这种侵入式的画面力量过于微弱还是被尘世麻醉的神经已占主导地位,最后也只能在心中化为乌有。

三、总结
里尔克的《豹》这首诗在诗人细腻的情感下,通过对失去自由的豹子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存空间与精神空间逐步缩小的人类世界的缩影。

不仅使我们反思自身对动物的精神摧残,更引发了我们自身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反思。

其独特视角、细腻的观察和理解深深地触动我们的灵魂,“豹”以如此的完美的意象出现,以如此深刻的思想结束,“豹”的形象深入人心,读起来就像是一个隐形的自己,让我们陷入对自身无限的思考中。

参考文献:
[1][奥地利]里尔克.里尔克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马家骏.里尔克和他的象征主义诗歌[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