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新版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一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学案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一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学案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目标导航】1.通过分析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它们的递变规律,并由此认识元素周期律。

2.初步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自主学习】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概念:按__________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________变化,除____________元素外,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____递增到____的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除外)[议一议]1.解释下列问题:(1)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为什么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吗?(4)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吗?2.比较下列原子半径的大小:(1)r(Na)________r(S);(2)r(O)________r(S);(3)r(Na)________r(Na+);(4)r(O)________r(O2-)。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①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①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由Na~Cl,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________递增到________,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按硅、磷、硫、氯的顺序,由________递增到________。

②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核外__________________(O、F除外)。

③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关系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上述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2.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核外电排布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结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钠镁铝的活泼性顺序、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变化趋势、同周期元素化合价上升等,学习归纳思维方法。

2.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习演绎思维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发现简史,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

【教学设计】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熟悉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然后采用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得出以下规律:1.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即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内层。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步增加,每一电子层都容纳一定数目的电子。

3.再引导学生观察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探究排布规律,通过分析讨论下列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 为电子层序数)。

(2)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是8(氦除外)。

高中化学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2)

高中化学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2)

(3)碱金属单质熔点 ________ 。 (4)第 3 周期离子 Na +、 Mg 2+、 Al 3+ 、 P3-、 S2-、 Cl-的离子半径 ________ 。
(5)第 2、 3 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
________ 。
考点 元素周期律
题点 元素性质的相关综合
答案 (1)B (2)C (3)A (4)E (5)G
3.11~ 17 号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
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
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最终导致元素的非金属
B.最外层电子数
C.最高化合价
D.原子半径
考点 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题点 元素原子结构与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 B
2.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A . N 、 O 、 F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B. N 、 O 、 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 Na、 Mg 、 A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为+ 1、+ 2、+ 3,依次升高, C 项正确; Li 、 Na 、 K 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
属性依次增强, D 项正确。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①粒子半径: K +>Al 3+>S2->Cl -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 2S>PH 3>SiH 4 ③离子的还原 性: S2->Cl ->Br ->I - ④氧化性: Cl2>S>Se>Te ⑤酸性: H 2SO4>H 3PO 4>H 2CO 3>HClO ⑥非

苏教版必修2化学《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化学《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化学《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前言本说课稿以苏教版必修2化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为主题,针对该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阐述。

本单元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主、次能级的构成和电子的填充顺序;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3. 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电子排布; 4. 进一步加深对原子核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理解,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壳层、亚层和轨道的概念;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周期表和主、副族的划分; 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和规律性的定义等。

四、教学内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1 壳层、亚层和轨道 - 壳层是指原子中电子分布的能级,用 n 表示,第一层为 K 壳,第二层为 L 壳,以此类推; - 亚层是在壳层内划分的,用 l 表示,分别为 s、p、d、f 等;- 轨道是在亚层内进一步划分的,用 m 表示,分别为轨道 s、p、d、f 内的不同取向。

1.2 电子的填充顺序 - 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充在不同的壳层、亚层和轨道中; - 先填充低能级的壳层,再填充高能级的壳层; - 每个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同,s 轨道最多容纳 2 个电子,p 轨道最多容纳 6 个电子,d 轨道最多容纳10 个电子,f 轨道最多容纳 14 个电子。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1 周期 - 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行,共有 7 个周期; - 每个周期表示了一个新的壳层开始填充电子。

2.2 周期表 - 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壳层构造的表格; -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周期表中。

苏教版化学必修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化学1的基础上,学生已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所了解。

本单元则较为系统地学习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的重要原理和规律。

本教案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理解:(1).科学家得出元素周期律所用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重点有归纳与演绎。

(2).利用原子结构更好的学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典型应用示例,认识科学理论的应用价值。

1-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上述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对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的分析,学习归纳思维方法。

(2).利用练习巩固原子结构示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以及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

4.教学重点:(1).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二、教学过程[板书] [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问题情景]画出1-18号所有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与探究]按某些共同特征,将上述18种元素分组,说明你分组的依据及优势(注意:不能与图1-2重复)例如:可以按核外电子偶数分组,可以按单质状态分组。

[小结]科学理论来自于客观事实。

但科学理论在被证实之前,会有很多瑕疵,从简单到复杂,是所有科学理论的发展路线。

[问题与讨论]图1-2中核外电子排布依据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板书]1.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规律(1).核外电子依据电子能量的高低不同划分电子层(K、L、M、N、O、P、Q或n=1、2、3、4、5、6、7)。

离核近的电子层能量低,离核远的电子层能量高。

(2).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3).各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1、2、3…)(4).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思考](1).依据上述规律解释 Na 为什么不是?(2).上述规律能否解下列现象。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27中子 1.675×10 1.008 0-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8氢核外电子2.2×10m/s-2-10?乒乓球半径:4×10m;原子半径:n×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新版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表1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课时2 元素周期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掌握元素周期律。

(2)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比较或者推测元素的性质的强弱。

(3)能够根据实验的事实对元素的性质进行比较。

(4)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性质对比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从而得到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通过材料的阅读分析得到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2)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元素主要性质随着核电荷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及实质。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课前准备实验用品(9个小组分组实验):试剂:金属钠、镁、铝、酚酞溶液、2mol/L盐酸溶液、水仪器及用品:滤纸、小刀、玻璃片、砂纸、烧杯、试管(每组4支)、试管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元素的主要性质是否也会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板书]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指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元素主要体现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元素主要体现元素的非金属性。

[分析]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就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非金属性就弱。

[问题1]那么根据哪些实验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呢或者说是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呢?比如钠、镁、铝。

[学生讨论,总结][点评]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全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反应的难易程度程度(指反应的快慢及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必修2第一第二节,本节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以第三周期为例,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而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的最本质体现。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学生学习无机化合物的导航图,对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也渗透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概念,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类比迁移,自主总结出得出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相互关系,也初步理解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因此,只要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和适当的引导点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验证,完全将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学习中,并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同周期元素金属、非金属的递变规律;2、掌握并能运用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及总结能力。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创新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创新学案】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1.1.2《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基础知识】一、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科学探究1]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半径。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

【自主探究】(:①②③④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探求新知】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变化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最高正价│+│负价│=___________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________。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2课时教学设计

1-2 元素周期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核外电排布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钠镁铝的活泼性顺序、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变化趋势、同周期元素化合价上升等,学习归纳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及数据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4.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律。

5.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板书]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1][问题与探究]分析1-18号元素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与讨论]画出一个直角坐标,把1-18号元素的核电荷及其最外层电子数,标在该直角坐标中,然后把这些点逐一用线条连在一起。

(1)、说明你所画出的图包含的信息及化学意义。

(2)、该图能否说明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具有规律性?[板书]1.原子序数: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编号。

[思考题]指出自然界有那些现象具有循环重复的特征。

说明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2.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具有周期性变化: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增加到8(H→He为1→2)。

这种重复在现有全部元素中无一例外。

[问题与讨论]在一个直角坐标中,把表1-2中各元素的核电荷及其原子半径标出,并用线条连接。

把所得到的图与前边所画的图(核电荷--最外层电子数)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论]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原子半径均呈现周期性变化,且二者之间呈对应关系。

[板书]元素原子半径,随其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

[问题与讨论]在一个直角坐标中,标出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核电荷数,并用线条将各点之间连起来。

所得图与前边二个图做对比,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论]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主要化合价均呈周期性变化,且二者之间呈对应关系。

[板书]3.元素主要化合价随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

[作业](1)、为什么研究元素原子半径及其化合价时,都把稀有气体元素排除在外?如果把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及化合价与其他元素一同研究,则上述规律应如何修改?(2)、总结一下3-9号元素,11-17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学案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学案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2.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原子序数人们按______________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

2.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元素的性质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更多的研究表明,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______性和______性、元素的主要______(最____化合价和最____化合价)都呈现______变化。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即______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决定着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交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答案:预习导引1.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核电荷数2.元素核电荷数周期性金属非金属化合价高低周期性3.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预习交流:答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增大,但不呈周期性变化。

一、探究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观察教材图12中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如果从横向、纵向的角度观察,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你能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吗?原子序数在3~10之间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 D.化合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否都呈1~8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即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就会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第1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2)。

二、探究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根据教材表12,思考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是如何变化的?在教材第4页的表格中为何没有列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2(教案+习题)1.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2

苏教版高中化学2(教案+习题)1.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2
A.1.10 ×10-10mB.0.80×10-10mC.1。20×10-10mD.0。70×10-10m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SiH4<PH3<H2O B.酸性:H3PO4〉H2SO4〉HClO4
C.碱性:NaOH>Mg(OH)2>Al(OH)3D.金属性:Na〉Mg〉Al
14Si
15P
16S
17Cl
单质与氢气
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气态氢化物化学式
Si H4
P H3
H2S
HCl
最低化合物价
-4
-3
-2
-1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受热分解
稳定
②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探究活动:阅读并分析表-6,根据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结合表-5,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规律及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
教 学 过 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你知道其中的规律吗?
⑴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自主阅读:请阅读教材P5页信息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2-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2-苏教版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包括:1、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实质就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问题】:试根据元素周期律将1—18号元素排成一个表:学生活动:可能的结果是:具体分析表二:排布的原则是: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严格地说是外围电子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排满的同一纵行。

学生阅读课本第七页到第八页。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交流与讨论】(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2)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称为周期)、纵行(称为族)?(3)原子电子层数与周期表周期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的关系?【归纳与整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相同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7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又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小结论】1、周期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族。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课时教学设计

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结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习演绎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发现简史,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二、教学过程[板书] [第四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1][问题情景]把元素按元素周期律排成一个表格,这就是元素周期表。

[问题与探究]周期表中每一行为一个周期,每一列为一个族。

根据已学过的1-18号元素分析,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各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思考讨论](1)、指出周期表中有多少个周期,多少个族。

计算每一周期,每一族各有多少种元素?(2)、参照1-18号元素,指出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练习]依据碳、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必要的内容。

[板书](1)、核电荷数:碳氮(2)、原子半径:碳氮(3)、非金属性:碳氮(4)、氧化性:碳氮气(5)、热稳定性:甲烷氨气(6)、酸性:碳酸硝酸[结论]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随着核电荷递增,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与探究]根据氟、氯、溴、碘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对下列事实给出合理解释(1)、它们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

(2)、它们的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难。

(3)、氯、溴、碘的置换顺序为:氯>溴>碘。

(4)、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氟>氯>溴>碘。

(5)、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氯>溴>碘。

[结论]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学目标1.了解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表示上述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2.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核外电排布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结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教学重点1.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复习回顾】原子是有什么构成的?【板书】质子Z原子核原子Z A X 中子 A-Z核外电子 Z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板书】(边讲边画)【讲述】科学上形象地把能量不同的电子运动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称为第1电子层,也叫K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称为第2电子层,也叫L层;由里往外依次为第3,4,5,6…层,也叫M,N,O,P…层等等。

这样不同能量的核外电子就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

【设问】核外电子到底是怎样排布在电子层里的呢?阅读课本第2页【强调】按照这一规律,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设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除了要遵循刚讲的由里到外即能量低的先排,还需要遵循哪些规律?阅读第3页【交流与讨论】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电子层序数关系由教师引导推出结论2n2【小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为2n2。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4)核外电子总是由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进入能量高的电子层【课堂练习】1、判断正误2.质子数为13,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是()。

(A)符号:Al 结构示意图:(B)符号:Al3+ 结构示意图:(C)符号:Al 结构示意图:(D)符号:Al3+ 结构示意图:3、电子层结构和氖原子相同的-1价阴离子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一)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周期性变化规律。

3.通过图表来呈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

具体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可通过表格和函数图象来呈现。

元素周期律反映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以,要引导学生利用前一课时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点。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到具体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元素周期律在生产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过程
[引入]钟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再从零点到24点又为一天。

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生活中记时,一天以小时为序排列体现周期性,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那么,元素以什么为序排列表现出周期性呢?
我们在《化学1》中学习过许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它们之间是否有规律?这一规律是否就是周期性变化呢?
由于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为了研究方便,人们习惯上对元素进行编号。

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会变化的,所以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号,这种编号称为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ppt:2)
[板书]
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ppt:3)
1.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请1、2组的同学画出3~1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4组的同学画出1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全体同学画出1、2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从结果看,你认为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ppt:4—5)
[归纳](ppt:6)
[过渡]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情况:
[板书]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学生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ppt:7)
[提问]从表中的数据看,你认为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暂不考虑,因为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与其他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不同)
[小结]当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由大到小)
[投影](ppt:8、9)
大→小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数的递增而减少。

[提问]当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为什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会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小结]当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大小。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也逐渐增大,两者之间的引力也在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参照数据,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横坐标,以原子半径为纵坐标,作出图像。


[提问]当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你认为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会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会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


[板书]:
半径比较的规律:
(1)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小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投影]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ppt:11)
[提问]1~18号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已列在此表上,大家从表上看,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1→+7、-4→-1)。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下表,思考:元素的最高正价与什么有关?元素的最低负价与什么有关?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间有什么联系?(ppt:12)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
1~2 +1→0
3~10 +1→+5;-4→-1→0
11~18 +1→+7;-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板书]:(ppt:13)
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及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元素的负化合价(非金属具有)=8-最外层电子数
[小结]非金属元素一般具有可变的化合价,如C、N、P、S、Cl等。

请注意,以上规律主要是针对主族元素而言的,副族和Ⅷ族情况较复杂。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

19号以后的元素,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规律虽比1到18号元素的要复杂些,但总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1~18号元素的分析、探究,学习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为我们下一节课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