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个地方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记载文化的事物都已消失或损毁,唯独方言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彰显地方的文化。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对地域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
在长期的使用和改进过程中,除了发挥交流媒介的作用以外,方言也组成了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方言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所以,方言无疑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具有珍贵价值。
然而,时代总是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在迎来新的事物的同时,一些旧有文化也在不可避免地流失。
通用语言对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增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全民文化进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1956年1月28日,中央成立了由陈毅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同时国务院还做出决议,即于同年2月6日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语言统一势在必行。
中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
少数民族的语言就不说了。
即使汉语中也有多种方言,最主要的当然是以京腔为主的北方方言,即现在的普通话。
其他的主要方言如粤语、闽南语,从北方方言派生出来的西南(云贵川)方言,湖南的湘方言和江西的赣方言。
此外还有客家话、福州话、潮州话、温州话等次方言。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方言,是地域传统文化的载体。
然而,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开放的环境下,方言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不会讲方言,即使会讲方言也仅限于在家乡。
同时,多方面的因素也影响了地方方言的普及与方言文化的纯正。
很多人并不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对方言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上海方言与地域文化
上海方言与地域文化上海方言是指上海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属于吴方言的一支。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方言在中国方言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与其它方言相比,上海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语音方面,上海方言以舌尖音和舌尖半元音的出现为特点。
舌尖音是指舌尖接触上颚前部,而舌尖半元音则是轻声并非完全闭嘴。
这一特点使得上海方言更加清晰明亮,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此外,上海方言中的鼻音也十分发达,使得听起来更加柔和优美。
再次,在语法方面,上海方言有一系列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例如,上海方言中的疑问句往往以“不是吗?”结尾,代替了标准汉语中的疑问词“吗”。
此外,上海方言中也有很多特殊的语法结构,如“来-去”结构、上升-下降音调的使用等等。
上海方言不仅是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上海方言反映了上海人的语言智慧、文化习惯和地域认同感。
同时,上海方言也与上海地域文化相互影响。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上海的地域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
上海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比如外滩上的多座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物,代表了上海作为开埠城市的历史背景。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如上海城隍庙、豫园等,它们代表了上海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同时,上海的地域文化也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
上海是中国电影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戏剧产业基地之一、许多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和演员都在上海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上海方言电影《小流氓》、《一帘幽梦》和舞台剧《猫》等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域文化意义。
总的来说,上海方言作为上海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上海方言不仅代表了上海人的语言智慧和文化习惯,也与上海的地域文化相互影响。
通过对上海方言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海和上海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论文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语言逐渐产生了方言。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如果说文化是令人神往的夜空,那么这北斗七星将让我们感受到那异乎寻常的美。
如果说文化是一幅锦绣、那么方言就是锦上添花的点睛之笔。
它和文化是水乳交融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言与自然文化方言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方言可以让我们感受自然带来的错有致的感受。
方言既受自然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是自然文化的反映。
1、方言与地貌在社会生活中,方言与地貌名词有着深刻的联系。
用来形容地势形状的,如:滩、岗子、坳、坎、嘴等。
同一地貌的不同称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民的祖籍。
2、方言与生物方言与生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动植物的关系上。
对于植物而言,例如:桂花村、竹子林、马桑湾等,为植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地域研究方向。
对于动物而言,例如在四川某地方的:黄鳝坳、豹子沟、麻雀坪、豪猪湾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许多猛兽绝迹。
以方言形式保留下来的信息,为我们留下了研究飞禽走兽的资料,对了解自然环境的变故及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方言与人文景观尤其是乡土地名有对自然生存环境的重彩描画,有时人文生存环境的淡笔描写,还有对生存环境做出的当地人的心理意愿的深层反映,从而形成了形态极为丰富的地名描述色彩。
例如:形容生产设施的用,渡、桥等;形容人居环境的用,寨、铺等;形容文物遗迹的用坟、寺等。
二、方言与社会文化1、方言与人类活动①方言与农事民生从方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表现一定的经济生态面貌,有表现农作物、水果、蔬菜等的方言地名,如:棉花山、冬瓜湾、茶叶山等。
体现了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
②方言表现人类活动的特色例如:在四川有打麻湾,主要是因为该村种麻打草鞋的人特别多,所以因此得名。
了解不同地区的方言与文化
了解不同地区的方言与文化地域广袤的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方言和文化。
这些方言与文化彰显着各个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个性特征。
通过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的方言与文化,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的全面认知,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地域间的差异与美妙。
一、方言的地域特征中国方言的分布广泛,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每个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方言系统。
北方方言以普通话为基础,如京片、鲁片、冀片等;南方方言则以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等为代表;西南方言是以四川话、贵州话等为主;而西北方言则包括了宁夏话、甘肃话等。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语言多样性的机会。
二、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互动方言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承载了地区居民的历史、民俗和风土人情。
例如,闽南话是闽南地区的主要方言,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还代表着福建人民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在福建地区,人们通过方言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习俗,比如“浓情腔”、“洋葱头”等方言词汇蕴含着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
方言与地域文化还互为促进,方言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维护。
以湖南话为例,它是湖南省人民相互交流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湖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话通过诗歌、歌曲、戏曲等文艺形式,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方言借助地区文化的传承和流传,使人们对湖南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方言与沟通交流方言对于当地人而言是习以为常的语言工具,但对非当地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交流的障碍。
方言地区的居民在异地交流的时候,面临着方言不通的问题。
然而,正是这种方言的多样性,促进了跨地区的交流和了解。
人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经常会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区的方言。
这种跨地区的交流不仅仅促进了语言技能的提升,也促进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通过学习方言,社会各界的人士更好地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增进了地区间的友谊和互动。
方言类节目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方言类节目和地域文化的关系方言类节目和地域文化的关系一、何为方言类节目方言是一种以社会文化或地域文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句子结构、语汇及发音所组成,方言类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使用某种方言而非另一种方言,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籍贯和语言传承。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
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
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
《雾都夜话》是重庆人马及人于1994年9月创办的方言短剧栏目,十一年来,创重庆电视台文艺类栏目收视率之最,是重庆地区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唯一进入全国栏目总排名前十名的栏目。
紧随其后,2007年12月3日,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方言节目《说实在的》全新上马,自开播后收视率屡创新高,受众反响巨大。
二、方言节目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一种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语言的使用。
方言节目从受众反映来看,它提倡的更多的是一种“地域认同”。
人们对方言节目的追捧,实质上是对家乡和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方言节目之所以受到当地观众喜爱,不仅仅因为它贴近百姓生活,更因为它体现了人们对当地区域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方言类电视节目,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经调查,在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开办较早,并长期保持稳定收视率的地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的产生,在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它们的精髓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走向全国,在对外传播地域文化中,揭示了人性更深层次上的共性,使得具有地域文化个性的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备受全国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普遍喜爱,社会文化论文《方言类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方言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传承地域文化:方言是一种地域语言,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
方言词汇、语音、语调等方面都体现了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沿革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方言文化可以很好地传承地域文化。
2. 增强地域认同感:方言是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方
言文化可以增强当地人的地域认同感。
方言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当人们使用自己的方言时,会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更加强烈。
3. 保护文化多样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文化,这些方言
文化的存在保护了地球上的文化多样性。
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些差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世界,也呈现出人类在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4. 促进社会交流:方言文化可以促进当地人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因为使用相同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同时,方言文化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快地适应当地生活和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方言与地域文化关系浅析
方言与地域文化关系浅析语言是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的记载,而方言则是各地区独有的文化标签。
方言可以理解为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而地域文化则对方言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各地区文化差异越来越小,而部分地区的方言已经渐渐消失,但地域文化是值得被传承与记载的。
文章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方言与地域文化,选择以多种文化属性分析其与方言的关系,以便于探究地域文化与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标签:方言;地域文化;相互关系一、方言与地方历史语言是在人类文明中形成的标识,而方言自然也是如此,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也就是在地区内所通行的具有独特性的语言,在常规情况下,一定区域内会形成方言,同时也会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
对方言特征的研究必须结合地方历史才能够有正确的理解。
就客家方言而言,不同地区的客家人都是在历史上经由外地所迁入的,而客家话的形成则与移民以及迁徙具有重要关系。
不同地方的客家话也趋于一致,有关语言学家在其研究中指出,客家人比较关注客家的风土习俗,这一点促使不同地区的客家人都能够用较为接近的客家话进行沟通。
最初,中原地区内的客家人经过多次的遷徙,由此导致现代客家以及客家方言的广泛分布。
客家方言是在中原地区的汉语中所形成的,在客家人多次的迁徙中,受到不同区域内语言的影响而形成其独特性。
二、方言与地方环境所有的种族社会生活都是在固定的地理环境中发展而成的,而语言与文化则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签。
可以理解为,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而这种差异性促使了方言的形成。
在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过程中,方言中不少词汇被同化,而部分方言则保存至今一直被传承。
基于气候环境的不同,促使南方与北方的语言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的农作物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用大米制作而成的粉条被称之为米粉或是米线等;而北方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用面粉所制成的食物被称之为扁食。
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方言是指在其中一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
面有所差异的语言形式。
方言不仅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地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
地区的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经济发展以及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方言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通常是由当地人民在其社区内日常
对话中自然形成的。
方言往往与特定区域内的民族或地域相关联,其出现
和发展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方言在不同的地区可以表现
出各种差异,如语音的差别、词汇的变异、语法的变化等。
方言差异的形
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地理环境、历史事件、人口迁徙、宗教信仰等。
通
过研究方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
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还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方言
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特点。
例如,在中国广东省,粤语是当
地的主要方言,粤语中包含了许多与岭南地区特有的经济活动和产业有关
的词汇。
通过研究粤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构成,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最后,研究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还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思维方式。
方言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研究方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通常使用温和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
反映了南方人民传统的和谐与崇尚和平的思维方式。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地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特点。
方言的使用和发展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特点。
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和保护。
2. 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方言的使用能够促进地域内人们的紧密联系和感情交流,有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方言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方言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益。
同时,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4.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方言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方言的使用能够弘扬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方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对于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的方言使用与地域差异
现代汉语中的方言使用与地域差异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广大的华人社区分布在各个地区。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差异,中国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系统。
在现代汉语中,方言的使用对于地域差异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随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的差异,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方言体系。
例如,北方方言以普通话为代表,以其直接、豪放的特点而闻名;而南方方言则以悠扬、柔美的声调著称。
这种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使得方言成为当地居民身份认同和地域归属感的重要标志。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展现。
通过方言,人们可以感受到地区间的差异与特色,加深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二、方言的多样性与地域差异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的差异十分显著。
在汉语方言系统中,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和闽南方言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例如,在北方方言中,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共同语言;而南方方言则以各具特色的声调系统而著称。
这种多样性的方言现象,使得中国各地区的人们在语言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方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家庭教育、传媒媒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方言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更是与地域文化、历史、习俗等紧密相连的文化符号。
三、方言使用的地域差异在现代汉语中,方言的使用在不同的地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方言的使用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北方人习惯在口语中添加儿化音,而南方人则倾向于使用悠扬的声调进行语言交流。
另一方面,方言的使用也受到地域间的交流和移动的影响。
随着人们的移动和跨地区的交流增加,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如今,在城市中,普通话已成为主要的交流语言,尤其是在教育、政府和商业等领域中。
然而,即使在普通话盛行的情况下,方言仍然在某些特定场合和社交群体中保持活力。
例如,家庭、社区和地方文化传统的传承使得方言仍然在家庭和地方交流中被广泛使用。
地域文化与方言
地域文化的表现要素地域文化的表现要素有很多,如方言,饮食文化,民居建筑,民间信仰,民间技艺等,这些都是特定地理环境中特定人群的日常的,最一般的,普遍的行为习惯。
本课题选取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方言和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阐述。
2.1.2.1方言①方言方言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特点,中国幅员辽阔,方言的种类难以计数。
在北方,尽管有各种口音混在一起,但大致上只是音调不同,或者是少数意思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是在南方,不要说各个城市之间听不懂,甚至是隔一个村子都有各自语言,听不懂对方的讲话。
那么多方言,是地域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冒充,模仿是一眼就被揭穿的。
有着相同方言的人讲话会特别的亲近,很容易就让具有相同方言的人融在一起。
②方言之于景观表达方式景观也是一种语言,甚至早在人类学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故事以前,就在尝试着阅读自己所居住着的景观;早在其他信号和符号产生以前,景观就成了人类最早的教科书—风云的变化暗示了天气;涟漪和潮汐标示了水下的岩石和生物;山洞提供了栖身之地;河流衍生了人类聚居地。
从大的方面讲,有中国的自然式,也有西方的规则式,这就体现了景观的语言,即表达方式。
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方言。
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对美的追求方法,不同的对景观的表达方式。
景观中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形成了地域特有的景观风格。
2.1.2.2民居建筑民居建筑,就是普通百姓的住房,是地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中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造成各地居住样式以及形式的不同。
江南水资源丰富,所以大部分的村镇、城市的建筑基本上立于河岸两岸,将河流围成一条水街;民居,是当地居民,通过对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的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最适合当地气候、最融于当地环境,做符合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建筑。
正因为如此,民居建筑的建筑形式最具有实用性,空间布局显得相对的合理,建筑材料也是最具有当地的特色,而且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
方言与地域文化范文
方言与地域文化范文方言是指一种地方性的语言变体,通常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社群、民族或国家相关联。
与方言密切相关的是地域文化,即特定地区独有的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
方言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方言往往是以口头传承方式存在的语言变体。
它们源于人类社会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代表了人们在特定地域内生活、交往和思维的方式。
方言的存在使得不同地方的人们能够通过语言交流沟通,加深彼此的情感和认同感。
一方面,方言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故事和智慧。
通过讲方言,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地的文化传统,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中国的广东、湖南、四川等地,人们能够通过方言来表达地方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情感。
方言成为了这些地区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另一方面,方言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因为地域文化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个文化会反映在方言上。
词汇、语法结构和发音方式都会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产生变化。
例如,在中国的江南地区,方言中常用一些优美动听的词汇来形容自然景色或者情感,体现了江南地区秀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也在语言学和社会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方言变体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了解和保存方言和地域文化,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方言和地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方言的传承和使用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全球化的影响、通用语言的普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通用语言,方言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窄。
而一些地域文化也因为现代化的冲击而逐渐流失。
因此,保护和传承方言与地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与地域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资助语言研究和方言保护工作。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互动与影响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互动与影响汉语方言是中国人使用的各种方言,随着地理辽阔和历史长久的特点,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系统。
这些方言不仅仅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且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一、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互动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地域的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地域的特点直接反映在当地方言中,方言成为人们表达地域归属感和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方言词汇和语法结构中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元素,通过方言的使用,人们能够感受到特定地域的独特魅力。
同时,地域文化也对方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地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
例如,长江流域的方言在大开发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与当地经济的改变和社会变革有关。
方言的演变过程中,体现了地域文化与其他因素的互动和影响。
二、方言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域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方言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方言中的称谓、敬语等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反映当地的社会地位差异和人际关系方式。
例如,在某些方言中,对长辈的称呼非常重要,这反映了当地社会对尊重和传统价值的重视。
其次,方言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文学艺术和传统习俗方面。
各地方言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演绎有着独特的贡献,方言中的俚语、谚语和民间故事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习俗方面,方言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一些地方的婚礼习俗和祭祀活动中,方言被广泛地应用,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传统。
三、地域文化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方言逐渐受到标准普通话的冲击和影响。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
许多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重视方言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节庆、民俗活动等形式,使方言在当地社区和社会中得以流传。
同时,地域文化的传统教育也对方言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方言与中国文化范文
方言与中国文化范文方言是指在不同地区、社会群体中形成并被使用的特定语言形式。
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理的因素,各地区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与中国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方言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各地方言的形成与演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红楼梦》就大量使用了北京方言和苏北方言。
方言也成为中国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中的一部分,通过方言的运用,使作品更加贴近当地人的生活,表达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方言也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得到了体现,许多古代音乐作品中的曲调和音律都受到方言的影响。
其次,方言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不同的地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
不同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
方言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习俗,还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举个例子,广东话中有大量与海洋、渔业相关的词汇,这反映了广东地区的海洋文化和渔民生活的特点。
同样的,四川话中的一些词汇和口音体现了四川人豪爽、直接的性格特点。
最后,方言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方言不仅存在于汉族地区,还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方言在不同的地域中形成和传承,在文化交流、民俗传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广泛而多元的特点。
总之,方言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方言在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映了中国地域的特色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方言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国家的特色。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汉语方言的形成与传播是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里,不同地域的方言各具特色,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方言的形成源于对不同地域形成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适应,也彰显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反映。
每个地方的人们通过方言表达其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个性。
例如,四川方言的幽默风趣、广东方言的直率坦诚,反映了当地人民的豪爽和乐观向上。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表达。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方言对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言与地域文化通过语言的共通性使得文化得以快速传播。
例如,江浙地区的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人们通过方言的交流,加深了互相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融合。
方言与文化交流的互动也推动了方言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不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人口流动,媒体的发展等途径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方言的交流使得各地的方言逐渐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发展。
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了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的重要任务。
然而,方言与地域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方言的存在造成了语言的碎片化,增加了人们相互沟通的难度。
因为方言的不通用性,人们在跨地域交流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这也间接地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隔离和对立。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中国的各个地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加紧密,也对方言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
地域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方言在不断演变和适应新的环境。
总的来说,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方言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底蕴。
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中国地域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推动方言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方言与中国文化
方言与中国文化方言与中国文化方言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普通话之外的一种语言变体,由于地域差异,中国各地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不仅仅是语言的变体,它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地域特色,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方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大、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这些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文化。
例如,四川话中有许多独特的俗语和成语,如“巴适”、“撒娇”等,这些词汇与四川地区的独特风俗文化紧密相连。
方言中的民俗文化不仅是地方特色的象征,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其次,方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具有自己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方言语音的变化和独特的词汇使用方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上海话中的独特语音和词汇成为了许多作家的创作素材,如严歌苓的《岛上书店》就充满了上海方言的韵味。
方言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不仅能够表达当地特色,更能够传递情感、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再次,方言对于中国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方言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独特性,当人们听到这个方言时,会立即与某个地方联想起来。
例如,广东话在全国享有盛誉,就代表了广东地区的特色文化。
方言给人们带来地域认同感,使其感到自豪和归属感。
方言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塑造了中国的地域文化多样性。
最后,方言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普通话作为标准语言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然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正逐渐被边缘化。
在这个背景下,对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方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保护方言不仅是保护地方文化的一种措施,更是保护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方言背后的文化现象
方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方言是一种地区性语言变体,通常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社群或族群中使用。
它是一种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反映了特定地区或社群的文化、历史和身份。
方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现象,涉及语言、社会、历史和心理等方面,对于研究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生活、劳动和交往的环境。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和社会习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系统。
方言可以通过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从而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的方言系统中,不同地区的方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历史、民俗和地理环境。
比如广东话、四川话、上海话等,都代表了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特点。
通过研究方言,可以深入了解各地的传统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方言与社会交往方言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具有共同方言的社群中,方言不仅是彼此交流的工具,更是连接彼此情感和认同感的纽带。
使用方言可以增强社群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和谐与稳定。
与此方言也反映了社会阶层、地位和身份。
在一些社会中,特定的方言可以标志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身份,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隐性规范。
通过方言的使用,人们可以获取对方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信息,从而进行恰当的社交互动。
三、方言与历史传承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历史传承。
在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是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中的词汇、成语、谚语等,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及其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为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化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语言材料。
通过研究方言,可以还原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文化演变和文化交流,为保护和传承地区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方言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研究地区社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方言与心理认同方言在个体心理认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方言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语言变体,是人们根据地域、历史和社会因素而形成的语言差异。
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方言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作为特定地域内的语言变体,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特征。
在不同地方的方言中,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普通话存在差异,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在中国的不同方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习俗和民间故事。
无论是南方的粤语还是北方的官话,方言中都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俚语、民谣等,透露出地域文化的内涵。
方言还包含了地域文化中的特殊习俗、宗教信仰等信息,这些都是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方言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同时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地域文化中的历史、地理和社会因素都对方言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方言的形成与地域的物质环境有关。
例如,在山区和海岛地区的方言中,常常存在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对事物的命名和感知方式的不同。
地域特征会对语言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方言的演变与地域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这也直接影响着方言的变化。
方言会随着地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而演化出不同的特点和特征,这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方言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风貌和历史记忆,通过方言的传承,地域文化在新的时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方言受到了普通话的冲击和威胁。
很多地方的方言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导致地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振兴方言。
让更多的人了解、使用和传承方言,是保护地域文化的关键。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方言是指一种在其中一特定地区或群体中使用的语言变体。
方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方的方言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
方言中的词汇、语法、发音特点等元素都与当地的文化密不可分。
例如,在中国,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但各个地方仍然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方言。
这些方言反映了中国各地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如四川话、广东话、北京话等。
其次,方言是文化认同的标志。
人们使用特定的方言,表明他们属于一些群体或地区。
方言在语言使用中承载着个体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和地域身份认同。
方言使用者之间可以通过方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互动、沟通和交流,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比如,在英国,伦敦的方言与苏格兰的方言存在较大差异,方言差异成为了各自地区的文化认同的象征。
此外,方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口头传统、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文化元素。
方言的使用传承着地方的文化智慧和传统知识,让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方言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特色。
例如,在英国苏格兰高地,苏格兰盖尔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言,它承载着苏格兰高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最后,方言可以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认知。
方言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接触和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交融。
当人们学习和使用方言时,也会了解方言所属地区的历史、风俗、习惯等,从而推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地的方言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共享,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方言与地域文化
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
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依存、相五影响相与推进的。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时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文化的我体是语言,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方言。
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城文化; 换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者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便是条便捷的途径。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止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方言与地方历史我们都知道,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在的方言的许多特征只有联系地方史料才能正确理解,比如人家所熟知的北京市的地图中可以发现100 多条森林和动物有关的地名榆林、梨园、黑枣沟、鹿时,这说明早期的北京一带曾经是森林繁皮、虎豹出没的地方。
闽语区大家都知道的“妈祖”“天妃”也进入了方言口语:泉州人把间面目威严的女人的称为为“天妃妈”,由此可见历史人物在当地的深远影响,在方言中留下的印记。
(二) 方言与地理环境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
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方言词汇有的相应地更替了,有的则固执地传承下来。
不论是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方言差异,或者是不同时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语言变迁,对于方言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就文化史的方面说,从方言词汇也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比如,在高原地区有塬,梁,沟,在丘陵地带有墩,坑、坪。
在沿海有岛、屿、礁、港、洲。
河网地区有浦、读、涌。
这些不同地理区域的不同地名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在方言中凝固下来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地域的多个文化特征,来揭示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关系。
让我们感受地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生活。
【关键词】方言地域文化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前言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
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
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是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正文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一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者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便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视角?应该着重发掘哪些方面的语言事实,考察哪些方面的文化特征?一方言与地方历史我们都知道,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存的方言的许多特征只有联系地方史料才能正确理解。
比如闽语区大家都知道的“妈祖”、“天妃”,也进入了方言口语:泉州人把面目威严的女人喻为“天妃妈”。
由此可见历史人物在当地的深远影响,在方言中留下的印记。
语曰:“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
”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后,外省各种移民民系在四川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聚落形式,各从其俗,各得其所。
与外人交流用四川官话,平时家人聚谈或同籍交谈则用原籍方言,谓为“打乡谈”。
例如“打帮帮腔”本指川戏高腔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后台专人紧接台前人物的唱腔或道白,以传达烘托句中人物的复杂感情活动和心理活动。
“打吆喝”打招呼:是人们相遇时即兴的问话。
在四川传统教育中特别包含了“要喊人”,开县人打招呼,开口闭口都是“你俩儿”,显得十分亲热。
这些方言以其多样性、地域性、原生性、世俗性和生动性的特色,反映了地方的特有风貌和四川人的天性机智和幽默,展示了无所不在的生活情趣和哲理,闪烁着瑰丽的地域色彩,是一笔重要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宝贵。
二方言与地理环境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
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的词汇手段的称述。
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方言词汇有的相应地更替了,有的则固执地传承下来。
不论是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方言差异,或者是不同时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语言变迁,对于方言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就文化史的方面说,从方言词汇也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比如,在高原地区有塬,梁,沟,峁,在丘陵地带有墩,坑、坂、坪。
在沿海有岛、屿、礁、港、洲。
河网地区有浦、渎、涌。
这些不同地理区域的不同地名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在方言中凝固下来的差异。
在山说山,山区、丘陵地多有“山前、山下、山顶、山脚、山崖、山沟”一类地名;在海说海,沿海地区则多“海滨、海口、海涂、海湾”一类地名。
也有说出矛盾的,比如,云南管湖叫海(洱海、程海、阳宗海);福建管海叫江(鹭江、石井江、涵江)。
昆明有许多谚语就是拿山、水、树木做题的:水到沟自开,花开蜂自来,树多水自流。
更有四川方言的“酸不隆冬”:引申义为扭捏动作。
例如:酸不隆冬那个样子哦。
旧时农村,家家皆备酸青菜,人人喜食。
开江地处水源台地,多喀斯特地貌,故县人谓其水质“硬”,长期饮用,尤其需要食用酸性物质加以调和。
三方言与地方习俗索绪尔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名族的也正是语言。
”民俗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说风俗习惯具有地方性。
民俗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的语言,它必然活跃在民俗领域,语言和民俗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民俗的地方性往往会在方言中表现出来。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广大农村的小农经济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各地形成了许多有同有异的习俗。
各种习俗在不同方言中都有不同的名称。
从命名称谓、红白大事、四时节庆到民间信仰、地方神只、行业褒贬,明目之多,难以计数。
清明上坟或称“扫墓,拜纸,拜山”;端午节单是节日名称就有“端阳、端午、五月五”等说法。
闽台两省共同祭祀的海上保护神妈祖就有“天妃,祖妈、圣母、开台妈、崇福夫人”等名称。
对于不同职业者的称谓,有的含有敬重的褒义,有的含有轻蔑的贬义,往往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对各种职业的评价标准。
闽南话称道士为“师公”,称和尚为“和尚仔”,称基督教徒为“食教的”。
广东话干脆把说话啰嗦的人叫“讲耶稣”,这都表现了早期对外来宗教的某种排斥心理。
福州从事烹调、裁缝和理发手艺的人甚多,旧时曾经散布全省,本地方言对这些靠手艺吃放的劳动者是尊重的,称为“厨师父、衣裳师父、剃头师父”。
都老师和中医都称先生,这是全国普遍的说法,但是内陆山区常有“天地君亲师”的灵位放置厅堂来供奉的习俗,并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俗谚;闽南话则把教书和寡妇列为同等的吝啬者,对老师并不十分尊重。
四、方言与文化心态这里说的文化心态指的主要是在一定地域里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当然有许多是全民族相一致的,其中也有一些特别的是在本地社会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近年来,汉语西宁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研究的视角一般在词语汇释、语音、语法等方面,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从“党家”、“亲戚”等语汇看血缘观念最明显的特点是:标榜共同的祖先,其目的在于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亲疏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义务。
在中国,这种观念由来已久。
《礼记·大传》说:“同姓从宗,合族属。
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于是在汉语语汇中就出现了“父党”、“母党”等语汇。
《尔雅》对“父党”一词的解释是“父之党为宗族。
广东地区无论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还是在过去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一直都曾领风气之先。
这是广东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广东地区的人们对其地域文化的珍爱,也成为华夏多元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这种对地域文化的珍爱,有时一不小心跨越了界限,走向了相对保守的地方文化心态,以致在全国范围内,人们总觉得广东多年来虽有闯劲,但缺乏创意;虽有勇气,但缺乏大气;起步很早,但难以迈出更大的步子。
这种格局上的缺憾,一定程度上来自广东地区人们文化心态上的相对保守。
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不自今日始。
早在唐代,广州就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
那里的商业运作早已十分惯练,商品经济意识可谓广泛地深入人心,粤语口语中的一些说法就充分表现了这种意识,并且成为培育这种意识的世代相传的教材:“利市”意为发红包,给红包在其他地区通常理解为送人情,在这里是希望带来更多的市场上的赢利。
“着数”是对上了账,这账并不是中性的、客观的,而是有利于自己、占了便宜的,用普通话来解读就是“合算”。
“发”、“发达”在广州话只用来指“发财”,看来,发财事关重大,其余都是次要的、派生的。
“卖广告”就是登广告,明明是拿钱付出的,却不说买,因为只要有人看了广告、买了你的商品,广告便有了赢利的效果,粤语的这个说法是符合商业运作的规律的。
“揾钱”是找钱,谋生、经商、挣钱都可以说“揾钱”,这说明商业经营最重要的是找到门路,获得市场需求的信息,而不能守株待兔、坐等是不能渔利的。
这类方言词还有很多:“帮衬”意为光顾,“断市”是脱销,“发市”就是成交、买卖兴隆,“发钱寒”是财迷心窍,“吉屋”是空屋(空、凶同音避讳)。
看来,在生意场上的竞争有时是有运气的,广府人不怕死,却怕衰。
在广东话,“衰”的本义是运气不好、倒霉,也引申为糟糕、缺德、下贱,并常用来骂人:“衰人、衰公、衰仔、衰婆、衰女、衰神”都是这类骂人话,在岭南先民眼中,衰败可能比生病和死亡更加可怕。
因为那是无法预料、也难以救治的。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流行语已经蔚为大观,自成体系。
语言的变化发展从来都是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一种力求变化的创新心理。
由此,网络流行语当之无愧成为信息时代的“社会方言”即是网络流行语渐成时尚,社会方言记录当今时代深层的心态。
语言学家们就将这些“网语”做了分类,包括符号语(如^O",代表一只可爱的小猪),谐音语(如885,帮帮我;酱紫,这样子),字母语(如BT ,变态;PFPF,佩服佩服),旧词新义(如恐龙,指长相很丑的女性;天才,天生蠢才)……如今,如果你还不认识“囧”、“槑”、“烎”,你还不会说“杯具”、“酱紫”、“7456”,你还不知道“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那你就彻底“OUT”了!2004年,电影《手机》中的一句台词“做人要厚道”不经意成为当年的第一网络流行语。
社会学家就指出,实际上是说出对建立社会良好诚信度的希望。
2008年的第一网络流行语“打酱油”也是如此。
此话是广东电视台就陈冠希事件采访一路人说的,之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打酱油”传递的,除了有审美疲劳外,还包含了一种无奈,甚至是无语。
至于2009年忽然流行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背后是“无聊文化”。
当时,成千上万“魔兽”游戏玩家在等待服务器重新开放,从而引发一种集体的无聊感。
由此,一句最普通的话,被给予了丰富解读。
还有“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
来源是易中天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
“杯具”一词,精妙地传达着现代人对人生况味的集体谐谑。
一开始,网络流行语只是人们的‘假肢’,但现在,它进入现实成为真实,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祖宗言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和原生性的存在,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保证,也决定了祖宗言必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地以其特定本质和开放系统而显示其自身活力,从而与普通话并行不悖。
当今社会急剧转型,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祖宗言”自身也将必然地变化发展,与众多传统文化资源一样转化为一股文化软实力。
更多了解祖宗言就更成为了必要。
包括“祖宗言”在内的诸多“民族民间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给我们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万世繁荣昌盛的民族振兴之路”。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管窥我国方言系统有些许帮助,对于我们保留民族语言,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保留祖宗留给我们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