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保障患者疾病检查的准确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方法:通过对某医院中在2011年以来接收的一些患者关于血脂检查报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访问,察看其身体状况。结果:经过我们的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医院中被检查出来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患有冠心病的机率是非常大的,占到大约93%。结论:血脂检查的情况对于发现患者患有冠心病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得患者早些发现自己的病情,以采取及时医治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麻烦。

标签:血脂异常;冠心病;研究进展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几十年前国外的医学专家就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有了众多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我国的医学工作人员在借鉴国外的医学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也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展开研究[2]。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结合我国的中医原理以及西方医学中以往的医学专家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我国的医学工作人员的步伐就显得更加的顺利,同时,也得到了国际方面的相关认可。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更加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某医院中在2011年以来接收的一些患者关于血脂检查报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访问,了解血脂异常检查对确定冠心病的意义。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向医院一些血脂检查科的一些工作人员询问近些年来的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的现状,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血脂异常的分类,见表1。

临床上医院对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项目:当患者来到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检测血脂的常规检测指标主要有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LDL-C。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 I、apoB、Lp (a)等。

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患者的检测资料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确定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联系。

结果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率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也具有很长的历史但是,目前的社会情况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上面。这也使得现今血脂异常的人群逐步增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因此,当今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也就更加显得重要,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讨论

针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治疗以及防止血脂异常情况的发生,从而预防冠心病的突发,以下我们将为这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合理的日常饮食。我们都知道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饮食方式而导致的,尤其是有关血脂方面的疾病。因此,一个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是健康的保障[3]。

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全面的体检。有时候我们身体所存在的疾病是无法自己感觉出来的,这就需要借助于医院的科学仪器[4]。所以,为了使我们的身体长期处于良好的状况,我们就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科学的措施。对于这一方面,城市中的居民比较重视,但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此方面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体检就是无法实现的,也难以受到重视。

加强体育运动,保持积极的心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运动是健康的保证。在日常的闲暇时间,我们可以多做一些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5]。当然,如果检测出血脂异常,我们也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身体的康复具有很大的意义[6]。

综上所述,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在当今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必须要结合以往的科学研究,再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造福于患者。

参考文献

[1]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5).

[2]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5).

[3]李莹,陈志红,周北凡,等.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7).

[4]李莹.我国人群血脂的流行病学[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5).

[5]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缺血性心血管病:一个反映血脂异常潜在危险的新指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2).

[6]王薇,赵冬,刘静,吴桂贤,等.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

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