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 2014.11

作者简介:邹瑞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刘明星,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职教研究

协同创新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协同的核心是校企协同,通过开展协同创新、协同管理,增强合作驱动力,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提高合作效率,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目的。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政府机构等主体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

一、汽车专业校企协同的动因分析

1.来自汽车产业的动因

首先,株洲汽车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株洲现有汽车相关制造企业160多家,汽车维修企业200余家,汽车零部件经营商户达4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企业总资产达130多亿元。株洲市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其中,整车产品产值500亿元,零部件产品产值300亿元,汽车服务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达到60%以上。《株洲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将“鼓励支持全市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汽车制造相关专业,大力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作为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仍会稳定增长。

其次,汽车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校企协同创新。在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参与校企协同创新,可以借助职业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来自职业院校的动因

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类人才,需要校企协同创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最终要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在市场接受企业的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符合市场需求是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汽车企业具备培养汽车类技术人才的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经验,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其次,推进学校专业建设,需要校企协同创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学校要想推进专业发展,就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包括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需要学校适时对市场的需求作合理预测,以调整专业的比重和设立新的专业。

第三,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需要校企协同创新。学校需要把科研成果变现才能弥补科研过程中消耗的人、财、物等资源,为进一步的科研打好物质基础。同时,科研成果作为一种显性知识,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运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才能由潜在生产力外化为现实直接生产力,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社会发展。校企协同创新可以成为技术转移合作的切入点,或者是与技术转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能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二、株洲汽车产业与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2011年5月,“株洲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扩大变更为“湖南汽车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单位71,其中汽车制造与维修服务企业21家、汽

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邹瑞睿刘明星

摘要:文章以株洲汽车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分析株洲当前汽车产业与地方性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的动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地汽车产业校企协同创新发展进行个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株洲汽车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高职院校;协同创新

14

2014.6 2014.11

车行业协会2家、开办有汽车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43所、企业研究机构5家以及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等。集团的成立,为校企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承担了相关企业216项次的横向课题或技术工艺革新,开发申报了48项发明专利,开展了2.1万人次的在岗职工继续教育;所辖职业院校在册学生32.5万人,与汽车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达到9.3万人,每年向汽车及相关企业输送5万多名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湖南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的,当前株洲汽车产业与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还存在许多问题。

1.政策支持不够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法律法规对校企协同创新的合作准则与运行机制进行权威与完整规范,学校和企业所签订的协议缺乏规范性文件,履行协议缺乏监督协调,对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少法律约束。缺乏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协同创新的配套奖励机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企业难以得到政府所给予的必要的成本补偿和政策优惠。校企之间至今未建立起二者长期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2.企业参与不够,学校一头热难坚持

株洲汽车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如湖南汽车工程职院与很多知名汽车类企业有合作,但是本地企业不多。企业主动与学习联系“校企协同创新”的不多,很多企业都没有听说过“校企协同创新”这个词。部分企业认为培养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事情,与企业关系不大。有些企业不乐意安排学生进厂实习尤其是适应性实习,因为大多学生不具备真正上岗进行顶岗实习的能力,开始只能进行一些较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出于企业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不愿意让实习学生知道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加上企业出于安全与法律原因,不愿为学生的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承担潜在的风险。

学校与企业合作中,学校既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校企合作前,学校要找市场,找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校企合作意向确定之后,学校要考虑合作的内容,还要考虑如何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加强联系与沟通,还要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有关实习材料、安排实训项目、监控实训质量和效果等等。学校负担过于沉重,难以持久坚持。

三、基于株洲汽车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策略

1.立足汽车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校企协同创新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如株洲市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强大的组织协调功能,在政策层面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建立系统全面的引导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进行规范,减少校企合作过程产生的纠纷。株洲市内开办汽车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可与重点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联合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制定《校企协同创新联盟章程》,设立校企协同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探索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部门对接,行业协会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接,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接,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搭建校企广泛交流、沟通的平台,从软、硬件条件上帮助校企实现信息在彼此之间的高效传递、震荡。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对于校企合作中的课程、专业、项目申报、实施给予支持。

2.依托汽车产业,实现校企利益共享,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地方职业院校要依托株洲汽车行业优势,通过服务汽车企业,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获得看得见的利益,学校则从中获得大量实验平台、教学基地和科研项目,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良性互动、互利共赢。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企业从学校获得技术支撑,学校从企业获得了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学校与企业互换了各自优势,弥补了各自的劣势。抓住校企利益共享这个主体内部协同创新的核心,合理配置双方资源和优势要素,进行全面共享和有机融合,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保证双方的利益分享最大化,保证协同创新深入、持久。

3.服务汽车产业,共建校企协同教育平台,做到教学协同、文化协同、评价协同

(1)根据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校企合作

职教研究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