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
XXXX
(XXXX大学,XXXX学院XX系,XX,4XXXXX)
摘要: 随着温室大棚的普及,温室优良的种植环境同样非常适合害虫的生长繁殖。
农药的使用
让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药残留也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生物防治控制温室害
虫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我国针对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关键词:温室白粉虱;丽蚜小蜂;生物防治;低温贮存;蜂卡
Research in Encarsia formosa(Gahan)control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in our country
WANG Run-Zheng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0 , 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gerrnhouses , the excellent growing conditions of green-
houses are also ver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pests. The use of pesticides leads the pests get
stronger resistance to pesticides, and the pesticide residu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
ous. In this situ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biological control to control the pests of green-
houses hav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you that the research of
using Encarsia formosa(Gahan)control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 in our cou-
ntry.
Key words: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 Encarsia formosa(Gahan); biological
control; cold storage; Bee card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属于同翅目粉虱科(Homoptera:Aleyrodidae),是一种世界上非常普遍的多食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寄住范围非常广,除了蔬菜中的黄瓜、茄子、辣椒、豆类、白菜、芹菜等外,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草、烟草等共121科898种植物[1]。
温室白粉虱主要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通过直接刺吸危害、传播植物病毒、引起植物生理混乱、分泌蜜露诱发真菌病害,给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3]。
蚜小蜂科(Aphelimidae)寄生蜂在针对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
其中,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Gahan)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属(Encarsia),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
丽蚜小蜂是一种致死取食型寄生蜂,是目前公认的防治温室白粉虱最好的寄生性天敌,已在许多国家进行商业化生产并推广应用。
丽蚜小蜂通过取食和寄生这两种方式控制烟粉虱,其生殖方式为单寄生、孤雌生殖,且能避免自身重复寄生[5]。
1927年英国人Speyer最早用丽蚜小蜂控制温室白粉虱,随后其他国家开始引入使用,我国于1978年12月初从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引进丽蚜小蜂[6]。
1. 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1.1确定丽蚜小蜂放蜂密度
有研究表明,随着丽蚜小蜂的释放前期白粉虱虫口密度的增加,丽蚜小蜂对白粉虱的抑制作用降低,寄生率也降低。
说明丽蚜小蜂的繁殖速度滞后于白粉虱,因此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时,应在发生的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释放丽蚜小蜂最为适宜[7]。
有研究显示丽蚜小蜂的释放方法可如此:以番茄为例,当每株番茄上温室白粉虱成虫在10头以下时,每667㎡释放丽蚜小蜂卵2000头,隔一周释放一次,持续3-5次;当每株番茄上温室白粉虱成虫在20-30头时,每667㎡释放丽蚜小蜂卵3000-4000头为宜[8]。
1.2丽蚜小蜂和黄板联合使用
丽蚜小蜂可寄生温室白粉虱的若虫,而对于成虫来说,温室白粉虱对于黄色有强烈的趋性,故而用黄板对于温室白粉虱的成虫有较好的诱杀作用和预测作用。
有研究显示,黄板和丽蚜小蜂联合控制烟粉虱可以达到虫口减退率最高91.64%的效果[9],而对于温室白粉虱还没有相应的结果[7],但是可以估计联合使用的效果和烟粉虱的效果应该差不多,会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黄板底部与植株顶部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顶部,当温室白粉虱沾满板面时需及时清理涂油[10][11]。
1.3与浅黄恩蚜小蜂联合使用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是一种兼性超寄生蜂,既是白粉虱、烟粉虱类的适宜寄主,但其雌蜂更偏好利用丽蚜小蜂作为次级寄主来繁育自己的雄性后代[12]。
尽管如此,多数田间和温室试验表明兼性超寄生蜂与初级寄生蜂共存不会降低害虫防治效果,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混合防止白粉虱也不例外,且研究表明,两种寄生蜂以1:1比例混合释放可以将温室白粉虱持续稳定的控制在较低水平[13]。
1.4光照和温度的影响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极大的影响到丽蚜小蜂的滞育发生与解除,也是工厂化繁育的关键[14][15]。
根据研究显示,温度、光周期对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羽化率等有明显的影响,且当温度为26℃,光照为13h时,丽蚜小蜂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较高且羽化出蜂率最高[16]。
1.5 不同寄主植物的影响
据研究显示,丽蚜小蜂寄生率最高是在番茄上,可达84%,其次为菜豆、烟草、棉花,黄瓜上寄生率最低为26.9%[17]。
据研究表明,植物在健康状态下挥发物质种类及挥发量均较少[18],但是被刺吸式害虫趋势危害后,释放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都会明显发生变化[19][20],而通常植食性昆虫天敌的到来,恰恰是植食性昆虫为害寄主植物时,植物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引诱的[18][21]。
另一方面,如黄瓜叶片腺毛较粗,密度较大,严重阻碍丽蚜小蜂对寄主的搜寻,导致寄生能力下降[22]。
除此之外,植物自身营养状况也对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23]。
1.6农药对丽蚜小蜂的影响
1.6.1农药对丽蚜小蜂成虫的影响
据研究显示,在以下杀虫剂中除10%灭蝇胺处理成虫死亡率为72.9%外,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3%啶虫脒、4.5%氯氢菊酯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联苯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15%哒螨灵乳油,这些常用剂量的杀虫剂处理成虫死亡率均在90%以上[24]。
而对于杀菌剂而言,例如50%多菌灵、75%百菌清、60%甲霜灵、50%异菌脲、15%三唑酮对成蜂影响较杀虫剂小[25]。
1.6.2 农药对丽蚜小蜂卵及幼虫的影响
以上各类杀虫剂除了灭蝇胺外,都对丽蚜小蜂卵及幼虫致死效应很高,即使幼虫和卵存活,也很难发育至蛹期,基本也不会羽化[24]。
对杀菌剂而言,危害就小很多。
1.6.3农药对丽蚜小蜂蛹的影响
丽蚜小蜂寄生在温室白粉虱体内,蛹期有蛹壳保护所以除了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化学杀虫剂外,其他杀虫剂均对丽蚜小蜂羽化影响较小[24]。
杀菌剂对寄生伪蛹较为安全[25]。
2.丽蚜小蜂的低温贮存
想要大量释放天敌昆虫,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积累足够的天敌昆虫数量,而这正是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和田间释放的前提,也是害虫生物防治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因为天敌昆虫和杀虫剂不同,贮存时间一般都很短,而且释放之前需要大量储备,为了延长天敌昆
虫的贮存时间、保证充足的天敌昆虫释放数量、进而实现田间同步释放,低温贮存技术就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我国就丽蚜小蜂低温贮存也做了许多研究[26]-[28]。
通常低温贮存丽蚜小蜂的伪蛹,低温贮存不仅影响丽蚜小蜂的羽化率,更会对成蜂的产卵量产生影响[26]。
研究表明,以3日龄褐蛹于11℃下贮存10d,可以将蛹期从6-7d增加到15d左右,而且这种方法对丽蚜小蜂整体品质的降低最少[27]。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温室温度在20℃和32摄氏度之间最适合放蜂;因为低温影响品质,故而通常要增加放蜂量;低温贮存20d以上会严重影响羽化率和产卵量,因此失去贮存意义。
3.丽蚜小蜂的工业化生产简介
丽蚜小蜂工业生产技术流程:培育室培育白粉虱敏感植株清洁苗→接种粉虱→粉虱培育→成虫→产卵(2周)→若虫→小蜂接种→小蜂黑蛹→粉虱和黑蛹分离→采收黑蛹叶片→室内阴干→制卡→包装→贮存(低温)或应用[29]。
通常将丽蚜小蜂伪蛹密集放在一张卡片上,称之为蜂卡。
通常蜂卡每张有1000头黑蛹,羽化率为75%左右,每张卡可供释放温室面积230-50㎡,寄生的小蜂羽化后可进一步扩大寄生,一般一季番茄释放1-2次,可保证整季不受白粉虱为害[29]。
4.结语
生物防治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大趋势,寄生蜂作为重要的一类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
近年来,温室中温室白粉虱的危害越趋严重,常年使用农药也导致害其抗药性的增加。
虽然我国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的时间比较短,但在生物防治上也做过很多成熟的研究,也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并已经大规模推广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防治的效率可以随着方法的成熟可以更加提高,农药的减少和农药残留的减少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巨换梅.浅谈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4(3): 113-114.
[2]Brown J K, Czosnek H. Whitefly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es[J]. Advances in Botanical Research, 2002. 36: 65-100.
[3]Inbar M, Gerling D. Plant-medi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whiteflise, herbiores, and natural enemies[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08. 53: 431-448.
[4]Williams T. Invasion and displacement of experimental populations of a conventional parasitoid by a heteronomous hyperparasitoid[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 6(4): 603-618.
[5] Hoddle M S, van Driesche R G, Sanderson J P. Biology and use of the whitefly parasitoid Encarsia formosa[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98. 43(1): 645-669.
[6] 田毓起, 魏炳传, 严毓骅.引进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初步观察[J].农业科技通讯, 1979. 9.
[7] 李洪安, 王萱, 李响等.李亚晓峰和黄板诱杀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7).
[8] 柳斌.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技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
[9] 陈丹, 王玉波, 王惠卿等.丽蚜小蜂与黄板联合使用对设施番茄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11. 48(5): 841-847.
[10] 白全江, 陈静, 李笑硕等.利用丽蚜小蜂及物理等综合技术措施防治温室蔬菜白粉虱
[J].2007. 5: 79-81.
[11]朱国仁, 张芝利, 康总江.利用丽蚜小蜂和黄板诱杀综合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初报[J].中国蔬菜, 1983. 03.
[12] Zang L S, Liu T X, Wan F H. Re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autoparasitoids in biological control. PloS ONE, 2011. 6(5): e2032.
[13] 刘林洲, 戴鹏, 吕兵等. 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22): 4837-4841.
[14] Saunders D S. Insect photoperiodism-the clock and the counterer.a review[J]. Physiology Entomology, 1981.6(1): 99-116.
[15] 朱楠, 郑礼, 刘顺等.光周期及成虫期补充营养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 2007. 23(3): 290-291.
[16]朱楠, 王玉波, 张海强等.光周期、温度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 2011. 38(4): 381-382.
[17]徐维红, 谷希树, 刘佰明等.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发育、存活和增殖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7. 6: 73-75.
[18]Loughrin J H, Manukian A, Heath R R, et al. Volatile emitted by diffrernt cotton varieties damaged by feeding beet armyworm larvae[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95. 21(8): 1217-1227.
[19]Tallamy D W, Raupp M J. Phytochemical Induction by Herbivores[M] . New York. Wiley, 1991.
[20] Tollrian R, Harvell C D. The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Inducible Defenses[M]. Princeton, US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21] Turlings T J C. Exploitation of herbivore induced plant odors by host-seeking parasitic wasps[J]. Science, 1990. 250(4985): 1251-1253.
[22]王东升, 吐尔逊, 郭文超等. 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52(4): 699-704.
[23] 卢伟, 侯茂林, 黎家文等.植物营养对植食性昆虫行为与发育的影响[C].中国云南昆明, 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
[24] 徐维红, 谷希树, 刘佰明等. 常用杀虫剂对粉虱天敌-丽蚜小蜂的致死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08:23(2): 188-190.
[25]王玉波, 何晓庆, 郑书宏. 不同农药对丽蚜小蜂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蔬菜, 2006: 8: 21-22.
[26] 刘建军, 田毓起. 丽蚜小蜂的低温贮藏[J]. 生物防治通报, 1987. 3(1): 4-6.
[27] 陈倩, 肖利锋, 朱国仁等. 低温贮存被寄生的烟粉虱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20(2): 107-109.
[28] 何笙, 陈卉, 韩振芹等. 温度计低温贮存天数对丽蚜小蜂成虫羽化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9): 3905-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