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巴颜喀拉块体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综合参量变化特征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强震形势分析
1 0
高
原
地
震
第2 6卷
图1 1 9 9 7 12 0 1 4年 巴颜 喀 拉 块 体 7级 以上 地 震 分 布
图2 东 昆仑 断裂 带 4 0 0年 以 来 ≥7级 地 震 空 间 分 布
1 . 4 东 昆仑 断裂 带古地 震分 布
空 区镶 嵌 配套 的特 征 , 是 7级 以上 地震 孕 育 的典
1 9 0 0 年以来的地震资料显示, 青海省约有÷
斗
的 地 震 能 量 是 在 东 昆仑 断 裂 带 上 释 放 的 ] , 如
1 9 0 2年 都 兰 西 7 . 0级 、 1 9 3 7年 阿 兰 克 湖 东 7 . 5
级、 1 9 6 3年 阿兰 克 湖 西 7 . 0级 和 2 0 0 1年 昆 仑 山 口西 8 . 1 级 地震 均发 生在 东 昆仑 断 裂带 西段一 中
关 键词 : 东昆仑断裂带; 巴颜喀拉断块; 强震危险性
中图分类 号 : P 3 1 5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5 8 6 X( 2 0 1 4 ) 0 3— 0 0 0 9— 0 5
0 引 言
东 昆仑 断裂 带是 中国大陆 内部 一条 巨 型左旋 走 滑为 主 的活动 性断 裂构 造 , 横 穿 于青海 省 中部 ,
西8 . 1 级 地震 ( 图1 ) , 巴颜 喀 拉断 块 已成 为近 1 0
多年 中国大陆 地震 活动 的 主体 地 区 。
1 . 2 东 昆仑 断裂 带地震 能量 释放
0
绵延千余公里。实地考察表 明, 该断裂带第 三纪
晚 期 以来 有 明显 的多 起 活 动 , 尤 其 是 全 新世 时期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山西及邻区速度场和应变场的变化
图 1 山西 及 邻 区 的 地 质 构 造 与 单 元 划 分 图
在构 造上 , 山西 及其 邻 区可划 分 为鄂 尔多斯 地 台 , 大
同忻 州盆地 , 渭盆 地 , 台山和 太行 山 5个地 质单 汾 五
元 ( 图 1 。 山西 地震 活 动 强 烈 , 震 活 动 主要 分 见 ) 地 布在 中部地 堑带 及其 两侧 。山西 的地震 活动 主要 是
地 堑带 及其 两侧 地壳 运动 差异 引起 的弹性应 变 能长
维普资讯
第 2 第 4期 5卷
20 0 7年 1 2月
华
北
地
震
科
学
Vo . 5. o. 12 N 4 EARTHQUAKE CI NC S E ES
文章 编号 :0 3—1 7 ( 0 70 —0 3 —0 10 3 5 2 0 )4 0 1 6
震 后 的增 量 应变 场 减 弱 了 基 本 应 变 场 E—w 方 向压 应 变 的积 累 , 鄂 尔 多 斯 西 部 的增 量 应 变 场 增 加 了 E—w 方 向 而
压应 变 的 积 累 。
关 键 词 : 仑 山 ; 震 ; 度 场 ; 变 场 昆 地 速 应
中 图分 类号 : 3 5 7 P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0 引言
在 山西 中部 , 自新 生 代 以来 形 成 并 不 断 发育 为
汶川大震孕震机理及昆仑山大震对汶川发震断层提前失稳的影响
构造块体模型及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 三维刘启元、王椿庸、丁志 峰和楼海等对青藏高原地区地震波三维速 度结构的研究结果,对不同块体采用不同参 数。 1. 拉萨块体上地壳层杨氏模量相对较小,而 塔里木块体相对较大。青藏高原地区下地 壳层均考虑为软弱层,其中羌塘及川滇菱 形块体的下地壳层相对更软。 2. 龙门山断裂带及其东侧地区的介质强度明 显大于西侧。对青藏高原东缘及以东地区, 考虑了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的地壳介 质强度大,而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松潘、 甘孜一带地壳层的介质强度相对弱,特别 是中下地壳层。
模拟计算得到的位移速率场 模拟计算得到的位移速率场 计算
(沈正康提供)
模拟计算得到的震源机制分布图
地震震源机制分布图(许忠淮) 地震震源机制分布图
断层失稳危险度定义
G = τ /(σ ntgφ)
σn为法向应力 τ为剪切应力 φ为摩擦角
剪应力越大,危险度越大 法向应力越大,危险度越小 摩擦角越大,危险度越小 失稳危险度的大小取决于三者的综合效果
5. 昆仑山大震破裂过程是在近东西走向发震断层上发生相当规模的左旋走 滑错动和大震总体破裂方向自西向东发展,均引起了发震断层南侧昆仑块 体的向东运动和一定规模的变形,使得其东边界断层中低倾角的汶川大震 发震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变能积累增强,看来,对已处于危险度较 高状态的汶川大震发震断层的失稳起了促进作用。 6. 应变率强度分布图显示高原东部整个边缘地带均接近应变率强度的陡变 带。其中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陡变最为明显,西侧应变率强度是东侧的近 4倍,而且断裂带东侧应变率强度等值线衰减比西侧快。反映了汶川大震 逆冲型发震断层地区独特的特征,与发震断层西侧上盘的逆冲规模大于东 侧四川盆地俯冲的事实一致。 7.应变能密度分布图显示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宽度相同其走向与断裂带走向 一致的高应变能密度带中,在上地壳层这个带的东西两侧是应变能密度较 低的地区,而在中地壳层,其强度在断裂带东侧逐渐向东衰减。西侧应变 能密度高,而东侧应变能密度较低。 8. 上述研究表明在印度板块强烈推挤作用和高原各构造块体相互制约及龙 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特殊构造环境中,高原地壳物质向东水平运动,受到 龙门山断裂带东侧介质刚性强度较大的四川盆地阻挡,使得汶川大震发震 断层在大震前已积累了相当水平的应变能,并同时处于力学上的不稳定状 态。
巴颜喀拉块体强震活动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关系
O 引 言
2 0 1 0年青 海 玉 树 7 . 1级 地 震是 青 海 省 近 2 0 年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也是继 2 0 0 8 年 汶川 8 . 0级 地震后 国内发生 的破坏 最为 严重 的地
2 0 1 0年 4月 1 4日 5时 3 9分 玉树 4 . 7级地震 发生
条 深大 断裂带 。 巴颜 喀拉 地块南 边界为玛 尼一 玉树一 甘孜 断 裂 带和 鲜水河 断裂带 ,全 长约 2 0 0 0多公 里 ,为
一
该 断裂带 中段 ( 青 海格 尔 木一 玛 沁 ) 晚更 新 世 晚
期 以来 的 平 均 左 旋 滑 动 速 率 为 1 0 m m/ a~ 1 2 . 5 m m/ a , 在东 段 ( 青 海 玛 沁 以东一 甘肃 武 都 ) 的多条分 支断裂 带 中 , 主 断裂 带 的平 均左 旋 滑 动
2
高
原
地
震
第2 5卷
2 0 0 k m 的长条 形地块 , 地块 主要 受北 西 西 向走 滑
上地震 活 动具 有 频次 高 、 频度 大 、 周期 短 的特 点 ,
断裂控 制 , 块 体周缘 断裂带包 括 了东 昆仑 断裂带 、 玉树一 甘孜一 鲜水河 断裂带 和龙 门山断裂 带等 多
动 特征 。从 2 o 0 8年 玉树地 区地 震 活动 变化 、 巴颜 喀拉块 体 北边界和 南边界 强震 呼应及 块体动 力 学过 程
进行 了地震趋 势预 测的 思考 。 关键 词 : 玉树 7 . 1 级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强震活动
中图分类号 I P 3 1 5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5 8 6 X( 2 0 1 3 ) 0 1 -0 0 0 1 — 0 9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其邻区块体运动及块体边界带形变特征
第6期(总第438期)国 际 地 震 动 态No.6(SerialNo.438)2015年6月RecentDevelopmentsinWorldSeismologyJune,2015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殐殐殐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届博士论文摘要(Ⅰ)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其邻区块体运动及块体边界带形变特征陈长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 P542; 文献标识码: A; 犱狅犻:10.3969/j.issn.0235 4975.2015.06.0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犕S8.0地震发生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NE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汶川地震震前巴颜喀拉块体相对四川盆地的东向运动速率比龙门山断裂带的运动速率高出近两倍,说明从巴颜喀拉块体中东部到四川盆地存在着明显的速度衰减。
作为华南块体一部分的四川盆地非常稳定,速度的衰减主要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西侧的巴颜喀拉块体东部,GPS资料与地震活动性揭示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向东运动的速度并非连续性的递减而是呈现分块运动的性质。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存在哪些次级块体?这些次级块体的形变运动特征如何?块体运动变形的动力来源?各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运动、变形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如何?开展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构造变形场的定量研究将为上述问题的解答提供可靠的依据,深化对大陆构造变形和高原隆升机制的认识,加深对汶川地震孕育、发生机制的理解,为关于青藏高原变形特征的各种动力学模型和假说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同时为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定量的依据。
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GPS资料的处理分析、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特征及地震活动性的研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场等资料以及F检验法,对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进行活动块体的划分。
在活动块体划分结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各活动块体的运动特征和变形方式、块体边界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块体运动、边界断裂带变形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断裂的跨断层形变与地震活动
巴颜 喀 拉 块 体 边 界 断 裂 的 跨 断 层 形 变 与 地 震 活 动
刘 冠 中
( 中国地震 局地 质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2 9 )
中 图分 类 号 : P 3 1 5 . 7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0 2 3 5 — 4 9 7 5 . 2 0 1 5 . 0 7 . 0 0 8
主 要 由一 系列活 动 断裂 在 闭锁层 之 下 的长 期 运 动所 引起 ,我们 采用 非连 续 形 变 的半 无 限弹 性 空 间断 裂位错 模 型来解 释 青藏 高 原 东北 部 的 G P S三维 地 壳运 动 速 度 场 的特 征 :首 先 对 该 区 域的 1 7条 主要 活动 断裂进 行 了模 型化 ,具体 包 括 断 裂 的分 段 和 各 段 闭锁 深度 、走 向、倾 向 、 倾角 及运 动速 率先 验值 的赋 定 等 ;然后 以该 区域 5 5 7个 G P S水平 速 度 矢量 和 3 3 7个 GP S垂 直速 度 矢量为 约束 ,以最佳 的拟合 反演 获得 了所 有 断裂 段在 闭锁 层 之下 的现今 运 动速 率 。结 果表 明,采 用 断裂位 错模 型和 合理 范 围 内的断裂 运 动速 率 ,能够 令 人 满意地 解 释 青 藏高 原 东
态 ,现今 的沉 降或 隆升 区域 与高原及 周 边 的新构 造 地貌 盆 山 区域 有 较好 的对应 ,凡 下 降的 区
域普 遍 对应着 新构 造运 动 的盆地 区;其 中,高 原 中南部 的 弱隆升 甚 至 下 降与 高海 拔地 形 对 比
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付广裕;张勇军;刘少明;孙少安;刘冬至;李辉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04()z1
【摘要】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新疆、青海交界处的昆仑山(36.2°N,90.9°E)发生8.1级地震.震后又相继发生5次5级以上的强烈余震.其主震和余震基本上都在东昆仑断裂带的两侧或断裂带上.这次地震虽然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但研究大震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局部重力场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大地震与局部重力场动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对捕捉地震前兆减轻未来地震的灾害,却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总页数】1页(P12)
【作者】付广裕;张勇军;刘少明;孙少安;刘冬至;李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J], 付广裕;张勇军;刘少明;孙少安;刘冬至;李辉
2.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预报的再讨论 [J],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
3.对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后中国大陆地震形势的一点认识 [J], 苏乃秦
4.对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后地震形势的初步估计 [J], 姚立珣;虞雪君
5.太阳活动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的相关性讨论 [J], 郭增建;韩延本;吴瑾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颜喀拉块体强震活动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关系
巴颜喀拉块体强震活动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关系马玉虎;马辉青
【期刊名称】《高原地震》
【年(卷),期】2013(025)001
【摘要】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巴颜喀拉地块北、东、南边界带的构造特征、各个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地震活动,从而探讨了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前巴颜喀拉地块地震活动特征.从2008年玉树地区地震活动变化、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强震呼应及块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地震趋势预测的思考.
【总页数】9页(P1-9)
【作者】马玉虎;马辉青
【作者单位】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GPS应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关系 [J], 李承涛;苏小宁;孟国杰
2.基于库仑应力改变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序列的触发关系及其构造意义 [J], 贾科;周仕勇
3.巴颜喀拉块体北和东边界大地震序列的关联性与2008年汶川地震 [J], 闻学泽;杜方;张培震;龙锋
4.1947年达日M7.7地震对巴颜喀拉块体边界断裂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刘雷;李玉江;朱良玉;季灵运
5.巴颜喀拉块体东南缘应力演化及鲁甸地震自发破裂模拟研究 [J], 廖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强震灾害演进特征及减灾对策
44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陈林,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四川省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首席规划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专家库专家。
长期从事城乡空间防灾减灾规划研究工作,近年来多次参与团体标准《西南民族村寨多灾种应急疏散空间韧性规划指南》(TCSUS 62-2023)的技术讨论。
主持、主设100余项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获国家级、省级优秀项目奖10余项。
引言进入21世纪后,受喜马拉雅板块与亚欧板块运动影响,横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板块进入强震活跃期,自2001年昆仑山口发生8.1级地震以来,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和2022年泸定6.8级地震。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虽然震级明显低于九寨沟地震和泸定地震,但是死亡人数却远远高于上述九寨沟、泸定两次地震,其原因值得深思。
由川西、甘南及周边地区为主要地域构成单元的东缘地区(图1),也是青藏高原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上述强震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灾后伤亡人员的致死、致伤原因分析,发现自2013年之后,在地震等级近似、烈度相同的条件下,人员伤亡原因已发生明显改变,由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而死的人员大幅降低,而由于高山深切河谷地区山体滑坡、落石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大幅提升;此外,以发生于隆冬深夜积石山县地震为例,高原地带低温天气与地震形成了复合灾害,大幅加剧了灾害伤亡;同时,震后救援也出现了诸多新特征,如果不能掌握上述演进特征内在致因及新特征,将不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稳步推进。
基于典型地震灾害事件的长期跟踪研究及近年来地震动参数的长期观测,大量学者认为青藏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强震灾害演进特征及减灾对策陈林 王超深*45高原东缘地区的鲜水河断裂带具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南北构造带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间应力作用与丛集活动特征初步分析
第 40卷 第 1期 2018年 2月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
22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朱红彬 李 红 岳晓媛 武敏捷(北京市地震局,北京 100080)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及周边曾出现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现象。
进一步研究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发现该地区1900年以来7个7.8级以上地震前都曾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现象。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该阶段一般主震前约2.4~3.5年开始,平均持续1年左右);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该阶段一般主震前约1.6~2.8年开始,平均持续约2年,主条带规模1 800 km 以上);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
上述两阶段演化现象总结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已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所验证,今年再次被尼泊尔8.1级地震所验证。
汶川8.0级地震后、尼泊尔8.1级地震前,我们对青藏块体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图像演化跟踪:①震后调整:汶川地震后青藏块体中强地震持续活跃,主要沿震前两个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附近分布,为汶川地震后的应力调整过程。
②第一阶段:2011年8月2日西藏尼玛5.1级地震后至2012年6月24日云南宁蒗5.7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内部再度出现近11个月的5级地震平静,5级以上地震主要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附近(云南腾冲至西藏革吉)分布,出现第一阶段异常图像(图1a ,b 中虚线框内)。
青藏块体内部平静可能表明汶川地震的震后应力调整已趋于结束,正在进行重新破裂前的应力积累,同时沿板块边缘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可能表明印度板块相对中国大陆地区新的一轮作用已经开始。
此后,中强地震重新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但并未形成显著的中强地震有序分布现象。
昆仑-巴颜喀拉块体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综合参量变化特征
昆仑-巴颜喀拉块体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综合参量变化特征王林瑛;韩邵欣;陈学忠【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年(卷),期】2011(32)6【摘要】以2001年以来2次8级地震和2010年4月青海玉树M7.2地震为例,分析了Rt值在强震前后随时间和空间异常变化特征,同时对综合参量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前Rt值大都出现明显的异常降低过程.在地震综合参数异常和强震关系的研究中,利用地质构造块体约束研究的区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的重现性.%Eight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equal to 7 and more have occurred within the Kunlun-Bayan Har block since 1970. It reveals the exceptionally severe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block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variation in the seismicity of the block, a synthesized seismicity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to generally depict the state of earthquake activity, denoted by 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block is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ial distribution of R, is obtained by taking a point on a tectonic fault as the center of the scanning region. In this study the two earthquakes with Ms 8.0 or over and the Ms 7.1 Yushu earthquake in Qinghai, China on April 14, 2010 are taken as the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ial and temporal abnormal variation in R, value showing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m, and the effect of prediction of R, value is tested. Theresults show that Rt value decreased obviously prio to the three events. When the tectonic block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region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 valu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seismicity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s can be seen clearly.【总页数】7页(P1-7)【作者】王林瑛;韩邵欣;陈学忠【作者单位】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沈阳110034 辽宁省地震局;中国沈阳110034 辽宁省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库仑应力改变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序列的触发关系及其构造意义 [J], 贾科;周仕勇2.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块体边界断裂变形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分析 [J], 陈长云;贺建明3.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间应力作用与丛集活动特征初步分析 [J], 程佳;徐锡伟4.1900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应力演化与周缘强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李平恩; 廖力; 奉建州; 刘盼5.基于重力观测的巴颜喀拉块体强震震级模拟分析 [J], 熊峰;杨彦明;庞博;张小艳;王旭东;杨红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块体边界断裂变形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分析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块体边界断裂变形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分析陈长云;贺建明【摘要】在对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其邻区活动块体划分的基础上,基于刚性块体运动模型,利用1999-2007年GPS数据反演得到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滑动速率,并且利用一维弹性位错模型反演了各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闭锁深度.根据反演得到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合GIS平台上获取的各边界断裂的几何长度得到各边界断裂的主要地震矩累积,并通过对比各断裂带上历史强震目录估算的地震矩释放分析各边界断裂带上的地震矩亏损量,进而分析各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强震背景,以期为区域强震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防震减灾策略的制定提供资料.【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15页(P448-462)【关键词】GPS速度场;闭锁深度;震矩释放;地震矩累积;地震危险性【作者】陈长云;贺建明【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正文语种】中文地震孕育、发生的过程很复杂,导致其孕育和发生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是在地壳上部脆性层的震源区积累足够大的弹性应变能。
活动构造单元的上地壳与下地壳-上地幔之间的构造变形活动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两者之间的构造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解耦,使得下地壳以上部分的活动及其下“大地幔流”的运动趋势发生差异,从而产生构造应变能的积累(Richards,1992;Richard等,1993;Lithgow-Nertelloni等,1998;任金卫,2004)。
地震是地壳内积累的应变能的突然释放,间震期地壳应变能积累的多少决定了未来地震的大小,应变能的估算能够为地震危险性的评估提供定量依据(Kostrov,1974)。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其邻区特殊的构造位置——南北地震带中段——使其成为典型的强震多发区。
有地震记载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其邻区曾发生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以及16次7级以上强震(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
巴颜喀喇断块边界断裂强震活动分析
巴颜喀喇断块边界断裂强震活动分析高翔;邓起东【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087)001【摘要】断裂带上的地震活动,尤其是现代强震活动,一直是活动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对象也从一条断裂带上的强震活动,发展到多条断裂带所构成的空间内的强震活动和断块的强震活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巴颜喀喇断块的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巴颜喀喇断块整体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断块周边各条断裂带上1900年以来的历史强震记录(Ms≥7)和现代强震活动,分析了断块的地震活动及其准周期性、震源机制、最大震级以及边界走滑断裂与强震活动的关系,主要的认识有:①1900年以来,地震活动呈现出3个地震系列,即:1923~1937年叠溪—花石峡地震系列、1947~1976年达日—炉霍地震系列和1997年开始的昆仑汶川地震系列;②地震系列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每一次地震系列持续时间有较大的差异,达日—炉霍地震系列与前后两次地震系列差别较大,而昆仑—汶川地震系列尚未结束;③经过2次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之后,昆仑汶川地震系列虽然尚未结束,今后还可能发生较大地震,但是巴颜喀喇断块很可能已经历了本地震系列的大释放阶段,在该地震系列时间范围内大释放阶段之后的地震震级将小于大释放阶段的震级;④走滑断裂是控制巴颜喀喇断块运动的主要边界断裂,走滑型强震是地震系列的主体;⑤印度板块向北存在一个强烈的推挤过程,是使这些边界断裂带从孕震到真正发生强震的重要条件.%Seism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modern large earthquakes along fault zones have long been a key issue in research of active tectonic. With increasing study in this field, the research targetcurrently focuses on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both spaces consisting of several faulting zones and faulting blocks rather than in one faulting zone. After the Wenchuan and Yushu earthquakes, activities of the Bayankala faulting block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concern. Based on overall movement of the Bayankala faulting block, and combined with all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large earthquakes (Ms≥7) occurring in each faulting zone since 1900 and analysis of modern seismic activit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se seismic activities and their quasi-periods, focal mechanism, maximum magnitud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ike-slip faults in boundaries and large earthquakes. The main understanding in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①There were three earthquake series sinc e 1900: the Diexi-Huashixia earthquake series ( 1923 ~ 1937), the Dari-Luhuo earthquake series (1947 ~1976) and the Kunlun-Wenchuan earthquake series (since 1997). ②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interval of two series and the duration time of each earthquake, a bigger difference occurs in the Dari-Luhuo series and the other two series, and the Kunlun-Wenchuan series is not over yet. ③ After the Kunlunshan Ms8. 1 earthquake and Wenchuan Ms8. 0 earthquake, the Kunlun-Wenchuan series is not over yet and big earthquakes are very likely to happen. Although the Bayankala faulting block has released most energy, within the time scope of earthquake series, the magnitudes of earthquakes after release of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are likely lower than that of earthquakes following release of a small amount of energy.④ Strike-slip faults are the major boundary faults which controlled the movement of Bayankala fault-block,forming the major part of each series.⑤ Strong northward extrusion of Indian plate is the most vital condition for earthquakes from formation to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to occurrence in these boundary faults.【总页数】11页(P9-19)【作者】高翔;邓起东【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 [J],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2.川滇地区单断裂强震区与多断裂强震区 [J], 龙思胜3.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块体边界断裂变形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分析 [J], 陈长云;贺建明4.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 [J], 邓起东;高翔;陈桂华;杨虎5.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 [J],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辛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变化特征研究
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变化特征研究闫伟;牛安福;江在森;A Ponomarev【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07(027)0z1【摘要】应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GPS基准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长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根据昆仑山地震破裂方向,讨论了不同方位基线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线长度与基线方向变化的灵敏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一致时,基线长度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方向的灵敏性;2)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垂直时,基线方向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长度的灵敏性;3)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成45°时,基线长度和基线方向在震前有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总页数】4页(P8-11)【作者】闫伟;牛安福;江在森;A Ponomarev【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ки Земли им. Шмидта ,РАН, 123995 Моска,б. Ул..д. 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5【相关文献】1.昆仑山8.1级地震前锦州地震台体应变的异常变化 [J], 杨成元;查楠2.以昆仑山口西地震为例研究GPS基线长度与方向对地震的敏感性 [J], 闫伟;牛安福;马秀香;江在森3.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变化特征研究 [J], 闫伟;牛安福;江在森;A;Ponomarev4.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前中源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J], 邹立晔;王兴梅5.昆仑山MS8.1地震大气温度垂直分层演化特征研究 [J], 马未宇;康春丽;刘军;姚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仑构造带强震活动的特点
昆仑构造带强震活动的特点
王筱荣;王琼
【期刊名称】《华南地震》
【年(卷),期】2002(022)003
【摘要】分析了昆仑构造带的强震活动后认为,昆仑地震带强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轮回性、等间距性及由西向东的迁移特点;昆仑地震带强震震级西弱东强,而强震发震频次西高东低;西昆仑构造带帕米尔结点的强震活动对大陆地震活跃幕有前兆意义.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王筱荣;王琼
【作者单位】新疆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中国大陆7级强震活动与西昆仑-阿尼玛卿弧型构造关系的探讨 [J], 张晓东;王慧敏;吕梅梅;余素荣
2.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其强震活动 [J], 刘光勋
3.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J], 张国民;田勤俭;王辉
4.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强震活动的规律性特征 [J], 李茂玮
5.基于地震与非地震联合约束下复杂冲断带构造建模:以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为例 [J], 吴鸿翔;邹乐君;张欲清;李春阳;杨少梅;程晓敢;章凤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特征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特征
董治平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3(025)001
【摘要】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以地震空间图像的递进演变为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1959年以来M≥6地震围成背景空区的阶段,1994年以来M≥5地震围成孕震空区的阶段和震前4个月的"逼近地震空区"阶段.在孕震空区的末期,青藏块体及中国西部出现了1~2年的地震条带;伴随逼近地震空区的形成,还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小震平静.最后讨论了中国大陆西部8级地震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页数】5页(P59-63)
【作者】董治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汶川8.0级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与启示 [J], 梅世蓉;薛艳;宋治平
2.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前中源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J], 邹立晔;王兴梅
3.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 [J], 陈玉华;马文静
4.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J], 陈玉华;张肇诚
5.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孕育过程及中强地震活动图像演化 [J], 孙加林;曹井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杨少敏;王琪
【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卷),期】2003(023)003
【摘要】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 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杨少敏;王琪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5
【相关文献】
1.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山西及邻区速度场和应变场的变化 [J], 张俊青;张静华
2.昆仑山8.1级地震前锦州地震台体应变的异常变化 [J], 杨成元;查楠
3.关于2001年昆仑山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的讨论 [J], 顾国华;张晶;王武星
4.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四川攀枝花仁和台钻孔应变及水位的临震异常 [J], 朱航
5.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远场应变异常研究 [J], 田韬;卢永;杨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昆仑活动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地震事件
3、东昆仑活动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地震事件东昆仑南部发育长达2000km的左旋走滑断裂,自西向东由库赛湖断裂断裂、西大滩断裂、阿拉克湖断裂、托索湖断裂、东倾沟断裂和玛曲断裂组成,统称为东昆仑活动断裂系(青海省地震局等,1999),构成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与柴达木—昆仑地块的重要边界和青藏高原北部强烈地震活动带(任金卫等,1993;Tapponnier et al., 2001;Van der Woerd et al., 1998)。
青藏铁路自北向南横穿西大滩活动断裂(F6)和库赛湖活动断裂(F7)(图5)。
西大滩活动断裂发育于昆仑山南部西大滩与东大滩谷地(图5),沿西大滩活动断裂发育大量串珠状斜列分布的地震鼓包,与不同类型的地震破裂、地震楔、地震陡坎和地震凹陷伴生,在探槽剖面表现为全新世砂土层和晚更新世砾石层的背斜褶皱变形(图6)。
地震鼓包长轴走向290°-300°,与西大滩活动断裂呈10°-20°交角,锐角指示西大滩断裂左旋走滑运动方向。
对探槽剖面不同层位的沉积物、断层破碎带和地震崩积楔分别取样,进行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发现西大滩断裂的地震鼓包主要形成于全新世早期,对应于10.2kaB.P.、8.6-8.7kaB.P.、7.0kaB.P.、6.10kaB.P.四期古地震事件。
估算西大滩断裂全新世早期强烈地震的复发周期为900-1700年,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5.3-10.0mm/a,平均约7.7mm/a,与GPS 观测资料基本符合(张培震等,2002;Zhang et al., 2004)。
图5 昆仑山南部活动断裂分布图I-库赛湖断裂,II-西大滩断裂(F6),III-阿拉克湖断裂,IV-托索湖断裂,V-东倾沟断裂,VI-玛曲断裂,F7-昆仑山口断裂;数字4、9、18、27等表示水系、冲沟和阶地的左旋位移(m);Q4-全新世砂土和冲洪积;Q2-3-中晚更新世冰碛和冰水沉积;Q1-早更新世湖相沉积;T-三叠系板岩;P-二叠系千枚岩和片岩;γ51-印支期花岗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邻 的近 sN 向岷 江~ 虎牙 断裂 带 ( 茂县 、 松潘 、 武之 间) 平 和甘南 的 NNE向文县一 武都 断裂 带 ,
应属 于 巴颜 喀拉 地块东 边 界 的南 段 和北段 , 因而应 具有 相 同的 区域 动力 学背 景 , 即在 印度 洋 板
块朝 NNE向挤入 有 欧亚板 块 , 致使青 藏 块体 隆升并 向东南 方 向“ 出” , 到 华南 块体 的阻 挤 时 受 挡 而在 巴颜 喀拉 块体 东边 界产 生长 期 的应 变 积累 , 单一 的轮 回的应 变积 累期 可长 达数千 年 , 然 后 在数 百年 的强 震 和大地 震 的活 动 期 中加 以释 放 。 文 章还 明确 指 出 : 1 3 ” “ 6 0年 至今 是 巴颜 喀
跃 时段 , 尚未 发生 M 在 ≥7地 震 的段 落 , 在 发 生强 震 的危 险性 。 因此 , 用 近代 地 震 目录 , 存 利
研究 和 考察 该块 体强 震前 中短期 地 震活 动性 异 常特 征 , 于该 块 体 强地 震 的 中短 期地 震 趋 势 对
研究 和 预测 , 具有 现实 意义 和应 用价 值 。
DP . C 2 01l
d i 1 . 9 9 j is . 0 3 3 4 . 0 1 0 . 0 o : 0 3 6 / .sn 1 0 — 2 6 2 1 . 6 0 1
昆仑一 巴颜 喀 拉 块 体 强 震 前 后 地 震 活 动 性 综 合 参 量 变 化特 征
王 林瑛 韩邵 欣 陈学 忠
拉 块体 东边 界 的强震 和大 地震 的活 跃期 , 由一个应 变 能 的“ 预释 放幕”( 6 0 1 4 年 ) 13— 7 8 和一 个 “ 速 释放幕 ” 1 9 加 ( 8 7年 至今 ) 组成 , 已持 续 近 4 0年 。2 0 0 0 8年汶川 Ms8 0地震 是发 生在该 “ . 加
这两 次 巨大地震 全部发生在 该地块 内 , 由此表 明 , 近年来 该地块 的地震 活 动水平 异常强 烈 。这 2 次 8级 巨大地震 分别发生 在青藏块体 内部 的昆仑一 巴颜 喀拉块体 的西侧 和东侧 的端部 。
闻学泽 和张 培震 等 ( 0 8 在对 2 0 20 ) 0 8年 汶川 8 0级 地 震 发生 的历史 与 现 今地 震 活动 背 景 . 的研究 中认 为 :从 活动地 块边 界 带 的 范 围看 , 门山 断裂 带 的大部 分 ( 、 和 中一 段 ) “ 龙 中 南 北 以及
1 中 国北 京 1 0 8 ) 0 0 1中 国 地震 局 地 球 物 理研 究 所 2 中 国沈 阳 1 0 3 ) 1 0 4辽 宁 省地 震 局
摘 要 以 2 O O 1年 以 来 2 8级 地 震 和 2 l 次 O O年 4月 青 海 玉 树 M。 . 7 2地 震 为 例 , 析 了 R 值 在 强 震 分 前 后 随 时 间 和 空 间 异 常 变 化 特 征 , 时 对 综 合 参 量 的 预 测 效 能 进 行 了 检 验 。结 果 表 明 : 强 震 前 同 在 R 值 大 都 出 现 明 显 的 异 常 降 低 过 程 。在 地 震 综 合 参 数 异 常 和 强 震 关 系 的 研 究 中 , 用 地 质 构 造 块 , 利 体 约束 研 究 的 区 域 , 以 较 为 清 晰 地 看 到 强 震 前 后 地 震 活 动 性 异 常 特 征 的 重 现 性 。 可 关 键 词 昆仑 一 巴颜 喀 拉 块 体 ; 震 综 合 参 数 ; 测 效 能 检 验 地 预
0 引 言
17 90年 以来 , 昆仑一 巴颜 喀拉块体 上发生过 8次 7 以上 地震 ,0 1 1 月 1 级 20 年 1 4日昆仑 山 口
西 8 1级地震 和 2 0 . 0 8年 5 1 月 2日汶川 8 级地震 是我 国 1 7 90年 以来发 生 的唯一两次 8级地震 ,
本 文 收 到 日期 :0 10 —3 2 1- 62
地
震
地
磁
3 卷 2
1 地 震 活 动 性 多参 数 综 合 状 态参 量 R 分 析 方 法 的改进
1 1 地 震活 动性 多参数 综合状 态参 量 R 的定 义 的改进 .
20 0 6年本研 究选 择 的地震 活 动性 的单项 预测 因子仅 为 4项 : 中有地 震 时 间分布 特征 的 其 描述量 时 间熵 Q ( 平静 、 丛集 等) 地 震能量 分 布特 征量 b值 、 、 地震 平 均震 级 M 值 ( 震 ) 地 震 缺 、 调制 比 R 。这 4个 参量 除 b值 、 震外 , 间熵 和调 制 比具 有一定 的独 立性 , 缺 时 分别 代表 了地震 活动 的时 间分布 、 震级结 构 、 级强 度和外 因调 制作 用 的 因素 , 较全 面 的刻 画地震 活 动性 的 震 可 主要 特征 ( 陆远忠 等 ,9 9 王林 瑛等 ,0 5 王 林瑛 等 ,0 6 。在 其后 的预i 研 究 和实 践 中发 19; 20 ; 20 ) 贝 4 现 , 相关 分析 中 , 在 仅利用 4个 样本计 算相关 系 数仍 存 在样 本 过小 的 问题 , 算 结果 的不稳 定 计 性仍 然较强 。研究 地震 活动性 分析方 法 中 , 地震 频次 是常用 的预测 指标 之一 。因此 , 研 究在 本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第 3 卷 第 6 2 期
21 0 1年 1 2月
SEI SM 0 L0G I CA L N D A GE0 M AG N ET I C O BSERV A T1 0N N D A RESEAR CH V o . No. 1 32 6
速 释放 幕” 的最 近一次 大地 震 。 目前 , 时还 看不 出该 “ 速释 放 幕” 汶』 暂 加 在 IM 8 0地 震 后业 I . 已结 束 , 故应 注 意 巴颜 喀拉 块体 东 边 界 尚未 发 生 M 7地 震段 落 潜 在 大地 震 的危 险 , 龙 门 ≥ 如 山断裂 带南段 和 东 昆仑 断 裂带 东段 。 由此 可 见 , ” 目前 昆仑~ 巴颜 喀拉 块体 仍可 能 处 于强地 震 活
作 者 简 介 : 林 瑛 ( 9 00 )女 , 究 员 , 要 从 事 地 震 预 报 研 究 工 作 f _ 1 5—8 , 研 主 基 金 项 P : 国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基 本科 研 业 务 专 项 资 助 , 题 编 号 D dB 0 0 I中 课 O 1B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