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意与韵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路

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路

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路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不仅要求画家具备精湛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独特的创作思路。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路和具体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路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路强调“意境”和“气韵”,以及对“形神”的追求。

画家在创作时,需要通过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传达给观者一种深远的意境和感悟。

以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几种常见创作思路。

1. 意境思路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传统绘画追求以少画多,通过点、线、面等简约的形态构建出虚实相生的意境,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画家在创作时,注重通过构图、造型以及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笔法等手法,营造出与主题相符的意境情感。

2. 气韵思路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所在,它包含着绘画所传达的艺术气息和生命力。

传统绘画中常常追求“以意驭气”,即通过意境来凝练气韵。

画家在创作时,需要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墨色的变化,以及对光与影的处理等,以凸显作品的气韵特点。

3. 形神思路形神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一种基本要素,强调对人物、物象等形态特征的描绘。

但形神并非对外在形象的拘泥,而是要通过流露内心情感和心境。

画家在创作时,需准确把握被绘画对象的形态特征,同时以对于物象内在气质和精神性的理解为基础,将形神之美融入作品中。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具体表现方式中国传统绘画通过笔墨、水墨、颜色、线条等艺术元素来表现创作思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具体表现方式。

1. 用笔墨表现意境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工具,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运用,可以表现出作品的意境。

比如,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山水的万千变化,以及通过淡墨与浓墨的对比来表达光与影的变化,都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2. 用水墨表现气韵水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墨色的浓淡、笔触的轻重来表现作品的气韵。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涂强(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摘要: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

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

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

中国古典园林以生动的形态,具体地传达出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

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争研究。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画;文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

寄情于山水。

使私家园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江南一带的许多私家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设计经营的.这些园林反映他们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趣味是必然的。

所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与文学诗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它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的神韵.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典籍的支撑,诗画的渗透、点缀、形容。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名。

建筑题名,几乎都出自文学典籍或诗歌。

文学、诗歌、绘画的介入,为古典园林的美妙景致,增添深邃悠远的意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学意境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文学的空灵境界融入到江南古典园林中。

使文学与自然之间,文学与园林、山水之间相互融通.造就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他们把园林作为寄托心灵的场所。

与园中花草树木、飞鸟野兽、亭台楼阁完全相通、相融。

“恬然怡然,硕然悠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

人与园林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都有文学的痕迹。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融入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把江南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赋予了极俱东方特色的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区别与西方园林景观的重要标志。

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

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

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窥探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并探讨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而著称,通常通过墨水和颜料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传统的绘画形式包括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等。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人物画则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而花鸟画则以描绘花卉和鸟类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中对自然美的追求。

绘画艺术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与绘画相伴而生的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书法认为,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韵律,通过书写汉字,人们可以展现个体的性格和情感。

中国书法以其优美的笔画和流畅的结构而闻名。

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是常见的书法体裁。

不仅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书法艺术也在平常百姓中广泛流传,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曲调和乐器种类。

古琴、笛子和二胡是代表性的传统乐器,经常用于演奏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韵生动和情感的表达。

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两个重要分支。

宫廷音乐在历代帝王中广泛流传,被视为一种神圣和庄重的艺术形式。

舞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中国传统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两类。

古典舞通常以历史故事和传统神话为背景,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民间舞则以庆祝节日和表达喜悦的场合为主题,充满活力和欢乐。

中国传统舞蹈通过舞者的身姿和动作传达情感和故事,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并且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论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中的“气”和“韵”

论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中的“气”和“韵”

论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中的“气”和“韵”作者:郭诗奇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5期摘要:中国人在长期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中产生了中国人特有的“实用——经验”理性,重视自然,重视生命的现象十分明显,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较多,形成了以气、韵为核心的生命精神,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表现在对生命的关注和关怀上,具体形式主要是展现生命本质(即气)和探求生命规律(即韵)上,“气”正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的内容,而“韵”则正是其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艺术;生命精神;气;韵受中国人的圆融型人格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多把“和”当做一种终极追求和最高境界。

《国语·郑语》中有“和实生物”的道理,[1]只有和谐才能够创生出万物,所以笔者认为,中国艺术对于和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于“生生”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的是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是与特定的中国文化相联系的。

中国有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持续发展的农业是中华文明得以不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自古“尚农”思想就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战国时《吕氏春秋》的《上农》篇就已经对上农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发挥,《贵当》篇亦认为“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2]历代似此等的言论也层出不穷,尚农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根深蒂固。

这种农业文化因为多与自然、天气打交道的许多原因,产生了中国人诸如“变易”、“循环”、“恒久”的观念,所以中国文化体现出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更加注重自然,更加注重生气,认为宇宙在于太虚之气。

因而对于由气衍生出的生命更加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份注重形成了以气、韵为核心的生命精神,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尤为明显。

“生生之谓易”,[3]生生就是一个循环变易的过程,而这也就是中国文化气化的宇宙的一个表述形式——气化流行,衍生万物;然而万物消亡之际又会回归那种虚空之气。

这个循环变易的过程具有一种宇宙运动的节奏——春夏秋冬、阴晴圆缺、潮起潮落——这是一种自然程序的规律,但更是一种生命演进的律动,在艺术中,这种律动往往被称之为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与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与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与韵味一、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及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人民智慧。

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古代华夏文明时期,经过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风格。

其独特之处在于注重情感表达、讲究以声入心以调动人们情感的方法方式和塑造意境,强调持续而不懈效果。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1.器乐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着广泛而精湛的表现。

诸如古琴、筝、琵琶等传统乐器不仅能够带给听众纯净优雅的音响享受,同时也通过巧妙运用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情感与意境。

2.民歌与山水田园曲:除了器乐演奏外,在民歌和山水田园曲上,中国传统音乐同样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

这些曲调通常以简洁优美、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普通百姓对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深情厚意。

3.传统戏曲音乐: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声乐、器乐与舞蹈相结合,将人物角色的性格、气质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为观众们提供多维度的感受与情绪沉浸。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1.崇尚和谐: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声音和谐与悠扬。

在其演奏过程中,旋律十分细腻流畅,并且能够精确地反映不同情感状态或意境。

这种和谐使人们感到平静与安宁,享受到身心上的愉悦。

2.抒发内心情感:中国传统音乐能够充分展示作曲家及演奏者深入内心、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追求之能力。

无论是激昂浩荡还是柔婉感人,都能够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并引发相应情绪。

3.展现文化智慧: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融入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智慧。

它通过音调、节奏和曲式来刻画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哲学等方面深入思考与领悟,并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曲调之中。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及传承1.对世界音乐产生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积淀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西方古典音乐中常出现的琵琶演奏技法和旋律动机,就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对其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律之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韵律之美的表现和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观察和理解。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律动的运用。

节奏的变化可以通过音乐中的音符、拍子和速度来体现。

中国传统音乐既有缓慢柔和的旋律,也有激昂欢快的节奏。

这样的变化使得音乐更有层次感和表现力,同时也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还体现在音调的运用上。

音乐中的音调是指音高的变化和音符的升降。

中国传统音乐通过对音调的精确掌握和运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和谐和声。

这些旋律和和声不仅具有美感,还能够传达出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除了节奏和音调,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还可以体现在乐器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上。

中国传统音乐中应用了众多独特的乐器,例如古筝、琵琶、二胡等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通过演奏者的技巧和表演,能够将音乐的情感和美感传递给观众。

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是中国传统音乐韵律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家们长期探索和积累的成果。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还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密不可分。

中国传统音乐往往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戏曲等元素,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这种独特性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体现在节奏的变化和律动的运用、音调的多样性、乐器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紧密结合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气息与意境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气息与意境的重要性

《何以笙箫默》曾在此地拍摄取景,影视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村落入口的古樟树。

村落入口空间中的标志性景观是一颗千年古樟树,经常会在各类摄影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出现。

这颗古樟树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一直矗立在村口,树叶茂盛,覆荫近一亩,是船家休息,村人和游客纳凉的公共空间。

千百年的时间内,古樟树历经磨难,主干被火烧过,被雷劈过,几次三番被日寇被歹徒砍过,都在村民的尽力保护下生存下来,枯干又发新枝。

这颗古樟树所营造的村口的公共空间,无疑是村落中与村民最有感情,最有归属感的空间节点。

这种人情化空间,包含了居民们的交往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传统生产方式,结合由宅到院到街巷到村落的传统空间格局,共同构成了传统的人情化空间氛围。

那么还原这种人情化空间,应该致力于对历史场景的解读和恢复,剔除当下主流的文化经营和群体性介入,这种模式直接破坏了传统的人情化空间,还原人情化空间,就应该从客观的物质空间环境到传统的生活交往模式两方面进行修复。

三、影视作品中对古村落文化自信的帮助影像记录技术的出现及发展,让更多的普通人认识并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

对于村民们提高文化自信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能够唤起对家乡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自豪感。

正是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村落的生存活力。

古村落的生活态是基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为根基的,以及与之成套的思想观念、制度礼仪等构成的生活方式。

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村落生活状态。

简而言之,什么是古村落的生活态?就是在这么一块地,有这么一群人,用这样的方法种这样的粮食,说这样的话,喝这样的酒,唱这样的歌,跳这样的舞,才会有了这样的村子,盖这样的房子,穿这样的衣服,用这样的家具……我们欣赏得如醉如痴的粉墙黛瓦幽香古巷,都是这些内在生命力的外化、物化,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活态。

传统村落之美,其实最深层的是传统生产之美。

在古村落中拍摄的影视作品,主体往往会体现村落日常生活、文化制度、生活生产方式,并且用这些作为总体框架来对民族文化进行拍摄、记录和传播,甚至有些村民可以作为群众演员参与到影片的拍摄中来,这种影视活动必然推动其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而且这样的觉醒是双向的、互动的,是一种村民参与,主客位合作式的民间影像的生产方式。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民智慧。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是人们对于生活情感和价值观的直接表达。

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它以其独特的音域和节奏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以古筝、二胡、琵琶等为代表的乐器,发出独特的音色,充满了东方音韵和民族特色。

在中国的农村和传统庙会上,人们常常能够欣赏到新年彩车的队伍中传来的欢快乐曲,这些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国民间舞蹈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身姿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腰鼓舞、蔓蛇舞等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艺术表达。

舞蹈中的动作,如舞者舞动的手腕、身体转动的优美姿态,都体现了民间舞蹈的韵味和美学价值。

无论是在农村庆祝丰收时,还是在重要的家庭聚会中,中国民间舞蹈这一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中国年画中国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独特的技法和浓厚的民间气息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年画作为中国农村的年终贺岁物品,以吉祥美好的图案和饱含祝福的祝辞,为人们带来了吉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许。

年画中的线条和色彩都透露着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特效。

无论是贴在门上迎春的春联,还是贴在窗户上庆祝过年的窗花,中国年画都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

四、中国剪纸中国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明星。

剪纸是使用剪刀将纸上的图案剪出来,形成独特的形状和线条效果。

中国剪纸通常描绘人物、花鸟、动物等丰富多样的主题,它们的一幅幅纸面构成了一个个活泼有趣的场景。

无论是在婚礼、寺庙祭祀还是其他重要场合,剪纸作为礼物和装饰品,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文诗词的韵律与意境

语文诗词的韵律与意境

语文诗词的韵律与意境语文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语文诗词的韵律特点以及通过这种韵律所表达的意境。

一、韵律的重要意义语文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的韵律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韵律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学语言的优美展示。

在诗词的语言中,通过抑扬顿挫,以及平仄押韵等手法,韵律能够给人带来音乐般的享受,使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抚慰与滋养。

二、诗词韵律的特点诗词的韵律主要有平仄押韵和抑扬顿挫两个方面。

平仄押韵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在发音上的长短不同,形成平仄音的对立;押韵则是诗句的末尾音节相同或近似。

这种平仄押韵的方式使得诗词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有力,让人们在朗读或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声音和谐的美感。

抑扬顿挫是诗词中的另一种韵律手法。

通过选择和安排不同的词汇,诗词能够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以产生音节上的起伏与调整,增加作品的节奏感与韵味。

这种抑扬顿挫的方式使得诗词的节奏更加活跃,生动地展现出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三、诗词的意境表达语文诗词通过其独特的韵律表达方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这种意境往往是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或者抒发思想等手法来实现的。

在韵律和意境的相互作用下,诗词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领略中国古代文化。

通过欣赏和研究诗词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古代文化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总结起来,语文诗词的韵律与意境是其独特魅力的彰显。

通过韵律的抑扬顿挫以及平仄押韵的手法,诗词表达了深刻的意境,带给人们强烈的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愉悦感。

同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也使得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诗词的韵律与意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去感受和体验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生生之韵—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意蕴

生生之韵—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意蕴

生生之韵—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意蕴生生之韵—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意蕴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习俗,也是人们在精神上的一种熏陶。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透过各种活动和仪式,表达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传统节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们带来了欢愉和温暖,其审美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节日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和汉字书法等,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例如春节过年时的鞭炮声、红色灯笼和年画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标志之一,而这些元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

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月饼、花灯、歌曲和舞蹈上。

月饼作为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其内陷一般都是红枣、莲蓉、绿茶、核桃、榛子等,月饼的造型也是别具一格,可谓是美食界的一道风景线。

同时,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点亮花灯,花灯的各种形状和造型也是无所不包,散发出浓浓的节日气息,以此来祈求家庭圆满、子孙安康。

此外,街头巷尾也会响起中秋节特有的古典歌曲,如《广陵散》、《月令七十二候》等,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华丽和典雅。

二、色彩的丰富性传统节日的色彩是其中一个最能表达节日氛围的元素,中国传统节日的色彩丰富多彩,在不同的节日里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氛。

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民俗文化的国家级重大节日,其代表性色彩为绿、黄、红和黑色。

其中,绿色代表“五谷丰登”,象征着收获与丰收;黄色象征着光明、健康和繁荣;红色代表喜庆和热情;黑色象征着寓意醒目,寓意不惧挑战、不畏困难,要敢于奋斗,坚韧不拔, 以此来庆祝屈原“大爱无疆”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三、礼仪的庄重性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性是相当重要的,它具有一种精神的内涵和文化的传承作用,体现了一个强调尊重、和谐与和睦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

中国古典舞扇韵

中国古典舞扇韵

中国古典舞扇韵中国古典舞扇韵是一种具有浓郁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演中展现了典雅、端庄和优美的气质。

扇韵是以舞蹈和扇子的技巧表现人物情绪和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既可以单独演出,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舞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扇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扇子并不是艺术表演的道具,而是一种实用工具。

到了宋代,扇子成为了一种贵族文人的装饰品,同时也演变成为了艺术表演的道具。

宋代的扇韵形式以扇子手法为主,以优美、婉转、流畅为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扇韵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表演形式,达到了巅峰时期。

明清时期,扇韵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艺术形式,以其唯美的姿态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扇韵这种艺术形式,适合了女性的身体特征,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舞蹈表演的平台。

在表演中,女性用扇子来辅助自己的舞蹈动作,扇子的纹路、颜色、大小、轻重,都是扇韵艺术表演的重要因素。

扇韵的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或表现要求而灵活组合。

表现主题可以是传统文学名篇,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或者是表现婚恋、春夏秋冬、山水田园等生活情趣。

同时,扇韵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可以是单人表演,也可以是集体合作表演。

扇韵艺术的表演手法在扇子的运用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扇子的展开、收合、抽扇、交替、盘旋、抖拢、贴合、甩舞、扣卡及扇换等手法,加上手、腰、胳臂、眼睛的配合及舞步的变化,使表情、形态、姿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独特的美感。

扇韵的舞蹈动作流畅自然,要求表演者在优美舞姿中注射真情实感,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味。

扇韵艺术不仅具有一种自然、优美而神秘的气质,还寓意深刻,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例如,扇子展开、收合就是阴阳变化的象征,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八卦的表现。

扇子的旋转,漫天落叶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也代表着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

扇韵艺术摆脱了声音的束缚,以扇子的舞动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在静谧、舒适的氛围下聆听、感悟,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和谐之声的力与韵律

中国传统音乐和谐之声的力与韵律

中国传统音乐和谐之声的力与韵律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融合了独特的和声与韵律。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并深入分析其所蕴含的力量与韵律。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和声结构而闻名。

和声是指多个音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呼应、协调的音乐元素。

而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和声结构则有其独到之处。

与西方音乐的和声结构不同,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音调之间的和谐,强调不同音调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这种和声结构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使其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符的长短、强弱以及音符之间的间隔。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韵律感,通过变换节奏的快慢、强弱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古代中国,音乐常被用于祭祀、庆典等重要仪式上。

在这些仪式中,韵律感强的音乐能够加强氛围,使参与者更加投入,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力量与神秘。

中国传统音乐中,乐器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传统乐器丰富多样,包括琴、瑟、箫、笛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这些乐器的组合以及演奏技巧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音乐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代表乐器之一,其清幽悠扬的音色常被用于表达内心的深情与哀思。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表达个人情感,还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音乐理论中,有一种思想称为“乐以律和”。

它认为音乐应当与天地万物的律动相协调,以求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太和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谱,其中的音乐作品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为特点,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传统音乐的力量与韵律不仅体现在音乐作品中,还体现在其对人们情感的启迪与疗愈上。

中国古代的一些音乐家相信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调和人的情绪,舒缓心灵。

国风古韵传统文化

国风古韵传统文化

国风古韵传统文化国风古韵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种风格,包含了各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在音乐、艺术、诗词歌赋、礼仪制度还是在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古琴曲通常以悠扬、清雅的音乐形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一种平和静谧的感觉。

笛子是中国最早的管乐器之一,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曲目。

二胡是中国特有的拉弦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誉。

这些传统音乐元素的表达方式,流露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中国的传统艺术也有着独特而精湛的表达方式。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水墨画为主要形式,通过抽象、简约的手法表达出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

中国的传统剪纸和刺绣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以其精巧细致的手工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些传统艺术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勤劳聪明、细致入微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美的追求。

中国的传统文学在诗词歌赋方面更是有着深厚的底蕴。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有许多优秀的作家和诗人留下了传世之作。

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动了无数读者。

宋词则以其深情和优美的语言形式感染了世人。

这些传统文学作品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体验和思考,展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社会礼仪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礼仪,礼仪制度中充满了敬重、尊重和谦逊的精神。

例如,与西方国家有着悖于礼仪的握手比较,中国古代的礼仪是以鞠躬为主,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谦卑。

另外,父母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都有独特的称呼和礼仪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尊师、友情的重视。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体现在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下面将从韵律和曲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节奏: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均等节奏、自由节奏等。

均等节奏指每小节内的音符时值相等,如二拍子、四拍子等;自由节奏则指每小节内的音符时值不等,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2.韵律结构: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结构主要有诗、词、曲等形式。

其中,诗指具有固定字数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等;词则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灵活的句式和韵律;曲则是具有固定曲调的韵律音乐形式。

3.韵律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富有变化,主要表现在音高、音长、音色等方面。

音高变化包括音阶的升降、音高的游走等;音长变化包括节奏的宽松与紧凑、音符的延长等;音色变化则体现在各种乐器独特的音色特点上。

4.五声音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为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

这五个音相互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

5.七声音阶: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4)和闰(7),形成了七声音阶。

七声音阶使得曲调更加丰富,能够表现更多的情感。

6.曲调结构: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结构主要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句是曲调的起始部分,承句在此基础上发展,转句则引入新的音高和节奏变化,合句是曲调的总结部分。

7.曲调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具有优美、和谐、抒情等特点。

曲调的进行过程中,音高、音长、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富有层次感,使得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8.地域特色: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曲调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北方音乐豪放、南方音乐婉约等。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特点。

国韵国粹文化艺术

国韵国粹文化艺术

国韵国粹文化艺术
中国韵国粹文化艺术是一种传承自古代的文艺表演形式,能够让观众以情感陶醉的方式体
验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

韵国粹文化艺术以古典诗词、神话故事、名句和寓言故事为主,表现方式以词语念法及滑
稽节奏为主要特征,诗词的读法采用传统的演唱方式,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包括胡琴伴奏、歌唱、讲话等,主要播送传统文化故事,引发关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韵国粹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古老的传说,在根深
蒂固的地域文化环境中,韵国粹文化艺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承传至今,为世人所熟知。

韵国粹文化艺术起源于民间,有着简洁的图式、浅显的抒情、勤劳和节俭的道德情怀与礼
仪文化,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它把古代文化、民间小说、流行歌曲、地方歌
谣等融会在一起,从而给中国历史文化注入活力,带给人们一种灵性的感受。

韵国粹文化艺术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听觉体验,还能使观众深刻认识仪式活动的文
化内涵,学会用礼貌的语言、温和的气场去对待每一次乐趣。

相信这种精神会发自内心、
深入人心,使人们牢记人间醉美的文化,积极认同中华文化传统,让精神传承在不同时代
永久流传。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韵脚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韵脚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韵脚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具备独特的韵律与韵脚形式,赋予了诗词以美感和节奏。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韵脚,并介绍其对诗词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诗词的韵律古代诗词的韵律体现在其音节的安排和组织上,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两方面。

1. 平仄平仄是指古诗中音节的轻重或高低音。

平音和仄音的组合构成平仄格调,古代诗词往往依据平仄来模仿自然语音的节奏,使诗句更加优美。

平仄的正确运用可以增加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押韵押韵是指古代诗词中多个字的尾音相同或近似,形成韵母相同的现象。

通过押韵,古代诗词赋予了读者一种感受韵律的享受和音乐的美感。

押韵的规律和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平水韵和双韵等,每种韵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古代诗词的韵脚韵脚是指诗句中与押韵相关的音节,它是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韵脚分为两类:单音韵和双音韵。

1. 单音韵单音韵指的是诗句中押韵的音节只有一个,如“燕”和“言”、"红"和"风"。

单音韵的运用使诗句更加简练明了,在表达意义的同时增添了韵律美。

2. 双音韵双音韵指的是诗句中押韵的音节有两个,如“相思”和“痴儿”、"山光"和"水色"。

双音韵的使用增加了诗句的变化和复杂度,丰富了整体的韵律层次。

三、古代诗词韵律与韵脚的意义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韵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装饰,更是诗词艺术的核心和灵魂。

它们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美学价值古代诗词通过韵律与韵脚的运用,使作品具备了独特的音乐美感。

音节的平仄、押韵的和谐让诗句流畅动听,给予读者以愉悦和享受。

2. 节奏感韵律与韵脚为诗词赋予了节奏感,使得古代诗词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读者在朗诵或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韵律的律动和流动。

3. 情感表达韵律与韵脚的使用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抒情。

通过音节的押韵和平仄的组合,诗人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中国古代文化的神韵

中国古代文化的神韵

中国古代文化的神韵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

从古到今,中国文化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三千年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篇章,成为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璀璨宝藏。

中国古代文化在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其神韵。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韵主要表现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

在文学方面,中国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成为古代文学的代表。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中国诗歌一直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其中,《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以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记录了三千年前的历史。

这部作品中的每一首诗都浸透着深厚的人文情感,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之光。

在绘画方面,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以线条、笔墨、色彩等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类文化的多种形态。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神秘而独特的东方精神,以及对自然和人类深刻的理解。

中国画中的神韵体现在画家对“气韵生动”、“嫩、瘦、拙、奇”的追求。

以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的《山静》为例,其笔墨饱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富冥思的笔调,传神地表达出了中国画的神韵。

中国古代音乐也是中国文化中神韵的体现。

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后来的民间音乐,中国音乐以其渊源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理念剖析出人类的情感,是继中国画之后另一种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具有卓越艺术价值的曲目,比如《广陵散》、《梅花三弄》等都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璀璨瑰宝,表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神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韵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艺术形式都体现了神韵,其中文学、绘画和音乐是最为突出的三种。

这些艺术形式凝结着中国文化的古老与深邃,传承了一种精神和韵味,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1. 引言1.1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艺术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承了其中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理念和文化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往往会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韵味。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艺术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赏析和诠释,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代社会,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不仅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更有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拓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1.2 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意义通过对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赏析,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千年传统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

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意义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在于让人们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启迪人们的心灵,促进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发现。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都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和谐的道德准则,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创作出弘扬美好品德的作品;道家的自然观念和超脱世俗的理念则激发了一些艺术家创作出超脱现实、追求灵性的作品。

佛教的慈悲与舍己精神也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仁爱和宽容的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还对艺术的形式和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为艺术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更赋予了艺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艺术的“意”与“韵”什么是传统艺术: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

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中国艺术的韵转中中一、韵——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最早出现于秦古书《尹文子》,其中有“韵商而含徵”之语。

这里,“韵”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发音不同而收音相合”之意。

其后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韵”为“和也”。

此时“韵”取其最初的含义,属音乐范畴。

至汉魏之际,“韵”不再仅仅用于音乐领域,而更多用于品藻人物,标示着人的超群脱俗之美。

后有南朝谢赫以“韵”论画,唐末司空图以“韵”品诗,宋代黄庭坚以“韵”评书法等等。

可以说,“韵”在中国艺术中具有突出的普遍性,广泛地融合于音乐、文学、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

对“韵”的演绎,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最高的艺术追求,并把它看成是艺术生命之源,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根本界限。

范温认为:“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

”又说:“韵者,美之极。

”这是明确地用“韵”来规定美,明确指出“韵”是最高的美。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更是强调“韵”的重要性,他从艺术的基础上立论,将“韵”看作艺术的本质和灵魂,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又说:“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也。

”可见中国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们把“韵”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

二、韵由心生——对“韵”的本质与内涵的解读综观中国艺术思想史,“韵”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美学范畴,其最初含义是“和谐的声音”,由音所生。

《说文解字》中提到:“韵,和也”。

《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声音和曰韵”。

这时,“韵”是作为一个音乐美感和韵律感的概念而存在的。

魏晋时把表示音乐的“韵”移植过来,作为品评人物美的范畴,是人物所透露出来的一种气质,是一个表示人格、气质的概念。

如李善注《文选·卢谌<赠刘琨>》说:“韵,谓德音之和也”。

“和”被冠之以“德”。

这样,“韵”便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了。

近人林纾在《春觉斋论文·情绪》中引《正韵》释“韵”曰:“风度也!然必有性情,然后始有风度。

”也说明“韵”曾是指人物的气质个性和性情风貌。

五代的荆浩和北宋的范温从品艺、形意的角度释“韵”。

荆浩在《笔法记》中这样描述:“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北宋的范温认为“不俗”、“潇洒”、“生动”、“简笔”都不是“韵”,提出“有余意之谓韵”。

他认为,“韵”联系于含蓄却不等同于含蓄,含蓄所含只是“余意”中的较为直接和表层化者,而“韵”则有较此更深入的一种“言之不尽”的意味。

而且,“韵”是一种“生于有余”的美感形态,各种美的元素不自显其美,而是相互融汇不见踪迹,合而向外却不炫,从而使主体觉其内蕴无穷。

这是中国美学史上对“韵”的第一个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定义,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近代学者钱钟书对“韵”也进行过界定:取之象外,得之言表,“韵”之谓也。

(钱钟书《管锥篇》)。

他的界定突出了“韵”通过有形的象、情、景而创造出无限的味、意、蕴这一美学特点。

揭示其“取之象外”而“得之言表”,使人在体味“象”外之“味”的同时感悟到宇宙、生命生生不息的美学内涵。

南京学者刘承华先生认为,“韵”是“味”的旋律化和节奏化,是“味”游行、回旋的产物或状态。

认为“韵”与“意”、“味”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他认为,“意”是人对人生、对宇宙、对事物的种种理解、感受和体悟;“味”则是“意”的进一步感性化和感官化,它是直接诉诸人的直觉的体悟,通常靠主体去“品”。

“品味”的过程也含有理性分析的成分。

而对“韵”的感受是直接的,或者说,理性的成分已彻底地融化到直觉的感觉中去了。

韵的创造过程与韵的审美过程正好是逆向的。

前者是从现实的人生孕育、提炼出“意”,再将“意”感官化而为“味”,然后再将“味”节律化,使之振荡、回旋、游动,方才产生“韵”;而后者则正好相反,审美时人们首先直接感受到“韵”的脉动,使你深深地受到吸引,迫使你不得不细细地、反复地去品赏、把玩,以把握其中的“味”如果你能在品味、玩味之后又悟到点什么,理解了什么,那就进入“意”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韵”不等同于音乐性的旋律和节奏。

事实上,我们随时可以发现有许多乐曲、诗歌等虽有完整的旋律与节奏,有音节的抑扬和美,却丝毫没有韵。

其二,韵也不仅仅是余音。

对此,范温在《潜溪诗眼》中就作了澄清。

余音只是一种物理现象,只是空气经振动后在一定时间中的延续。

中国自古就有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并非指物理的声音三日不息,而是指歌声中的那种生命状态对听者的生命状态所生出的塑造过程既深且久,逾三日而仍未结束,仍然存活在感觉之中的状态。

可见,余音之韵,实际上就是生命的律动状态。

至此,我们试图从主体对“韵”的表达与演绎的角度做一下阐述:“韵”,源自于主体的心灵锤炼,是其对人生、宇宙、事物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体认和体悟,是在自然界有限的情、景、象中演绎出的无限的味、意、蕴。

在音乐艺术形态上它生于有余而成于“和”,以婉转、含蓄、隐逸、淡远的乐音,单线延伸、蜿蜒游动、回旋往复的音乐织体,达到“言之不尽”的意味。

简言之,“韵由心生”。

三、平心立德、感物言情——“韵由心生”之本“韵”是中国艺术家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的综合展现,是自我最深的“心源”、“造化”与万物接触时产生的领悟和震动。

筝乐也是如此。

对“韵”的演绎正是演奏者对人生、对宇宙、对事物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体认和体悟的表达。

明代李贽在《琴赋》中写道:“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

”这就是说,心性提高了,韵才能自然地流淌出来。

首先,要平心。

明代汪芝《西麓堂琴统》曰:“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掣琴在前,身须端直,安定神气,精心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下,弦不错鸣。

”明代《太古遗音》中也有:“神欲思闲,意欲思定,完欲思恭,心欲思静。

”弹琴时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和纤尘不染的心境,扫除心中的凡尘琐事,凝神静气,情志专一,如此才能展开对宇宙万物的体悟,达到庄子所说的“忘机”而“通神明”的境界。

其次,要立德。

《乐记》中提到:“德音之谓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清人祝凤喈说:“鼓琴曲而至神化者,要在于养心。

盖心为一身之主,语言举动,悉由所发而应之。

……凡鼓琴者,必养此心。

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得其和平淡静之性,渐化其恶陋,开其愚蒙,发其智睿,始能领会其声之所发尾喜乐悲愤等情,而得其趣味耳。

舍养此心,虚务鼓琴,虽穷年皓首,终身由之,不可得矣。

”可见,弹筝需先修心、修德,讲求心之悟,道之得,才能达到身心内外的和谐。

第三,要感物。

中国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讲求音乐与个体内在精神的对应,重视心理对物理属性的声音的整体直觉把握和体认,即“音心对映”。

这在《乐记》中就所论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认为“音乐”的本质不在于“物”而在于“心”之“感物”。

所以,筝家要重视主体心灵与客体音响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以“心灵映射万象,化景物为情思”,将自身对万物的生命感悟融入到筝乐中,做到“笼天地于心内,和万物于音声”。

第四,要言情。

情感抒发是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

因此,音乐离开“情”,则失其感人之力。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的表达是一直含蓄的。

所以,筝家应该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且能够将情感含蓄地用声腔化的音乐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产生“一唱三叹,余而不尽”的情味。

四、得心应手、以韵托声——韵在筝乐艺术中的表达与演绎(一)“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如前所述,“韵”,源自于主体的心灵锤炼,是其对人生、对宇宙、对事物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体认和体悟,所以“韵”的演绎首先要“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但是,“韵”不是左右手技法的单纯相加,也不是右手取音、左手做韵的简单组合,是心与左、右手三者完全融合后所产生的新的“质”。

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称的整体质,即“格式塔质”。

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对“韵”表达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韵”,大于右手与左手声音之和,是在主体对内心净化、修德养性基础上,融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后,所形成的新的“整体质”。

(二)以韵托声、言之不尽在这里,“托”取承托之意。

“以韵托声”就是用韵去牵动、带动声音的展衍。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得心应手”、“手随心动”、“心手合一”,以内心的体验、体认、体悟来牵动手指的运动,通过弹奏婉转、含蓄、隐逸、淡远的乐音,演绎单线延伸、蜿蜒游动、回旋往复的音乐织体,达到“言之不尽”的意味。

在演奏上,演奏者应将心情境界与演奏相一致,而不拘泥于技法。

明代琴学大家徐上瀛在《谿山琴况》中说:“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

”北宋成玉磵在《琴论》中也指出演奏应“以得意为主”,手指宜润不宜燥,指法既要简静,又须气韵生动。

演奏者要对人生、宇宙有丰富、深刻的体味,不可矫情、造势。

人不可以“苦意思”,而应达到“心手俱忘”的境界。

(三)塑造筝乐“和合之音韵”在中国,古人对“韵”的理解还与对“气”的认识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主张“有机论宇宙观”,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构成,是宇宙万物的生命,体现在传统艺术中,有“气韵生动”、“自然之和”、“阴阳之和”等观念。

当气流转时韵就产生了,流转在音乐领域即追求音乐织体的单线延伸、蜿蜒游动、回旋往复,乐音的婉转、含蓄、隐逸、淡远。

水彩的独特意韵摘要:水彩画一向被誉为高雅艺术,每当人们漫步在这色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都会得到心灵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水彩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性、技法与其他画种不同,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在这种独特中表现出一种绘画作品中的一种风度,气质和精神境界,显现出他独特的水彩意韵,在这种意韵是由材料经过艺术家的绘画形式加工所赋予的一种精神意象,也是一个画家个性真切情感的自然流露。

“韵”源于心灵,本于骨气,托之性情,趋之自然,以一种抒情写实的方式流露于水色之间,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独具意味。

水彩的独特意韵所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意象之美,这种意象即与中西方传统绘画即人文精神相契合,又掺入一个时代的特有精神因素。

关键词:水彩、意韵、独特引言:当今的水彩画从材料性质本身通过绘画形式的加工所赋予的水彩意韵是一个新时代的艺术精神的集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