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分析

合集下载

因子分析法在评价江西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法在评价江西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法在评价江西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以2005年的江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来源,通过对江西省各市多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 12.0,客观地评价了2004年江西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为江西省各市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综合评价、区域经济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够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

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只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因子旋转,在实际应用因子分析中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模型同实际数据的矛盾,而其直接原因表现在因子对变量的贡献不明确。

于是设想在不改变因子协方差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坐标轴来实现这一目的。

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第一步: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第二步: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R。

第三步:求R的特征根极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第四步: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

第五步:计算因子得分。

二、确立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按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各市在全省的地位,并为江西省各市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本文中选取了能足够反映经济发展总水平的7项主要指标(均以万元为单位),指标来源于2005年江西统计年鉴,所选取的指标如下:X:农业总产值 x2:工业总产值x3:建筑业总产值 x4:固定资产投资x5:固定资产投资 x6:批零贸易餐饮业产值x7:金融保险业总产值三、数据的因子分析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在由Bartlett 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2、计算因子载荷和共同度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Loadings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1 5.686 81.236 81.236 5.686 81.236 81.236 2 1.005 14.358 95.594 1.005 14.358 95.594 3 .130 1.860 97.454 4 .087 1.239 98.693 5 .059 .846 99.540 6 .023 .330 99.870 7 .009 .130 100.000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由相关系数矩阵R 计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上图所示,可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81.2%左右,前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59%,因此选前两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赣线 ( 含抚州 ) 以北 , 浙赣线 以南仅 吉安和
赣州两个地级市。
江 省市与济 展 西城化 经发 的
协 性 究 调 研
■ 王军 民 副教授 散长剑 ( 井冈山大学商 学院 江西吉安 33( ) 4 0) i 9
▲ 本 文为 “ 江西省社 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的阶段 性 成果 ,项 目批 准 号 :
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定量研 究 中, 学者周一星在对 1 7 年世界 1 7 97 5 个
图1 显示 , 9 8 以来 江西省城市化 进程 17 年
是 相 互 影 响 、互 为 因果的 有机 整 体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江 西 省 城 市 化 水 平 呈 现 出 明 显 的 加 速 增 长 态 势 ,但 分 析 其 依
( ) 西省 城 市化 的 空 间 分 布 呈现 北 三 江
重 南轻 的 格 局 Fra bibliotek差率在 逐渐缩 小 , 差距依 然明显 。 据钱 根
纳里 模型 ,在人 均 GDP高 于 3 0美 元 0 ( 9 4年 ) , 市化水平 就应 明显 高于 16 时 城
而是 有 所超 前 ;还 有人 认 为我 国城 市 化 并 未过 多地 偏 离工 业化 进 程 ,问题 在 于 工业 化 的偏 差 而不 在于 城市 化 偏 差 ( 景 普 秋 ,2 0 。具体 到江 西省 ,改 革开放 0 3)
空间差异表现在城市分布上 , 呈现 为北重南
工业化水 平 。 目前 , 江西 省的人均 GDP 已 经 超过 3 0 元 ( 9 4年 ) 但城 市化水 0美 16 ,
平 明显 滞 后 。如果 以非 农产 业 的发 展 来 衡 量江 西 的城 市化 水平 ,则 更 加反 映 出 江西 城市化 水平 的滞后 。

江西发展状况统计学分析

江西发展状况统计学分析

一、资料分组我们采用地理区位的划分方法,将江西边际县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

江西及邻省边际县分布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及邻省边际县分布概况续表 江西及邻省边际县分布概况江西边际县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江西边际县分布我们再采用世界银行的通用做法,用各地区人均GDP相对于全区域人均GDP的相对量来分类,即按各边际县十年来人均GDP与十年来整个边际县人均GDP的百分比,将边际县分为A、B、C、D四类区域:A类区域人均GDP低于边际县人均GDP的75%,属相对落后地区;B类区域人均GDP在边际县人均GDP的75%至100%之间,属欠发达地区;C类区域人均GDP在边际县人均GDP 的100%至150%之间,属中等发达地区;D类区域人均GDP在边际县人均GDP 的150%以上,属较发达地区。

根据附表3的计算结果,江西边际经济的区域类型划分如所示。

表2 江西边际经济的区域类型划分江西边际经济的区域类型划分如图2所示。

图2 江西边际经济的区域类型划分二、有关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1996-2005年期间各年江西某边际县人均GDP计算。

计算公式为:某年某边际县人均GDP=某年某边际县GDP某年某边际县人口数计算结果如附表3第1-10列所示。

2.1996-2005年江西各边际县人均GDP计算。

计算公式为:1996-2005年某边际县人均GDP=GDP1996-2005年某边际县的序时平均数1996-2005年某边际县人口的序时平均数1996-2005年江西各边际县人均GDP计算属于序时平均数计算,且为一般平均数的序时平均数计算。

由于1996-2005年江西各边际县GDP为时期数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a=aån;1996-2005年江西各边际县人口数为时点数列,属于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a=012.......1122na a a an++++。

计算结果如附表3第11列所示。

江西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江西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二、 对江 西省 经济 开放 与经济 增长 的相关 分析
1 . 宏观 经 济 变量 的选取 与数 据 处理
本 文 选 取 19 9 4至 2 0 0 8年 为 样 本 区 间 ( 表 如 1, ) 以经 济开 放度 (0 、 D E )G P二个 时 间序列 来分长与 总体经 济 开放度 之 间具
出初步 探索 。
长 。许 统生 , 正 霞 (0 4 分析 对 比长 三 角与 珠 三 何 20 )
角 的经济开 放度并 得 出长三 角与珠 三 角 的经济 开放 度 与 G P的变 动 都有 着 较 强 的正 相 关 性 嘲 D 。范 良 f0 5 运 用 两 变 量 V 2 0) AR 系 统 方 法 实 证 分 析 18-2 0 9 2 0 4年 我 国经 济 增 长 与 经 济 开 放 度 指 标 之
收稿 日期 :0 0 0 — 4 2 1— 6 2
济 开放度 和经 济增 长( D ) G P 之间 的关 系 。 出 1总额 进 : 1
作者简 介 :魏 媛 媛 (9 8 ) 女 , 海人 , 昌市 建设 银 行 阳 明支 行 副行 长 , 士 , : 16- , 上 南 硕 主要 从 事金 融理 论 与 政 策研 究 。
21 0 0年 8月 第 4期
江 西 科 技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a f in x ce c o r l a giS in e& T c n lg oma iest n oJ e h oo yN r l Unv ri y
Au . 0 0 g, 1 2
NO4 .
江西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经 济 开放 能够 促进 经 济增 长 。H lma ep n和 K u m n rg a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罗朋伟1,曹希广2,吉亚辉1(1.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70;2.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201620)摘要: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关 键 词: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区域经济差距;西北地区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21)03?0037?06doi:10.3969/j.issn.10032363.2021.03.007收稿日期:2019-11-01;修回日期:2021-04-18作者简介:罗朋伟(1992-),男,河南鄢陵县人,硕士,主要从事空间经济和经济地理研究,(E mail)1432437520@qq.com。

通信作者:曹希广(1990-),男,山东潍坊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E mail)caoxg199001@sina.com。

0 引言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无论是从国家(或地区)还是从区域的地理空间层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特征。

正是由于经济力量运行的地理空间并非均质的,因此,集聚的速度和集聚的程度也会因地理尺度的不同而相异[1]。

江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性分析

江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性分析

期为资源的合理 配置 , 促进各地 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 参考 。
关键词 :E ; DA 经济发展 ; 有效性 ; 中图分类号 :F 6 . O 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 7 2 (。 89 0 7 一 2 1 1 4 9 一 20 )— 0 7 O 6
誓篓 曼 壁 垄芒 星 D
6 48 875 094
5 l 69 68 34
2 6 9 2 4 7 9 9 0 6 10 3 : 75 7 6 2 7 8 2 5 9 2 IO 4 6 l0 6 4 4 4 56
6 O4 8 56 7 75 656 l9 5 O 5 7 3
5O 3 458

Xl
输 入 指 标
X2 X3 X4 Yl
输 } 指 标 { j
Y2 Y3
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考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九 江、 鹰潭存在 着外资利用冗余, 建议这 2个地 区要有选择地 引进外资, 以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 上饶存在 着财政 支 出冗余。通过投入 冗余 角度 的分析, 可以得出上述 D A无 E 效 的地 区有 一个共同点, 就是劳动或投资相对于产 出而言存
一 省地经发有性析 西 各区济展效分 济 经 地 各 省 区
T eA y 0 h a iy o h e in lE o0 i D v lpe t i J a 9 iP o ic h n Ii f teV ld f teR go a c nm c e eo m n n inx rv n e ss i t
摘 要: 本文运用数据包 络分析方 法( E ) DA 的模型 , 以就业人数 、 固定 资产投资 、 实际使 用外资 、 政支 出为输入指标 , 财 以各 地 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社会 消费总额为输出指标 , 选取 2 0 D 6年江西省各地 区在 输入指标和输 出指标 下 的数据进行分 析 , 以

江西省城市中心性测度及其中心城市选取分析

江西省城市中心性测度及其中心城市选取分析
中图分 类号 :F9 23 文 献标 识码 :B
城市中心性 ( et ly C n at)是城市地理学 中一个重 ri 要 的概念 ,自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首次提出 中心地和中心性 的概念和计算办法以后… ,国外学者 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中心性测度模型 ,这些模型各有 优缺点 ,至今尚未完善。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 目的选
用 不 同的测度 模 型 , 目前 常 用 的主要 有 区位 熵测 度模 型 、非基 本部 门测 度模 型 、最小 需求 量 测 度 模 型 、 中
系统合成模型则需要 大量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 ,运用 多元统计和系统合成方法获得相应的结果。尽管该指 标体系设计严谨 ,它可 以更 为全面地反映城市 中心性 的内涵 ,但 由于该模型采用 的计算方法较复杂 ,需要 的指标数据较多且不易获得 ,所以城市中心性的计算
了特尔斐法 ( e h) :刘耀彬 (90一) 17 ,湖北麻 城人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 经济发展研 究中心副教授 ,博士 ( ) 后 ,研
究方 向 :城 市 经济 与城 市管理 。
基金项 目: 育部人 文社 科规 划项 目,项 目编号 : 6A 909 教 0J 704 ;江西省 高校 人 文社科 项 目,项 目编 号 :J 75 J 0。 0
等级划分。发现江西城市之 间的中心性强度指数相差悬殊,且分布呈现 出分形特征。根据 中心性城 市选 取 的原则提 出了江西省的 主省域 中心 、副省域 中心、主 区域 中心 和 副 区域 中心 ,四个 类 别、 两个 等级 的 城市群体 系建设方案。改进的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计算简单,简便易行 ,可以进一步推广。 关 键词 :城 市 中心性 ; 中心城 市 ;指 数模 型 ;等 级规 模
算 ;第二类是城市社会 经济 发展指标。采用 系统 合成模型,通过省区统计年鉴 的资料来计算 。。相 。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A2 N1 3 : DP L  ̄
一 1 8 7 90 3 0
— 7 3 2 36 9 2
- .6 7 7 29 7 6
. 2 9 9 26 2 8
作者简介 : 王军 民, 冈山大 学商学院副教授 , 井 博士 , 研究方向为 区域经济学、 主要 产业经济学。

21年第1期 01 1
33 误 差修 正模 型 .
现 江 西 经 济 的 崛起 :
虽然说 L U N R和 L P D N G P之 间存 在协整关系 , 但在现实经 济生活 中, 两者 的关 系很少处在均衡点上 , 因此需要构建误差修 正模 型来进一步 了解经济增长对城市化 的短期影 响系数 。在上
1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 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 加 充分发 挥 自身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 提高第二 、 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
长期作用大于短期 , 当短期 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 经济增长将以

R2 O 9 2 9 DW : . 9 7 7 F 1 4 .5 = 807 03 0 3 : 6 56 3
其次 , 检验 上面 回归残差项 () e 的平 稳性 , 验显示其 为 I 检 () 0 序列。这就证明了 L U N R和 L P D N G P之 间存在协整关系 , 即 两者 之 间 存 在 长 期 稳 定 的均 衡 关 系 ,其 长 期 弹 性 系 数 为
. .6 6 29 77 7
. .2 0 7 26 0 . 21 0 26 0 7
- 2 9 9 26 2 8
0 0 7 7 1 00 8 19 0 0 00 0 000 O 0
非平稳
非 平稳
平稳 平稳
20 0 9年 ,江西省 的城 市化率为 4 . %,略高于 中部地 区 31 9 4 .6 22 %的平均水 平 ,但 相 比全 国 4 . %的平均水 平 ,仍 落后 65 9

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方向——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

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方向——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

城市质量和竞争力的测度的基础上 , 基于数据 的综合特征 及收集的可获得性 , 从人 口、 综合经济总量 、 产业 结构、 市 场、 投资以及市政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建立城市质量指标考
分别表示 i 城市的人 口、 地区生产总值 、 全社会固定投资总 额和社会零售商品总额 ; D 。 。 为城市 i 与城市 j 的空间距离 ;
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 , 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 了
地区有很强的吸引力 , 与其邻接 区域发生着相互作用 , 引
区域 发 展
力模型认为城市 的吸引力大小和范围与城市 的质量和城 市间的距离有很大关系 , 有下式:
F l
M M
事实上, 用G D P和人口规模来衡量城市的质量显然并
对外经济联系总量 的大小 , 反映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

R i j = F J. ∑ . F
J=l
( 2 )
式中, R 。 表示城市 i 对城市 j 的隶属度。R i i 值越大 , 表 明城市 i 与城市 j 的联系在城市 i 的对外联系中的比重越
种运输方式的标准时速来测算最短路径的“ 时间距离” , 还
各 设地 级城 市之 间 经济联 系的强度 和方 向 。结果 显示 : 南 昌市作 为省 内唯 一 的 中心 城 市 , 经 济联 系总 量较 高 , 且
大部分城市对南昌市的隶属度较高, 南昌具有较强的吸 引力和辐射力; 各城市经济联 系总量差异很 大, 区际差异 更为明显; 江西省 内其他城市间的经济联 系方向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市指向和地域相邻指向。 [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联 系 引力模型 隶属度模型 因子分析法
2 0 1 4年 第 7期 《 发展研究》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但分析其依然滞后于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而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实现江西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协调性近年来,关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协调的争论越来越多,主流的观点认为主流的看法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也大大地滞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安虎森,2005)。

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滞后城市化是按城市人口统计的显性城市化,如果加上隐性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是滞后,而是有所超前;还有人认为我国城市化并未过多地偏离工业化进程,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偏差(景普秋,2003)。

具体到江西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西省城市化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到2009年达到43.19%,平均每年增长0.8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西省经济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人均GDP年均增长9.0%。

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江西城市化是同步、滞后还是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呢?本文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江西省城市化的进程和特征(一)江西省城市化呈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回顾改革开放成立以来的江西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逐渐加速增长的过程。

如图1显示,1978年以来江西省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阶段:1978-1990年为缓慢增长阶段,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长0.3%;1991-2000年为加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长0.734%;2001年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72%。

(二)江西省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78年,江西省的城市化进程与全国相比差距不大,落后1.15%。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开始不断拉大,到2000年,落后全国8.51%。

新形势下江西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估及建议

新形势下江西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估及建议

新形势下江西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估及建议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展迅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新形势下,面对城镇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明确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给出了未来发展思路。

通过分析当前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发现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方面是城镇化明显的短板。

新形势下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应以质量为重心,加快人口城镇化、落实人口市民化、促进“产城融合”。

城镇化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紧密相关。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步伐,包括江西省在内的许多地区出现诸如“产城融合”程度不高、城中村与棚户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了城镇化质量,阻碍了城镇化发展。

面对新形势下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挑战,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是使城镇化真正改变百姓生活的关键。

随后首次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等六项主要任务。

因此,新形势下江西省城镇化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心是城镇化发展质量,抓手是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

一、江西城镇化发展现状2012年江西省城镇化率为47.51%,GDP总量为12948.88亿元,人均GDP 为28800元,三次产业比为11:54:35。

从图1可知,1992年至2012年江西省城镇化与CD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0年后均呈加速增长趋势,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江西省城镇化发展也存在几点较为明显的不足。

第一,城镇辐射能力不足。

2012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南昌、景德镇、萍乡、新余四市,城镇人口过300万的仅有南昌。

城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发展水平较低、缺少特大城市等直接导致江西省城镇的经济聚集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充分。

首先,江西省大城市存在产业水平低、优势产业偏少、上市企业较少等问题。

江西省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与分析

江西省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与分析
系统 聚 类 法 将 其 划 分 为 紧凑 、 较 紧凑 和 不 紧 凑 三 级 。 结 果 表 明 2 0 0 0—2 0 1 0年 江 西省 城 市 紧 凑 度 整 体 水 平 不 高, 区域 差 异 较 大 , 且极化 现 象显著 , 紧 凑 城 市数 量 相 对 减 少 , 较 紧凑 城 市和 不 紧 凑 城 市数 量 均 有 所 增 加 。
测 度 方法 , 其 中综 合指标 体 系 法是 目前 运用 最 多 的 方法 。但 通过 综合 指标 体 系 的建 立 , 来 分 析江 西 省 城市 紧凑 度 的 变 化 及 其 驱 动 力 因子 的研 究 还 很 少
见 。因此 , 本 文 从 紧 凑 城 市 的基 本 内涵 出 发 , 选 取 江西 省 1 1个地 级 市和 1 0个 县 级 市 作 为评 价 单 元 ,
[ J ] . J o u r n a l o f E a s t C 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 2 0 1 3 , 3 2 ( 3 ) : 3 3 8 — 3 4 4 .
第3 2卷
第 3期
东 华 理 工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 学版 )
Vo l _ 32 No . 3 Se p. 2 01 3
2 0 1 3年 9月
J OUR NAL OF EAS T CHI NA I NS T I T U T E OF T EC HNOL OG Y
祖 佳嬉 , 叶 长盛. 江西省城 市紧凑度 综合测度与分析 [ J ] . 东华理 工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2 0 1 3 , 3 2 ( 3 ) : 3 3 8 —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b t e p may s g fi d s i ia o . Na c a g C t s i n y e o o c r w h p l. Me n h l e o e e in k y ct s a e a r r t e o n u t a z t n h t i a rl i nh n i i t o l c n mia g o t oe y s l a w i t t rr go a eh h l e ie l i l c n a twi te Na c a g c o ey i c n mi a s e t i b ss o t c t h n h n l s l n e o o c l a p c. h On t s a i, h h s a e r o e d a cn c n mia e eo me t o t i p p r p p s s a v n i g t e e o o c d v lp n o h l f
Ec n mi tr ci n a ay i b we n r go so ek y cte fJa g i o i c o o ci e a to n l ss t e e i n ft e iiso in x vn e n h Pr
WA u -i, iJa - ig L I ig(col f eg p ya dE v ometJ nx N r a U i ri , aca g30 2 ,C ia NG X e l Li in xn , E n S ho o or h n ni n n,i gi om l nv s y N n hn 3 02 hn) -n J G a r a e t
江西省位于长江发展轴的中部, 处于 内陆、 沿海 和北方与南
方的交接 点上。为了更好地促 进江 西经济的发展 , 本文从江西省 经济发展过程 中各地级市之间的区域经济联系着手 ,主 要分析 江西省各地级市对 “ 内”的区域经济联系 。

江西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

江西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

1.2 耦 合系统 指标 体系
系 统 的 构 建 意 在 研 究 人 口结 构 与 区域 经 济 之 间 的 耦合关系 ,其 中人 口结构包括人 口总量 、文化结构 、性别 结构与年龄结构 4个方面 ,区域经济包括 经济总量 、经 济水平 、规模 以上工业和贸 易 4个方 面,据 此建立江 西 省人 口结构一 区域经济耦合指标体系 (表 1)。 1.3 研 究方 法
本研究 以江西省 91个 县市为研 究单元 ,利用 统计 年鉴数据和人 口普查数据 ,从人 口结构整体出发 ,分析江 西省人 口分布情况 ,构建人 口、经济两大系统的关联矩阵, 定量分析各地 区的耦合度和耦合类 型,并与 2000年进行 比较 ,研究江西省人 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
题 是 人 口问题 … ,目前 ,人 口结 构 已经 成 为 了 中 国人 口 1 数 据 来 源 与 研 究 方 法
第 32卷 第 6期 2013年 12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V01.32 No.6 DeC. 2013
江 西 省 人 口结 构 与 区域 经 济 关 联 分 析
郭泉 恩 ,钟 业喜
(江西师范大学 a.地理与环境学 院;b.区域发展与规划研 究中心 ,南 昌 330022)
问题 的核 心 ,人 口结 构 深 深 影 响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而
区 域经 济 的发 展 又深 刻 地 改变 着 人 口结 构 。
1.1 数据 来源
近 年 来 ,随 着 GIS技 术 和 数 理 模 型 的发 展 ,定 量 分
数据资料来 自《中国第五次人 口普查 》、《江西省第

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分析

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分析
经济观察
省城 市经 济联 系测 度和分 析

摘要 : 本文 以 江 西省 1 1个 地 级 市 为研 究对 象 . 借 助 描 述 区域 间相 互 作 用 强度 的
许 凡 宋殿 清
林倩 茹
会 固 定 投 资 总 额 和 社 会 零 售 商 品 总额 ; D
为城 市 i 与 城 市 的 空 间 距 离 ; K 为 万 有
B 1 力常数 . 根 据 经 验 数 据 取 K= I 。上 式 是 最基本的引力模型公式 。
其中, … 表 示 从 i 城 市 到 J城 市 的 采 用第 1 n种 交 通 方 式 的权 重 , t … 表 示从 i
本 文 将 从 城 市 质 量 和 区 域 间 经 济 城 市 到 i 城 市 的采 用 第 1 T 1 种 交 通方 式 的花 距 离 两 方 面 来 对 传 统 的 引 力 模 型 进 行 费 交通 时 间 , v … 表 示从 i 城市到 i 城 市 的 城 市作 为衔接 支撑 . 中 小城 市 居 多 . 发 展 修 正 。 采 用第 m 种 交通 方 式 的花 费 的 货 币 成本 . 十分不 平衡 : 城 市质量 高强 、 与 南 昌 市 经 1 . 城 市 质 量 的 修 正 从 而 修 正后 的经 济 引力 模型 可 表 示为
D = ∑( 入
m = 1
一 )
( 2 )
引 力模 型 . 测 算 了 以 南 昌 市 为 中 心 的 江 西 省 城 市 间 经 济 联 系的 强 度 研 究 表 明 : 南 昌 市城 市 质 量 明 显 高于 其 他 城 市 . 具 有 显
著 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 江 西省 内缺 乏 大 型
以牛 顿 经 典 力 学 的 万 有 引 力 公 式 为基 础 . 对 其在经 济学领 域做 了发展 、 延伸. 提 出 了 一 个 比 较 完 整 且 简 便 的 经 济 学 模 型— — 引 力 模 型 . 该 模 型描 述 了 经 济 体 之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研究江西省城市联系度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研究江西省城市联系度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研究江西省城市联系度作者:任艺琳,罗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7年第10期任艺琳1 ,罗佳 2(1.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2;2.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2)【摘要】基于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研究江西省内主要城市的联系度,首先确定了中心城市是省会城市南昌和其余10 个地级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发现,南昌市主要依靠地缘关系与周边几个地级市联系紧密,尤其是九江市与抚州市;与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副省域中心城市赣州市、上饶市、萍乡市在经济联系强度与场强上联系皆为最弱。

因此为了均衡全省的发展,需要提高省会城市南昌与副中心城市的联系度,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关键词】经济联系强度;场强;经济距离【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 ( 2017 ) 10-0039-02【作者简介】任艺琳(1991-),女,福建南平人,研究生在读,从事城乡规划研究。

1 引言如今出现越来越多以城市群为单位的空间经济,有利于实现协调发展。

因此,加强城市空间联系便成为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选择。

当前,国外学术界对空间联系的研究突破了简单的静态描述和理论的定性剖析的局限,更加注重联系过程的动态分解,强调定量模型的运用。

比如 EdwardL Glaeser 通过构建知识溢出模型,研究了城市群各城市间知识的分布及其流动 [1] ;国内学术界高汝熙用经济联系研究建立上海经济圈的必要性 [2] 。

现今对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 [3] 、长三角城市群 [4] 、京津冀城市群 [5] 等。

对省域内的大中小城市的研究较为少见,论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研究江西省内主要城市与核心城市的联系度,核心城市的选择首先应该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核心城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必须在 50 万人以上;非农人口的比重必须在 70%以上。

浅谈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

浅谈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

浅谈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在收集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从经济联系品级圈、经济联系可达性和经济联系互动量3方面,定量分析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

结果表明:江西省在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品级圈中为三级中心省份;江西省与其周边省份的可达性较好,而与贵州、云南两省交通联系亟需改善;空间距离对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互动量影响显著。

依据获得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标签:长江经济带;江西省;经济联系一、经济联系品级圈剖析长江经济带是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

选取反映省份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镇人口数(Pi):反映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Vi):反映省份城市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指标;城市地区生产总值(Di):反映城市地区经济综合水平的指标。

分别计算各省份的人口、收入和经济职能指数,计算公式:在分别计算人口、收入和经济职能指数的基础上,计算各省份的中心职能程度指数,其计算公式可以采用总数和平均数两种不同方法:根据值的计算结果,对11个省份可以划分为4个不同的品级,划分结果见表1。

表1 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品级圈二、经济联系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是指衡量两地之间交往、联系方便程度的相对指标。

若可达性值越高,则表明两地之间来往越方便;若可达性值越低,则说明两地之间交流越不便。

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i为i省份的可达性值;Di为i省份与江西省之间的最短交通距离;Vi为i省份与江西省之间的交通道路平均行车速度;为江西省和其他省份之间的平均可达性值;ai为i省份的可达性系数。

表2 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可达性等级三、经济联系互动量阐述分析江西省与经济长江带的经济联系互动量是将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代入经典的经济联系绝对强度与经济联系隶属度模型中。

计算两省份之间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的经典模式为:式中:P、V分别为江西省城镇人口数(万人)、生产总值(亿元);Pi、Vi 分别为i省份城镇人口数(万人)、生产总值(亿元);为江西省距i省份的铁路里程。

最新-江西省设区市经济联系综述 精品

最新-江西省设区市经济联系综述 精品

江西省设区市经济联系综述区域个性和差异的分析、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经典内容[1],经济联系是指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城镇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在原料、材料及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活动和技术经济上的相互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的产生发展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2]。

如何科学、有效地度量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一直是困扰学者们的难题[3]。

在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研究中,城市体系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被广泛采用[4-9]。

大量研究都是基于城市人口数量、、地理距离等要素分析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力,部分学者还对引力模型进行了修正[2,10-11]。

在交通通达性的研究中,金凤君[12]、吴威[13]、钟业喜[14]、郭丽娟[15]、罗鹏飞等[16]分别就不同区域的空间联系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长期以来,因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江西省区内经济联系及区际经济联系均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一直处于中部地区的后位。

2009年9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同年12月又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省,在国家层面的两个区域规划中将面临新的机遇,在中部地区实现进位赶超、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将指日可待。

因此,基于交通通达性探讨江西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必要。

本文试图在构建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研究江西省各设区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以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范式。

1研究区概述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直接腹地,承接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江西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和抚州等11个设区市。

江西经济基础较差,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年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的第20位,总量为943501万元,不足1万亿元,排在第19位,人均为21297元,排在第24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分析作者:许凡宋殿清林倩茹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测算了以南昌市为中心的江西省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强度。

研究表明:南昌市城市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江西省内缺乏大型城市作为衔接支撑,中小城市居多,发展十分不平衡;城市质量高强、与南昌市经济距离短的城市经济联系较强,而边远地区或经济实力偏弱的城市经济联系较弱。

关键词: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因子分析法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区域经济联系的指标,它既能反映区域内某一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该区域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

在对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中,引力模型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

因此,本文利用这两个模型对江西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得出重要结论。

一、模型的选择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以牛顿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发展、延伸,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且简便的经济学模型——引力模型,该模型描述了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经济联系与它们各自的国民经济总量成正比例、与这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的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区域经济问题。

随着经济地理学家的关注,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研究中。

(一)研究模型的选择及修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重心,它作为增长极对周围地区有很强的吸引力,与其邻接区域发生着相互作用,引力模型认为城市的吸引力大小和范围与城市的质量和城市间的距离有很大关系,有下式Fij=K=K(1)其中,Fij为城市i与城市j的经济联系度,即城市间的吸引力,Mi,Mj分别为城市i和城市j的质量,Pi、Gi、Vi、Pi分别表示i城市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和社会零售商品总额;Dij为城市i与城市j的空间距离;K为万有引力常数,根据经验数据取K=1。

上式是最基本的引力模型公式。

本文将从城市质量和区域间经济距离两方面来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修正。

1. 城市质量的修正复合指标的构建更能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能够反映区域核心-边缘的相互关系。

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对城市质量和竞争力的测度的基础上,基于数据的综合特征及收集的可获得性,从人口、综合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市场、投资及市政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建立城市质量指标考核体系,选取15个具体指标变量来综合评定城市质量(见表1),通过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每个地区的城市质量得分。

2. 关于城市间距离的测度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再单纯取决于其空间距离的远近,各城市之间的运输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其交通时间和交通成本,进而影响两地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

鉴于此,本文引入最短交通时间和最低交通成本来反映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

设i、j城市之间有n种交通方式,且每种交通方式的最短时间为t,最低交通成本为y,则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可表示为Dij=(λij-mtij-myij-m)(2)其中,λij-m表示从i城市到j城市的采用第m种交通方式的权重,tij-m表示从i城市到j 城市的采用第m种交通方式的花费交通时间,yij-m表示从i城市到j城市的采用第m种交通方式的花费的货币成本,从而修正后的经济引力模型可表示为Fij=K=(3)其中,当城市间的交通方式为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时,参考高汝熹的城市间的通勤距离修正参数,确定文中计算的两种运输方式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权重值λ分别为0.45和0.55;当城市间的交通方式为铁路、动车和高速公路运输时,参考孙晶的修正参数,确定文中计算的三种运输方式铁路、动车和高速公路的权重值分别为0.4、0.4和0.2。

二、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一)城市质量的测算本文利用2011年江西省的数据,从人口、综合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市场、投资以及市政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建立城市质量指标考核体系,选取15个具体指标变量来综合评定城市质量。

首先,采用的是Z-score法将每个城市的质量指标数据表标准化,然后将标准化的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利用因子分析法功能,按照特征值大于1及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标准提取出3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0.25%。

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并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后得到各指标在各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系数矩阵,进而计算每个城市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最后通过以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城市的质量得分及排名(见表2)。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第一公因子指标大的主要集中在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等几个指标上,主要反映了地区的经济总量,代表了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可将其看作是经济实力因子;第二个公因子指标比较大的主要包括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和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等几个指标,主要反映了当地市政建设的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的社会实力;第三个公因子指标较大的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及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反映了地区产业结构的情况。

由上表2可以看出,在主因子经济实力因子当中,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实力遥遥领先,其次为新余市、九江市;在第二主因子社会实力因子当中,九江市、景德镇、上饶市分列前三甲,这表明当地市政建设比较好,社会基础设施较完善;在第三主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上,新余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三市的得分较高,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第二产业有很大的关系。

从城市综合得分看,省会城市南昌的质量得分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其他城市,已经具备了江西省核心城市的地位,为江西省的特大城市;九江、新余分列其后,但与南昌的质量相差甚远,只能说是江西省内的中型城市;宜春的质量得分排名最末,为江西省内的小城市;大部分城市质量处于均值水平以下,中小城市居多。

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内同时存在着特大城市、中等城市、中小城市,缺乏大城市这一等级,发展十分不平衡。

另外,由于考虑到城市质量计算结果出现负值会影响引力模型的计算,因此在此对上述城市质量得分通过平移和放大进行简单处理,使得各市修正后的城市质量均为正值(见表2)。

如前所述,本文引入最短交通时间和最低交通成本来反映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

江西省内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已经较为完善,并且部分城市已经互通动车,交通便利极为方便。

由于南昌市的城市质量的绝对优势,且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和唯一的区域特大中心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间的吸引力较为明显,故本文主要考察各城市与南昌市的经济联系的大小来反映区域中心经济联系的强度,现选取各市与南昌市铁路、动车和高速公路的最短交通时间和相应的货币成本,参考前文所述权重来加权计算两地之间的经济距离(为便于计算,进行了修正处理,如表2所示)。

(三)各城市经济引力由于南昌的城市质量处于绝对优势,可以看作是核心-边缘的核心地区,把其他地区看成与它直接联系,那么将通过修正后的各城市的城市质量和其与南昌市的经济距离,代入到引力模型的公式中去,可以得到各城市与南昌市的引力大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江西省各城市与核心城市南昌市之间引力最强的是九江市,其次是新余市、抚州市和鹰潭市。

这表明核心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对九江的影响力非常大,因为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再加上交通条件的完善,未来有可能会形成南昌-九江双核驱动带动的城市群经济发展城市;新余市的引力排名比较靠前,这与新余市本省的城市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动车的通行使得它与南昌市的经济距离大大缩短;抚州市虽然城市质量不高,但是由于与南昌市的经济距离非常短,受南昌影响非常明显,加上近些年的昌-抚同城的推进,抚州与南昌的经济联系必然会更密切。

鹰潭本身的城市质量并不高,但是由于其属于江西省内的物流枢纽,交通极为便利,增强了其与南昌市的经济联系。

从表2还可以看出,赣州与南昌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弱,由于其主要产业分布在稀土等领域,不能大规模发展造成经济水平一直提不上去,另外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位于赣南地区,处于以南昌为中心的引力场的边缘位置,离南昌最远且相邻城市的经济发展强度也不高。

三、结论通过以上测算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南昌作为省会城市,以其不可比拟的经济实力成为省内特大城市,综合指标测算的城市质量很高。

二是省内缺乏大型城市作为衔接支撑,其他大部分城市质量处于均值水平以下,中小城市居多,发展十分不平衡。

三是经济距离的大小更能反映城市间的联系可达性,且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与经济距离没有必然联系。

比如景德镇的空间距离要远近与上饶,但是经济距离却大于上饶。

四是南昌作为江西经济的中心,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其他各城市与其的经济联系大小与该地区的城市质量和到南昌市的经济距离密切相关,城市质量高强、与南昌市经济距离短的城市经济联系较大,而边缘地区或经济实力偏弱的地区经济联系较弱。

参考文献:[1]Reilly W J.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retail relationships [M].Austin, TX:University of Texas, 1929.[2]候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M].New York: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4]Poyhamen P..A Tentative Model of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 Wehwirtsehaftliches Archive Band,1963 (01).[5]于振宇.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04).[6]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03).[7]徐辉,彭萍.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经济区划与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08(02).[8]耿程程,刘兆德.基于引力模型的山东省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3).[9]张严玲,陈晓华.基于引力模型的合肥经济圈空间结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0]孙晶,许崇正.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引力”模型的构建与运用——以201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数据为例[J].经济学家,2011(07).[11]保罗·克鲁格曼.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2]郭源园,胡守庚,金贵.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湖南省经济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2(12).[13]张建营,毛艳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