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 井渠结合灌溉在我国北方灌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进一步理清了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的内涵,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建立科学的灌溉技术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
井渠结合灌溉是适合我国北方灌区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对于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防治土壤盐碱化具有重要作用。各地灌区结合自身实际也都开展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规划工作,把井渠结合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必将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概述
井渠结合灌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北方灌区在原有渠灌系统基础上发展井灌逐渐形成的。井渠结合灌溉是通过在引黄灌区的各级渠道边(主要为支、斗渠)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并输送到渠道中,用来灌溉农田的一项节水技术。其主要特点是灌溉期间不受渠道来水量限制,比较机动灵活,可以对作物进行适量和适时灌溉。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渠道引水量,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改良盐碱地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优点:一是重复利用渠灌的渗漏水,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二是开源节流。通过打井可以利用灌区的降水和侧向径流对地下水的天然补给,将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的地下水作为灌区新的水源,能够减少自河流或干渠的引水量,从而达到节省地表水资源的目的。三是把地下含水层作为地下水库,对入渗的地表水进行调蓄,可以供河流来水少的季节或作物需水高峰时期灌溉之用。四是根据不同季节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渠灌与井灌的时间和用水比例,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在利用地下水的同时防止土壤盐碱化,从而起到井排的作用。五是通过井渠结合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水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的目的。渠井结合灌溉的节水措施一般分为3类:一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渠井双配套灌溉措施,进行井渠双灌,提高灌溉保证率,控制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并防止土壤盐碱化,对平原灌区水量的季节性调节有利。二是在渠灌区内发展部分井灌面积,以减少地面水供应量。三是在缺水的井灌区引地面水补源,进行地下水与地面水的联合运用。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农问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农问题
(附答案解析)
【问题引入】
(2020·全国卷Ⅱ·T3-5)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1~3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情境素材:农村问题
(2019·全国卷I·T1-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
灌区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
则需要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及时转变观念 , 在整体规划中以节水为 目的设计 。 其规划 的中心和重点。 2 - 3 灌溉方式的选取。 灌 区的灌溉方式应根据灌区内作物的组成 、 地 灌区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水利工程 ,加强对灌区的规划对推 形、 土壤和水源条件等, 结合灌区分 区和土壤改良区划 , 经分析沦正话 动农 业 生产 的发展 更具有 重要 意义 。 确定。 适宜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保证 E H1 词灌水均匀, 而且可以节约 1 灌 区规 划的原 则 用水 , 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的肥力。 实践证明, 灌水量过大不仅造成水 灌区规划时需要对各个方面都要做好提前考虑 ,全 面进行安排 资源的浪费, 而且易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高, 致使土壤次生盐渍化。 和实施 , 而且要做到统筹兼顾 , 分期进行实施, 依照综合开发和因地制 2 A 灌区防洪。 灌区防洪工程是灌区总体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 宜的原则进行 ,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灌 区规划的质量 , 确保灌区 基本建设必须在确保灌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否则 , 就不能达到
灌区规划中注意的若干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 布局 以及灌溉用水 的供水晟进行详 细的调查 了解 , 确保水 源 的分 布范围较广 , 所 以在利用单井 进行灌溉时 , 地下水水位 就会降 供应能够发挥最大 的经济收益。 低, 由此而增加地下库容 。 在降水 量较 多的季节 , 机井可 以有效蓄积
1 . 2经 济 性 原 则 。 由 于灌 区 的农 田覆 盖 面 积 大 , 用水量较多 , 所 水 资源 , 防 止地 表 径 流 , 实现 灌 区 防洪 除 涝 的 功 能 。 以需 要建设 的水利工程数量多 , 这样 就需 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灌 3 .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井渠结合可 实现节约水资 区总体规划作业 中 , 应该 秉承经济性 的原则 , 在保 证区域 内水 土资 源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的 目的 。 地下水 库能够对 降水 、 地表 面以及地 源平衡 的基础 上 , 对水 利工程进行合理 布置 , 争取 以最少 的投 资获 下水进行合理 的调 蓄 , 充分利用地 下水库 中的水进行灌 溉 , 能够有 取最大的收益 。 效的减少渠水用量 , 缓解用水 紧张的状况 , 从 而实现节水灌 溉 的 目 1 . 3 全面性原则。灌区建设 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城 的 。 市规划 , 所 以在灌区进行总体规划时 , 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 在 4 灌 区 规 划 中 的渠 道 防 渗 处 理 保证 灌区供水量 的基础上 , 还可以兼顾 防洪 、 排涝 、 水电以及城市供 渠道 是灌 区规 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灌 区灌 溉系统 中的输水 水等 ,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 对灌 区进行旱 、 涝、 碱 的综合治理 , 从而 系统 , 渠道的纵横交错构成 了灌区的供水 网络 , 所 以渠道 的输水效 全面发挥灌区水利 工程 的功能 。 率直接关系到水 资源的利用率 以及灌溉质量 。在渠道输水 的过程 1 . 4生态性原则 。 灌区是一个既独立又完整 的生态系统 , 所 以在 中 , 渗 水是造成水资源浪 费的重要因素 , 所以做好渠道 防渗 应该作 进行灌区总体 规划 时 , 应该充分的考虑到生态性原则 。在灌区进行 为灌区规 划中的重要 内容。渠道防渗处理 工程 量较 大 , 在灌 区水利 水利工程建设 时 , 应 该注意对全 流域内水资源 的开发 和保 护 , 将各 工程投资中占据较大 的比例 , 所 以应该进行科学合理 的规划 。在渠 项水利设施进 行综合运用 , 从而确保灌 区生态系统 的完 整性 , 为促 道防渗处理规划 中 , 应该采用 因地制宜 的原则 , 切忌大 面积的进行 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 的条件 。 混凝土衬砌处理 , 而应该根据灌 区的总体规划 目标 以及地质情况进 1 . 5 节约性原则 。 在灌区规划建设 中 , 水利工程是重要 的组成部 行妥善处理。对于具有井渠结合灌溉方式的地段 , 不必进行 防渗处 分, 为 了保证灌 区的正常运行 , 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而在全球水 理 , 渠道 中渗漏 的水 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 , 从而对地下 水和地表水 资源紧张的形势下 , 在灌区规划中 , 应该秉 承节 约性原则 , 合理利用 的联合运用进行有效 的调理 。对于透水性 较强和砂土和填方地段 , 水资源 , 通过水利工程 的合理布置 , 采用先进 的节水灌溉技术 , 提高 为 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 应该做好衬砌 防渗处理 。渠道衬砌 防渗是 节水灌溉 效率 , 既能够节约水 资源 , 又能 够满足灌 区农作 物生长 的 灌 区总体规划 中的重要部分 , 既是保证灌溉用水 的重要 网络 , 又是 要求 。所 以在进行灌区规划作业 中, 应该本着因地制宜 、 统筹兼顾 、 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 所 以要科学合理的处理。 综合 开发的原则 , 对灌 区水利工程 进行合理规划 , 切实发挥 水利工 结 束 语 程 的综合价值 , 为灌 区生产的高效运行创 造有利 的条件 。 灌区是我 国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生产的重要基地 , 在我 国的农 2 灌 排 渠 系布 置 业生产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在灌区生产作业 中, 水资源 的供应是 灌排渠系布置是灌 区总体规划 的核心 , 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应 关键要素 , 所 以需要 对灌 区水利工程进行合理 的规 划 , 在保证农作 综合考虑 , 尽量使之协调一致 , 既满 足灌溉 的需要 , 又符合排水 的要 物用水的基础 上 , 达到节 约水 资源 , 保 护生态环境的 目的。 为了确保 求, 有效控制地下水位 , 防止 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 对 自然条件差异 灌 区总体规 划的合理性 , 在规划之前 , 应该对灌 区中的各项要素进 较大 的灌区 , 应根据气象 、 水文、 土壤 、 水文地质 、 作物种植等条件 以 行详细的调查 分析 , 在经过可行性论证后 , 在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 及社会经济状况分区布置和设计 。对 已发 生盐 渍化 的灌 区 , 应根据 为促进灌区的长效发展创造有利的条 件。 水文、 气象、 土壤 、 地质 条件 以及地下 水运动 规律 和盐分积 累机理 参考文献 等, 进行 土壤改 良分 区。提水灌区 , 如 陕西 省的尔雷抽 黄灌 区等 , 应 [ 1 ] 张永 华. 灌 区规 划 中的 灌溉 与排 水 工程 布置『 J ] . 黑龙江水 利科技, 根据地形 、 水源、 电源 盒行政区划等条件 , 按照技术 可靠 , 经济合理 201 5 — 9 — 3 0 . 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的原则进行分 区 、 分级 。灌 区排水方式应根据可 [ 2 】 米加 明. 灌 区规划设计 渠( 沟) 系水位推 求参考 点选取的 简易方法 能产 生涝 、 渍、 碱 的成 因 , 结合 灌区地形 、 土壤 、 水文和地质等条件 , 【 J 】 . 黑 龙 江 水 利科 技 , 2 0 1 3 — 6 — 3 0 . 经分析论证后确定 。 【 3 】 农志. 综述大型灌区规划设计 中几 点常见 问题及采 用的新技术 『 J 1 . 3 灌 区规 划 中 的井 渠 结 合 模 式 广 东科 技 , 2 0 1 2 — 5 — 2 5 .
引黄灌区应发展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
镕I一引黄灌区应发展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
曹广信
(宁夏平罗县水务局宁夏平罗753400)
[摘要】介绍引黄灌区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引黄灌区的发展方向,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有的配套政策.[关键词]井渠结合问题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 V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083-01
一、引冀囊区震晨井集培合的必一性
井渠结合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调控地下水位、改
造中低产田、改良盐碱地,具有积极作用。面临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
式,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资源,利用井渠结合灌溉.已成为缓解供水矛盾的
主要出路和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引黄灌区,发展井渠结合尤
为必要.
(一)黄河流域供水日趋紧张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多次发生断流。国
家引黄济津方案实施后,引黄灌区冬、春灌季节水量将有不同程度压减。压
减最大幅度达52%。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农田灌溉将受到影响。故要确保引
黄灌区今后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只有充分利用地
下水资源,才能保证灌溉需水要求。
(二)井渠结合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正在实施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重点是以节水为中心,
治理盐渍化,改造中低产田,改变工程老化失修状况,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
用,促进灌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但必须充分考虑实行“井灌结合,以渠补
井”,通过充分利用地下水,调节黄河来水量与灌区需水量的矛盾。
(三)引黄灌溉面积逐年增加.供水量逐年下降。矛盾突出
关于灌区规划中注意的问题
222
关于灌区规划中注意的问题
赵薇薇 安乐
(新安县水务局,河南 洛阳 471800)
摘 要:我国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发展,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国水利工程要向资源水利方向发展,
灌区规划也要转变观念,以节水为中心思想,开展灌区建设。本文主要针对灌区规划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给予行业借鉴。
关键词:罐区规划;注意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5)-12-0222-1
灌区规划前要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灌区的水土资源、社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现状,认真整理和分析灌区的水利设施、农作物、土壤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以及地形等情况,根据当地农业对灌溉的要求,论证所需供水量,对灌区的水土资源进行评价,确定水利改良分区和灌区范围,选定灌排方式和灌排标准,确定灌区规划方案,制定灌排建筑物、灌排渠道以及灌区工程的规模和相关参数,提出管理办法和工程意见,在灌区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注意灌区整体规划
当前为了适应我国农业规划方案新要求,一些大中型灌区需要进行重新规划,重新规划的重点是节约水资源,而不是对灌区设施和建筑的简单修补,要对灌区原有的植物结构、管理制度、耕作方式、灌溉方式、渠系布局进行整体的调整和规划,实现我国灌区整体规划的新目标。
我国灌区规划主要以节水为重点,因此,很多规划措施都要建立在节水的基础上,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灌溉效果最大化,确保灌区健康、稳定的发展。灌区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灌区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在满足农业规划、流域以及土地协调性的同时,还要与灌区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做好防盐碱、排涝以及防旱的治理工作,实现灌区的健康发展。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前言
北方是我国干旱地区较为集中的地区,不少地方处于水资源缺乏和水文条件恶
劣的情况,这也给北方的农田灌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北方灌区建设,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井渠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设方式,本文将就井渠结合在北方灌区建设中的基本方向进行探讨。
井渠结合的基本概念
井管结合是指在古老的灌溉条件下,人们通过挖掘小井和修建小渠来实现农田
的灌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逐渐进化为现代化的灌溉形式。井渠结合一般指在灌溉过程中,通过地下水井和地表水渠的双重作用,实现灌溉水的收集、运输和分配的一种综合性灌溉方式。在北方地区,井渠结合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林业、水利等方面。
井渠结合在北方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井管结合在北方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
分紧缺,难以满足灌溉需要,因此,种植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井渠结合的优势,积极开展北方灌区的建设,提升水利设施的水平,实现北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北方灌区建设中,井渠结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十分有限,需要通过井渠结合的方式实现灌溉水的收集、运
输和分配,从而实现水的最大化利用。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是北方灌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井渠结合就是实现最大化利用的一种方式。
2. 降低灌溉成本
井管结合可以通过自流灌溉等方式,减少灌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达到
渠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二)斗渠的规划布置 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一些
大型自流灌区的斗渠长度一般为1000~3000m,控制面积为600~4000亩。 斗渠的间距主要根据机耕要求确定,和农渠的长度相适应。 (三)农渠的规划布置
农渠是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是一个耕作单元。农渠长度根据机 耕要求确定,平原区通常为500~1000m,间距为200~400m,控制面积 为200~600亩。丘陵区农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较小。在有控制地下水位 要求的地区,农渠间距根据农沟间距确定。
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概念:为安全、合理地输配水量,以满足各部门的需要,在渠道系统 上所建的建筑物,是灌排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渠系建筑物布置和选型原则
(1)位置和型式,根据规模、作用、运行特点和灌区总体布置的要求, 布置在地形条件适宜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
(2)布置应满足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行、管理 的要求。
反复分析比较后,初步确定一个可行的渠线布置方案。 (二)纸上定线
测量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5000,等高距为0.5~1.0m, 测量范围从初定的渠道中心线向两侧扩展,宽度为100~200m。 (三)定线测量
通过测量,把带状地形图上的渠道中心线放在地面上去,沿线打上 木桩,木桩的位置和间距视地形变化情况而定,木桩上写上桩号,并测 量各木桩处的地面高程和横向地面高程线,再根据设计的渠道纵横断面 确定各桩号处的挖、填深度和开挖线位置。斗、农渠的规划也可参照这 个步骤进行。
干旱地区渠井双灌研究进展综述
干旱地区渠井双灌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针对西北地区渠井双灌区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无序开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土壤次生盐碱化、缺乏渠井双灌区特点的水资源调控技术标准和调控手段等共性问题,本文从渠井双灌灌区的水资源调控;地下水模拟软件及模型;灌区用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渠井双灌灌区的灌溉理论、技术等的研究状况及研究趋势。通过归纳,利用地下水模拟软件和建立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进行模拟计算,寻求基于生态安全的灌区水资源最优化配置方案。
关键词:渠井双灌区;水资源调控;地下水模拟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canal well dual irrigation in arid area
LIN Lin
(Yan’an Branch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71007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disorderly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low reuse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 lack of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means of 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n double irrigation area with canals and wells in Northwest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water resources regulation, groundwater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model, water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area, etc,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of irrig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 canal well dual irrigation area are expounded. Through induction, groundwater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mathematical model are used to
北方井渠结合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模式研究
d i 0 3 2 / P J 10 .0 10 09 o: .74 S . .2 1 2 1 .59 1
北 方 井 渠 结合 灌 区节水 改造 技 术 模 式 研 究
穆 聚彦 连 少伟。 吕 旺 , ,
(. 1河北省灌排供水技术 服务 总站 , 石家庄 0 0 1 ;. 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 中心 , 5 0 1 2河 石家庄 0 0 6 ) 5 0 1
第 9卷
第 5期
南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S uht— rhWae vrina dWae c ne& T cn lg o t— Not trDies n trSi c O o e eh oo y
Vo . No 5 1 9 . 0c. O l t2 l
21 0 1年 1 O月
2 了 P rm t na d . P o oi n o C ne o t eh i e , h iz u n 5 0 1 C ia e t f rWa e T cnq s S O a h a g 0 0 6 , hn ) r r u"
百度文库
Abtat ae nrl a t rcie n ee rh s b u s c:B sdo ee n at sa drsac e , ys mma in da ay i ee a t edts aa wep o o e i o sr e r v p c r iga n lzn rlvn l et t , rp sdamancn tu — z n g i f d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井 _ 由 乡水 管 站 或 村 委 会 管 理 , 水 泵 站 由县 水 务 局管 理 , 道 供 扬 渠
重 要 的作 用 。其 主要 优 点 : 是 重 复 利 用 渠 灌 的 渗 漏 水 , 高灌 水 由渠 道 管 理 处 管 理 , 成水 资源 管 理 主 体 不 一 。 由于 各 管 理 主 一 提 造 溉 水 的 有 效 利 用 率 。 是 开源 节 流 。 二 通过 打井 可 以利 用 灌 区 的降 体 在 井 渠 结 合 管 理 中 的 角 度 不 同 、 识 不 同 、 的 不 同 、 益 以 认 目 利 水 和侧 向径 流 对 地 下 水 的 天然 补 给 ,将 渠 道 渗 漏 和 田 间灌 溉 人 及 }发 点 不 同 , 对 发 展 井 渠 结 合 灌 溉 的看 法 上 也 存 差 异 , f ; 在 存 渗 补 给 的地 下 水 作 为 灌 区新 的水 源 ,能 够 减 少 自河 流 或 干 渠 的 在 不 同程 度 的 权 利 分割 的现 象 。
井 报废 。 9 5年 以前 建 设 的 排 水 机 井 老损 、 效 、 废 尤 严 重 。 18 失 报
井渠结合灌溉是 适合我 国北方灌 区的一种 节水灌溉 方式 。 对于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 , 治土壤盐碱 化具有重要作用 。 防 划 工 作 , 井渠 结 合 应 用 于灌 区改 造 的 实践 中 , 将 有 利 于 灌 区 把 必
冀州市石津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探讨
冀州市石津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探讨
作者:庞玉霞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4期
摘要:井渠结合灌溉是灌区综合治理旱涝碱沙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正确确定渠灌井灌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稳定水位和优化配置灌区水资源的前提。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统筹安排
中图分类号:S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各灌区普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经常发生时段性缺水。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灌区用水高峰期合理科学地对灌域农田进行适时灌溉,是灌区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冀州市石津灌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考虑井渠结合灌溉的优点,把井渠结合灌溉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以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井渠结合的必要性
井渠结合的必要性在于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和防治土壤盐渍化。
(一)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
大中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渗漏损失和浪费,但是改建后的渗漏损失仍不可低估。原因之一是大中型灌区输水渠线长且渠道级数多,设想一个灌区由6级渠系组成,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每级渠道水的利用率即使能达到0.94,则渠系水的利用系数还不到0.7;二是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也不是过高,一般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在0.6左右,要达到0.8应该说是偏高的,若二者均取高限值,则灌溉水的利用率也只能达到0.56。也就是说渗漏损失将达到灌溉总引水量的0.44。这部分损失中如果有一半补充地下水,即0.22的灌溉引水量将补入地下水。这部分地下水,通过井灌回归再利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109_机井技术规范
109_机井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机井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water wells
SL256—2000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2000年10月l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的通知
水国科,2000,388号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农村水利司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机井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机井技术规范》SL256一2000。
本标准实施后取代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
本标准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000年八月三十一日
前言
为了总结经验,推广科技成果,提高机井建设与管理水平,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水机(1992)47号文要求,对1986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的SD188一86《农用机井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通过北方17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组织从事机井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术
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县水利局及凿井队、制管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对原规范实施中需修订的有关意见的基础上,于1997年3月成立规范修订编写小组。1998年7月、11月两次统稿会后,完成了规范讨论稿。1999年5月经修订编写小组讨论并修改后,完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印发至北方17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川等省水利厅(局)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征求意见并修改后,于2000年3月完成了规范送审稿,2000年4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专家审查,完成了规范报批稿。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田园
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国50年来,我国的灌溉事业有巨大发展,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2.4亿亩,增加到目前的8亿亩,解决了12亿人口的衣食问题,成绩举世公认。然而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已建的灌溉工程多数配套不全,难以发挥设计效益,再加水费收入低微,不能满足管理维修需要,工程设施长期带病运行,多数已濒临难以支撑的程度。近年来各级政府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用于灌溉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北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要把灌区建设成什么样的工程模式?对此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多数技术人员认为应当建成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区。然而这种主张在有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即使在技术人员中,对井渠结合的工程形式,理解也并非一致,因此有专门讨论的必要。
一、井渠结合在北方灌区中实施的必要性
井渠结合的灌溉工程结构,其特点为在农田灌溉和排水上用渠也用井,二者结合,相辅相成。用渠引地表水灌溉和排除地表径流防涝;用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控制地下水位,防治渍涝和盐碱灾害,排除部分矿化度高的地下水,保持灌区盐分平衡。
采取井渠结合灌溉工程形式的必要性概述如下:
1.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开采地下水灌溉,第一可以把引地表水灌溉渠道和田间渗漏水量重复利用,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第二,井灌降低地下水位,可增加降雨的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提高降雨的利用率;第三,井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开展井灌是节水灌溉不可替代的技术措施。
三江平原水田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模式探讨
灌溉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对确保我 国粮食 安全和社 会 经济 的持 续发展 具有 决定 性意义 。推 广节 水灌 溉技术 , 发展节水灌溉 面积 , 不仅 是缓 解 我国水资 源供需 矛盾 的 需要 , 也是促进解决“ 三农 ” 问题 , 建设 社会主义新 农村 的
2 实施单一灌溉模 式存在的 问题
源的承载能力。 在三江平原某一区域内采用单 一灌溉模 式都存 在较
大 问题 :
需要 。由于我 国水 资源 总量有 限 , 空分布 不均 , 时 因而 , 通过节水并合理配置水 资源 。 增加农业 供水 、 加灌溉 来 增 面积 、 提高灌溉用水率是保 证粮食 安全生产的核 心问题 。 在西北华北地多水少 、 南方水 多地少 的客观条件 下 , 土 水
了开源 的作用 , 可 以显著 减少地 表水 的灌溉 用水 量及 又 河流和渠道 的取水量 , 起到 节流 的作 用。在干旱季节 , 结 合灌溉抽取 地下水 , 不仅可 以防止土壤返盐 , 同时由于开 发利用地下水 , 地下 水浅 埋地 区使汛 前地 下水位 下降 在 至临界 水位 以下 , 腾空地 下水 库容 , 增加土壤 蓄水 能力 ,
第 1 卷第 8 2 期
20 0 6年 8月
水利科技 与经济
W ae n ev n y S in e a d T c noo y a d Ec n my trCo s r a c ce c e h lg o o n n
北方灌区井渠结合灌溉问题上
北方灌区井渠结合灌溉问题(上)
张蔚榛
解决我国农业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是开源与节流并重,而井渠结合既可以可以利用地下水含水层对地面水灌溉补给的地下水进行调蓄,重复利用地表水灌区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水深层渗漏补给的地下水进行灌溉, 实行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解决地面水供水与作物需水在季节上的矛盾,达到了开源的作用,又可以显著减少地表水的灌溉用水量和自河流和渠道的取水量,起到节流的作用。因此,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北方平原渠灌区灌溉节水的重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灌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和地下水的补给等自然条件和现有水利设施条件差异很大,灌区井渠结合的方式,对地下水位控制要求,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量与灌区井灌水量与地表水引水量的比例等均有显著不同。以下将对井渠结合灌溉的有关问题分别进行论述。
一.我国北方平原灌区主要类型
我国北方灌区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一地区的灌溉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地下水灌溉的纯井灌区
在降雨比较充足,或有一定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来源的地区,如当地地下水资源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可以采用地下水灌溉,结合工程与非工程(农艺和管理)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山东桓台创造了半湿润地区井灌的成功经验。西北地区灌区降雨较少,除山前潜水溢出带侧向补给比较充足和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可以采用井灌外,一般不宜采用单纯井灌。
2. 以利用地下水为主,采用沟渠引蓄地面水进行灌溉和补充地下水为辅进行灌溉的以井为主以渠补源灌区
在有一定降雨量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采用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运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力求在充分利用本地区水资源的条件下结合非工程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处于灌区下游有一定地下水侧向补给,并有良好淡水含水层的地区,可以采用以井为主,以渠补源的灌区类型。除在灌溉季节引用部分地表水灌溉并结合补给地下水外,汛期还可以利用河道沟渠引蓄多余的地表水灌溉和补给地下水。在这类地区,由于以利用地下水灌溉为主,引用地表水的毛灌溉定额可以大为减少。河南和山东两省引黄灌区下部的地表水紧缺地区井渠结合常采用这种形式。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渠结合——北方灌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田园
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国50年来,我国的灌溉事业有巨大发展,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2.4亿亩,增加到目前的8亿亩,解决了12亿人口的衣食问题,成绩举世公认。然而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已建的灌溉工程多数配套不全,难以发挥设计效益,再加水费收入低微,不能满足管理维修需要,工程设施长期带病运行,多数已濒临难以支撑的程度。近年来各级政府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用于灌溉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北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要把灌区建设成什么样的工程模式?对此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多数技术人员认为应当建成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区。然而这种主张在有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即使在技术人员中,对井渠结合的工程形式,理解也并非一致,因此有专门讨论的必要。
一、井渠结合在北方灌区中实施的必要性
井渠结合的灌溉工程结构,其特点为在农田灌溉和排水上用渠也用井,二者结合,相辅相成。用渠引地表水灌溉和排除地表径流防涝;用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控制地下水位,防治渍涝和盐碱灾害,排除部分矿化度高的地下水,保持灌区盐分平衡。
采取井渠结合灌溉工程形式的必要性概述如下:
1.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开采地下水灌溉,第一可以把引地表水灌溉渠道和田间渗漏水量重复利用,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第二,井灌降低地下水位,可增加降雨的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提高降雨的利用率;第三,井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潜水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开展井灌是节水灌溉不可替代的技术措施。
2.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北方地区降水量年际变率大,地表径流年际变率更大。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利用地下水的巨大储量,干旱年多取地下水补地表水之不足;丰水年多用地表水、且回灌地下水;二者结合,使灌溉保证率提高。
3.防治灌区渍涝和盐碱化。北方河流冲积平原,土壤和地下水含可溶盐分较多,引地表水灌溉,抬高地下水位,容易引起土壤盐渍化和加重渍涝灾害。而河流冲积平原的土壤多粉砂,挖沟排水,控制地下水位,由于沟坡坍塌,难以达到设计效果。打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和采取竖井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则容易办到。故井渠结合是控制地下水位,防治灌区渍涝和盐碱灾害的可靠措施。
4.提高作物产量。大型灌区实行轮灌,灌水周期长,难以满足作物适时灌溉的要求;而井灌则机动灵活,可以适时灌溉,保证作物丰产用水。
5.抽咸换淡、改造利用浅层地下咸水。地下水矿化度高是灌区次生盐渍化的根源,又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障碍。采取竖井排水,抽排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利用雨水和引入低矿化度的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可逐渐使一定深度内的浅层地下水淡化,变为可利用的水源。这种措施称为“抽咸换淡”。抽咸换淡是保持灌区盐分平衡和改善灌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二、井渠结合灌溉工程规划
在井渠结合灌区,井是灌溉和排水工程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具有适合打井提取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实施井渠结合灌溉工程的基本前提。
山区、丘陵区的坡地,松散覆盖层薄,坡度陡,地表和地下径流易于流失,不具备打井开发地下水灌溉条件;即使岩石风化层有裂隙水,出水量也有限,难以做为灌溉水源。只有沟谷滩地和覆盖层较厚的台地与低阶地,才可打井灌溉。
滨海平原为海相沉积地层,质地致密,透水性极差,打井取水困难,且水质矿化度很高,也不宜作为井灌或竖井排水地区。
上述两类地区均应修渠引地表水灌溉。山丘区坡地灌溉与水土保持相结合,修筑塘坝、水库,蓄积当地径流、作为水源。有条件从骨千河道引水时,将引水渠与当地塘坝水库联结,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滨海区地势低平,土壤含盐量高,除古河道和现代河流所在地为沙壤土外,多为粘土或重壤土,透水性差,这类地区引河水灌溉,应采取明沟或略管排水,改良盐渍土和防止渍涝灾害。这类地区从河道引水可挖地下渠,即引水渠的水位低于地面,在引水渠上设泵站提水灌溉。利用地下渠引水灌溉,渗漏少,不易决口淹地,且占压土地少,也有利于与排水系统结合,排泄暴雨径流;但在土壤脱盐阶段,应当保证排泄咸水有通路。
北方平原地区已建成的大中型灌区,大多数地方都有打井提取地下水的条件;但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透水性差异很大。位于河流洪积冲积扇区打成的井,每小时出水量可达到50—100—200m3,甚至更高;位于冲积湖积区打成的井每小时出水量多不足50m3,甚至只有10m3左右。冲积湖积区含水层多为中砂、细砂和粉砂,利用普通管井取水出水量小,且容易发生井淤;故应改进井型,推广辐射井技术,或改进管井的滤水结构,增加出水量。
在海河平原的沉积层中有些地方是有裂隙的胶泥层(属重壤土),这些沉积物的透水性优于粉砂,义打井不易发生井淤。
凡是可以打井提取地下水的地方,建设新灌区或老灌区技术改造,均应按照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要点如下:
1.以井灌和竖井排水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渍涝灾害和土壤盐碱
化。东部平原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雨季常发生暴雨,造成渍涝灾害,旱季地下水位过高,引起土壤盐碱化。在井渠结合灌区,雨季以前应通过井灌或竖井排水,把地下水埋深控制到发生10—20年一遇暴雨时不会发生渍涝灾害;旱季、特别是在秋末冬初土壤结冻前,把地下水埋深控制在不致引起土壤返盐的临界深度。西部内陆区降水量少,无雨多成涝的灾患,防止土壤盐碱化是关键,旱季、特别在地表被作物覆盖以前,应控制地下水埋深达到临界深度。这些要求,应作为供给地表水灌溉的基本条件,达不到这些要求,不应供给地表水。在井渠结合灌区,不再利用地面排水系统排泄地下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排泄地表径流的机率和排水模数也大为降低;因此,田间排水沟除用作竖井排水的输水沟外,一般不须设置,仅结合村庄、道路和低洼地,开挖重点排水沟即可;排水沟断面以通过设计流量为准,深度不再以控制地下水埋深作为设计条件。
2.以竖井排水保持灌溉区水盐平衡。从区外引水灌溉,必然带进相当数量的盐分。为保持灌区盐分平衡和逐渐减少灌区内可溶盐分数量,改善生态环境,须通过排水排出一定数量的盐分。地球上可溶盐分的运动都是以水流为载体,从高处向低处、从上游向下游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因水分蒸发浓度逐渐增加,溶解度低的成分逐步从地下水中沉淀析出,溶解度高的成分逐渐占优势。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地下水浓度达到最高,溶解度高、为害作用相对较强的盐分也积累最多。基于此项规律,可以把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看作统一的流场,在下游径流滞缓区进行竖井排水,加速地下水的运动。这样可以通过排除数量较少的高矿化度地下水,取得灌区盐分平衡或负平衡的效果。竖井排水只要抽出的咸水在输水渠中不结冰阻塞,则全年都可进行,不受时间限制;因此竖井排水流量模数小,输水沟可做成防渗渠或输水管道,以代替分布在全灌区深而密的明沟和g音管排水系统。
3.井渠结合灌区地表水的供水量。农田灌溉一为满足耕地的蒸腾蒸发量,
二为满足非耕地自然植被的落腾蒸发量。耕地的蒸腾蒸发量通常称谓作物需水量或田间耗水量。各地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已有数十年的观测试验资料,可作为计算依据。设i 种作物的需水量为Ei,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为ai,则全部耕地多种作物的加权平均耗水量为:
M耕=∑aiEi (1)
非耕地耗水量,为灌区环境用水。据华北水电学院徐建新,王韶华等调查分析,其数值为300-500mm,平均约为耕地耗水量的0.6倍。
把耕地和非耕地的加权平均耗水量定义为“农业用水量”,依下达公式估算
M农=M耕η+M非(1—η)
= M耕[η+0.6(1—η)]
=∑aiEi[0.6+0.4η] (2)
式中η为耕地占灌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依据公式(2)计算晋、冀、各、豫四省的四个不同类型灌区的农业用水量,与这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