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一级分行信息科技风险点分析及防范策略
·11
随着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级分行,其经营管理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风险现已成为影响一级分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信息科技风险作为操作风险中的重点进行防控,并把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总体风险监管框架中,因此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级分行在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点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规范生产运行管理过程,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一、信息科技的主要风险点
1.信息系统本身固有的风险
信息系统软硬件本身存在着脆弱性,在这些脆弱性被触发和利用时,就会产生风险,从而对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产生损害。信息化程度越高,这种固有的风险就越大。一级分行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
(1)业务中断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运行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安全工作最重要的目标。目前一级分行的信息科技系统基础建设普遍滞后于高速增长的业务,而且一级分行各级组织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意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科技系统的健壮性还远远不够,潜在着诸多风险隐患。一旦发生软硬件故障、系统超负荷运行、网络瘫痪、病毒传播、应用系统及版本投产异常、人为不按照流程操作等现象,极易造成银行业务中断或某个
交易失败。近几年,国内银行机构因机房基础设施运行出现异常、通信线路发生中断等问题造成系统服务中断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软硬件故障不仅阻碍了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导致银行声誉受损、客户满意度下降,而且由于银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高依赖性,使其造成的不良后果被进一步放大。
中小银行信息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小银行信息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随着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银行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当今银行业业务发展的核心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信息科技在退推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信息科技风险亦不容忽视,已经成为影响银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信息科技环节出现风险,将会给银行经营带来巨大影响,甚至是造成银行业务停滞,影响百姓生活及社会稳定。笔者结合村镇银行自身发展,对中小银行信息科技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
(一)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完善
以村镇银行为例,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有些村镇银行虽然制定了发展战略,但缺乏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同样也缺乏信息科技风险战略来指导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工作,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尚未纳入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是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上不到位。在作为小银行的村镇银行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信息科技风险了解的不够细致,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对薄弱,信息科技的风险管理缺乏业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部门甚至更高级管理层的有力支持。其次,信息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村镇银行虽然制定了相关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但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缺少整体的风险管理概念,缺少完整的信息科技安全管理体系。
(二)科技投入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科技收入整体能力偏低。科技投入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费用、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科技人员成本、其他费用等项目。以村镇银行为例,很大数量的村镇银行尚未自行开发业务系统,多是租用发起行的业务系统。这部分村镇银行从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发起行的一个支行,业务系统运维的重头戏一般都由发起行信息科技部来实施。同时村镇银行高级管理层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科技的投入占运营成本的比重较小,大多在2%以下,该资金份额难以完全满足业务系统运行的维护需要,导致村镇银行部分硬件投入不足,常用易损设备备份不足,一些重要设备达不到双机热备的要求,出现设备损坏无备用设备,无法及时更换,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问题。更有一部分硬件设备超寿命运行,做不到及时更换,给信息系统的后期维护带来较大的负担,在银行业务开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较大的信息科技风险。
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农信社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作用已从业务支持逐步走向与业务的融合,并成为农信社稳健运营和发展的支柱,然而,对于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充分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亟待加强。为此,近期临夏银监分局深入辖内信用社,了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督促其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信息科技风险的控制能力。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科技,是指商业银行采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专项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和制度。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由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新程序的大量应用,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其风险范畴也从单一的技术领域延伸至投资、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一)信息科技治理管理架构存在缺陷。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基层农信联社管理层普遍存在着重视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管理,重信息科技建设的档次提升、轻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重眼前业务发展、轻长期信息科技发规划等问题,缺乏对信息科技的关注和统筹安排,对信息科技的风险了解不多,信息科技工作的实际地位在基层信用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急着要,排起队来次要,出了问题什么都不要”,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对薄弱。二是制度制定、执行不到位。信用社制订的信息科技制度分散于其他管理制度中,不具系统性,且操作性也不强,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即便是制定了一些制度,但落实不到位,制度的约束性形同虚设。(二)机制保障及应急预案有待完善。农信社网点机构的应急预案仅停留在形式上。尽管各社制定了系统应急预案,但仍有部分社从未进行过应急演练,也没有进行过压力测试,并不能保证及时处置事故或紧急事件部分社应急预案涵盖面过大,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效部分信用社业务连续性缺乏有效技术支持,且涵盖范围小,大部分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此外,多数没有成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一类的领导组织,在发生业务连续性风险时,统一指挥、协调存在一定困难。重要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多数缺乏实践性检验,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对于已制定的应急预案,没有覆盖全部信息系统、关键设施及相关业务保障部门,没有详细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效。(三)信息科技人员力量薄弱。一是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信息科技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与辖内网点数量严重不匹配,由此造成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岗位交叉,往往身兼数岗,关键岗位A、B 角制度难以落实技术支持岗位未能实现岗位定期轮换,缺乏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三是科技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大部分机构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而且随着信息化知识的更新步伐,科技队伍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跟不上知识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正式版)
1. 引言
本指引旨在为银行业提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指导,以确保银行业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信息科技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信息科技风险概述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依赖,银行面临的各种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威胁。
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原则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 风险识别与评估:银行应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 风险治理与控制:银行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措施,并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
- 持续监测与改进:银行应定期监测信息科技风险,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 信息共享与合作:银行应与相关机构和其他银行共享风险信息,进行合作,共同应对信息科技风险。
4.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治理结构:银行应建立明确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结构,
明确责任和职责。
- 风险识别与评估:银行应建立科学的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评
估方法,及时识别并评估风险。
- 风险控制与防范:银行应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
减少和防止信息科技风险的发生。
- 事件响应与恢复: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事件响应和恢复机制,
及时响应和恢复信息科技风险事件。
- 管理与监测: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监测体系,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管理。
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实施
银行应制定详细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有效的实施。方案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防范、监测和
金融科技风险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金融科技风险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一、金融科技风险的分类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数字化和便利化的服务,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一般来说,金融科技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技术风险:包括信息泄露、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等。
2. 业务风险:包括交易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由于错误的评估或是不可预见的市场变化而导致损失。
3. 法律风险:包括合规问题、知识产权纠纷、消费者维权等。
4. 信用风险:包括借款人违约、担保方无力支付、抵押品质量低劣等。
五. 管理风险:包括内部管理失误、员工行为不当、压力测试失误等。
二、金融科技风险的防范策略
1. 严格的安全措施
金融科技企业应该开发和部署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例如,加密信息、多因素身份验证、防火墙、
入侵检测等。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加强企业安全教育,避免员工随意操作或泄漏敏感信息。
2. 有效的合规管理
金融科技企业应该了解和遵守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法规,建立透明的财务和商业模式,并严格执行所有相关政策和规定。此外,企业还应建立独立的合规团队、实行失效的响应机制,及时处理违规的行为。
3. 数据风险管理
金融科技企业应该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采取多种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例如,备份数据、防止数据遗漏和泄露、加强系统审计、规划灾难恢复等。此外,金融科技企业在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避免无意或有意的歧视行为。
4. 合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金融科技企业应该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类型,特别是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可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实时监控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随着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推广运用,银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显着提高,在促进银行改进流程、加快发展的同时,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凸现。加强基层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于维护银行业机构以及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一、当前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数据大集中引发的风险
数据的集中直接带来了银行金融产品的升级和服务、管理手段的提高,但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也随之加大。一是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的灾难事故,将导致系统性的业务停顿与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业务系统瘫痪,造成社会不稳定。二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不及时引发的危险。在数据大集中前,系统架构相对简单,原有的各地方数据中心均由技术人员负责辖内各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由于他们对原系统涉及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与系统软件开发商的联系较为密切,与区域内的网络运营商的协调能力较强,因此能迅速调动各种技术力量解决问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较快。而数据集中后,虽然在管理上便于维护、升级,但由于数据集中后的系统的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牵扯的各方面因素比原来大大增加,而且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问题在市级分行层面漂统前置立韵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需要向总行数据总中心反映,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现有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应急抗灾能力和应变管理能力。三是外包风险。数据大集中后,对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了。
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及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层应提高对信息科 技的认识 , 理顺信息科技与业 务发
展的关 系。 二是加大人财物投入 , 长远 、 科学合理规划
备 普遍为单机, 网络线路普遍为单线路, 管理人员为单
人, 业务中断风险严重。 ( 信息科技对外依赖性强 , 四) 外包 风险突出。 村
信 息化论坛 ・ 务 实
栏 目编辑 .梁丽雯 E malv n 01 1 3 C r - ii :e l @ O 6 n
一
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及 风险管理 的现状 与对策
一 中国银 行业 监 督 管 理 委 员会 陕西 监 管局 张 磊
 ̄2 0 年全 国首家 村镇银 行开业以来 , 至2 1 07 截 01
信息化建 设却严重滞后, 随着现代银 行对信息科 技 的
依赖 E l 益加剧 , 村镇银行如 何破解 信息化建 设支持业
务发展 的难题已迫在眉睫。
一
.
现 状
当前 村镇银行在信息化建 设及 风险管理 方面, 一
小微 企业 因无法进行 开户代扣税等原因对其 “ 望而却
步” 村镇银行无法并入银联银行 卡网络、 。 无法提供网 上银行服务等电子化服务渠道又直接 “ 屏蔽”了客户需
信息科技发展。 三是在信息科 技方面建章立制, 加强执 行力建设 , 以规 矩成方 圆。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信息科技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银行稳健运营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科技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也使银行业面对巨大的技术风险,一旦信息科技方面发生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运营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加强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有效运行,已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运营和发展。
一、信息科技风险定义
信息科技风险定义。在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辍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做了如下定义:“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二、信息科技风险来源
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导致的风险,包括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二是系统风险,是由信息系统相关软硬件的缺陷引起的,包括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老化、应用和系统软件质量缺陷等;三是管理缺陷导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由管理制度的缺失或组织架构的制衡机制不完善,引起的管理或制度的空白及漏洞;四是由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规操作引起的操作风险。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控制、监测及报告,促进本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
本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原则
(一)事前预防为主原则:在风险发生以前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及防控策略研究
姓名:陈朝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陈锡生
20090601
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
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
一、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管理措施
1.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在金融科技行业,信息安全是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其次,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如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此外,建立灵活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2. 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措施
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着严格的法律合规要求。为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企业需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当地监管机构的标准,并及时更新以适应法律变化。同时,建立内部合规团队并进行定期培训,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在合规方面进行投入将大大降低因违反法律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3. 市场竞争风险管理措施
金融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关注市场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并持续进行创新以提升竞争力。其次,建立强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顾客反馈中快速识别问题并加以改进。此外,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并及时调整与优化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4.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在金融科技行业中,信用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信用风险:建立完善的客户评估体系,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数据来评估其信用状况;采取适当的贷款政策和限额控制,确保放贷符合可承受能力;建立信贷担保机制和严格的追偿机制,以便及时催收不良贷款。
二、金融科技行业的应对策略
1. 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
为了规避单一合作伙伴带来的风险,金融科技企业应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模式。这包括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风险。同时,合作双方需要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和责任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如何防范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权威资料]
如何防范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
风险管理一直是各企业首席信息官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无论企业规模是大是小,其对于安全的关注往往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以服务化为主的企业如银行、保险等金融类企业对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化的头等重要的事情。然而信息科技并不是万能的,信息科技风险跟其他的业务风险存在很多的不同。2015年6月26日在陆家嘴论坛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拉维・梅农表示,国际金融体系现在有两大趋势正在形成,一是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二是网络风险。针对网络风险问题,梅农指出,在银行业、投资以及在支付方面非常依赖于因特网和移动互联网,但是在网络方面安全性的攻击也在上升。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机构的网络安全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性的风险。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如此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体现了新加坡金管局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而网络安全是银行信息科技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科技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信息科技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与其他领域的风险相比,破坏性大、影响面广、隐蔽性高、专业性强,其风险管控的难度更大。正因如此,《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其作为操作风险中的重点进行防控。新加坡在信息科技风险监管防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对银行和信用卡支付卡授权商的系统风险管理。新加坡金管局在2013年6月21日发布了644号和644A号通知,并于2014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两个通知分别对在新加坡的银行和信用卡或支付卡授权商的系统风险管理做了安排。644A号文规定信用卡或支付卡授权商是被授权依法进行在新加坡开立信用卡或支付卡业务的个人。通知规定,银行和信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省联社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指引》和《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要求,认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一是制定《某某省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组织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工作。二是制定了《某某省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省联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及科技、风险、审计“三道防线”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信息科技风险报告制度,明确了信息科技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和总体策略,并分别制定了信息分级与保护策略、人员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策略、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策略、数据安全管理策略、物理安全策略、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信息科技外包管理策略等9个具体风险管理策略,对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组织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定《某某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方案》,成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组织机构,分解细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目标任务,统筹协调、落实业务连续性各项管理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二、存在困难及不足
近年来,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及信息科技建设工作总体上有了一定进步,但由于我省农村信用社基础较为薄弱,信息科技管理水平仍然较为滞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部门参与不足。各相关部门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仍然不强,对风险管理工作认识较为片面,习惯把风险管理工作等同于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导致职责边界不清,部门协调困难,相关部门风险管理参与不足,科技、风险、稽核三道防线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银行、信用社科技信息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信用社科技信息风险自查报告
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科技信息部风险自
查报告
一、网络运行风险
1、来自互联网和移动磁介质上病毒的攻击。随着我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部分员工因病毒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加上计算机水平又是参差不齐,有的员工很难主动发现客户端系统出现的漏洞从而实施补丁升级,U盘滥用且从不进行病毒扫描,这样就容易造成内部信息泄漏或网络阻塞,中断重要业务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流程风险
随着业务的更新和科技步伐的加快,员工的计算机操作业务能力与严格执行规范程序不适应,综合柜员制未能全面落实,不能够完全掌握农信社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及处置程序,必然会造成操作失误而导致风险。操作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1、操作行为不规范,安全防范意识差。目前,我区农村信用社计算机操作员一般只通过了短期辅导培训,未能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运用技术,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
经常出现操作性错误;二是操作人员基本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三是人员调离或岗位变动时不及时注销操作员,导致操作员不便于管理;四是人离机不退,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也不签退,给他人可乘之机,造成了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2、不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造成安全隐患。由于部分员工跟不上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步伐,对推出的硬件设备以及电子化产品及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系列风险。一是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硬件设备的操作流程,造成设备损坏,致使重要业务中断的风险;二是没有定期对机器除尘、保养,使微机在较恶劣环境下带“病”工作,计算机运行报错或元器件损坏时有发生,影响了信用社窗口的服务效率和形象;三是不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操作业务系统程序,给他人或科技结算中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浅析基层央行科技风险与控制对策
科技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是央行目前急需解决的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基层央行科技管理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存在什么技术难题,以及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计算机安全;科技风险;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民银行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业务系统,涉及大小额系统、发行系统、国库系统、反洗钱监测系统、人事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各个领域。各项业务系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项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随之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也逐渐显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央行金融信息化的稳定与发展。
基层央行科技信息领域主要问题
(一)机房与设施管理不到位,
存在潜在风险
基层央行机房主要的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功能分区设置不合理,通常机房设在顶层或者没有注意楼上防水。机房通常监控摄像头有死角,不能全
角度监控机房安全,存在监控死角。防雷击、防静电、报警设备和接地保
护未达到机房安全标准,另外机房出入管理疏于防范与登记,机房门禁系统设置及门禁卡使用管理不规范。外来人员机房出入登记簿未做登记,外来人员在机房进行维修,并没有经机房管理人员陪同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网络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基层央行网络运维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络管理岗位分工不明确,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未设立A 、B 角制度。虚拟子网划分不合理,资金类和非资金类业务的系统IP 地址划分到一个虚拟子网,极易造成资金系统的不安全隐患。办公网与业务网
未能实现物理隔离,业务网的拓扑结构设置不合理,核心层、汇聚层及接
银行业对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银行业对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模式,正日益在银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金融科技创新也带来了许多
新的风险挑战,因此银行业面临着对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就银行业对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
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一、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挑战
1. 数据安全风险:金融科技创新在大量应用个人数据和交易信息的
过程中,面临着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风险,这将对用户隐私和金融
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2. 交易风险:金融科技创新改变了金融交易的传统模式,引入新的
技术和渠道,但这也可能导致交易中的错误和失误增多,从而增加交
易失败和纠纷的风险。
3. 操作风险:金融科技创新大多依赖于复杂的技术系统和算法,一
旦系统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高额亏损
和系统崩溃。
4. 法律合规风险:金融科技创新涉及到许多法律和监管问题,银行
业需要确保其金融科技创新符合相关法规,并防止违法行为对银行的
声誉和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5. 市场风险:金融科技创新的推广和应用也将改变金融市场的竞争
格局和商业模式,银行需要应对来自创新者和竞争对手的市场风险,
保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等环节,以及及时记录和报告风
险事件的机制。
2.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银行业应加强对客户数据的保护,采取有效
的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防范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同时加强内部员工
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
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
【摘要】
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旨在探讨银行信息科技领域的风险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现状,然后探讨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指出监管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加强监管的建议,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最后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监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我国现状分析、监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加强监管建议、案例分析、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研究不足。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银行业信息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近年来,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频发,包括网络攻击、数
据泄露、系统故障等问题不断引发关注。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成为
当前金融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不断暴露,不仅对个别银行自身经营和发展
构成威胁,同时也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连锁影响,影响金融稳定。加强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提升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成为当前金
融监管的紧迫任务之一。
本研究旨在对我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银
行信息科技风险的现状,探讨监管体系的建设情况,剖析监管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加强监管的对策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行业实践中
的问题和经验,为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提供参考。通过本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随着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推广运用,银行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显着提高,在促进银行改进流程、加快发展的同时,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凸现。加强基层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于维护银行业机构以及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一、当前银行业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数据大集中引发的风险
数据的集中直接带来了银行金融产品的升级和服务、管理手段的提高,但银行数据大集中后,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也随之加大。一是不可抗力引发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的灾难事故,将导致系统性的业务停顿与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业务系统瘫痪,造成社会不稳定。二是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不及时引发的危险。在数据大集中前,系统架构相对简单,原有的各地方数据中心均由技术人员负责辖内各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由于他们对原系统涉及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与系统软件开发商的联系较为密切,与区域内的网络运营商的协调能力较强,因此能迅速调动各种技术力量解决问题,对客户的响应时间较快。而数据集中后,虽然在管理上便于维护、升级,但由于数据集中后的系统的架构变得更加复杂,牵扯的各方面因素比原来大大增加,而且很多问题由于权限问题在市级分行层面漂统前置立韵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需要向总行数据总中心反映,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有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应急抗灾能力和应变管理能力。三是外包风险。数据大集中后,对系统开发、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了。
随着IT 外包服务的概念逐步被各银行业机构接受,各银行业机构开始尝试实施IT 服务外包,这既有利于银行降低运
营成本,也有利于银行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但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银行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实行IT 外包服务后不仅银行内部掌握的大量敏感数据可能被外包公司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可以为银行提供IT 外包服务的大多数是国际跨国公司,万一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外包公司随时可能停止提供服务,造成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中断,严重影响我国的金融经济秩序,造成巨大混乱和损失。
(二)技术风险
近几年,银行业机构开展了以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创新,出现了网络银行和较完备的电子银行体系,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 3A ”级服务。该创新领域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存在以下风险:一是行业性风险。由于应有程序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不周或在编制程序时不够严密导致应用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全,出现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账务错乱、数据信息受损等问题。二是外生性风险。由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因各种突发灾害、运行环境或硬件本身及相关元器件的缺陷、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风险。三是数据传输风险。客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篡改、伪造致使客户信息被盗取,影响资金安全。四是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由于网上银行快速发展,假银行网站、克隆网站或网络黑客通过截获客户通讯数据、安装木马程序等方式套取用户密码和交易密码,转移客户在银行的资金。
(三)安全风险
一是物理安全。计算机房设计、安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运行环境标准而造成的隐患。二是网络安全。该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黑客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三是主机安全。网上黑客的袭击范围不断增大,手段日益翻新,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银行信息。四是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病毒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
机的几+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不仅会扰乱或中断正常的服务,而且会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四)管理风险
一是制度不健全。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和程序还存着一定的漏洞,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不适应,距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具体表现在:各级管理层没有成立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科技部门独立于其它业务部「1 之外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执行不规范。银行业机构由于信息科技人员较少,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不能严格分开,主要技术支持岗位未实现岗位定期轮换。缺乏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三是管理不规范。由于信息技术部「1 专业性极强,高级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飞四是信息科技人才短缺,无法实现计算机业务数据录入员、计算机程序员和网络系统管理员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容易产生操作风险。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银行业信息科技安全审核制度
要建立信息科技安全联席会议。由监管部门牵头,各家商业银行参与,定期对银行信息科技情况进行交流,对各银行信息科技安全进行评价与沟通。对现有的银行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规范,研究制定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银行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步伐。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
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风险,了解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和水平,全面推进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对信息科技内部、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审计,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监管框架之中。
(三)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内控机制
一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做到“制度防内”。二是建立信息科技安全防范体系,做到“技术防外”。商业银行应研究制订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逐步建立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应用平台,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安全措施,通过部署防火墙子系统、VPN 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服务器核心防护子系统、防病毒子系统、日志审计子系统、内网监控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等,防止病毒及外部黑客的入侵,确保银行信息系统安全。
(四)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应急机制的建设
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应急恢复体系的建设,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
(五)培养和选拔信息科技管理人才要加强对监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监管队伍,既要掌握银行监管法律法规,还要对金融新产品、电子技术有相当的熟悉程度,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科技监管制度。